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務貿易發展對中國的影響
一、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可能產生的影響
《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簽署與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有經濟方面的,也有非經濟方面的。它的經濟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經濟效率的影響。總的來說,服務貿易自由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經濟效率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於外國服務提供者進入市場,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質優價廉的服務,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2)發展中國家能夠進口經濟發展急需,而本國又不能滿足需求的生產性服務,從而有利於解決生產發展與服務業落後的矛盾。(3)外國企業的競爭將迫使發展中國家的服務企業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吸收國外先進服務技術與經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競爭能力,走向世界市場。(4)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發展自己具有優勢的服務業,進口不具有相對優勢的服務,從而促進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為發展中國家有優勢的服務業出口創造更多的機會。
2.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服務貿易自由化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由於發展中國家減少對服務進口的限制,短期內可能導致進口大量增加,造成國際收支惡化;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自由化的國際環境設法擴大自己的服務出口。由於能夠採用優質價廉的進口服務,發展中國家有可能降低其物質產品的成本,提高質量,增強貨物出口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增加收入。同時,適度開放金融服務市場還將有利於外資的流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3.對技術進步的影響。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1)服務貿易本身可以成為技術轉讓的渠道。由於技術進步往往首先發生在服務領域,這樣就可以使發展中國家通過技術引進、咨詢、培訓及其他技術服務形式獲得先進技術和其他信息。同時,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技術投資也往往伴隨著某些技術轉讓。(2)國際競爭的壓力會迫使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加快技術進步,以提高競爭力,並由此帶動其他部門的技術進步。當然服務貿易自由化也可能對技術進步產生消極影響,例如,一國過分依賴於外國的高技術服務就可能抑制本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但一般來說,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技術進步影響是積極的。
4.對勞動就業的影響。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勞動生產率較低,勞動密集程度高,勞動力素質差,向其他部門轉移較困難。因此,服務貿易自由化可能使本國服務業和與之相關的物質生產部門的就業狀況惡化,而且對發展中國家尚未成長起來的高新技術服務部門,如遠程通信服務、法律專業服務、金融保險服務、信息咨詢服務等等可能造成損害,從而影響這些服務業的發展與國內就業。但是隨著服務進口與出口的擴大也可能增加一部分就業,特別是通過擴大勞務出口,能夠緩解國內就業的一些壓力。
5.對經濟安全的影響。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對國家的經濟獨立性與經濟主權的影響。服務貿易自由化可能會削弱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獨立性,其原因在於,首先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承諾會使發展中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喪失部分經濟決策的自主權,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某些至關重要的服務行業,如通信、金融和交通運輸業等可能受到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控制和支配而損害東道國的主權。其次,外國服務的競爭可能會抑制發展中國家弱小的新興服務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生產性服務以及與之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它們難以改善自身的產業結構,從而在高技術服務上依賴發達國家。(2)對經濟發展穩定性的影響。經濟發展的穩定性是與獨立性相聯系的,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高度的對外依賴都會影響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此外,服務貿易自由化還通過以下兩方面增加經濟的不穩定性:一方面,服務貿易自由化鼓勵一國根據比較優勢的原則發展自身具有相對優勢的服務業,這就有可能增強某些發展中國家對某一單一服務部門的依賴,不利於這些國家形成對國際市場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面,銀行業等金融服務市場的對外開放將使發展中國家的國內金融體系與世界金融市場聯系在一起。一旦國際金融市場發生強烈動盪,將難免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造成沖擊。例如,1997年7月從泰國開始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很快就造成整個亞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
6.制約因素的影響。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效益的影響是利大於弊,對經濟安全的影響卻是弊大於利。需要指出的是,發展中國家在權衡時不僅要做理論上的推理與分析,也要考慮到實際的制約因素,因為這些因素對發展中國家在自由化過程中的命運起著實質性的影響。
(1)國際經濟環境的制約。服務貿易自由化能夠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以提高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發展中國家出口競爭力最強的領域往往也是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最強的領域。因此,發展中國家由於出口競爭力的提高本應得到的利益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所抵消。發達國家的技術保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展中國家可能從服務貿易自由化中得到的技術轉讓的利益。
