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欲寄彩箋兼尺素燈謎打一金融詞語
直認不諱
發音 zhí rèn bù huì
釋義 直截了當承認,毫不迴避隱瞞。
出處 中國近台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徐錫麟安慶起義清方檔案》:「馬子畦一犯即現獲之黃福詭名,亦經質訊明確,直認不諱。」
示例 這幾條罪案,本社同人當然直認不諱。★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⑵ 元帥移營,打一金融名詞
南宋中興四將應該指的是宗澤,劉錡,韓世忠和岳飛。
宗澤(1060~1128)
中國宋代抗金大臣。字汝霖。浙江義烏人,民族英雄。世代務農,家境貧寒。北宋元佑六年(1091)應進士試,對策陳時弊,考官惡其直言,抑為:同進士出身「錄取。自此歷任何並館陶縣尉,浙江龍游、山東膠水及登州掖縣縣令,勤政愛民,治績卓著,名聲遠揚,但得不到朝廷的賞識。宣和元年(1119),反對朝廷連結女真征契丹,被貶提舉鴻慶宮,於是上表引退,擬在東陽山谷中結廬,以讀書著述終老。
然而事與願為,因在登州任上得罪過某些權貴,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撤職並軟禁在鎮江,不得自由。兩年後先後被委任為理教郎監理潤州都酒稅和巴州通判。靖康元年(1126)任磁州知州。時金兵入侵,太原失守,真定危急,赴磁州的一些官員以種種借口不肯前去,只有宗澤率隨從幾十個人赴任。
到磁州後,積有極修復城牆,整治兵器,招募義兵,廣集糧餉,防止敵人進攏。不久,受到任河北義兵都總管,率軍救真定。宗澤先以神臂弓挫敵凶焰,後縱兵進擊,破金兵30餘寨,斬敵數百,所獲羊馬金帛全部賞將士。些時康王趙構赴金議和至磁州,宗澤叩馬勸止,乃留相州。是年冬,宋欽宗任康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師。澤率軍趨李固渡,途中遇敵,大破之。
次年正月,率軍至開德,與敵人打了13仗,仗仗獲勝。建炎元年(1127)六月,澤以70高齡任東京留守,知開封府,招聚義兵近200萬,分署京郊16縣,與金兵隔黃河對峙。此時岳飛投奔宗澤,澤見而奇其才,給以500騎兵,要其奮勇立功。岳飛聽命而行,殲滅了敵人。從此岳飛就在宗澤部下南征北戰。
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大舉入侵,澤妙半又大破之,金潰不成軍,盡棄輜重。自此宗澤威震天下,金入畏憚宗澤,都稱「宗爺爺」。建炎元年七月起,一年上疏24次,力勸宋高宗還京,以圖恢復北方失地,均為奸佞所阻。澤憂憤成疾,疽發於背。
宗澤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長,卻還是念念不忘地請求趙構回鑾開封,誓師北伐。臨終無一語及家事,惟連呼「渡河!渡河!渡河」而逝。子穎與部半岳飛護柩至鎮江,與夫人陳氏合葬於京峴山麓。後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賜謚忠簡。
劉錡(1098-1162年)
劉錡(1098-1162年),字信叔,是劉仲武的第9個兒子。年輕時隨父親劉仲武在軍營,學習騎射軍事,練就一身武藝。善使大刀,箭法奇准。劉錡身材高大,英俊魁偉,聲如洪鍾。宣和年間以父蔭補官,初任閣門祗候。不久,北宋滅亡,高宗即位建立南宋,錄用名將劉仲武後人為將,劉錡受到召見。會見時,高宗和劉錡談了國家軍事形勢和用兵之道,精通兵法的劉錡對答如流。高宗對這位相貌堂堂的將門虎子大為欣賞,於是任命他為閣門宣贊舍人,調任岷州知州、隴右都護,這樣,劉錡在南宋初年就成為西北地區的一員年輕的虎將。
劉錡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他任隴右都護後,多次率部與西夏作戰,屢戰屢勝,多建奇功。西夏人對劉錡聞風喪膽,甚至在小孩哭鬧時,西夏人就用"劉都護來了"來嚇阻小孩。建炎四年(1130年),受張浚賞識,升為涇原經略使兼知渭州。富平之戰,劉錡力戰有功。此後,歷任宣撫司統制,江東路副總管、權提舉宿衛親軍、果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侍衛馬軍司主管,率部為高宗保駕,先後駐守金陵、合肥、京口等地。建炎十年(1136年),劉錡出任東京副留守,率王彥舊部"八字軍"數萬人馬、戰船近千艘從臨安出發前往赴任。途中得到消息,金兵已攻佔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東京留守孟庾投降。劉錡率部到達順昌(今安徽阜陽)時,金兵突至,劉錡退守順昌城,據城力戰。金兵包圍順昌達數日,在太子完顏兀術的統帥下向宋軍發起猛烈進攻。當時金兵10多萬,而且動用了精銳"拐子馬",劉錡只有4萬軍隊。但劉錡不愧為千古名將,他身先士卒,指揮若定,而且頂住了秦檜下達的班師撤兵的命令,與八字軍將士同仇敵愾,發誓要"為國家破賊立功"。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劉錡部隊出奇制勝,終於在順昌大破"拐子馬",重創金兵,迫使金兀術狼狽逃回汴京,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順昌大捷",極大地鼓舞了宋朝官員的抗金鬥志。
