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機構體系變化的原因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金融機構體系變化:大一統的金融百貨公司——分業經營——混業經營趨勢
原因:金融市場不成熟,監管不完善,機構內控制度有待改善、實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
有混業的趨勢是因為:國家趨勢的金融全球化,監管一體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等。
② 為什麼說金融中介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供給
宏觀上說,一個國家只有國有控制的金融機構是不正常的,各國市場經濟對金融機構應該是嚴加監督。微觀上來說:現有金融機構對貸款主體、貸款時間、貸款數額、信用評定、貸款速度、借款用途、還款方式等還不能滿足全部企業、個人的貸款需求。比如說有人1-2天內急需資金、有人借款就用1各月、有人信用不達標等等許多因素決定了,靈活、多樣的民間借貸是社會發展必須的。
③ 為什麼說金融中介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有龐大的金融機構體系,
能否有序、有效、及時的對有問題金融機構進行處置,是否存在一個良好的市場退出機制對於建立一個完善、成熟、穩健的金融體系意義重大。
④ 金融機構多樣化的發展原因
原因很多,有世界的原因。還有本國經濟發展的原因。
⑤ 如何看待金融體系多元化發展附:不必結合中國金融機構多元化歷程。
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世界金融和經濟危機及其對發展影響高級別會議24號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此次高級別會議將歷時3天,126個國家派代表出席,其中包括20多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開幕式上說,世界正面對著自聯合國成立6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一場全球性金融和經濟危機。
潘基文還呼籲國際社會關注全球最貧窮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的需求,切實履行對它們的發展援助承諾。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率團參加會議,並發表演講。楊潔篪表示,中國是國際發展合作的積極推動者和參與者,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持。中方願與國際社會繼續攜手合作,應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早日復甦,推動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如期實現,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在開幕式結束後的全體會議上,有20多個國家的代表發表講話,就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國際社會應採取的對策交換了意見。
除全會以外,本次會議還將舉行4場主題圓桌會議,討論危機對發展的影響、國際合作、國際金融和經濟體系改革以及聯合國發展系統在應對危機中的作用等議
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持續,國際發展合作資源也因此在減少。發展中國家不是這場危機的製造者,卻是危機最大的受害者。發展中各國普遍面臨外需下降、貿易萎縮、外資撤離、僑匯減少的困境,外部融資難度上升,外部發展環境惡化。
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09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將大幅下滑,新增5500-9000萬赤貧人口。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09年處於長期飢餓狀態的人口將從危機前的8.5億飆升到10億,占發展中國家人口的比例超過18%。當前,發展中國家整體發展嚴重倒退己是不爭的事實。在金融和經濟危機沖擊下,我們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發展危機。
第二,推動國際貿易增長。國際社會要堅定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開放市場、減免關稅,要加大「促貿援助」力度,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要積極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根據已有授權,在鎖定已取得成果基礎上,早日實現發展回合的目標。
第三,推進國際發展合作。發達國家應落實蒙特雷共識,兌現官方發展援助占國民總收入0. 7%的承諾,並進一步對發展中國家減免債務。國際金融機構應建立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快速有效的金融救援機制。各方應切實落實二十國集團倫敦金融峰會共識,確保國際金融機構大幅增加長期發展投入,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苛刻條件的融資支持,其新增資源主要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
第四,拓展和深化南南合作。外部需求減少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加強南南合作有助於彌補這一不足。發展中國家之間要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相互開放市場,共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強發展經驗交流,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要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擴大合作渠道,提升合作水平。
第三,要穩定國際金融市場。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使各國都蒙受了巨大損失。通過反思得出的一個重要共識就是,要保持主要儲備貨幣匯率相對穩定,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合理化,讓發展中國家擁有更多選擇,能更好地規避風險,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資金促進自身發展。
為國際社會應對危機的重要舉措,並積極推動和參與了有關國際合作。
——我們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公司貿易融資計劃,並提供15億美元的融資支持;
——我們向有關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我們已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商定,將以購買其債券的方式提供融資支持,主要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
——我們積極參與區域外匯儲備庫建設,出資額占總規模1200億美元的32%;
——我們正認真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定的各項援非舉措,認真落實中方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提出的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的舉措;
——我們將繼續在南南合作框架內,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
⑥ 我想問一下,金融機構多樣化有那些體現金融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嗎
1金融機構多樣化有那些體現?
