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理論與公司政策讀後感

金融理論與公司政策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12-23 22:23:12

❶ 世界是部金融史讀後感什麼是金融

《世界是部金融史》讀後感
兩周的時間讀完了這本足以顛覆我金融觀念的書,雖然本身對金融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更多的讀的都是一些比較正統的教科書,如《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公司金融》、《投資學》等,所以當看到這本以金融史冠名的書的時候,瞬間有了極大的興趣。
當看到作者直擊金融的本質:「永遠用你的錢,為比你更有錢的人服務」的時候,心靈還是受到不小的震撼的,原來金融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光鮮亮麗,但同時也正是由於資本那種天生的逐利性驅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那個叫做「錢」的東西前赴後繼,不是人們不長記性,忘卻了歷次金融危機的帶來的巨大災難,也不是人們對金銀、代表貨幣的一個個薄紙片多麼情有獨鍾,而實在是因為這些東西背後所代表的巨大利益。作為一個俗世中的凡人,來世間走一遭總會追求點什麼,很多人的追求無非是權勢、財富、榮耀、美色,而這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在這個物慾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社會,所以那些代表金錢的紙片、賬戶上的數字也就成了人們競相追逐的目標,因此我也更一進步理解了股市上的追漲殺跌、銀行擠兌等一些看似非理性的行為,因為當時在他們看來那就是最理性的做法,你永遠不可能要求人們為了集體的、長遠的利益而放棄眼前的利益,這也許就是宏觀經濟學理論看似完美實踐卻屢遭挫折的原因。

❷ 如何寫讀後感

觀後感寫法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

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

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

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❸ 海底兩萬里1~48章分章概括(不要標題,不要讀後感,每一章二十幾個字就可以了,是讀書筆記要用)

一、飛逝的巨礁:1866年起,出現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發現一個龐然大物,就像飛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眾堅決要求把著頭怪物從海洋里清除掉。

二、贊成與反對:對怪物主要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是一種力大無窮的怪物,另一派則認為是一艘動力強大的「海下船」。我(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教授阿羅納克斯)認為,怪物是一種力量大得驚人的「獨角鯨」。美國海軍部組織了一艘名為亞伯拉罕.林肯號的快速驅逐艦,准備去清除「怪物」。我應邀隨行。

三、隨先生尊便:我的僕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說:「隨先生尊便。」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為艦長的驅逐艦。驅逐艦從布魯克林碼頭揚帆起錨,向大西洋全速前進。

四、內德.蘭德:艦長和全體海員同仇敵愾,決心一定要捕獲獨角鯨。只有加拿大人捕鯨手內德.蘭德對獨角鯨的存在表示懷疑。

五、向冒險迎去:艦只在太平洋上游弋。大家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努力地觀察海面。三個月過去了,海員們開始泄氣了,開始懷疑自己這次搜尋行動的意義。

半年後,海員們要求返航。艦長許諾最後搜尋三天,三天後如果還無結果就將回去。到了規定期限的最後時刻,一向無動於衷的內德.蘭德突然喊叫起來,他發現了怪物。

六、全速前進:林肯號企圖捕獲獨角鯨,而獨角鯨卻若無其事地同林肯號捉迷藏。經過一夜一天的追逐周旋,到第二天晚上,雙方形成對峙。當林肯號向獨角鯨發起進攻時,獨角鯨卻突然熄滅電光,向林肯號噴射大水。林肯號遭遇了滅頂之災。

七、不知其種屬的鯨魚:我被拋入海里,與孔塞伊在海中相依為命。正當筋疲力盡就要沉入海底時,被躲在獨角鯨背上的內德.蘭德拉出水面。內德說,這怪物不是鯨,是鋼制的。我這才斷定它是一艘潛水艇。我們在艇頂苟延殘喘。天亮時,艇蓋掀開,八個壯漢出來,把我們拖進艇里去。

八、動中之動:我們三人被關進一間黑屋子。半小時後,突然眼前一亮,進來兩個人。我們用法語、英語、德語和拉丁文進行自我介紹,對方均無反應。他們走了,侍者送來食物,我們飽餐後就進入了夢鄉。

九、內德.蘭德的怒火:潛水艇浮出海面更換新鮮的空氣。三人仍被關在鐵屋子裡,內德怒氣沖天,他想逃跑,又想奪取這條艇。一個侍者進來時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這時候,一個說法語的人出現了。

十、海洋人:講法語的就是這艘鸚鵡螺號潛水艇上的尼摩(意為「不存在的人」)艇長。他說第一次見面保持沉默是為了了解我們,其實那四種語言他都聽的懂。他要我們聽從他的命令,否則將置我們於死地。尼摩艇長說,他們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熱愛海洋,海洋中沒有爭斗、廝殺和獨裁。

十一、鸚鵡螺號:尼摩艇長帶我們參觀「鸚鵡螺號」上有一萬兩千冊藏書的圖書室,給我抽用海帶製成的雪茄,觀賞他收集的標本,又看了他為我准備的雅緻的房間以及他自己住的簡陋的房間。

十二、一切都用電:尼摩艇長給我們介紹房間里各種儀表的用途,如何開采海底礦藏,如何發電,如何提供空氣,又介紹一隻小艇的用途,還帶我參觀了廚房。

十三、幾組數字:尼摩艇長向我介紹潛水艇的概況、構造、動力、發光、建造過程等。

十四、黑潮:海底探險旅行正式開始。潛艇在海面以下五十米深處穿越黑水流。我和兩位同伴盡情觀賞形態美麗、活潑可愛的魚兒。

十五、一封邀請信:尼摩艇長給我一封邀請信,請我到海底森林打獵。

十六、漫步海底平原:我和孔塞伊穿上防水衣服隨尼摩艇長漫步海底平原,欣賞海洋奇物。

十七、海底森林:我們來到海底森林。仔細觀察海底生物。還在海底睡了幾個鍾頭。來到克雷斯波島的海底絕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隻海獺,躲過了角鯊的侵襲。

十八、太平洋下四千米:潛艇在太平洋下穿行,令人大開眼界。一天,看到一條沉船,凄慘的海難情景令人驚悚。

十九、瓦尼可羅群島:尼摩艇長從瓦尼可羅群島海底遺物中揭開在十八世紀末兩艘法國探險船隻失蹤的真相。

二十、托雷斯海峽:潛艇經由地球上最危險的海峽——托雷斯海峽前往印度洋,中途觸礁擱淺。經艇長同意,我和兩位同伴坐小艇上格波羅阿爾島去。

二十一、陸上幾日:我和兩位夥伴一起上小島採摘野果、狩獵,捉到一隻被豆蔻汁給迷醉的極樂鳥。

二十二、尼摩艇長的閃電:土著的巴布亞人發現了我們,他們追趕到沙灘,後來還劃來獨木舟圍住鸚鵡螺號,企圖向我們發起進攻。尼摩艇長將電通到艇外殼,土著人觸電後嚇得魂飛魄散退走了。鸚鵡螺號被漲起來的海潮托起,離開了珊瑚石床,時間正如艇長所預料的分毫不差。

二十三、強制性睡眠:潛艇在印度洋行駛。尼摩艇長對不同深度的海水溫度進行測量,發現水下一千米以下的海水是恆溫的。我們目睹了有趣的一幕:海面上磷光閃爍,把大海照得如同白晝,原來是一些小水母球發光造成的。有一天,尼摩艇長突然下令將我們關起來,並強制我們睡眠。

