Ⅰ 3、國家積極推進物聯網發展的具體行動指南是什麼
物聯網: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陸峰博士物聯網應用創新了社會治理模式,促進了各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和社會資源的共建共享。但同時,我國物聯網發展仍存在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網路安全問題延伸、物聯網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尚需繼續在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加強物聯網安全監管等方面下功夫。「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了數字中國建設目標,大力發展物聯網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物聯網發展加速了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深刻地影響著整個經濟社會的變革創新。物聯網發展意義重大物聯網應用創新了治理模式。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在線監測、實時感知、遠程監控成為了管理新亮點,極大地創新了社會治理模式。無論是安全生產、社會治安防控,還是危險源監控和應急救災等領域,物聯網應用實現了在線實時管理,極大地提高了突發事件預判和應急處置能力。物聯網應用促進了綠色低碳。物聯網應用促進了各領域用料、用能、用水的精細化,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工業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讓工廠生產線具備了自我感知能力,根據材料配方需要,實時、精準地用料、用水和用能,提高生產資料的利用率,降低廢水、廢氣等污染物排放。能源物聯網的發展促進了物聯網技術在能源生產、傳輸、存儲和利用各環節的應用,實現用能的實時感知、精準調度、故障判斷、預測性維護。物聯網應用促進了開放合作。物聯網應用不僅加強了人與人之間連接,更加強了人與物、物與物直接的連接,打通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信息流通渠道,促進了物與物之間的協作。工業物聯網應用將不同流水線、不同車間、不同工廠內的機器連接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標准化通信的開放網路,強化了機器之間信息流動,促進了機器之間、流水線之間、車間之間、工廠之間的協同協作。物聯網應用促進了共建共享。由於物聯網的軟硬體介面、傳輸協議等標准化,促成了物聯網網路互聯和信息互動,使得各類開放式的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得到了快速發展。視頻監控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促進了公安、交通、金融、環保、國土等部門視頻監控網路的共建共享,統一了視頻探頭,統一了視頻監控網路,統一了數據存儲中心,不僅減少了各部門重復投資建設,而且大大提高了網路利用率和覆蓋率。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短板物聯網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射頻識別、感測晶元、操作系統、組網協議等物聯網關鍵技術受制於人,核心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攻關研究不深入,產學研脫節,技術和產品滯後國外發展步伐,存在代溝。由於缺乏自主可控的通用性物聯網操作系統,國內物聯網產業生態難以協同配套,嚴重製約著物聯網應用平台化和生態化的發展。傳統網路安全問題正在向物聯網領域各處延伸。萬物互聯讓傳統網路安全問題藉助物聯網延伸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服務、居民生活等各個物聯網領域,隨著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物聯網安全問題像火災隱患一樣普遍,將延伸到物理世界的各個角落。特別是交通、水利、能源、電力、通信等行業物聯網應用安全日益嚴峻,突發的物聯網安全問題有可能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穩定。傳統安全防護技術難以跟上物聯網技術和產品發展步伐。目前市場上做互聯網安全的廠商很多,從應用安全、主機安全、存儲安全到網路安全,公司數量眾多,但做物聯網安全的公司卻不多。由於和傳統互聯網環境下的安全保障措施有很大差別,大部分物聯網公司都只擅長做物聯網應用,但對物聯網網路安全幾乎都涉及不深。缺乏體系化的物聯網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和機構。在互聯網安全方面,管理機構、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都已經很明確。但在物聯網領域,關於物聯網安全管理制度方面,除了工信部門出台了關於加強工業控制系統管理相關規定之外,其他重要領域的物聯網數據採集、接入、組網等領域安全管理和規章制度還存在不少空白。缺乏物聯網接入產品安全評測、風險評估和等級認證等制度。物聯網產品被廣泛應用到了通信、電力、能源、交通、水利、國防、醫療等各個重要領域,這些領域的物聯網安全事關國家安全,但這些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產品並沒有實行安全測評等相關技術風險評估制度,產品有可能存在安全問題或被黑客遠程式控制制和利用,安全隱患和風險極大。大數據技術應用於物聯網治理深度不夠。目前,各類物聯網產品應用採集了大量數據,由於受限於挖掘技術和商業模式,採集數據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並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另外,從物聯網本身的角度來看,物聯網自身採集的數據對整個物聯網治理具有重大的意義,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精準地感知整個物聯網網路安全態勢。推進物聯網建設的著力點打造自主可控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整合產業優勢資源,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打造涵蓋物聯晶元、操作系統、網路協議、應用程序等在內的全鏈條自主可控的物聯網產業鏈。重點加快物聯網感知晶元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攻關,加強數模轉換技術研究,提高晶元採集精準度和應用穩定性,研發能夠滿足市場實際應用需求的高性價比物聯網感知晶元。