(2)發展中國家自身技術水平和技術能力的制約。服務貿易自由化能夠刺激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提高競爭力,減少貿易壁壘,有利於發展中國家自身相對優勢的服務進入國際市場。但是,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越來越從勞動力成本、地理環境優勢的競爭轉向技術的競爭。而科學技術相對落後恰恰是發展中國家現實經濟中最大的障礙,表現為技術層次和管理水平低,缺乏必要的物質生產基礎等。在自由化中受惠最大的信息技術服務,發展中國家由於技術能力的制約,如無有效的措施,在自由貿易的環境下,發達國家的競爭力對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發展的抑製作用可能大於促進作用。
(3)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內部產業結構的制約。發展中國家服務產業結構的最大弱點是生產性服務不發達,因此最需要從國際市場引進生產性服務,而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恰恰是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最大的領域。發展中國家如果完全任其自流,就難免在這方面依賴於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上依賴於發達國家的危險,不僅在於壓抑本國高技術服務的發展,使發展中國家難以改革落後的服務產業結構,而且還在於這可能會使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信息資源的再分配系統中處於不利的地位。當發展中國家在數據處理方面依賴於進口時,就可能形成由發展中國家提供未經加工的原始數據,而由發達國家進行處理的格局。在這種交換中,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要支付數據處理費用,另一方面無償輸出了原始信息資料,而發達國家則在賺取信息加工附加值的同時還獲得了無償的信息。信息的無償外流不僅使發展中國家損失寶貴的經濟資源,而且還會對國家安全造成潛在的威脅。
從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趨勢看,自由化形成的外部競爭將迫使發展中國家只能發展具有相對優勢的旅遊、工程建築、勞務輸出等傳統服務,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結構的局限又形成其對生產性服務進口的依賴。這樣,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依賴從發達國家進口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另一方面又依賴傳統服務業的出口來換取外匯,平衡國際收支。服務貿易自由化很可能促使這種格局固定化,這種服務貿易格局的實質是發展中國家用附加值低的服務來換取發達國家附加值較高的服務,用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相交換。這就意味著發展中國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已無法在國際市場上轉化為更高的價值,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格局局限在低增值的水平上。這種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服務貿易格局一旦長期延續下去,就會使發展中國家永遠無法改變自身的落後地位。這是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自由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嚴峻的現實問題
二、發展中國家制訂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對策原則
服務業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服務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不管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如何,發展中國家必須正視自由化發展這一現實。因為自由化是國際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制訂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策的基本指導思想在於打破原有比較優勢的局限,縮短技術差距,改善自身服務貿易結構,從而盡可能利用服務貿易自由化促進本國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弱自由化的消極影響。從國際競爭的角度考慮,以下幾點是值得發展中國家普遍注意的。
1.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立足點應當放在促進整個經濟發展上,而不只單純為了出口創匯,增加收入。依照比較優勢原則利用自然條件、廉價勞動力優勢發展旅遊、工程建築、勞務輸出等少數幾項傳統服務,作為國際收支來源可以較快地獲得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看,這種出口戰略很難在國際市場上長期站住腳。眾所周知,當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是與物質生產部門的國際競爭聯系在一起的,國際服務貿易的強國也都是物質生產的強國。現代服務貿易的核心是以信息技術服務為主體的生產性服務。如果說傳統非信息服務可以更多地依靠勞動力或者地理環境等因素來獲得相對優勢,那麼信息化服務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則是與整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聯系的。即使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較強的新加坡、香港等也恰恰是有形貿易中地位較強的國家和地區。因此,發展中國家不能把服務業和物質生產割裂開來。應當特別重視生產性服務的發展,把服務業的發展與物質生產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支持,讓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這樣一方面生產性服務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商品出口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生產性服務自身競爭力的提高又可以改善服務出口結構,減少對外國服務的依賴。實施這種戰略時,切忌急功近利,對於某些對生產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即使不符合比較優勢原則,一時難以打入國際市場也應該加以扶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服務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後勁。