二十四、珊瑚王國:第二天,艇長帶我們來到五彩繽紛的珊瑚王國,把一位因傷而死的艇員安葬在珊瑚墓園里。

二十五、印度洋:鸚鵡螺號在印度洋穿行,我們看到了基靈島,看到了「船蛸」,在孟加拉灣漂浮著無數的屍體,還看到了一望無垠的「牛奶海」。

二十六、尼摩艇長的新建議:艇長給我們介紹原始的採珠法,採珠人悲慘的生活,建議我們參觀錫蘭島的採珠場。

二十七、一顆價值千萬的珍珠:艇長帶我們觀看一顆大如椰子的珍珠。一個採珠人正辛苦地採珠,突然一頭大鯊魚向他發起進攻,艇長捨身相救,與巨鯊展開殊死搏鬥。正當艇長危在旦夕時,內德.蘭德一叉刺中鯊魚要害。艇長把採珠人救到小船上,並贈送一袋小珍珠。

二十八、紅海:鸚鵡螺號在紅海上劈波斬浪。尼摩艇長跟我介紹紅海得名的原因和他發現從紅海通往地中海的地下通道「阿拉伯隧道」的經過。

二十九、阿拉伯隧道:內德.蘭德在紅海上用捕鯨叉勇敢地擊殺龐大的儒艮。尼摩艇長親自指揮,潛水艇順利穿過蘇伊士地峽。

三十、希臘群島:尼摩艇長把大量的黃金贈送給一個潛水員。鸚鵡螺號來到桑多林島附近,我目睹了海底火山噴發的壯觀奇景。

三十一、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時:鸚鵡螺號在地中海底穿行,我看到許多的遇難船隻的殘骸靜卧在那裡,慘不忍睹。

三十二、維哥灣:潛艇正沿著葡萄牙海岸行駛,內德.蘭德做好了潛逃的准備,敦促我逃跑,我心裡很矛盾,很不安。潛艇在維哥灣停了下來,艇長給我講述一七0二年西班牙船隻被英國海軍戰敗沉沒的歷史,他命令艇員潛水搬取當年沉船上數不盡的金銀珍寶。

三十三、失蹤的大陸:潛艇背向歐洲駛去,離大陸越來越遠,我們失去了一次逃跑的機會。尼摩艇長帶我在夜間到三百米深的大西洋底去參觀柏拉圖筆下的大西洋城——亞特蘭蒂斯。

三十四、海底煤礦:潛艇來到一個已經熄滅了的火山中心取燃料,我和同伴出去游覽了一通。

三十五、馬尾藻海:潛艇來到馬尾藻海。下潛到海底一萬六千米的深度竟安然無恙。

三十六、抹香鯨和長須鯨:鸚鵡螺號駛向南大西洋海域,海面上出現了一群長須鯨,捕鯨手內德.蘭德向艇長請求讓他去捕殺,卻被艇長勸住了。艇長說,人類不應該濫殺這種善良無害的動物。不一會兒,來了一大群長須鯨的天敵——抹香鯨,鸚鵡螺號為了保護長須鯨狠狠地沖殺抹香鯨。

三十七、大冰蓋:鸚鵡螺號開往終年積雪結冰的南極圈,沖撞大冰蓋,浮出水面。

三十八、南極:我和尼摩艇長登上南極大陸,觀察到南極特有的美麗景觀。

三十九、大事故還是小插曲:潛艇在駛離南極時,被一大塊倒下來的冰塊砸到了,潛艇一時找不到出路,陷入困境。

四十、缺氧:潛艇四周都圍著厚厚的冰牆。艇長鎮定自若地指揮大家輪班開鑿冰牆,噴射開水阻止新的結冰。艇內極度缺氧,但秩序井然。經過共同努力,潛艇終於沖出冰牆,沖破冰原,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

四十一、從合恩角到亞馬遜河:潛艇從大西洋往北,沿著南美洲的曲折海岸行駛,在亞馬遜河口,我們用印頸魚作餌來釣海龜。

四十二、章魚:潛艇來到留卡斯群島附近,突然圍上一群大章魚。章魚纏住螺旋槳,潛艇動彈不得。在艇頂平台上,人和章魚展開了激烈的搏鬥。在生死關頭,尼摩艇長挺身而出救下了處於死亡邊沿的內德.蘭德。

四十三、墨西哥灣暖流:尼摩艇長為在人魚大戰中犧牲的艇員而哀傷。鸚鵡螺號繼續向北,航行在墨西哥灣暖流上。艇長將自己的研究總結用幾種不同的語言寫成,簽上名字,裝進一隻容器中扔進大海,希望能為人類所得。

四十四、北緯47度24分,西經17度28分:尼摩艇長潛入海底憑吊英勇不屈的復仇者號。

四十五、大屠殺:一艘戰艦向潛艇發起攻擊,經過幾番周旋,潛艇將戰艦撞沉,艇長獲得了一份復仇的快感。

四十六、尼摩艇長最後的話:我逃離潛艇前聽到他正在靜靜地懺悔;我們三人利用附在潛艇上的小艇逃跑,可恰在此時,潛艇被捲入了大旋流中,我們的小艇也難逃厄運。

四十七、尾聲:我和兩個同伴被羅佛丹群島的漁民救起。尼摩艇長及其鸚鵡螺號一起下落不明。

海底兩萬里人物評析

1、尼摩船長

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熱情、冷酷、和善、危險、溫和、暴躁、隨和、任性……他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

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但他的良心從沒有被殘酷的生活經歷磨滅過。

2、皮埃爾·阿羅納克斯(阿龍納斯)

生物學家,博古通今,乘潛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飽覽了海洋里的各種動植物;他和他那位對分類學入了迷的僕人孔塞伊,將這些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實的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說得井井有條,使讀者認識了許多海洋生物;阿龍納斯還把在海洋中見到的種種奇觀,娓娓道來,令讀者大開眼界。

3、孔塞伊(康塞爾)

阿羅納克斯教授的僕人,生性沉穩,忠誠,他從不大驚小怪。總是那麼氣定神閑,為人隨和,從不著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著急上火。他精通分類理論,遇到什麼總是認認真真或者說一本正經地把它們分類,但是對那些東西的名字卻一無所知,可以說他是個分類狂。

4、內德·蘭德(尼德·蘭)

是個比較原始的人,一個野性十足的捕鯨手。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監禁,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孔塞伊最後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❹ 金融危機讀後感