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節電、微型物聯網操作系統,豐富操作系統網路和應用介面,提高操作系統穩定性。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組網和通信傳輸協議,加強協議安全保障,提高物聯網組網的穩定性和通信傳輸效率。創新基於通用操作系統的物聯網應用發展模式,拓展物聯網應用場景,整合物聯網應用開發者,構建物聯網產業生態圈。加強物聯網安全監管。完善物聯網安全監管制度,建立起貫穿物聯網產品研發、接入組網、數據採集傳輸、平台運營等全鏈條的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各環節安全風險可控。建立重點領域物聯網接入產品的安全評測和等級認證制度,重點加強能源、電力、水利、軌道、石化、冶金等重要工業控制系統以及國防、金融、電信、安防、醫療健康領域物聯網應用操作系統、組網協議、應用軟體的安全性測試和評估,確保連接、組網、配置、設備選擇與升級、數據和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可控。順應物聯網安全發展態勢,建立物聯網安全態勢在線監測應急管理平台,推進物聯網治理的網路化、平台化和智能化。加強物聯網應用領域大數據開發和應用。加強物聯網在產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物流運輸、售後服務等各領域深度應用,促進數據採集和挖掘,推動產業組織和運行模式創新,培育新型信息服務業態。加強物聯網在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宏觀調控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推進實時感知和在線監測,推動數據決策,提高政府社會治理的預判和研判能力,促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加強物聯網在民生服務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強民生數據採集,優化配置民生服務資源,提升民生保障便民、利民和惠民水平。加強大數據技術在物聯網網路安全態勢感知中的應用,提高對物聯網網路安全態勢感知能力,確保物聯網安全可管可控。(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Ⅱ 物聯網服務可劃分為行業服務和公共服務嗎
可以,物聯網服務可劃分為行業服務和公共服務。
Ⅲ 物聯網金融的前景如何
挑戰和機遇:物聯網應用前景和發展展望 物聯網的發展代表了整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就通信產業來說,長期的發展目標是 實現人與人之間無縫的聯系和溝通。這個目標發展到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那麼今後向什麼方向發展?2009 年開始,以「物聯網」、「智慧地球」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出 現,為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金融危機後期的大背景下,物聯網的本質是行業信息化,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物聯網發展的動力在於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創造就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圍內,運營商 成為了物聯網的重要推動者。 運營商將在物聯網的發展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同時帶領整個通 信產業,朝一個更深入的方向發展。 物聯網規模化發展面臨 3 大挑戰 從整個物聯網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物聯網仍然處在一個規模成長前夜的階段。要實現規模化的發展,仍面臨著一系列的瓶頸,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概括總結起來就是橫向欠缺整合,縱向亟待深入。與之相對應的還有第三個問題,就是伴隨物聯網進一步的發展和規模化,將會對通信網路產生壓力,並且產生一系列的新問題,需要對整個基礎 網路針對物聯網進行優化。 總結來說,物聯網的規模化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是: 第一,需要實現物聯網橫向的整合,打造社會公共的物聯網基礎架構。並在標准化、規 范化的基礎上,形成真正的物聯網產業聯盟。 第二,需要促進物聯網在各個行業的縱深發展。應抓住新的關鍵技術、政府示範項目以 及新的商業模式等契機,實現重點行業的突破,並由點帶面,促進整個物聯網向各個行業的 縱深發展。 第三,基礎網路優化。通信產業界形成共識,就是物聯網的規模化發展,將對基礎網路產生一系列優化的需求。比如為了滿足龐大的物的數量,要對號碼優化;為了滿足物的低功 耗、低移動的影響,要對無線資源進行優化等。 挑戰一:橫向整合 從橫向整合的角度來說,基於物聯網這樣一個從感知層到網路層,再到應用層的端到端 的架構, 應該建立公共的分層的物聯網體系架構。 這樣一種社會公共的物聯網基礎架構的優 化,有兩個節點非常重要:一個是物聯網業務支撐平台,或者說物聯網中間件平台; 另外一 個是標准化、規范化的物聯網網關產品。 物聯網應以平台和模組為基礎形成一個更加規范化、標准化的物聯網基礎架構,並以此架構為基礎形成整個社會物聯網的分工。 在這個過程中,標准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從國際范圍來看,整個物聯網的規范制訂都處於相對滯後的局面。 物聯網行業規范的制訂是推動物聯網的關鍵, 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物聯網規范的制訂應以物聯網業務支撐平台為核心,重點是在平台與終端的介面、平台與應用的介面的標准化。 在形成一個社會公共的物聯網基礎架構,以及相應規范制訂的基礎之上,形成真正價值鏈分工基礎之上的產業聯盟。 目前國內物聯網的產業聯盟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布局分散,缺乏基於價值鏈的分工。雖然大多數廠商宣稱提供端到端方案,但大部 分規模較小。 挑戰二:縱向深入 縱向深入方面,應該抓住一系列的機會推動物聯網在各個行業的深化。 首先應該抓住新技術帶來的變革契機,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正在帶來這樣的發展契機。 物聯網通過對傳統產業的變革,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傳統服務產業鏈條。新技術變革為運 營商和設備製造商, 佔領行業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這是一個利用新技術所帶來的機遇,突破重點行業的範例。 