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金融學的研究現狀
中國理論界對於公司金融理論的研究,主要發端於國有企業的改革需求。有觀點認為,國有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是由於其所背負的債務過重,即資本結構不合理。而更為一般的看法則把國有企業的低效率歸咎於其產權不清,公司治理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弊端。為此,應該大力推進股份制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與資本結構,以此來提高企業的效率。從這個角度來講,那些研究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績效等問題的大量文獻,都可歸入中國公司金融學的研究范疇。
這一領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其涵蓋了公司資本結構、公司治理、業績評價和信息披露等各個方面。如張翼等人所做的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與公司業績之間關系的研究,王鵬和周黎安所做的控股股東的控制權、所有權與公司績效的關系等。
另外,戰略公司金融理論的引入,也大大豐富了公司金融理論的研究內容。這一理論將企業融資結構和市場行為的關系作為研究重點,探尋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的互動問題。這一研究領域在國外還沒有構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不同的研究者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如財務杠桿對於公司競爭策略的影響等。但從發展前景來看,戰略公司金融理論將企業的金融決策與生產決策相銜接,嘗試建立包括要素市場與產品市場互動關系的一般均衡模型,進一步增強了公司金融理論在宏觀經濟學意義上的重要地位。
盡管由於多種原因造成中國有關金融學的內涵界定與西方存在顯著差異,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場在資源配置與風險管理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微觀金融方面的全方位深入研究。公司金融學是在市場環境中研究公司與管理層的融資、投資和分配等行為,在中國當前的轉軌階段,這些研究領域都與宏觀金融體制之間存在著更為密切的聯系。因此,緊密結合中國本土實際的公司金融學研究,不僅可以直接面向市場,更對中國金融改革與金融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❷ 環境金融方面有哪些比較好的研究方向
環境金融的話,一般都是去研究一個環境下它的金融情況呢,我覺得去研究國內的金融情況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向,因為我國現在它的經濟正在快速的發展,而金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麼你去研究我國的金融發展的話還是很不錯的。
❸ 企業應如何面對復雜多變的金融環境
一、企業要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
開放一定能帶來進步和發展,推動中國經濟更好、更高質量的發展。供給側結構性一旦改革到位對經濟就會有長遠的調整,生產關系調整了,推動生產力發展,產生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市場決定未來。企業只有跟著市場走,跟著國家的政策方向走,才會有好的前景、好的未來。
二、政府和企業進一步共同營造優化營商環境
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對企業家越是尊重,如深圳將每年的11月1日確定為「深圳企業家日」,溫州在11月1日設立「溫州民營企業家節」,青島發文鼓勵黨政幹部多和企業家吃飯交朋友,上午書記報告多次強調如何為企業服務,努力打通「政策的最後一公里」。
(3)研究公司金融的環境的原因擴展閱讀:
無論是金融狀況的突變還是漸變,對企業發展而言,既是危機,也是機遇。金融狀況突變,是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金。
能夠適應新金融狀況生存發展的企業,市場渠道更加寬廣,市場競爭力更強,能夠快速做大做強,這從改革開放和加入WTO兩次金融環境就能夠看出。
而金融環境的漸變,就是細水長流,洗盡塵埃,留下明珠。注重與時俱進,與金融環境變化保持平衡發展的企業,更能夠抓住機遇發展,規避風險。所以金融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發展是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❹ 公司金融環境會對企業生產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請試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影響企業理財目標的選擇具體可分為兩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內部因素是指企業本身和企業相關利益關系者包括企業股東、債權人、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等等對企業理財目標的影響;
外部因素是指現下的政府政策及金融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因素、社會文化都會影響企業理財目標的確定。
下面具體分析這些因素是怎樣影響企業理財目標的選擇的?