美國金融危機的原因及啟示

當前美國因次貸問題而引發的華爾街金融危機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發生在華爾街的金融危機不僅重創了美國脆弱的經濟,引起美國股市崩盤,也給出其它國家經濟帶來極大危害。那麼為什麼華爾街會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 這場金融危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原因
美國因次貸問題而引發的金融危機有著復雜的確背景,我認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刺激經濟的超寬松環境埋下了隱患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破產,標志美國次貸危機大爆發。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源頭是其前期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新經濟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後,為避免經濟衰退,刺激經濟發展,美國政府採取壓低銀行利率的措施鼓勵投資和消費。從2000年到2004年,美聯儲連續降息,聯邦基金利率從6.5%一路降到1%,貸款買房又無需擔保、無需首付,且房價一路盤升,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時代晚期的經濟繁榮。提供次級抵押貸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對一般個人家庭來說,低利率和房產價格一路飆升,編織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資住房成為巨大的誘惑,於是大量居民進入房貸市場。到2006年末,次貸涉及到了500萬個美國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貸規模達到1.1萬億至1.2萬億美元。
2.以房產作抵押是造成風險的關鍵
美國次貸的消費者以房產作抵押,房產的價格決定了抵押品的價值。如果房價一直攀升,抵押品價格保持增值,不會影響到消費者的信譽和還貸能力。一旦房價下跌,抵押品貶值,同一套房子能從銀行貸出的錢就減少。如果貸款利率被提高,次貸使浮動利率也隨著上升,需要償還的錢大大增加。次貸貸款人本來就是低收入者,還不上貸款,只好放棄房產權。貸款機構收不回貸款,只能收回貸款人的房產,可收回的房產不僅賣不掉,還不斷貶值縮水,於是出現虧損,甚至資金都流轉不起來了。房價縮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級抵押貸款的殺手鐧。
從2005年到2006年,為防止市場消費過熱,美聯儲先後加息17次,利率從1%提高到5.25%,市場利率進入上升周期。由於利率傳導到市場往往滯後一些,2006年美國次貸仍有上升。但加息效應逐漸顯現,房地產泡沫開始破滅。
3.次級貸款資產的證券化加重了危機的擴散
美國絕大多數住房抵押貸款的發放者是地區性的儲蓄銀行和儲蓄貸款協會,地方性的商業銀行也涉足按揭貸款。這些機構的資金實力並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資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貸款上對其資金周轉構成嚴重的壓力。一些具有「金融創新」工具的金融機構,便將這些信貸資產打包並以此為擔保,用於發行可流通的債券。給出相當誘人的固定收益,再賣出去。許多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對沖基金、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金融機構投資於這些債券。抵押貸款企業有了源源不斷的融資渠道,製造出快速增長的新的次貸;投資機構獲得較高的收益。
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投資機構現金流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利益也得到了分解和共享,風險也得到了分攤。但事物都有兩方面,金融創新制度帶來風險分散機制的同時,也會產生風險放大效應。像次貸這樣一種創新使美國不夠住房抵押貸款標準的居民買到了房子,同時通過資產證券化變成次級債,將高風險載入在高回報中,發散到了全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凡是買了美國次級債的國家,就要被迫為美國的次級危機「買單」。當房地產泡沫破裂、次級貸款人還不起貸時,不僅抵押貸款企業陷入虧損困境,無力向那些購買次級債的金融機構支付固定回報,而且那些買了次級衍生品的投資者,也因債券市場價格下跌,失去了高額回報,同樣調進了流動性短缺和虧損的困境。自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金融機構開始報告大額損失,反映了抵押貸款和其他資產的價值大幅下跌。
次級貸款資產的證券化過程實際上是資產組合和信用增級的一個過程,也是多種資產疊加、多個信用主體信用疊加的一個過程,在資產證券化後,這種資產證券化組合的信息和相關風險信息披露可能趨於更加不透明,導致市場中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讀懂其中的風險,更不用說對其進行實時的風險定價了。由於對資產真正的價值和風險認知不足,投資者嚴重依賴評級公司的報告作出決策。信用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在金融市場的作用和影響已經越來越大,信用評級也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必要和重要環節。信用評級是否客觀公正,是否真正了解金融工具,是否存在著利益沖突和道德風險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次級抵押貸款債券本來是從一些低質資產發展而來,「金融創新」則使這些低質資產通過信用評級公司評級獲得了高等級標號,事後證明價值被嚴重高估。
由於信息不對稱和風險損失不明,一旦次級抵押貸款出現了重大風險和損失,構築在這些證券上信用增強和信用疊加也會如同沙漠上的空中樓閣一般會「瞬間倒塌」,由此必然會引起廣大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恐慌,規避風險的本能加速了投資者的拋售,並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盪,金融災難也就在劫難逃。在次貸、證券化、信用衍生產品這個風險傳遞鏈條中,如果沒有信用評級公司的參與,次按危機或許根本就不能發生。

二、美國金融危機的啟示
美國因次貸問題而引發的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我國應引以為誡。
1.認識和防範房貸的市場風險
房貸有房產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資產,但房產的價值是隨著市場不斷變化的。當市場向好時,房地產價格上揚會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貸的風險,會誘使銀行不斷地擴大抵押信貸的規模。但房地產的價格也不可能無休止地漲下去,因為任何企業或個人都不可能無視其生產與生存的成本。當市場發生逆轉時,房價走低,銀行處置抵押物難,即使拍賣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償還貸款。這不僅給貸款銀行帶來大量的呆賬壞賬,還會危及銀行體系的安全及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銀行需要在風險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選擇,提高識別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2.認識和防範信用風險
次級貸款違約率高,原因在於貸款機構在放貸中沒有堅持「三C」的原則,即對借款人基本特徵(Character)、還貸能力(capability)和抵押物(collateral)進行風險評估。從國外的經驗看,借款人的基本特徵(年齡、受教育水平、健康狀況、職業)、購房目的(自住還是投資)、婚姻家庭狀況,還貸能力(房貸房產價值比、房款月供收入比、家庭總債務收比、資產負債比等)和抵押物(房產價值、新建房、二手房、使用期限、地段、獨戶、多層高層建築等)都與違約率密切相關。
香港在東亞危機中資產價格大幅縮水,許多購房者承受負資產的壓力,但銀行卻沒有出現違約率大幅上升的問題,就是因為香港銀行業自身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對個人住房貸款有嚴格資格審查標准,借款人購房多是自住,職業穩定,收入現金流不變,房產使用價值不變,仍會按期還貸。
我國的商業銀行在擴大個貸業務中應避免「政績目標」等非經濟和非理性色彩,減少行政手段介入信貸資金配置,加強對借款人還貸能力的審查,對不同信用風險等級的借款人實施不同的風險定價、借貸標准,包括自有資本金、首付比例、利率、期限等,以促進銀行從服務風險定價向客戶風險定價轉變,從粗放經營向精細化、個性化轉變,提高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
3.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和貸款規范
監管部門應監督從事住房信貸的銀行和保險機構,在各類貸款和保險產品的營銷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產品信息,讓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權、選擇權,減少信息不對稱對借款人權益的損害。推進標准化的合約、貸款審核程序、借貸標准,規范銀行貸款行為和貸後的服務。
4.建立房地產金融預警和監控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
既然金融風險在經濟生活中無處不在,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監管部門的職責就是提高風險識別的能力,預測、防範、規避和化解風險,提高風險的可控性。因此,建立房地產金融預警和監控體系是迫在眉睫,它將對銀行體系的安全,房地產市場和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
5.政府部門應從危機中得到警示
讓百姓安居樂業是政府的職責,但「人人享有適當住宅」並不意味人人都要買房,讓無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進入購房市場,拔苗助長不僅事與願違,還會產生許多負效應。特別在我國抵押擔保、抵押保險等相關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的情況下,無形中讓銀行承擔了許多政策風險。因此,一個優化的住宅市場結構應是新建房與存量房,出售房與租賃房,商品房與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多樣化的統一。政府應加大經濟適用房的供給,改變經濟適用房「只售不租」為「租售並舉」;並通過信貸、稅收、土地政策引導房地產企業增加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給,在開工許可審批中優先考慮普通商品住宅。
6.中國應建立健全抵押保險和擔保制度
中國應建立健全抵押保險和擔保制度,完善住房信貸風險防範和分擔機制。引入商業保險和政策性擔保的機制,有利於促進抵押貸款營銷的規范化、合約的標准化,抑制商業銀行盲目放貸的沖動;合理的保險風險定價機制,有助於商業銀行規避信用風險、道德風險和房地產市場周期波動風險。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❺ 公司讀後感開頭怎麼寫

