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杭州銀雁金融配套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杭州銀雁抄金融配套服襲務有限公司於2002年12月26日在杭州市上城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何軍,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一般經營項目:服務:國內快遞(郵政企業專營業務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姚雪飛
成立時間:2002-12-26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2000032748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西湖大道85號101室
⑵ 深圳中保金融可靠嗎
目前大家在簡稱上都有些不規范或統一的地方。中保集團的全稱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是隸屬於國務院的國有控股金融保險集團,
其前身是1931年在上海誕生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根據國家關於保險業整體戰略部署,中國保險集團將國內業務全部移交給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專注於海外業務。1998年,根據國務院決定,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海外經營性機構劃歸中國保險集團,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2000年以來,中國保險集團抓住國內保險市場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開拓國內保險市場,先後實現了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和太平保險有限公司在國內的復業以及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設立,並成功將所屬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改製成按中資保險公司管理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2002年8月20日,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金融保險控股集團,也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香港的中資保險企業。
而中國人保的全稱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金融)公司,注冊資本155億元。擁有58年的發展歷史,歷經數次重大變革的中國人保,為中國保險市場培育、保險人才培養、保險技術升級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的強盛、人民幸福發揮了積極作用。經過「十五」時期的發展,中國人保已經從原來的一家公司發展成為擁有8家子公司的現代保險集團,目前擁有分支機構4500餘個,8家子公司分別是:人保財險、人保資產、人保健康、人保壽險、人保香港、中盛國際、中人經紀、中元經紀。集團經營范圍已經從單一的非壽險發展到非壽險、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等多個領域,基本建成保險金融集團。
中國保險集團
中國人保集團
所以不是一家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⑶ 中國人保公司服務優勢
2014年,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服務貿易總額為5686億美元,同比增長近6%;其中出口185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服務貿易進口38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約15%;逆差累計1980億美元。①我國服務貿易是短板,服務貿易逆差年年攀升,國際競爭力與發達國家有明顯差距。服務貿易逆差連年增長,表明我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處於劣勢。從具體行業看,我國服務貿易優勢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而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資本密集型服務、環境資源密集型服務,以及與貨物貿易緊密相關的服務貿易均呈現逆差,這是當前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參與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客觀反映。
人力資源密集型服務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中國服務貿易的優勢領域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源密集型服務行業,2013年這一領域的服務貿易順差達到466億美元,2014年由於統計口徑調整,商務服務差額由正轉負,使得這一類服務貿易順差減少至152億美元。
建築業是人力資源密集型產業,這是我國當前的優勢領域,隨著我國周邊基礎設施開發計劃、「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我國對外工程承包帶動的建築服務和勞務輸出服務的快速增長趨勢是可以期待的,建築服務的貿易順差還將進一步增長。2014年建築服務增長近40%,貿易順差1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億美元。
信息和計算機服務屬於技術知識密集型行業,但對於我國的信息和計算機服務出口而言,更多地是利用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尤其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離岸服務外包,更屬於人力資源密集型產業。離岸服務外包作為一種服務業新型國際分工方式,未來的市場前景可觀。隨著2015年初《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的實施,作為信息技術服務外包佔主導的我國離岸服務外包,在未來5年將保持不低於20%的速度增長。因此,信息和計算機服務仍是我國的優勢領域。2014年信息和計算機服務貿易增長25.6%,貿易順差26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5億美元。