一、企業內部因素
1、企業相關利益者
股東、債權人、員工、消費者、供應商及其他利益主體構成了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他們同出資者一樣在承擔著風險,同時也維護自己的利益。在企業利潤的分配上他們要求平等,所以企業在確定理財目標的時候必須在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力求平衡,才能促使大家齊心協力去實現企業理財目標。
2、企業管理決策因素
為了促進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實現企業理財目標,企業必須完成具體理財目標。其中包括公司籌資管理、投資管理、運營資金管理和利潤管理等各方面的具體目標的實現,及研究資本結構與項目投資、風險與投資報酬之間的關系,以保證企業理財目標的實現。
3、公司類型
由於公司類型的不同會直接影響著其資產分配的差異,這也會影響公司理財目標的確定。例如,工業企業的資金大部分用於原材料和加工,服務業出於員工資金,而金融行業則必須保證自己的投資承受力,他們各自的特點必然決定了他們在理財目標選擇上的差異,影響其理財目標的確定。
二、外部因素
1、經濟因素
企業要能正確預見政府經濟政策的導向,清楚了解國家對經濟行為的優惠政策和不利因素,趨利避害。例如,金融危機、通貨膨脹、利率波動等因素會對企業銷售收入、庫存、企業投資等方面造成嚴重影響,公司必須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以期迅速有效的實現公司理財目標。
2、法律因素
企業高管及財務人員在制定理財目標的同時必須了解、清晰相關法律法規,因為企業不管是籌資、投資還是利潤分配都和外部產生法律關系,企業必須要在法律規制范圍內指定公司理財目標,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業財務管理的智能。
3、金融環境
金融環境是影響企業理財目標的主要外部因素。因為企業的資本除了自由資本以外,主要來自金融市場。寬松或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利率的上下波動都會影響企業的籌資、投資和經營活動,這要求公司時刻關注金融形勢的變化,培養較強的正常和市場敏銳性,才能更好的完成企業理財目標。
4、社會文化
社會文化傳統是經過歷史的沉澱,在特定區域環境的影響的形成的,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思考事物的思維方式,對企業理財目標有很深刻的影響,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只要做到因地制宜,理財目標與社會文化相符,那麼企業理財目標的完成也不難。
綜上所述,企業要想選擇合適的理財目標,必須綜合考慮企業各方面的影響因素,進行多方面比較,並結合自身現狀和外部經濟、金融、法律因素選定符合企業發展方向的可行性理財目標。
❺ 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目的及意義
你這個是專科本科呢,具體字數要求有多少呢。我先給你個大綱你看下,不行的話我再給你份別的
內 容 摘 要
(選題動機)我國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由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
(中心思想)通過對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進行剖析,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總體闡述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基本現狀、融資的主要方式以及其主要表現。第二部分,從金融機構、政府及企業自身三個層面對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成因進行剖析。第三部分,結合我國當前國情,尋求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主要對策。
(個人新觀點)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僅僅依靠一個部門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加以解決,它需要政府、銀行以及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的共同努力,從機制、體制等多方面尋求解決的突破口,只有如此,才能有效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
關鍵詞:中小民營企業 融資 成因 對策
目 錄
一、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現狀分析 1
(一)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基本現狀 1
(二)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 1
(三)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表現 2
二、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分析 3
(一)金融機構方面存在的問題 3
(二)政府職能機構不健全 3
(三)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的原因 3
三、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主要對策 4
(一)充分行使政府職能,營造較為寬松的外部環境 4
(二)促進金融機構的專業化、多元化 4
(三)培育信用環境,提高社會信用水平 5
(四)加強風險管理,提高金融風險識別能力 5
