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粉飾報表常用手段

金融機構粉飾報表常用手段

發布時間:2022-01-06 08:36:57

㈠ 常見的粉飾財務報告的方法有哪些

(一)利用金融工具准則粉飾報表;: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四類金融資產的重新分類,後續計量,會導致資產定性不同對企業當期損益會造成直接的影響。 (二)利用企業合並准則粉飾報表;故意將商譽抬高。2.大肆計提減值准備。3.操縱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時點。 (三)利用債務重組准則粉飾報表;企業通過債務重組不僅可以取得「債務重組收益」,而且可以取得「資產轉讓收益」,從而使企業賬面業績出現很大變化,甚至可以造成扭虧為盈的假象。 (四)利用所得稅准則粉飾報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的計稅基礎以及由此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計算非常有彈性,再加上所得稅稅率的變動,導致操縱遞延資產和遞延負債機會大大增加。 (五)利用借款費用准則粉飾報表。 1.利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2.利用資本化的借款范圍。3.利用資本化的時點。

㈡ 對金融機構監管的手段有哪些

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大沖擊,而資產評估具有「去資產泡沫化」和「穩定器」的作用。資產評估還是金融監管的「預警」和「標尺」,是有效進行金融監管的重要手段。
其次還有一下幾點:
金融監管的手段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監管手段是不同的。如市場體制健全的國家,主要採用法律手段,而市場體制不發達的國家,更多地是使用行政手段。總的看,目前金融監管使用的手段主要有:
(一)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即國家通過立法和執法,將金融市場運行中的各種行為納入法制軌道,金融活動中的各參與主體按法律要求規范其行為。運用法律手段進行金融監管,具有強制力和約束性,各金融機構必須依法行事,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因此各國監管當局無不大力地使用法律手段,即使是在一些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也都積極完善立法,使金融監管擁有相當的力度。法律手段發揮監管作用,必須樹立金融法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立法要超前,且執法要嚴格。例如,運用法律手段管理證券市場,就是要通過立法和執法抑制和消除欺詐、壟斷、操縱、內幕交易和惡性投機現象等維護證券市場的良好運行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二)技術手段
監管當局實施金融監管必須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運用電子計算機和先進的通訊系統實現全系統聯網。這樣監管當局不僅可以加快和提高收集、處理信息資料及客觀評價監管對象的經營狀況的速度和能力,而且可以擴大監管的覆蓋面,提高監管頻率,及時發現問題和隱患,快速反饋監控結果,遏制金融業的不穩定性和風險性。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監管,實際上是將監管當局監管的內容量化成各項監測指標,通過資料的整理、分析和對比,最後以監控指標的形式反映金融業的業務經營活動狀況判斷風險程度。
(三)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指政府監管當局採用計劃、政策、制度、辦法等進行直接的行政干預和管理。運用行政手段實施金融監管,具有見效快、針對性強的特點。特別是當金融機構或金融活動出現波動時,行政手段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但行政手段只能是一種輔助性的手段。從監管的發展方向看,各國都在實現非行政化,逐步放棄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來管理金融業,而更多地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因行政手段和市場規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抵觸的,雖收效迅速,但震動大,副作用多,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但完全摒棄行政手段也是不現實的。即使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在特殊時期仍然需要它。
(四)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指監管當局以監管金融活動和金融機構為主要目的,採用間接調控方式影響金融活動和參與主體的行為。金融監管的經濟手段很多,如在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管時,最後貸款人手段和存款保險制度等就是非常典型的經濟手段。在證券市場監管中,金融信貸手段和稅收政策都是重要的經濟手段。

㈢ 如何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粉飾,通常有哪些手法

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粉飾,通常會從「收入」著手作文章……
上市公司為了讓報表好看,努力虛增收入
私人企業為了節稅,努力虛增成本,虛減收入