咨詢服務也是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我國擁有大量相對較低成本的高素質勞動力,因此,有發展咨詢服務的優勢。同時,咨詢服務貿易收支也會受到國內外金融環境的影響,不排除各類企業通過咨詢服務貿易收支轉移資本的可能。從短期看,隨著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美元會有升值預期,加之人民幣進入適度寬松周期,國際資本通過咨詢服務收支流入我國境內的動能將逐步減弱。因此,咨詢服務貿易順差會有所減少,貿易總額將會保持適度增長。
技術知識、資本、環境密集型服務是競爭劣勢領域。技術知識版權密集型服務、資本密集型服務、環境資源密集型服務總體競爭力不足。2013年貿易逆差分別達到190億美元、5億美元、769億美元,2014年逆差分別變化至219億美元、9億美元、1136億美元。
專有權和特許權的轉讓與許可貿易是技術貿易的一種形式。由於我國對發達國家的技術追趕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總體上,我國這類服務逆差還會持續一段時期。但隨著我國技術實力的增強,技術引進的增長速度會放慢,而技術出口會有所加快。
廣告、影視等文化服務屬於知識密集型和版權密集型產業。在這方面,我國要素稟賦優勢決定了相關產業的競爭力不會太強。但是,隨著國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國文化「走出去」步伐會逐步加快,這一競爭劣勢會逐步得到緩解。
金融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雖然我國是金融大國、外匯儲備全球首屈一指,但是,金融業開放度低,體制機制、管理和經營模式、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與先進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
旅遊服務是對良好的自然風景、歷史文化遺產及良好的生活休閑服務的一種消費。然而,我國目前景區因旅遊環境、大氣污染等客觀因素,加之受國際經濟增速回落影響,國外遊客消費能力收縮,使得我國入境游市場發展慘淡。同時我國國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國內旅遊社等機構仍然熱衷做出境游。目前,我國與其他國家簽證制度逐漸便利,總體上旅遊服務貿易會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但入境游將長期滯後於出境游,服務貿易逆差擴大趨勢和國際競爭力不足的現實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扭轉。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旅遊服務貿易包括了教育、醫療等服務,數據有虛高成分。2014年旅遊服務貿易增長近20%,貿易逆差為1136億美元,為第一大逆差來源領域,逆差比上年增長367億美元。
與貨物貿易緊密相關服務的競爭優勢遠未發揮出來。運輸和保險這兩類服務與貨物貿易緊密相關。雖然我國擁有每年超過4萬億美元貨物進出口規模,但是相關的國際運輸和國際保險服務卻並不掌握在我們手中。這兩類服務的競爭力仍然較差,這直接體現在貿易差額上。2014年運輸服務和保險服務貿易逆差共758億美元,僅比上年增長10億美元。但隨著我國貨物貿易企業在國際貿易中話語權的提升,將逐步掌握跨境運輸和國際保險的權利,這會使我國運輸和保險服務貿易逆差迅速擴大的趨勢有所緩解。
中國服務貿易的優勢和劣勢領域在短期內很難改變,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高企的態勢短期內也難以扭轉。但是,未來一個時期,為實現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支撐中國製造升級換代的目標,就必須大力提升我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既要彌補競爭劣勢部門的短板,又要鞏固優勢領域的長處,全面實現我國服務業競爭力的躍升,這是實現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目標的關鍵。
培育服務貿易競爭新優勢應遵循參與國際分工的客觀規律
服務貿易是服務產業參與國際分工的具體體現。國際分工的基本原理與合理內核仍然適用於服務產業的國際分工。其中,相對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優勢理論等所包涵的生產要素分工思想,以及生產要素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匹配互動,對於籌劃服務貿易發展戰略與政策顯得尤其重要。
我國生產要素優勢的動態變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生產要素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隨著經濟成長而帶來的生產要素尤其部分中高級生產要素的積累,使得我國生產要素結構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首先,勞動力絕對優勢在逐步消彌,而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優勢正在形成。隨著用工成本的上升,我國勞動力不再是「無限供給」模式,中國人口結構出現老齡化趨勢,農村富餘勞動力減少,「人口紅利」正在消失。然而,我國受過較好教育和職業訓練的勞動力佔比正在上升,目前新增就業中受到高等教育的數量超過一般勞動人口。因此,對外貿易發展模式正面臨從利用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向利用勞動力的高效率轉變。勞動力優勢內涵的轉變,也給我國發展人力資源密集型服務業創造了條件。
其次,資本要素已經由稀缺轉變為相對豐裕。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約4萬億美元,高居世界榜首。我國已經由資本凈流入國轉變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其中對外直接投資也已超過千億美元,在未來幾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也有望超過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資本要素的相對豐裕,也為我國發展金融、保險、運輸、電信等資金需求大的基礎設施服務業創造了條件。但是,要把要素優勢轉變產業競爭優勢,還需要諸多其他條件。
