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農村金融機構面臨新形勢

農村金融機構面臨新形勢

發布時間:2021-12-28 16:36:11

Ⅰ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首先,傳統的職能定位已不適應新時期經濟發展要求。國家開發銀行雖然已由傳統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展成為開發性金融機構,但需要由國家在市場化籌資、風險管理、貸款項目評審、基金管理、投資業務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上通過定位和專門立法進一步鞏固和明確。
第二,業務領域未能按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相應的動態調整。國家開發銀行在「兩基一支」領域的傳統業務已經受到商業銀行的競爭,而經濟社會發展對開發銀行又提出了新的融資需求,如「走出去」、社會瓶頸等領域。進出口銀行傳統的政策性業務已不能適應我國對外貿易和進出口行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近年來機電產品出口競爭力顯著提高,不再主要依靠政策性貸款支持;傳統政策性金融業務比重大幅下降,以支持「走出去」為主的自主經營業務迅速上升。近年來,農發行又逐步開展了一些與其職能相關的商業性業務,但業務管理上,並沒有對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從制度上加以區分,增加了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混合經營的道德風險。
第三,缺乏健全的資本金補充機制,資本充足率偏低。我國政府沒有建立起對政策性銀行動態注入資本金的制度。與國外同業相比,我國政策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普遍偏低,其中農發行的資本充足率最低,並且農發行和進出口行都沒有根據五級分類標准提足呆壞賬准備金。
第四,尚未建立健全內部治理結構。按現代銀行制度的要求,我國3家政策性銀行在治理結構的建設方面尚有較大距離,如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備的內控機制和風險管理體系等。隨著定位、資本金補充等問題的明確,能不能建立起既符合政策性銀行國際慣例、又符合我國國情的治理結構,對政策性銀行的長遠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
第五,可持續發展能力偏弱。在我國3家政策性銀行中,國家開發銀行實行市場化的業務運作方式,經營業績水平相對較高,但開發銀行還應建立多元化籌資來源、健全風險補償機制,提高系統性風險防範能力,才能更有利於自身的持續發展。

