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服貿會金融服務

服貿會金融服務

發布時間:2021-12-26 08:46:26

A. 2020服貿會有什麼亮點

2020服貿會的亮點有:「偶遇」機器人體驗自動駕駛、5G創新應用將科幻帶入現實、3D虛擬展台打造「雲上服貿會」、一大批高新技術成果即將亮相

亮點 1、「偶遇」機器人體驗自動駕駛

疫情防控期間,身份核驗和測溫是目前人們出入各個公共場所的必經流程。本屆服貿會將通過人臉識別、移動式紅外測溫等技術實現快速入場、無感測溫,為參會客商和觀眾帶來體驗更佳的現場服務保障。與此同時,參會觀眾也將有機會在展會現場感受到各種互動性極強的多元科技體驗。

亮點 2、5G創新應用將科幻帶入現實

站在屏幕前,隔空揮一揮手您就可以千搭百試、看到新裝上身的效果﹔開車到了商場門口直接瀟灑離開,5G全自主泊車能幫您停好車﹔只要一台VR一體機,通過5G和雲伺服器您就能看到超級震撼的巨幕全景VR電影……

今年的服貿會將通過近2000平方米的「微縮5G世界」,為公眾帶來融合智慧生活、教育娛樂等場景的真實體驗與沉浸式參與。

亮點 3、3D虛擬展台打造「雲上服貿會」

順應疫情背景下會展業「從實體走向虛擬,從線下走向線上」的發展趨勢,本屆服貿會將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5G、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建設數字平台,打造覆蓋展覽展示、論壇會議、洽談簽約、運營管理的全流程、全場景線上展會平台,為參展商和觀眾帶來全新的線上線下融合會展服務。

亮點 4、一大批高新技術成果即將亮相

記者獲悉,主打「科技辦會」的2020屆服貿會將充分考慮主辦方、參展商、觀眾三個維度的不同需求,重點聚焦人工智慧、5G、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設置5G站點、機器人服務等近30個技術應用點。曠世科技、獵戶星空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的高技術產品,也將為服貿會提供全流程、高水平的科技支撐。

(1)服貿會金融服務擴展閱讀:

2020年服貿會將於9月舉行

2020年服貿會計劃於9月上旬在北京舉辦。本屆服貿會的主題是「全球服務,互惠共享」,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作為服貿會8個行業專題展之一,服務機器人·智能科技專題展區將設置「智慧家庭」「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商業」「智慧環境」五大板塊,全面展示未來工作和生活場景。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介紹,智慧商業展區將主要體現智慧科技給商業帶來的高效、便捷、創新,將展示機器人在金融、迎賓、引導、教育、安防等領域的應用。智慧健康展區主要包括展示機器人在醫療、康復、養老看護等領域的實際應用等。

梁靚表示:「會有很多企業到達我們的現場,跟大家分享最新的技術成果和先進的理念。比如說,比較受大家關注的有仿生鯊魚,它可能是在水霧探測等等這些方面有一些新的技術,另外它的觀賞性是非常強的。第二個還有像外骨骼康復機器人,可能在未來的醫療康復方面可能也有一些涉及,第三個是比如說無人駕駛的果園管理機在無人農業方面的應用。」

B. 服貿會全稱是什麼

服貿會全稱為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即服貿會,前京交會)。

是全球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服務貿易平台,自2012年起每年5月28日在北京舉行。由商務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世貿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共同支持,是全球唯一涵蓋服務貿易12大領域的綜合型服務貿易交易會。

自2021年起,服貿會將在國家會議中心和首鋼園設置「雙會場」。2021年9月2日至7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和首鋼園區舉辦。2021年9月2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在北京開幕。

總體定位:

京交會致力於成為中國服務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渠道,權威服務貿易政策和信息的發布窗口,各國服務貿易企業的交流合作橋梁,具有持續發展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盛會。

首屆京交會已於2012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圍繞服務貿易12大領域開展了開幕式暨高峰論壇、高層論壇、綜合展示、推介洽談、主題日活動、權威發布等6大板塊130多場活動,共有中外參展企業1721家,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注冊客商2.4萬人,到會專業觀眾累計超過10萬人次,總成交額601.1億美元,其中國際服務貿易交易112億美元。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C. 2021服貿會主題是什麼

2021年服貿會把握數字經濟、碳達峰碳中和等全球熱點趨勢,突出服務開放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主題為「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將舉辦6類活動。