㈣ 修飾會計報表的常見手段有哪些

1.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
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然而,資產重組現已被廣為濫用,以至提起資產重組,人們立即聯想到做假賬。近年來,在一些企業中,特別是在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確實被廣泛用於粉飾會計報表。不難發現,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在於資產重組。典型做法是:(1)藉助關聯交易,由非上市的國有企業以優質資產置換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2)由非上市的國有企業將盈利能力較高的下屬企業廉價出售給上市公司;(3)由上市公司將一些閑置資產高價出售給非上市的國有企業。
例如,××股份公司xx年將6926萬元的土地使用權以21926萬元的價格賣給母公司,確認了15000萬元的利潤;同時將所屬一家企業的整體產權(賬面凈值1454萬元)以9414萬元的價格出售給母公司,確認7960萬元的利潤。這兩筆資產重組的利潤總額合計22960萬元。
又如,××股份公司xx年6月將其擁有的賬面價值56萬美元的上海××有限公司40%的股權作價4000萬元人民幣,與其關聯企業進行股權置換。本次股權置換使該股份公司56萬美元的不良資產轉化為4000萬元的優質資產,僅此一項就為該股份公司增加了3500多萬元的收益,不僅使該公司xx年上半年免於虧損,而且在彌補了以前年度2558萬元的虧損後,還可剩餘相當一部分可分配利潤。
資產重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一夜扭虧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時間差,如在會計年度即將結束前進行重大的資產買賣,確認暴利;一是不等價交換,即藉助關聯交易,在上市公司在和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間進行「以垃圾換黃金」的利潤轉移。

2.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
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組而成,在股票發行額度有限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往往通過對國有企業局部改組的方式設立。股份制改組後,上市公司與改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間普遍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利用關聯交易粉飾會計報表,調節利潤已成為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游戲」。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其主要方式包括:(1)虛構經濟業務,人為抬高上市公司業務和效益。例如,一些股份制改組企業因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達不到70%,並通過將其商品高價出售給其關聯企業,使用其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脫胎換骨」。(2)採用大大高於或低於市場價格的方式,進行購銷活動、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如前面所舉的資產重組案例。(3)以旱澇保收的方式委託經營或受託經營,抬高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如最近證券報刊廣為報道的××股份公司,以800萬元的代價向關聯企業承包經營一個農場,在不到一年內獲取7200萬元的利潤。(4)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如××股份公司將12億元的資金(占其資產總額的69%)拆借給其關聯企業。雖然我們不能肯定其資金拆借利率是否合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該股份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與關聯企業資金往來的利息收入。(5)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費、或分攤共同費用調節利潤,如××集團公司xx年替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承擔了4500多萬元的廣告費,理由是上市公司做的廣告也有助於提升整個集團的企業形象。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5特點是,虧損大戶可在一夜之間變成盈利大戶,且關聯交易的利潤大都體現為「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或「營業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賺取的「橫財」,往往帶有間發性,通常並不意味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另一個特點是,交易的結果是非上市的國有企業的利潤轉移到上市公司,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3.利用資產評估消除潛虧
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和謹慎原則,企業的潛虧應當依照法定程序,通過利潤表予以體現。然而,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往往在股份制改組、對外投資、租賃、抵押時,通過資產評估,將壞賬、滯銷和毀損存貨、長期投資損失、固定資產損失以及遞延資產等潛虧確認為評估減值,沖抵「資本公積」,從而達到粉飾會計報表,虛增利潤的目的。
例如,一家國有企業於xx年改組為上市公司時,xx年、xx年和xx年報告的凈利利潤分別為2850萬元、3375萬元和4312萬元。審計發現:(1)xx年、xx年和xx年應收款項中,賬齡超過3年以上,無望收回的款項計7563萬元;(2)過期變質的存貨,其損失約3000萬元;(3)遞延資產中含逾期未攤銷的待轉銷匯兌損失為1150萬元。若考慮這些因素,則該企業過去三年並沒有連續盈利,根本不符合上市條件。為此,該企業以股份制改組所進行的資產評估為「契機」,將這些潛虧全部作為資產評估減值,與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的評估增值18680萬元相沖抵,使其過去三年仍然體現高額利潤,從而達到順利上市的目的。