Ⅱ 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在激烈的競爭中應採取哪些措施

隨著農村金融市場准入條件的放寬,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組織將為新農村建設增添活力,加之民間借貸從台下規范後走上前台,逐步完善,農村金融市場將呈現組織多樣化、競爭交錯化的格局。這種競爭性市場逐步形成並不斷擴大,所有農村金融市場競爭主體之間的同業競爭將日趨激烈。新形勢下,農村信用社如何進行策略選擇,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發展趨勢
培育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是黨的「十七大」中推進新農村改革發展的有效舉措,是農村金融企業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競爭能力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支持和促進「三農」發展的客觀趨勢。新形勢下,隨著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的逐步建立,農村金融格局將呈現如下變化:
(一)金融監管力度與農村金融市場規范化程度同步提高。農村金融市場激烈競爭形勢下,各市場主體間出於利益爭奪需要,必將與金融監管部門形成更為緊密的博弈關系。一方面,這對金融監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另一方面,促進了農村金融市場競爭主體間的相互監督。通過加強金融監管和同業監督,競爭將逐漸步入良性規范的軌道,尤其是對新興金融主體的監管將得到明顯加強。農村金融的風險防範水平將得到明顯提高,內控制度建設也將得到完善落實。
(二)農村金融機構將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在日漸激烈地競爭形勢下,各金融機構必然將機構、資金、人才向自身優勢業務區域傾斜集聚,以尋求資源配置最優化、經營利潤最大化。通過市場調節,各農村金融機構分工將日趨合理,優勢將得到更加充分發揮。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造業已完成,面向「三農」的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研發的「金穗惠農卡」以其功能齊全、手續簡單、實用性強獲得農民群眾普遍歡迎;農業發展銀行積極拓展支農領域,形成了「一體兩翼」的業務發展格局;郵政儲蓄銀行信貸業務中小額質押貸款業務初見成效;城市商業銀行、國外金融機構面對經濟活躍的鄉鎮金融市場這塊「肥肉」,或者先行「試水」,或者躍躍欲試;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如雨後春筍爭相產生,初露端倪。此外,民間借貸等「草根金融」一旦規范管理,也將成為農村金融市場中一支活躍的力量。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建設到位後,當前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限放、非正規金融無合法地位的狀況不復存在,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的農村金融體系將真正建立,農村信用社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三)農村信用社在競爭中成長,農村金融主力軍地位將受到挑戰。競爭中,農村信用社將充分發揮其「人熟,地熟,業務熟」的先天優勢,通過組織形式改革、治理結構完善、服務功能增強、管理水平提高等一系列措施,促進競爭能力明顯提升,不斷發揮農村金融市場主導作用。同時,隨著農村金融市場准入條件的放寬,多種所有制的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組織將落戶農村,加之民間借貸從台下規范後走上前台,農村金融市場將呈現組織多樣化、競爭交錯化的格局。這種競爭性市場逐步形成並不斷擴大後,所有農村金融市場競爭主體之間的同業競爭將日趨激烈,尤其是在業務交叉領域和收益高回報品種上的競爭將更為明顯。但應當看到,競爭將帶來效率,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參與者競相創新金融品種,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擴大資本供給。
二、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現狀
在金融競爭性市場這一競技場上,農村信用社特點明顯、優劣並存。
(一)優勢方面
由於具備分布區域性、設立長期性、關聯緊密性、決策靈活性等特點,農村信用社在長期發展中確立了自身的以下幾方面優勢:一是地緣定位優勢。農村信用社是帶有鮮明的機構地方性、分布社區性色彩,與所在地域的聯系更多、更廣、更深,農戶、企業給予情感上的支持。二是客戶基礎優勢。農村信用社紮根農村,網點遍布鄉村,與廣大農戶、中小企業接觸貼近頻繁,長期以來培植了一大批優質客戶,與農村客戶的情感聯系緊密。許多客戶存有感恩心理,金融業務選擇上傾向於支持其成長壯大的信用社。三是信息充分優勢。農村信用社長期處於農村金融市場最前沿,對「三農」情況非常熟悉,對農村經濟特點和產業特色比較了解,尤其是對農戶、企業的信用品質、資金實力、生產經營狀況等客戶信息掌握比較充分。四是機制靈活優勢。農村信用社以縣(市)為單位法人,具有決策快捷、傳遞迅速、經營靈活的優勢,這是國有銀行所不具備的。
(二)劣勢方面
由於歷史原因和體制所限,農村信用社在業務競爭中存在以下幾方面制約因素:一是傳統的經營方式,主要包括:結算業務、中間業務佔比小,現代化的金融結算方式未能充分、廣泛挖掘利用,以至於不能進行信用社的目標客戶與市場細分的准確定位,營銷能力不強,也不能鎖定高質量的自然人和法人與合作組織等主體客戶;難以充分利用和發揮與「三農」貼近、信息源充分的優勢條件,對
放出資金進行有效控制和風險管理。二是科技手段不強。由於科技人才缺乏,新進大學生員工培訓力度不到位,員工對新設備、新技術掌握能力不足,致使科技運用不夠充分。三是創新能力不足。由於農村信用社多數沒有真正建立信息搜集、調查研究、產品研發中心,對創新重視不夠,導致業務創新步伐落後,直接制約了業務競爭能力的提高。四是管理水平不高。由於農村信

用社幹部隊伍中高素質人才缺乏,加之對現有的管理者培訓力度和層次不夠,導致一些高級管理人員尤其是基層管理者水平不高,經營理念陳舊,對宏觀形勢把握能力比較薄弱等。
三、應對金融市場競爭的策略
農村信用社面臨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猛然加劇的競爭性市場挑戰,既要增強危機感,更要樹立自信心,沉著應對,做到揚長避短,改變劣勢,做強優勢。

(一)抓住「特」字,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
一是要圍繞發揮農村金融特色,針對農戶、社區居民、企業金融服務的不同需求,開設特色業務網點、服務專櫃,把業務觸角延伸到需求與效益結合處,在機構網點設置上充分體現文化特色和人文環境,充分發揮信用社獨有的網點優勢。二是在保障農戶、社區居民、企業基本金融服務的前提下,將機構、網點和人員向金融需求旺盛、區域信用優良、網點效益明顯的地區或地帶集聚,甚至開辟新的營業網點,以此打造一批高檔次、高標準的「精品網點」,不斷提高網點資源的配置效益。