(五)大力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創業資本的創業投資 5
(六)努力提高中小民營企業整體素質,增強內在融資能力 5
(七)總結經驗,做大做強「擔保」蛋糕 6。
❻ 江西省金融控股集團外部宏觀環境分析自然環境因素和全球化因素
摘要 你好,關於你的問題我覺得企業作為市場重要主體之一,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必須要符合國家各種經濟政策,公司經營受到諸多包括市場准入、市場佔有、行業規范、產業政策、結構調整等方面的影響。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不僅要受到以上傳統因素的影響,還將面對各種金融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左右一個公司的命運。
❼ 影響公司金融環境的因素
企業作為市場重要主體之一,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必須要符合國家各種經濟政策,公司經營受到諸多包括市場准入、市場佔有、行業規范、產業政策、結構調整等方面的影響。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不僅要受到以上傳統因素的影響,還將面對各種金融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左右一個公司的命運。
既然今天要談的是金融環境對企業的影響,那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一下本人的淺見。
一、金融環境對公司經營的影響
金融環境對公司經營的影響重大,各種風險給企業經營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金融危機更是讓大家對這種影響有了一個甚為透徹的認識,這里舉三個例子加以明之(加以說明的意思。文縐縐的,不好意思)。
保險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保險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日漸凸顯,其對於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各種風險有著非常有效的規避作用。比如建設項目中企業購買的工程險,可以規避規避各種風險對建設工程帶來的影響;公司產品運輸過程中購買保險可為公司規避大量損失;保險公司為企業提供的各種產品質量保險對企業也有著重要的避險作用。隨著公司管理者、經營者對風險認識的不斷提升,保險對現代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的影響也更加重要。
匯率變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影響甚巨,國內很多出口企業的市場佔有率明顯下降,以致降低企業利潤。同時,匯率變動對公司各項對外結算業務也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而依託各種創新金融工具可降低這種影響帶來的損失(企業此時參與期貨主要是套期保值交易,可鎖定成本、鎖定利潤)。
金融危機的影響。金融危機降低社會需求,給公司銷售帶來巨大影響,同時,金融危機往往滲透至產業環境,帶來經濟危機,影響行業乃至傷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在此不做贅述)。簡單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大量公司破產,其中就包括雷曼兄弟、貝爾斯登這些巨人公司。
二、融資環境
任何公司都離不開營運資金,也都有資金短缺之時,融資是每個公司的需求,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給企業經營帶來活力。
企業借款。企業借款的主要表現是銀行貸款,這也是企業最傳統的融資方式。大量的銀行貸款甚至支撐著企業的運行,為公司帶來生命力,房地產公司便是這其中最鮮明的例子。
發行債券。公司制的企業可發行企業債券來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企業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到期還本付息。與投資者形成債權債務關系,不影響公司決策權。
發行股票。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讓我們知道了這種無期限、負擔低的融資方式不但可以讓公司快速得到大量資金,同時也讓公司得到高速成長。
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金融工具為企業經營提供更多選擇。
三、投資環境
現代企業不僅注重傳統業務的經營,更是將其寬裕資金用於投資,以期達到收益最大化甚至並購其他公司的目的。金融市場可為企業提供多種投資標的,傳統的有如股票、債券、期貨及各種票據,更有很多創新產品如期權、互換等供企業選擇。並購市場暗流涌動、金融控股越來越多,交叉持股也不鮮見,這些都是日漸成熟的金融市場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最後要說明的是,金融市場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極大的風險。東航、國航參與期貨交易帶來的(約138億)巨額虧損、平安收購富通帶來的(約230億)巨額浮虧、中資銀行購買兩房債券(約300億)所帶來的(違約)風險都時刻告訴我們,金融市場有風險,參與其中需謹慎。
回頭看看,回答好像偏題了,囧!!!針對題目,我簡單總結幾點吧,都是我自己的理解。
影響公司金融環境的因素:
企業自身實力(資金實力、管理能力等)及信用度;
市場誠信環境;
制度完善及法律保障;
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
大半夜打了這么多字,好累,上面的就不刪了,留著看看對你有沒有其他的幫助,下面的你就自己逐條展開吧!
