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島的經濟概況
據初步統計,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GDP)邁上4000億元台階,達到4436.2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2.4億元,增長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09元,分別增長14.6%和13.8%。
2009年青島市全年累計完成國內稅收378億元,同比增長29% ;青島各商業銀行實現利潤 109億元,同比增長8.35% ,完成地方營業稅及附加 14.68億元;市內各區在 2009年年初確定的區辦實事也已基本完成 。
『貳』 英國地理概況
英國地理概況與英國文化
一、英國自然地理概況
(一)英國的國土資源
英國是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及附近許多島嶼組成的島國。東瀕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就到法國。
英格蘭全境面積為13萬平方公里,佔大不列顛島的大部分。這一地區自西向東分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為中心的米德蘭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倫敦盆地;威爾德丘陵。
威爾士面積有2萬余平方公里,境內多山、地勢崎嶇。威爾士境內有1/4的土地被列為國家公園及天然保護區。
蘇格蘭和其周圍的許多小島,面積共為7.8萬平方公里。全境均屬山嶽地帶,只有中部較為低平。
北愛爾蘭面積1.4萬平方公里,隔愛爾蘭海與大不列顛島遙遙相望。北愛爾蘭地區湖泊較多,英國的第一大湖--訥湖卧波其間。沿湖為平原。
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最熱天(7月)平均氣溫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氣溫為4~7℃。英格蘭地勢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區雨量較大,最高可達4,000毫米。
英國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硬煤總儲量1,700億噸。鐵的蘊藏量約為38億噸。西南部康沃爾半島有錫礦。在柴郡和達臘姆蘊藏著大量石鹽。斯塔福德郡有優質粘土。康沃爾半島出產白粘土。奔寧山脈東坡可開采白雲石。蘭開夏西南部施爾德利丘陵附近蘊藏著石英礦。在英國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約在10~40億噸之間。天然氣蘊藏量約在8,600~25,850億立方米左右。
(二)英國的氣候
英國位於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但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
英國全國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區超過1000毫米,而東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間。英國霧氣較重,主要是島國的潮氣所致。首都倫敦冬季河湖極少結冰,一月平均氣溫在4度(攝氏)以上;夏天則相當涼爽,七月的平均氣溫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約600毫米,雨量分布較均勻。至於倫敦過去常見的濃霧,並不完全是自然現象。由於重視環境保護,倫敦目前出現濃霧的次數已大大減少。
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多變的天氣也為人們提供了經常的話題,在英國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歡談論天氣。
受高緯度的影響,英國晝夜長短的變化特別明顯。冬季日短夜長,夏季則日長夜短。夏季是到英國旅遊的最佳季節。夏季日間長,活動時間多,而且溫度適中,天氣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這個季節盡管也有雨,但一般不會連綿不斷,影響行程。
(三)英國的人口與民族
1.英國的人口
據2001年統計顯示,英國人口繼德國(8240萬)和法國(5920萬)後在歐盟國家中居第三位。
根據1995年統計,英國總人口為5860萬,人口出生卒為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總和生育率為1.8。
1991年至2002年間,人口增長率為3.1%,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大於死亡率。2003年出版的《英國2004》(UK 2004)一書稱英國2002年年中的人口統計數字為5920萬,官方估計到2026年英國人口可達6320萬。
2.英國的民族
從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英國歷史上曾先後有幾個民族到該島上定居。
伊伯利亞人:屬地中海種族。
凱爾特族: 第一批為蓋爾人,是蘇格蘭.愛爾蘭人的祖先,使用蓋爾語。第二批為屬凱爾特人的不列顛人,是威爾士人的祖先。不列顛遂
成為聯合王國國名的主體部分。
羅馬人:公元前一世紀來島。帶來了拉丁字母。
日爾曼人:公元5世紀中葉,日爾曼系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等侵入英倫。其中盎格魯人較為強大,稱該島為「盎格魯的土地(Angle-land),
英格蘭(England)一詞便源於此。盎格魯?撒克遜語言也是現代英語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顛人則被趕到威爾士及英格蘭南部。現在的威爾士語便是不列顛的語言。
丹麥人:公元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他們並非全是維金人。1016年丹麥人克努特徵服英格蘭。
諾曼人:諾曼底公爵威廉頗有名氣。他於1066年即位英格蘭王,確立了貴族制開始了諾曼底王朝。
二、英國人的風俗習慣
現在英國人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場合穿著很正規,平時追求簡單、舒適的服飾。飲食式樣簡單,注重營養。英氣候溫和、濕潤,英國人喜愛陽光。平時喜歡自己動手做家務,酷愛運動,喜歡外出旅遊度假。另外英國人非常愛好文化活動,如閱讀書刊、寫文章、聽音樂會、看戲等,還喜歡養寵物。
(一)生活中的數字
在英國,成人平均每周22小時從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並以相同數量的時間用於家務勞動。而從事家務勞動的人的性別仍以婦女為最高。但婦女參加工作的越來越多。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婦女參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體力工作部門,婦女佔一半。而在服務行業,婦女則佔一半多,可謂"半邊天"!
