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有哪些區別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屬於"金融資產",與長期股權投資是不同的,新准則中也將二者區分開來.
簡單地說,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般的持股比例很低,如5%以下,且在活躍市場上有公允價值;而長投的持股比例則較大,具有重大影響,和合並行為(子公司);當持股比例很低,同時在活躍市場上沒有公允價值,應按長投來核算.
對你的問題補充的回答:
不可以,你必須以新會計准則為依據,持股比例低的,對被投資單位達不到控制或重大影響的,而且市場上有公允價值的,必須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核算,若上述情況中,但其價值難以估算(即沒有公允價值),則應按長投來核算;
假如在第一種情況下,你不斷購入被投資單位的股權,而且達到一定比例,對被投資單位產生重大影響或控制,那麼你需要轉為長投來核算了.
⑵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分錄
與以往以歷史成本計價明顯不同的是,新准則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要求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相關費用應計入初始入賬金額,取得時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確認。
1.股票投資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
應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貸:銀行存款等
2.債券投資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面值)
——利息調整(有可能在貸方)
應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
貸:銀行存款等。
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後續計量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作為投資收益核算。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並非如交易性金融資產那樣計入當期損益,而是計入所有者權益。同時,對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若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確實發生減值的,要計提減值准備,並且在合理情況下,其簡直是可以轉回的。
1.股票投資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其他綜合收益(如果公允價值下降,則是相反的分錄)
2.債券投資(首先計算攤余成本,然後再調整到公允價值)
借:應收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也可能在貸方)
貸:投資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其他綜合收益(如果公允價值下降,則是相反的分錄)
四、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處置
1.收到的金額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金額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借:銀行存款等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
投資收益(賣虧了,在借方)
2.將「其他綜合收益」轉入「投資收益」。
借:其他綜合收益(有可能在貸方)
貸:投資收益。
這里要說明一下,因為「其他綜合收益」是權益類科目,所以實務中轉入到「投資收益」是會影響損益的金額的。
在舊的准則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變動是分情況處理的:損失的計入當期損益;收益的則不做處理。而新的准則中公允價值的變動,無論是損失還是收益都計入所有者權益,更加符合了會計准則中真實性原則。這一點財務小夥伴們一定要謹慎處理。
⑶ 會計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什麼概念
1.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條件
對於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金融資產,企業版可以將其直接指定為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如果企業沒有將其劃分為前三類金融資產,則應將其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理。相對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持有意圖不明確。例如,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股票投資、債券投資等。
(2)限售股權的分類
①企業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持有對被投資單位在重大影響以上的股權,應當作為長期股權投資,視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分別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企業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持有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股權,應當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②企業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權且對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應當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准則規定,將該限售股權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除非滿足該准則規定條件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⑷ 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區別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通常是指企業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以及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的金融資產。比如,企業購入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持有至到期投資等金融資產的,可歸為此類。存在活躍市場並有報價的金融資產到底應該劃分為哪類金融資產,完全由管理者的意圖和金融資產的分類條件決定的。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企業對其他單位的股權投資,通常是為長期持有,以期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系,以分散經營風險。股權投資通常具有投資大、投資期限長、風險大以及能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利益等特點。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屬於"金融資產",與長期股權投資是不同的,新准則中也將二者區分開來.簡單地說,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一般的持股比例很低,如5%以下,且在活躍市場上有公允價值;而長投的持股比例則較大,具有重大影響,和合並行為(子公司);當持股比例很低,同時在活躍市場上沒有公允價值,應按長投來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不可以像指定4類交易性金融資產那樣被指定,必須以新會計准則為依據,持股比例低的,對被投資單位達不到控制或重大影響的,而且市場上有公允價值的,必須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核算,若上述情況中,但其價值難以估算(即沒有公允價值),則應按長投來核算;
假如在第一種情況下,你不斷購入被投資單位的股權,而且達到一定比例,對被投資單位產生重大影響或控制,那麼你需要轉為長投來核算了.