二板市場,民間風險投資,專門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中小金融機構等等
2金融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嗎?
對的
3市場經濟與金融機構的關系是怎樣的?
市場經濟逼迫得金融機構健康化,金融機構的發展又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⑦ 為什麼金融中介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1)金融中介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金融這個范疇,它存在於經濟生活中的理由是藉助自身的一些特定功能,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與經濟主體呈現多元化態勢,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變化顯著,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日益要求開通越來越多樣化的渠道為之服務。由於不同的金融中介經營規模、業務領域、職能特徵不同,提供給社會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同,因而有著各自的比較優勢。如果金融中介系統的結構過分簡化,就難於適應市場經濟多元化的發展。由於歷史與現實,經濟與政治,社會與觀念習俗等諸方面極為多種多樣,各國金融中介機構體系多樣化的發展途徑各異。但金融機構必須適應不同的客觀條件實現多樣性的發展則是市場經濟的共同要求。否則,金融中介機構體系就難以保證金融高效率地發揮其帶動整個經濟的能動作用。
(2)民間借貸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民間借貸方式簡單靈活,對借款者有較大吸引力。民間借貸具有獨特的融資優勢:一是民間借貸以信用借貸為主,借貸方式簡便。借貸一般發生在親戚、熟人、朋友之間,無需抵押、擔保手續,只要借款人立據後即可取得資金,手續簡便快捷。二是民間借貸條款約定比較靈活。與銀行貸款相比,在期限、利率約定方面有較大的靈活性,期限可根據借款者用款時間而定,利率定價也基本上達到了市場化,借貸雙方任何條款均可協商,基本不存在「霸王」條款。三是民間借貸順應商機。個體工商戶、企業往往在資金方面需求較急,而從銀行取得一筆貸款需多部門審批,時間較長,等資金到位後,借款者有時已錯過商機,民間借貸正是在正規融資渠道與商機的不匹配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四是民間借貸利率的高收益集聚了大量社會閑散資金,使資金需求者向社會尋求資金支持成為可能。
②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促進了民間借貸市場的存在與發展。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高度集中的「分級授信」管理體制,使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基層機構信貸許可權越來越小,對當地中小企業取得信貸資金支持的難度不斷加大。隨著近年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現行信貸授權政策對基層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剛性制約與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越來越格格不入,客觀上造成了地方中小企業不得不多渠道尋求資金支持,使地區民間借貸需求越來越強烈,為民間借貸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③農村金融服務的缺失,刺激了農區民間借貸。近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商業銀行紛紛將農區網點撤並,專門服務於農業的地方性金融機構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迫使農區居民在資金緊張時只能向民間借貸尋求資金支持。
⑧ 我國實行金融機構多樣化原則的原因
國實行集中機構多樣化原則的原因是因為我國實際的國情進行制定的
⑨ 金融機構在實際運行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產生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有哪
金融機構在實際運行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產生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不同部門對一些問題的不同看法
(2)各部門的權力之爭
(3)不同部門的利益不同
(4)部門行為不當
(5)營銷部門內存在一定沖突
供參考。
⑩ 如何看待金融體系的多元化發展
您好 希望一下資料對您有幫助 謝謝採納
一、銀行產生和發展的主要過程及現代銀行體系建立的途徑
銀行是在商品生產和市場交易逐步發展的過程中產生與發展起來的,因而是經濟發展的產物。
在金屬貨幣出現以後,就出現了早期的金銀兌換、保管和匯兌業務,形成了早期的貨幣兌換商和錢在銀號等機構。如在歐洲的古希臘與古羅馬時期,就有了大量的金銀保管兌換與放貸的記載。但一直至漫長的中世紀結束前,這種錢庄業務一直停留在傳統的形式上。
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工業革命,是傳統的貨幣經營業向現代金融業轉變的主要動力。到16世紀中葉,地中海沿岸各國的工商業與貿易有了較大的發展,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與存款。貸款的要求,出現了最早的商人銀行,這些商人銀行既辦理存款與貸款,也從事轉帳結算業務。但他們的貸款往往帶有高利貸性質,使一般工場手工業主和商人很難獲得貸款,即使獲得也會因高額利息而無利可圖。這顯然不能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建立資本主義的銀行。
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推動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銀行在17世紀末至明世紀中逐步發展起來了。現代銀行體系的建立並取代傳統的貨幣經營業、高利貸商,是通過兩條途徑實現的:一是舊式的高利貸銀行在新的經濟條件下,調整放款原則而逐漸轉變為現代的銀行,主要特徵是較大規模地吸收社會資金,同時以較低的利率發放貸款;二是按照資本主義原則組織的股份制銀;行,其一開始就具有現代商業銀行的性質,並從事大規模的融資與貸款活動,股份制的商業銀行因其資本雄厚、融資能力強,貸款利率低,所以逐步成為現代信用領域的主導形式,銀行成為整個社會信用的中心。1694年,英格蘭成立了第一個現代銀行——英格蘭銀行,其建立標志著高利貸在信用領域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從此以後,現代銀行在歐洲就廣泛地發展起來了。
二、銀行是一種特殊的企業,如何理解?
