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分開,這兩項不都是服務貿易嗎
金融經營的是資本,保險經營的是風險
㈡ 什麼是服務貿易包括哪些范圍
跨越國界進行服務交易的商業活動,即服務提供者從一國境內向他國境內,通過商業或自然人的商業現場向消費者提供服務並取得外匯報酬的一種交易行為。
根據服務交易地及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可以將國際服務貿易分為:
1、分離的服務:服務的供需雙方均不移動。如信息的傳遞,包括衛星電視轉播等。
2、供給者定位服務:服務需求方移動而供給方不移動。如旅遊、教育和各種基礎設施的服務等。
3、需求者定位服務:僅由服務的提供者移動產生的服務。這種服務的形式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資、國際勞務輸出以及服務部門的國際拓展(如金融部門設立國外分支機構)等。
4、非分離的服務:即服務的供需雙方都移動。這類服務貿易往往發生在第三國,如離岸金融業務和各種隨機性服務(如英國遊客在中國旅遊時住在美資的希爾頓飯店)。
服務貿易的意義
與商品相比,很多服務具有非貿易品的屬性,比如說醫療,它要跨境,或者是跨境交付貿易方式,在過去是具有非貿易品屬性的。
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未來5G大規模的商用以後,使得很多的過去不可貿易的這種服務可以進行貿易,可以進行跨境的貿易。比如說遠程醫療,過去在2G時代很難,4G時代就已經很多人在探索和嘗試。5G使得溝通的速度更快,使得信息的高速公路更加發達,使得遠程醫療變成現實。
㈢ 金融服務貿易的金融服務貿易的內涵
1.金融服務貿易是商業性的金融服務活動,它排除所有基於公共利益的政府行為,且不管行為主體是國有的或私營的實體;
2.服務的內容涵蓋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信息等領域;
3.服務的提供方式為: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ly)、國外消費(ConsumptionAbroad)、商業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和人員流動(MovementofPersonnel)。
㈣ 什麼是服務貿易
服務貿易系指一國居民與他國居民所做之服務交易,也就是透過提供服務來從事進出口之貿易活動。這些跨越國界所進行的服務交易,若依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服務部門分類(W/120),涉及之行業多達12項服務業,包括商業服務業、通訊服務業、營造及相關工程服務業、配銷服務業、教育服務業、環境服務業、金融服務業、人體健康服務業、觀光及旅遊服務業、娛樂文化及運動服務業、運輸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這12項服務業又可細分為156項子服務行業。另外,服務貿易亦可能透過單純以服務供給者提供服務的方式,或是與商品結合的方式以提供服務。由此可見,服務貿易的交易型態相對較商品交易更為復雜。
目前服務貿易占各會員之國民生產毛額和就業的比重愈來愈高,且WTO服務貿易談判也進一步要求會員作出更大的市場開放。因此,服務貿易統計資料與數據的搜集對會員而言更加重要,並期望能利用這些統計數據進行經濟影響評估,做為WTO新回合的貿易談判之依據,所以依據WTO服務部門分類(W/120)與服務貿易提供模式來編制服務貿易統計數據,也將成為各會員未來的首要工作
㈤ 金融服務是什麼意思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附件的內容,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包括下列類型機構:保險及其相關服務,還包括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
廣義上的金融服務,是指整個金融業發揮其多種功能以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具體來說,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通過開展業務活動為客戶提供包括融資投資、儲蓄、信貸、結算、證券買賣、商業保險和金融信息咨詢等多方面的服務。
增強金融服務意識,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對於加快推進我國的現代金融制度建設,改進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增強金融業競爭力,更好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金融服務是服務貿易么擴展閱讀: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國內學者莫世健在《WTO與金融服務業的國際化問題研究》一文中提到對金融服務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
第一,一成員金融服務提供者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質的服務,這是《服務貿易總協定》框架下廣義的金融服務。
第二,保險、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行業提供的服務,該意義上的金融服務指現有的主要的金融服務方式和內容,是狹義的概念。
金融服務業是先進服務業中相對獨特和獨立的一個行業范圍,是一個重要部門。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
金融服務是指由一成員放的金融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關金融方面的服務,包括保險、再保險、證券、外匯、資產管理、期貨期權以及有關的輔助性金融服務。
㈥ 什麼叫金融服務貿易
金融服務貿易是指通過金融服務業進行的貿易。
從GATS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相關定義來看,金融服務貿易可分為四種模式:
(1)跨境交付,指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向境外的非居民消費者提供服務,它是基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路化的普及而實現的跨越國界的遠程交易;
(2)境外消費,指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向當地的非居民提供服務,例如一國金融機構對到本國境內旅行的外國消費者提供服務;
(3)商業存在,指一國的金融機構到其他國家設立商業機構或專業機構,如果具有法人資格就可以該國的居民的身份為當地的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這種貿易模式有利於避免跨境交付的限制,迎合了東道國消費者的「本土偏好」,還便於外國金融機構與當地建立長期的業務關系;
(4)自然人流動,指金融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形式到境外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服務。由於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這兩種模式在實際的交易中所佔份額很小,所以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主要是跨境交付和商業存在這兩種模式。
相比而言,一國開放跨境交付的金融服務貿易一般應滿足資本自由流動的需要。而商業存在模式則避開了這一硬性條件,除了穩定資本流動,還能為宏觀經濟帶來一系列直接和間接的利益。但是,從長遠看,要實現金融服務貿易全面開放的最大利益,這兩種貿易模式的開放必須均衡發展。
㈦ 關於金融服務貿易的
.028.1 國際金融與貿易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rade )
