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農業金融服務不足

農業金融服務不足

發布時間:2021-11-15 18:16:41

A. 中國農業金融問題

這幾個雖然不是專業的農村金融網站,但都對農村金融有很多的討論和報道.
中國金融網:http://www.zgjrw.com
每天第一時間報道金融要聞.
金融時報-金時網: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時報》是黨和國家在金融經濟領域的重要輿論陣地,是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指定披露重要金融信息.
中國金融資源總庫:http://finance.yrzjw.com

B. 辦農行信用卡,說是綜合評分不足,怎麼辦

辦信用卡綜合評分不足可以通過提高徵信和減少負債兩方面來解決。
(1)提高徵信:綜合評分不足的關鍵因素是由於徵信記錄太低,提高徵信度的方法是申請者要保證半年內不再申請信用卡或者其他資信產品 。(2)減少負債:負債率的高低,決定了資產狀況的協調程度,優先將自己的一部分負債繳納還清,可以有效減少負債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評分。
辦了農行信用卡後要先激活,撥打農行客服電話8008195599,選擇「3」後進行激活,或帶著身份證和信用卡到農行營業網點進行激活。
激活後可直接使用,在有pos機的商戶直接刷卡消費即可。刷卡消費後,會有固定的還款日期,在還款日把欠款還清就可以了,一定要按時還款,最好不要出現逾期等情況。拓展資料:中國農業銀行通過全國24064家分支機構,30089台自動櫃員機和遍布全球的1171家境外代理行,以覆蓋面最廣的網點網路體系和領先的信息科技優勢,向全世界超過3億5千萬客戶提供便利、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境內分支機構共計23,461個,包括總行本部、32個一級分行、5個直屬分行、316個二級分行、3,479個一級支行、19,573個基層營業機構以及55家其他機構。境外分支機構包括3家境外分行和4家境外代表處。主要控股子公司包括6家境內控股子公司和3家境外控股子公司。
2010年末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2011年達11.68萬億元,佔全國銀行金融業資產總額的11.3%,是中國最具規模和實力的大型上市商業銀行之一,也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末各項存款達9.62萬億元,各項貸款5.63萬億元左右,資本充足率為11.94%,核心資本充足率為9.75%,均處較高水平,截至2011年末,不良貸款率同比分別下降0.48%,撥備覆蓋率為263.1%,提升95.05%,各核心指標躍居國內可比同業前列。農行年報也顯示,其中間業務發展最迅速,全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約461.28億元,比上一年多收入104.88億元左右,增幅超三成,如剔除代理財政部處置不良資產業務手續費收入後,那麼這一增速更可提高至42.8%,其中的電子銀行、信用卡、投資銀行、代理保險等業務增幅均在50%以上。

C. 簡述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首先,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頭重腳輕,在鄉村一級形成斷層。鄉村一線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技術力量薄弱,遠遠不能滿足農戶對社會化服務的需要;其次,自身發展困難,對農戶帶動能力不足。

2、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間的職能定位不明晰。中國各種農業服務組織間的角色經常錯位,應由政府農業技術部門承擔的職責卻往往推給鄉村集體,本來可由營利性組織或合作經濟組織承擔的職能,政府農業技術部門卻常常插手。

3、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求存在差異。現有的服務主體在產前、產中提高的服務較多而產後服務較薄弱。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尚與農民之間形成利益共同體,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質量差。

4、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資金管理方面存在弊端;農業金融保險部門為弄服務的積極性不高;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市場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3)農業金融服務不足擴展閱讀:

2014年以來,我國發展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雖然逐步明確了以農戶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為重點,但是,相關政策的多面性、各方解讀的隨意性決定了在地方政府實際執行過程中並不能被真正突出。

歷史經驗和現實情況表明,農戶家庭經營可以最大限度地適應農業的生物性特徵,更好地安排勞動力,通過集約和多樣化勞動充分實現土地生產力,也能保證生態可持續農業模式;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經過多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對農業的服務作用也逐漸增強,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D. 怎樣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

E. 農業銀行服務費不足

請您登錄掌銀APP,點擊「全部→助手→簡訊通知」(補繳費業務目前適用於K寶、K令客戶)進行補繳,也可通過個人網銀或櫃台補繳消息服務欠費。
個人消息服務手續費在扣費日遇到賬戶余額不足或賬戶處於特殊狀態,如口頭掛失、密碼掛失等情況不能扣費,月末進行二次批扣,如果連續3個月沒有扣成,則系統不再自動每月扣費,暫停發簡訊。

F. 農業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有哪些

農產品加工企業多數是鄉鎮企業,規模較小,龍頭企業少;初級加工農產品多,專精細農產加工屬產品少;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水平偏低,生產工藝比較落後,生產加工能力與水平整體上還不能得到較快的提高,品牌多,知名品牌少;自營資金多,融資貸款少;自身的資金持有量不足,多數是通過租賃場所進行生產經營,沒有足夠的不動產作為銀行貸款的抵押擔保,也很難找有具有足夠實力的大型企業為其擔保。

