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創投公司控股上市公司的實例嗎
創投公司幹嘛要成為控股股東呢?這與創投公司的投資宗旨是相違背的。
2. 借殼上市是什麼意思,如果被借殼上市,對公司有什麼影響借殼上市和整體上市有什麼區別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
所謂買殼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過收購一些業績較差,籌資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剝離被購公司資產,注入自己的資產,從而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國內證券市場上已發生過多起買殼上市的事件。�
借殼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借殼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強生集團的「母」借「子」殼。強生集團由上海出租汽車公司改制而成,擁有較大的優質資產和投資項目,近年來,強生集團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東強生的「殼」資源,通過三次配股集資,先後將集團下屬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東強生之中,從而完成了集團借殼上市的目的。�
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一種對上市公司「殼」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活動,都是為了實現間接上市,它們的不同點在於,買殼上市的企業首先需要獲得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而借殼上市的企業已經擁有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從具體操作的角度看,當非上市公司准備進行買殼或借殼上市時,首先碰到的問題便是如何挑選理想的「殼」公司,一般來說,「殼」公司具有這樣一些特徵,即所處行業大多為夕陽行業,其主營業務增長緩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虧損;此外,公司的股權結構較為單一,以利於對其進行收購控股。�
在實施手段上,借殼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團公司先剝離一塊優質資產上市;第二步,通過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籌集資金,將集團公司的重點項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過配股將集團公司的非重點項目注入進上市公司,實現借殼上市。與借殼上市略有不同,買殼上市可分為「買殼——借殼」兩步走,即先收購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後利用這家上市公司,將買殼者的其他資產通過配股、收購等機會注入進去。�
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
整體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將其主要資產和業務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進行上市的做法。隨著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業務獨立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整體上市越來越成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主要模式。分拆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將其部分資產、業務或某個子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進行上市的做法。
由於公司內部業務往往有較多聯系,分拆上市容易導致上市公司和控股股東及其下屬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以及同業競爭問題,因此監管部門對分拆上市部分的業務獨立性有很高的要求。如證監會《關於近一步規范股票首次發行上市有關工作的通知》中除要求擬上市公司保持人員、資產、財務獨立外,還要求擬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不存在同業競爭,與控股股東任何形式的關聯交易不超過同類業務的30%。
盡管新上市公司中整體上市的越來越多,但已上市公司中有許多當初是分拆上市的。除上市公司外,控股股東還有大量相關業務留在上市公司之外,這一方面可能導致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大量關聯交易的產生,另一方面不利於集團整體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因此不少控股股東謀求通過某種途徑整體上市。如TCL集團通過吸收合並TCL通訊實現集團上市的案例,以及武鋼股份公布的擬增發90億元收購武鋼集團鋼鐵資產的方案都是實現集團整體上市的途徑。TCL案例是集團直接整體上市,TCL集團發行新股,用部分新股置換TCL通訊的流通股,同時TCL通訊退市。武鋼的案例則是武鋼集團藉助武鋼股份的平台,通過武鋼股份增發新股後收購武鋼集團的主要鋼鐵業資產,實現武鋼集團鋼鐵業的整體上市。
3. 風險投資公司一定要退出嗎
風險投資也稱創業投資,根據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金融投資者投入到剛剛成立的、處於迅速發展的、具有較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它一般是以高新技術做為基礎,對生產技術密集型產品的企業進行的投資。作為一種融資手段,風險投資可以為新技術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並促使其商業化,由此促進新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並且加快科技發展的進程。
風險投資的退出是風險投資運作整體流程中必不可少、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風險投資的成功運作必須在風險企業家、風險資本家、風險投資者這三個主體之間設置某種機制,實現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在三者之間合理地分配,而風險投資的退出正是滿足這一要求的最佳安排。風險投資的運作主要包括創業資本形成、創業資本運作、創業資本退出三個環節,決定創業投資規模、創業投資意願的主要是資本退出環節。可以說,沒有退出機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風險投資,退出是風險資本正常運轉的關鍵環節,風險投資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於創業資本退出的成功與否。