導語:企業文化是很多大型企業非常看重的,那麼公司讀後感開頭怎麼寫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司讀後感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全新的企業文化公布了,作為一名網新人,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公司定位、目標、方向和發展思路。一個人創造不了文化,一件事不能形成文化,網新文化關切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學習企業文化的同時,我對當中的管理和團隊有所感觸。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也有一些不符合企業文化精神的做法,在此想談談我的看法。
關於部門間協調工作的問題。
我們客服部經常接觸運管、財務、資質組,我發現在部門協調性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經辦人態度不好、速度慢、流程復雜多變、各自為政等等情況,導致不同的部門之間有一堵無形牆。例如又一次在客戶臨時要辦理續費,我去財務開發票,但是開票的前提是訂單已審,客戶總公司的財務一個月來報一次推廣費用,錯過了就要到下個月。在hi上溝通無效的情況下我就去運管部說明情況,但是他們講我每次都上去催訂單,很不理解。
建議建立一套應急機制,將此類情況列入應急流程,保障客戶利益。跨部門工作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不打破交流障礙會影響整個公司工作效率和運營速度。
關於崗位職責范圍界定的問題。
上次公司客戶答謝會,我有客戶同意會場續費領禮品,當時簽了續費的合同。我把合同拿給財務,申請拿禮品,但是財務堅持認為我的合同金額是自己臨時寫上去的,不像真的。拒絕給我禮品,導致我的工作很被動,後來花了一番周折才解決。我認為財務工作職責是看到合同當即確認,如果合同是假,導致的後果應該是我來承擔。如果我交了合同他不給確認,那是他沒有搞清自己的工作職責。建議公司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范圍,在崗人員應當十分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不能以自己的主觀判斷影響各個部門正常工作。
關於公司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問題。
公司續費的禮品政策經常無故中斷,或者變更禮品檔次。禮品作為我們客服做好客戶關系有效方法,有的客戶很看重。經常我們與客戶是在續費前就與客戶確認好禮品事宜,但是客戶打完款後政策又變了,我們不好跟客戶交代。一方面影響客服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另外也阻礙我們的工作進度。
建議增強公司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充分論證。朝令夕改,使一線人員無法正確理解貫徹。既不能達到既定目標,還會影響公司對外形象。
全新的企業文化已經出爐,需要公司全體員工深入學習、深刻理解,在日常工作中踐行企業文化的各項要求。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我將在公司新的發展大潮中提升貢獻更多力量!
前不久,我在某報上讀到這樣一則消息:「海爾」人在接待參觀者的整個過程中,主人總是堅持面朝著參觀者邊倒行邊介紹情況,許多參觀者對這種「倒行工作法」費解,時常有人問:「你們這樣做是不是有點難受」但聽到的回答卻總是一樣的「面對你們是一種尊重」。大家知道,海爾集團是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大型國際化企業「海爾」之所以能快速成長為企業巨人,關鍵因素就是因為它錘煉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並且使之在職工心中深深地扎了根,不斷開出芬芳的花朵,結出豐碩果實,煥發出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海爾」現象及其培育的企業文化已成為許多專家、企業關注和研究的焦點,成為人們前進的路標和旗幟。
說到這里也許就會有人問:企業文化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到底什麼是企業文化呢專家已經給出了定義: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創造的具有企業特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對外是一面旗幟,對內是一種向心力,是企業的靈魂和持久動力。企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又稱企業理念,是企業文化的精髓,處於核心地位。
那麼,企業文化有多神奇呢?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指出,你可以毀掉海爾,但你毀不掉海爾文化。正象一位會再哲人所言,今天你聽到可口可樂被火燒盡的消息,明天就造一個新的可口可樂,因為有可口可樂的文化在。可見,企業文化對企業以及企業員工的影響是深遠的,它的魅力是無窮的。
我們信用社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同樣需要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如果站在金融業風險和競爭的角度,我們信用社不僅需要企業文化,而且迫切需要。如果缺乏了企業文化,我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就失去了靈魂,失去了發自內心的動力和追求,就僅僅是只具備外表,而缺乏內涵和活力,如果要說有活力,也難以持久保持。
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基本上還停留在表層和初始階段,還停留在感性和模糊的認識上。那什麼是信用社的企業文化我們應該怎樣建設這一問題我思索了很長時間,而且我相信,它同樣也困擾著我們每位信合員工,更需要我們每位信合員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來澆鑄。那麼,如何塑造我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呢?

❻ 關於看了會計理論書的讀後感應該如何去寫

任何以回扣、折扣、信息費等形式出現的商業賄賂行為,都無法按照會計法律制度入賬,必然體現為不同形式的會計假賬。會計假賬是助長、掩蓋腐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礙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毒瘤」。解決會計假賬問題,不能僅僅局限於會計理論和工作本身,只有結合會計學、法學、經濟學等多門學科理論,用寬闊的視野進行分析,注重製度建設,才能收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會計假賬是不符合會計契約真實完整義務而給守約方造成損失的法律關系狀態,由體制型假賬、客觀型假賬和主觀型假賬構成。治理體制型假賬,要消除會計信息所有權單位化、會計主體之間不平等、會計違約行為存在凈收益、會計契約誠信機制缺乏等原因。治理客觀性假賬,要解決會計法律博弈不足、會計職業機制缺乏、會計憑證控制錯位、績效評價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治理主觀性假賬,要消除會計契約無形化、會計法律約束乏力、單位負責人濫用權力等原因。

會計法律本質是經充分博弈達成的合意契約。治理會計假賬,要運用會計合意契約理論、會計法律博弈理論、會計耗散結構理論、會計信息產權理論,採取綜合配套的舉措:一是建立以追究假賬倫理責任為基礎、以追究假賬民事責任為主導、以追究假賬刑事責任為重心、以追究假賬行政責任為補充的反會計假賬責任體系;二是建立獨立的會計法院和會計檢察院,專門負責會計糾紛、會計假賬、會計犯罪的司法訴訟活動;三是建立獨立的會計審計院,專門負責會計法律制度的行政執法和會計假賬治理職能;四是要與其他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協同行動,制定會計假賬治理公約,強化跨國公司假賬治理,逐步構建公正公平、規范有序、客觀真實、防治假賬的會計信息法治秩序。

隨著電子化時代的到來,電子會計假賬也隨之出現。電子假賬比紙面化的會計假賬更難認定、鑒證、監控,對經濟社會和政治危害更大。這就迫切要求我們盡快建立以網路技術為基礎、以假賬認證為根據、以立法規制為主導、以司法治理為主線、以國際合作為支撐、以過程監控為重點、以行業自律為基礎的電子假賬治理和預防體系。

《會計假賬法律治理》一書,既揭示了會計假賬的本質和原因,又系統地提出了治理會計假賬的對策措施,對治理會計假賬和當前正在進行的反商業賄賂,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作為我所的一位財務人員,我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嚴格按照有關財務規定認真操作,能夠進行事前審查、事中復核和事後監督。

❼ 老師讓找八篇和金融相關書籍的讀後感

《投資學》讀後感
投資」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學科,上學的時候讀的就是「投資經濟管理專業。當然那時候的投資學不能和如今的投資學同日而語。博迪先生的《投資學》(第四版)也曾斷斷續續讀了三四遍,間或又讀了弗朗西斯先生的《投資學:全球視角》,現在手裡的是博迪先生的《投資學》(第六版)。
投資不同於投資學,投資包含了金融投資和實物投資,但所有的投資的基礎資產都是實物資產,金融投資的金融資產為建立在實物資產之上的虛擬資產,投資學其實是研究金融資產投資的一門學科,培養的是金融投資家和金融投資經紀,至於實物投資的學科是企業創業、商業、工商企業管理,培養的是企業家、商人和職業經理人,當然也包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
《投資學基捶內容簡介:面向中國讀者,結合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況和最新案例,回答了如何進行正確的投資、如何規避投資行為中出現的各種金融風險、如何正確地管理投資,以及如何科學地把握投資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系等問題。系統地介紹了一系列進行投資分析的基礎概念和工具,詳細闡述了組合管理方法、衍生金融工具、基礎分析等投資學的核心內容。以清晰的脈絡、簡潔的語言、扎實的基礎,實現了科學性、知識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的有機融合。網上提供了與《投資學基礎(第11版·中國版)》各個章節配套的練習題和補充材料(英文),供您學習。之後溫習知識。在第10版的基礎上增加了「投資風險」和「投資須知」專欄;豐富了課後習題的題型;為備考CFA的考生提供了部分習題。《投資學基礎(第11版·中國版)》可作為大學財經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非金融專業學生的教材及MBA學員培訓課程的參考讀物,同時還適合所有對投資管理和理財管理感興趣的人士閱讀。
投資學基礎的讀後感,來自淘寶網的網友:以學生為中心,假設他們是投資經理人,為他們提供操作性的信息和知識,不拘泥於枯燥的理論和研究。本書是一本簡明的投資學基礎教程。配合教學需要,作者介紹了現實經濟中的主要投資品種,用便於應用的方式組織內容,並配有豐富的案例和習題。為便於讀者學習和實際操作,除了傳統的習題和核心詞彙之外,作者還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專欄,比如: 「網路工具」——教你如何使用一些財經網站的特定功能。 「Excel分析」——教你如何使用Excel工作表,這可是學習投資必備的技能! 「實際操作「——向你解釋如何在實踐中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 「測試你的投資潛能」——眾多CFA考題考考你! 「網上有什麼?」——這是為你布置的任務,期待你利用網際網路獨立解決!
投資學基礎的讀後感,來自淘寶網的網友:本書第11版正是在重新審視金融危機為投資學領域提出的新挑戰的基礎上,補充了各種投資工具在危機中的表現分析、一個合格的金融分析師應該怎樣預測投資收益和規避投資風險、從金融危機中的鮮活案例投資者應該汲取怎樣的經驗教訓等新內容。考慮到2008年秋天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金融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第11版重新詮釋了』ETFs在人們日常投資活動中的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和金融環境的改變和不斷擴展的在線交易對投資活動產生的影響。這些新內容對於增強投資者的實戰技能、提高投資者的投資效益和判斷能力,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本書根據中國金融市場的實際需要和最新發展現狀,詳細闡述了如何進行投資分析的基礎方法和相關工具。與第10版相比,本書的實戰性、操作性、可讀性、時效性更強,對各種投資組合管理方法的配合和比較也做了更為透徹的分析。學習本書既可以按照各章的順序向前推進,任課教師和讀者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任意調整順序進行有重點的教學和研讀。第11版每章後面的課後習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相關章節的主要知識點,認真完成這些練習後,讀者會受益匪淺。

