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各國貨幣兌換由誰來定依據是什麼
確定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於是便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外匯匯率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2、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上升。
3、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在2013年)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1)貨幣兌換是金融服務嗎擴展閱讀:
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即期匯率是指於當前的匯率,而遠期匯率則指於當日報價及交易,但於未來特定日期支付的匯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匯率
② 簡述貨幣兌換科目的作用。(明天交作業,擺脫好心人幫幫忙。謝謝)
1.從理論上講,貨幣自由兌換是指貨幣發行國允許本國貨幣持有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將本國貨幣自由兌換成外國貨幣並用於對外支付與轉移。貨幣自由兌換體現了國家貨幣主權與貨幣持有人貨幣兌換權之間的矛盾,一種貨幣可兌換成另一種貨幣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外在表現形式。外匯管制是貨幣兌換的對立面[15],外匯管制越松,貨幣兌換程度越高。按國際通行作法,外匯管制可分為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管制,因此,貨幣自由兌換包括經常項目可兌換和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兩方面。如果一國貨幣同時實現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則該種貨幣就稱為完全可兌換(fully convertible)或完全自由兌換貨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以下「基金協定」),基金會員國貨幣的經常項目自由兌換是指該國接受基金協定第八條義務,即:未經基金批准,不得限制經常性國際交易[16]的轉移與支付;未經基金批准,不得採取多重貨幣作法或歧視性貨幣安排;兌付其他基金會員國在經常性國際交易中所積存的或為支付經常性交易所需的本國貨幣。可見,基金關於經常項目自由兌換的法律規定只涉及成員國對經常性國際支付與轉移的限制,而並不涉及對交易本身的限制,而且基金只要求成員國消除經常性對外支付與轉移的限制,允許成員國對經常性交易資金的收取加以限制,比如成員國有權採用強制結匯制。但是,基金協定第六條第三節允許成員國對資本項目予以管制[17],因此,基金協定中並沒有關於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法律規定。事實上,按照基金的傳統看法,一國貨幣實現了經常項目自由兌換,就可稱為自由兌換貨幣。基金把貨幣自由兌換限定在經常項目是有其特殊歷史背景的。基金協定是在二戰結束前談判、訂立的。英美等西方工業國家認為戰前各國的貿易大戰、競爭性貨幣貶值所引發的經濟危機是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在重建戰後世界經濟秩序的藍圖中,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三大支柱各有分工:基金的任務是修補戰前混亂的國際貨幣秩序,世界銀行是促進、支持外國投資,關貿總協定則是為了改變戰前的貿易保護主義與歧視性作法。基金與關貿總協定在匯兌政策和貿易自由化方面進行合作。總之,基金、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的設立是為了幫助工業化國家實現充分就業、自由貿易和匯率穩定等目標。[18]因此,基金的宗旨之一便是:「便利國際貿易的擴大與平衡發展,促進和維持高水平的就業和實際收入,以及所有成員國生產資源的發展,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19]而「協助建立成員國間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並消除防礙世界貿易發展的外匯管制」則是基金的另一宗旨,[20]這也就不難理解基金協定有關經常項目兌換的規定。不過,對於資本流動來講,當時的背景是傾向於由各國予以管制。美國財政部的態度是:「二、三十年代的歷史表明,許多國家承受不住大量的將本國貨幣兌換成黃金和資本逃避的壓力。事實說明,一個國家的黃金和外匯資源應主要為了經常項目的國際結算而儲備」。[21]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沒有一個國家在將來能安全的允許資本因政治原因或為逃避國內稅收或為資本所有者尋求避難而逃逸。同樣,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安全的接受游資,這種非由於國內需求而流入的資本並不能安全地用於固定的投資。基於上述原因,對資本流動的管制,不論是資本輸出或流入,將是戰後體制的一個顯著特徵」。[22]基金協定允許成員國管制資本項目正是上述觀點的反映。不過,經歷了五十年的歷程,世界經濟情勢也與當時大不相同,基金已把推動資本項目自由兌換作為自身的任務之一。
