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財產品有哪些種類
理財產品,是指有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或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收益後,按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種金融產品。2. 券商的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生活而拚命工作,在大家的勤勞、努力之下,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積蓄。在我們的傳統意識里,沒有把錢放在家裡的習慣,第一個是因為不安全,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想要賺取一定的利息,所以許多人選擇把積蓄放在銀行,不僅安全,存定期的話還有一些利息,雖然不多,總比放在家裡強。隨著人民幣的貶值,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期望,所以許多人開始學習購買產品,藉此想要賺取更多的收益。
第三,券商公司發布的理財產品和銀行發布的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不一樣。券商公司發布的理財產品不保本也不保預期收益,有一定的風險性。而銀行發布的理財產品卻不一樣,它分為保本保息,保本保最低利息,非保本等,根據風險不同,利率也不相同,通常來說銀行發布的理財產品都是中低風險產品,風險要低於券商公司發布的理財產品。
3. 金融機構及理財產品方面的缺陷
中國金融監管框架的主要缺陷表現在:
(一)以機構監管為主
所謂機構監管,是指金融監管部門直接把相關金融機構列為監管對象所形成的監管框架。機構監管的長處在於,監管部門通過對相關金融機構業務活動的限制(或審批)能夠比較直接順暢地要求金融機構的各項經營行為符合監管部門的意圖和政策要求,因此,對貫徹行政要求比較便捷。
但機構監管很容易畫地為牢,由此,引致一系列問題發生:
其一,限制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范圍。在機構監管的條件下,所屬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基本由對應金融監管部門的職權來界定。例如, 各家商業銀行的業務限定在中國銀監會的監管職能范圍內,各家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限定在中國證監會的監管職能范圍內,如此等等。這決定了,各家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實際上是由分業監管的行政機制劃定的。
其二,金融機構難以根據市場發展的要求展開綜合經營。 在經營范圍主要由監管部門職能界定的條件下,每家金融機構基本上只能按照監管部門批準的經營內容展開市場活動,一旦跨業經營就將處於違法或非法境地,不僅要及時糾正,而且要接受對應的處罰。因此,它們通常只能在已劃定的經營業務范圍內展開市場活動,很難綜合運用各種金融機制服務於實體企業的城鄉居民。
其三,難以有效監管各類金融活動。由於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並不覆蓋全部的金融活動,相當多不列入金融機構范疇的實體企業也在從事金融活動(在互聯網金融條件下尤其如此)。 由此,既使得金融監管難以覆蓋全部金融活動,也使得從事相同(或基本相同)業務的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平等地位。
(二)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相互掣肘
與實體經濟部門相比,各類金融機制、金融產品、金融業務之間存在著很強的替代性和互補性,幾乎每一項金融活動都受到其他相關金融機制的制約,但分業監管通過行政機制將這種金融機制和金融產品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轉變成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行政關系,由此,引致了一系列不協調情形的發生:
其一,同一市場被分割為若干監管部門各自許可權的市場。 例如,公司債券本是一個統一的市場,《公司法》中也對此作了規定。但在中國,它形成了「五龍治水」的格局,即發改委負責企業債發行的審批,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企業的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的審批,中國銀監會負責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各類債券審批,中國證監會負責證券公司、上市公司等的債券審批,中國保監會負責保險公司債券的審批。債券交易市場也分割為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
其二,各監管部門分別尋找各種理由為自己所轄的金融機構拓展業務空間,這加劇了各監管部門間的行政性摩擦和掣肘。 例如,證券投資基金的性質界定,在發達國家中為信託型和公司型兩種,但在中國,由於信託歸口由中國銀監會監管,證券投資基金歸口由中國證監會監管,為了監管審批的方便,選擇了將「信託型」改為「契約型」,這意味著證券投資基金運作可以不受《信託法》制約和信託監管
4. 銀行的理財產品包括哪些
銀行理財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託,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收益與風險承擔方式,為客戶提供的資產管理服務。按照是否保證產品本金兌付,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您可以通過閱讀理財產品銷售文件了解詳細的產品信息,同時可登錄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om.cn)查詢理財產品登記信息。目前該產品僅部分客戶可見,入口:【京東金融App首頁】-【精選】-【京東行家】-【銀行行家】-【興業銀行】。
5. 各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什麼是理財
你好 銀行的小額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己發行為了吸納存款,收益不是很高,比存款高一點點,還有就是銀行一些年化收益在10%左右的大額產品基本都是代理信託公司 基金公司的產品,我們是做私募股權基金的年化收益在10.5%到12.5% 有擔保公司擔保客戶的本金和收益,客戶完全放心,
6. 銀行的理財產品包括哪些
銀行的理財產品包括5種不同風險評級的理財產品,風險評級如下圖: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7. 銀行理財產品是什麼意思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行理財也是具有風險的,所以在選購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選用國有銀行。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
(7)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擴展閱讀:
銀行理財趨勢:
一、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
二、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
三、動態管理類產品的逐步增多,投資方向和投資組合靈活多變和高流動性是該類產品的主要優勢。然而,該類產品的信息透明度問題值得關注。
四、POP(Proct of Proct)的逐步繁榮,通過不同類型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投資組合構建來滿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銀行理財產品
8. 金融理財產品包括什麼
主要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資管計劃、保險理財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