❽ 求文檔: 《國際貿易競爭優勢》讀後感

邁克爾·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完全改變了我們原來對財富在現代全球經濟中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觀念。

——《國家競爭優勢》中文版 扉頁

一 本書核心思想及其架構體系
現代全球化經濟條件下,如何實現國家經濟持續繁榮是困擾各國研究者和政界精英的難題,而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所著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正是為了回答「為什麼基於特定國家的企業在特定的領域和產業獲得了國際水平的成功」的核心問題。波特教授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來試圖回答這一問題。第一,為什麼有些國家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勝,而另外的國家卻失敗了;第二,為什麼某些國家可以成為它在一個產業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持續勝利的大本營;第三,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不同的企業和政府選擇更好的競爭策略,以及更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自然資源。全書的架構體系圍繞這些議題展開。全書共分為4篇(理論篇、產業篇、國家篇、應用篇)13章。
在第1篇(理論篇)中,波特教授開篇便明晰了競爭力的含義和來源,指出生產率(每單位勞動與資金的產出價值)的提高是國家生產力和競爭力提升的關鍵。緊接著,波特教授展示了增加國家競爭優勢的途徑和評價其地位的方法的模型工具「鑽石模型」。他圍繞國家競爭力的評價和構建,將「五力分析」和「價值鏈」框架中的重要概念有機地應用到本書最為核心的「鑽石模型」當中,並對四大要素和兩個輔助要素、「鑽石模型」的動態性、互相影響等特點進行了論述。
第2篇(產業篇),波特教授通過展示四個優勢國家、四個優勢產業的案例,分析了產業競爭力形成並提升的過程和原因。案例中值得借鑒之處包括德國印刷機產業中集群化、專業化的作用;美國醫療檢測儀器產業注重內需及其支持性產業的價值;義大利瓷磚產業發展中,國內市場競爭的意義;在日本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在改善國內市場需求狀況和刺激生產條件兩方面起到的恰到好處的作用等。在第2篇中,波特教授還專門提到了服務業與國家競爭優勢的關系和意義。
波特教授在第3篇(國家篇)中,綜合運用「鑽石模型」中的生產要素;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同業競爭;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性產業四大要素情形和機會+政府兩個輔助要素扮演情況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八個國家競爭力消長的現狀、原因和前景。其中玩味的是,美國一方面由於其產業多樣化位列戰後贏家,(其他納入分析的戰後贏家還包括重視貿易的瑞士、重視科教和高標准化的德國、經濟重心集中的瑞典)同時由於其天然資源產業比重高、對產業集群表現不佳等原因,和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位列衰落的大國行列。另外,在「鑽石模型」諸要素中都有上佳表現的日本、義大利和韓國位列新興國家行列。在這篇中,波特教授還提出了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劃分,並指出了四個階段發展、跨越、循環的過程和規律。
(1) 生產要素導向階段:基本生產要素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轉入下一階段難度大。
(2) 投資導向階段:基本生產要素和國內需求成長是優勢。
(3) 創新導向階段:國內需求開始國際化;相關和支援產業發展良好;企業海外拓展。
(4) 富裕導向階段:社會價值掛帥、經濟活力下降;兩極化問題。
波特教授在第4篇(應用篇)中,綜合討論了企業戰略和政府戰略並且依據鑽石模型的優劣分析和經濟發展階段評估方法,提出了10個國家的行動指南。

二 「鑽石模型」分析方法——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飛躍
《國家競爭優勢》一書的再版前言,就將「鑽石模型」為重要分析工具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做了區分和對比。比較優勢理論實際上也是一種競爭理論,不過它強調的是一國處於相對優勢的行業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而不是一國的所有行業和產品都參與國際競爭,形成整體競爭優勢。
波特的「鑽石模型」認為競爭力和國家繁榮不是一個零和游戲。作為一種理解國家或地區(包括省、市級別區域的)全球競爭地位的全新方法,國家競爭優勢理論的中心思想是一國興衰的根本在於國際競爭中是否贏得優勢,它強調不僅一國的所有行業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更為重要的是要形成國家整體的競爭優勢及其條件的促成和創建。而國家競爭優勢的取得,關鍵在於以下相互作用,動態連接著的四個基本要素和兩個輔助要素的共同作用(如下圖所示),這四大要素包括:
(1) 生產要素:一個國家在特定產業競爭中有關生產方面的表現,如人工素質或基礎設施的良莠不齊。
(2) 需求條件:本國市場對該項產業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如何。
(3) 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表現:這些產業的相關產業和上游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
(4) 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企業在一個國家的基礎、組織和管理形態,以及國內市場競爭對手的表現。

除此之外,在國家環境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繫上,還有「機會」和「政府」兩個輔助要素。產業發展的機會通常要等基礎發明、技術、戰爭、政治環境發展、國外市場需求等方面出現重大變革和突破,這些機會嘗嘗是能被企業政府所控。至於政府對「鑽石模型」的影響更是全方位的、間接的、深刻的。(政府政策的思考詳見本文第三部分)
全書的核心思想,即如何評價和提升產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方法和工具便是「鑽石模型」,同時它也貫穿始終,在實證分析中證明了它的獨特價值和魅力所在。綜合第3、4篇的作者論述,針對「鑽石模型」的各要素有如下一些值得強調說明的地方:

(一)需求要素:強調挑剔的國內消費者
第一,波特十分強調國內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國家競爭優勢中的作用。第二,波特認為如果一國國內的消費者是成熟復雜和苛刻挑剔的話,會有助於該國企業贏得國際競爭優勢,因為成熟復雜和苛刻的消費者會迫使本國企業努力達到產品高質量標准和產品創新。
波特強調國內需求而將國外市場放在「機會」要素中。一般說來,企業對最接近的顧客的需求反應最敏感。因此,國內需求的特點對塑造本國產品的特色,產生技術創新和提高質量的壓力起著尤其重要的作用。
波特強調成熟復雜和苛刻挑剔的消費者而非僅僅追求需求數量,這點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歐洲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成熟復雜和苛刻的顧客促使本地兩大電信設備製造廠商——芬蘭的「諾基亞(Nokia )」和瑞典的「愛立信(Ericsson)」早在其它發達國家對行動電話需求形成之前就開始大規模投資行動電話技術。結果,「諾基亞(Nokia)」、 「愛立信(Ericsson)」分別位列當今全球行動電話設備行業的三大巨頭之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寧向東教授在《領略波特的劍氣》一文中曾就此提出疑問: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手機消費群體,消費者在某些方面的要求也比較苛刻,但為什麼我們無法形成有持續競爭力的手機研發與製造行業呢?當然每個要素的作用只能解答問題的一部分。

