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擔保風險的防範機制
各國信用擔保機構在業務運作中十分注重對風險進行防範與控制,其防範與控制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減弱信息的不對稱性
美國採用以企業信息披露制度、資信評估制度為中心的公開型交易。日本採用的是以主辦銀行制度為中心的相對型交易。由於企業與主辦銀行相互了解甚深,保持著密切關系,緩和了在交易過程中特有的信息不對稱的矛盾,因此使得融資的審核、管理能夠比較容易進行,而且也降低了所需花費的成本。這兩種制度因其公正性、可靠性、經濟合理性而被銀行普遍採用。
(二)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美國SBA(小企業局),根據金融機構的小企業貸款經驗和業績,將參與擔保貸款計劃的貸款機構分為首選貸款機構、注冊貸款機構和普通貸款機構三類,並據此採取不同的審批程序。首選貸款機構選自全國最好的金融機構,可代表SBA自行決定擔保貸款,但享受較低的擔保比例(約佔SBA擔保總額的lo%)。SBA每兩年復查一次其授權情況,並定期檢查其貸款組合。注冊貸款機構是較多參與SBA擔保貸款計劃,並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機構,辦理的貸款佔SBA擔保貸款的1/3。SBA對貸款機構部分授權,並保證在三天內對其擔保申請作出快速答復。普通貸款機構則無SBA的特別授權,其貸款擔保申請需經較嚴格的審批程序。日本、韓國的信用擔保機構都實行分級負責制,對本機構各級管理人員規定了相應的擔保審批決策權,實行嚴格的審、保、償分離制度。
(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
風險補償機制可從外部補償和內部補償兩個方面考慮。外部補償,美國、日本、韓國每年以預算撥款的方式補償擔保機構的損失。SBA對貸款機構在擔保限額內遭受的違約損失進行補償,但小企業作為借款方仍有償還全部貸款的義務,SBA有權追索企業所欠的債務。內部補償,即通過建立風險准備金制度,以風險准備金彌補代償損失。日本信用保證協會計提的風險准備金包括責任准備金、追償准備金和普通准備金,分別用於代償支出准備、彌補擔保呆賬損失和沖抵基金將來可能出現的虧損。
(四)建立風險轉移機制
風險轉移機制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通過建立反擔保措施轉嫁風險。反擔保措施是指要求受保企業提供反擔保人或提供擔保品,通常對取得大額貸款的受保企業或長期貸款的受保企業才要求提供反擔保措施,對小額流動資金則免之。日本信用保證機構對擔保金額在2000萬日元以上或擔保期限在1年以上的,才要求提供擔保品。韓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時,不要求申請人有擔保品提供反擔保,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申請人無需有擔保人提供擔保。二是建立擔保再保險。日本信用擔保協會與信用保險公庫簽訂了一攬子保險合同,並按一定比例向保險公庫支付保險費後,當發生代償時,便可以得到保險公庫代償額的70%—80%補償,從而大大降低了擔保風險。
(五)實行監控與咨詢服務相結合
擔保機構除了進行擔保和融資咨詢,監控貸款項目運行情況外,還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為企業提供經營咨詢服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如美國的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的執行機構下設「退休經理服務隊」,由有經驗的退休經理和技術人員組成,專門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咨詢。日本有200多家公立試驗機構,聘用有經驗的工程師擔任顧問,為中小企業的產品、技術可行性研究和試驗提供具體指導等。這些機構都為中小企業信用協會服務。中國台灣省的金融機構聯合成立了幾家中小企業輔導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服務。這些咨詢服務不僅提高了中小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降低了擔保損失,還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貳』 怎樣防範融資性擔保貸款風險
首先研透銀監會出台的《關於規范融資性擔保機構客戶擔保保證金管理的通知》
風險控制:
(1)細化客戶准入:制定客戶准入標准,嚴格按照標准進行融資擔保客戶的准入,風險評價按照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標准及手段進行嚴格的風險控制。
(2)嚴格流程管理:
保前調查主要內容為申請人基本情況、申請人經營管理情況、資產狀況、貸款用途及還款來源分析、反擔保分析、分析風險點並提出防範措施等綜合分析。
保中審查主要有申請人的審查、還款來源審查、反擔保審查、貸款用途審查、風險指標審查、信用結構審查、合規合法審查。
保後管理主要內容有保後檢查及保後管理、風險分類、風險預警、到逾期催收等內容。
(3)落實反擔保措施:包括有抵、質押、連帶責任責任保證反擔保、保證金反擔保等綜合反擔保措施。
『叄』 給別人擔保貸款要承擔什麼風險
給別人擔保貸款需要承擔以下風險:
擔保人可能被控告:
要是借貸者違約而欠債,銀行或金融公司就會控告擔保人。
擔保人可能被宣判破產:
如債務超逾30,000元,擔保人可能被宣判破產。
多名擔保人並非安全:
債務不一定由多名擔保人平均承擔。銀行也不須要選擇向較富裕的擔保人追債。貸方有權選擇向所有或其中一名擔保人追債。
死亡並不代表免除擔保:
如屬聯保而涉及多項擔保,擔保人死後,其遺產仍得用以償還債務。可是,如只是一項聯保,其遺產就無需用以償債。
綜上,一般擔保人需要承擔以上責任。
『肆』 擔保貸款的風險有哪些
作為貸款擔保人肯定要承擔貸款風險:
1、一般保證責任。