2 中國風險投資現狀
2010年,隨著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加、擴大內需等政策的出台,中國的宏觀經濟得到逐漸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IPO重啟以及創業板推出,使得風險投資的退出渠道不斷得到完善,風險投資也在穩步回升,機構投資速度開始加快。根據CVCRI統計,2010年風險投資總額為316.64億元人民幣,共投資了689個項目,投資總額和項目數量與2009年的339.45億元和506個項目相比,投資總額略有下降,而投資項目卻有所增加。
3 中國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分析
通過各個國家風險投資的運營情況來看,最常用的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種:並購、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回購、破產清算。不同的退出方式在中國風險投資領域有著不同的優勢和劣勢。
風險投資退出方式是減少投資風險的重要條件。另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風險投資也出現了幾種獨特的退出方式,如上市公司可以進行資產重組、借殼上市、股份轉讓等,從而為風險投資退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路徑。
4. 借殼上市和融資啥關系
借殼上市是融資的一種方式。
融資方式包括上市融資,上市融資包括國內上市專融資、境外屬上市融資、買殼上市融資。因此,借殼融資是上市融資的一種方法。企業融資有八大渠道即: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企業內部融資;項目融資;貿易融資;專業化協作融資;政策融資;上市融資。
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
(4)金融創投公司能被借殼上市擴展閱讀:
借殼上市的實際案例
1、盈科數碼動力
1999年4月,李澤楷旗下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盈科拓展把旗下資產包括數碼港發展權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得到大約6成股權,在消息刺激下,得信佳的股價由不足0.1港元升至個位數字,上升數十倍。其後得信佳改名為盈科數碼動力。
2、盈科大衍地產
2004年5月,電訊盈科分拆旗下地產業務,包括貝沙灣(數碼港的地產部分)、北京盈科中心、電訊盈科中心、其它投資物業和相關物業及設施管理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東方燃氣,並把東方燃氣改名為盈科大衍地產,並透過配股減持盈科大衍地產的股份,套現大約3億港元。
5. 可以借殼央企投資嗎
價值這東西,是一個企業的底色,有沒有價值還得看企業本身。如果是一個好企業採取借殼上市的方法,會被看作是有戰略;如果一個只想摟錢的企業,就是在耍花腔。投資者一定要小心。
什麼是借殼上市?
借殼上市,又稱「買殼上市」、「後門上市」、「逆向收購」、「反向收購」,是指一個企業由於各種原因暫時無法達到上市要求上市,於是就借用一個已上市公司的殼,通常的方式是購買該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票,然後注入自己的相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
是一種面對監管層的上市要求時,採取的「迂迴」方式。是一種以上市為目的的資產重組。
別一聽到資產重組,就認為可能存在投資機會。這種單一的判定方式在做投資決策時,萬萬使不得。在美國市場,很多中概股由於在信息披露方面,或者其他企業資質方面沒有達到要求,才會採取借殼的方式。這其實包含著負面信息。
企業為什麼急於想上市,說白點就是缺錢了。特別說明,缺錢了是一個中性詞。最終還得看獲得錢的企業,如何使用這些錢。
根據近些年對企業融資方式的研究,全球企業大部分越來越傾向採取在股票市場融資的方式。借債需要還本付息,發股就不用了。只想割韭菜的企業,把股市融資當成一種對他們企業的慈善募捐。對於這種企業,投資者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但是,也不是所有借殼上市的企業都存在著貓膩,也存在著無奈。在中國的IPO市場,排隊時間是很長的,而一些企業確實需要錢來擴大生產,改善經營,度過難過。排隊等上市,不見得是最佳的選擇方案,要知道,中介費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核算下來可能不少。而風口可能會一不小心就散了。
有些借殼上市的企業,跟投資者想的一樣,確實存在投資機會。比如20世紀90年代的中信泰富,在並購重組案例中稱得上經典。當時,「中信香港」通過一系列的配股發展,將原有資金注入了「泰高發展」,成功實現買殼上市,僅1991年到1996年幾年時間,股價從1.3元每股漲到了44.9元每股。
但是借殼上市割韭菜的企業也是割得活靈活現。奇虎360通過江南嘉捷,把在美國時的600億估值一度搞到了4500億,即使下滑60%,依然是1600億。誰受益誰吃虧,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說來說去,投資前還是得翻開企業的底牌看一看,借用一句廣告語,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同樣也不是所有的重組都有投資機會。
6. IPO與重組上市的主要區別
企業除了可以通過IPO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實現上市外,還可以通過重組方式實現上市,市場上又稱「借殼上市」。需注意的是,創業板公司不能作為重組上市標的,金融創投類企業目前不允許通過重組方式實現上市。根據現行《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重組上市在發行條件和審核要求等同於IPO。IPO較重組上市優勢在於股權稀釋比例較低、上市操作過程明確。重組上市較IPO優勢在於審核周期相對較短。另外,重組上市對重組方要求門檻的更高,重組方只有具備相當的盈利能力,才能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
7. 政策為什麼不允許金融類企業借殼上市
金融類企業屬於特殊抄行業類型,一方面金融企業具有杠桿性,資產結構異於其他行業,另一方面,借殼上市與IPO相比流程和審批簡化,不利於政策控制。
金融與實體雖然是伴生關系,但金融獨大也會傷害實體經濟的運行,所以政策上的這些條款有利於國家從總體方面引導控制。不過實際運行中,也是有很多規避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