一是全球服務貿易峰會。傳遞我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邀請外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線上出席並演講,交流政策和經驗,共同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繁榮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復甦。

二是論壇和會議。包括高峰論壇、品牌專題論壇和行業會議。高峰論壇將圍繞數字貿易、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投資便利化等話題,開展對話交流,助力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促進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

品牌專題論壇將圍繞所設8個專題,聚焦各專題領域熱點和發展趨勢,促進形成引領服務貿易發展的標志性成果,激活發展動能;行業會議將圍繞數字經濟、碳達峰碳中和、防疫健康、知識產權保護、工業互聯網、服務業擴大開放和自貿區建設等服務領域熱點話題開展研討交流,引領行業發展。

三是展覽展示。包括綜合展和專題展。綜合展設在國家會議中心,設置服務貿易成果展、國別展、省區市及港澳台展和數字服務專區展等,重點展示有關國家和地區、我國各省區市及港澳台服務貿易特色優勢和最新成果,突出展示數字服務領域發展最新前沿、最新成果和最新應用場景。

專題展設在首鋼園區,設置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文旅服務,教育服務,體育服務,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工程咨詢與建築服務,健康衛生服務等8個專題企業展,充分展示各領域在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下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成果。

D. 2021服貿會對網路貿易有哪些關聯和影響

2021年服貿會:數字開啟未來,服貿正值芳華

【走進服貿會】2021年服貿會:數字開啟未來,服貿正值芳華

新浪財經APP縮小字體放大字體收藏微博微信分享

圖為8月31日,參展商正在布置展台,為迎接服貿會開幕做准備。本報記者 王偉偉 攝

「『十三五』時期,中國服務進出口累計3.6萬億美元,規模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中國服務貿易夥伴增加到238個國家和地區,服務業利用外資佔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高達78.5%。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服務進出口對全球的貢獻率達31%……」走進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成就展展區,這組令人興奮的數據在影屏牆上循環播放。 數字開啟未來,服貿正值芳華。2021年服貿會9月2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和首鋼園區舉辦。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背景下,以「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為主題的這次盛會將給未來帶來哪些啟示?13萬平方米展覽展示、近200場論壇和會議及推介洽談活動將給世人呈現哪些亮點? 新征程:參展參會企業、客商創新高 經國務院批准,自2012年起由商務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2012年至2014年,連續舉辦了三屆京交會,初步形成了品牌效應。2014年,中央將京交會列為機制性大型涉外展會,調整為兩年一屆。2015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打造以京交會為龍頭的服務貿易會展格局」。 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京交會由「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更名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仍簡稱京交會,每年在京舉辦。2020年,簡稱由「京交會」變更為「服貿會」。 歷經9年培育,從2012年首屆京交會到2020年服貿會,展覽展示面積從5萬平方米增加至20萬平方米,舉辦活動數由130場增加至190場,參展參會國家和地區數由82個增加至148個,境外參展企業數由218家增加至線上線下(50.430,0.03,0.06%)1076家,參展參會的世界500強企業數由36家增加到線上線下199家,參展參會客商由10萬人次提升至超過38萬人次。 新聚焦:數字經濟展示新發展成果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8%。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介紹說,據世貿組織預計,到2030年數字技術將促進全球貿易量每年增長1.8到2個百分點。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全球價值鏈的深度融合,數字貿易已經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長16.6%,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67%。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技術、新產業(47.800,0.61,1.29%)、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持續影響著中國的復工達產、產業升級和社會生活方式變革。可以說,中國的經濟社會數字化進程正在提檔加速。」梁靚說。 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孫堯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本屆服貿會主題為「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展會內容設置上突出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專門設立數字服務專區展,並圍繞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策劃舉辦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中國電子商務大會等2場高峰論壇以及近20場專業論壇。 在首鋼園的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題展,下設5G通信服務、軟體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聽服務、「碳中和」綠色技術服務等4大特色板塊。 專家表示,面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新趨勢、新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服貿會變成展覽展示、開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消費者將感受到國內外企業提供的各類「創新服務」產品和新技術,特別是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服務。 新亮點: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 2021年服貿會將繼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突出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特點,為全球展客商搭建服務貿易展示、交流、洽商、合作平台。 孫堯表示,本屆服貿會圍繞服務貿易發展重點領域,按照可展示性強、國際化程度高、國內外頭部企業多的原則設置專題,著力提升招商招展質量和國際化專業化水平。推動組建服貿會市場化運營主體,積極推動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 踐行「綠色辦展」理念,不斷優化升級服貿會數字平台功能,擴大全球參會范圍,促進供需有效對接,為企業創造更多商機,打造「永不落幕」的服貿會。具體包括持續為展客商提供線上展品展示、項目發布和洽談等服務,提升展客商線上體驗;每月舉辦線上「一展一會」活動,實現常態化辦展辦會。 通過舉辦峰會、高峰論壇、行業會議和專業論壇等一系列活動,本屆服貿會充分打造服務業開放合作的國際新平台。搭建服務貿易領域多雙邊合作、規則對話和經驗交流的平台和橋梁,營造兼容並包、互利共贏的合作發展環境,充分展現中國氣派、中國擔當,為全球服務貿易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在論壇展會方面,2021年服貿會將圍繞數字經濟、碳中和、防疫健康等全球熱點策劃各項論壇會議。目前,已確定6場高峰論壇,各類主體申請舉辦188場論壇會議和推介洽談活動,一些知名企業確認發布新技術、新成果、新服務,發布內容涵蓋碳中和、物聯網、金融科技、網路安全、人工智慧、互聯網傳媒等多個方面。 「中國將通過服貿會這個交流平台,展示『世界服務』前沿動態,我們也將向世界推介『中國服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庄芮表示,服貿會聯通中國和世界,將為疫情沖擊下的世界經濟注入新活力、新動力,提振全球信心,促成更多服貿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 「服貿會鼓勵各類企業帶著多種形式的服貿產品參展,為國內服務貿易新業態百花齊放提供了一個高層次的展示和交流平台。此外,服貿會還將彰顯中國特色、北京優勢,助推北京『兩區』建設。」庄芮說。