4.利用虛擬資產調節利潤
根據國際慣例,資產是指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項目,即使符合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列入資產負債表,嚴格地說,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由此就產生了虛擬資產的概念。所謂虛擬資產,是指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但由於企業缺乏承受能力而暫時掛列為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和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等資產科目。利用虛擬資產科目作為「蓄水池」,不及時確認、少攤銷已經發生的費用和損失,也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虛盈實虧的慣用手法。其「合法」的借口包括權責發生制、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地方財政部門的批示等。
例如,××股份公司xx年度報告了近2000萬元的凈利潤,但該公司根據當地財政部門的批復,將已經發生的折舊費用、管理費用、退稅損失、利息支出等累計約14000萬元掛列為「遞延資產」。若考慮這兩個因素,××股份公司實際上發生了嚴重的虧損。

5.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為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而支付的利息費用,在這些長期資產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資本化,計入這些長期資產的成本。利息資本化本是出於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區分資本性支出和經營性支出的要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濫用利息資本化的規定,蓄意調節利潤。
*2代表性安全的當屬渝太白。該公司將鈦白粉工程建設期間的借款及應付債券的利息8064萬元,在該項目已投入使用的情況下仍然予以資本化,結果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開了我國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的先河。
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的更隱秘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難以界定的事實,通過人為劃定資金來源和資金用途,將用於非資本性支出的利息資本化。

6.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
由於我國的產權交易市場還很不發達,對股權投資的會計規范尚處於赴階段,有不少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除了藉助資產重組之機,利用關聯交易將不良股權投資以天價與關聯公司置換股權獲取「暴利」外,還有不少國有企業利用成本法和權益法粉飾會計報表。典型的做法是,對於盈利的被投資企業,採用權益法核算,而對於虧損的被投資企業,即使股權比例超過20%,仍採用成本核算。
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迫於利潤壓力,經常在會計年度即將結束之際,與關聯公司簽定股權轉讓股協議,按權益法或通過合並會計報表,將被收購公司全年的利潤納入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值得慶幸的是,財政部會計司已發布了通知,明確規定股權轉讓時,收購企業只能從收購之日前被收購企業實現的利潤只能作為收購成本,收購企業不得將其確認為投資收益。這一規定,無疑將抑制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粉飾會計報表。

7.利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調節利潤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科目主要用於反映除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以外的其他款項。在正常情況下,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的期末余額不應過大。然而,我們在審計過程中發現,許多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期末余額巨大,往往與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的余額不相上下,甚至超過這些科目的余額。其所以出現這些異常現象,主要是因為許多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這兩個科目調節利潤。事實上,注冊會計師界已經將這兩個科目戲稱為「垃圾筒」(因為其他應收款往往用於隱藏潛虧)和「聚寶盆」(因為其他應付款往往用於隱瞞利潤)。

8.利用時間差(跨年度)調節利潤
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在年度結束後能給股東一份「滿意」的答卷,往往藉助時間差調節利潤。傳統的做法是在12月份虛開發票,次年再以質量不合格為由沖回。較為高明的做法是,藉助與第三方簽定「賣斷」收益權的協議,提前確認收入。例如,××股份公司於xx年12月5日與美國一家公司簽定協議,以3500萬元的價格向美國公司購買了一批硬體和軟體,同時美國公司同意以12000萬元的價格購買開發出的軟體,合同約定交貨的時間為xx年6月和9月,xx年12月質量鑒定後予以驗收。xx年12月25日,該上市公司與一家外貿公司簽定協議,以9600萬元的價格「賣斷」軟體,同時確認5100萬元的利潤。鑒於該股份公司尚未提供商品或勞務,風險與報酬尚未轉移,上述收益的確定顯然是不成立的。即使與外貿公司簽定的協議成立,這9600萬元,也只能作為預收賬款,只有等到xx年6月和9月才能根據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逐步確認收益。可見,該上市公司實質上是利用與外貿公司的所謂「協議」,進行跨年度的利潤調節。