那麼,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涵義是什麼呢,是否也向經常項目自由兌換那樣只限於取消會員國有關資本支付和轉移的限制呢?在筆者看來,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應當包含取消對資本交易本身的限制和對資本支付和轉移的限制(包括對內、對外兩方面)。這是因為:①資本交易的自由化和資本轉移和支付的自由化是資本流動自由化的兩個方面。[23]如果只是消除有關資本支付和轉移的限制而對資本交易本身仍保留管制,資本自由化將受到限制;反之,如果解除了交易本身的限制卻同時限制資本的轉移和支付,資本自由化實際上也難以真正實現。排除任何一個方面,資本自由化都將是不徹底的。②基金有關經常項目自由兌換的規定之所以沒有將消除經常性交易本身納入管轄范圍,是因為有關貿易自由化的任務將由當時的關貿總協定管轄,這樣作也是為了避免國際組織間管轄權的交叉和重復。但是,在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方面,資本交易和資本轉移與支付都不存在全球統一的規則。③從現有的關於資本流動自由化的實踐來看,經合組織(OECD)[24]《資本流通自由化守則》是將取消資本交易及其支付和轉移的限制都納入資本自由化的范圍的。④從基金的實踐來看,基金近年來也一直致力於推動資本流動自由化,基金也在努力使基金協定得以修改,賦予基金對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管轄權。1997年2月和4月,基金執行董事會討論了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問題。在討論中,執行董事們認為一個開放和自由的資本流動體制能促進實踐儲蓄和投資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繁榮。同時,資本流動對於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的影響越來越大,為使基金能夠有效地履行其監督國際資本流動的職責,基金協定應當修改,在協定中規定基金的任務包括推動資本流動自由化。在管轄范圍的問題上,許多執行董事傾向給予基金在資本流動方面全面的管轄權,包括內流和外流的資本交易和支付,但不包括內流的直接投資,因為對這種交易的限制通常出於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管理以外的原因。[25]在1997年9月於香港召開的基金與世界銀行第52屆年會上,基金臨時委員會(the InterimCommittee of the IMF)[26]發表了《臨時委員會關於修改基金協定實現資本自由流動的說明》(Statement of theInterim Committee on the Liberalization of Capital Movements Under an Amendmentof the Articles),要求執行董事會完成其建議修改基金協定的工作,使資本流動自由化成為基金的宗旨之一,並通過訂立有關資本流動自由化的嚴格定義和與之一致的義務來擴大基金的管轄權。[27]基金第一副總裁費舍(Stanley Fischer)認為:基金協定有關資本自由化的修改安排可以比照經常項目自由兌換的模式,基金協定第八條規定了成員國貨幣經常項目自由兌換的標准,但又在第十四條規定了過渡安排,資本項目自由化也可以作出類似的規定;另外,基金還應對不同類型的資本管製作出分析與評估,比如區分資本流入的管制與資本流出的管制、以市場為機制的管制和數量管制,以便建議成員國哪些種類的資本管制有利於其目標的實現和資本自由化的進度。[28]從基金的工作看,在資本自由流動的一些主要問題上已取得共識,如主要資本交易問題,內、外向資本流動問題、資本的限制措施問題、歧視性待遇問題等。[29]
2、 金融服務開放對貨幣自由兌換的影響。WTO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議包含了全球95%的銀行、保險、證券和金融信息貿易,[30]因此,WTO有關金融服務貿易法律規則的實施,將大大推動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同時將有助於基金推動貨幣自由兌換的實踐。
(1) 金融服務開放將推動WTO成員的經常項目自由兌換。服務貿易總協定第十一條第1款規定:「除第十二條所規定外,任何成員不得對與其具體承諾有關的經常交易的國際支付與轉移實施限制。」
