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來操作應該不難理解,一般人都可自以。
比如甲某隻有本金100元,投資一項目預期能回報20%,利潤預期有20元。甲的回報率是20%,杠桿率是零。項目如此好,不如借他人的錢來投資?甲某從乙某借入100元,年利率5%,並將此100元也投入於該項目。扣除5元利息,甲獲得利潤=20+20-5=35元,回報率現在是35%!當然,如果項目失敗,甲將虧得更多,這就是利用杠桿將風險報酬放大。日常常見的有外匯保證金買賣,股票有融資融券業務等。
「持有證券債券和復雜的信貸產品,以高杠桿投資方式將利潤急劇放大」原因就是證券化的風險分層效果。證券化分為多種優先檔次,最低檔次的承擔最多風險獲得最多報酬,就如同優先檔是乙某給最低檔甲某借錢一樣。乙某不要高回報,要安全。甲某要高回報,不在乎風險。
去杠桿化就是要減低負債,減低杠桿。最常見的只能是變賣家當了。因此,在美國機構去杠桿化的時候,往往也是其他國家機構購入資產的時機。
㈡ 為防止銀行業金融機構杠桿率過度積累,《指導意見》引入杠桿率監管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杠桿率不得低於4
銀行杠桿率的計算方式為一級資本除以總資產,包括表內和表外資產。
㈢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危機下的現象。簡單來說,「杠桿化」,以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特別是投資銀行,杠桿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杠桿率一般是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
㈣ 金融危機成因的金融杠桿率過高
金融市場要穩定,金融杠桿率一定要合理。美國金融機構片面追逐利潤過度擴張版,用極小比例的自有權資金通過大量負債實現規模擴張,杠桿率高達1:20—30甚至1:40—50。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金融機構以這個過高過大的杠桿率,炮製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虛假的繁榮。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億美元自有資金,形成2000億美元左右的債券投資。
㈤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企業杠桿率將如何變化呢
中大咨詢的國企改革專家認為,去杠桿政策仍是個長期任務。隨著新經濟的迅速發展,創新層出不窮,全要素生產率將進一步提升。而如果新舊模式更替順利,得益於新動能,中國經濟有望迎來新一輪中高速增長,進入良性循環。同時,在新模式下,本來處於高杠桿的上游重工業行業比重不斷降低,戰略新興產業比重進一步增加,整體的企業杠桿率或自發地出現下滑。
㈥ 杠桿率怎麼用通俗語言理解
杠桿率怎麼通俗理解?
【1】杠桿率的官方解釋,它指的是資產負債表中權益資本與總資產的比率。為何要計算杠桿率,其實它是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一個指標,能夠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杠桿率越大,表示風險越高。
【2】那麼通俗點理解,又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某人貸了一筆錢,然後把兩筆錢合在一塊兒,形成了一個帶著杠桿率的資金,舉個例子,有個人看上了一支股票,但是他手上只有10萬元,那麼他借了40萬元,湊成50萬,那麼在此之中,他的杠桿率為400%。
【3】通常情況下,高杠桿會帶來高收益與高風險,杠桿越高,也就是說杠桿倍數越高,就越容易受到收益率和貸款利率的影響,雖然能賺得更多,可高杠桿倍數也會使得償債壓力加大,也更容易受到收益率、貸款利率及其相互關系的影響,長期來看的話,凈賺的可能性反而小了,也更容易虧損,而且一旦出現虧損,會比低杠桿倍數的情況虧得多。所以啊,高杠桿會放大收益,同時也會放大風險。
總之,杠桿率會增大一個企業或者個人的風險程度,一旦市場出現較大波動,那場內投資者或者公司或許會蒙受重大損失,甚至還會出現破產的情況。
杠桿率一般是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高杠桿率意味著在經濟繁榮階段,金融機構能夠獲得較高的權益收益率,但當市場發生逆轉時,將會面臨收益大幅下降的風險。
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都採取杠桿經營模式。金融機構杠桿率變化與資產負債表規模變化成正相關關系。
㈦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杠桿率,資產與銀行資本的比率。「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7)金融機構杠桿率變化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去杠桿對中國的影響:
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
由於實行資本賬戶的管制,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這類投資一向穩健保守,基本不會涉足高度杠桿化的金融產品,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並論。
其次,「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㈧ 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帶來的積極意義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去杠桿
一系列政策在多個領域共同發力。市場化債轉股、處置僵屍企業、調整考核評價標准……多措並舉之下,截至今年6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較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為去杠桿、防風險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6月末,我國M2餘額177.02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較上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
一系列旨在遏制資金脫實向虛的強監管政策出台,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大幅萎縮,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等去杠桿重點領域的不規范融資減少。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貸款比重較上年低1.9個百分點。
「隨著金融監管加強,影子銀行等導致杠桿率上升的狀況將有較大改變,對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清理、整頓和規范力度也在加大,預計未來我國杠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劉世錦說。
風險可控 去杠桿深刻影響中國經濟金融
隨著去杠桿工作穩妥有序推進,風險防範的藩籬正在逐步築牢。
一度持續攀升的銀行業不良貸款出現企穩向好的態勢。5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遠低於國際水平;貸款損失准備余額3.5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83%,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遏制,截至5月末,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產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同業理財在上年減少3.4萬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減1.2萬億元,已累計削減三分之二以上。
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金融機構,去杠桿,正對中國的經濟金融產生深刻影響:越來越多的資金從傳統產能過剩領域逐步退出,向高新技術產業等新動能聚集。
「我們對鋼鐵、水泥、煤炭等五大產能過剩行業融資余額較2013年末高峰時點下降近五成。與此同時,近兩年來對先進製造業貸款增長超過10%。」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全國情況看,6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比同期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5個百分點。
「集中抽貸和蜂擁授信都容易產生信用風險,吸取前些年的教訓,雖然我們的資源在往新興產業方面轉,但也不能一哄而上。」一家城商行行長助理表示。
去杠桿,也正在潛移默化影響企業的發展理念。
「國家去杠桿的決心和力度很大,不會是一陣風,企業應適應形勢,先把自己的『泡沫』擠掉。」人福醫葯融資主管李陽帆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做資產剝離,把精力聚焦在發展醫葯主業上,出售資產帶來的收益改善了公司的資產結構和現金流,公司發展更有底氣了。
根源治理 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盡管已初見成效,但去杠桿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需要通過有力但有序的措施,使宏觀杠桿率逐步回落到合理水平。
去杠桿,國有企業是重中之重。但高杠桿的國企集中在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去杠桿與去產能、補短板等任務相交織,情況復雜。
「市場化債轉股和兼並重組應成為重點攻堅方向。目前已有部分企業陸續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未來應擴大到更多負債率較高、產品有市場、有競爭能力的企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去杠桿,要發揮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如果企業自身不走出過度擴張、過度負債的傳統路子,不主動聚焦核心業務,那麼去杠桿就成為金融企業的獨角戲,成效不會明顯。」一名銀行業人士表示。
高杠桿的形成,與我國的金融、財稅和國企等體制機制緊密相關。去杠桿要堅持著眼長遠、深化改革,強化根源治理。
在金融領域,要豐富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在財稅領域,明確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在國企領域,要深化國企改革優化資本結構……從根源上去杠桿、防風險,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去杠桿從本質上來說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金融生態,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董希淼表示。
守住底線,才有底氣。只要我們直面挑戰,主動作為,就一定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來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