(二)「源」於「農」入於「農」,切實提升社農雙方的依賴度
農村信用社是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三農」發展又離不開信用社的金融紐帶作用,兩者之間可謂魚水情深。改善農村信用社的服務環境,關鍵的一點是落實深入「三農」的「主人翁」意識,讓「信用社是農民自己的銀行」的觀念深入人心不動搖,打好群眾基礎。吸引農戶入股,完善信用社的權力體制,區別社員與非社員的貸款待遇,廣泛言路,不斷提高信用社的日常管理水平。同時,建立穩固的客戶群體網路,暢通聯系合作渠道,把目光瞄準「三農」、涉農小(中)企業,守住屬於自己的這片陣地。

除此之外,還要切實增強農戶的守信意識,從經濟和道德上提高農戶的違約代價,給農戶製造自覺的還款氛圍。通過經濟手段,給「違信者」以高利率、高貸款准入等懲戒,加大「違信者」違約成本,確保貸款良性回收。在道德層面上,通過加大誠信宣傳,讓農戶明白對信用社違約就是對全體信用戶的違約,侵害的是全體信用戶的利益,這樣就會在無形中就提高了「違約者」道德成本,利用輿論的壓力,創造合諧的信用環境。
(三)求新務實,不斷提升業務創新發展能力
農村信用社要剖析市場、分析客戶的融資需求,在風險可控,手續合法的基礎上,大膽更新金融發展理念,大力開展金融業務創新。一是創新金融產品,開發出以貼近農戶與農業經濟實體需求的金融產品,包括:農民理財工具、農民卡類業務產品、百萬農戶致富工程貸款、出國勞務貸款等。二是要加快服務方式和業務工具的創新,不斷簡化業務程序和手續,依照客戶不同層次提供差別化、個性化服務,根據客戶不同實際風險實行貸款市場定價,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推行靈活多樣的抵押擔保方式,力爭通過便、利、親服務吸引客戶。三是加強市場分析和研究,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細分服務。在競爭性市場已經形成的市縣城區和競爭性市場暫未形成的農村地區,針對市場競爭性與非競爭性採取不同的競爭策略和競爭手段,逐年推進非競爭性地區的市場競爭措施,形成穩步推進、步步為營的競爭步伐。四是要緊貼新農村建設對金融的巨大需求,圍繞「農民想什麼,信用社提供什麼」,不斷完善金融服務功能,讓農民享受到各類金融服務,提高農民生活品質。
(四)科技興社,挖掘運用現代金融技術成果
一是積極地招引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對現有人才加強科技培訓,出台激勵措施推進科技創新,讓科技成為業務拓展的動力,員工智慧化作事業發展的資本。二是注意科技成果的轉化和運用,加大科技裝備投入力度,以最大限度地運用現代文明成果服務業務發展。三是加快業務網路建設和信用卡業務開發以及異地結算、銀行匯票等結算功能的增強,條件成熟的地區開通國際業務,拓寬中間業務收入渠道,加大中間業務收入佔比,以此拉長業務短腿,更加全面地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競爭。
(五)強抓管理,健全完善內部科學運行機制
一是要及時轉換經營策略,確立「立足城鄉、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把業務重心對准三農,堅決摒棄「去農化」傾向。二是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主任職能,達到相互制衡、相互協作、相互監督、民主管理、科學管理的效果,防止
「一言堂」現象發生。三是進一步明確以支農服務為己任和生存之本,建立勞資改革等有效的激勵措施,調動全員參與存、貸「兩個市場」開拓的積極性,確保信用社在農村競爭性市場中的存貸業務份額同步增長。四是在「增收」的同時注重「節支」,通過加強成本費用管理和非盈利資金管理,不斷提高資產盈利能力。五是建立健全主要管理制度,落實檢查監督、監察審計、按章處置等約束措施,切實加強內部控制,防止各類風險的發生。

(六)以人為本,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銀監會辦公廳出台的《關於優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人力資源結構的指導意見》不僅明確了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的方向、目標和要求,而且成為今後一段時期內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的指導性文件。實施人才戰略,改革用人機制,培養復合型信合隊伍。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觀點,人是第一生產力。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形勢下,誰握得「人脈」,誰就會在競爭中佔得先機,佔得鰲頭,就會把握住市場的脈搏,爭得主動權。具體工作中,要搞好對現有員工的培訓,豐富培訓內容和形式,特別要加強對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專業人才的培養。發揮崗位輪換作用,加強學習交流,鍛煉人才隊伍,培養一批熱愛信合事業、專業知識全面、會經營、懂管理的各層次專業人才,讓高素質人才脫穎而出,盡快充實到管理人員隊伍中。進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制定靈活性、流動性用人新機制,努力營造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做到「幹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對新業務發展需要的高學歷專業人才和技術人才,要保證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給予充足的發展空間,營造和諧發展氛圍。同時實行「幹部員工淘汰制」對那些因循守舊、不幹實事、忠誠度低、業績差、常違規違紀的幹部員工要給予經濟、行政處罰,影響惡劣的,要堅決清理出信合隊伍。
總之,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形勢,農村信用社只有急流勇進,主動出擊,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先機,牢固樹立農村金融主力軍大旗,立於不敗之地。

