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杭州男子在銀行內被砍傷勢如何
2018年8月2日下午,杭州杭海路金海城對面的中澳大廈一家銀行內,一位30多歲的男人大腿上被砍了兩刀!現場已被警方封鎖,傷者送下沙邵逸夫醫院。
杭州,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採用海鹽澉浦—餘姚西三閘連線)。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貳』 長江三角洲有哪些相關股票
長三角區域值得關注的投資品種
關注理由行業相關個股
新興產業 符合國家發展戰略文化傳播華誼兄弟、中視傳媒
節能減排盾安環境、菲達環保
高科技產業 區域振興主導電子水晶光電、通富微電、金龍機電
國資重組、資產注入交通運輸ST東航
商貿零售上海九百、新世界、百聯股份
電氣設備上海電氣
傳統產業 經濟支柱 估值優勢金融服務浦發銀行、寧波銀行
交運設備上海汽車
房地產棲霞建設、中南建設
『叄』 長江三角洲包括幾個省市
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區域面積 35.8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根據國務院2019年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區域面積 35.8萬平方公里。
(3)長江三角金融科技公司擴展閱讀
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極。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規劃中提出,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在擴大開放方面,要大力吸引外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區,推進貿易便利化在產業發展方面,要強化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生物制葯、汽車、新材料等高端製造業關鍵領域創新,發展金融、研發、物流等現代服務業。
『肆』 長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在經濟實力上誰更強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國經濟的重要集團區域,這兩個區域從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極為相似,比如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屬於沿海地區,而且其都是圍繞一線城市建立的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由上海這個超級大都市,南京和杭州兩個政治省會,以及有第一地級市之稱的「蘇州」和超級港口——寧波組成。而珠江三角洲坐擁兩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還有電子產業極為發達的東莞和珠海兩市。
珠江三角洲重要城市——東莞
到了明朝時期,天下經濟中心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但是海關中心卻是在珠三角區域。當時的國庫稅銀主要組成就是農業、茶、絲綢以及海稅。可以說天下稅賦十分之三在長三角,十分之二在珠三角,剩下的一半,天下共分之。
雖然明清時期的珠三角發展遜色於長三角,但是在新中國建立後的改革開放時期,珠三角迅速抓住千載難遇的發展良機,一舉成功登頂。
『伍』 關於長江三角洲的商業企業(積分懸賞)
2.長珠三角洲經濟發展優勢分析
[摘要] 目前,長、珠三角洲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兩大經濟發達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各項經濟指標都處於全國其他各地區的前列,如何保持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優勢、促進該地區經濟進一步發展,是擺在人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圖從經濟發展目前所具有的優勢角度出發,來為這兩個地區下一步的經濟發展發向出謀劃策。
〔關鍵詞] 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小珠三角
長珠三角洲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至今,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兩大區域,是國民經濟的脊樑,回首她們發展的歷程,我們也可以發現,其發展道路的各不相同,成長的歷程也各具特點。
一、地理位置的優越程度不同,一個緊靠港澳,一個圍繞上海。龍頭作用各具優勢
長三角地區位於華東平原,交通便捷,四季分明,物產豐富,自古就是一個富庶之地。這里河網密布,通江達海,自古至今都是商賈雲集的繁華之地。這個地區也是我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經濟區域。特別是最近,長江三角洲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滬寧、滬杭、杭甬交通沿線為城市密集帶,也是產業集中帶和生產力發展的主軸線,沿江、沿海地帶的港口、工業和城市,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也得到快速發展,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為軸心的經濟發展帶已經初步形成。
而珠江三角洲位於華南平原,這里的地表自然環境特點是地勢低平,河網密集,土質肥沃,水熱資源豐富。珠江三角洲地區自明末清初開始大興基塘耕作制度,並不斷擴大墾殖面積,發展商品農業,逐漸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區和商品糧基地。這里物產豐富,尤其區位優勢明顯:該地區緊靠港澳,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窗口,了解世界經濟發展最新動態的跳板,經濟發展的戰略與港澳互補,在港澳經濟的帶動下,逐步形成自具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
二、一個最早開放,有各項政策扶持,各項政策法規較為健全,經驗豐富;另一個經濟基礎好,自古以來就是經濟發達區
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由於其緊靠港澳的區位優勢,作為我國對外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國家在其發展建設過程中給予了相當大的政策扶持,包括財政和稅收方面,整個廣東省上交國家的財政收入不及一個蘇州市,令當時的上海、江蘇等地區非常羨慕。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葉選平也非常感慨的說過:廣東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扶持。珠三角地區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主體,也是中國區域經濟中最具生機活力的重要增長極之一。進入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在港澳外部因素和區域內改革力量的合力驅動下,經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騰飛。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憑借其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以「三來一補」、「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起步,並大量吸引境外投資,迅速成為中國經濟國際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而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經濟發達、物產豐富的富庶之地,從「蘇湖熟,天下足」到資本主義萌芽的發源地,從發達的農業高產地區到今天全國工業最先進的集中之地,每一步的成就都不靠國家的政策優待,憑借自己的力量,從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開始,以區域內城鄉自我積累為支撐,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如今長三角經濟進入了一個以上海為龍頭,以建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為目標,高新技術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產業結構高度不斷提升的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帶。目前,長三角地區憑借其擁有的良好的基礎設施、發達的科技教育和日趨完善的政策環境,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熱土」,特別是跨國資本正大舉向長三角地區轉移。
三、經過20多年的發展,長珠三角洲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脊樑,是中國國民經濟中最具競爭力的兩大區域
從總量指標上看:(以2005年統計公報數據為例)
從人均指標上看:
長珠三角洲包括上海和隸屬江蘇、浙江、廣東的25個地級以上城市,是我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經濟區域。2005年末,全國人口數為130756萬人,而長珠三角地區25個城市,佔地面積不足2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960萬平方公里的2%;而人口僅為12183.925萬,只佔全國的9.32%,然而, 就在這片彈丸之地上,2005年無論從經濟總量上,還是人均相對指標上看,均遠處於全國平均水平之上,有些指標甚至達到全國水平的三分之一強!