英國家庭的消費額1990年至1997年間增長了75%(含通貨膨脹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漲了2.8%。其消費格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1997年,居民用於娛樂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費增加了10%。其支出內容為購買收音機、電視機、電話、電腦和其它耐用品。這部分消費還用於租錄像機和音樂磁帶,購買文體用品,以及教育投資。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價上漲了4.4%,但個別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當屬香煙。
由此可見,現在英國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追求精神享受,並漸漸擺脫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
(二)追求簡單、舒適的生活
西服仍稱得上是英國的國服,但是,雖然上班族西裝革履,甚至在重要場合,男士著燕尾服,女士著低胸晚禮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歡穿休閑服,式樣簡單、舒服合體。
英國人的飲食習慣亦式樣簡單,注重營養。早餐通常是麥片粥沖牛奶或一杯果汁,塗上黃油的烤麵包片,熏鹹肉或煎香腸、雞蛋。中午,孩子們在學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點附近買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發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國人的飯桌上才會豐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類,如烤雞肉、烤牛肉、烤魚等。蔬菜品種繁多,象捲心菜、新鮮豌豆、土豆、胡蘿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裝在盤里,澆上從超市買回的現成調料便食用。主菜之後總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燒煮水果、果料布丁、乳酪、冰激凌等。
(三)公園與綠地
英國氣候溫和、濕潤。一年四季適合各種花草樹木的生長。政府在制定市區規劃時,幾乎在每一個生活小區都專門規劃出一大塊綠地或公園,供人們休息或散步,為孩子們嬉戲提供空間。
由於冬季陰雨多霧,使夏天的太陽對英國人來說變的特別寶貴。在陽光燦爛的周末,假日,公園里,沙灘上到處躺滿了享受太陽浴的人們。更有英國人以把自己的皮膚曬成棕色發亮為時髦。
(四)自己動手做
英國人喜歡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動手修繕房屋,製作傢具,裝修房間,修整花園。甚至自己製作陶瓷工藝品,幾乎無所不能。這不僅僅出於經濟考慮,而是把此看作是培養個人技能,陶冶個人情操,也是休閑的生活方式之一。通過自己動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適,更具個性化。
(五)酷愛運動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在1996至1997年間,有占總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內,至少參加一體育運動。青少年參加校外體育活動的比例更高。
在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騎自行車、踢足球、打司諾克球、打網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眾多男女共同愛好的項目。而每天散步兩英里或更長的距離,一直是流行的運動。
三、英國的首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一)英國的首都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是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倫敦城 (亦稱金融城) 及周圍32個市組成,面積1650平方公里,人口700萬,倫敦始建於二千多年以前,公元四三年羅馬人佔領大不列顛島時已是重要的商業中心。十一世紀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十八世紀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國際貿易中心。倫敦金融城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全國最大的銀行、交易所和各種企業管理機構;西倫敦是王官、議會、政府各部門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劇院和高級住宅區;東倫敦以下至河口為倫敦港區、船塢、碼頭、倉庫林立。希思羅機場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港之一。一八六四年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馬克恩和恩格斯曾在這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 海格特墓地有馬克思墓。倫敦還有許多著名建築物,如倫敦塔、白金漢宮、西敏寺教堂、聖保羅大教堂、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等。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天文台1948年遷至倫敦東南96公里處)為地球經度起算點。
1.議會大廈(Parliament)
英國議會亦稱西敏寺,曾為英王室居所西敏寺宮。薩克遜王(Edward The Confessor,一O四二至一O六六年)至亨利八世國王(Henry VIII,一五O九至一五四七年)都曾在此居住。一五一五年西敏寺宮被大火燒毀。修復後,愛德華六世國王於一五四七年把該宮的聖?斯蒂芬教堂撥給下院使用。一八三四年該宮再次被大火燒毀,只剩下西敏寺大廳、教堂地下室等建築物。一八四O年,重建新西敏寺宮,即現在的議會。一八五二年維多利亞女王正式主持議會開幕儀式。現議會大廈為查爾斯?巴里爵士所設計。整個建築為哥德式。包括護宮河在內,總面積為12.5英畝。西敏寺大廳建於一O九七年。一三九九年,經理查德二世國王重修後保留至今。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德國轟炸倫敦時,該廳倖免於難。十三世紀至一八八二年,西敏寺大廳為英國法庭所在地,歷史上有不少名人曾在此受到審判,其中有湯姆斯?摩爾爵士(SlR Thomas More,一五三O年,英國政治家)、查理士一世國王(一六四九年)等。一九六五年邱吉爾逝世後曾在此停放遺體。議會大鍾造於一八五六年,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監督官本傑明•霍爾爵士的名字命名,叫"BIGBEN"(大本鍾)。原鍾重16噸多,鍾塔高320英尺。一八五七年該鍾出現裂痕,於一八五九年重新鑄造。新鍾重3.5噸。議會分上下兩院,上院座椅為紅色,下院為綠色,以示區別。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女王在上院主持議會開幕,宣讀政府施政綱領。
2.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是英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館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議會通過法案,決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購置了大英博物館現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館名義對外開放。以後不斷擴建,從而使其呈現出今日的宏偉面貌。
該館原由全國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和英國出版物與繪畫收集博物館三部分組成。一九七三年,圖書館部分與英其它圖書館合並組成英國圖書館,在組織上與大英博物館脫離,但仍在大英博物館內保留四個圖書室和閱覽廳。馬克思曾在這里刻苦攻讀,為撰寫《資本論》搜集和抄錄了大量資料。馬克思讀書時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倫敦蒙難獲救後,曾在大英博物館研究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制度及經濟、政治、社會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關於"民生主義"的理論。
博物館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臘、羅馬、西亞、東方和歐洲中世紀文物,以及各國鑄幣、紀念章、繪畫和人類學方面的文物等。東方館內藏有大批珍貴的中國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兩代名畫等。
3.白金漢宮(Bukingham Palace)
一七六二年英國王喬治三世購買了當時在現址上的一所房子作為私人住宅。一八二一年開始興建白金漢宮,從維多利亞女王登位(一八三七年)至今一直是英國國王或女王在倫敦的行官。如今女王的重要國事活動,如召見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請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等都在該宮舉行。此外,來英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元首也在宮內下榻。
王宮由身著禮服的皇家衛隊守衛。富有特色的換崗儀式一般在每天上午11:30舉行。
王宮西側為宮內正房,其中最大的有"皇室舞廳",建於一八五0年,專為維多利亞女王修建。廳內懸掛有巨型水晶吊燈。藍色客廳被視為宮內最雅緻的房間,擺有為拿破崙一世製作的"指揮桌"。拿氏失敗後,法國路易十八將桌子贈送給當時英攝政王喬治四世。白色客廳是用白、金兩色裝飾而成,室內有精緻的傢俱和豪華的地毯,大多是英、法工匠的藝術品。御座室內掛有水晶吊燈,四周牆壁頂端繪有十五世紀玫瑰戰爭的情景。正中的御座是當今女王一九五三年加冕時和王夫愛丁堡公爵使用的,室內還保存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御座和英王喬治四世加冕時使用的四張大座椅。宮內音樂室的房頂呈圓形,用象牙和黃金裝飾而成,維多利亞女王和王夫艾爾伯特親王曾常在此舉辦音樂晚會。
