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監管的目的及意義
金融監管的目的是進行特定內涵和特徵的政府規制。
意義:
(1)維持金融業健康運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業的風險,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2)確保公平而有效地發放貸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資金的亂撥亂劃,防止欺詐活動或者不恰當的風險轉嫁。
(3)金融監管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貸款發放過度集中於某一行業。
(4)銀行倒閉不僅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會波及國民經濟的其它領域。金融監管可以確保金融服務達到一定水平從而提高社會福利。
(5)中央銀行通過貨幣儲備和資產分配來向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傳遞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可以保證實現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的傳導機制。
(6)金融監管可以提供交易賬戶,向金融市場傳遞違約風險信息。
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模式是分業監管模式。1983年,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實現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標志著現代金融監管模式初步成形。
2003年初銀監會的成立,使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框架最終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國「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體制。
其中,銀監會主要負責銀行業的監管,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大股份制銀行,以及規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機構。
對於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將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銀監會、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銀監會和保監會。
『貳』 金融反洗錢培訓的目的是
保證金融機構各個層級的工作人員都樹立洗錢風險意識,反洗錢法律意識及合規意識;保證員工了解反洗錢法律法規的具體要求;掌握反洗錢工作必備的技能。
反洗錢,是指預防通過各種方式掩飾、隱瞞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洗錢活動的措施。
中國銀保監會2019年2月21日對外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從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健全監管機制、明確市場准入標准等方面,建立銀保監會銀行業反洗錢工作的基本框架。
(2)金融機構境外出訪目的擴展閱讀:
反洗錢的意義:
反洗錢的制定和實施,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利於及時發現和監控洗錢活動,追查並沒收犯罪所得,遏制洗錢犯罪及其上游犯罪,維護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是有利於消除洗錢行為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潛在金融風險和法律風險,維護金融安全;
三是有利於發現和切斷資助犯罪行為的資金來源和渠道,防範新的犯罪行為;四是有利於保護上游犯罪受害人的財產權,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正義;五是有利於參與反洗錢國際合作,維護我國良好的國際形象。
『叄』 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建設目的
簡單說就是不同領域各司其職,銀行只能做金融行業的一部分,其它就需要如保險、證券、基金等機構來負責了。
『肆』 出國訪問的主要目的在哪裡
1.解決問題
2.加強溝通
『伍』 國際金融機構都有哪些他們的宗旨各是什麼
國際金融機構包括: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保證機構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的宗旨:幫助會員國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世界銀行的宗旨:通過提供和組織長期貸款和投資,解決會員國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
國際開發協會的宗旨:專門對較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條件極其優惠的貸款,加速這些國家的經濟建設。
國際金融公司的宗旨:鼓勵會員國(特別是不發達國家)私人企業的增長,以促進會員國經濟的發展,從而補充世界銀行的活動。
多邊投資保證機構的宗旨:為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私人投資提供政治風險和非商業風險的保險,並幫助發展中國家制定吸引外國資本直接投資的戰略。
(5)金融機構境外出訪目的擴展閱讀
國際金融機構的抗疫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世界經濟衰退。為對抗疫情蔓延,世界大部分國家停止了日常經濟活動,導致大量人員失業、國際貿易停滯、食品和醫療用品短缺等問題。這一情況已嚴重威脅世界各地企業和政府的償債能力,財政和衛生資源的限制使中低收入國家面對沖擊時更為脆弱。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4月預測,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年內至少萎縮1%。同時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大量資本外逃,進一步加劇了政府的財政危機。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尋求金融支持,以解決當前的困境。
『陸』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國有商業銀行是國有獨資的商業銀行,其特點體現在所有的資本都是由國家投資的,是國有金融企業。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主體,無論是在人員、機構網點數量上,還是在資產規模及市場佔有份額上,均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對我國經濟金融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商業銀行是以獲取利潤為經營目標,以經營存貸款、辦理轉賬結算為主要業務,以多種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為經營對象,具有綜合性服務功能的金融企業。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能夠吸收活期存款,創造貨幣,是商業銀行最明顯的特徵。正是這一點,使商業銀行具有特殊的職能。它們的活期存款構成貨幣供給或交換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用擴張的重要源泉。所以,通常人們又稱商業銀行為存款貨幣銀行。在各類金融機構中,商業銀行是歷史最悠久、業務范圍最廣泛、對社會經濟生活影響面最大的一種。
國有商業銀行是國有獨資的商業銀行,其特點體現在所有的資本都是由國家投資的,是國有金融企業。在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商業銀行體系的主體,其貸款和資本規模都出於絕對壟斷的地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組織機構體系是按行政區域設置的總、分、支行體系。它們以分、支行為成本、利潤、風險控制和資源配置中心來經營銀行業務,實施總、分、支行之間層級授權經營管理和信息傳遞為聯系紐帶,以銀行內部的資金市場為依託,實現資源在各行范圍內的流動。