❽ 形成金融市場現狀的原因
一、國際收支失衡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金融危機大都發端於此。一般來說,由國際收支失衡引起的金融危機的國家都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匯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了,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往往出現了經濟不景氣,政治動盪等現象,繼而國民對本國貨幣失去信心,對美元等外幣需求上升,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必須拋出大量外匯收回本幣,但是隨著負面消息繼續出現,貨幣當局最終無法捍衛固定匯率,宣布貨幣貶值,導致本國貨幣崩潰。以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泰國的情況為例,在發生金融危機之前,泰銖一直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主要盯住美元,隨著泰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降低與經常項目赤字的持續上升,泰銖被高估,泰國央行被迫發出大量外匯維持固定匯率,到1996年下半年,泰國金融市場就出現了擠提風潮事件,1997年2月,國際游資又大規模拋售泰銖,1997年7月2日,泰國放棄已實行十多年的聯系匯率制度,當日即貶值19%,8月,泰國政府宣布暫時關閉16家金融機構,還宣布境內外泰銖實行統一匯率,從而引發了市場的恐慌,再度掀起拋售泰銖的狂潮,東南亞各國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和泰國一樣,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的匯率也急劇下跌。那麼中國會不會因為國際收支失衡而發生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呢?應該說不會。首先,中國自從實行匯率改革以來,就已經不再採用固定匯率制度,雖然由於央行的干預,人民幣匯率仍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扭曲,但是,與東南亞國家的情況相反,人民幣匯率不是被高估,而是被低估了,從2005年7月21日至2007年4月30日,人民幣已經累計升值超過13%,並且還有升值的預期,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貶值預期。其次,中央銀行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由01年的2000多億美元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多億美元,儲備規模居世界第一。有了如此之多的外匯儲備,就可以有效抵禦國際炒家的投機,避免外匯市場發生劇烈動盪。所以,我國因為國際收支不平衡而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二、資本市場失衡
資本市場決定著金融資產的價格,當資本市場失衡時,將會引起市場的恐慌,大量拋售證券,發生資本市場崩潰從而引發全面性的金融危機。美國八七年發生的股災就是資本市場失衡引起金融危機的著名案例。在八十年代,由於里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成功的經濟政策,美國經濟進入了繁榮時期,股市也水漲船高,產生了明顯的泡沫,直到87年夏天,股市仍然一片繁榮,但是到10月份,由於一系列的利空消息,如逆差增大,財政赤字嚴重,使投資者產生了擔憂,泡沫開始破裂,10月14日,道指下跌95.46點,創下新紀錄,10月16日,下跌108.35點,10月19日,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市下跌了508.32點,跌幅為22.6%。這場金融危機還蔓延到了全球,歐洲、亞太地區的股市也出現了暴跌,例如,10月20日,恆生指數跌去33.5%。87股災使美國100多家銀行倒閉,股民損失慘重,很少再購買住房導致不動產市場價格下跌。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與美國當時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首先是經濟連續保持高速增長,其次,從股指的角度看,自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探底至998點至2007年10月16日達到歷史最高點6124點,上證指數上漲了500%以上,在其後的半年時間里,上證指數又縮水50%以上。因此,從下跌的幅度來看,中國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股災」。然而,再仔細分析一下中國與美國的差異,筆者認為,股市的下跌不會上升到金融危機的程度:第一,中國的股市畢竟是一個政策市,換句話說,官方對中國股市有足夠的控制力,而且調控股市手段多樣,如在股市大跌時出台利好政策、政府官員講話,或是召集基金公司集體進行「窗口指導」,還有國資委等政府機構直接動用手中的資金救市等,例如,今年4月22日,當股票跌破3000時,政府立即進行3000點保衛戰,當日即收大陽,4月24日,出台印花稅下調利好,股市幾乎全線漲停。另一方面,盡管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了通貨膨脹等一些問題,但基本面並沒有走壞,高速增長的預期沒有改變,因此,只要政府釋放利好,市場預期馬上改變,股指再創新高也不無可能。第二,即使股市發生崩盤,災難也不會蔓延到銀行體系,八七股災之所以會引起美國100多家銀行倒閉,是因為這些銀行有大量的股票、債券抵押貸款,1987年5月,美國銀行對股票債券的抵押貸款達388.9億美元。而在中國,企業主要利用股票市場進行融資,投資並不多,法律也不允許從銀行借入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因此,當股市崩盤時,不會產生企業虧損從而給銀行造成壞賬的情況。當然,也法律也不允許銀行投資於證券市場,因此,在中國,即使發生股災不會引起銀行業危機,真正可怕的是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下面我們就來分析這一問題。
