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嚴打金融詐騙下還有哪些正規金融公司存
信用卡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違反信用卡管理法規,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規避信用卡詐騙,要牢記勿輕信手機信息、保護好刷卡密碼、設置支付限額等防範要點。
常見的詐騙手段有簡訊通知"親切"指導、電話聯系索要密碼、偽造網站誘人上當、製造信用卡被吞假象、演雙簧瞬間調包等。
② 金融詐騙公司通用的詐騙手段有哪些
打電話,說你的信用卡刷了多少錢,事實上你並沒有辦信用卡。還有就是P2P的那種,你存錢進某個機構,利息很高,但是很有可能會碰到公司捲款跑了
③ 金融詐騙公司員工全部被批捕嗎
如果當事員工明知公司實施的是詐騙行為,已經幫助實施該行為,涉嫌詐騙罪,且屬於詐騙數額巨大,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體判多久需要結合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情節來加以考慮。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度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於第一百九十三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犯此罪的刑事處罰規定如下:1、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知者單處罰金道;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④ 常見的金融詐騙有哪些
票據詐騙危害大
票據詐騙是金融詐騙的主要形式之一,而「銀行承兌匯票?、「銀行匯票?又是票據詐騙的重災區。發生在湛江一家有限公司變造或偽造金融憑證案,金額達2億多元。
原上海XX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某某與無業人員喬某某合謀,由喬某某從廣州以2萬元購得一張偽造的票面金額300萬元人民幣的「銀行承兌匯票?,而後持票到無錫一家商業銀行的分理處,進行了「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騙得人民幣296.08萬元。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十分高明的手段克隆「銀行匯票?,往往超前一步趕到兌付銀行,以假亂真,騙取現金或轉帳結算,等到真正的兌付人持票存取款時,才發現票據被詐騙。
信用卡詐騙嚴重
近年來,隨著銀行信用卡業務的迅速發展,持卡人數的不斷增加,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逐漸增多,其中以惡意透支的方式進行信用卡詐騙犯罪尤其突出。據前不久一個省的工、農、中、建四家銀行信用卡使用情況的調查,惡意透支者多達5000多人,金額高達500萬元以上。
據一位惡意透支人被捕後的交待,他利用多張信用卡,採取逃避授權異地取現的手法,在多個自動櫃員機上惡意透支98筆,取得現金6萬余元。一些惡意透支者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有的甚至高達10萬、20萬元以上,給國家、集體、個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嚴重危害了信用卡業務的正常運作和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
小額開戶需警惕
最近發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銀行電子匯款和通存通兌的有利條件進行詐騙,行騙前,先開一張5元或10元的存單,然後編造謊言進行詐騙活動。
從以上可以看出,金融詐騙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只是當前金融詐騙的幾種主要形式,金融詐騙的形式也隨著金融業務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多端。不管金融詐騙的形式多麼巧妙,但只要加強監管,堅守制度,提高警惕,慧眼識騙,就能防患於未然。
⑤ p2p金融詐騙公司有哪些
太多了,防不勝防,數不勝數。
要讓騙子消失是不可能的。
但我們可以自我保護,自我防範,不給騙子創造機會。
首先,我們不要貪小便宜了,更不要做一夜暴富的美夢。
⑥ 關於網路金融詐騙都有哪些
網路金融詐騙罪,是指使用偽造、變造的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金融票據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明知是偽造、變造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二)明知是作廢的匯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三)冒用他人的匯票、本票、支票的;
(四)簽發空頭支票或者與其預留印鑒不符的支票,騙取財物的;
(五)匯票、本票的出票人簽發無資金保證的匯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時作虛假記載,騙取財物的。
使用偽造、變造的委託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⑦ 有哪些金融史上的著名騙局
我的周圍有一些朋友迷戀上一些叫維塔幣的東西,這是我所見過金融史上比較重大的騙局,就光我這個朋友他們一家人就在這個騙局裡投入了將近1000萬的資金,他們堅信這個維他幣能夠上市,堅信他能在這一個維卡幣里掙1億或者是更多,我覺得這樣效仿比特幣的虛擬貨幣多半都是騙人的。