第二年,金兀術再次率領十多萬鐵騎和"拐子馬"南侵,劉錡以淮北宣撫判官身份奉命率部支援淮西,與張俊、楊沂中在柘皋(今安徽巢縣西北)再次大敗金兀術。
柘皋之役後,因南宋王朝腐敗,秦檜掌權,劉錡不但未受到提拔和重用,反而被秦檜剝奪兵權、降為荊南知府。6年後,改任潭州知府,加太尉。
建炎三十一年(1157年),金國皇帝完顏亮親自統兵六十多萬南侵宋朝,65歲的劉錡在國家危難關頭再次掛帥,出任江、淮、浙西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率部抗金。劉錡出師之後,曾摧毀金兵運糧船隊,又在皂角林消滅了進攻揚州的金萬戶高景山部,宋朝軍心大振。但這時已65歲的劉錡因積勞成疾,病倒不起,只得上奏朝廷請求解除兵權,退守鎮江。
劉錡病倒時,仍念念不忘前方戰事、國家安危。曾派人手持黃、白二旗登鎮江高山,遠望江北,每日向他報告戰況。約定敵兵來則舉白旗,兩軍交戰舉二旗,我軍得勝舉黃旗。十一月,金兵進攻瓜洲,與劉錡侄兒所部交戰。劉錡當日見兩旗同舉,過了很久卻不見黃旗舉起,嘆道:"黃旗久不舉,我軍殆矣!"劉錡悲憤交加,從此病情加劇。
不久,朝廷任命回京面聖,出任提舉萬壽宮。劉錡來到臨安後,寓居在都亭驛,宋高宗聽說他的病情加劇,曾派太醫前來診視。後金朝使者將來臨安議和,留守湯思退竟然要劉錡移居別試院,而將都亭驛讓出來給金國使者住。劉錡見國家危急,而朝廷如此腐敗,大怒不已,氣得嘔血數升而。時間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閏二月丁末日。
劉錡去世後,宋高宗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謚"武穆",並賜給劉家白銀300兩、帛300匹以助祭葬,賜葬於劉錡故鄉安溪縣長泰里院後山。同年六月,宋孝宗繼位,追封劉錡為吳王,加太子太保。
韓世忠
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將,延安(今陝西延安市,)人(一說是綏德人),民族英雄。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戰功。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崇寧四年(1105),西夏擾邊,世忠所在部隊抵銀州(在今陝西米脂西北馬湖峪)御邊抵敵,韓世忠斬將奪關,夏軍大敗,經略上報其功,為童貫所疑,「止補一資」。後又立戰功,方補進義副尉。繼以功轉進武副尉。宣和二年(1120),江南發生方臘起義,韓世忠以偏將隨王淵出兵鎮壓,以伏兵擊敗起義軍,王淵贊他:「真萬人敵也。」他又乘勢追擊方臘至睦州清溪桐,俘獲方臘,以功轉承節郎。三年(1121),隨劉延慶出兵燕山(今北京市郊)收復被金所掠失地。宋軍被金兵一擊即潰,唯世忠率五十餘騎抵滹沱河,出敵不意,擊敗金兵。又隨軍擊山東、河北小股地方武裝起義,以功轉武節郎。
宋欽宗即帝位(1126),升武節大夫,以平息山東淄、青亂兵,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奉詔入朝,授正任單州團練使,率部屯滹沱河。真定(今河北正定縣)被金兵所佔。世忠率部趕往趙郡援守將王淵。金兵到來,攻勢兇猛,糧盡援絕,部下勸世忠突圍而走,他不許。夜半下大雪,他命敢士卒300人突襲敵營,致敵軍自亂,互相攻殺,金兵主將竟被刺,金兵盡退,以功遷嘉州防禦使。康王趙構在濟州(在今山東巨野縣南),金兵大至,約數萬人馬。時世忠部下僅千人,他單人獨騎,突人敵營,斬其酋長,金兵大潰。
康王即皇帝位(1127),授世忠光州觀察使、帶御器械。韓世宗奏請遷都長安(今西安市),朝臣議論不從。御營建,以世忠任御營左軍統制。建炎二年(1128)升為定國軍承宣使,隨高宗至揚州。金兵攻河南,翟進會合世忠夜襲悟室營,為敵所敗,轉汴州,與翟進有了矛盾。帝召世忠還,授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將軍,屯軍於淮陽(今江蘇清江市西古泗水西岸),被金將粘罕敗於沭陽(今江蘇沭陽縣)。三年,高宗移蹕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世忠從海道趕往行在。平苗傅、劉正彥叛亂,高宗手書「忠勇」二字賜,授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
