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今年疫情對2021銀行招聘有什麼影響嗎
感覺對銀行招聘影響不大,但現在數字貨幣化,銀行崗位會越來越少的。
『貳』 國家發生疫情對銀行理財投資收益有影響嗎
突發狀況,對銀行理財投資當然有一定的影響。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也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同時還要看銀行的投資方向,如果是股票類的,風險波動就比較大。
『叄』 經濟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我自己寫的:
三、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次貸危機給我國銀行業帶來的直接損失較小。
據統計,易受此次國際金融動盪影響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海外機構資產,僅占總資產的3.7%左右。截至目前,已經有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興業等7家上市銀行持有雷曼相關資產,合計持有債券以及風險敞口的數量約為7.2164億美元,數量遠低於雷曼破產初期市場的預估。而市場原本同樣關注的民生銀行、深發展和寧波銀行均已經明確表示,未持有雷曼相關債券。
2007年以來,各家商業銀行就已經對次貸風險保持了高度關注,建立了次貸月報監測制度。銀監會多次向各行發布風險提示,各家商業銀行都已經建立了專門機構,統一負責外幣金融資產的風險管理。但是如果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蔓延,則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國內上市銀行,尤其是外幣資產較多、對外投資比重較大的上市銀行(如中國銀行等)將受到較大損失。
另外,令市場擔憂的是,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持續,作為中資銀行戰略投資者的境外金融機構,極有可能在解禁期之後,進一步拋售其持有的股份,並對國內銀行股價造成重大賣空壓力。其中,美國銀行持有的191.33億股建設銀行(601939)股份將於本月27日解禁,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209.43億股中行股份解禁期限鎖定在今年12月。另外,中行的另一個戰略投資者瑞士銀行,也在次貸危機中虧損嚴重。
(二)外部需求趨緩對出口行業的影響較大
過去幾年我國對海外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海外市場對我們GDP的貢獻,從幾年前的5%上升到2007年的9%。次貸的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在中長期,是間接而非直接沖擊,全球經濟進一步低迷或將使消費需求大幅減弱,中國的出口增速明顯回落。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出口額10741億美元,增長22.3%,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額8931億美元,增長29.0%,加快9.9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810億美元,同比減少47億美元。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3561.5億美元,增長27%。美國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值為3020.8億美元,增長15%。2007年我國貿易順差2622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歐洲和美國。而歐洲和美國是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沖擊最大的國家,主要出口國需求的下降對我國出口行業將造成極大的沖擊。
(三)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將會發生改變
我們習慣於把出口、投資、消費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家馬車。金融危機之後,出口行業將遭受重大打擊,對GDP以及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減弱。從依靠外需到拉動內需的手段就是投資和消費。我國的企業投資每年佔GDP的43%左右,已經形成了過剩的產能,這些過剩產能以前靠海外市場來消化,現在一部分有可能會轉化成銀行的壞賬。而我國居民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重近年來逐年下降,去年只有35%,其他國家都在70%左右,因此啟動消費從而拉動內需將是下一步政府宏觀調控的重點。
除了傳統觀念等因素,中國儲蓄率高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稅賦以及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在拉動內需的各項工作中,必然會在教育、醫療、社保、中小企業等方面進行改革。這些改革對國內金融企業形成沖擊,但也帶來了很多機會。國內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之後,需要大量資金和金融服務,如何支持社保、醫療、教育、中小企業等等都是全新的課題。
四、國內外經濟形勢對中小銀行的影響及及對策
(一)防範金融風險,加快金融創新
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金融危機留下的一個教訓就是,要關注金融創新的隱患。我國的金融創新程度較低,中小銀行更是停留在低層次創新層面。中小銀行的自主性創新較少,大多是模仿和照搬其他銀行的產品。通過次貸危機我們看到,金融機構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高風險的金融創新。對中小銀行來說,一定要充分了解這些創新產品的好處和存在的弊端,,要注意一些金融創新在風險轉移的過程中可能會製造出另外的風險,做好風險控制措施。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潛在風險停滯創新,而是應該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創新。如在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方面,針對存貨和應收賬款創新來解決他們的融資難問題,服務農村方面如「林權抵押」等等都是既能控制風險,又能滿足需求的金融創新。目前我行開展了貿易融資、保理業務等,但總量偏小。世界去年保理業務規模達到1.9萬億美元,我國只有500億,只佔比2%多一點,而我行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像保理等業等都是較為成熟風險可控而且利潤可觀的創新業務,我行應該加大這些創新產品的使用力度。
(二)警惕行業風險影響中小銀行信貸資產質量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沖擊相對較小,但間接影響不應忽視。2008年10月,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旗下兩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其倒閉顯然是受金融風暴和次貸沖擊,從目前得形勢看,不可避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遭受這樣的命運。
中小銀行的信貸投放一般集中於當地市場及某類行業,當出現行業性及區域性風險時,由於風險不能有效分散,會導致銀行出現大量壞賬以及利潤率的降低。從目前情況下,除了房地產、外貿加工行業外,紡織、電子、製造加工行業都屬於高風險行業,需要謹慎應對。
(三)中小銀行要抓住經濟轉型期中的金融機遇
金融危機之後,我國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必然要進行調整,從目前的政策取向看,國家在支持中小企業、支持三農、刺激居民消費以及在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將會加大,對中小銀行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將會為中小銀行帶來更多的金融服務機會,同時也會加快中小銀行的金融改革。