再次,在技術和知識要素方面,我國仍相對稀缺,體現為我國技術貿易主要以技術引進為主,專有權利轉讓費和使用費總體處於較大逆差狀態,製造業領域的核心零部件、關鍵設備仍主要依賴進口。我國80%晶元都要靠進口,而在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有2/3的設備投資依靠進口。技術和知識要素的短缺,是制約我國大文化行業、技術服務以及自主、高端的信息和計算機服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最後,自然資源要素在我國也處於嚴重短缺狀態。不僅石油、礦產等資源需要大量進口,而且由於環境污染等因素,導致我國旅遊資源在國際范圍內的開發利用和消費也受到影響。這對我國發展旅遊服務極為不利。
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亟待轉化為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首先,服務貿易對生產要素優勢的開發利用遠不足貨物貿易。雖然生產要素優勢作為客觀既定的現實,反映在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中的競爭力表現則有較大不同。根據我們的研究,在貨物貿易中,勞動密集型商品貿易仍是貨物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商品貿易也是貿易順差來源之一,僅有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是貿易逆差。這與服務貿易的要素密集度結構有較大差別。這表現為,雖然生產要素優勢的動態變遷是培育競爭優勢的基礎,但是,貨物貿易對要素優勢的開發利用更加充分,相關政策支持手段更加完善,甚至可以將部分劣勢轉變為競爭優勢。在培育服務貿易競爭中應加以借鑒。
其次,應在開放型經濟體系中尋找服務貿易競爭新優勢。雖然競爭優勢來源於要素稟賦及由其決定的比較優勢,但現實中的國家競爭優勢更具多樣性、豐富性,如大國優勢、制度優勢、加工製造產業優勢、外匯儲備優勢、中華文化優勢等,如何將這些豐富的或是局部的優勢轉化為我國參與國際服務產業競爭與合作的優勢,需要在戰略和政策上加以引導。
從貨物貿易看,我國貨物貿易優勢還未轉化成為自主運輸服務、保險服務優勢,生產製造加工優勢還未轉化成為技術優勢、知識產權優勢和品牌優勢。從服務業開放看,服務業開放度低,國際競爭力較弱,貿易逆差大,貨物貿易優勢還未轉化成為相關的國際運輸和保險等服務貿易優勢,中華文化優勢還未轉化為文化貿易和版權貿易優勢,服務貿易中的人才優勢還未顯現出來。從吸收外資看,利用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實現更高水平引進目標,實現從引資向引技、引智、引制的轉變,外資企業在促進服務貿易發展中的作用還未充分發揮出來。從對外投資合作看,我國資本和外匯儲備優勢還未轉化為更大規模服務業「走出去」的優勢。從國家戰略與政策看,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還未完全轉化為參與對外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政策優勢,尤其是體現在服務業開放、服務貿易發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性問題仍然突出。
培育我國服務貿易競爭新優勢的思考與建議
培育我國服務貿易競爭新優勢,必須立足當前我國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動態變遷,在開放型經濟大格局下不斷拓展服務貿易競爭優勢來源渠道,推進服務貿易發展模式與促進政策的創新與完善。
服務貿易發展的重點領域應與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的總體格局相適應。當前,我國部分高級生產要素優勢正在局部形成,新型生產要素正在加速積累。如勞動力優勢正逐步向勞動力資源、人力資本優勢轉化,資本優勢正逐步傳導到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知識產權、標准等高級生產要素優勢的積累中。因此,我國在確定服務貿易發展重點領域時,應充分考慮我國的比較優勢現狀。
一是大力發展人力資源、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這類服務貿易主要包括建築服務、信息和計算機服務、咨詢服務、商務服務,以及離岸服務外包等。中國應充分利用高素質勞動力資源豐富及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大力發展此類服務,在相關領域培育一批在世界知名的服務產品和服務型跨國公司,如高鐵、橋梁、電站等建築服務品牌,以及軟體外包、信息技術服務、呼叫中心等服務產品。
二是推動將開放型經濟大國優勢轉化為服務貿易競爭優勢。如利用貨物貿易優勢,逐步發展運輸服務和保險服務;大力發展海洋運輸服務,包括轉口服務貿易;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培育我國歐亞鐵路運輸服務優勢。
三是積極發展跨界服務,利用中國優勢服務彌補中國服務短板。如充分利用我國中醫葯優勢,積極發展健康旅遊服務產業,吸收國際遊客消費中國的中醫葯、保健和養生服務,帶動我國入境游市場。
充分發揮雙向投資大國優勢,積極培育服務業國際投資新優勢。服務業國際投資是服務貿易四種提供模式之一。雖然我國雙向投資規模均超千億美元,其中服務業雙向投資均超過製造業,但服務業投資質量有待提升,服務業雙向投資優勢還不夠突出。應充分發揮我國雙向投資大國優勢,培育服務業國際投資和服務貿易新優勢。
一是充分發揮外資企業在發展服務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我國服務產業的外向化程度。要加大服務產業招商引資力度,把外資企業逐步打造成為提升我國服務業競爭力、增強我國服務業出口能力的一支重要力量。重點引進一批面向國際市場的外資項目,積極鼓勵外資企業發展服務出口業務。
二是積極推動服務業「走出去」,不斷增強我國服務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一方面,「中國服務」可以支撐我國能源資源、製造業「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可帶動國內服務更加貼近國際市場。2013年,雖然我國對外投資中近70%都是服務業投資,但很多投在香港地區,而且集中在商貿批發、商務服務等領域。服務業海外投資的質量和效益不高。中國製造業、礦產資源等領域的海外投資需要大量的「中國服務」跟進,除了與投資直接有關的投資咨詢調查、會計律師、金融、保險、物流等服務外,還有生活性服務,都需要中國本土服務企業跟隨「走出去」。同時,隨著製造業服務化的深化發展,「中國服務」升級「中國製造」已成必然趨勢。必須培育我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雙重優勢。無論是美國,還是德國、日本,其高水平的製造業都有高水平的高度國際化的服務業支撐,製造業的國際化必然伴隨著服務業的國際化。