『柒』 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的研究目的及意義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擴大金融服務開放,引進競爭機制對提高市場效率、促進我國國內金融機構改進經營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缺乏充分競爭,作為市場主體的金融服務提供者就沒有足夠的壓力來提供最優質高效的服務。結果,使其可獲得最初壟斷利潤而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入世後將在一定時候取消設立外資銀行的地域限制,允許更多的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這一承諾打破了對金融服務市場維持數量限製造成的金融服務部門效率低下的局面,使未來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外資金融機構進入的積極意義還在於能夠帶來先進的金融產品和更好的金融服務。
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沖擊的首先是風險小、成本低、利潤高的國際結算等中間業務。其次是對中資金融機構擁用的客戶群會沖擊。銀行出售的是服務,服務質量是銀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外國商業銀行十分注重服務理念,塑造服務形象。一旦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將以成熟的金融工具、良好的服務手段、優質的品牌、獨特的營銷方式來推銷他們的產品,搶占居民和企業的「購買」服務,這樣將有可能使國有銀行的客戶群迅速減少,大量優質客戶可能會轉入外資金融機構。
從部門來看,由於外資金融機構與我國金融機構相比,擁有更為豐富的經營經驗和我國機構所無法比擬的靈活性,實力也更為強大,如果全面進入我國市場,將會在競爭中搶占市場。從人才競爭看,中資金融機構將面臨優秀金融人才的競爭。加入世貿組織後,外資銀行將突破地域和數量限制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對國內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較旺盛。他們將以高薪、出國培訓、委以重任等優厚的條件來吸引我國金融機構的專業人才,而我們對一些高級管理人才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缺乏吸引力。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培育、激勵機制,將會造成金融機構優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捌』 高校老師出國訪問的目的是什麼
當然是增長見識,國外教育發展早,有比較成熟的體系,可以借鑒一下
『玖』 世界上有哪些重要的國際性金融機構其主要宗旨和業務有何異同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文名稱為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它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根據1994年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所擬訂的《國際貨幣基本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總部設在華盛頓。有成員國148個(1984)。
該組織的宗旨: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並通過提供短期貸款解決成員國國際收支暫時逆差的外匯資金需要。
該組織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各成員國所繳的份額。成員國的主要權利是享有提款權,即有權按照所繳份額的一定比例借用外匯。1969年,該組織創設了一種稱為「特別提款權」的貨幣(記帳)單位,根據成員國的份額按比例分配,作為國際流通手段的一個補充。成員國的特別提款權,可作為貨幣儲備,也可用於向其他成員國購買外匯,解決本國的國際收支逆差。成員國有義務提供經濟資料,並在外匯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該組織的監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派正、副理事一名組成。處理日常業務的機構是執行董事會,由22名執行董事組成,其中5名董事由份額最大的5大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派任。總裁由執行董事會推選,負責基金組織的業務工作。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中國代表權得以恢復,1980年以來,中國代表參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
2、世界銀行集團。世界銀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銀行」,它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擁有184個成員國。 這些國家對世行資金的籌措和使用共同負責。世界銀行正在與整個發展社會一道,將其工作的重點放在實現聯合國成員國於2000年達成的新千年發展目標和可持續的減貧工作上。 世界銀行為那些無法進入國際市場或進入國際市場條件較差的國家提供低息、無息貸款或贈款。
「世界銀行」這個名稱一直是用於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這些機構聯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
約有1萬名從事發展工作的專業人員在世界銀行設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總部和其109個國家的代表處工作。
除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開發協會以外,世行集團還有另外三個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 通過對高風險部門和國家提供支持來推動私人部門的發展。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者和貸款人提供政治風險保險(擔保)。國際投資糾紛解決中心(ICSID) 解決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的投資糾紛。
3、國際清算銀行。
最初成立目的:處理一次大戰後德國賠款分配事宜 。
目前為辦理中央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 。
宗旨:促進各國中央銀行之間的合作。
主要職能:協助各國中央銀行管理外匯儲備,為各國中央銀行提供投資服務和流動資金,作為代理人和委託人為實踐國際金融貸款協議提供幫助等。
4、亞洲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是亞太地區重要的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它以促進亞太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與合作為宗旨,為亞太地區的發展中成員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它由成員國或地區共同出資興辦,不以盈利為目的。
亞行成立於1966年12月19日,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亞行現有成員57個,包括本地區41個成員和非本地區16個成員。亞行的組織機構由理事會、董事會和亞行管理局組成。
『拾』 金融監管的目的是什麼
金融監管也被稱作為金融監管治理。該提法在國際學術界和監管實踐中是一個較新的領域。治理水平、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有效性是決定金融體系穩健性的主要因素。逐漸採用良好的治理方法是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共同的責任,監管機構始終採取良好的治理結構,是其監管對象引入良好治理的前提條件。如果監管治理不完善,監管當局的公信力和監管權威將受到影響,難以有效地推動被監管機構改進公司治理,進而會導致道德風險。咱們國家最初的金融監管工作是由央行來執行的。但隨著和國際接軌,要求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的職能加強,因此央行的監管職能被獨立出來,形成銀監會和保監會。對所有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監督管理。
意義:公共監管理論認為,金融業是外部效應和信息不對稱性均十分突出的公共行業,因而需要政府管制。以監管當局為代表的外部監管正是一種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強制性制度安排。但是這種監管的核心作用也是有限度和邊界的,諸如監管法規的滯後性、監管彈性不足等,從而使有效監管受到限制。與此同時,社會中介、行業自律、內部控制、市場約束也具有一定的監管優勢,成為防範金融機構經營風險的重要防線。從而在金融監管和上述各主體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整合、有機鏈接的機理。從長遠看,金融業合法、穩健的運行機制,不僅在於監管當局的監管,更在於通過監管鏈接,促使社會中介、行業公會、金融機構內部稽核與監管當局的監督管理形成一種默契,變成一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