金兀術將大舉南犯,高宗召諸將議移蹕於何地?張俊等勸高宗自鄂、岳往長沙,世忠反對說:「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帝即以世忠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今江蘇鎮江市)。兀術分兵渡長江,宋軍各路守將皆敗,世忠亦退保江陰。兀術破臨安(今杭州市),帝赴浙東,世忠至行在見帝,奏請於長江上伏兵截擊北歸的金兵,帝准奏。遂引兵至鎮江,屯兵焦山寺,與金兵大戰黃天盪48天,梁紅玉擊鼓阻金兵,使兀術軍無法奪路北歸。兀術向世忠求請,世忠說:「還我兩宮,復我疆士,則以相全。」兀術無語。後兀術鑿渠30里出江口,以小舟縱火而遁,宋軍因無風,帆弱而船艦不能行,使金兵北逃過江。此次戰役,世忠以8000兵大戰10萬金兵,著名於史冊。高宗拜世宗檢校少師,武成、感德軍節度使,神武左軍都統制。
宋、金停戰期間,韓世忠先後平定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小股武裝,被授太尉,賜帶、笏,為江南東、西路宣撫使。
紹興三年(1133)三月,進開府儀同三司,充淮南東、西路宣撫使,駐泗州(今江蘇盱眙縣西北淮水西岸)。次年,以建康、鎮江、淮東宣撫使駐鎮江。是年金兵與偽齊劉豫南侵,世忠遣將於大儀(今江蘇儀征縣)、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縣)、高郵(今江蘇高郵縣)大敗金兵。捷報入朝.帝贊世忠忠勇、臣沈與求說:「自建炎以來,將士未嘗與金人迎敵一戰,今世忠連捷以挫其鋒,厥功不細。」於是朝廷擢升了世忠的部將董旼、解元等。
紹興五年(l135),韓世忠晉為少保。六年,授武寧、安北軍節度使,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駐楚州(今江蘇淮安縣)。賜號「揚武翊運功臣」,加授橫海、武寧、安化三鎮節度使。金廢偽齊劉豫,世忠請出師北伐,丞相卻主張和議,世忠幾次上疏,力主舉兵決戰,終不為帝所納。九年,授少師。十年,金軍棄盟約南犯,世忠在淮陽大敗金兵,晉級太保,封英國公,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十一年,復與金兵戰於淮河岸。世忠駐楚州十餘年,兵僅三萬,金人不敢犯。秦檜收大將兵權,將世忠拜樞密使。宋金和議,韓世忠抗疏言秦檜誤國,連疏乞解樞密職,又上表乞骸,於是被罷為禮泉觀使、奉朝請,封福國公。自此,這位抗敵多年的名將杜門謝客,不言朝事。
十二年(1142),改為潭國公。十三年,封咸安郡王。十七年,改鎮南、武安、寧國節度使。二十一年八月(l151)卒,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朝,追封蘄王。
韓世忠生性直爽,忠於朝廷和國事。岳飛陷冤獄,滿朝文武官員無一人敢言,唯世忠仗義執言,為秦檜所恨於心。以反對和議,觸怒於秦檜。他持軍嚴整,能與士卒同甘苦,知人善任。部下將校多成長為勇將。解兵罷政後歸家十餘年,泊然自若。晚年喜釋、老之學,自號「清涼居士」。
韓世忠在抗擊西夏和金過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除平定方臘外,還為宋庭平定了建安范汝、廣西曹成、淮南李橫、淮陽劉豫等反叛,為偏安一隅、搖搖欲墜的南宋支撐了幾十年。這些赫赫戰功,使得他從一名士兵,一步步地被提拔為副尉、承節郎、軍統制、團練使、節度使,並歷任為江南東、西路宣撫使、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等要職,進太保,封英國公、潭國公。建炎十三年,封咸安郡王。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抗戰英雄,卻觸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於韓世忠反對議和,多次上疏彈劾奸相誤國,為投降派所不容。岳飛蒙冤,舉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卻敢於當面質問秦檜。當秦檜以「莫須有」三字回答時,他氣憤地道:「『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擔心,勸他不要與秦檜作對,他回答說:「畏禍苟同,他日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後來,他終於被解除了兵權。自此他社門謝客,居家閱書讀經,絕日不言兵。他經常騎著毛驢,攜小童一二,帶著酒壺,悶游於西湖之上。他一生清廉,仗義疏財,歷年所得賞賜都分給了部下,田產都分給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軍威嚴,能與士卒同甘苦。解職後居家十餘年,澹然自若。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這位一代名將憂郁而,時年六十八歲,後被拜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時,又追封蘄王,溢忠武,配饗高宗廟廷。