G. 農業投融資存在問題都有哪些

一、當前財政對農業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也有較快增長。2006年,我國財政農業投資總額達到3172.97億元,比 1978年的150.66億元增長了 20.06倍,比1990年增長了9.31倍。財政農業投資增加不僅直接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也間接地帶動了銀行信貸資金、企業農業投資、農村集體以及農戶農業投資的不斷增加,形成了我國農業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新格局。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政府財政農業投資存在著缺乏平穩增長機制、投資結構不合理、投資管理體制有缺陷等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一)財政對農業投資體制不健全

1.財政農業投資體制存在多頭管理問題

目前,政府農業投資渠道比較多,其中僅屬於建設性財政撥款投入的就有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含國債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扶貧以工代賑資金、專項財政扶貧資金和財政部門直接安排支援農村生產、扶持農業產業化、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等。由於這些不同渠道的投資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存在著多頭審批和條塊分割、相互之間協調不夠等問題,不僅造成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而且在使用方向、實施范圍、建設內容、項目安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復建設問題。

2.財政對農業投資資金管理效率低下

一是預算管理弱化。一方面,法定預算常常因某些人為因素而未經法定程序進行調整、變更;另一方面,預算項目資金被隨意進行再分配、再調整,導致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影響了財政資金導向作用的發揮,也不能很好地實現政府的農業發展規劃。

二是追蹤監管反饋差。財政支農工作的主要內容往往是分資金、下指標,但財政農業投資資金追蹤監管反饋工作始終不能制度化、規范化。

三是財政對農業投資資金到位率低。在現行體制下普遍存在著中間環節多、資金在途時間長的問題。財政農業投資資金預算執行緩慢且年度內支農資金支出不平衡等問題相當突出。

四是財政對農業投資資金經常被擠占、挪用。財政困難資金調度無力的地方政府通常擠占財政農業投資資金發放工資、彌補公用經費不足等。此外,由於某些農業專項工程多頭管理,多頭組織所帶來的財政農業投資資金分散、管理職能肢解等問題也十分嚴重。

(二)財政對農業投資力度不足、波動性強

目前,雖然國家財政用於農業的支出總量不斷增長,但增速波動性較大,且財政農業投資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呈徘徊下降趨勢。

從財政農業投資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看,從1978年的13.43%,逐漸下降至2006年的7.85%。其間,雖然某些年份這一比重有所反彈,但30年來的變化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

從政府財政對農業投資增長的波動來看,高速增長的年份為 2004年,達33.24%,但1999年財政農業投資比上年下降了5.98%。其他不同年份財政農業投資的增長率差異也較大,反映了財政農業投資增長的穩定性比較差,不利於農業的發展。

不僅如此,農業投資的增長也並未達到《農業法》規定的「政府財政農業支出的增長要高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的要求,即使達到了《農業法》所規定的每年用於農業的支出不得低於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的要求,國家對農業的支持總量仍是低水平的。

(三)財政對農業投資結構不合理

一是財政對農業投資主要用於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主要用於農林水氣象部門事業費,而用於農業基本建設、農業科技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比重低。2006年,支農支出達到2161.35億元,所佔比重為68.12%;而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農業科技三項費用分別只有 504.28億元、21.42億元,所佔比重僅為15.89%和0.68%。農業科研投入下降,使得農業科技貢獻率低,不利於農業長遠發展;農業基本建設投入不足,使得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土壤質量越來越差,綜合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面積越來越大。

二是在財政對農業基本建設投資中,用於大中型帶有社會性的水利建設比重較大。農民可以直接受益、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的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較小,從而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弱。

三是財政對農業投資的地區投向不平衡。由於財政對農業投資中地方政府所佔比重在80%以上,地方政府財力差異直接影響財政農業投資的地區結構。一般來說,東部沿海地區由於經濟發達,財政實力比較強,因此,在我國農業投資總量中佔了「大頭」。廣大西部地區由於經濟落後、財力不濟,農業得不到財政的多大支持,從而使之.與東部地區農業發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四是財政對農業發展的間接支持多於直接支持。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在動用財政資金支持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對農業投資者進行直接收入補貼,以提高農業投資微觀主體的投資效益,激勵農業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但是,我國長期以來卻實行的是對農業間接支持的財政投資方式。如,政府通過撥款,支持農業事業單位為農民提供科技示範、病蟲疫病防治服務;通過修路引水、培訓指導等開發式扶貧,為貧困地區創造最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幫助脫貧致富等,對農戶等農業投資主體的直接收入補貼比較少,從而影響農戶的農業投資積極性,財政農業投資的效率也比較低。

閱讀全文

與農業金融服務不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
成都市市屬國有企業投融資 瀏覽:376
中行換外匯要辦卡 瀏覽:583
昌月股票 瀏覽:664
原油期貨到期油會漲還是會跌 瀏覽:276
導游提成傭金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瀏覽:448
2013年人民幣對台幣平均匯率查詢 瀏覽:575
普惠金融小微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06
微信的金融機構代碼證 瀏覽:205
金融公司法院起訴流程 瀏覽:312
微信理財收益會變成負的嗎 瀏覽:88
上海建設銀行金融公司 瀏覽:263
銀行理財產品r2是啥意思 瀏覽:694
郵政銀行理財詐騙 瀏覽:450
泰銖對美元匯率分析 瀏覽:939
普通人如何通過基金理財 瀏覽:976
興業信託控股股東 瀏覽:63
扭矩杠桿標定 瀏覽:575
煙台銀行短期投資理財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