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侵犯了客戶隱私權

金融機構侵犯了客戶隱私權

發布時間:2021-11-11 05:23:05

㈠ 侵犯金融隱私權怎麼陪嘗

看實際所造成的影響,可以雙方去協商具體的賠償啊。像這一情形 的話 ,在網路 中 法律援助吧嘗試與 法律專家:律師 詢問的話。認為當地律師應該最 清楚的。

㈡ 欠銀行或金融機構借款但可以聯繫上本人,銀行去我老家散布我貸款的信息算侵犯本人隱私違法嗎

算。但需要你收集證據,只有向第三方公開泄露你個人信息,貸款信息才算。
個人信息:未隱藏數字的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
貸款信息:未隱藏數字的合同號/信用卡號、貸款金額、欠款金額、逾期天數等。

㈢ 泄露客戶資料的法律責任

我國有許多法律法規對保護個人隱私作了間接的、原則性的規定,具體內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明確了對公民的人格尊嚴、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護,這是我國法律對隱私權進行保護的最根本的依據。

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第六十條還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五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五十三條規定了商業銀行對客戶信息的保密義務。

第五條就規定:「商業銀行與客戶的業務往來,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二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十條規定:「對單位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不得泄露其在任職期間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頒布了《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金融機構用戶管理辦法》、《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異議處理規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個人信息的採集、保存及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規范,規定了授權查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詢記錄、違規處罰等措施,嚴格保護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安全。

㈣ 金融機構配合開展反洗錢調查中保密工作的只要內容包括哪些

(一)合法審慎原則,是指金融機構應當依法並且審慎地識別可疑交易,作到不枉不縱,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妨礙反洗錢義務的履行。(二)保密原則,是指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保守反洗錢工作秘密,不得違反規定將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泄露給客戶和其他人員。(三)與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全面合作原則,是指金融機構應當依法協助、配合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打擊洗錢活動,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協助司法機關、海關、稅務等部門查詢、凍結、扣劃客戶存款。
四、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有四項主要制度。(一)「了解客戶」制度,是指金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與其進行交易時,應當根據法定的有效身份證件或其他可靠的身份識別資料,確定和記錄其客戶的身份。(二)大額交易報告制度,是指凡支付金額在規定金額以上的交易,不論是否異常都要向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國家外匯管理局報告的制度。(三)可疑交易報告制度,是指當金融機構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有關指標,或者懷疑與其進行交易客戶的款項可能來自犯罪活動時,必須迅速向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國家外匯管理局報告的制度。(四)保存記錄制度,是指要求金融機構在一定期限內保存客戶的賬戶資料和交易記錄。
五、金融機構開展反洗錢工作會不會違反保密義務,侵犯客戶尤其是個人客戶的權利?
根據我國《憲法》、《商業銀行法》、《儲蓄管理條例》、《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個人和單位的存款只要是合法的,不僅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而且金融機構還負有為儲戶保密的義務。如有違反對客戶權利保護性規定的行為,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將依法受到相應的處罰。
接受金融機構報告的中國人民銀行或外匯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負有嚴格保護客戶秘密的義務,對所保存記錄負責。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制度的執行,將有效地形成對洗錢犯罪分子的震懾,有利於維護社會金融秩序。

㈤ 金融機構未經本人同意把個人的信息資料泄露出去屬於什麼性質

泄露公民個人隱私,有證據可以起訴該金融機構。

㈥ 金融機構違法向當事人泄漏信息的,應當追究哪些法律責任

《商業銀行法》第二十九條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
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十五條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㈦ 銀行泄露個人信息會承擔怎樣的責任

銀行泄露個人信息會承擔責任:

1、民事責任。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若銀行因違反個人客戶信息保密義務侵害了客戶隱私權等民事權益,還可能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侵權責任。

2、行政責任。包括兩方面:一是對銀行的責任,包括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停業整頓、吊銷經營許可證等;二是對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包括罰款、取消任職資格、禁止從事有關金融行業工作等。

3、刑事責任。《刑法修正案(七)》規定,金融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個人還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國家網信辦所屬的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將專職接受和處置社會公眾對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舉報。

(7)金融機構侵犯了客戶隱私權擴展閱讀

個人信息泄露該承擔的責任

2009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明確:金融單位的工作人員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將可能觸犯刑律。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網路服務提供者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然而,如果查出信息泄露行為,也僅僅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處罰,對銀行和機構沒有任何追責。

泄露他人信息,可以獲得暴利又安全,更讓違法者肆無忌憚。泄密者與被泄密者,幾乎成了刀俎和魚肉。因為風險太小,導致客戶信息透露嚴重。

㈧ 金融行業行為排查要員工賬戶明細屬不屬於侵犯隱私權

屬於,隱私權應包括身份信息、交易信息、主觀信息。而賬戶明細屬於交易信息。未經戶主同意私下排查則為侵權。

㈨ 金融機構履行反洗錢義務是否會侵犯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

肯定會保護個人隱私與商業秘密,遵循一定的程序。但是如果不按照程序,則可能造成上述侵害,可以索賠。

㈩ 金融機構未經客戶同意查詢了客戶徵信違反了什麼法律

違反了客戶金融信息隱私,建議向當地人行和銀監舉報,未經客戶簽名"徵信授權書"屬違規查詢。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侵犯了客戶隱私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
杠桿租賃方式設計的當事人有 瀏覽:781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