(2) 金融服務開放將推動WTO成員貨幣的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服務貿易總協定是第一個包含投資規則的多邊框架,也是第一個有關資本項目的多邊規則。[31]從服務貿易總協定關於服務的提供模式來看,該協定並不僅僅是有關「貿易」的規則,實質上還涉及投資和資本轉移。第一種模式要求一成員免除其承諾開放的服務行業中與服務提供或消費相關的資本流動的限制;而通過商業存在通過服務只有在服務提供者能夠在他國投資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因此第三種模式就要求成員免除對外國投資的資本流動限制。服務貿易總協定關於第十六條第1款[32]的注釋規定:「如果一成員在第一條第2款(a)所指的服務提供方式方面作出了市場准入承諾,而且如果資本的跨境流動是該服務本身的必要部分,則該成員就因此承諾允許這種資本的流動。如果一成員在第一條第2款(c)所指的服務提供方式方面作出了市場准入的承諾,則它在此承諾允許有關的資本轉移到其境內。」服務貿易總協定第十一條進一步規定:「本協定的任何規定不得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在基金組織協定下的權利和義務,包括使用符合基金協定的外匯措施,前提是該成員對任何資本交易,除非按第十二條規定或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不得實施與有關該交易的具體承諾不一致的限制」。事實上,取消資本交易的限制也是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要求,這意味著一國加入WTO就必須在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方面放鬆管制。
③ 如何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
在網上辦理美元賬戶兌換教程:
1、打開CBiBank.com(CBi銀行)
2、按步驟提交注冊所需資料
3、選擇兌換自己想回要的貨幣答
資料拓展:
在《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中第十四條規定了境內個人外匯匯出境外用於經常項目支出的相關條例。
外匯儲蓄賬戶內外匯匯出境外當日累計等值五萬美元以下(含)的,憑本人身份證在銀行辦理;超出以上金額的,評經常項目下有交易額的真實性憑證辦理。
手持外幣現鈔匯出當日累計等值1萬美元以下(含),憑本人身份證在銀行辦理,超出上述金額的,憑經常項目下有交易額的真實性憑證、經海關簽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申報單》或本人原存款銀行外幣現鈔提取單據來辦理。
此外,對於居民個人外匯結匯、售匯年度限額都是五萬美元。
如果你有大額的外幣存單需要匯出境外,超過五萬美元,是需要提供真實性的交易歷史憑證的,對外匯這塊有嚴格的條例規定,不是想匯多少就匯多少。
④ 金融企業會計 貨幣兌換業務的主要內容有哪些,請分別簡述
貨幣兌換的內容提供美元 歐元 日元 港幣 英鎊的兌換業務 中國銀行還可以兌換瑞士 法郎 新加坡元 瑞典克朗 丹麥克朗 挪威克朗 加拿大元 澳大利亞元 澳門元 菲律賓比索 泰國銖 韓元 可以兌入 也可以兌回 現金購物一定要選對幣種 巧用借記卡 也可以兌換境外貨幣 等13種貨幣 兌換依據是根據國際金融這樣一門學科理論 天津通寶財富
⑤ 貨幣兌換行業前景如何
貨幣將實現從「原子形態」向「比特形態」的轉變,電子貨幣也將成為人類貨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一.電子貨幣產生的原因
從本世紀五十年代美國人麥克納馬拉發明的信用卡到今天,電子貨幣已經擁有了各種智能卡、數字現金、電子支票、電子錢包等多種形式。對電子貨幣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可得:
(一)追求利潤最大化是電子貨幣產生的基本原因
由於金融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使得傳統業務所帶來的利潤越來越微薄,這就迫使金融企業進行不斷的創新以彌頹勢。這樣一來,為豐厚回報而進行的業務創新就給電子貨幣的出現提供了契機。因為對於電子貨幣的提供商而言,發行電子貨幣既可以作為金融創新以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又可作為一種新穎的服務手段來吸引客戶以增加潛在的收益。
(二)電子商務的興起內在地需要電子貨幣的發展
由於信息技術的進步以及網路在商業貿易中的深入應用,網上購物、虛擬交易等新的
商務模式讓人們有了新的消費體驗的同時也感到支付上的不便。對能夠快捷安全的進行支付的新貨幣形式就有了內在的需求,電子貨幣不但可以滿足這一需求,而且也具備了基本的貨幣特徵,能夠為人們所廣泛接受,所以電子貨幣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發展也就順理成章了。