Ⅲ 對農村信用社如何應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當前農村商業銀行組建的步伐正在悄然臨近,農村信用社面臨諸多的機遇和挑戰。自身的不斷發展壯大和國家向農業傾斜政策的增多,以及很多優惠政策的實施,就像給我們的農村信用社打了一支強心針,農村信用社的飛速發展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積極組建商業銀行的勢在必行。
但當前郵儲銀行的建立和發展壯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觸角不斷向農村陣地的延伸,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基金互助組織等新興農村金融機構的異軍突起,給我們農村信用社賴以生存的農村金融市場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挑戰和更大的沖擊。農村信用社如何正確發揮好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如何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如何把業務做大做強、如何迅速改制、順利的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具備更大更好的抗擊風險能力?------是擺在我們這一代農信人面前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當前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問題
1、不良貸款居高不下。就我們興隆聯社而言,2011年末不良貸款高達4億多元,嚴重的制約了了我們興隆農信社的發展和壯大,具體表現為:前幾年受六道河信用社多人爭權亂放貸款的現象,導致多人受到經濟處罰和紀律處分處理,嚴重者被開除;2008年孤山子信用社又出現了李玉軍挪用資金案,挪用信用社資金、盜用儲戶存款數額巨大;多人違規發放頂冒名貸款及假名貸款金額近兩億元,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一個多億元,直至多人受處分甚至被開除的嚴重後果;黃酒館社和北水泉社的資金詐騙案等等都給興隆聯社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個別信用社主任及員工無視制度的存在違規發放頂、冒名貸款,直接導致不良貸款佔比居高不下,致使向農村商業銀行的改制工作嚴重受阻,效益始終排在承德市末位。
2、管理者有章不循、令不行、禁不止。農村信用社分布在全縣的各個角落,多數地處偏僻山區交通不很便利,離離縣城較遠。有的主任感覺自己是天高皇帝遠,對上級的指示精神、規章制度沒有嚴格的遵循,令不行,禁不止,而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置國家法紀、規章制度於不顧,仍然我行我素,聽之任之。據我走訪得知現在有的信用社主任利用職務之便經常現金白條頂庫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挪作他用或為自己做生意,長達幾天甚至十幾天不來單位上班,單位職工都不知道主任去向,整日與狐朋狗友吃喝玩樂或遊山玩水,致使單位工作渙散,職工喪失工作積極性;貸款業務有章不循,違規操作現象比比皆是,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放貸款,有可能導致2008年我縣孤山子信用社資金挪用案件的再次發生。農村信用社是縣級聯社的一個派住當地鄉鎮機構,資金的運用,人員的管理,如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地服務狀況,服務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農信事業的發展。最基本的是在管理好一個單位的同時如何管好自己也是個很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
3、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現在面臨人員危機,老齡化嚴重,很多信用社都是五十歲以上的老、弱、病、殘人員堅守在第一線,戴著花鏡辦理業務,盡管這兩年招收了一些大學生,但好多都沒有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使當前很多的人才放置於業務後端,還有的大學生一直在業務量很小的信用社,即學不到真正的業務,又終日昏昏然,造成了人才浪費。
4、員工法律意識淡薄、以身試法。對所轄員工法律知識培訓少,信用社主任對員工組織學習少的可憐,很多員工不注重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底子薄、業務素質差、思想認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奉獻精神不強、工作熱情不高,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沒有紮根農村為信合事業奮斗終身的決心。在紅眼病和盲目攀比風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有的職工敢於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既丟掉了飯碗,又限制了人身自由,以致造成終生的遺憾,也留下永世的罵名。