銀行是一種金融機構,也是一種企業。說它是企業,是因為它與一般的工商企業有共同之處。企業的共同特徵是:從事直接的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資金,獨立核算,並通過經營活動獲取利潤。銀行具有企業部門的一切特徵,它是實現資本循環周轉的一個必要環節。
與其他企業相比,銀行又具有一般企業所不具備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銀行的特殊利益。銀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概括為兩個:①從行業特點得到的好處,即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資本即可進行經營活動,並可賺取可觀的收益。②從國家的干預以及與國家政權的密切關系中得到的好處。
2.銀行的特殊風險。銀行作為經營貨幣信用的特殊企業,它與客戶之間並非是一般的商品買賣關系,而是一種以借貸為核心的信用關系。這種關系在經營活動中表現為以信用為基礎,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借貸,即銀行以存款方式向公眾負債、以貸款方式為企業融資。銀行經營活動的這種特殊性,在激烈的競爭中產生特殊的風險:①信用風險,即借款人不能或不願意按期償還貸款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②來自資產與負債失衡的風險。③來自公眾信任的風險。④競爭的風險。
3.銀行的特殊作用。銀行的特殊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經濟發展在資金上的支配性作用。銀行經營的對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種特殊商品——貨幣資金。銀行的業務活動對貨幣資金在經濟部門之間的流動具有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國民經濟中各部門的發展。哪個部門能從銀行得到大量資金支持,哪個部門就有了發展優勢,反之,在競爭中就會處於不利境地。二是在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通過銀行影響貨幣供給量、利率。貸款額度等經濟指標,進而實施對經濟的干預。
可見,現代銀行作為「特殊的企業」在經濟生活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並具有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特殊作用。
三、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金融體系的基本構成
與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一般都擁有一個規模龐大、分工精細、種類繁多的金融機構體系,包括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兩大類。其中,銀行性金融機構居支配地位。
銀行性金融機構按照其各自在經濟中的功能可劃分為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專業銀行三種類型的銀行。它們所構成的銀行體系通常被稱為現代銀行制度。商業銀行是辦理各種存款、放款和匯兌業務的銀行,且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銀行。中央銀行是在商業銀行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是一國的金融管理機構,被稱為「發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專業銀行是集中經營指定范圍業務並提供專門性金融服務的銀行,包括:投資銀行、不動產抵押銀行、開發銀行、儲蓄銀行、進出口銀行等。現代銀行制度中,中央銀行處於核心地位,商業銀行居主導地位,其他專業銀行仍然有存在和發展的餘地。
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整個金融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是衡量一國金融體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非銀行金融機構木以吸收存款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卻以某種特殊方式吸收資金,並以某種特殊方式運用其資金,且從中獲取利潤。這類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公司、信用合作社、消費信用機構、證券公司、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租賃公司等。
金融體系的分工與組成是在不斷變化的。長期以來大多數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中,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有較明確的業務分工,如美國、英國等國30年代後採用的分業經營模式,就是以長短期信用業務分離,一般銀行業與信託業務分離,與證券業務分離為特點。8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交叉,各種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日趨縮小,綜合性經營與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
四、金融機構體系中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的異同及相互關系
一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由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構成,其中銀行性金融機構占支配地位。
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的共同點表現在兩者都是以某種方式吸收資金,又以某種方式運用資金的金融企業,都具備金融企業的基本特點,表現在:都以盈利為經營目的;主要從事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的各項業務活動;在經濟運行中都發揮著融通資金的作用。
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在:①吸收資金的方式不同。銀行金融機構主要以吸收存款的方式吸收資金,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則以其他方式吸收資金;③業務方式不同。銀行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方式是存款和貸款,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方式則呈現出多樣化,如保險公司主要從事保險業務,信託公司從事信託業務,租賃公司主要從事租賃業務,證券公司則主要從事投資業務等;③在業務中所處的地位不同。銀行在其業務中,一方面是作為債務人的集中,另一方面是作為債權人的集中,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則比較復雜,如保險公司主要是作為保險人,信託公司則主要充當受託人,證券公司則多作為代理人和經紀人;④在金融領域中發揮的具體職能不同。銀行性金融機構主要發揮信用中介職能,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則根據其業務不同而發揮不同職能,如保險公司主要發揮社會保障職能,信託公司則主要發揮財產事務管理職能等等。