㈤ 如何識別財務報表粉飾的常見手段

1、虛增利潤。
2、誇大收入。
3、虛增費用。
4、偽造合同。

㈥ 報表粉飾的常見手段

1.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
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然而,資產重組現已被廣為濫用,以至提起資產重組,人們立即聯想到做假賬。近年來,在一些企業中,特別是在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確實被廣泛用於粉飾會計報表。不難發現,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在於資產重組。典型做法是:(1)藉助關聯交易,由非上市的國有企業以優質資產置換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2)由非上市的國有企業將盈利能力較高的下屬企業廉價出售給上市公司;(3)由上市公司將一些閑置資產高價出售給非上市的國有企業。
例如,××股份公司1997年將6926萬元的土地使用權以 21926萬元的價格賣給母公司,確認了15000萬元的利潤;同時將所屬一家企業的整體產權(賬面凈值1454萬元)以9414萬元的價格出售給母公司,確認7960萬元的利潤。這兩筆資產重組的利潤總額合計22960萬元。
又如,××股份公司1998年6月將其擁有的賬面價值56萬美元的上海××有限公司40%的股權作價4000萬元人民幣,與其關聯企業進行股權置換。本次股權置換使該股份公司56萬美元的不良資產轉化為4000萬元的優質資產,僅此一項就為該股份公司增加了3500多萬元的收益,不僅使該公司1998年上半年免於虧損,而且在彌補了以前年度2558萬元的虧損後,還可剩餘相當一部分可分配利潤。
資產重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一夜扭虧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時間差,如在會計年度即將結束前進行重大的資產買賣,確認暴利;一是不等價交換,即藉助關聯交易,在上市公司在和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間進行「以垃圾換黃金」的利潤轉移。
2.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
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組而成,在股票發行額度有限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往往通過對國有企業局部改組的方式設立。股份制改組後,上市公司與改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間普遍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利用關聯交易粉飾會計報表,調節利潤已成為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游戲」。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其主要方式包括:(1)虛構經濟業務,人為抬高上市公司業務和效益。例如,一些股份制改組企業因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達不到 70%,並通過將其商品高價出售給其關聯企業,使用其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脫胎換骨」。(2)採用大大高於或低於市場價格的方式,進行購銷活動、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如前面所舉的資產重組案例。(3)以旱澇保收的方式委託經營或受託經營,抬高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如最近證券報刊廣為報道的××股份公司,以 800萬元的代價向關聯企業承包經營一個農場,在不到一年內獲取7200萬元的利潤。(4)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如××股份公司將 12億元的資金(占其資產總額的69%)拆借給其關聯企業。雖然我們不能肯定其資金拆借利率是否合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該股份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與關聯企業資金往來的利息收入。(5)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費、或分攤共同費用調節利潤,如××集團公司1997年替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承擔了4500多萬元的廣告費,理由是上市公司做的廣告也有助於提升整個集團的企業形象。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最大特點是,虧損大戶可在一夜之間變成盈利大戶,且關聯交易的利潤大都體現為「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或「營業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賺取的「橫財」,往往帶有間發性,通常並不意味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另一個特點是,交易的結果是非上市的國有企業的利潤轉移到上市公司,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3.利用資產評估消除潛虧
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和謹慎原則,企業的潛虧應當依照法定程序,通過利潤表予以體現。然而,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往往在股份制改組、對外投資、租賃、抵押時,通過資產評估,將壞賬、滯銷和毀損存貨、長期投資損失、固定資產損失以及遞延資產等潛虧確認為評估減值,沖抵「資本公積」,從而達到粉飾會計報表,虛增利潤的目的。
例如,一家國有企業於1998年改組為上市公司時,1995年、1996年和1997年報告的凈利利潤分別為2850萬元、3375萬元和4312萬元。審計發現:(1)1995年、1996年和1997年應收款項中,賬齡超過3年以上,無望收回的款項計7563萬元;(2)過期變質的存貨,其損失約 3000萬元;(3)遞延資產中含逾期未攤銷的待轉銷匯兌損失為1150萬元。若考慮這些因素,則該企業過去三年並沒有連續盈利,根本不符合上市條件。為此,該企業以股份制改組所進行的資產評估為「契機」,將這些潛虧全部作為資產評估減值,與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的評估增值18680萬元相沖抵,使其過去三年仍然體現高額利潤,從而達到順利上市的目的。