E. 每年都會舉行「服貿會」嗎什麼是「服貿會」

每年都會舉行“服貿會”的,只是去年2020年,以為疫情的原因,所以去年沒有及時的舉行。大家可能對於“服貿會”比較陌生,但是說到京交會,大家可能就知道了,只是後來更改了名字,變成了“服貿會”。

“服貿會”的舉行,主要就是為了我們國家的服務行業,能夠讓我們國家的產品更好跟國際接軌,變成國際貿易的一種形式,“服貿會”是由國家舉辦的服務貿易平台,首屆的京交會是在2012年開始舉辦的,截止到今天,已經有8個年頭了,說明我國舉辦的“服貿會”還是比較成功的。

積極參與“服貿會”,將提高我們國家產品的知名度,讓我們的產品面向全球,提高我們產品的競爭力。

F. 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會在哪裡舉行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將於9月2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會有15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展會,大約有1萬多家企業將在展會上亮相,同時另有上百場的活動舉行。在目前疫情陰霾仍然籠罩著全球的情況下,中國能夠舉辦這樣一場規模盛大的盛會,無疑對全球的經濟將帶來非常大的積極作用,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貿易會的那些事兒。

一、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基本情況。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前身是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在2019年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原京交會已經成功舉辦6屆與廣交會以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起成為中國國際貿易的三大展會平台。服貿會的主辦單位是國家商務部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世貿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是永久支持單位。合作的國際機構也不計其數,其中就包括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貿易中心等等。

以上就是小編對這屆服務貿易交易會的相關看法,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G. 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現狀與態勢

一、當前宏觀金融形勢總體運行平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隱憂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繼續快速增長,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對外貿易增勢強勁,財政收入大幅提高。當前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投資需求膨脹過快、貨幣信貸增長偏快、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等問題。