皇宮花園約佔地18公頃,為英王喬治四世所設計。園內有湖泊、草地、小徑,並有各種花草樹木。每年夏天,女王在園內舉行花園招待會,邀請全國各界代表、知名人士及各國駐倫敦的外交官參加。
皇宮南側為女王的美術館,館內收藏王室的藝術珍品,一九六二年起對公眾開放。
4.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格林尼治位於倫敦東部泰晤士河畔,地勢險要。十五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攝政王羅斯特公爵在該處山巔建立了一個瞭望站。一六七五年,瞭望站被改建成皇家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之所以舉世聞名,主要是因為院內有決定世界標准時間和時區的子午線標志(用銅條線標出),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一九五0年皇家天文台遷往新址後,該天文台劃歸國家海洋博物館,設有天文站、天文儀器館等,主要供展覽用。展出的天文歷史資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遠鏡、各國早期設計的時鍾、地球儀、渾天儀(其中不少是當時中國的製品,和很多天象發現的經過(如哈雷慧星等)。
5.倫敦塔橋(London Tower Bridge)
倫敦塔橋系泰晤士河上28座橋梁之一,位於倫敦塔附近。建於一八八六至一八九四年。因橋身由4座塔形建築聯接而得名。
倫敦搭橋的兩座主塔高140英尺,兩塔之間跨度為200英尺。橋分上下兩層,下層橋面可以開合,平時通車,橋椅開啟時可容萬噸船隻通過;上層為一條寬闊的懸空人行道,兩旁裝有玻璃窗,行人登橋可欣賞泰晤士河景色。
6.唐寧街10號(No 10Downing Street)
唐寧街10號建於1680年,18世紀以來為英國歷屆首相官邸和辦公處。唐寧街為17世紀後半葉由唐寧爵士開發建築的私人住宅街道,日前保留了四所住宅。1733年,英國王將10號辟為首相官邸。11號現為財政大臣官邸,12號是財政大臣的辦公室。
唐寧街10號樓內最有名的房間是內閣室,從室內可遠眺皇家禁衛軍的換崗儀式和聖?詹姆士公園。二戰期間,丘吉爾將地下室的一間房間用作餐廳。二樓有早餐廳、國宴廳、書房及第二會客廳.其中最大的為國宴廳。客廳內掛有名貴油畫,大部分借自博物館和畫廊。
唐寧街本來可自由出入。1989年後為防恐怖分子襲擊時,在街口設禁至今。
7.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 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
『叄』 上海蘭生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概況
上海蘭生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83年1月成立的上海市文教體育用品進出口公司的基礎上,於1993年8月更名改製成為全國首家外貿股份制企業,1994年2月4日,蘭生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蘭生股份成為全國外經貿系統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0826)。公司注冊資本2.8億元,國家持有股份1.47億股,佔52.50%;社會公眾持股1.33億股,佔47.50%,公司擁有總資產10億元。經過近20年的發展,公司現已形成貿易、金融、房地產和生物制葯四大經營板塊,成為有實力、有潛力、有後勁的綜合型外貿企業。 公司貿易業務有進出口貿易、代理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國內貿易、中外合資合作、「三來一補」、經貿咨詢、原輔料及外轉內產品經營等。公司經營的鞋類、體育用品、文教用品、旅遊用品、運動服裝、箱包、樂器、玩具、大型機械設備等20多個大類產品出口到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國外2000多家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合作的知名客戶有MOLTEN、WILSON、CONVERSE、ESPRIT、GAP、MH、MHI等,並為WAL-MART、K-MART、METRO、OTTO、AUCHAN、MARUBENI、ITOCHU、DAEWOO等著名國際連鎖營銷商提供各類商品。多年來,公司年出口額穩定在2億美元以上,出口規模和經濟效益在上海外貿行業中均名列前茅。
公司高度重視企業質量管理,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2002年「上海市質量金獎入圍企業」。公司於2004年12月通過ISO9001認證,旗下的多家全資、控股企業先後通過ISO9001和TQA等國際認證。公司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其中全資、控股生產企業30餘家,定點生產廠300多家,形成了堅實的產品生產加工基礎。同時公司還擁有各類著名商標幾十個,如「前進」、「HISPO」、 「蘭華」、 「NIEER」、「TOP ONE」、「KOFA」、「ETERNA」、「先鋒」、「雪花」、「帆船」、「長城」、「百靈」等。公司高度重視企業質量管理,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2002年「上海市質量金獎入圍企業」。公司旗下的多家全資、控股企業先後通過ISO9001和TQA等國際認證。
公司斥巨資數億元投資海通證券公司、交通銀行等金融機構,涉足金融業。公司擁有位於上海市中心的頂級辦公寫字樓蘭生大廈48%的股權。公司通過與海外生物醫葯專家合作,共同開發了國際一流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醫葯產品,並與香港中信泰富公司合作,雙方投資6.86億元人民幣組建中信國健葯業有限公司,生產和經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物醫葯產品。「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這是我們永遠的追求,我們將永遠求新、永遠創造、進取不息,目標從上海走向中國,從中國走向世界。
『肆』 台灣大原大學大學概況
中原大學是1953年創立於台灣桃園市中壢區的一所「全人教育」的綜合性私立大學,期以基督救世愛人的精神,為國家造就高深科學與工程人才。中原大學以「篤信力行」為校訓,最初設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四個學系,現已成為擁有理、工、電機資訊、法、商、設計、人文與教育等7學院、27學系、25研究所的著名綜合大學。
中原大學為台灣前十、私立前五的著名學府,[1-3] 是行政院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劃」(首批12所大學)、「繁星計劃」(25所大學)、「教學卓越計劃」(2015-2016年度33所大學)重點建設的大學,[4] 連續多年獲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院務發展計劃、教學卓越計劃最高資助金額。[5-6] 中原畢業生廣受社會認可,就業率居全台前列、綜合私立大學翹楚。[7]
薄膜研究、模具研究、納米科技、生物醫學技術研發、機器人研究、電機資訊、照明及色彩研究、全球台商研究、應用經濟模型研究、文創產業研究為中原大學優勢學科,有些居世界領先或亞洲一流地位。[8] 此外,中原大學商學院獲全球商學院最高級別認證AACSB認證,躋身全球前5%頂尖商學院之列。[9]
快速導航
高校微博
中文名 中原大學 外文名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創立於 1955年 性 質 強調「全人教育」之綜合性大學 總面積 約31公頃 簡 稱 CYCU 現任校長 張光正 校 訓 篤信力行 著名校友 李文雄,陳舜田,孫振耀等
目錄
1 概況
2 姊妹學校
▪ 中國大陸
▪ 國際
3 排名
▪ 綜合
▪ 學科
4 院系設置
▪ 理學院
▪ 工學院
▪ 電機資訊學院
▪ 法學院
▪ 商學院
▪ 設計學院
▪ 人文與教育學院
5 研究中心
6 教育宗旨
7 教育理念
8 校歌
9 傑出校友
▪ 學術界
▪ 企業界
▪ 政界
▪ 藝文界
▪ 其他
概況編輯
1953年中原大學由篤信基督、熱心教育人士張靜愚先生、郭克悌先生、賈嘉美牧師、鈕永健先生、陳維屏先生、瞿荊洲先生及桃園中壢地方士紳吳鴻森先生、徐崇德先生等會商籌設一所農工學院,期以基督救世愛人的精神,為國家造就高深科學與工程人才;在歷經多次籌備更名,於1955年10月奉「教育部」核准立案,定名為「私立中原理工學院」,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最早建設的大學之一,以「篤信力行」為校訓,設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等4個學系;1980年8月1日改制為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已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在歷屆董事會支持下,經郭克悌、謝明山、韓偉、阮大年、尹士豪、張光正、熊慎干、程萬里、張光正等諸位校長掌理校務,貢獻良多,居功甚偉,並分別代表了中原初創、奠基、成長、茁壯與擴張等階段。現今擁有理、工、商、法、設計、人文與教育、電機信息等7個學院、27個學系、29個學士班(含27個學系、1個電資學院學士班、1個原住民專班)、31個碩士班及13個博士班;歷屆畢業校友已達11萬餘人,在國家重大建設中,竭盡心力貢獻所學,深獲各界贊譽。 中原除在既有的教育宗旨與理念之精神憲法下,建構「三創教育」-活用創意、激發創新、迎向創業之特色競爭優勢為標的;以「全人教育」、「生命關懷」及「服務學習」為發展目標;積極培育學生品格精進及國際視野;並以穩健踏實的辦學理念為國內高等教育盡一份心力,全校師生亦在各項表現中展現傑出優異的成果,屢獲產官學界給予肯定之耀眼成績。中原大學持續朝向以具有世界知名度並擁有諸多國內標竿特色之「有信、有望、有愛」的卓越大學邁進。[10]
學科
2011年中原大學工程學科、化學學科、材料科學居ESI學科排名世界前1%。根據WOS科技期刊論文期刊影響因子權重分析統計結果,中原大學的材料科學、機械、化工、數學、物理、電機、計算機科學、化學等學科排名穩居全台前15名。[18] 中原大學商學院獲全球商學院最高級別認證AACSB認證,躋身全球前5%頂尖商學院之列。[9]