2.發展中國家對於自身的廉價勞動力優勢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一個以信息、文化和知識為主要生產手段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比較勞動力的優勢不僅要看其價格,更要看其素質。發展中國家勞動力雖然成本低,但文化技術素質低,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即低附加值服務,發達國家勞動力雖然成本較高,但從事的是高附加值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創造的價值高。所以發展中國家必須下大力氣提高勞動力素質,否則在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競爭中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服務,當然,這並不是說發展中國家不能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事實上,首先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是一般發展中國家進入國際服務市場的必經之路。但必須明確,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將來提高服務的技術層次積累資金創造條件。
3.發展中國家應該在開放的基礎上提高服務的技術層次,充分發揮服務貿易作為技術轉讓渠道的作用。在服務競爭自由化過程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主權沖擊最大的是通訊、金融、計算機服務等高技術信息化領域。而發展中國家又最需要引進這類服務,也最有可能從這類服務中得到技術轉讓的好處。如果因沖擊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永遠落後。唯一的選擇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引進技術,培育自己的高技術服務業。發展中國家在建立高技術服務業的初期,採用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方式引進高技術服務較為有利。因為直接投資形式更有利於技術轉讓。美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80%是通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進行的。而採用貿易形式引進高技術服務只能得到結果,不能引進生產過程,反而容易造成對進口的依賴,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高技術服務業從無到有地發展。當然,引進高技術服務業的直接投資又會涉及一系列有關國家主權和安全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發展中國家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趨利避害。
4.爭取國際談判的主動權。在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國際談判中,目前發展中國家處於被動地位。否定發達國家的建議較多,拿出自己的具體措施較少。發展中國家應當在堅持差別待遇的原則基礎上對現存服務貿易壁壘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積極的建議。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自由化國際談判中的主要目標應該有兩個:一個是維護對本國服務業進行適度保護的權利,另一個是為提高本國服務業走向世界爭取有利的條件。
保護的立足點應當是提高本國服務業的技術層次,培植自己的高技術服務業;開放的立足點應當是引進技術,必須看到,技術轉讓是發展中國家可能從服務貿易自由化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參考文獻】
[1] 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年版。
[2] 彼得·林德特:《國際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3] 田文軍:《國際服務貿易》,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 黃衛平、程大為:《發達國家貿易壁壘分析:發展中國家的思考》,《國際經濟問題》2001年第4期。
2. 中國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麼
目前,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已從單純的進出口買賣關系發展成為多種形式的經濟關系,從商品的進出口演變到了勞務的輸出入,商品貿易、技術貿易、服務貿易多頭並進,由滿足物質享受的商品到滿足精神享受的旅遊,商品結構、貿易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際貿易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沒有一個發達國家是閉關自守的,他們都在經濟與其他國家相互依靠,美國是這樣,日本是這樣,歐洲國家是這樣,其他發達國家也都是這樣,這些國家在經濟上都在影響別國和受別國影響,而這種影響和被影響的相互依靠現象則正是通過國際貿易這個「傳遞」渠道得以實現的。
此外,國際貿易還成了各國進行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國際貿易政策已成為各國對外政策的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封鎖禁運,中斷貿易關系,就是通過國際貿易的方式,建立經濟貿易集團來發揮其作用而達到其目的。當然,對外貿易也可以被用來制裁那些違背聯合國憲章的行為,制裁侵犯人權、實行種族歧視的國家。
總之,通過對外貿易,可以擴大相互作用,促進相互的經濟合作,改善國際環境,為本國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3. 金融服務貿易對自貿港的作用
4. 什麼叫金融服務貿易
金融服務貿易是指通過金融服務業進行的貿易。
從GATS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相關定義來看,金融服務貿易可分為四種模式:
(1)跨境交付,指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向境外的非居民消費者提供服務,它是基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路化的普及而實現的跨越國界的遠程交易;
(2)境外消費,指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在本國向當地的非居民提供服務,例如一國金融機構對到本國境內旅行的外國消費者提供服務;
(3)商業存在,指一國的金融機構到其他國家設立商業機構或專業機構,如果具有法人資格就可以該國的居民的身份為當地的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這種貿易模式有利於避免跨境交付的限制,迎合了東道國消費者的「本土偏好」,還便於外國金融機構與當地建立長期的業務關系;
(4)自然人流動,指金融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形式到境外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服務。由於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這兩種模式在實際的交易中所佔份額很小,所以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主要是跨境交付和商業存在這兩種模式。