1、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從最近的貨幣政策調整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第一次降低存款保證金採取差別化方式,為中小企業釋放了一定的融資額度,最近的兩率齊降以及下一步的降息預期還會為銀行業釋放更多的流動性,也不排除央行通過政策導向將其中一部分流動性配置到中小企業以及三農領域的可能性。另外,宏觀調控進入降息預期,融資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抵消經濟下行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對目前我行大力發展小微業務來講,這正是一個良好契機。
2、加大對個人尤其是高素質、高收入個人的金融服務
在下一步擴大內需刺激居民消費的政策周期中,中小銀行同樣可以利用機會加大對居民的金融服務,加大在消費信貸、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的金融創新,盡快發展我行的個人金融業務。但是,對個人的金融服務仍然要進行詳細的客戶細分,針對不同群體提供不同服務。
此前政府也曾多次拉動內需,但內需總是拉而不動,究其原因,不是百姓有錢不花,而是實在無錢可花。截止2008年8月末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大約為20萬億,但平均每人僅有1.5萬元,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都需要考慮的前提下,老百姓自然會想到未雨綢繆。因此,從利潤以及風險的角度來講,職業穩定、高收入、高素質人群將是首先接受我行特色金融服務的人群,其次才是普通居民。
3、十七屆三中全會釋放的改革信息,對中國經濟來說是長期利好
農村需求一直中國市場的處女地,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而擴大農村需求必須發展農村經濟,而農村經濟大發展的命脈在於土地,此次十七屆三中全會就吹響了農村土地改革的號角。農村經濟大發展的時代正式開啟。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經營必將成為趨勢,未來的若干年,農村金融市場必定有巨大的潛力。這對進軍農村市場的銀行業機構來說是大的利好消息。
4、加強與教育、醫療、社保等行政部門的合作
拉動內需除了要提高收入以外,還要解決消費群體的後顧之憂,政府在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的資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將會加大,加強銀行在這些領域的資金和金融服務,爭取財政資金、社保資金的代理資格,同時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解決我行規模小、結算通道不暢等問題,這些將會是中小銀行新的課題。
(四)優化收入結構,積極應對銀行存貸利差的變化
最近的連續降息,預示中國目前已進入降息周期。中銀國際分析師經過計算得出,最近一次央行降息將導致銀行業的凈息差從2.88%降至2.80%。即使法定準備金率有所下調,依然維持不變的活期存款利率仍會對利差產生威脅。由於存貸款利率重新定價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預計降息對銀行板塊2008年凈利潤的影響不大,但是預計2009年該板塊凈利潤將因降息下滑3.2%。
『肆』 金融危機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在此次經濟危機下,由於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生產存在經營規模小、資本和技術力量薄弱等固有頑疾,加上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的影響,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小企業應該加強財務管理,積極防範、化解財務風險,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當前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在此次經濟危機下,由於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生產存在經營規模小、資本和技術力量薄弱等固有頑疾,加上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的影響,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據中國社科院一項調研報告顯示,有40%的中小企業已經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倒閉,40%的企業目前正在生死線上徘徊,只有20%的企業沒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內部財務控制薄弱,財務管理水平低下
一是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財務管理觀念陳舊,過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管理中一味地注重控製成本的絕對額,靠減少短期投資來提高企業利潤。二是財務管理內部人控制,財會人員任用「家族化」、「親緣化」。三是財務管理職能無法發揮,重會計核算,輕財務管理。四是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違規現象嚴重。
2、籌資渠道窄,資金嚴重不足
資金不足一直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不利因素,資金籌集主要依靠內源融資,缺乏外源融資渠道。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現為生產規模小,不能形成規模效益:管理落後,經營風險大,短期行為較為普遍還貸誠信不足貸款風險大;二是制度安排的原因,主要表現在:直接的資本市場融資基本上不考慮中小企業,沒有創業板市場;間接融資中沒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3、投資盲目,缺乏科學性
由於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在投資過程中追求短期目標,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致使其在投資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有些企業管理者甚至在做投資決策時,沒有做項目評估,只憑個人經驗和想像做決策,投資方向難以把握,資金浪費較大。
4、資金運營機制缺失
中小企業現金管理效率低下,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喪失增值機會;有的因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過量購置不動產,造成資金流動性差,陷人財務困境。應收賬款周轉緩慢,壞賬比例高。因為沒有嚴格的信用標准、信用條件和收賬政策,無科學合理的信用調查和評價力法及有效的收賬方法,造成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壞賬,資金周轉失靈。中小企業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
5、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勢必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人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全文閱讀請去http://www.fldxw.com/gllw/214.html
『伍』 銀保監會:受疫情影響暫無收入人群可合理延後還房貸