二、 改進的辦法和應對的措施
1、應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主任的自身修養、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培訓。農村信用社的主任就像清朝所謂的封疆大吏,其掌管著一個鄉鎮或者多半個鄉鎮的經濟動脈,掌管著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金,資金走向直接影響到農村信用社的未來,所以,一個企業的經營好壞與帶頭人有直接的關系,古語說的好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縣級聯社選好一個信用社主任也是一個關鍵所在,當然了這與上級管理機構的用人機制和領導的選用方法有關,筆者不敢妄加評論。但筆者認為,掌管著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的資產,必須選拔那些政治過硬、責任心強,既懂業務又通管理的有管理能力的優秀人才選配到領導崗位上來,這樣我們的農信事業才會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的。
2、上級要對下級信用社主任、信用社主任對所轄員工都要有一個嚴格的約束,不斷加強政治思想學習和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要具有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主人翁責任感,達到令行禁止,嚴禁違規操作,不斷樹立社興我榮、社衰我恥的榮辱觀念;
3、不斷加強對員工的業務理論、法律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所有的基層主任要高度負責,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並合理安排人員,進行崗位交流,繼續發揚老職工業務知識傳、幫、帶的優良傳統,要做好重要崗位人員輪換後的業務技能、技巧和好的方法流傳下來,即使分工不同,但必須要有協作,體現農信整體意識和團體精神,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意識,不能安於現狀,要敢於拼搏、敢於奉獻,努力改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觀、法制觀。
4、古語說的好,是不是千里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所以要合理安排人員,應盡量將所招大學生分配到最基層信用社,讓其得以鍛煉和才能的最大發揮,做到男女搭配,新老搭配;另外,省聯社應將老職工置換工作在進行下去,每兩年或者三年置換一次,不但解決了老職工退休後子女上班的後顧之憂,更換了血液,又增加了信用社的新生力量,讓老有所為,老有所養成為現實。
就筆者所管轄的信用社三年來不良貸款下降率近一倍,由原來的160萬元2011年末下降到79萬元,各項存款由三年前的4900萬元到去年末的7812萬元,現在已達到9000萬元,預計今年末達到一個億,三年翻一番。2011年末我所在的信用社在全縣信用社中各項成績排名第一,面對這些成績的取得我不敢居功自傲,這些都是全體員工的努力的結果,但更離不開我的直接領導和管理,職工精神飽滿,團結協作,真正體現了團隊精神,我敢說我所吸收來的存款都是真實的,無一虛假,都是農民客戶的閑散資金,三年來我帶領大家認真執行上級聯社的信貸政策不發放一筆違規或者超許可權跨范圍貸款;無任何違規經營現象。因為從事了八年信用社會計工作和參加信用社26年的工作經驗積累使我深知合法經營和懂得如何經營農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三、 抓住機遇、拓寬業務領域,加強硬體設施
1、加速電子銀行業務的開展,充分發揮櫃台優勢,做好電子匯兌業務,認真做好村村通工程,努力做到農村客戶足不出村就能辦理簡單的存取款業務。在當前經濟過熱的環境下,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相繼安裝ATM機,在鄰近鄉鎮或者現金流較大的各村商鋪安裝pos機和epos機,使自動存取款機和pos機達到合理的布放。搶占農村市場,隨著村鎮銀行觸角的不斷延伸,可能會使我們現有的優勢和領地被別人佔有,所以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做到快速發展、優勢發展。
2、不斷拓寬業務領域並適時拓展新業務領域,積極開展中間業務、代理業務和票據貼現業務,比如代收保險費、電費,代發企業工資、代發企業養老金、代發農村養老金等等。
3、抓住國家當前穩中有升的經濟形勢和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大好時機,順應金融改革的勢頭,新建網點和翻建網點,創造和改造自身的硬體工程,並給農村客戶提供一個寬敞、明亮、簡潔、舒適的服務場所以及一流的服務。(作者 司志堂)