盡管經過20多年的建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但是,由於長珠三角洲各個城市規模相對較小,無論從地理位置、人文歷史,還是氣候條件、生活習慣都非常相近,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所面臨的發展過程中的障礙有所不同,下一步的發展戰略也有所不同
首先從長三角各個城市來看,由於他們分屬於上海、江蘇、浙江,長期的行政管理的割裂,在產業提升過程中必然存在:
(1)各自為政導致產業缺乏合理分工。從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來看,長江三角洲地區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已基本實現了產業結構從適應性調整向戰略性調整的根本性轉變,正朝著工業化後期階段迅速邁進。 但是,長三角在產業提升過程中,面臨著各自為政的問題。由於長三角內16座城市分屬浙江、江蘇、上海三省市,行政隸屬關系復雜,地區之間的協調難度很大,從三省市主要出口行業的產值看,名列前幾項的主要行業中就有三至四項是完全相同的。這種趨同的行業結構在以行政地域統計GDP的指揮棒下,必然導致惡性競爭,企業間的關聯與協作難以開展,區域整體優勢無法形成。
(2)從區域現代化的目標看,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是產業結構趨同,城市間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生產力布局重復、產業結構趨同等問題非常嚴重,甚至於在對外招商過程中還競相降低門檻。大都市連綿區尚不發達,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缺乏統籌協調,區域環境污染嚴重,可持續發展能力亟待提高。而市場分割、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都是導致經濟結構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而珠江三角洲則其所包含的九個城市均屬於廣東省,因此,它不存在由於行政管理割裂所存在的各自為政等弊端,但是,由於地理上的區隔,珠江三角洲的經濟歷史上就不具有對內地的輻射性。改革開放20年,它也一直是以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見長,對市場的輻射和影響主要在國外而不是國內,因此它對中國經濟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出口大省這個角色上。而且,人們普遍認為珠三角沒有「龍頭」,也就是「龍頭效應」沒有在珠三角很好地發揮出來。
另外,再以城市功能和定位而言,據介紹,廣東省原來明確支持以「中心城市」定位的城市只有廣州和深圳,而東莞市之後又高調向媒體宣布「東莞要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市」。再從產業來看,深圳有一年一度的「高交會」,東莞就來一個「電博會」,順德、珠海、中山、惠州、深圳,各地都在搞家電製造業,產業趨同性十分明顯。珠江三角洲地區缺乏一個大家公認的領頭羊城市。這種戰國紛爭的結果,造成資源的浪費,無法形成整體力量,其區域經濟的競爭優勢自然大打折扣了。
針對目前兩大經濟區所存在的問題,下一步的經濟發展戰略也已制定,作為亞太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長江三角洲發展的戰略重點是如何通過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從整體上取得經濟發展的主動,保持其經濟體系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因此,加強政府合作進行市場體系建設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協同調整的工作重點之一。
隨著市場意識的不斷強化,長三角目前已在實現錯位發展。如現階段二、三產業並舉的上海市,和以製造業為主的江浙發生競爭在所難免,但上海的製造業將會慢慢向周邊遷移,上海產業中的工業比重也會逐漸縮小,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都市經濟過渡。在外來投資上,製造業去江浙,商業服務業去上海,中小企業去江浙,大型企業去上海。現在高科技台商紛紛向崑山、蘇州、無錫等地集聚,形成完整的IT製造業群落,上海則為周邊企業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的全方位服務。這些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為外來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和市場。
本文原文
另外,作為實現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關鍵措施,長江三角洲16個城市都十分注重市場建設,現已初步建立了一批與國內市場接軌的金融、技術、商品等要素市場框架,形成了一批年成交額超百億元的商品市場。其中,上海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包括批發、零售、現貨和期貨的多功能、高層次市場體系,成為中國現代化大市場交易數量最多、交易規模最大的城市。此外,在全國十大生產資料市場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目前已擁有6個,使市場機制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明顯加強,從而有利於引導企業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合理分工和安排生產。
而隨著CEPA的簽訂,標志著珠江三角洲的近年來極力倡導的「大珠三角」經濟區的規劃已經得到國家和香港、澳門的大力響應,所謂「大珠三角」就是在原來的「小珠三角」的基礎上,再加上香港和澳門。「大珠三角」中的中心和龍頭是香港,由香港這個以國際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運中心為主的國際服務業中心支撐和帶動「大珠三角」城市群製造業的發展。這樣就解決了中心城市之爭以及個城市的定位。廣東要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香港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為輔,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現代物流業和金融業為主的服務業中心之一。澳門則仍然是以其現有的旅遊業為主的服務業城市。?這樣,形成兩大產業群體:珠江口東部城群體即以製造業為主、服務業為輔,發展成為世界最重要的信息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石油化工工業基地(惠州)之一;珠江口西部城市群體即以製造業為主,服務業為輔,發展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家電和五金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為基地和基礎工業基地(珠海)之一。CEPA加速港珠澳大橋建設,將影響珠江西岸尤其是珠海市的城市功能。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將加速「大珠三角」世界最重要製造業中心向西岸擴展,珠海依託香港的國際服務業優勢和國際化中心城市優勢,發展成為粵西的製造業中心城市。
