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騰訊金融科技業務發展在螞蟻集團上市之後
怎麼說呢,本身在金融科技領域,騰訊金融與螞蟻金服都是屬於巨頭行列的,現在螞蟻金服選擇上市,必然會利好整個行業環境,騰訊金融科技在此背景下,必然也會享受一波發展紅利,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
2. 騰訊金融的未來發展會是怎麼樣的
前景非常明朗,未來可能會依靠自身發展實力,開拓更多市場。
3. 騰訊金融怎麼樣主要有哪些產品騰訊金融與螞蟻金服相比有哪些優勢
騰訊金融的主要產品包括了支付、理財、證券以及創新金融這四大類。相對於螞蟻金服,騰訊金融的優勢也很多,主要是它擁有龐大的用戶流量,而且依託微信在使用上也比較方便快捷。
4. 騰訊金融在未來的方向是什麼呢
騰訊金融的發展最初是支付為突破口,逐漸構建起再隨後慢慢發展逐漸發展其他的。至於騰訊金融未來發展方向感覺也主要還是繼續深耕拓展,而網路金融最初則從搜索和數據服務著手發展,但用戶在網路完全沒有建立起習慣
5. 看了騰訊Q3財報,想問問大家怎麼看待騰訊金融科技這項業務的發展
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在2019...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的增長主要反映了商業支付因日活躍用戶數及...
6. 騰訊金融戰略可行性分析
騰訊金融戰略如何走?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利用互聯網互通有無,快捷,透明的信息建構方式來減少信息不對稱,來降低傳統金融服務的門檻和成本,同時在傳統金融的風險控制方面達到一定的要求,以便和傳統金融產品在渠道上進行對接。金融主要是融通資金,提高資金的流轉和使用效率,互聯網金融也一樣,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傳統金融所無力服務或不願服務的弱勢客戶,並通過數量級規模的增長來實現平台方和融資方的共贏。
騰訊理財通以及微信支付,是從互聯網金融的「存、貸、匯」中的「存」一端開始發力,並利用財付通的第三方支付底層架構來滿足支付的便捷性需求。對於騰訊來說,這是找到了一個最佳的戰略切入點,因為和阿里相比,如果再從「貸」的資產端開始做起,已經很難取得優勢了,因為騰訊電商的數據積累和平台信用環境還不足以支撐起電商小貸的需求。
因此,和網路選擇用百發理財來引爆市場粘性一樣,騰訊的戰略重點也是相似的,利用自身優勢最大的板塊——互聯網社交群體粘性來快速推廣在線理財,並提供快捷購買與取現服務,在貨幣市場基金的互聯網化過程中,市場還沒有完全飽和的情況下,盡早地利用騰訊的社交優勢來圈佔更多的客戶群體,實現規模的幾何級增長。要知道,互聯網領域內的競爭邏輯就是寡頭定律,第一個吃螃蟹的往往占據50%以上的市場,第二名則在20%左右,第三名則往往只有10%,還有剩下的公司來分享為數不多的20%。
騰訊金融戰略目前在在線理財市場總算是趕上了末班車,取得了還不錯的市場效果,打響了頭一槍,但仍然需要在其他的細分領域內做更多文章,比如電商小貸,p2p,金融服務平台以及更多的互聯網金融應用場景化。個人認為,騰訊的金融戰略完全沒必要照搬阿里的「存貸匯」模式,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借鑒式吸收,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進行互聯網流量的「金融化」變現。
第一步,整合騰訊集團內部的金融資源,包括底層的支付結構,和傳統金融部門之間的產品合作,以及和集團內部其他產品之間的金融化對接。這一步相信在2013年的蟄伏期,騰訊集團已經做了很多工作。
第二步,先聲奪人,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引爆市場熱點的騰訊式金融產品,從目前來看。基於微信支付的理財通以及後續的在線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通過基於微信的金融產品來實現騰訊金融的戰略起步。