雙烈記:韓世忠與梁紅玉
(韓)夫人啊。都只為金兵入寇神州陷,戎馬倥傯二十年。日常總隨鐵甲伴,曉來常倚馬鞍眠。我與你,離時多會時少,只常別不常見。十月寒霜六月天,秋去春來年復年。才覺得,改卻三分少年氣,轉眼鬢絲白發添。
(梁)恨煞金虜起狼煙,家國多難遭兵燹。好男兒,胸懸金印腰懸劍,理該把乾坤旋。說什麼離多會少,道什麼白發新添。只須思,落鬢莫使等閑白,空嗟嘆老了紅顏。為情白頭人笑痴,為國白頭人敬羨。相公啊,熬過了十月寒霜三伏天,患難夫妻要齊向前。
(韓)時聽你金玉良言,常使我精神爽健。今夜晚牢龍計定,但願得一舉凱旋,迎二聖靖康恥雪,復神州河山莊嚴。怎求得解甲歸田,安享些太平閑年?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岳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岳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後復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功轉武功郎。宗澤後,從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兀術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岳飛無奈隨之南下。是年秋,兀術繼續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紹興三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岳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岳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率軍鎮壓了楊么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岳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復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紹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先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在朱先鎮,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岳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不拆屋,餓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⑶ 謎語木蘭脫戰袍的謎底(打一金融詞語)謎語大全及答案
抽筋拔骨
發音 chōu jīn bá gǔ
釋義 比喻非常勉強。
⑷ 謎語,高不成,低不就 (打一金融機構名稱
是中信銀行不是中央銀行 中信銀行叫中行 中央銀行叫央行
⑸ 方才交換過,打一金融名詞,燈謎
謎語大全及答案:錦綉滿朝耀夜光(猜一燈謎用語) 錦綉滿朝耀夜光(打一燈謎用語) 謎底:華清杯 查看答案出國留學網(zw.liuxue86.com)之小知識:猜謎方法的具體玩法.謎語的猜法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二十多種。屬於會意體的有會意法、反射法、借扣法、側扣法、分扣發、溯源法;屬於增損體的有加法、減法、加減法;屬於離合體的有離底法、離面法;屬於象形體的有象形法、象畫法;屬於諧音體的有直諧法、間諧法;屬於綜合體的有比較法、擬人法、擬物法...
⑹ 拋棄巨款走天涯的謎底是什麼
光大銀行
⑺ 迷語高不成低不就打一金融機構名稱
銀監會
⑻ 1、枯木逢春(打一外國書名);2、永不停步(打一金融機構簡稱)3、萬眾歡騰(打一交通用語)
枯木逢春 《復活》
⑼ 謎語吾太公望子久矣的謎底(打一金融詞語)謎語大全及
吾太公望子久矣 【打一金融詞語】
謎底:尚未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