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改革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再多咨詢建議找智庫幫幫。
Ⅱ 如何推進金融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觀政策要穩。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二是產業政策要准。准確定位經濟結構性改革方向,發展實體經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活存量增長動力,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積極利用外資,積極穩妥擴大對外投資。三是微觀政策要活。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能,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四是改革政策要實。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五是社會政策要托底。要守住民生底線,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底什麼意思
什麼是供給側?今年財經年會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解釋稱,供給方面大概有五項:勞動力、土地代表的自然資源、資本、創新力量、制度體制安排。前面三項在經濟體中等收入階段之前,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了。過了中等收入階段以後,更多需要強調的是後面兩項,科技創新和制度的創新。
用一句話總結供給側改革:
想各種辦法向供給者提供刺激以激勵他們生產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那麼中國現在要提供給側改革的原因也很明顯,那就是政府發現原來的供給者不願意生產了。
政府自身如何落實供給側改革?一是通過反腐、打破壟斷、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國企改革,通過合並重組提升績效,為經濟提供動力。具有顯明的中國特色。
幾句題外話:
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實際上張五常很多年前就提起過,但他當時主要目的還是否定內需,事實上也證明,中國的內需和供應從量上都不是問題,我們雖然效率不高,但總體產出不低,雖然收入中等,但大部分的需求還是沒有得到滿足,這看似矛盾,實際上就是一個原因,「你生產的垃圾,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投資的目的是奔著GDP而去的,出口的目的是奔著外匯去的,最後由於分配的原因,掙到錢的和沒掙到錢的,都糾結消費的事情。可以說過去中國的經濟嚴重依賴儀式性的建設,全球化低端產業分工外加人口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內耗,現在都綳到臨界了。最大的制度性缺陷不在即時制度如何存在和發揮作用,而在於制度本身的制度固化,其結果就是每次都臨到燃點才不得已去滅火。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現在這個時代,就是需求端加杠桿,供應端去杠桿,從生產型到消費型社會過渡的時期。
Ⅳ 農村金融的供給側改革是指什麼
農村金融的供給側改革是指多維度調整農業供給側
從中央政治局會議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繼傳遞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信號。這或意味著,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展開詳細的農業工作部署。
「農業供給側改革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這塊的定位分類會更加細化。」國務院參事劉志仁對記者表示,轉型升級最終是為了實現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過去發展農業總是重視效益,但未來要強調質量放在第一位。
Ⅳ 什麼叫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是什麼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五大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
(5)什麼叫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擴展閱讀:
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深遠的戰略意義。補短板是優化供給結構和擴大有效需求的結合點,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結合點,也是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結合點。
要加強既有針對性又有力度的政策支持,著力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動能培育方面補短板,在現代服務業和民生急需領域補短板,在實體經濟有效投資領域補短板,在精準脫貧方面補短板,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補短板,在優化營商環境等制度供給方面補短板。
補短板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補短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補短板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需要補短板。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同時穩中有變。從主要經濟指標看,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結構持續優化,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供給強、需求弱,宏觀強、微觀弱的反差。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補短板,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Ⅵ 金融業怎樣服務好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改革實質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給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產生、輸出、執行以及修正和調整方式,更好地與市場導向相協調,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時的決定性作用。 說到底,供給側改革,就是按照市場導向的要求來規范政府的權力。離開市場在配置資源時的決定性作用談供給側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無形之手,不僅不會有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也會損害已有的市場化改革成果。
Ⅶ 求通俗易懂的解釋一下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這不只是一個稅收和稅率問題,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
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7)什麼叫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擴展閱讀:
事實證明,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從國際上看,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歐美發達經濟體借貸消費,東亞地區提供高儲蓄、廉價勞動力和產品,俄羅斯、中東、拉美等提供能源資源的全球經濟大循環,國際市場有效需求急劇萎縮,經濟增長遠低於潛在產出水平。
主要國家人口老齡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人口增長率持續下降,社會成本和生產成本上升較快,傳統產業和增長動力不斷衰減,新興產業體量和增長動能尚未積聚。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從供給側發力,找准在世界供給市場上的定位。
Ⅷ 什麼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簡明扼要,用通俗的話講,讓我們這些外行人能夠看懂,避免復制粘貼。
我分成兩部分來解釋吧。一,供給側改革要解決什麼問題?二,供給側改革有哪些措施?
首先,供給側改革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產能落後。
看新聞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種矛盾的現狀:一方面,許多新聞都說中國的企業產能過剩,產品嚴重滯銷;另一方面,中國的消費者貌似又表現出很強的消費能力(起碼前幾年),到全世界海淘買買買,法國的奢侈品,韓國的電器,甚至是日本的電飯鍋馬桶……
所以,高層的判斷是:中國的經濟面臨的問題既不是生產能力不足,也不是消費能力不足,而是生產能力落後,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這種落後包括兩方面:一是因為生產水平的低下導致產品的質量、檔次不能滿足現在消費者的喜好;第二是產品結構出了問題,與需求的結構不相匹配(比如市場上的消費者需要100萬台手機,20萬台電腦,而我們的商家卻生產了20萬台手機100萬台電腦,需求和供給不匹配)。
對此,高層採取的舉措,可以用「三去一降一補」來概括: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下面一一解釋。
1,去產能。
去產能是最能體現供給側改革思想的舉措。要淘汰一部分落後的產能,其中最關鍵是要讓那些落後的「僵屍企業」退出市場。
什麼叫僵屍企業呢?其實主要就是一些落後的國企。這些企業的創新能力弱,思維僵化,導致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長期虧損。如果基於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律,這樣的企業如果不求轉變,就會逐步走向破產重組,這部分落後產能就被淘汰了。
但是因為中國特殊的國情,這部分企業過去卻被政府和銀行強行靠輸血吊命。這種措施是非常負面的,一方面,這些落後的本應該淘汰的企業,卻依然占據了大量的資源(場地、設備、原材料、勞動力、資金等),卻無法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影響了經濟的效率;另一方面,還浪費了財政資金,更給銀行帶來了壞賬風險。
所以,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清理這批僵屍企業。能盤活的盤活起來,不能盤活的,就退出市場吧。
Ⅸ 什麼是供給側和供給側結構
供給側,即供給方面。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取決於經濟中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供給側,相對於需求側。
若是要比較清晰地弄清供給側應先了解供給。
供給,經濟學中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商品或勞務。
供給側結構就是供給方面的結構,也就是生產的商品的構成及佔比或生產商品的企業的構成或佔比。
實際上就是供求關系裡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