銀行性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都是一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共同為社會提供全面完善的金融服務。銀行性金融機構在整個金融機構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的存在則豐富了金融業務,充分滿足現代經濟對金融的多樣化需要,因此,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程度是一國金融機構體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
五、本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呈現的趨勢
本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首先,銀行在業務上不斷創新,並向綜合化方向發展。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等領域的創新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同時,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的結合促進銀行發展為;全能性商業銀行。其次,跨國銀行的建立使銀行的發展更趨國際化。各國銀行紛紛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成立跨國銀行,並從事國際銀行業務及開拓境外金融業務。第三,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重組資本結構和經營結構。國際清算銀行提出的這套國際金融市場主體的行為規范,為絕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所遵守。第四,兼並成為現代商業銀行調整的一個有效手段。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西方銀行業內部更是不斷重組,以期適應形勢的變化與要求。第五,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正不斷融合,形成更為龐大的大型復合型金融機構。傳統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種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交叉,各種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日趨縮小,形成多元化、綜合性經營的趨勢。
正確認識和把握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還應分析這一趨勢的歷史背景與內在原因。
首先,70年代以來,經濟領域中,經濟自由主義在與國家干預主義的交戰中佔了上風。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各國政府為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更好地發揮市場對經濟的作用,開始放鬆金融管制。這使得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激烈的競爭促使了許多新事物的產生:銀行不斷進行金融創新,並提供全方位服務吸引客戶;銀行業通過兼並帶來優勢互補,拓展業務領域,爭取廣泛客戶;分業經營向多元化、綜合性經營過渡。第二,新技術的出現,特別是電子通訊、信息處理、計算機廣泛應用於金融業,為金融創新以及跨國銀行的跨地區經營提供了支持。第三,隨著各國金融市場聯系日趨密切,各國銀行業運作規則的接軌、銀行業經營的監管、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防範問題也逐步提到議事日程。因此,產生了巴塞爾委員會等國際金融組織進行國際間協調與管理。
可見,上述發展趨勢有其客觀必然性。它促進了世界金融業的融合與發展,促進了國際間資金的流動,利於銀行提高經營效率,但同時也對金融風險的防範、國際銀行業的有效監管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國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應借鑒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提高銀行業競爭實力,推動我國金融國際化的進程。
六、我國的金融體系經歷了哪些調整與改革?從其演變過程中,如何理解社會經濟條件對金融機構體系形成的影響?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格局。這一體系的形成,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改革開放前的「大一統」模式下的金融體系。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其特點是:①在銀行設置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辦理全部銀行業務,下設眾多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統攬一切銀行信用。②人民銀行集貨幣發行和信貸業務於一身,既執行中央銀行職能,又兼辦普通銀行的信貸業務。
2.1979一1982年的金融機構體系。打破長期存在的人民銀行~家金融機構的格局,恢復和建立了獨立經營的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與人民銀行一起構成了多元化銀行體系。
3.1983~1993年的金融機構體系。1983年起在金融機構方面進行了如下改革: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專設中國工商銀行,承辦原來人民銀行負責的信貸及城鎮儲蓄業務;增設交通銀行等綜合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區域性銀行;設立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國際金融機構在加強國際合作,發展世界經濟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表現在:①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這在定程度上緩和了國際支付危機。③提供長期建設資金,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③調節國際清償能力,應付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④穩定匯率,促進世界貿易增長。
當然,目前的國際性金融機構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貸款條件比較嚴格,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加重發展中國家的支付困難。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附加條件,干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發展規劃。
隨著國際性金融機構的不斷改革與完善,它們在國際經濟和國際金融領域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