第三步,不求盲目完整,而求做精做細。目前互聯網金融BAT中,阿里是最完善的金融模式,涵蓋了從貸款端到存款端的金融服務,並和傳統金融機構之間進行了很好的服務對接,甚至控股了傳統基金,以實現對渠道的掌握。騰訊金融則應立足於掌握自身優勢的前提下進行有選擇性的嘗試。這是一種從下至上的戰略突破方法,先集中優勢兵力突破幾個核心的優勢產品,而後再考慮產品的全局化和戰略化。
金融布局,取捨之道
談到互聯網金融的布局,還得再說說目前比較流行的幾大互聯網金融模式,以及和騰訊金融可以結合的點。戰略歸戰略,到落地的角度上,還是需要集合目前市場上比較能夠被人接受的互聯網金融操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互聯網金融也是具有一定資源稀缺性的行業,比如模式,市場,用戶體驗以及產品。因為目前大多數互聯網金融產品都是走渠道,並和傳統金融對接,或者和其他現有產業進行互聯網思維化的改變。
除了電商金融(小貸、支付、理財),還有p2p網貸,眾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數據徵信服務,以及互聯網貨幣等。對於擁有電商、社交以及網站傳媒、游戲、安全、搜索等全門類互聯網服務的騰訊來說,擁有各種交叉的,復合的,高度黏合的用戶體驗需求,並如何嫁接進入金融服務是關鍵。從騰訊掌握的資源看,最合適的模式是做大的金融服務平台,並在平台上整合進具體的在線理財、搜索、支付服務。目前微信的理財通就是利用了微信平台進行社交和理財的變現。
在後續的金融產品推出上,騰訊金融仍應該保持這種思路,集合整個騰訊的平台資源,找到合適的突破口,並以騰訊的平台性為底層架構,開展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在產品的表現上,這很有可能是碎片化的,但是縱觀全局,這些碎片正好稱為騰訊金融的支架,支撐起整個金融服務平台的運作。在這個平台中,支付的快捷和便利是前提條件。因此,騰訊金融應該抓住「平台、碎片化、支付」這幾個關鍵,進行金融框架的搭建。
7. 有沒有人了解,騰訊金融科技是負責騰訊金融業務這塊的嗎
是的,騰訊金融科技前身就是2005年成立的財付通,後來在2015年升級為「騰訊FiT」,現在升級命名為騰訊金融科技,主要負責的就是騰訊金融業務。
8. 騰訊的成功之處什麼當初和現在的金融危機環境有什麼不同
中國的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確到現在處於一種比較跟從的態度,但是也不是說沒有一些本地化的創新,也確實有。剛才談到幾個方面,通訊、搜索、電子商務,一個商業模式在中國發展之後,實際上還是結合了本土特色才能建立起商業模式。即時通訊,這在國外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獲得盈利,包括微軟、美國在線、ICQ、雅虎,沒有一家可以做增值服務。騰訊也是被迫去走這個路。我們一切發展都要基於這個考慮,迫使我們想了很多東西,比如跟簡訊結合,比如個性展示形象,包括跟電子商務、搜索結合。其實越來越發現其實有機會做創新,獲得成功。比如網路,初期也是跟國外沒有很大差別,但是在一些重點,比如在分詞的技術上,國外字母不能解決中國方塊字的時候,他發揮了非常好的優勢。正好迎合了前幾年MP3起步非常快的時候,他推出的適合中國本土的MP3搜索,這都是一些好例子證明還是有一些機會通過本地化的創新去迎合發展。很多人也希望能夠一步登天,不會有這樣的捷徑,任何的發展都要基於把產業看得很透的情況下,你要知道哪些適合中國本地、哪些不適合,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一步。也就是說,你一開始的時候,特別在很多產業應該要採取跟隨的戰略,你才有資格在未來做到真正的創新。從我們角度來說,騰訊最開始也是用一種學習型創新,再加上別人沒有,我們整合的應用型創新。就像蘋果IPOD,其實他沒有什麼新的技術,但是他把它整合了起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未來你還要核心技術方面的創新,才可能獲得持續發展。