院系設置編輯
理學院
應用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心理系、生物科技系、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工學院
化學工程學系、土木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醫學工程學系、生物環境工程學系、創新育成中心、機電設備研發中心、製造科技產學合作教育中心、防災救災工程中心、薄膜研究發展中心、中醫工程中心、模具中心、能源科技中心、骨組織工程研究中心、環境科技發展中心、生物工程發展中心
電機資訊學院
工業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資訊工程系、電機工程系、電子資訊中心
法學院
財經法律系
商學院
企業管理系、國際貿易系、會計系、資訊管理系、財務金融系、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品質研究中心、商業研究中心
設計學院
建築系、商業設計系、室內設計系、景觀系、文化資產研究所、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班、包裝科學暨藝術中心
人文與教育學院
特殊教育系、應用外文系、應用華語系、宗教研究所、教育研究所、教育學程中心、通識教育中心、語言中心
研究中心編輯
納米科技中心
製造科技產學合作教育中心
防災救災工程中心
身心障礙者科技輔具中心
中醫工程中心
能源科技中心
薄膜研究發展中心
骨組織工程研究中心
環境科技研究發展中心
品質研究中心
生物工程研究發展中心
商學研究中心
機電設備研究中心
電子資訊中心
模具自動化資源中心
系統設計與測試中心
納米生物工程中心
非營利財務暨會計研究中心
照明及色彩中心
創新育成中心
心理科學研究中心
包裝科學暨藝術中心
教育宗旨編輯
中原大學之建校,
本基督愛世之忱,
以信、以望、以愛,
致力於中國之高等教育,
旨在追求真知力行,
以傳啟文化服務人類。
教育理念編輯
中原大學尊重自然與人性的尊嚴,尋求天人物我之間的和諧,以智慧慎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
中原大學了解人人各承不同之秉賦,其性格、能力與環境各異,故充份發揮個人潛力就是成功。
中原大學認為教育不僅是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也是塑造人格、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
中原大學確信愛是教育的主導力量,願以身教言教的方式,互愛互敬的態度,師生共同追求成長。
中原大學尊重學術自由與自主,並相信知識使人明理,明理使人自由。
中原大學相信踐履篤實的教育方式是尋求真知的途徑。
中原大學深以虔敬上主、摯愛國家、敬業樂群、崇尚簡朴的傳統校風為榮。
校歌編輯
作曲:盛宜恩 作詞:謝明山
滔滔黃河磙磙長江
中原是我們的故鄉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春風時雨英才一堂
科學建國邦家光
浩浩海岸巍巍寶島
中原是我們的學校
上帝眷顧錫我正道
朝乾夕陽是則是效
服務人群榮母校
傑出校友編輯
學術界
李文雄:中研院院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土木系54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江彰吉:國立宜蘭大學校長 (化學系55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侯春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 (電子系)
沙永傑:中華大學校長(工業工程系62級,民國99年傑出校友)
歐陽嶠暉: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水利系51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陳舜田: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校長 (土木系52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黃榮鑒: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 (土木系53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蘇純繒:曾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工工系)
柳永青:曾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工工系)
陳敏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系主任 (工工系)
張文雄(台灣):景文科技大學董事長. (化學系50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賴君義: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教授. (化工系53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施國肱: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工系, 教授. (水利系57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劉富理:美國台福神學院院長/教授 (土木系52級,民國95年傑出校友)
張文亮: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教授. (水利系66級,民國95年傑出校友)
沈洪道:美國克拉克森大學系主任 (土木系54級,民國96年傑出校友)
張惠文:國立中央大學總務長. (土木系61級,民國96年傑出校友)
鍾台生: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 (化工系62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林三賢: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兼副校長(水利系70級,民國98年傑出校友)
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化學系72/74/86級,民國100年傑出校友)
李健興:國立台南大學計算機中心主任 研發長/教授(資工系80級)
李維斌:逢甲大學資訊長/教授 (資工系80級)
黃開義:東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工工系69級)
張金鶚: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 (建築系)
戴念華:國立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工學院副院長.材料科學工程學系主任. (機械繫72級)
陳春龍:美國Auburn大學博士,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曾任商學院副院長. (工業工程系)
黃瓊玉:現任黎明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系系主任. (企管系)
吳永基:長榮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主任/教授 (資工系81級)
陳仁龍:曾任嶺東科技大學副校長.管理學院院長 (數學系/應數所)
張義鋒:曾任國立台東大學副校長/教授 (機械繫59級)
謝焸君: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資工系)
馮榮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教務長/工學院院長/教授 (機械繫71級)
廖玉明:曾任僑泰高級中學校長. (物理系61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企業界
陳英傑:達芙妮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國際貿易學系)
戴豐樹:富士康國際控股執行董事暨營運總監(機械繫62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王鍾渝:前中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立法委員(化工系57級)
胡以緯:Hu Associates, Inc.(大興土壤及環境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水利系49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王文吉:大陸工程公司前董事長(土木系54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黃雅夫:美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化學系54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黃冠賢:詩芙儂國際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工業工程系64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張泰銘:衛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資工系67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邱麗孟:台灣微軟公司前總經理. (企管系、企管所72/74級,民國92年傑出校友)
林銅柱:Lintek International, Inc., President. (土木系48級,民國93年傑出校友)
馬在庄:The Asian American Senior Citizens Service Center, Inc. President. (土木系52級,民國93年傑出校友)
林長勛:林長勛建築師事務所所長(建築系54級,民國93年傑出校友)
廖文忠:益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機械繫58級,民國93年傑出校友)