⑸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包括哪些會計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應設置的會計科目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其他綜合收益」、「投資收益」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也可以單獨設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准備」科目。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核算企業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借方登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取得成本、資產負債表日其公允價值高於賬面余額的差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回的減值損失等。
2、「其他綜合收益」科目核算企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盈利或損失等。
借方登記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低於賬面余額的差額等;貸方登記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賬面余額的差額等。
(5)子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會計處理原則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加上交易費用構成其入賬成本,並以公允價值口徑進行後續計量。
2、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他綜合收益),在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3、可供出售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他綜合收益)。
4、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利息,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等);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現金股利,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時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等)。
⑹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問題
提問 1. 12月31日 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5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0 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000 ,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的確定是購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減去減值日時的公允價值,那豈不是以前改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的公允價值變動沒有任何意義了?
錯!是有意義的!由於你這題目給的資料不全,我也只能簡單答你一下!在成熟的資本市場里要確定資產減值損失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股價持續的下躍,往往是由於公司自身原因所導致或者宏觀面導致的(比如所在子公司的國家戰爭暴發,如果生產的產品競爭力下降等等),這樣投資者要重新評價該公司,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而正常的股價波動就是計入公允價值變動請不要將中國的股市聯系起來,中國的股市是不成熟的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000 到底是根據減值損失減去資本公積倒推出來的,還是減值日時候的公允價值與資產負債表日的差額確定而出的?
是由當時期末價15*10000-期初200000=-50000
再減去減值當時放在資本公積里的-30000最後結果是-20000
2.貸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000 借記 資產減值損失 實際上是不是將這20000已經確認為當期損益了,那為什麼再最後實際出售的時候又將公允價值變動與之前的相加減,再轉入投資收益中呢,是否重復計算了? 3.企業對該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最終總體收益到底是15000 還是15000+20000? 盼答復,不甚感激
不重復你可以把分錄拆開來啊
借:銀行存款 165 000
投資收益 35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200 000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50 000
貸:投資收益50 000
當時計入損益的借方(借:資產減值損失 50 000)現在計入損益的貸方(貸:投資收益50 000)從損益角度講是抵消掉的
最後的收益是虧損35000(就是買入價200000-賣出價165000)
⑺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有四個明細科目是哪些
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有四個明細科目分別是: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准備(也可設置1504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准備科目)。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計利息。
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按其公允價值(不含支付的價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與交易費用之和,借記本科目(成本)。
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借記"應收利息"或"應收股利"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結算備付金"、"應交稅費"等科目。
(二)未發生減值的可供出售債券如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應於資產負債表日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借記"應收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債券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本科目(利息調整)。
未發生減值的可供出售債券如為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應於資產負債表日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未收利息,借記"應收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債券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本科目(利息調整)。
(7)子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一、企業在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會計處理時,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1、企業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計入投資收益。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應計入當期損益;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則其形成的匯兌差額也應計入當期損益。
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利息,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可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現金股利,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時計入當期損益。
3、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金融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同時,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對應處置部分的金額轉出,計入投資損益。
二、會計處理原則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加上交易費用構成其入賬成本,並以公允價值口徑進行後續計量。
2、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他綜合收益),在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3、可供出售外幣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他綜合收益)。
4、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利息,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等);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現金股利,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時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等)。
⑻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的區別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的區別如下:
1、包括范圍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包括20款,即電力建設基金收入、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養路費收入、車輛購置附加費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公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收入、郵電附加費基金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
市話初裝基金收入、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收入、下放港口以港養港收入、煙草商業專營利潤收入、碘鹽基金收入、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收入。
而長期股權投資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耕地佔用稅等稅費,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
2、計算方法不同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轉移凈收入 計算公式為:轉移凈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而長期股權投資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3、是否涉及中央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指地方財政上劃完中央、省級財政收入之後地方留成部分收入,它主要是體現地方三級財政分稅制體系的稅收分成情況。
而長期股權投資體現地方留成部分的財政收入,不涉及上劃中央和省級財政的收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網路-長期股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