4.利用虛擬資產調節利潤
根據國際慣例,資產是指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項目,即使符合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列入資產負債表,嚴格地說,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由此就產生了虛擬資產的概念。所謂虛擬資產,是指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但由於企業缺乏承受能力而暫時掛列為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和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等資產科目。利用虛擬資產科目作為「蓄水池」,不及時確認、少攤銷已經發生的費用和損失,也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虛盈實虧的慣用手法。其「合法」的借口包括權責發生制、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地方財政部門的批示等。
例如,××股份公司1996年度報告了近2000萬元的凈利潤,但該公司根據當地財政部門的批復,將已經發生的折舊費用、管理費用、退稅損失、利息支出等累計約14000萬元掛列為「遞延資產」。若考慮這兩個因素,××股份公司實際上發生了嚴重的虧損。
5.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為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而支付的利息費用,在這些長期資產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資本化,計入這些長期資產的成本。利息資本化本是出於收入與成本配比原則,區分資本性支出和經營性支出的要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濫用利息資本化的規定,蓄意調節利潤。
最具代表性安全的當屬渝太白。該公司將鈦白粉工程建設期間的借款及應付債券的利息8064萬元,在該項目已投入使用的情況下仍然予以資本化,結果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開了我國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的先河。
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的更隱秘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難以界定的事實,通過人為劃定資金來源和資金用途,將用於非資本性支出的利息資本化。
6.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
由於我國的產權交易市場還很不發達,對股權投資的會計規范尚處於赴階段,有不少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除了藉助資產重組之機,利用關聯交易將不良股權投資以天價與關聯公司置換股權獲取「暴利」外,還有不少國有企業利用成本法和權益法粉飾會計報表。典型的做法是,對於盈利的被投資企業,採用權益法核算,而對於虧損的被投資企業,即使股權比例超過20%,仍採用成本核算。
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迫於利潤壓力,經常在會計年度即將結束之際,與關聯公司簽定股權轉讓股協議,按權益法或通過合並會計報表,將被收購公司全年的利潤納入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值得慶幸的是,財政部會計司1998 年5月已發布了通知,明確規定股權轉讓時,收購企業只能從收購之日前被收購企業實現的利潤只能作為收購成本,收購企業不得將其確認為投資收益。這一規定,無疑將抑制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權投資調節利潤,粉飾會計報表。
7.利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調節利潤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科目主要用於反映除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以外的其他款項。在正常情況下,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的期末余額不應過大。然而,我們在審計過程中發現,許多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期末余額巨大,往往與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的余額不相上下,甚至超過這些科目的余額。其所以出現這些異常現象,主要是因為許多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這兩個科目調節利潤。事實上,注冊會計師界已經將這兩個科目戲稱為「垃圾筒」(因為其他應收款往往用於隱藏潛虧)和「聚寶盆」(因為其他應付款往往用於隱瞞利潤)。
8.利用時間差(跨年度)調節利潤
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在年度結束後能給股東一份「滿意」的答卷,往往藉助時間差調節利潤。傳統的做法是在12月份虛開發票,次年再以質量不合格為由沖回。較為高明的做法是,藉助與第三方簽定「賣斷」收益權的協議,提前確認收入。
例如,××股份公司於 1997年12月5日與美國一家公司簽定協議,以3500萬元的價格向美國公司購買了一批硬體和軟體,同時美國公司同意以12000萬元的價格購買開發出的軟體,合同約定交貨的時間為1998年6月和9月,1998年12月質量鑒定後予以驗收。1997年12月25日,該上市公司與一家外貿公司簽定協議,以9600萬元的價格「賣斷」軟體,同時確認5100萬元的利潤。鑒於該股份公司尚未提供商品或勞務,風險與報酬尚未轉移,上述收益的確定顯然是不成立的。即使與外貿公司簽定的協議成立,這9600萬元,也只能作為預收賬款,只有等到1998年6月和9月才能根據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逐步確認收益。可見,該上市公司實質上是利用與外貿公司的所謂「協議」,進行跨年度的利潤調節。值得慶幸的是,《收入》准則已頒布,確認收入的實現必須滿足諸多嚴格的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抑制利用時間差調節利潤的現象。