據初步統計,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9.2%;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7.90萬億元,同比增長20.66%,本外幣貸款一季度新增9122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8342億元,同比多增238億元。為了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引發通貨膨脹或資產價格泡沫,形成新的銀行不良貸款,防範金融風險,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採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將自4月25日開始再次提高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實行差別准備金率制度和再貸款浮息政策等。此外,中國人民銀行提高了央行再貸款利率和再貼現利率。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貨幣供應量增幅偏快,今年以來M1和M2實際數據均高於預測;信貸增長速度偏快,比年初預期高出10個百分點。提高存款准備金的政策,將有助於控制貨幣投放和貸款增加速度,保證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第二,我國直接融資所佔比例依然過低,間接融資比重過高。雖然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證券市場不發達,企業直接融資困難,直接籌資不便利的問題,但是如此高的間接融資比例為全社會的資產負債管理和風險控制帶來一定的難度。第三,M2佔GDP的比重過高,到2003年,我國M2佔GDP的比重已經接近200%,這種高比例除了在極其個別的國家外,在全球范圍內是沒有的。雖然中國經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是過大的M2表明,中國經濟發展中融資過多依靠銀行體系,風險集中度偏高。第四,總儲蓄率依然偏高。2003年我國的總儲蓄率進一步上升到47%,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消費需求所佔比重有待進一步提高。上述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討論,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金融市場的發展。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金融市場發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首先,金融市場體系已經初步建立。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證券期貨市場、貨幣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其次,金融市場參與主體日益多元化,不僅包括商業銀行、社會保障基金、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自2003年起,還引入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市場產品的逐步多樣化,不僅包括金融債、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公司股本和債務性債券,而且在證券和銀行業產品方面不斷推陳出新。ABS、MBS和CDO等銀行類創新產品、開放式基金等證券類創新產品都有強烈的需求。第四,跨市場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出現,例如貨幣市場基金的出現,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等。

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市場還是存在產品匱乏、簡單化的問題,金融深化程度還不足,在不少方面還存在創新壓抑的現象和問題。

三、經濟不斷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要求我國金融市場必須進一步發展,要求有關部門適應形勢,轉變觀念。與此同時,金融產品必然發生相應的轉變

首先,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結束,隨著國民待遇的實現,市場准入的逐步放鬆,金融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將進一步加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和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均要求我國必須加快金融市場的發展。其次,隨著市場的逐步開放,經濟全球化的不斷進展,2003年我國經濟貿易依存度已達60%。越來越多的企業涉足國際業務,客觀上需要我國的金融機構為企業公司客戶提供包括套期保值、風險控制、外匯理財等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服務。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為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金融產品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第三,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國將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取消不適宜的外匯管制措施,最終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些都要求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金融產品要進一步多樣化。這一點在有關文件中明確為要發展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

四、作為發展中國家和轉軌經濟國家,我國在金融產品的創新過程中,雖然曾經有過一些挫折,但是今後必須充分重視金融產品創新工作,不可因噎廢食。在此過程中,要處理好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健全規則制定之間的互動關系,可以採用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方式加以規範金融創新產品

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國經濟開放的初期階段,由於人才不足、技術不新、管理薄弱以及在監管方面存在的不足,我國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曾經走過一些彎路,導致一些產品的廢止和有問題的金融機構的關閉。金融業產品和其他行業產品一樣,在創新過程中也需要經歷一定的學習過程、人才培養過程、機構成長過程、市場成熟過程以及監管發展的過程。某些條件不成熟時,可能會引發一些風險。另外,對於有問題金融機構的關閉,也暴露出我國法律體繫上的一些薄弱環節,例如在破產關閉上還存在相當大的難題。

當然,不同的決策部門和不同的專家學者會對金融產品創新的監管思路和發展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由於存在歷史彎路,因此在發展新的金融產品時,必須要先建立規則,充分借鑒國際經驗。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實踐中是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國際范圍內的經驗和教訓並不相同,不同國家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例如英美模式和歐洲大陸模式以及韓日模式就存在比較大的差別,有需要進一步分析、判斷並加以選擇的過程。

另外,在缺乏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規則,往往花費很長時間,甚至始終不得出台,建立的規則其可操作性和健全性有待進一步觀察。從方法論上看,一切必先建規則才能實踐,也有悖於人類通過實踐提高認識的客觀規律。在現階段可以採取的方法,可能更多可以借鑒產業政策的有關做法,通過設立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方法加以規范和解決。對於那些國際范圍內較為成熟產品,對於那些具有較強風險控制能力的金融機構在開展創新業務時,採取負面清單的做法,也就是說「未經法律明確禁止的業務品種,均可以開發」。對於那些不是十分成熟,有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的金融產品,採取正面清單的方式加以規范。

在金融創新產品的過程中,要合理明確金融產品的定位。注意區分面向機構投資者和面向居民個人的產品。鑒於機構投資者一般擁有機構優勢,有較強的分析判斷和抗風險能力,由此面向機構投資者的產品在許可上可以更為寬松。面向居民個人的金融產品在准入方面應更為謹慎,在信息披露和監管方面應更嚴格要求。其中,針對高端客戶的金融創新產品應和普遍服務的金融創新產品應有所差別。此外,對於一些包括衍生產品在內的定價和風險控制更為復雜的面向復雜型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產品,也需要在監管上加以區別對待。