據銀保監會官網消息,1月26日,銀保監會下發通知,要求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全力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通知指出,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各銀保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各會管單位:
為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現就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全力協助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堅決落實各項工作要求。加大員工疫情排查力度,做好員工防疫安排。定期對櫃台、自助服務機具等設施進行清潔消毒,強化營業網點、辦公場所的衛生防疫管理。適當調整工作計劃和考核要求,減少人員聚集和客戶集中拜訪。
二、保障金融服務順暢。各銀行保險機構要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營業網點及時間,保障基本金融服務和關鍵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對受疫情影響臨時停業或調整營業時間的網點,要主動做好解釋說明,提供替代解決方案。鼓勵積極運用技術手段,在全國范圍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加強線上業務服務,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可得性。
三、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各銀行保險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對疫區的支持,減免手續費,簡化業務流程,開辟快速通道。要充分發揮銀行信貸、保險保障、融資擔保等多方合力,加強對社會民生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出險理賠客戶要優先處理,適當擴展責任范圍,應賠盡賠。
四、強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各銀行保險機構要主動加強與有關醫院、醫療科研單位及企業的服務對接,積極滿足衛生防疫、醫葯產品製造及采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要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切實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提供優質高效的疫情防控綜合金融服務。鼓勵向疫情防控一線的相關單位和工作者提供更加優惠的金融服務。不得借疫情渲染炒作金融產品。
五、做好受困企業金融服務。各銀行保險機構要通過調整區域融資政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辦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供給能力。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陸』 中國銀行提醒:根據監管要求,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避免因個人信息不完整影響....
可能是其他信息不全,
比如原來批量開的卡沒有錄全信息等等,
可以持身份證到銀行錄入。
『柒』 疫情過後人民存款率普遍低下,這對銀行有什麼樣的影響
疫情過後人民存款率普遍低下,這對銀行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存款率低下銀行可用的存款就會變少,這也就意味著銀行的收益會大幅度減少,但支出卻沒有少,再加上這段時間的貸款逾期,所以對銀行的影響是特別大的,有些銀行甚至要面臨著虧損,並且這種情況可能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雖然誰都不想這樣,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銀行面臨虧損,而我們的生活也沒好到哪裡去。
所以在這段時間里幾乎很少有人會去存款,那麼為了能吸引到更多的人來存款,肯定是要上調存款利率的,同時還要下調貸款利率,但即使這樣做了可能依然無法改變這種狀態,因為這次的疫情真的讓大家都大傷元氣,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
『捌』 最新通知!銀保監會:受疫情影響人群房貸可合理延期
1月26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 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
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以下通知來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
通知詳情
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
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銀保監辦發〔2020〕10號
各銀保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各會管單位:
為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現就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全力協助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堅決落實各項工作要求。加大員工疫情排查力度,做好員工防疫安排。定期對櫃台、自助服務機具等設施進行清潔消毒,強化營業網點、辦公場所的衛生防疫管理。適當調整工作計劃和考核要求,減少人員聚集和客戶集中拜訪。
二、保障金融服務順暢。各銀行保險機構要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營業網點及時間,保障基本金融服務和關鍵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對受疫情影響臨時停業或調整營業時間的網點,要主動做好解釋說明,提供替代解決方案。鼓勵積極運用技術手段,在全國范圍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加強線上業務服務,提升服務便捷性和可得性。
三、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各銀行保險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對疫區的支持,減免手續費,簡化業務流程,開辟快速通道。要充分發揮銀行信貸、保險保障、融資擔保等多方合力,加強對社會民生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出險理賠客戶要優先處理,適當擴展責任范圍,應賠盡賠。
四、強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各銀行保險機構要主動加強與有關醫院、醫療科研單位及企業的服務對接,積極滿足衛生防疫、醫葯產品製造及采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要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切實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提供優質高效的疫情防控綜合金融服務。鼓勵向疫情防控一線的相關單位和工作者提供更加優惠的金融服務。不得借疫情渲染炒作金融產品。
五、做好受困企業金融服務。各銀行保險機構要通過調整區域融資政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辦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供給能力。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2020年1月26日(此件發至各銀保監分局和地方法人銀行保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