綜上所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要想持續高速發展,離不開區域經濟進的協調發展,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只有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和優勢,大力促進各地區域經濟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可持續、健康地發展,長珠三角洲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最具亮點的地區,因此,更好的研究、分析這兩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尋找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對促進中國區域經濟合作、更好地融合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去,具有積極意義。
不好意思,我只能回答第2問的優勢!!11
『陸』 長江三角洲經濟
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
本文利用搜集到的長三角各城市統計部門大量豐富的統計數據,對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地位和發展狀況,紹興與長三角各城市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二十年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詳細的對比分析,從統計角度簡述紹興經濟總量和增速在長三角地區位置變化情況,剖析紹興在經濟發展某些方面落後於部分城市的原因,並由此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找出差距,揚長避短,為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分析紹興「工業立市、開放興市、文化強市、合力建市」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長江三角洲屬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自然地理基礎為長江入海口處的沖積平原,土壤肥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工商輻輳之所」,對外埠際貿易發達,在近、現代中國經濟發展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們廣為傳頌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東南財賦地、江浙人文藪」、「無寧不成市、無紹不成衙」的詩詞民諺,就生動地記載了長三角經濟繁榮、人才輩出的歷史豐碑。 長三角地區歷來是中國經濟的重心,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經濟、社會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作為一個強大的經濟區域在全國崛起,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這一地區以全國1%的土地和6%的人口,創造出全國15%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近1/4的工業產值和財政收入,1/4以上的外貿出口,30%以上的外資利用額。
紹興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經濟與社會同樣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八五」、「九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6.2%和14.2%,分別比全國平均速度快14.2和6.1個百分點。但是,將紹興置身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大格局看,目前的經濟總量卻只能處於中等水平,面臨著前有標兵,後有追兵,不進則退,小進也退的嚴竣形勢。如何認清自身不足,揚長避短、保持優勢、准確定位、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提高紹興區域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力提升紹興經濟、社會在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地位,確保長江三角洲第二層次城市領頭羊,努力躋身第一層次城市,是當務之急和今後定位發展的方向。
長三角區域有十六個城市,分別為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蘇州、常州、鎮江、南通、揚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紹興、湖州、舟山、台州(2003年新加入)。從各城市經濟綜合實力看,到2002年,GDP超過1000億元的有6個城市,分別為:上海(5408億元)、蘇州(2080億元)、杭州(1782億元)、無錫(1602億元)、寧波(1500億元)、南京(1298億元);GDP在700—1000億元的城市有5個城市,分別為:紹興(928億元)、南通(887億元)、台州(858億元)、常州(761億元)、嘉興(706億元),其餘5個城市GDP均在700億元以下。本文依此將十六城市分為三個層次,紹興暫居第二層次第一位。 一、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柒』 什麼是浙江省長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
浙江省長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是在金融監管部門和科技管理部門支持下,經浙江省 民政廳批准成立的省級非營利性研究平台和專業智庫機構。
『捌』 上海可能是長江三角經濟發展的核心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別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對長江三角洲、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該地區的杭州是著名的觀光旅遊城市,號稱「中國絲都」,選項ABC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D.
『玖』 長江三角洲地區哪些公司語音晶元比較可靠我想開發個新產品
什麼樣的產品。對語音晶元有什麼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