(二)關於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
波特教授在全書中始終秉持「同業需競爭」的觀點,他斷言強大的國內競爭者是一項難以衡量的國家資產,並且強調國內同行業中的激烈競爭是該行業產生競爭優勢並強勁不衰的重要條件,他反對傳統理論有關「國內競爭是一種資源浪費」的觀念,認為必須拋棄政府提供的特殊關照,以扶持國內少數企業成長的政策,否則企業將走不出「政府保護——不思創新——競爭無力——進一步保護」的怪圈。誠然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在短期內可能會損失一些資源,但從長遠看,則利大於弊。國內競爭給企業帶來創新、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通過投資提升高級生產要素等一系列壓力,這一切都有利於產生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同時國內的激烈競爭,也會直接削弱企業相對於國外競爭者所可能享有的一些優勢,從而促進企業努力「苦練內功」,爭取獲得更為持久更為獨特的優勢地位,最後,也正是國內激烈的競爭,迫使企業向外部擴張,力求達到和超過國際先進水平,佔領國際市場。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波特教授在書中對無序低效的同業競爭予以了警告,這種無序低效包括在缺乏核心競爭力時的簡單價格戰,這種粗糙低效的同業競爭不僅不利於提升產業乃至國家的競爭力,相反是種損害。但遺憾的是波特教授在書中對這方面的著墨不多,值得進一步研究分析。

(三)初級要素與高級要素及劣勢生產要素的功效
波特教授把生產要素按等級劃分成基本要素(或初級要素)和高級要素兩大類。前者是指一國先天擁有或不需太大代價便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人口統計特徵,後者則指必須通過長期投資和培育才能創造出來的要素,如通訊基礎設施、復雜和熟練勞動力、科研設施以及專門技術知識。國家競爭優勢認為高級要素對競爭優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並且認為不利的生產要素,即劣勢,往往有刺激某些產業或企業通過持續地創新來予以彌補的功效,這會促進一國的經濟發展。而要素富足型的國家卻常常因為動力不足而並不能獲得競爭優勢。
波特教授與「資源之咒」理論似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在書中用義大利鋼鐵製造商和荷蘭花卉產業的例子來佐證這一觀點,而日本企業受空間所困卻創造出了「即時生產」的競爭優勢的例子則為了強調學會不一味依賴充沛的資源和舒適的環境來發展競爭優勢的重要意義。

(四)「集群效應」的「溢出效應」
波特教授在論述相關與支持性產業要素時,提出了「集群」概念,認為產業集群就像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可以促進企業在縱向和橫向之間通過積極的互動和交流來推動和鼓勵對方進行持續的產業升級和創新。特別是在文化相似、地理位置接近的時候,企業之間經常性的接觸和交流會幫助他們抓住機會、發現和應用新的技術方法,實現顯著的集群效應。
另外,波特運用瑞典在製造組裝金屬產品領域(得益於相關特種技術的領先技術)和美國的電腦產品的全球競爭優勢(得益於先進的半導體工業技術)的實例說明:在國內擁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供應商和相關輔助性行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貿易能夠取得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相關行業和輔助性行業在高級生產要素方面進行投資的好處,將會在行業之間相互擴溢而產生「溢出效應」,從而有助於這些行業取得國際競爭的有利地位。

三 政府的作用及其邊界的原著闡釋與現實思考
波特教授在第3章介紹鑽石體系時,把政府作為的輔助因素最後做了介紹,在第12章則通篇論述了政府政策及其影響。他指出政府的政策的重要性不在於政策本身,而在於它對鑽石體系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即政府的任一政策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四個關鍵要素起到增強或削弱的作用。因此波特絕非認同政府無所作為的自由主義思想。但是政府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到哪個程度就夠了,這些恰是值得深究的。具體分來,波特對於政府作為的探討集中在以下兩點:
一是針對政府產業扶持政策的探討,他認為針對某些指定產業的大力扶持,或是建立在補貼基礎上的投資對於國家提升產業的競爭力水平都是無益的,他寫道「環視各國,若是政府強力介入的產業,絕大多數無法在國際競爭上立足。在產業的國際競爭中,政府固然有它的影響力,但決非主角。」波特認為針對某些產業的補貼恰恰是對其他產業的不公平,其效用是比較差的,搞不好還會走向反面。而他認為政府幹預通知只在次級產業中才比較有效。
二是針對政府如何更有效地激勵「鑽石模型」中的四大要素發揮作用,繼而對提升競爭力發揮效用。他特別強調政府的「搭台」角色,即如果能夠搭建起很好的產業發展環境、降低通信和交通成本、重視教育和研發這些基礎性工作,這將會對在不扭曲市場價值和發展、競爭規律的前提下來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原著闡釋的邏輯通暢易懂的,但結合現實卻發現存有較大差距和可探討的空間。從政府產業扶持政策來看,以中國的例子,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從來是佔主導地位的,持積極介入的。從金融危機後中央政府推出的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到各地產業規劃,再到大飛機產業的上馬等等實例看,政府顯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人認為政府對十大產業的扶持恰是對其他產業的不平等待遇,而也有人懷疑政府的舉措是否會產生相關產業的本身原動力,進而產生惰性和依賴,這或許與波特教授的觀點有些相近,而波特以為的政府更應側重於普適的制度、環境、基礎性架構的搭建或可規避這些困擾。不過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政府對產業的扶持在中國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在中國從較多的初級元素向高級要素跨越的過程中,國家集中力量針對一些總量大、產業鏈條長、對於保障國家產業、金融、社會就業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顯著地位的產業,集中力量進行扶持和介入或者是資本積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方式之一。但至於介入的深度和政府退出的時間點需要掌握恰當,防止相關產業形成過分依賴。
就政府「搭台」角色的闡釋,對中國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國內吸引投資、發展產業一般的手段有壓低(甚至免去)土地價格、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手段,以求投資增加,發展經濟。但在教育培訓、研發技術支持、發展創業環境等軟建設方面存在著較大差距。例如由於對教育培訓的投入不顯著,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人才不足,以致於中國對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吸引力始終不足。顯然中國政府更習慣於在顯而易見、出成效快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直接干預等方面有所作為,但對隱形的、帶有長期性的基礎性軟體環境建設仍是缺乏興趣且投入不足。葉裕民教授在城市經濟學的授課過程中曾介紹過美國田納西州為了吸引通用公司的企業布局在本州的斯普林山市,除了修建基礎設施外,特別提出資助企業進行工人培訓,價值為每輛車4美元。這一資助舉措培育出來的優秀產業工人對於整個產業結構的提升和進步都是具有基礎性和長期性的價值,而這類舉措在中國卻是罕見和急需的。