Ⅳ 當前我國農村金融的現狀分析

對於農村金融體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把農村剩餘資金轉化為農村儲蓄,再把農村儲蓄轉化為農村投資。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比較成功的把農村剩餘資金轉化為儲蓄,農村儲蓄在向農村投資轉化過程中受阻,農村較多的資金流出農村。因此,目前我國農村金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農村資金的外流。閑置資金轉化為農村儲蓄的現狀,我國農民儲蓄率高,我國農民具有較強的儲蓄能力較高的儲蓄率較大的儲蓄額,這是農村金融機構能夠吸收大量存款的根本原因,為農村資金外流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可能。農村儲蓄轉化為農村投資主要表現為貸款,從農業得到的貸款與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及其不相稱。雖然我國農村貸款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與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其他產業的到的貸款相比,支持率偏低。

改革開放三十年過去了,農業貸款的相對份額不但沒有得到任何改善,而且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沒有充分發揮農村金融體系對農業的應有的支持,我國農業貸款仍有巨大的潛力。農村存款大於貸款,農村存款與農村貸款不僅差額越來越大其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存貸款額逐年增大資金外流嚴重。相對於工業城市居民城市,農業比較利益低下,農民收入低,農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捷,造成對農業農戶及農村企業的貸款無利可圖,甚至虧損,一些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無法延伸到偏遠的農村,甚至從廣大農村地區撤出,導致農村金融發展十分緩慢。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缺乏足夠規避農業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機制。由於農業經常面臨巨大的自然風險和變化多端的市場風險,如果沒有相應的規避機制或者規避機制不健全,往往是農業生產者及其有關參與者不得不面臨巨大的難以承受的自然和市場風險。出於理性的選擇,有關的農業參與者會減少對農業的投入,農村金融機構也相應的減少了對農業的貸款。農村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使得農村金融機構難以了解農村企業和個人的資信情況,導致農村信貸過程中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機會主義盛行,農村金融機構惜貸嚴重,大量資金流向城市和工業。農村金融機構規模小風險大,儲蓄存款向大銀行集中的現象比較突出,制約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也導致大量農村資金外流。

Ⅳ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

「三農」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歷來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加快農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對於加強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農」金融服務仍然是我國金融服務中比較薄弱的地帶,「三農」金融發展中仍存在不少兩難問題。筆者認為,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金融服務,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問題,努力把「三農」金融服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首先,要處理好商業化經營與社會責任的關系,這是困擾「三農」金融服務的根本問題。筆者認為,金融機構服務「三農」應該堅守兩個底線:一個是黨和國家要求的社會責任底線。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開展「三農」金融服務,是履行國有資本意志的必然要求,不能單純地追求利潤最大化,風險偏好也要建立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另一個是商業化經營要求的保本底線。實踐證明,不計成本、不講風險地服務「三農」,會挫傷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也會削弱金融機構的長期服務能力。
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應當將這兩個底線有機地統一起來。一是堅持以發展帶動服務「三農」能力提升。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商業化服務「三農」的新路子,寓服務於發展之中。二是努力尋求商業化經營和踐行社會責任的結合點與平衡點。在對外服務上,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商業金融模式支持政策性、公益性強的「三農」發展事業;在考評機制設計上,金融機構在考核基層機構點均、人均業務量和效益時,可探索加入對服務「三農」社會責任相關指標的考量,引導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地服務「三農」。三是樹立和增強「雪中送炭」的責任感。比如,在西藏、新疆等老少邊窮地區,雖然經營成本較高,但當地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和願望仍然較強,金融機構應堅持在這些地區設立多種服務網點,以發揚和體現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其次,要處理好關於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三農」客戶具有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區域差異顯著、信息不對稱等特徵,難以與一些金融機構過於集約化的經營體制相適應,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妥善處理好統籌管理和放權搞活的關系,以進一步貼近市場、貼近「三農」,提高「三農」金融服務的效率。
一是釐清各級機構的職能分工。金融機構要深入基層、員工和客戶,理清哪些事項需要總部統籌管理,哪些需要放權到分支機構,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各級機構的經營管理許可權。二是積極穩妥地推動適度簡政放權。金融機構可以採取「試點-評估-優化-推廣」的方式,做到既放權於基層,縮短管理和決策鏈條,又「放而不亂」、風險可控。三是要做好管控引導。在具體經營事項交由分支機構負責的同時,金融機構總部也要切實加強管理、督導,形成服務「三農」的整體合力。
第三,要處理好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能不能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的平衡點,是決定「三農」金融服務成敗的關鍵,最能考驗出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堅守「三農」業務發展的風險底線。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綳緊風險控制這根弦,堅持底線思維,任何時候都要將不良貸款控制在能「承受」范圍內。二是適度提高對「三農」業務的風險容忍度。金融機構應通過優化調整經濟增加值、內部轉移定價等管理考核指標,打消基層機構服務「三農」的顧慮。監管部門也應堅持差別監管,適當放寬「三農」業務不良貸款等考核指標的監管標准。三是切實加強「三農」業務專業化風險管控能力。這是應對「三農」金融業務風險大的根本之道。
第四,要處理好資源投入和效益產出的關系。現階段,農村金融資源投入大、經營成本高、效益產出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對「三農」和縣域市場增加資源投入的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金融機構要以戰略眼光來審視和衡量「三農」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要從近景、中景、遠景等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分析,發掘「三農」業務的戰略價值和長期效益,做好資源投入的總體規劃。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增加農村金融資源投入的外部環境。各級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對農村金融服務的各類財稅、保險、貨幣和監管政策支持,強化正向激勵。
此外,在發展創新型「三農」金融業務方面,一是要推動服務模式創新。重點是要強化城鄉聯動、行司聯動、境內外聯動,提供信貸、發債、票據、租賃、理財、保險等跨領域金融服務,構建新型綜合化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二是要推動產品創新。近年來,「三農」金融產品創新聚焦在破除農村抵押擔保瓶頸上。農業銀行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2009年推出了林權抵押貸款,近三年來累計投放林權抵押貸款172億元。2014年,農行又率先在同業中推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三是要推動技術創新。當前要著力把互聯網金融的理念、技術和產品運用到「三農」金融服務中。