(三)信息、加密技術的發展給電子貨幣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沒有信息技術和加密技術的高度發展,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包括各種信用卡、儲值卡、數字現金等電子貨幣形式被普遍地接受並使用是不可想像的,由於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除了要考慮能被普遍接受,同時對其的安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說,電子貨幣本身必須是安全的,而且應該同時被認為是安全的才可以廣泛地進入流通;信息技術和加密技術的發展則對這一安全性給予了極大的保障。
(四)降低交易費用是電子貨幣產生並發展的根本原因
綜觀貨幣形態的演化歷史,都體現著這樣一種內在機制,就是貨幣自身的物質價值與其代表的商品價值的逐漸剝離;同時其大小和重量也逐漸變小,慢慢地從可見演化為不可見;這些演變無外乎都是為了提高貨幣流通效率、降低貨幣流通費用、從而降低商品的交易費用,這也是電子貨幣產生並發展的根本原因。
二.電子貨幣成為獨立通貨的條件
電子貨幣在發展過程中,曾有過電子現金、數字現金、電子錢包和電子支票等形式,但實踐中,這些電子貨幣都是在原有的現金或存款基礎上發行使用的,並不是一種獨立的通貨形式。2因為從理論上講,電子貨幣要成為一種獨立的通貨形式,應具備如下條件。
(一)獨立的支付手段
作為一種獨立的通貨形式,電子貨幣被用來進行支付時,當其通過網路以數據信息形式從交易一方轉移到另一方時,錢貨兩訖,交易應隨即宣告完成。但目前由於被認可程度不同和行業間的限制,電子貨幣在支付中並不被普遍接受。很多時候,只有將其同比例兌換為傳統貨幣才能滿足交易需求;而個人之間在目前還幾乎無法直接通過電子貨幣完成借貸和支付。所以最終能標志支付完成的還是現金、存款形式通貨的轉移,真正體現交易信用的仍是被電子化、數字化前的現金或存款。所以電子貨幣要想成為獨立的通貨進入流通,獨立的支付功能是必要條件。
(二)獨立的價值尺度
在行使價值尺度方面,目前的電子貨幣也還離不開傳統通貨的支持,這倒不是因為電子貨幣缺少貨幣價格標准(元)3,這樣的量度只是人為的一個約定基準,中國古代的貨幣度量就有文、吊、兩等多種,既然紙幣可以沿用「元」,電子貨幣自然也可以。即使叫成「比特」也沒有關系,這不是問題的實質。
電子貨幣目前還不能執行獨立的價值尺度,根本原因在於拋開了支撐它的通貨後,它沒有足夠的信用為人們所普遍接受。而且貨幣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受使用它的社會人的觀念慣性的影響,當其與紙幣共同流通時,還無法擺脫其影響,所以只能依賴紙幣來充當間接的價值尺度。
(三)獨立的價值貯藏手段
電子貨幣目前的價值貯藏功能也依賴於傳統通貨,因為人們手中現有的電子貨幣還是用現金兌換得到的儲值卡,或是由存款作保證的銀行卡等,這樣得到的電子貨幣還是以現金或存款為基礎,當卡里的數字變小或為零時,還要再用存款或現金去補充,所以這樣得到的電子貨幣永遠不可能擺脫持有者手中原有通貨的數量約束。這樣一來,電子貨幣作為價值貯藏手段是名不符實的。所以就此意義來講,電子貨幣本身並不具備價值貯藏的功能。
(四)獨立的發行方式
一種真正獨立的通貨形式應是獨立發行的,而不是以別的貨幣為發行基礎。因為如果沒有發行上的獨立,它在流通中的獨立性就是相對有限的,在出現信用危機時,就被要求兌換成支持其發行的原有通貨,從而無法擺脫原有通貨的影響。所以目前的電子貨幣還是在傳統貨幣支持下流通的二次貨幣形式,是獨立電子通貨的前期發育形態。
三.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影響
國外有觀點認為,電子貨幣的發展大量減少公眾對央行基礎貨幣的需求,從而減小了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使得「未來的央行將成為只有信號兵的軍隊,它只能向私人部門指出貨幣政策的發展前景,卻無法干預私人部門的政策預期和行為選擇」,4這樣一來,央行執行貨幣政策的能力就被削弱了;而且,電子貨幣的發展會取代對央行貨幣的需求,甚至是央行提供的支付結算服務和最後貸款人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就將失去穩定經濟的作用,央行也只能相應淡出貨幣政策的舞台」。5
(一)央行在經濟中的地位不會被取代
首先,央行在貨幣發行方面的地位還無法被取代,這在上面的論述中已經提到。其次,就目前社會信用發展狀況來看,企業或私人信用還遠未達到國家信用的高度。所以商業銀行利用私人部門的系統進行支付結算的風險還很高,成本也很大,選擇央行進行支付結算服務相對而言仍是經濟的;與此相似,央行最後貸款人的地位也還無人能撼。
(二)央行貨幣政策的效果不會被削弱
在短期內,電子貨幣的影響不僅不會削弱、相反可能會增強貨幣政策的效果。一般來說,央行基礎貨幣的變動是通過貨幣乘數來控制貨幣供給量,從而影響利率乃至總需求和實際產出,電子貨幣的發展首先導致貨幣乘數的擴大。根據以下的貨幣乘數公式,
其中 、 和k分別是法定準備、超額准備和現金漏損率。電子貨幣的發展使得公眾少用現金,對商業銀行來說,也就是現金漏損率的下降。同時,商業銀行也將其超額准備降到最低限度,因為電腦化可以使他們精確地計算每日所需的准備頭寸。如果央行再取消法定準備金制度,則此三變數都大為縮小,貨幣乘數將相應擴大。此時,基礎貨幣供給小有變動,則整個貨幣供給就會大為增加,所以貨幣政策效果不是被削弱、而是因為「四兩撥千斤」的效應大為增強了。