金融創新產品的發展將為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結構轉化提供可能。以銀行業創新產品為例,目前資產方管理就逐步出現了消費信貸、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打包進行證券化處理以及信貸風險的轉讓等新的金融產品。負債方管理,可以看到儲蓄替代產品的不斷出現,例如基金產品、證券投資產品、保險產品等。此外,收費類業務發展方興未艾。在國際范圍之內,人們已經不再把銀行僅僅視作從事存貸匯業務的機構,更多人看到了銀行是擁有龐大網路分支系統的商業與服務骨架,越來越將銀行看作具有應對多種產品能力的銷售和服務網路,同時把金融服務看作是由電子網路聯系在一起的進行信息加工業務。

五、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業務交叉性產品的不斷出現,日益要求樹立功能監管觀念,適應形勢,加強協調。

在建立了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之後,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功能監管的格局,為金融業的穩健發展和金融風險的有效防範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應該看到,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客觀上要求金融資源能夠在不同的市場之間進行合理有效配置。因此,我們觀察到,一些交叉業務的需求逐步產生,例如公司客戶在貸款需求的基礎上,有更多的投資理財、套期保值、保險業務的需求,居民個人在存款需求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消費信貸、住房貸款、甚至投資理財、養老保險等多種需求。交叉業務的產生和發展為改變不合理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關系帶來了新的可能。

業務品種的交叉客觀上要求機構具備更加全面的服務功能。從中國當前實際情況看,監管機構對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現和發展事實上採取了默認的態度。應該說金融機構廣泛的網路分支機構、所掌握的長期的特殊的客戶信息資料都為業務交叉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隨著市場需求的發展,資源共享的要求,過去的一些根據「出生證」由誰來發放而畫地為牢式的監管理念已受到沖擊。事實上,功能監管、機構准入和業務產品發展之間不需要相互設置障礙。隨著經濟發展,不論機構設立該由誰來審批,都不應阻礙有市場需求的業務創新。功能監管和業務發展之間並不必然發生矛盾。監管機構已在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轉變觀念,加強協調。此外,為了保持宏觀經濟穩定與協調發展,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報告中也進一步明確,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與三家監管機構之間要進一步加強協調,這一趨勢在有關立法中已有所體現。

六、外資銀行的內在優勢使得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外資銀行的發展應配合宏觀金融形勢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為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濟轉軌過程中,外資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風險控制、風險管理、信貸文化、決策程序、激勵機制以及資產管理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優勢,外資銀行發展空間巨大,特別是在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和產品發展方面潛力很大。

外資銀行的發展也應考慮配合中國宏觀金融形勢的需要。在經濟轉軌過程中,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在發展階段和發展潛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外資銀行可更多關注中國經濟轉軌中一些薄弱市場和產品、薄弱環節的發展,關注經濟結構的變遷,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支持大西北的建設,與中資金融機構既有競爭,也是對中資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我們還希望在中國的外資金融機構能夠更加配合中國宏觀金融形勢需要,不僅在順利周期階段,共享中國經濟快速穩定增長的收益,也能夠在逆境周期階段,甚至危機期間,堅持長期經營、追求長遠利益,這也是今年二月國際清算銀行會議上大家討論和研究的一個題目。

閱讀全文

與服貿會金融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港幣換人民幣匯率10月份 瀏覽:379
融資落地要多久 瀏覽:836
郫縣的上市公司 瀏覽:597
信威集團軍工 瀏覽:479
交易大亨是詐騙 瀏覽:929
外匯期貨貴金屬杠桿可調嗎 瀏覽:917
生豬期貨證監會 瀏覽:734
非公開增發價格高 瀏覽:201
委託肯交易所平台 瀏覽:715
上市公司小額快速融資 瀏覽:228
融資融券杠桿楊方股票配資 瀏覽:703
杠桿力臂括弧 瀏覽:700
建行家裝貸款 瀏覽:863
用房產證做抵押貸款手續 瀏覽:291
杠桿平衡條件改進文獻 瀏覽:128
普惠金融服務的是 瀏覽:10
昆明期貨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556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法律意見書 瀏覽:84
去金融的杠桿易去人心的杠桿難 瀏覽:486
人民幣與澳元匯率將有什麼變化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