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央行降准意味著什麼
降準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後的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資金被金融機構用於彌補7月中下旬稅期高峰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增加金融機構的長期資金佔比,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
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人民銀行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7月9日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決定於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准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為8.9%。
據介紹,此次降准為全面降准,除已執行5%存款准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對於不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的原因,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稱,5%的存款准備金率是目前金融機構中最低的,保持在這一低水平有利於金融機構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和自身穩健經營。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降准背景:
2019年7月份數據顯示: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環比下降36.14%,下降幅度超出市場預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僅為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較前值下降0.22個百分點,信貸成為拖累社會融資規模的主因。
與此相對應的是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僅增長4.8%,信貸市場上需求同步下行。雖然央行在8月20日公布了新的LPR報價,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並未顯著下降。
Ⅱ 簡述企業降低資本成本的途徑有哪些
降低資本成本,既取決於企業自身籌資決策,也取決於市場環境,要降低資本成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合理安排籌資期限。原則上看,資本的籌集主要用於長期投資,籌資期限要服從於投資年限,服從於資本預算,投資年限越長,籌資期限也要求越長。但是,由於投資是分階段、分時期進行的,因此,企業在籌資時,可按照投資的進度來合理安排籌資期限,這樣既減少資本成本,又減少資金不必要的閑置。�
(2)合理利率預期。資本市場利率多變,因此,合理利率預期對債務籌資意義重大。
(3)提高企業信譽,積極參與信用等級評估。要想提高信用等級,首先必須積極參與等級評估,讓市場了解企業,也讓企業走向市場,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後的資本市場籌資提供便利,才能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才能積極有效地取得資金,降低資本成本。�
(4)積極利用負債經營。在投資收益率大於債務成本率的前提下,積極利用負債經營,取得財務杠桿效益,降低資本成本,提高投資效益。�
(5)積極利用股票增值機制,降低股票籌資成本。對企業來說,要降低股票籌資成本,就應盡量用多種方式轉移投資者對股利的吸引力,而轉向市場實現其投資增值,要通過股票增值機制來降低企業實際的籌資成本。(摘自網路)
Ⅲ 基於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可以降低金融機構多少營銷成本
2011年-2020年互聯網高速發展,人口紅利不在,營銷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尤其是金融機構這一本來就高CPA的行業,經過資本助推的互聯網金融的加入後,獲客變得越來越難,且營銷行業一直存在刷量和假量的情況,很多廣告主都沒辦法識別,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但是也不是完全沒辦法避免,現在大數據科技的發展,為精準營銷還是提供了很多助力,以MobTech袤博為例,他們家是做sdk出身,經過8年多的積累,覆蓋了138億+設備,數據體量很大,在金融營銷場景下,可以結合種子用戶的畫像,做精準的觸達,結合某小貸客戶業務場景樣本,使用智熵AI平台篩選出有效的特徵,定製營銷模型,降低營銷成本,沉默用戶下降8%,3日ROI提升明顯。
Ⅳ 企業融資成本降了嗎
隨著央行宣布降准(即降低基準利率),企業新增融資成本隨之降低,
最新一次降准0.25個百分點,基準利率降至4.35%(年利率),按1000萬元1年期借款計算
,可節省借款利息支出:2.5萬元。
最新一次降准降息發生在2015年10月: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並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加強央行對利率體系的調控和監督指導,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Ⅳ 金融監管的成本構成
(一)金融監管的直接成本
金融監管的直接成本主要反映的是金融監管工作中所投入的硬體設施,組織運作以及監管人才的培訓及培養。
1、監管的機構設施、設備配備
從我國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來說,從人民銀行總行到各縣支行的金融監管機構,實行的是垂直領導系統。這一龐大系統,僅從辦公場所、監管部門所必備的辦公設備都是一筆龐大的成本投入。
2、監管活動的組織實施及運作
金融監管工作的組織實施及運作,包括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工作。從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實踐來看,每一次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工作,尤其是由總行統一組織的全國性現場檢查工作,都必須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盡管各層次監管工作在組織實施及運作中所投人的成本大小不一,但這筆監管成本在監管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說,只要開展金融監管活動,就必然要對監管活動在人、財、物上有所投入。
3、監管的人力資源配備及培養
金融監管工作為了能夠適應金融業務的日益發展和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不斷涌現,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就必須要使金融監管人員的知識層次和業務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勢下,為同國際金融監管接軌,就更需要在金融監管的高素質人才配備及監管人員培訓上加大培訓成本。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部門利用普華公司對華援助項目,對金融監管的各層次監管人員進行了信貸資產質量、衍生工具、外匯業務等多方位的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近年來,我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部門也利用國內培訓、境外培訓等多種手段,加大了對監管人員的培訓。這些培訓雖然為我國的金融監管隊伍建設和素質提高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投入的巨大監管成本也是不容忽視的。
(二)金融監管的間接成本
金融監管的間接成本主要是指由於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大,而對被監管金融機構業務人員的激勵,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以及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等方面有所遏制,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利益損失。
1、監管對金融業務人員的激勵機製作用下降