你可能已經走在前面了,這個時候沒有可以借鑒的思路,自己要做商業模式的創新。 剛才舉了幾個例子,比如淘寶在中國是最大的C2C,2、3年還是ebay。它先是免費,聚集人氣,把ebay打回去了。包括網路游戲,也是盛大率先,原來歐美網路游戲不是很流行的。網路游戲是在亞洲非常盛行。在商業模式上做出免費,按照用戶需求再付費,現在看來很成功。我們做互聯網每一個業務的時候,都要保持一種很積極謹慎,擁抱變化的這種心態去看。 做出的技術最終要反映到企業核心競爭力,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產品和應用。剛才幾位CEO談到軟體的產品。互聯網也是一種服務,它不是一次性提交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是需要運營,一直去服務的產品。這裡面帶來很大的不同,包括人才培養、創新的培養,包括企業的機制,文化。包括企業管理、流程等等方面,都需要能夠為創新體系提供相適應的改變才有可能做到。包括現實的一些運營,銷售渠道等等,都需要有相應的調整改變。騰訊在今後幾年發展過程,把線下很多需求通過互聯網實現。無非就是幾個方面的需求,通訊、搜索、新聞、社區交流、文件共享、P2P交換等等,再往上就是個性展示和娛樂的需求,現在這個板塊是中國互聯網相當重要的板塊,從收入角度來看,網路游戲、個性增值服務。最高端是滿足人們交易方面的需求,像我們了解的電子商務、人才、網上訂機票、酒店。商業模式也就是剛才談到的廣告、競價廣告、增值服務,不管有線的、娛樂的,手機上的服務。電子商務就是以收取交易傭金、交易手續費獲得收入。大概就是這三類商業模型和四類需求。我們做戰略布局的時候也是根據我們的優勢,總的來說就是希望以人為本,每個人的時間是會改變的,場景是會變化的,需求會根據場景而改變。你的在線服務就必須要根據人時間改變、場景改變而提供個性化服務,我們商業創新也需要迎合這方面發展。 我們具體怎麼做呢?最重要的還是一個技術研發。我們非常關注下面十年發展,未來十年靠什麼獲勝?我們關注哪些基礎核心技術研發。騰訊去年10月份開始成立了騰訊研究院,現在已經有了3個分院。在北京、上海也跟很多高校進行合作。我們現在目前看到的有六大方面是非常需要我們關注的核心技術:第一,存儲。未來的存儲是越來越重要。現在我們已經感受到很大壓力,互聯網已經提供不限量的電子郵件。你有多少,全部往上存,你一輩子的數據我們都可以永久保存,很快就會進入這樣的格局。這跟每個人身邊數字設備不斷增加,你的手機可能500像素的都有了,未來1080P高清攝像機也有了,你很容易的拍下來,然後通過3G傳上來,到這個時候,存儲技術就越來越重要了。哪個企業可以在這方面成本控制不好,那你就沒有競爭力。包括數據挖掘,分析用戶習慣,這都離不開技術。多媒體和中文處理、網路安全這個我就不一一提了。 騰訊還非常重視創新人才的挖掘。美國的比爾·蓋茨也好,戴爾也好,很多的例子都是他們在高校里有創新。高校是創新來源非常重要的場所,在中國還不太明顯,我相信這是未來的趨勢。所以騰訊也非常注重跟高校進行這方面的合作。我們也希望催化出更多的高校能夠誕生出越來越多這樣的未來之星。企業有很多方面的需求,包括企業文化、企業機密機制,員工創新後,你是不是能夠保護他的知識產權,如何才能長期留住這個員工呢?比如其他公司看到這個員工有成果,想把他挖掘過去。你們企業有什麼機制可以留住人才,這些都很重要。包括你的企業文化是不是很鼓勵的,還是很封閉的氛圍,這個都是能夠影響到企業的創新,影響到企業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競爭力重要因素。 根據我們的體會,我們看到創新在過去已經被證明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現在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也在擁抱這樣的策略,我相信企業的未來也將由創新到位不到位而決定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