第二,應該抓住政府示範項目的機會。在政府示範項目中,政府關注重點在於整個物聯 網產業鏈的發展, 以及社會公共資源在物聯網領域最優化的投入。 設備製造商和電信運營商 可以通過在政府示範項目充分的合作,形成合力,實現重點行業的突破。中興通訊和上海電 信合作,在上海提供了車輛監控系統服務世博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此項目最近剛剛 獲得了 CDG 頒發的物聯網的業務創新大獎。 第三,需要在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方面實現創新。現在物聯網的發展體現出嚴重的行業 不平衡。 國內發展比較快的幾個行業, 都是有巨額投資的行業。 大多數沒有錢的行業怎麼辦? 未來物聯網向更多行業縱深化發展, 需要由創新模式來帶動。 挑戰三:基礎網路優化 基礎網路的優化,是整個通信業界尚未解決的問題,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基礎網路優化,前期普遍認為距離實際市場需求較遠, 但是從今年下半年起, 在網路已經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物聯網終端在線的情況下,這種需求已經出現了。比如加強網路終端感知能力的需求, 為了規避數據安全風險而進行數據分流的需求等。 這些都是現實的需求, 並且正在不斷地細化。 從長遠來看,我們認為物聯網必須在橫向整合、縱向深入以及基礎網路優化三個重要問題上取得突破,才能取得規模化的發展。 物聯網解決方案,經過前期的巨大努力,我國在物聯網領域已經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層次結構:處在金字塔頂端的是物聯網業務支撐平台產品; 處在第二層的是標准化、 規范化的物聯網通信模塊產品;第三層是關鍵行業應用方案;第四層是物聯網的基礎網路優化;第五層是技術人才的組織和支持。
Ⅳ 物聯網如何為城市市政管理公共服務業提供服務
你好,由於物聯網的實時性,可以將其應用在市政管理公共服務中的公共設施監管,社會治安等方面,還有公共交通上應用車聯網也很好,總之物聯網能涉及現在的所有行業,就看是怎麼樣的需求和願意怎麼投資,技術上不會有太多瓶頸,現在主要就是可以根據自己需求來定製物聯網產品,讓物體智能化,實時可監控,處處互聯,就是物聯網了。
Ⅳ 什麼是物聯網金融 物聯網金融的特點
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從物聯網的市場來看,至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0%。物聯網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必將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業受益於國家政策扶持,進入科技產業化的過程中。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物聯網主要涉及的行業包括電子、軟體和通信,通過電子產品標識感知識別相關信息,通過通信設備和服務傳導傳輸信息,最後通過計算機處理存儲信息。而這些產業鏈的任何環節都會開成相應的市場,加總在一起的市場規模就相當大,可以說,物聯網產業鏈的細化將帶來市場進一步細分,造就一個龐大的物聯網產業市場。
Ⅵ 中國物聯網三網大循環經濟分享平台是否是國家支持項目
中國物聯網三網大循環不是國家支持項目。
中國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升級板,物聯網話語權屬中國,所以叫中國物聯網。物聯網是信息網路的高科技稱呼,是信息傳播工具。
由中國政府控制運營。中國物聯網與中國物聯網三網大循環的所謂分享經濟平台沒有關系。它源於過去的平安116系統所發起的LCF項目。
只是把中國物聯網拿來冠名吸引無知的部分人來做它這個可能成為2018年第二大金融傳銷龐氏大騙局。運作方法是掛羊頭賣狗肉。
(6)公共服務物聯網金融擴展閱讀:
國家重點支持領域
根據《綱要》的重點領域及優先主題,針對「十一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急需科技提供支撐的緊迫性問題,「十一五」支撐計劃重點支持能源、資源、環境、農業、材料、製造業、交通運輸、信息產業與現代服務業、人口與健康、城鎮化與城市發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會事業等11個領域。
領域任務安排的總體原則
一:是把發展能源、資源、環境等領域的技術放在優先位置,著力解決制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促進循環經濟模式的形成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強化先進適用技術在農業領域的集成創新和系統應用,不斷提高農業整體科技水平,保障我國食物和生態安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是注重發揮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作用,以集成創新為核心,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產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大幅度提升我國主要產業核心競爭力;四是強化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解決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大幅度提高我國公共事業科技水平,推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
重大項目
大力開發和應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突破一批工業、建築和交通等重點耗能領域的節能關鍵共性技術。掌握一批潔凈煤關鍵技術,開發新型工業鍋爐及發電技術與裝備,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氣化、液化、先進發電及污染控制技術的工業化應用。
突破可再生能源利用關鍵技術,實現可再生能源技術與裝備的產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突破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關鍵技術,提高電網輸電容量、效率和安全運行水平。攻克生物質發電和製取液體燃料技術。
Ⅶ 現實生活中,公共服務中哪一項沒有用到物聯網
公共服務中用到物聯網的有很多,但是也有部分沒有運用到物聯網,比如街頭的垃圾箱管理等等。
Ⅷ 互聯網能提供全球性公共服務嗎 物聯網是否是提供行業性 區域性的服務
目前物聯網還是處於發展階段,區域受到一定的限制。未來的世界誰也說不清,看物聯網的發展程度+技術突破+國家政策有關系的。可以在物聯商業網了解物聯網相關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