姬紫材:CHI'S ENTERPRISE, INC., 董事長. (化學系60級,民國93年傑出校友)
謝炎盛:普瑜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工業工程系61級,民國93年傑出校友)
梁修宗:敦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資訊系/電子所73/75級,民國93年傑出校友)
鍾正行:中測科技公司董事長(土木系52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蘇豐臻:Enviro-Chem, 董事長. (化工系59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林文正:科林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醫工系66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孫振耀:前中國惠普公司總裁. (資工系67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姜文焯:姜氏工程公司負責人(土木系55級,民國95年傑出校友)
洪福源(台灣):台灣化學纖維(股)公司副總經理(化工系57級,民國95年傑出校友)
曹明:國光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化工系57級,民國95年傑出校友)
蕭承統:摩托羅拉亞太區有限公司前副總裁(企管系71級,民國95年傑出校友)
葉清彬:宏葉新技(股)公司董事長(工業工程系59級,民國96年傑出校友)
張斯鑫:IBM Manager(數學系59級,民國96年傑出校友)
鄭欽明:明門實業(股)公司董事長(土木系64級,民國96年傑出校友)
謝任邦:摩托羅拉電子(股)公司台灣區總裁(工業工程系68級,民國96年傑出校友)
陳漢棟:科建管理顧問(股)公司董事長(工業工程系69級,民國96年傑出校友)
王冠川:結構工程師(已退休) (土木系48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馬必超:Real Estate Developer, President. (物理系51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徐健一: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土木系57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朱少華: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現任董事長, 前任總經理(化工系58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童國雄:宏達電子副總、巨瞻科技董事長(工業工程系66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曾禹旖:益登科技(股)公司, 董事長 (工業工程系71級,民國97年傑出校友)
喻肇川:喻肇川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建築系55級,民國98年傑出校友)
侯邦義:台灣人壽保險公司執行顧問(土木系57級,民國98年傑出校友)
沈天賜:三普電腦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機械繫58級,民國98年傑出校友)
姚啟甲:三千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工業工程學系58級,民國98年傑出校友)
沈銘賢:牧群教育機構董事長(機械繫59級,民國98年傑出校友)
李淑媛:諾斯洛普·格拉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 Sunnyvale, CA,USA)資料庫建築師(心理系61級,民國98年傑出校友)
梁培華:台北富邦商業銀行總經理(工業工程系64級,民國98年傑出校友)
吳運豐:桃園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土木系48級,民國99年傑出校友)
仲澤還:原作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建築系55級,民國99年傑出校友)
謝豐享:東順興貿易公司董事長(機械繫61級,民國99年傑出校友)
吳洵:Spirit Aero Systems: Vice President(化學系66級,民國99年傑出校友)
徐國潤:大安化學制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化學系67級,民國99年傑出校友)
謝健南:85度C總經理 (企管系68級,民國99年傑出校友)
郭儒家:工業技術研究院能環所總主持人/正研究員(機械繫73級,民國99年傑出校友)
林健男:台灣塑膠工業(股)公司總經理(化學系55級,民國100年傑出校友)
黃登祥:台灣中油公司石化事業部執行長(化工系61級,民國100年傑出校友)
蘇錦伙: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工業工程系62級,民國100年傑出校友)
張東隆:世界先進集成電路(股)公司全球業務及規劃副總經理(電子系64級,民國100年傑出校友)
林廷芳:三聯科技(股)公司總經理(土木系68級,民國100年傑出校友)
余章鈞:洪福通運(股)公司董事長(工業工程系78級,民國100年傑出校友)
吳文騰: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化工系57級)
林天元:長春大連石化集團技術部, 協理. (化工系65級)
邵唯晏:竹、工、凡、木建築設計工作室, 設計總監. (建築系92級)
許世希: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桃園煉油廠, 副廠長. (化工系62級)
林天元:長春大連石化集團技術部, 協理. (化工系65級)
黃增添:兆領企業, 董事.(機械工程系)
趙仲麟:緯創資通華南廠區總經理, 中國廣東中山. (工業工程系70級)
尹其言: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 Hong Kong ProFun Technologies Co. Ltd.,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 (電子系80級)
黃智威: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Taiwan). Technical Application Manager. (電子系80級)
政界
陳世圯:交通部政務次長(土木系(進)58級,民國93年傑出校友)
林重謨:第3、4、5、6屆立法委員(工業工程系60級)
馬以工:第2、3屆監察委員(建築系61級)
郭芳源:交通部高鐵工程局總工程司(電子系63級,民國94年傑出校友)
林欽榮: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局長(建築系69級,民國95年傑出校友)
黃重球:經濟部常務次長(電子系64級,民國96年傑出校友)
高宗正:新北市政府工務局局長(土木系66級,民國100年傑出校友)
藝文界
鄧豐洲:漢詩詩人,文史工作者(化工系67級)
姚可傑:歌手 東方快車主唱 搖滾東方主唱 第一屆Yamaha全國熱門音樂大賽亞軍得主 (土木系79級)
應蔚民:歌手,舞台劇、電影演員(醫工系83級)
陳映之:導演 第21屆金曲獎 最佳音樂錄像帶獎(商設系)
『伍』 新疆物流企業的現狀
新疆物流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
(一)基本經營概況
1、物流主體多元化。伴隨著西部經濟大開發的熱潮,新疆迎來經濟騰飛的歷史機遇。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啟動,為新疆經濟注入了無限活力。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的新寵兒,現代物流以它獨特的魅力也逐漸融入到新疆經濟改革的大潮中,新疆現代物流主體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地方各級供銷社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積極發展農資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新興的符合現代物流企業制度規范的股份制企業和民營企業也認識到現代物流的重要性,使得現代物流在新疆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2、傳統服務仍佔主導地位,但提供多環節、系統化、集成化物流服務的企業越來越多。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在被調查的物流企業中,從事運輸與裝卸以及包裝業務的企業比例較大,但從事配送、倉儲、流通加工業及信息系統管理的企業比例都有所提高,其中,從事配送業務的企業比例上升至54.32%,倉儲業上升至61.05%,流通加工業上升至17.3%,信息系統管理上升至21.78%。在企業的新增業務中,信息系統管理業務所佔比重最大,這說明物流企業已向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發展。在企業的業務范圍中還涉及海關報關、大型商貿市場開發建設、物流園建設、貨運配載信息網等方面的服務。
3、業務輻射范圍在逐步增大。物流企業業務輻射范圍的大小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根據對物流企業業務輻射范圍的調查顯示,2006年新疆物流企業的業務輻射范圍已不僅限於本市或本省的企業,有23.89%的企業拓展了跨國業務,41.67%的企業業務范圍覆蓋全國。這不僅說明新疆物流企業的業務在擴張,同時也表明新疆經濟的發展正在融入經濟全球化體系。
(二)客戶群基本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新疆物流企業的客戶只要集中在鋼鐵、機械、紡織服裝、石油化工、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等行業,尤其是紡織業所佔比重最高,達到46.39%,這與該區紡織業近年來的飛速發展以及市場對紡織服裝產品的需求量增加有關。除此之外,物流企業的客戶還涉及交通運輸、百貨、文化用品、化妝品、裝飾材料、陶瓷製品、廚衛潔具等行業。本次調查還對物流企業與客戶的合作形式進行了了解,調查結果表明:年度契約合作比例達到85%,是目前主要的合作形式。