三、資金借貸市場失衡
資金借貸市場失衡引發金融危機事實上就是信用危機,其原理在於,為刺激經濟,央行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銀行發生大量壞賬,資金鏈斷裂,從而引發擠兌現象,羊群效應使得這種現象很可能蔓延到整個銀行體系,造成大量銀行倒閉,整個國民經濟受到巨大打擊。上世紀80年代簽訂廣場協議後,為了應對不利的國際收支環境,日本政府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放鬆了信貸,銀行放出大量房地產抵押貸款,加之日本土地本來就比較稀缺,日本的房地產價格猛漲,當時日本土地價格是美國的三倍多,1989年,日本央行三次上調再貼現率,利率提高後,借款人無力償還利息,導致銀行壞賬,房地產泡沫破裂,到1997年日本住宅用土地比1989年下跌了約30%,商業用地下跌了約50%,8家住宅金融公司(住專)中有七家倒閉,這也給銀行帶來了大量的壞賬,從而導致了日本經濟一蹶不振,至今仍未完全恢復。針對中國近年來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情況,有許多專家呼籲謹防房地產泡沫破裂,關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房地產市場有沒有泡沫是一個問題,泡沫理論本來就不是一個成熟的理論,格林斯潘說過:「泡沫只有在它破裂的時候才會被證實」,一些學者用房價與家庭年收入只比來測算泡沫是不妥當的,這個比率高只能在社會學的意義上證明房價高,在經濟學上測算泡沫應該用新房空置率比較合理,但是從技術上來說這一指標目前也沒有統一的標准,但是定性地說,筆者認為,中國房地產價格高很大程度上是供需引起的,經濟學認為房地產的供給長期的比較固定的,但在中國有一個周期問題,大量的城市單元住房都是在80年代興建的,20多年過去後,這些住房在面積和結構上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要求,所以對新住宅的需求是很大的,這自然引起房價高企;另一方面,有幾個原因使得房價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一是供地從緊的政策使房地產新增量有限;二是目前的政策目標是穩定房價,而不是使房地產價格下跌;三是由於全球通脹,原材料價格上升導致房地產價格走高,基於以上幾點筆者認為,中國因為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❾ 金融市場狀況是構成經濟環境的最主要因素
影響金融市場的國際經濟環境因素是什麼?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
2020-05-29 16:11:23
影響金融市場的國際經濟環境因素是什麼?
金融市場是指經營貨幣資金借款、外匯買賣、有價證券交易、債券和股票的發行、黃金等貴金屬買賣場所的總稱,直接金融市場與間接金融市場的結合共同構成金融市場整體。
影響金融市場的國際經濟環境因素有以下幾種:
(1)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背景,極大地促進了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金融交易量的增長。
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加快了金融信息傳遞的速率,擴大了金融信息傳遞的范圍,提高了金融市場效率;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場的關聯性增強,增強了國際資本的流動性,各國宏觀政策的外溢效應更加明顯,由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引發國內金融市場動盪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2)放鬆管制和加強管制兩種經濟哲學的交替
經濟環境的變化引起經濟理論的發展,經濟理論的發展引起放鬆管制和加強管制兩種經濟哲學思想的轉換。
一直以來,各國在「放鬆管制——加強管制——再放鬆——再加強」這種循環中尋求對金融市場的最佳適度管理,每一次管制的加強和放鬆都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被賦予了全新的內容。
(3)世界貨幣制度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以後,各國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度。浮動匯率制度增加了匯率風險,金融業與從事國際經營的企業為了迴避匯率風險,必須藉助外匯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同時,匯率的波動也帶來了投機的機會,促進了投機交易與資本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