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個體糧食收購戶怎麼能從銀行獲得大額貸款營業執照,糧食收購許可證都有。沒有抵押物,求指點。。
到當地農行問問,應該有專項貸款可支持,但對個體糧食收購戶額度不會很大。
㈡ 糧食直補國家指定了銀行的嗎
糧食直補國家不會指定銀行的,都是地方政府聯系的客戶。我們這里都在郵政儲蓄銀行領取糧食直補。
㈢ 我國農業種植制度的現狀
一)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播種面積和單產不斷增長
「十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出現較大波動。「九五」時期糧食生產連年豐收,1998年達到歷史最高點51000萬噸。隨後受糧食政策和市場價格影響,糧食播種面積大幅度調減,糧食產量連續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43000萬噸,降到了1990年以來的最低點。2000年至2003年糧食生產連續4年產不應求。2004年以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贏得了億萬農民的擁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高漲。2004年糧食總產量增加3875萬噸,是建國以來增產最多的一年,單產也創下歷史新高;2005、2006年糧食總產分別增產1455萬噸和1344萬噸,2007年我國糧食總產超過50000萬噸,實現了連續四年增產。
(二)種植業技術不斷提高
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我國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2006年科技進步對中國農業的產出的貢獻率已達到48%。在生物技術、高新技術、基礎研究方面均取得較大進展,植物細胞和組織培養、花葯培養、單倍體育種及其應用研究處於國際先進地位。兩系法品種間雜交水稻、雜交玉米育種以及精耕細作的多熟種植技術等方面,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優質品種選育成效顯著, 優質化率明顯提高。目前,中國糧食作物單產已由1950年的每公傾1.16噸增加到4.40噸,提高了2.8倍。
(三)種植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各地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物流業,引導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將基地建設和加工項目向優勢區域轉移,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帶(區),延伸了種植業產業鏈條,提高了產業帶建設水平和質量。
二、我國種植業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種植業在生產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以下主要問題:
(一)人多地少,資源短缺,耕地面積相對減少
我國人口基數大,盡管實施計劃生育多年,但我國的人口還在繼續增加,由此造成的人均耕地面積還在減少,加上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肥沃的農田也在逐年減少,人地矛盾、環境惡化、糧食供需矛盾、資源的科學有效利用與增加短期經濟效益的矛盾日益尖銳。
(二)生產成本加大,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
2007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了支持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政策力度,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四項補貼資金達514 億元, 比2006年增長66%。但是,同時,近年來種糧生產成本不斷上升, 種子、農葯、化肥不但價格越來越高,而且質量難以保證,進一步加大了生產成本。從而導致種糧經濟效益越來越低,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下降。
(三)優質化、專用化糧食不能滿足需求
我國小麥在總量上基本能夠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但小麥品質結構不合理,優質小麥生產不足,普通小麥生產有餘;專用玉米品種少,專用性不強,產品成本高,加工業落後,生產與消費市場脫節。
(四)生產區域布局不合理
區域供求矛盾加大。目前,東南沿海地區基本上成為糧食調入區;西部地區需要調入糧食的地區增加;長江中下游仍是主產區之一,但調出量減少;黃淮海地區保持著商品小麥的主體供給地位,東北已成為重要的粳米、玉米商品糧源主要供應地。
糧食區域供求格局的這種變化,一方面形成主產區與主銷區的錯位分布,另一方面缺糧地區增多、缺口拉大。產銷平衡區自給能力明顯減弱,一些糧食主產省也由過去的糧食調出省變為調入省。
三、對策建議
(一)調整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布局,推進糧食產業帶的建設
要保護和提高糧食主產區生產能力,加快推進優勢糧食產業帶建設,要加強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優質水稻產業帶的建設,穩定和擴大水稻種植面積,主攻單產,改善品質,實行節水種稻。江浙一帶水稻面積已降到底線,不能再減少。對西部主要產糧區,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勵發展旱作農業,發展特色糧食作物。對主銷區重點產糧區,要發揮機械化和規模經營優勢,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在主產省(區)建設500 個糧食萬畝示範片,涵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集成創新高產模式,示範帶動糧食生產區域平衡增產。
(二)切實加強種植業投入品監管
要完善種植業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強源頭治理,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過快上漲,避免農民種糧成本加大趨勢,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同時,建立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基金,對糧食主產區農民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給予適當的補貼。還要規范農業生產資料生產者的生產經營行為,加強農業投入品的質量監督。
(三)積極推進農田節水工作
加快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切實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已成為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東北地區,圍繞玉米、大豆生產,重點推廣坐水種、農用保水劑、深松及保護性耕作、增施有機肥等技術;圍繞水稻生產,重點推廣「三旱」整地、淺濕灌溉技術。西北地區,圍繞玉米及小雜糧生產,重點推廣集雨水窖節灌、覆蓋集雨種植技術;圍繞小麥生產,重點推廣深松蓄水保墒技術。華北地區,圍繞冬小麥、玉米生產,重點推廣農田綜合節水技術、免耕覆蓋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和控制性節水灌溉技術;西南地區,圍繞小麥生產,重點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圍繞水稻生產,重點推廣生物覆蓋、淺濕灌溉、水旱輪作技術;圍繞玉米、生產,重點推廣糧肥壟作立體種植技術。東南地區,圍繞水稻生產,重點推廣水稻淺濕控制灌溉、旱育稀植拋秧等技術。