深入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合作,逐步形成我國服務貿易多元化國際市場新優勢。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國際市場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國、歐盟、日本等經濟體,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佔比較小。今後,要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引導下,加強與沿線國家服務產業合作,推進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的多元化布局。
一是以服務貿易引領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合作。「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每一方面都與服務貿易緊密相關。傳統上,我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尤其是俄羅斯、中亞、西亞等國家的合作重點在於貨物貿易和製造業領域。然而,服務貿易是更高層次的合作,是人心相通的關鍵,要在技術、建築、運輸、旅遊、文化、商務咨詢、品牌管理、跨境電子商務等方面,提升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層次,擴大對沿線國家服務貿易規模,提升在我國服務貿易中的比重。
二是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服務貿易合作。積極配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的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東盟各國開展服務業貿易投資合作的力度。重點加強與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提高我國在東盟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型公共設施建設與運營、旅遊、文化、醫療保健、技術和知識產權、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領域的商務存在規模。
發揮制度高效靈活與政策創新優勢,逐步形成與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與政策優勢。一是體制機制。服務業作為三大產業中最大的產業,其在經濟增長、就業中的貢獻最大,也是決定中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地位的關鍵。建議強化服務業綜合統籌協調機制,如建立國家服務業委員會或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協調機制,在此機制下,制定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年度推進計劃,解決制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的體制機制、發展規劃和其他重大政策問題。
二是財稅政策。我國財稅政策是按照製造業的模式來設計的,相關財稅優惠政策也主要是針對製造業和貨物貿易的。出口退稅、對出口的財政政策支持等也主要是針對貨物貿易來設計,而對於服務貿易出口,還沒有統一的財稅支持政策。下一步應逐步將製造業時代的財稅政策過渡到服務經濟時代的財稅政策,逐步建立一套適應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財稅政策體系。
三是金融體制。與財稅政策類似,我國的金融財政也主要是針對製造業和貨物貿易而設計的。然而,服務業由於輕實物資產,沒有像製造業那樣的大型廠房、機器設備、不動產等可以抵押,因此,服務業的融資更難。對於針對服務貿易出口的信用保險、貿易融資等政策也不完善,支持力度遠不及貨物貿易。因此,建議要加大針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特點的金融產品,利用無形資產和公共融資平台等方式加大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金融支持。
四是招商引資政策。貨物貿易發展的經驗之一就是特別重視招商引資,尤其是充分利用外資的外向化程度高的優勢,把招商引資作為促進各地經濟增長和促進出口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各地的招商引資仍然更青睞製造業項目,對於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較小。應像過去抓製造業招商引資那樣來抓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領域的招商引資工作,制定相關的招商規劃、投入足夠的招商資源、制定相應的招商激勵措施等,這是將國家鼓勵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落地的關鍵舉措。
五是服務貿易方式政策。發展一般服務貿易、離岸服務外包、邊境服務貿易和境外分支機構服務銷售,不斷創新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方式。在繼續建立和完善一般服務貿易、離岸服務貿易和境外分支機構服務銷售政策的同時,重點加大創新邊境服務貿易政策力度。邊境地區適合自然人流動,也有利於境外消費服務貿易提供模式的發展,應針對邊境地區毗鄰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優勢,大力發展兩頭在外的服務貿易,利用邊境特殊經濟區,在旅遊、分銷、醫療保健、娛樂等領域發展「飛地型」服務貿易,在服務市場准入、人員出入境管理、服務提供人員資質互認等方面建立和完善與邊境服務貿易相配套的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體系。
六是統計制度。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統計制度極不完善,存在大量的漏統、統計不準確等情況,低估了我國服務經濟發展程度,這直接導致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資源投入不足。服務業統計應改變按社會管理來分類的模式,引入國際通行的服務業分類標准,細化服務業分類,增加對近年來新興的服務產業的統計分類。對於服務貿易統計,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BOP統計,將教育、醫療等服務貿易從旅遊項下剝離出來,增加環境等服務貿易分類,細化旅遊、咨詢、商務服務等服務貿易分類,增加國別雙邊服務貿易統計以及企業所有制性質的服務貿易統計方式;另一方面,推進實施境外分支機構銷售統計,並擇機發布相關數據,完善行業管理部門的服務貿易業務統計。
歡迎登錄長風網獲取最新物流資訊。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中保金融是哪個貸款
這個是假的,別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