⑧ 有哪些著名的金融詐騙
近年來全球重大的金融腐敗案首推2009年美國華爾街麥道夫案
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Madoff,1938年4月29日——),美國著名金融界經紀人,前納斯達克主席,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詐騙案——「龐氏騙局」的主犯,2009年6月29日被紐約聯邦法院判處150年有期徒刑。
[編輯本段]曾經靠白手起家的華爾街傳奇人物
伯納德·麥道夫出生在紐約一個猶太人家庭,1960年,從紐約赫福斯特拉私立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的他靠利用暑假打工當救生員和安裝花園噴水裝置賺來的5000美元,創立了伯納德·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從事證券經紀業務。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麥道夫憑借其聰明才智漸漸成為華爾街經紀業務的明星。上世紀80年代初,麥道夫在華爾街積極推動場外電子交易,將股票交易從電話轉移到電腦上進行。當時,麥道夫公司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可獨立從事證券交易的交易商。1983年,麥道夫公司在倫敦開設了辦事處,並成為第一批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美國公司。1991年,伯納德·麥道夫成為納斯達克董事會主席。在其帶領下,納斯達克成為足以和紐交所分庭抗禮的證券交易所,為蘋果、思科、Google等公司日後到納斯達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貢獻。 到2000年,伯納德·麥道夫公司已擁有約3億美元資產。
麥道夫家族基金會主要捐助猶太慈善組織,幫助建設劇院、大學以及藝術事業。
「龐氏騙局」專殺熟
2000年功成名就後,麥道夫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轉變。他精心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以穩固的高投資回報率使自己再次成為華爾街的傳奇人物,直到2008年12月初露餡。
打入精英俱樂部拉客戶
棕櫚灘鄉村俱樂部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這是一個高端猶太人俱樂部,只有300名會員。要申請加入其中,不僅要足夠富有(會費30萬美元),還必須是品德高尚的人士,每年的慈善捐款記錄不少於30萬美元。
麥道夫很輕松地就打入了精英雲集的鄉村俱樂部,並吸引了眾多富有的猶太會員。麥道夫很會揣摩投資者的心理,他刻意營造出一種排外氣氛,並實行「非請莫入」的政策,只有經過邀請的投資者才能成為公司客戶。這意味著,成為麥道夫的客戶有點像加入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光有錢沒有人介紹是不能進的。
這一策略非常成功。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麥道夫從不解釋投資策略,而且如果你問得太多,他會拒絕接受你的投資。
在俱樂部的高爾夫球場和雞尾酒會上,人們不時提到麥道夫的名字。一些猶太老人稱麥道夫是「猶太債券」,能給出8%至12%的投資回報,而且每年如此,不管金融市場形勢如何。麥道夫曾吹噓:「我在上漲的市場中賺錢,下跌的市場中也賺錢,只有缺乏波動的市場才會讓我無計可施。」
50年交情老友照樣騙
95歲高齡的俱樂部成員、服裝大亨卡爾·夏皮羅是此次騙局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他認識麥道夫近50年了,曾邀麥道夫參加他的95歲生日宴會,和他一起旅行,甚至帶他的曾孫玩。夏皮羅旗下的公益基金向麥道夫的基金投資了1.45億美元。此外,夏皮羅及其家人還將另外4億美元交給麥道夫管理。
隨著客戶的不斷增多,麥道夫要求的最低投資額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100萬美元升至500萬美元,然後又到1000萬美元。至少有1/3的俱樂部會員投資了麥道夫旗下的基金。
由於回報穩定,麥道夫的名聲越來越大,會員都以擁有麥道夫投資賬戶為榮。
騙局被曝光
2008年12月初,麥道夫向兒子透露,客戶要求贖回70億美元投資,令他出現資金周轉問題。12月9日,麥道夫突然表示提早發放紅利。12月10日,麥道夫向兒子坦白稱,其實自己「一無所有」,而是炮製了一個巨型金字塔層壓式「龐氏騙局」,前後共詐騙客戶500億美元。10日當晚,麥道夫被兒子告發,引爆史上最大欺詐案。12月11日,麥道夫被捕。
在案發前,人們信任麥道夫,麥道夫也沒有讓他們失望;他們交給麥道夫的資金,都能取得每月1%的固定回報,這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回報率。但事實上,麥道夫並沒有創造財富,而是創造了別人對他擁有財富的印象。顧客們並不知道,他們可觀的回報是來自自己和其他顧客的本金——只要沒有人要求拿回本金,秘密就不會被拆穿。但當有客戶提出要贖回70億美元現金時,游戲結束了。
截至2008年11月30日,麥道夫的公司帳戶內共有4800個投資者賬戶,這些受騙的投資者包括對沖基金、猶太人慈善組織以及世界各地的投資者。
受到法律嚴懲
2009年3月,麥道夫表示對包括證券欺詐、洗錢等在內的11項刑事指控認罪,欺詐金額累加起來達到650億美元。
2009年6月29日,紐約聯邦法院判處麥道夫150年有期徒刑,這意味著麥道夫將在監獄中度過餘生;法院同時判決沒收麥道夫約1700億美元財產,麥道夫的妻子也將上交名下8000多萬美元資產,但獲準保留250萬美元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