四 原著的幾個遺憾之處
顯然波特教授如下的這番論述是有依據的,他指出沒有哪一個國家在每個產業中所向無敵(各自要素稟賦和優勢不盡相同),因而把有限的資源運用到最有生產力的領域,即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擴張,缺乏競爭力的產業則走出去,而政府對於已經缺乏競爭力的保護性政策都無益於經濟升級和競爭力提升。
從純理性的角度來看,波特教授的見解是可以理解並且邏輯成立,但是現實與理想化的設想總是存在著差異。一些產業在國家的存在並不以盈利和提升競爭力為第一目標,如能源性工業(石油石化核能等產業)、國防工業、電力、通訊通信等產業其存在對於國家安全和核心利益具有重要價值,雖然很多產業其生產率和競爭力水平低下(並不是說沒有提升其生產率的必要),但無礙於國家的需要。波特教授此點的論述或可再補充完善。
在構建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方面,波特教授創造性的提出了四種導向並且可以前進也可能相互間循環的四個階段。全篇以文字敘述為主,而缺乏數據具體的論述,繼而感性認識多於量化指標。比如投資導向性的發展階段,根據八個或十個國家的橫向縱向數據實證分析,投資額的比例(佔比如GDP)究竟達到什麼區間才能算是投資導向型的。事實上量化指標的運用也存在著局限性,但若能以感性的敘述結合起來,或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波特教授大多著眼於在全球現已獲得顯著競爭力的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遇到的經濟發展困難特別是升級途徑和發展方法的著墨不多。正如波特教授所言,「目前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計劃經濟型國家都處於生產要素導向的經濟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一般而言,能夠從生產要素導向階段邁出並且成功轉入下一階段的國家並不多。」但針對國際貿易規則體系的不公正合理的秩序架構對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影響如何評價和消除、發展中國家發展問題的解決方法等波特教授沒有或者基本較少提及。

由於能力和時間所限,波特教授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只是草覽一通,選擇了其中的第一篇、第三篇第10章和第四篇第12章進行了精讀。一些看法仍較膚淺,存在不足和考慮不當之處,對書中關於產業經濟學的部分內容理解也不夠深入,忽略了企業戰略部分的閱讀。波特教授作為當今大家,書中值得品讀之處值得以後再行閱讀和思考。上文算是階段性的讀書筆記和思想摘要吧,盼各位批評指正。

❾ 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讀後感一篇,2000字左右謝謝,我要具體的。

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呈偏緊態勢,對我國出口增長形成較大壓力,而國內發展環境總體上仍處於適度寬松狀態,有利於宏觀經濟增長和微觀經濟的調整優化。2012年經濟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來自內需增長。由於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比2010年有所降低,中國出口增速將有所下降,故出口對經濟的貢獻也將下降,盡管還存在較大規模順差,但增長的貢獻將轉為負的。由於通脹壓力比較大,貨幣信貸政策將有所收緊,因此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下降。由於鼓勵消費的政策和消費潛能釋放,消費增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相對穩定.。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特點是:經濟增長主要是來自內需的推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上升,但仍低於正常水平;投資增速下降;進出口增速下降。2012年我國物價形勢依然嚴峻,但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效的價格調控政策及持續糧食豐收等因素將確保嚴重的通貨膨脹不會發生。2012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面臨著較大的困難。但是,整體來看,我國進出口的發展仍是機遇大於挑戰,對外貿易將在波動中緩慢復甦。今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房價可能出現報復性上漲,資產泡沫化問題更為突出。 主要原因是今年流動性過多問題不會根本改變, 而且極可能形成內外疊加效應。國內寬松的貨幣政策仍然在繼續,只是寬松度有所減弱,持續兩年多的明顯寬松的貨幣政策使房地產市場「調而不降」。另外,房地產調控未改變人 們對房價的「兩個預期」,相反,從最近幾個月社會資金又在加快流入房地產市場看,房地 產投機的熱情又在高漲。 (二)投資可能出現「爆發性增長」,投資與消費增長再次面臨失衡問題。 「十二五」發展與過去 30 年或過去 10 年完全不同,其面臨的最大風險和挑戰是我國 也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要避免「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必須改變發展模式,促 進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通過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和產業競爭力提高來突破發展的瓶頸。 因此, 避免投資再次出現過度增長應成為今年宏觀 經濟政策的一項重要工作。 (三)出口明顯放慢將使外向型企業效益下降,產能過剩問題逐步顯性化。 受出口增幅可能大幅放慢及成本明顯上升的影響,外向型企業收益率將明顯下降,在 這種情況下,資本、資金將轉向資產市場(房地產、股市、期貨等),這不利於傳統出口產 業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出口增長明顯放慢,意味著一些行業大量的產能過剩將需要國內 市場消化,國內市場的產能過剩問題顯性化,從而加劇國內企業間的價格競爭加劇,導致整 體工業的利潤率下降。今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抑泡沫、控投資的主要措施是對貨幣政策做 較大的調整,由「寬松」型回歸到「穩健」型,繼續加息和適度收縮信貸是其主要手段。調 結構則要復雜得多,面臨相當多的難題,主要是從兩方面促進,一方面,降低增長預期,改 變高增長思維, 盡快改變經濟增長對出口和房地產的過度依賴, 為結構調整創造較為寬松的 宏觀環境。 另一方面, 創造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促進機制, 全方位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 如創新金融與產業結合的模式,促進製造業升級,提高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並通過減稅和 提供更大更多的金融支持促進服務業大發展, 千方百計擴大消費等。 強民生既要增加對公共 服務領域的投入,又要加大社會改革力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❿ 求 我國貨幣政策讀後感 。

我國從2005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逐步升值,採取的方式是我們最擅長的「小步快走」策略。但是,我認為匯率問題並不是關鍵,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次要的問題,核心問題是: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我國的貨幣發行機制到底是什麼?逐漸和美元脫鉤,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變化。拿到一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其實就是中國的央行法,從法律來講,人民銀行的一條重要職責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但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實際執行貨幣政策時只保持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而沒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甚至俄羅斯盧布、巴西貨幣都在貶值。但是央行在匯改之前的季度貨幣報告裡面總有那麼一句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人民銀行法》提出要保持幣值的穩定,央行實際執行的是保持對美元匯率的穩定,而這兩者有顯著的差別。如果美元本身幣值穩定,這兩者是一致的,但這兩年多來美元幣值一路在縮水。筆者希望,中國人民銀行立即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所規定的條款上面來。

回過頭來還講這部法律,人民銀行的職責是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和人民幣的發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人民幣的貨幣發行機制實際上是很明確的,是市場很了解很透明的機制。這個發行機制市場是知道的,投資人對未來都是可預見的。匯改後,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央行有一本關於中國貨幣發行的白皮書,就像任何國家有外交白皮書、國防白皮書,貨幣發行應該也有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應該詳細講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什麼情況下向市場投放貨幣,數量是怎麼確定的等等。也許我孤陋寡聞,身在市場卻不知道。我們要麼效仿歐洲央行來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學美國用資本市場來發行貨幣。總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中國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這是一個重大難題。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幣發行的貨幣投放機制,這本白皮書也一定要有。

《人民銀行法》裡面只規定了「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貨幣發行」,至於怎麼發、按什麼原則發、發多少、什麼時候發,似乎沒有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而如果一切成為黑匣子,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並且市場也都認同了,大家都按這套新的裝置運行,那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無論貶到什麼程度或者升到什麼程度都是穩定的,市場兩套機器在切換之間可能有一些切換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規則對我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有誰知道目前中國確切的貨幣發行制度?
問題補充:若把當今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分分類,歐盟、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基礎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歐盟以共同條約的形式規定了貨幣投放的方法和標准,比較著名的就是「三駕馬車」理論。如果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這三個指標在預先設定的范圍之內,就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如果高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緊縮政策,減少貨幣投放量;如果低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擴張政策,增加貨幣投放量。
二級及以上用戶登錄後可以上傳圖片

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不解決貨幣發行機制這個最緊要的問題,貨幣政策幾乎是無效的。拿到一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義,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有了我們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對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讓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思路,我相信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針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波動,有學者提出可以通過提前實施相應的貨幣政策來熨平經濟周期,防患於未然。這樣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實,那當然再好不過,可惜,貨幣政策並非總如那麼如教科書中的圖形那樣有效。當學者們所建議的貨幣政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他們總是提出貨幣政策的實施還需要加大力度,再觀察一段時間;等到實在沒有辦法交代了,學者們又會說這是由於市場非理性因素造成的。