㈦ 財務報表粉飾的動機和手段有哪些

一般來說粉飾財務報表有三種類型:經營業績粉飾、財務狀況粉飾、現金流量粉飾。

1、業績考核動機:每季度和年度都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進行考核,一些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與高管薪酬存在很大關聯性。故一些公司高管為了向投資者交上滿意答卷和自己薪酬的提高,往往將未來期間盈利提前至本期確認等手法來操縱業績。

2、信貸資金獲取動機:為了獲取信貸資金,一些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公司通過粉飾財務降低杠桿,虛構經營業績來騙取信貸資金。

3、股票發行動機和上市資格維持動機:一些企業為了達到上市資格,再發行新股或者避免被摘牌的命運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7)金融機構粉飾報表常用手段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通過不同的渠道搜集同一時點的財務報表,對比異同點,對差異的數據提出質疑。

核對各財務報表內部的平衡關系和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找出疑點。

與企業平時的經營狀況進行對比,找出關鍵或重要財務項目的漏洞、疑點,當企業經營狀況出現問題時,有些報表科目的數字和平時的數字相比可能會大出很多,也可能小很多,對於這樣的情況應該進行深入的查證,以發現其中的問題。

現場調查,進行賬表、賬賬、賬證和賬實核對,賬表、賬賬、賬證和賬實之間都應該是相符的。如果不相符,也肯定是存在問題的。

㈧ 目前進行財務報表粉飾的行為有哪些,該怎麼應對這些行為

一、財務報表粉飾的內涵
財務報表粉飾應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由於會計法規、會計准則的靈活性和模糊性、滯後性而導致的會計人員(自願或非自願)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二是有關會計法規、准則有規定而會計人員(自願或非自願)不按法規准則處理經濟業務來粉飾財務報表的造假行為。第一層次的財務報表粉飾行為顯然不需承擔法律責任,這類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只有通過對會計法律、法規加以完善從而得以解決,而對於第二層次的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各行為相關人則應為其不法行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否則將會導致有法不依,必然使我國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更加嚴重。財務報表粉飾是企業管理當局採用編造、變造、偽造等手法編制財務報表,掩蓋企業真實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情況的行為。
二、治理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具體對策
1、進一步規范財經法規的建設。會計准則的制定和規劃,應具有超前性,對未來經濟行為的會計環境變化有較科學的分析和預測,盡量避免會計處理中「無法可依」現象出現。還可以參照國際會計慣例的發展趨勢,盡量減少會計准則中可選擇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以縮小會計選擇的范圍,降低因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多種選擇性而造成的財務報表粉飾的問題。
2、逐步規范會計核算機制。規范的會計核算機制的建立,將有助於會計核算的正規,有助於抑制財務報表的粉飾。會計核算機制不僅包括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制定更應包括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執行。目前應在貫徹執行方面下功夫,建立以內部監督體制為主體、外部監督為補充,而外部監督中應以社會監督為主體,政府監督為補充的會計監督體制。同時應按會計規范化的要求建立嚴密、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來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可靠。

㈨ 企業利用應收賬款科目進行報表粉飾的手段有哪些

摘要 (二)隱藏費用和虧損,虛減成本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粉飾報表常用手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大唐金融公司 瀏覽:830
期貨和期權 瀏覽:274
2018年2月7日美金匯率 瀏覽:173
韓元atm匯率 瀏覽:324
基金專戶理財趨勢 瀏覽:221
能在mt4上使用的交易商 瀏覽:619
樂視10億美元融資 瀏覽:203
通開頭的股票 瀏覽:178
美元對港幣的匯率歷史數據 瀏覽:464
中韓在線匯率換算器 瀏覽:411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破 瀏覽:654
融資擔保法律事務 瀏覽:983
怎麼快速的把excle籃色杠桿去掉 瀏覽:479
民生證券伺服器 瀏覽:112
2017年10月25日美金匯率 瀏覽:76
金融服務禮儀風采展示PPT 瀏覽:393
股票股東集中度怎麼查 瀏覽:189
少年玩股票 瀏覽:915
證券清算交收流程 瀏覽:580
政府融資平台化解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