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後皆敵,新三板小貸公司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新三板小貸公司一方面面臨股轉系統的高壓監管,另一方面業績明顯下滑,可謂「前有強敵,後有追兵」,日子相當不好過,那麼新三板小貸公司為何會面臨當前困境,又該如何突圍呢?
在很多人眼中,小貸公司屬於暴利行業,在新三板也曾經風光一時,2015年,新三板迎來一波小貸公司掛牌潮,如今新三板43家小貸公司當中,有35家公司是在這一年登陸的,佔比近8成。
然而,隨著經濟下行超出預期、政府取消補貼、新型互聯網金融等創新型組織的沖擊以及小貸公司自身定位模糊、運營成本增加,小貸公司貸款利率趨於下降、貸款規模明顯減少,進而導致小貸公司業績下滑,這已經成為一個行業普遍現象。
另外,從2016年2月1日起至今,再未有小貸公司在新三板進行過融資,也未有新的小貸公司掛牌新三板。2016年5月27日,股轉系統更是對類金融企業股票和融資進行了限制,並且不準類金融企業進創新層,這意味著新三板已經基本不能為小貸公司帶來任何紅利,這對小貸公司來講無異於雪上加霜。
當然,股轉系統加強對類金融企業的監管是從控制金融風險的角度考慮,完全可以理解。小貸公司面臨當前的困境,也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經過程,曾經的暴利行業顯然已經失去了自身的優勢,不再適合當前的經濟形勢,找准自身定位、加速業務轉型或許是當前小貸公司的唯一出路。
2. P2P網貸公司新三板上市的都有哪些啊,新三板掛牌名稱是什麼
現在沒有
P2P網貸公司新三板上市
目前,「P2P」和「新三板」發生「關系」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P2P平台、網貸企業直接或間接的掛牌「新三板」;二是P2P通過與私募機構合作,針對股權質押融資,推出專門投資「新三板」的投資產品。
搜索「P2P平台』新三板』掛牌」,可以發現很有很多平台號稱自己是「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企業,然而通過深入了解,會發現所謂「首家」,大多為曲線登陸,直接掛牌的P2P平台目前還沒有一家。
隨著「新三板」規模越來越大,將新三板作為客戶資產配置的P2P公司也陸續出現。
對於P2P平台來說,登陸「新三板」的好處很多。首先,可以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其次,能夠增加投資者對平台的信任度,;再次,可以規范企業治理。這正是P2P平台爭先恐後要與「新三板」發生聯系的原因。
以前,「新三板」對於P2P平台持謹慎態度,主要障礙在經營合規和行業監管上。然而,隨著《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針對P2P公司登陸「新三板」的控制已經有所放寬,這從近期幾起重大資產重組案例可以看出端倪。相信,在互聯網金融被納入「十三五」規劃,相關監管細則落地之後,將會出現一波P2P平台掛牌「新三板」的高潮。
3. 趙春燕 哪些"類金融"企業被叫停新三板
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業務部門獲悉的消息是,目前的基本判定標準是「一行三會」監管的金融機構不受影響,其他沒有明確監管體系的類金融企業全部暫停掛牌。
更具體的參照標準是:
1、城商行、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等正規金融機構不受影響,這類企業掛牌新三板需要取得一行三會的核准文件;
2、PE機構、投資機構等涉及一二級市場投資的企業在監管機構沒有明確意見前全部暫停;
3、小貸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典當公司、擔保公司等類金融企業全部暫停;
4、保險代理行業不受影響。(新三板,我們都用犀牛之星)
4. 哪些"類金融"企業被叫停新三板,終於有明確解釋了
上新三板的好處 1:成為公眾公司,讓全國人民都知道賬你的企業(拉風) 2:融資渠道多了一種股權融資(不用成天去找貸款了) 3:如果企業滿足一定的條件後,可以進行IPO或者轉版的辦法成功上市(發財了) 上新三板的弊端 1:前期投入成本,上海掛板輔助在企業滿足新三板條件的前期下,需要投入100萬到150萬進行股改,需要證監會,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進行企業考察 2:偷稅漏稅很難了,普遍問題都需要公開 3:企業效益不好的話,需要破產清盤,誇張者甚至自己的房子,車子都會被拍賣(暫時還未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存在這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