暫且把我與經濟學家們的分歧擱置起來。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經對我說過,如果你的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讓你聽不懂,那隻能說明他自己對講課的內容沒有理解透徹。我覺得祖父說得對,我聽那些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老教授們上課時,覺得金融學無比清晰,甚至是無比快樂的。他們講著新奇好玩的故事,漸漸引導著學生進入新的思維方式,眼前豁然開朗,彷彿進入了自由王國。據此,我揣測國內有些經濟學家可能自己並不真的明白他們說了些什麼,他們只是憑著書本造就的感覺在預測未來。但貨幣政策既不是占星術,也不是某些學者的讀後感,應該是圍繞著本國經濟運行的實踐操作。

若把當今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分分類,歐盟、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基礎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歐盟以共同條約的形式規定了貨幣投放的方法和標准,比較著名的就是「三駕馬車」理論。如果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這三個指標在預先設定的范圍之內,就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如果高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緊縮政策,減少貨幣投放量;如果低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擴張政策,增加貨幣投放量。

美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我倒是認為美聯儲其實並不是貨幣發行機構,美國的貨幣發行權在資本市場。如果有公司股價大幅上升,美國就相應地投放了虛擬的美元以表現這部分增加的價值。因此,美國資本市場越發達,其貨幣發行規模也越大。他們的理念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新發現了個油田,儲量驚人地達到了1000億桶,公司股價立馬上升,市值相應增加了500億美元,相當於投資人的財富增加了500億美元,如果有人要兌現利潤,只要市場上的投資人普遍認同美孚公司的新估值,就會有人願意向該投資人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使其兌現。在這個過程中,美聯儲並沒有投放貨幣,美國財政部也沒有印更多的美元。所以,如果美國資本市場對某項資產的定價出了錯,那麼,經濟就會遭重挫。2001年,納斯達克對科技股定價錯誤就導致了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如今的次級債也是相同的問題,市場對於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房地產價值的錯誤估值,導致市場原先發行的貨幣都錯誤地表現了不存在的價值。

再有就是以日本為代表的用匯率來發行貨幣的機制。日本基本上實施的是在一段時間一定范圍內盯住美元的貨幣政策,每收到一個美元,就發行一百日元。這個政策的效果短期很穩定,而長期則導致國內積累巨大的外匯儲備。中國和日本的貨幣發行機制有些類似。我國曾經實施了將近10年的匯率穩定政策,無論美元如何漲跌,中國人民銀行每買入一美元,就發行8.2765元人民幣。

各國在發展過程中,選擇符合自身歷史情況、現實需要的貨幣政策,其實都是正確的。我的觀點是:先要有個貨幣發行機制,然後才有貨幣政策,這才有機會談匯率水平。當然,對於日本和中國香港這樣的貨幣機制,其貨幣發行機制就是匯率機制,兩者是統一的。

我國從2005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逐步升值,採取的方式是我們最擅長的「小步快走」策略。但是,我認為匯率問題並不是關鍵,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次要的問題,核心問題是: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我國的貨幣發行機制到底是什麼?逐漸和美元脫鉤,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變化。拿到一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其實就是中國的央行法,從法律來講,人民銀行的一條重要職責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但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實際執行貨幣政策時只保持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而沒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甚至俄羅斯盧布、巴西貨幣都在貶值。但是央行在匯改之前的季度貨幣報告裡面總有那麼一句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人民銀行法》提出要保持幣值的穩定,央行實際執行的是保持對美元匯率的穩定,而這兩者有顯著的差別。如果美元本身幣值穩定,這兩者是一致的,但這兩年多來美元幣值一路在縮水。筆者希望,中國人民銀行立即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所規定的條款上面來。

回過頭來還講這部法律,人民銀行的職責是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和人民幣的發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人民幣的貨幣發行機制實際上是很明確的,是市場很了解很透明的機制。這個發行機制市場是知道的,投資人對未來都是可預見的。匯改後,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央行有一本關於中國貨幣發行的白皮書,就像任何國家有外交白皮書、國防白皮書,貨幣發行應該也有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應該詳細講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什麼情況下向市場投放貨幣,數量是怎麼確定的等等。也許我孤陋寡聞,身在市場卻不知道。我們要麼效仿歐洲央行來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學美國用資本市場來發行貨幣。總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中國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這是一個重大難題。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幣發行的貨幣投放機制,這本白皮書也一定要有。

《人民銀行法》裡面只規定了「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貨幣發行」,至於怎麼發、按什麼原則發、發多少、什麼時候發,似乎沒有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而如果一切成為黑匣子,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並且市場也都認同了,大家都按這套新的裝置運行,那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無論貶到什麼程度或者升到什麼程度都是穩定的,市場兩套機器在切換之間可能有一些切換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規則對我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現在回想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講,歐盟和美國現在採納的貨幣發行機制是符合唯物主義思想的。過去,這些國家普遍實施金本位制度,作為貨幣發行機制,這個制度在沒有技術進步,只有靠掠奪發展海外貿易的年代裡,或許是正確的。而工業化之後,財富大量創造,黃金儲量卻不能相應增加,最終貨幣發行制度和實體經濟脫節,各項產品的價格都要暴跌,來重新使得貨幣發行符合黃金儲備的要求。因此,廢黜金本位也是正確的選擇。現在,歐盟按照經濟發展的增量來直接投放貨幣,美國依靠資本市場對企業新增價值的認同來間接投放貨幣,其實都是以實際生產部門的價值創造來確定自身的貨幣發行量,因此,這些制度從客觀價值變動出發,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以事實為依據的唯物主義思想。而日本或者我國香港實施的貨幣政策,則或多或少地拋開本國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更多地體現了唯美元主義的思想。我國在建立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時,尤其應該考慮貨幣唯物主義的觀點。

貨幣發行機制不解決,貨幣政策幾乎是無效的。2004年10月,央行第一次加息,我當時就提出加息將推高房價。我現在已經做好了准備,如果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升值超過2005年7月匯改前水平的話,我准備再寫一篇《減息壓低房價》的文章交給《上海證券報》發表。我得出這個結論時,和當年預言加息推高房價時擁有同樣的自信。

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義,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金本位忽略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創造,用抽象的教條的黃金作為貨幣,因此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歐盟的貨幣發行機制雖然使「歐元之父」羅伯特·A·蒙代爾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那套機制仍然依賴於歐洲央行對經濟運行的主觀判斷,只不過這種判斷以三個客觀指標為依據。美國依靠資本市場發行貨幣,看似完全符合實際,其實資本市場的估值不僅有客觀價值基礎,還有賴於投資人的信心和對未來的預期,因此,美國貨幣發行機制也有主觀主義成分。這兩種制度都有缺陷,肯定都還需要改進和發展。

探討各國貨幣政策的優劣,其實就是看哪國的貨幣發行機制更符合該國經濟運行的客觀現狀,更符合唯物主義的要求。拋開唯物主義基礎去討論什麼利率和匯率政策

閱讀全文

與金融理論與公司政策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年10月份匯率 瀏覽:358
p2p金融機構服務費 瀏覽:19
銷售傭金英文 瀏覽:41
股票三個底 瀏覽:730
期貨成功後乾女人 瀏覽:481
誠通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3
期貨定價公式e 瀏覽:277
剪刀杠桿畫法 瀏覽:950
國外留學未確定學校可以先換外匯嗎 瀏覽:998
國際貴金屬交易手續費 瀏覽:603
大連土地交易網融科 瀏覽:283
互聯網公司金融部門 瀏覽:495
鏍紋鋼價格1710 瀏覽:130
港幣換人民幣匯率10月份 瀏覽:379
融資落地要多久 瀏覽:836
郫縣的上市公司 瀏覽:597
信威集團軍工 瀏覽:479
交易大亨是詐騙 瀏覽:929
外匯期貨貴金屬杠桿可調嗎 瀏覽:917
生豬期貨證監會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