(三)人力資源狀況
在接受調查的所有物流企業中,擁有企業管理專業的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比例較大,占工作人員總數的35.24%,而物流工程專業人員僅佔3.34%。有76.39%的物流企業對市場開發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其次是對物流項目經理和運輸管理人員的需求。本次調查還反映,企業目前對掌握專業網路系統設計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高端物流業務知識的專業人才的需求並不十分強烈。問卷還對物流企業是否對員工進行培訓以及培訓對象的層次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新疆物流企業對員工培訓的重視力度不夠,這也是物流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物流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疆物流企業普遍認為「市場競爭環境不規范」是制約企業自身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其次是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可見政府職能對物流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從物流企業對物流基礎設施和融資及相關金融服務的重視程度來看,為物流企業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完善;企業融資渠道不暢仍然是物流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調查結果顯示,63%的企業認為運作成本高是影響企業業務拓展的主要內部因素,信息化水平低被認為是制約業務拓展的第二大因素。可見,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企業對信息化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物流企業使用信息系統服務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
(五)其他相關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的整理和分析,我們還認識到:新疆絕大多數物流企業之間還處於原始的競爭關系,只有少數企業間建立了合作競爭關系;對倉儲設施改造的投資是當前物流企業最熱門的投資方向;物流企業利潤率在5%以下的企業高達48%,行業平均利潤率較低,能否從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轉變、能否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務是提高企業利潤率的關鍵。目前新疆物流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是銀行貸款,選擇這種融資渠道的企業佔到了82.3%,其次是私募融資,再次是其他金融中介組織融資,而依靠股票市場融資的企業比例僅為1.3%,目前沒有企業通過債券市場來融資,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新疆物流企業融資形式的單一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疆資本市場發展滯後。
三、工商企業的物流運作情況
作為物流服務的需求方,工商企業的物流業務是物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調查也對工商企業的物流運營和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其中,與工商企業的外包活動相關的問題是本次調查的重點內容。
(一)受訪企業物流運營狀況
本次受訪的工商企業涉及食品、汽車及配件、電子產品、機械、紡織等行業,52.5%的企業採取大批量生產的方式,採用及時化和定製化這兩種相對靈活的生產方式的企業相對較少。通過對企業原材料庫存周期的調查表明,生產企業與物流企業之間缺乏建立穩定、高效、長久的合作機制,增加了生產企業的庫存成本。
通過對工商企業外包情況的重點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企業中只有37%的企業採用了外包形式,而且這些企業外包物流的最高業務量僅為總物流業務量的41%,可見工商企業對物流業務外包的態度很謹慎。對已外包的工商企業進行深入調查發現,新疆物流服務商還存在著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如響應速度慢,不能滿足臨時需求,服務價格高,服務穩定性差,網路不夠豐富,貨損率高,企業信用差,差錯率高,服務項目少等。
(二)受訪企業的物流設施與技術水平
物流企業的物流設施主要是運營車輛和倉庫兩大類,調查小組分別針對這兩項內容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擁有的物流專用運營車輛以普通貨車為主,占自有車輛的45%,但是自有車輛使用率偏低,使用率在90%以上的企業只佔受訪企業的48.8%,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重復購買。受訪企業中有83%仍使用自有倉庫,但已有58.5%的企業開始租用倉庫。自有倉庫的作業方式多以機械化作業,但信息採用人工處理的作業方式進行的企業,在調查單位總數中佔49.7%,表明半機械化作業方式正在成為當前主要的倉庫作業模式。調查顯示,企業對物流信息技術更新的要求普遍比較強烈,企業對未來可能使用的信息技術進行了預期,但條形碼技術和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仍然是企業採用的主要物流信息技術,而RFID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的推廣應用在短期內難有較大的進展。
四、新疆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思路及對策
(一)統籌規劃,打破壁壘,優化資源配置
結合自治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及烏昌經濟帶發展規劃,盡快制定新疆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避免盲目建設或低水平重復建設。目前涉及物流的有關行業、部門、系統都自成體系,獨立運作,部門分割、行業壟斷、地方封鎖,不僅難以達到節約物流成本的作用,還會造成資源配置的巨大浪費。因此要全面統籌,整體布局,設計出既符合現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存量資源、優化增量配置的物流產業發展規劃。
(二)培育物流市場,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並使其規范化
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和企業集團,使之成為我區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示範者和中小物流企業資源的整合者。企業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提供的倉儲、包裝、裝卸等服務,通過集約化操作完善物流配送,提高經濟效益。
(三)加強地區間交流和專業人才培養
發達國家和地區之所以轉軌快,實質上是由於流通生產力率先發展,在開拓市場中起到了導向作用,由此構成了國家或地區持續增長的競爭力。可以說,現代經濟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物流發展的水平,而物流發展水平的高低則取決於高素質人才的擁有量。要採取多種形式加速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培養「,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學校培養和在職培訓相結合,長期培養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盡快形成新疆自己的物流人才隊伍。
(四)加強合作,大力發展戰略聯盟,
推進物流科學化、合理化物流科學化合理化的思想就是要去掉只考慮供應商、生產廠、銷售商、物流部門的局部利益和追求各自效益的所謂「局部最佳狀態」的狹隘目標,而必須使各部門確立追求整個供應鏈系統上「整體最佳狀態」的共同目標。這就要求各企業要提高物流科學化、合理化意識,加強合作。一方面要進行縱向聯盟,即與貨主企業聯盟,同其建立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共生關系;另一方面要進行橫向聯盟,即與其他物流企業聯盟,將各自獨特的企業資源整合為一體,不僅可以實現服務的綜合營,降低運作成本,從而從總體上提高物流發展水平。現代物流已引起各級政府和許多企業的關注,發展現代物流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面對這一現狀,新疆如何將傳統物流業轉化為現代新型的物流運營模式就成為當前亟待考慮的重要問題。新疆現代物流業發展若能尋找一個良好的運行機制和模式,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現有基礎設施,建設並形成覆蓋全疆、輻射全西北和接壤中亞國家的現代物流網路系統,將為新疆構建節約型社會、推進工業化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陸』 大通湖區的經濟概況
2013年,大通湖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6%(比2012年,下同)。人均GDP達到31635元,增長8.9%。全區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64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24億元,增長14.0%,地方財政收入佔GDP比重達4.96%。
第一產業
2013年,大通湖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32億元,增長(可比價,下同)3.0%。農業內部各行業協調發展,種植業產值104588萬元,增長0.3%;林業產值2035萬元,增長14.3%;牧業產值18038萬元,增長3.7%;漁業產值27283萬元,增長13.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58萬元,增長3.0%。