(四)提供金融貸款支持
應該加大支持和保護力度。各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三大作物的生產及其產業發展,積極支持糧食部門運用「訂單農業」和產業化運作推動糧食生產與流通的對接,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優質糧、專用糧,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對千家萬戶農民的小額種植業信貸投入取消抵押擔保,全程予以支持。對涉及種植業投入造成的不良貸款和呆壞帳,應放寬核銷條件,積極予以核銷。還要建立三大作物市場風險基金,深化農業保險體制改革,推行農業保險制度,提高農業和農民抵禦風險能力;政府應給予政策性保險,以及政策和財政上的支持。
㈣ 財政如何支持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
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是為保護農民利益、保障糧食市場供應實施的糧食價格調控政策。是為解決「工農」問題,實施工業反哺農業而採取的重要手段。2008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業和糧食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溫家寶總理表示,將採取10項重要措施,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包括增加156億元農資綜合直補、再增加50億元良種補貼、進一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等。
在這些措施中,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值得特別關注。最低收購價政策始於2004年,國家規定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當市場價低於最低價時,由國家指定的糧食企業以最低價進行收購,穩定市場價格。2006年,小麥也被納入最低收購價范圍。隨後的幾年中,稻穀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一直沒有改變,還是分別維持在2004年和2006年的水平。與此同時,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大幅提高。相比之下,國家對最低收購價制度的運用顯得非常謹慎。最低價收購的「前身」是保護價收購。在2004年之前,保護價收購是補貼農業的主要方式,但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受到一些指責,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政策成本太高,國有糧食企業收購了大量糧食,卻不能順利銷售出去,積壓在糧庫里,儲存和運輸成本不斷累積,而且,農戶也因此而遭遇「賣糧難」的問題;
二是可能導致壟斷行為,國有糧食企業在財政補貼的支持下,具有其他糧食企業不能比擬的優勢。
㈤ 糧食銀行是如何模擬商業銀行的運營模式 來經營的
自實行以來,基本都到閉了。一是企業經營虧損了,二是企業將糧食賣出後糧價上漲難以補庫
㈥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總行首次提出糧食收購「八個環節」的要求是在哪個文件中反應出來的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關於嚴格規范糧油准政策性貸款管理的通知》(農發銀發﹝2010﹞28號)
㈦ 可在農業銀行申請糧食貸款我該怎麼辦
目前在西藏分行有開展糧食貸款業務。
糧食貸款對象:
經縣級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成立,取得糧食經營資格及市場管理部門批準的從事糧食儲備、收購、調運、銷售、進出口貿易、加工、運輸等政策性業務和糧食主營業務的國有、集體、民營企業和個體糧食企業。
詳情可咨詢當地農行櫃台。
㈧ 糧食銀行運行的突破口在哪裡是保障收益還是解決儲存
糧食銀行的提出和運行實施各地有所不同,時間也不很長,但總體上給糧食轉運和儲存,以及農民增加收益、糧變糧、糧變錢提出了一個思路,是個比較好的模式。只是在現在的運行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問題所在,需要我們通過實踐進行一些適度的調整。
今天我們就通過糧食銀行的概念、運行模式、優點及缺陷進行一個梳理,看能不能找了一個相對比較完美的方案來。
五、糧食銀行的發展猜想
糧食銀行的運行從思路上是正確的,但是因為諸多不確定性,所以我們認為這是在做一項利民的事情,有的企業講求實際利潤,有的企業講求平衡,有的企業有少量負收益的可能。這都是從發展的角度上看問題的,思路是正確的。
當下的糧食銀行對於農民來說是個進步,農民本身完全是利好,農民自身考慮的是能不能合作的問題,敢不敢合作的問題,同時考慮的是能不能更多的收益,比如在糧食兌現產成品的問題上能否獲得更多的收益問題。而企業(包含一部分大型合作社)是考慮能否通過糧食銀行進行土地流轉的簡單化,能否將一部分或者全部農資產品和農機服務帶入其中,實現農資全套服務的帶入。
其實在實現企業與農戶互信的基礎上,能夠形成企業對土地的實際把控,才能解決有足夠存糧的問題。換一個思路,將農業服務、農機服務、農資產品的導入,或許會更有利於形成互信,能夠切實把控糧源,這會使糧食銀行實現贏利的可能性加大。其實現在有大部分企業都在向這方面發展。
而更為有粘性的糧食銀行發展思路是,在兌現現金時,將農業產成品直接兌現,實現了農業原糧、產成品之間的進一步流通,一是可能增加與農民的粘性,二是可以促進糧食銀行現金的實際流通可能性。這也是個比較龐大的工程,並不是想到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些時間來進行驗證。
通過以上關於糧食銀行由來的介紹,糧食銀行運行模式的分析 ,糧食銀行的優缺點對比,以及以糧食銀行將來發展的可能性猜想,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糧食銀行是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的,也是為農民減輕負擔、增加收入的一項有效辦法,同時也為企業發展農業項目提供了一個發展舞台,是可以做的。但在不斷地摸索與發展過程中,需要一邊總結經驗,一邊探索新路,解決了農民糧食儲存問題後,能否真正實現農民與企業的收益保障問題是糧食銀行的一個新問題!
㈨ 吉林省對糧食儲對銀行有什麼政策嗎
2014年5月份,雲南、廣西、湖南、安徽等各省及其所轄各市、縣,密集召開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布置開展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活動。其中,一種以「糧食銀行」名義向售糧農戶和其它社會人員進行非法集資活動也首次納入風險排查范圍,主要由各地糧食局、公安部門等負責。隨後,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金融就下發《「糧食銀行」等名義涉嫌非法集資風險的通知》,提示新型非法集資活動風險。上述天津濱海新區通知指出,「近期,審計署在金融審計中發現,個別企業以為農民提供糧食儲存、銷售和兌換服務等名義設立『糧食銀行』而向售糧農戶和其他社會人員進行非法集資,假借公益之名誤導群眾,欺騙性和隱蔽性更強,社會危害更為嚴重。」
㈩ 能把地的糧食直補折抵押給銀行貸款嗎、
可以貸款,我在建行和信合看到過辦理這種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