相比而言,一國開放跨境交付的金融服務貿易一般應滿足資本自由流動的需要。而商業存在模式則避開了這一硬性條件,除了穩定資本流動,還能為宏觀經濟帶來一系列直接和間接的利益。但是,從長遠看,要實現金融服務貿易全面開放的最大利益,這兩種貿易模式的開放必須均衡發展。
5. 關於金融服務貿易的
.028.1 國際金融與貿易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rade )
學分數 2 周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
課程性質:非經管類文科公共選修課。本課程需要有相應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基本內容:國際金融與貿易是既有聯系又獨立的學科,作為文科學生學習與掌握關於世界經濟基礎知識的一門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一、國際貿易方面:①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一般規律,特別是國際商品流動的一般規律;②國際貿易的理論與學說;③對外貿易政策、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原則;④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二、國際金融方面:①開放經濟條件下,各國貨幣之間的關系及其對經濟的影響;②外匯供求及相對價格——匯率問題;③外貿信貸與國際信貸;④國際金融體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文科其他專業的學生對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有基本的了解,拓寬知識面,加深學習本專業以及經濟學其他課程和專業知識的基礎。
基本要求:理解與掌握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概念,要求比較系統地了解國際貿易與金融發展的一般規律,能夠運用學到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和貨幣金融的狀況,分析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與貿易關系。
教學方法:以課堂講解為主,結合課堂討論,期末考試或課程論文。
參考教材:
1、 鄒根寶主編:《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年 月
2、 陳同仇 薛榮久主編 《國際貿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版
3、 姜波克主編:《國際金融新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
4、 殷醒民編著 《國際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教學內容:
第一章 國際貿易基礎知識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統計
第三節 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第二章 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
第一節 國際分工
第二節 世界市場
第三節 國際價值和世界市場價格
第三章 國際服務貿易
第一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定義與特徵
第二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和原因
第三節 國際服務貿易的形式
第四章 對外貿易政策
第一節 對外貿易政策的類型與演變
第二節 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第五章 關稅與非關稅措施
第一節 關稅概述
第二節 關稅的分類
第三節 非關稅措施概述
第四節 非關稅措施分類
第六章 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
第一節 關貿總協定概述
第二節 世界貿易組織
第三節 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
第七章 國際收支
第一節 國民收入帳戶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下的國際收支帳戶
第八章 外匯市場與匯率
第一節 外匯和外匯市場
第二節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第九章 外貿信貸和國際信貸
第一節 外貿信貸
第二節 國際信貸
第十章 國際金融體系
第一節 國際貨幣體系
第二節 國際金融機構
編寫者:羅秀妹(副教授) 編寫時間:2003年6月
6. 為什麼發達國家在金融服務貿易中佔主導地位
1、完善的理論基礎;
2、豐富的實戰經驗;
3、成熟的市場環境;
4、健全的人才梯隊;
5、強大的資金支持;
7. 為何要發展服務貿易
首先,這將有利於支持貿易強國建設。「當前,貨物貿易是貿易強國建設的基礎和重點。但是,服務貿易是貿易強國建設的關鍵與核心。」李俊表示,服務貿易越來越成為貿易強國的本質特徵與核心衡量指標。放眼全球,世界主要貿易強國無一例外都是服務貿易強國。雖然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達到4.1萬億美元,再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服務貿易僅為6957億美元,而美國服務貿易達13190億美元。
此外,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意義更在於其綜合帶動作用明顯。尤其是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服務貿易是經濟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深化開放的新引擎、開展國際合作的新領域、促進國際交流交往的新途徑、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家新形象的新載體。
8. 服務貿易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發展服務貿易有利於優化貿易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9. )國際服務貿易對各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國經濟發展
希望採納
10. 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1、互通有無2、促進國民經濟3、調節國際收支4、達到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5、拉動GDP 6、創造社會福利7、促進經濟發展等 展開一下就行了其實都關聯的 沒固定答案 聯想發揮就行
影響方面: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向服務型經濟轉型,服務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也是新形勢下各國經濟競爭的焦點。服務貿易是將一個國家所具有的服務品生產能力轉變為可貿易的"無形商品"或"無形資產",轉變為貿易的價值形態,以獲得增殖價值的貿易形式,是佔用較少資源實現更多財富的貿易途徑。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我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從製造經濟轉向服務經濟的戰略抉擇,在新時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