在長期里,一旦人們根本就不需要央行的基礎貨幣進行日常交易、辦理結算等,貨幣供給量變動因此難以調控利率。那麼上述貨幣政策的效果勢必大為削弱。
但是,以往的利率調控主要通過貨幣供給量的變動來實現,密歇爾·伍德福特根據紐西蘭的經驗,提出在基本不改變貨幣供給量的條件下,通過對准備金存款的付息,可以實現對隔夜拆借利率的調節。
該控制機製表現在下圖中,其中BR表示央行貸款給商業銀行的利率,TR是央行控制隔夜拆借利率的目標,SCR是央行付給商業銀行准備金存款的利率,D1和D2分別是紙幣和電子貨幣條件下,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需求曲線,D1比D2平坦是因為在同樣的利率水平上,電子貨幣條件下的基礎貨幣需求比紙幣條件下大為減少了。BR利率上的水平直線表明央行按既定利率滿足所有的借款需求。SCR利率上的水平線表示對商業銀行在央行存款付息的軌跡。央行的基礎貨幣供給,表現在曲線的垂直部分,也就是在橫軸的M上,央行決定的基礎貨幣供給相對於市場日交易量較小,並且基本保持不變。
在這個利率決定的機制中,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可以既定利率提供任意數量的基礎貨幣,這個貸款利率(BR)高於央行欲控制的隔夜拆借利率(TR),央行對准備金存款支付的利息(SCR)則低於隔夜拆借利率。商業銀行滿足流動性需求後,將多餘的資金按存款利率(SCR)存在央行賬戶上。(紐西蘭央行貸款利率高於隔夜拆借利率25個百分點,存款利率低於隔夜拆借利率也是25個百分點。)因為當隔夜拆借利率位於貸款利率與借款利率的中間,就沒有銀行願意以高於央行貸款的利率,從拆借市場上拆入資金,也沒有銀行願意以低於央行存款的利率,將資金拆借出到拆借市場,它們勢必在這個利率范圍內,互相拆借資金,而不是把多餘資金存入央行。「因為商業銀行的交易規模很大,央行就沒有必要再親自參與交易」(Brookes and Hampton 2000)。這就是說,央行不必變動貨幣供給量,只要調節存貸款利率,就能將隔夜拆借利率控制在期望的水平上。
這個利率控制機制在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實踐中相當成功。
⑥ 貨幣兌換依據
您的這個問題涉及一門學科--國際金融
實在太廣 不能給你詳盡展開
可以提供一種思路 最基本的一種購買力平價理論
就是一種東西在人家那花1美元可以買到,而RMB就要7元才能在中國買到
同樣的的東西 美元的購買力強 (當然實際上還有物價水平的關系)
根據購買力的大小,有了匯率的由來
而後人們就根據變動,調整匯率
而美元作主要貨幣更得從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開始講
幾年才能學完的東西 有怎麼用一個問題回來清楚呢 呵呵
不知道您能明白多少 建議樓主去修下金融學 另外現在由於中國經濟比較強悍的發展,匯率已經變為1:6.8左右了 即RMB在升值
⑦ 金融體系產生的基礎是( )。 A.貨幣兌換業 B.專業銀行 C.商業銀行 D.中央銀行
D中央銀行
⑧ 貨幣兌換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該商品在國內市場上成本實際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低。商品的價格升低,競爭力變強,肯定好賣,從而促進該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必將有利於美國出口商品。同樣,美元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就會有利於中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反過來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卻會大大刺激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日本和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幣升值可令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打擊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並反過來刺激中國大量進口他們的商品。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人民幣貶值,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將更糟糕。
正是由於匯率的波動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如此大范圍的波動,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實行相對穩定的貨幣匯率政策。中國大陸的進出口額高速穩步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產生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