第二產業
2013年,大通湖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86964萬元,同比增長10.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0231萬元,同比增長10.9%,其中輕工業127338萬元,同比增長12.6%,重工業32893萬元,同比增長5.2%。
2013年,大通湖區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710萬元,比2012年增長20%,其中建築安裝工程產值9050萬元,增長22%,竣工產值9600萬元,增長19.5%,竣工率達95%以上。竣工房屋價值7020萬元,比2012年增長11.5%,建築業全員勞動生產率10.13萬元/人,比2012年提高5%。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400萬元,比2012年增長13.6%。按行業分,批發業零售額22850萬元,增長13%;零售業零售額36598萬元,增長11%,住宿業營業額12319萬元,增長11%;餐飲業營業額11412萬元,增長11%。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4185萬元,比2012年增長15.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6169萬元,增長9.5%。 工業和建築業
2013年工業生產穩定發展,產銷銜接良好,經濟效益逐步提升。工業銷售產值586964萬元,比2012年增長10.8%,產銷率99.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95億元,比2012年增長18.9%;利稅總額3.05億元,增長12.6%,其中利潤總額0.86億元,增長20%。
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結構繼續改善。201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54億元,增長34.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44億元,增長124.8%;第二產業投資14.6億元,增長20.8%;其中工業投資14.3億元,增長21.3%;第三產業投資8.5億元,增長24.7%。
房地產市場運行平穩。2013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8870萬元,比2012年增長22.2%。房屋施工面積13.96萬平方米,增長25%;商品房新開工面積7.66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0.2%;房屋竣工面積9.55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98.6%;商品房銷售面積7.74萬平方米,增長72.2%;商品房銷售額12405萬元。
交通運輸和郵電
2013年末公路總里程789公里,汽車客運站4個;營運客車192輛,營運貨車653輛。完成公路客運量79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488萬人公里,分別比2012年增長5%和3%;完成貨運量90萬噸,貨運周轉量13568萬噸公里,分別比2012年增長5.8%和7.1%。
2013年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3965萬元。截止至2013年末擁有機動車14450輛,其中汽車1023輛,分別比2012年增長5%和6%。
國內貿易和旅遊業
2013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400萬元,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主要大類商品銷售增長情況為:金銀珠寶類增長12.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7.1%;化妝品類增長10.1%;日用品類增長14.6%;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38.8%;家電和音響器材類增長12.3%;汽車類增長9.3%;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5.8%。
2013年全區接待國內旅遊10萬人次,實現總收入12107萬元,比2012年增長8%;有星級農村飯店2家。
金融和保險業
2013年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40399萬元和109403萬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2.7%和18.7%。短期貸款余額81903萬元,增長0.6%,中長期貸款余額21947萬元,增長70.0%。
2013年年末共有保險機構3家。2013年實現保費收入6023萬元,比2012年增長4.9%,其中財產保險收入561萬元,比2012年增長5.0%;人身保險收入5876萬元,比2012年增長13.1%。全年賠付款4359萬元,比2012年增長101%。
人口居民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10.82萬人,比2012年增加0.13萬人,常住人口10.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18萬人,鄉村人口6.35萬人,城鎮化率39.7%;人口出生率13.8‰,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1‰。
2013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7.34億元,比2012年增長1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21元,比2012年增長1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5元,比2012年增長8.5%。城鄉居民人均收入12509元。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8443元,其中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1140元,占消費支出的13.5%。人均住房使用面積34平方米。
『柒』 沈北新區的經濟概況
截至2015年,沈北新區現代服務業實現新突破。商貿服務氛圍日趨濃厚,沙溪國際酒店用品城投入運營,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沈北花卉市場成熟運行,專業化市場年交易額達到150億元。金融產業加速集聚,哈爾濱銀行、金隅民生保險等一批項目入區發展,沈陽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在沈北成立,東北金融後援基地建設步伐加快。旅遊產業蓬勃發展,七星海世界主題樂園落戶新區,遼河國家濕地公園納入全市旅遊規劃,「百萬市民看沈北」實現品牌升級,全年吸引遊客370餘萬人次、同比增長33%,實現旅遊總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40%。
『捌』 上庄鎮的經濟概況
鎮內北、西、南為中低山,東部為丘陵盆地。常溪河(又稱常水河)穿鎮而過,兩岸地勢平坦,阡陌縱橫。全鎮有耕地1534公頃,其中水田857公頃。有茶園220公頃,桑園220公頃,山場7832公頃。種植業以糧、油、茶為主,畜牧業以生豬、桑蠶為主,兼營長毛兔和黃牛。「金山時雨」茶葉馳名省內外,鎮內個體和私營企業較多,其中以玩具(有金匯、宏達、黃山諸廠)、絹花(有亞華、榮福、黃山工藝、黃山中心、春蕾諸務工人員為2200人,外出務工人員為4600人,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113元。
上庄鎮的農業生產基本保持10—20年前的糧油產量,但經濟作物的種植發生了變化經營模式也改變以往的小農經濟模式,正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2009年績溪縣新泰養殖專業合作社村欄生豬1100頭,績溪縣旺川果蔬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2009年發展社員160戶,僅荷蘭豆一項就收購2000噸,為農民增收45萬元。到2009年底,全鎮有各類專業合作社20個,其中養殖業方面6個,經濟作物種植方面10個、糧食作物種植方面1個、生態農業方面2個、農機方面1個。
以「金山時雨」茶葉為龍頭的特色農業正快速發展,經省工商局批准注冊,「上庄時雨」茶葉自2006年上市以來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宅坦村民胡德平於1996年創辦的甲魚養殖場,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09年生產商品甲魚7.5噸。
2006年全鎮各村都配備了一名動物防疫員,加強了對畜禽防疫工作。工業經濟除傳統的玩具、絹花、徽墨保持原有的生產規模以外,玻纖生產已躋身本鎮工業的重點企業,有龍井復合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和力達玻纖兩家,均是規模以上企業。2009年新增兩家規模企業包括落戶縣城西區的恆輝服飾公司和旺豐米廠。全鎮規模以上企業2009年完成產值5180萬元,同比增長31.2%。人造金剛石由於受市場需求的影響和大廠的擠壓已於2007年退出市場。此外新興的錦屏木雕廠竹鑫工藝雕刻廠和建興傢具廠已成為上庄企業的亮點。其中,木雕廠和傢具廠已入住工業園區。花炮公司經過資源整合,2009年9月恢復當年生產,產值160萬元。
經省政府批准,佔地45畝的上庄工業園區於2008年開始動工,並已完成前期的三通一平,2009年已有投產企業兩家,在建企業一家。
林業方面已於2009年初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鎮共發證2962本,參與林改農戶3200戶,涉及人員1.3萬人,林改面積72703畝,發證率為95.6%。
2006年,全鎮界定省級公益林9450畝。
2005年夏——2006年夏,由於白蟻危害和氣候變化等因素,位於石家村魁星閣後的古松木和宅坦小學院內的古羅漢松相繼枯死。