近幾年來,為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部門制定了不良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從成本理論來分析,這種監管嚴格,處罰嚴厲的金融監管,對於促進金融業的穩健發展、審慎經營起到了積極的作秀,但由於監管的種種制度控制和各項處罰措施的實施,也使得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激勵機製作用下降,對於業務的發展和自身效益的提高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如金融機構「懼貸」現象。
2、監管對金融機構業務發展有所牽制
1993年以後,通過清理整頓,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部門制定了更為嚴格的規章制度,並加大了處罰力度,這種處罰不僅僅包括經濟上的處罰,更加大了對責任人的處罰力度,這種嚴格的金融監管,雖然有效地遏制了一系列違規業務的無節制發展,但由於金融業務不能得到有效運營,如貸款的投放因擔心出現不良而不敢進行。從這一點來說,金融監管也使金融業務發展受到了一定的牽制,付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本代價。
3、監管對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有所遏制
從理論上說,金融業務的創新,可以使金融機構業務發展和利益達到一個較佳的層次,但由於在業務創新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也同樣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作為以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的金融機構,要想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必然要進行金融創新。但由於我國金融機構尚未能完全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缺乏進行金融創新的利益激勵機制。金融機構創新有效益,也有風險,其創新獲得的收益同得到的激勵,在現行體制下。難以做到相互匹配,而金融創新所形成的風險,則要受到金融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兩相比較,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必然會有所遏制,由此而來,也必然會使其利益有所損失。盡管金融機構是否開展金融創新要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但同金融監管的力度加大,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有關系的。
二、金融監管的效益分析
金融監管的效益概括起來說,主要是可以提高金融監管自身效益金融機構經營效益以及社會經濟效益。
(一)對金融監管自身效益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
由於中央銀行對金融監管工作的重視,使得對金融監管各項軟、硬體的投入成本加大。在此情況下,為了能夠有效地開展監管,就必然要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這種制度不僅僅包含對金融機構實施監管的各項制度,同樣也包含完善和提高監管工作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各項內部基礎制度。
2、不斷加強監管組織
監管組織是實施金融監管的主體,一般來說,在監管成本投入較小的情況下,監管組織也必然難以得到擴充和加強。由於投入成本的加大,監管的組織體系也必然會得到不斷加強,從而形成一個較為龐大的組織體系。對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的合規性、風險性和效益性的監管,也將由於監管主體的增多,而更為全面、更為細化、更為有針對性。
3、不斷提高監管人員素質
為適應不斷發展的金融新業務和新領域,加大對金融監管人員素質培養是監管部門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投入一定程度的監管知識和技能教育、培訓成本以後。監管部門所獲得的效益回報必然是監管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這種整體監管素質的提高,雖然難以用一定量的金錢來加以衡量,但在維護金融秩序,促進金融業的穩健發展方面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金融機構效益
從長遠來看,金融監管付出的成本代價是值得的,因為中央銀行監管相對獨立,不以贏利為目的,而是以整個社會經濟金融秩序和穩定為重,能夠為金融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使各金融機構能夠在同一外界環境中開展業務競爭,促進金融機構之間的有效競爭,保障金融機構業務的有序發展,推動金融創新能力的合理開發。金融機構的最終收益將遠遠超過由於金融監管的監督和限制而形成的成本付出。
(三)社會經濟效益
金融業是一個高負債行業,關系面廣,滲透力強,其業務活動關繫到千家萬戶存款人的利益,涉及到國計民生方方面面,金融業的穩定關繫到經濟穩定和國家穩定。盡管金融監管的成本付出(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很大,但如果金融監管當局為節省成本而放鬆監管,那麼金融業破產倒閉的社會成本則更大,將引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危及國家經濟和社會穩定。因此,金融監管的效益表現在對社會經濟的貢獻上,將是無法估量的。簡單地說,金融監管對整個社會經濟的效益來說,可以維護金融體系秩序的穩定,促進社會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保障整個社會環境的安全。
Ⅵ 降准0.5個百分點對股市影響多大
央行決定,今年2月5日開始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准標準的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額外降准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准4個百分點。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這是對此前PMI跌破50的反應,與我們昨日微博呼籲的「以降准驅動貶值一致」,將降低金融機構成本,所釋放出的長期限資金有助於穩定金融機構預期,引導融資成本下降。這也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競相的寬松做出反應,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也將進入貶值通道,否則,降准就僅僅只有脈沖效果而無助於中國經濟的企穩。
安信證券分析師、CCTV證券資訊頻道特約分析師永曜:漲是肯定的,暴漲沒那麼玄。降息周期,預期內的事情,邊際效用遞減。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中國央行宣布自2月5日起,下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利於穩定經濟。對股票市場的下跌起到有效的減緩作用。
Ⅶ 如何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不合理上升
要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同時要縮短企業的融資鏈條,減少不必要的環節。
當前我國貨幣信貸總量不小,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不易、成本較高的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不僅加重企業負擔、影響宏觀調控效果,也帶來金融風險隱患。
其實企業融資難題長期存在,特別是企業需要資金的特點「短、頻、快」,金融機構貸款時間長、通過其他渠道成本高,而且有些企業資質有時也難過銀行的審核關。
針對這些問題著重指出,要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變相高息攬儲;同時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環節;而且還要清理整頓不合理收費,對直接與貸款掛鉤、沒有實質服務內容的收費,一律取消。
同時對這些問題我們要積極穩妥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加快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此外對於小微企業資質不夠、需引入擔保等問題,要大力發展支持小微企業等獲得信貸服務的保險產品,開展「保險+信貸」合作。積極發展政府支持的擔保機構,擴大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
Ⅷ 為什麼金融機構具有降低交易成本這一功能
除非年費,補卡費,掛失費等費用外,沒有消費當然無需還款了。
銀行在賬單日後發賬單,提供具體需還款金額的,按要求還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