Ⅵ 談農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勢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近年來的支農力度不斷加大,進一步鞏固了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主導地位。然而,在面臨當前經濟和金融形勢、縣域內八家金融機構競爭局面,以及國家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農村信用社未來的經營發展面臨挑戰和考驗。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以獲得更多利潤增長點。 一、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一是繼續完善「三會」制度,明確劃分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權力、責任和利益。二是進行清產核資,對模糊的資產認真界定。通過提高入股門檻,真正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局面,增強其經營管理能力,培養其「合作、守信、服務、互惠」意識,要積極動員富農、城鎮個體工商戶、個體承包戶和私營業主取得社員資格。三是正確認識激勵與約束機制。激勵與約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在法人治理結構中,正確認識激勵與約束機制是一個重要的話題。經營管理上要倡導走市場化機制,同時要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和短期行為,構建多元化的激勵與約束體系。 二、繼續依託傳統存貸款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實現方式 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我們帶來的收益是無可非議的,並且由於自身的體制以及多年來形成的發展模式,我們還將在很長的時間里繼續依靠存貸款業務來達到既定目標。農村信用社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主力軍,做好存貸款業務是滿足「三農」正常生產、生活的基礎條件。然而,金融形勢是在不斷變化的,一味依靠傳統業務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因循守舊。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我國銀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銀行業的競爭空前激烈。為了擴大發展空間,各商業銀行都在守住傳統業務陣地的同時,開辟新的業務領域。因此我們應緊跟國內商業銀行發展步伐,拓展業務領域,有效調整業務結構,提高整體盈利水平,增強自身競爭實力,擴大市場佔有份額,以創造更大的利潤收益。 1、大力拓展中間業務。結合農村信用社實際,以及商業銀行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必須大力推進中間業務。縱觀國內外的金融機構,大量的不爭事實和數據似乎都正在說明這樣一個問題:中間業務已成為金融競爭的新戰場。近幾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為適應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形勢和增加收益,紛紛將戰略目標轉向了中間業務,目前已與資產、負債業務共同構成了現代商業銀行的三大業務。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傳統銀行存貸款業務利差將逐漸縮小,我行要在競爭中發展就必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作為金融創新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間業務,將是我行拓展業務空間,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必然選擇。可見,我們大力推進中間業務確實能帶來巨大的收益,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好代理類中間業務。代理類中間業務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託、代為辦理客戶指定的經濟事務、提供金融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的業務。開辦代理業務不但能夠實現一定的手續費收入,而且能夠爭取到大量的客戶資源,輔助資產負債類業務發展,對打造農村信用社的品牌具有巨大作用。 2、積極開辦銀行卡業務。吉卡發行以來,方便、快捷的服務功能滿足了廣大客戶的要求,有力的提升了吉林農信的社會形象,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度。一是我們可針對吉卡持卡人展開一系列的宣傳、促銷活動,如刷卡消費雙倍積分、存款贈送禮品等。盡可能提高存量卡片的復活率,並以此為契機提升吉卡的品牌形象。二是為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務。開通VIP金融通道,可以是收費型VIP,即收取一定服務費獲得VIP客戶的權利,也可以是大客戶型VIP,即大的存、貸款客戶,免費為其提供VIP服務。三是免費提供金融咨詢服務,為吉卡持卡人提供櫃面等咨詢服務。四是藉助白金卡的發型,提升客戶社會地位和檔次。 三、做好中小企業貸款工作,有效防控風險 相對於其他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的中小企業貸款准入條件是寬松的,手續也是簡化的。中小企業為了發展,勢必要通過貸款融資的方式促進生產,以達到增加收益的目的。農村信用社拓展中小企業貸款是發展戰略調整的需要。我們的盈利模式還較為粗放,主要是向大客戶放款,將眼光投向中小企業是對發展戰略的適度調整。農村信用社拓展中小企業貸款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完善自身風險管理的需要。貸款投向大客戶或某些集中行業,容易造成集中度風險。包括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在內的整個貸款風險問題是我們經營發展中的致命問題,不能有效防控風險,就會造成資產流失,失去客戶對我們的信任,後果將會極其不堪設想。首先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用制度來約束人為的風險的產生。其次加強職工道德教育,從思想源頭上遏制人為風險產生的念頭。再次構建風險評價體系,使職工對貸款的風險評估有據可依。最後嚴懲惡意造成資產損失的職工,以達到警示目的。 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增強綜合競爭實力 全體員工是農村信用社輝煌歷史的締造者,只有牢牢抓住員工的心理,輔之以正確的激勵,才會任勞任怨的為信用社工作。因此,切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可以為我們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起到推動促進的作用。一要加強員工思想道德教育,樹立「以社為家、愛社如家」觀念。二要增強服務意識,以客戶為中心,將客戶視作自己的親人。三要制定出台激勵政策,形成「人人向上」的競爭局面,優勝劣汰。四要發揮領導帶頭的作用,以領導為楷模,形成全員一心、上下一心的磅礴氣勢。農村信用社面臨的金融形勢已經今非昔比,包括農行在內的幾家金融機構業已看好農村這個大市場,如何在新一輪的金融變革中勝出是擺在我們全體農信人面前的重大課題。一是認真研究當前形勢和農村信用社的市場份額,制定未來發展規劃及對策。二是發揮網點和六十餘年的社民感情的優勢,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服務功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需求,科學制定讓利政策。三是加強業內交流,借鑒總結發達省、市或地區的成功經驗,知己知彼的與其競爭。四是把握和領會國家關於農村金融的政策,未雨綢繆,搶占市場先機。 五、大力清收不良貸款 不良貸款的沉重包袱已嚴重製約了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發展,必須加大力氣清收不良貸款才能為自身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責任清收。對內部員工發放的違規貸款給予清收期限,對造成損失的要嚴肅追究責任;二是堅持依法清收。對有償還能力卻不履行償還義務的借款人、保證人實行依法清收,切實維護債權。三是保全清收。對有償還意願,但暫時缺少資金償還的貸戶要對其資產進行保全,防止信貸資金損失。