2005年,上庄林業站在古樹普查時,在瑞川村水口發現一棵百年以上的南方紅豆杉。
鎮內交通,由於國家村村通工程的實施,2006年——2009年,全鎮先後完成了金山、會川、寺後、尚廉、橫山等鎮村公路水泥路面,重新澆築了宅坦、余川公路的柏油路面;開通了宅坦——上庄鎮區,五聯——寺後的公路。截至2009年底,全鎮鎮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了23.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為17.07公里,柏油路面為4公里,砂石路面僅為2.22公里,實現了村與村之間的公路循環。寺後、五聯、石家等村在縣運管部門的支持下建立了方便農民的乘車候車廳。
上庄郵政支局的服務功能進一步擴大,原有的儲蓄業務分離,成立了郵政儲蓄銀行,至2009年年底有存款業務3700萬元,貸款業務150萬元。鎮內通訊業務發展迅速,中國電信在上庄的分支機構除原有的固定電話以外,也開辦了手機服務功能,形成了固定電話和手機聯網服務。2009年底,電信公司在上庄擁有用戶2700戶,移動公司和聯通公司分別擁有1500戶和600戶的用戶,鎮內的手機通訊信號實現了全覆蓋。
上庄小城鎮的建設,帶動了上庄的發展,鎮區內街道兩旁盡是店鋪,從小攤到超市商品種類繁多,從日常生活用品到服裝鞋帽,從農業生產資料到建築裝飾材料,從普通日常傢具到竹雕、木雕、徽墨等旅遊紀念品,凡是在縣城能夠購買的商品在上庄商貿街都有。此外,鎮區還有比較完善的餐飲、住宿等服務業,以及家電和機械修理業務,整個商貿網點功能齊全,配套完整。
由於稅收制度的改革和財政收支體系的改變,鎮財政的職能由原來的徵收型向服務型的轉換,除耕地佔用稅和契稅以外的其他稅種,都由縣稅務部門徵收。在職能轉變以後,鎮財政所的主要工作是確保惠農政策的落實和加強項目資金的管理。按照「整合資金、規范管理、集中打卡、社會化發放」的要求,實現補貼資金(包括支農資金、民政優撫資金、造林補助資金、醫療補助資金等「一卡通」。2009年共發放惠農資金240.5萬元;家電下鄉補貼846台次,金額22.1萬元;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57台次,補貼資金6.8萬元。
上庄的金融企業主要是農村合作銀行上庄支行,其業務范圍日益擴大,可與省內外的其他農合行進行存取款的業務,並開設了方便儲蓄戶的自動取款機。2009年底,上庄農合行有存款余額8000萬元,比上年增加11%,貸款金額350萬元,與上年持平。
『玖』 試論近期人民幣匯率概況原因及其經濟效應
最近剛寫完一篇有關人民幣匯率的論文,給你參考參考了——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消費的增加,繼而對價格的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
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
人民幣升值這一現象是多個因素、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中,內因是關鍵和根本,而外因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簡言之,人民幣升值是歷史的必然,而非偶然。
1、內因
(1)國際收支順差。雙順差是人民幣升值的重要源頭。若一國收入大於支出,即國際收支出現順差,這意味著該國外匯市場上匯供給大於需求,因此外幣將貶值,而本幣必將升值。我國近年來持續出現雙順差現象,就2007年上半年而言,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格局。其中,經常項目順差1,62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8%;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902億美元,增長132%。因此,人民幣在下半年,甚至明年繼續出現升值預期就不為奇了。簡言之,雙順差是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根本所在。
(2)外匯儲備。外匯儲備過多表明:在外匯市場上供給大於需求,同樣會引起外幣貶值以及本幣升值。我國2006年2月外匯儲備高達8,751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的國家。外匯儲備反映了一國國際支付能力和外債償還能力,具備充足的外匯儲備是保持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的重要指標。然而,由於機會成本的存在,所以並非越多越好,太多的外匯儲備反而會導致資源的極大浪費。
2、外因
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持續施壓成為人民幣升值的外因。根據馬歇爾-勒納條件,只要滿足出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與進口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大於1,那麼本幣貶值就能改善貿易收支。因此,他們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目的是維護其本國的利益。他們企圖通過阻礙中國商品過大規模地進入其國內市場,打擊中國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以美國為例,實施 「弱勢美元」政策,力圖扭轉其國際收支逆差局面。
四、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
人民幣升值的好處
有利於繼續推進匯率制度乃至金融體系的改革。
有利於解決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問題。由於實行單一地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使中國產品始終保持著「廉價」的優勢。在多數國內企業可以承受的幅度內,人民幣適度升值,表明中國不惜犧牲自身利益為貿易夥伴著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有利於降低進口商品價格,也有利於降低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部分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惠及國內消費者。同時,由於很多出口企業實際是「兩頭在外」企業,出口產品的原材料多來自國外,人民幣升值後,企業進口同樣美元單位的貨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幣,實際就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有利於降低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國民走出國門。使走出國門看世界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人民幣適度升值,則意味著國人手裡的錢將更值錢。
有利於促使國內企業不斷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中國的企業長期以低價格佔領國際市場的做法,實際是自相殺價的競爭,減少了自己的收益,卻讓外國進口商漁翁得利。人民幣升值後如提價,可能會失去市場;如果不提價,可能會增加虧損。因此,只能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綜合競爭力。
有利於減少國外資金對國內的購房需求,減少房地產泡沫。人民幣的升值能提高外資在中國大陸的購房成本,進而引起外來需求的減少,這會緩解所謂供不應求的局面,給不斷上漲溫度直升的國內房地產市場降降溫,會對降低房價產生正面效應。
人民幣過快升值的不利影響:
將在一定時期內降低企業的盈利空間,使競爭力和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下降,導致出口減少。雖然目前我國的外貿順差又創了新高,表明出口未受到實質影響,但來自企業方面的呼聲也日漸強烈
將加劇某些國內領域的競爭。一些出口產品的生產廠家會加入國內市場競爭的行列,使本已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慘烈。在優勝劣汰的原則下,某些企業就可能倒閉; 將可能造成某些領域的生產相對過剩。如果食品、服裝、文化用品、日用百貨等出口商品有40%~60%轉移到國內市場,必然造成某些商品一定時期內的供過於求;
增大就業壓力,惡化當前就業形勢:外商投資企業對吸引國內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並不樂觀。如此時人民幣升值則會是使目前這種狀況更加惡化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吸引外資。
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人民幣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就會乘機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在中國金融市場發育還很不健全的情況下,這很容易引發金融貨幣危機。另外,人民幣升值會使以美元衡量的銀行現有不良資產的實際金額進一步上升,不利於整個銀行業的改革和負債結構調整。
將增加外商在華投資的成本,利用外資可能會呈現逐漸下降局面。特別是非出口創匯型的外資企業,不能享受升值給進口原材料帶來的益處,卻凈增加投資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減少盈利的空間;
將導致海外遊客在大陸旅遊的花費增加,使來華旅遊者及旅遊創匯減少。旅遊者或者要多支出,或者要降低旅遊期間的消費標准,這都可能使他們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旅遊。
小結:
人民幣過快升值並非只對中國帶來負面影響。在國際間經濟往來及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有利和不利的影響都是雙向的,一方的動盪也會引發另一方的不穩定,特別是當貿易的一方對另一方產生一定程度依賴時。
五、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2005以來)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基礎,實現有管理的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