學分數 2 周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
課程性質:非經管類文科公共選修課。本課程需要有相應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基本內容:國際金融與貿易是既有聯系又獨立的學科,作為文科學生學習與掌握關於世界經濟基礎知識的一門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一、國際貿易方面:①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一般規律,特別是國際商品流動的一般規律;②國際貿易的理論與學說;③對外貿易政策、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原則;④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二、國際金融方面:①開放經濟條件下,各國貨幣之間的關系及其對經濟的影響;②外匯供求及相對價格——匯率問題;③外貿信貸與國際信貸;④國際金融體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文科其他專業的學生對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有基本的了解,拓寬知識面,加深學習本專業以及經濟學其他課程和專業知識的基礎。
基本要求:理解與掌握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概念,要求比較系統地了解國際貿易與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能夠運用學到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和貨幣金融的狀況,分析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與貿易關系。
教學方法:以課堂講解為主,結合課堂討論,期末考試或課程論文。
參考教材:
1、 鄒根寶主編:《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年 月
2、 陳同仇 薛榮久主編 《國際貿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版
3、 姜波克主編:《國際金融新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
4、 殷醒民編著 《國際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教學內容:
第一章 國際貿易基礎知識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統計
第三節 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二章 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
第一節 國際分工
第二節 世界市場
第三節 國際價值和世界市場價格
第三章 國際服務貿易
第一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定義與特徵
第二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原因
第三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形式
第四章 對外貿易政策
第一節 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與演變
第二節 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第五章 關稅與非關稅措施
第一節 關稅概述
第二節 關稅的分類
第三節 非關稅措施概述
第四節 非關稅措施分類
第六章 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
第一節 關貿總協定概述
第二節 世界貿易組織
第三節 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
第七章 國際收支
第一節 國民收入帳戶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下的國際收支帳戶
第八章 外匯市場與匯率
第一節 外匯和外匯市場
第二節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第九章 外貿信貸和國際信貸
第一節 外貿信貸
第二節 國際信貸
第十章 國際金融體系
第一節 國際貨幣體系
第二節 國際金融機構
編寫者:羅秀妹(副教授) 編寫時間:2003年6月
㈧ 服務貿易指哪些
服務貿易是一國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內或進入他國境內向外國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務的貿易行為。
主要方式有: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
其中,服務包括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築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遊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等。
2009年11月25日來自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貿發會議、經合組織四大全球權威經濟組織的負責人24日齊聚北京「第二屆中國服務貿易大會」,把脈全球的貿易復甦前景。
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亞歷杭德羅.哈拉表示,服務業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所經受的沖擊遠遠小於商品貿易。盡管金融業、交通業和旅遊業在危機初期受到了較大影響,但其餘服務業在各國國內經濟以及國際服務貿易當中依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
經驗證明,在經濟低迷的時期,服務業的恢復要比其他行業迅速,而服務業的復甦將帶來生產力的提高。因為從全球來看,服務貿易已佔貿易總量的1/5,服務業跨國投資也已接近全球跨國投資的2/3。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1465億美元,佔世界比重為3.9%;
服務貿易進口額1580億美元,佔世界比重為4.5%;近3年服務貿易進口額年均增長23.8%。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維諾德.托馬斯認為,服務貿易恢復快於貨物貿易。
主要是因為服務貿易對貨幣流動性的要求較小、較少依賴於外部資金,服務貿易領域的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也要少於貨物貿易領域。因此,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應對金融危機,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此外,服務貿易也是經濟發展多樣化的重要推動力,將促使各經濟體的經濟模式更加靈活可持續發展。聯合國貿發會議副秘書長佩特科.德拉加諾夫指出,服務貿易對調整經濟結構作用很大,服務貿易為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提供了通道。
它使得發展中經濟體能夠從全球技術研發中獲益,知識和技術的轉移將幫助這些經濟體發展通信、零售、銀行業以及IT行業。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方面,服務業在很多方面比傳統工業具有更多的優勢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