Ⅶ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1)農村金融體系結構與運作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機構網點少。農村金融機內構網點分布不均勻。容在東部地區,網點過於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鄉鎮都沒有設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2)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2003年以來,作為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

(3)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國縣域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平均數達到13.4%,而這個比例高於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

(4)產品和服務單一,支農功能不強,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民貸款難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5)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沒有形成合力,在農村地區進行信貸資金投放缺乏寬松的政策環境和信用基礎。

Ⅷ 目前最新的農村金融機構都有哪些

政策性銀行中的農業發展銀行,商業銀行中的農業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以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中的村鎮銀行、農村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

閱讀全文

與農村金融機構面臨新形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融券杠桿楊方股票配資 瀏覽:703
杠桿力臂括弧 瀏覽:700
建行家裝貸款 瀏覽:863
用房產證做抵押貸款手續 瀏覽:291
杠桿平衡條件改進文獻 瀏覽:128
普惠金融服務的是 瀏覽:10
昆明期貨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556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法律意見書 瀏覽:84
去金融的杠桿易去人心的杠桿難 瀏覽:486
人民幣與澳元匯率將有什麼變化 瀏覽:827
理財產品是否可代理購買 瀏覽:976
我想理財投資排行榜 瀏覽:606
蘇州按揭車貸款 瀏覽:838
高杠桿的風險 瀏覽:205
孟加拉國紙幣匯率 瀏覽:422
限售上市股票 瀏覽:174
非典保險股票 瀏覽:749
地方政府金融服務 瀏覽:581
金融託管服務 瀏覽:240
支付寶裡面的理財基金靠譜嗎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