擔保人所負的責任是,在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擔保人要為其承擔該責任,即清償到期債務。
2、連帶保證責任。
擔保人所負的責任是,當債務以到清償期,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或保證人償還債務。
『伍』 擔保貸的風險有多大
銀行貸款擔保人就是指擔保人和借款人約定,當借款人不履行還款時,擔保人按照約定履行還款的責任。擔保一般分為一般擔保、連帶責任擔保兩種。一般銀行貸款償還時,首先要看當初擔保時做的保證是連帶責任擔保還是一般責任擔保。如果是連帶責任保證,銀行可以選擇在借款人和擔保人之間哪個容易執行,先執行哪個;如果是一般保證責任擔保,那麼首先要追索借款人的資產,全部抵償之後的剩餘貸款再向擔保人追索。擔保人沒有對擔保方式進行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時,擔保人按照連帶責任承擔責任。
在成為他人的銀行貸款擔保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要多方考察借款人的信譽。一般來講,貸款人的信譽越高,擔保人的風險就越小。要想知道貸款人的信譽高低,可以根據自己與貸款人的平時接觸來判斷。還可以找貸款人人有經營業務的人或貸款人的其他熟人進行了解。切不可礙於親戚、好友、同事、同學、老上級的情面,不假思索,不計後果,盲目地做擔保人,這種做法風險較大。
另一方面,還要摸清貸款人償還債務的能力。對擔保人來說,風險大小主要取決於貸款人償還貸款能力的大小,貸款人償還貸款的能力越大,擔保人的風險就會越小。貸款人償還貸款的能力又是由其能支配的財產多少和負債數額的大小決定的。故在提供擔保時,首先要看被貸款人能支配的財產是否可以償還貸款。再者要摸清貸款人負債的多少。如果貸款人可供自己支配的財產與貸款數額相差較大,或者被擔保人雖然有自己的財產,但負債累累,就不要為其提供擔保。
『陸』 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主要有哪些風險
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貸款業務的風險種類
(一)外部風險。
融資性擔保貸款的外部風險主要是客戶信用風險,是借款人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銀行業金融機構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既包括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又包括融資性擔保公司的信用風險。主要表現為:借款人與擔保公司惡意串通騙取貸款;借款人將貸款挪作他用;擔保公司股東虛假出資、抽逃出資,實收資本金不實、結構不合理;擔保公司經營范圍不限於貸款擔保,更有甚者發放「高利貸」,從事非法違規活動等等。
在銀行業務實際中,融資性擔保公司常需要存入一定額度的保證金,但部分擔保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借款公司的貸款提出部分作為保證金存入銀行保證金賬戶,如此一來,擔保公司未動一分一厘,既收取了借款公司的擔保手續費,又在銀行保證金賬戶存入足以使銀行信任的保證金數額,事實上降低了擔保公司的代償責任,增加了企業的還貸負擔。如某擔保公司在銀行不知情的情況下,讓借款人將貸款的百分之二十作為保證金存入擔保公司的保證金賬戶,擔保公司法定代表人攜款出逃後,借款人對自己的貸款產生抵觸情緒,要求只歸還百分之八十,其餘百分之二十由保證金償還。但保證金賬戶因涉及經濟案件被法院查封,保證金無法用於償還該筆貸款,致使銀行的資金面臨損失的巨大風險。盡管上述行為在各融資擔保管理規定中明文禁止,但擔保公司為利益鑽空子,最終破壞了金融秩序。
(二)內部風險。
首先,貸款審批制度不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存在不落實信貸審批條件,貸前調查留於形式;貸中調查審查忽視對第一還款來源調查,過於相信第二還款來源,而第二還款來源又多被融資性擔保公司轉嫁保證金,掩蓋了信貸風險;貸後檢查不到位,過於相信擔保公司的代償能力。照顧人情,發放貸款時手續、材料不真實,加大了不良貸款形成的風險,加劇了信貸資金損失的可能。
其次,銀行業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提升。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人員吃老本,不及時更新知識與時俱進;有的員工主觀故意或過失不當操作或未盡調查職責致使貸款可能受到損失的風險;有的員工不僅不學習法律法規,甚至連本單位的規章規定都不是很清楚,違規操作時有發生。
再次,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有待提高。一些信貸人員存在利己思想、拜金主義等道德風險,這些敗壞工作和社會風氣的思想不去除,信貸風險中的各種風險都將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柒』 向擔保投資公司貸款有風險嗎
向擔保投資公司貸款肯定有風險,任何貸款均是有風險的。
風險,就是生產目的與勞動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大致有兩層含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收益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成本或代價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收益或者代價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活動,應被視為管理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
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