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各金融機構推出了哪些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
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農戶、貧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時,往往面臨客戶分散、資信水平不高、信息規范化標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等問題。針對小微企業、農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短、小、頻、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打造專屬產品服務體系。
一是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拓展銀行服務渠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發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賬戶數已達32.8億戶,主要電子交易筆數替代率平均達到79.6%,其中,手機銀行交易筆數佔主要電子交易筆數的31.8%。
二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線上信貸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涌現出一批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創新大數據模型風控模式,精耕個人小額消費貸款、電商貸款等細分領域。建設銀行探索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小微快貸」,2017年新增客戶超過14萬,當年放款1466億元。互聯網保險迅速發展,2017年互聯網保險簽單124.91億件,較上年增長102.60%。
三是開展續貸業務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貸款到期資金周轉難題,提高貸款資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均已開展續貸業務,泉州銀行創新續貸產品「無間貸」,截至2017年末累計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2.5億元。
四是發展供應鏈金融,與核心企業合作對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進行批量授信、批量開發。農業銀行「數據網貸」通過「核心企業推薦+歷史數據分析」,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化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五是完善貸款審批流程,探索運用零售業務管理技術,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政策和流程,壓縮獲得信貸時間。中國銀行「信貸工廠」模式將授信流程從200多個步驟減少至23個,審批時間從2-3個月縮短為5-7個工作日,最快當天即可完成審批。
六是豐富抵質押品類型。在農村地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開展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抵質押貸款,緩解「缺擔保」難題。
七是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明確「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政策要點,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496.96億元。
八是服務科創企業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科技企業特點,探索建立有別於傳統信貸業務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管理機制、業務流程、風控手段以及保障體系。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645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7萬億元和0.6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部投貸聯動項下科創企業貸款余額225.6億元。
九是創新農業保險產品,豐富價格保險、指數保險、制種保險的種類。2017年共開發出農業保險產品1714個,涉及215類農產品。價格保險標的擴大到4大類72個品種,指數保險已備案19個省(區、市)57款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制種保險開辦省份達29個。
十是創新農產品期貨期權產品,降低農業價格風險。已上市23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和2個農產品期權品種,覆蓋糧、棉、糖、林木、禽蛋、鮮果等主要農產品領域。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膠、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個品種,試點項目達到79個,試點區域包括黑龍江、新疆、雲南等多個省(區、市)、覆蓋近40個貧困縣,各期貨交易所支持資金總額達到1.23億元。
本答案由 關數e 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平台 整理自銀保監會就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
『貳』 金融扶貧如何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
推進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既是黨中央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地方政府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筆者認為,新時代金融業做好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扶貧工作,應當通過金融資源把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產業作為重要基礎,堅持將產業脫貧與主導產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相結合,探索高效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脫貧的產業扶貧模式:一是重點支持產業扶貧。通過信貸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專業大戶等新型經濟體發展鏈式經營,帶動更多的農村貧困戶參與其生產經營鏈,從而脫貧致富。二是合力創新金融扶貧新路徑。積極與金融公司合作,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帶動深度貧困地區相關部門參與,共同開發針對貧困戶的資產增值產品,通過產品研發主體+合作社+擔保公司+保險公司+龍頭企業的運行模式,有效解決貧困戶無技術、無項目、貸款使用效益低下的難題。三是穩步推進就業扶貧培訓。通過信貸支持相關培訓機構,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瞄準貧困戶的勞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性培訓和技能性培訓,提高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員技能水平,增加務工收入;通過信貸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能人帶動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持續增加貧困戶工次性收入;通過信貸支持貧困地區企業、種養殖大戶或當地致富帶頭人,在貧困地區創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使其長期穩定務工,促進盡快脫貧致富。
『叄』 金融扶貧基本特徵是什麼
金融扶貧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扶貧貸款是由國內有關金融機構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業務, 它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到戶的小額扶貧貸款; 另一種是發放給龍頭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扶貧貸款。
第一條 為了切實加強對國家扶貧資金的管理,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盡快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決定》(中發〔1996〕12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通知》(國發〔1994〕30號)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扶貧資金是指中央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支持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而專項安排的資金,包括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三西」農業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新增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專項貸款。
第三條 國家各項扶貧資金應當根據扶貧攻堅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配套使用,形成合力,發揮整體效益。
第四條 國家各項扶貧資金必須全部用於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並以這些縣中的貧困鄉、村、戶作為資金投放、項目實施和受益的對象。非貧困縣中零星分散的貧困鄉、村、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貧困縣,由有關地方各級政府自行籌措安排資金進行扶持。
第五條 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和新增財政扶貧資金,重點用於改善貧困地區的農牧業生產條件,發展多種經營,修建鄉村道路,普及義務教育和掃除文盲,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防治地方病等。
『肆』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金融扶貧中應該怎麼做
——聚土回答
新型農村金融對於解決農業資金困難,幫助農戶持續生產經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在各大銀行因政策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提供幫助的部分。
在扶貧中,農村金融也大有可為。在國家扶貧進入攻堅階段,扶貧工作進入深水區,部分地區扶貧工作難度加大,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進入市場,將有利於解決貧困地區資金問題,加快扶貧進程,其中主要做法有:
(1)1.信貸投入總量持續增長。增加貧困地區信貸總量,力爭貧困地區每年各項貸款增速高於當年貧困地區所在省(區、市)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2)優化融資結構。通過加強對企業上市的培育,促進貧困地區上市企業、報備企業及重點後備上市企業的規范健康發展,資本市場融資取得新進展,實現直接融資規模同比增長。
(3)繼續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提升金融服務便利度。穩妥推進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等新型電子支付方式。
(4)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推廣農村小額貸款。穩步推進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企業,等經濟主體電子信用檔案建設,建成土地流轉業務規模化,土地租金金融,經營性金融等,多渠道整合社會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評價與共享機制。
(5)積極發展農村保險市場,構建貧困地區風險保障網路。創新農業保險險種,提高保險服務質量,保障投保農戶的合法權益,鼓勵發展特色農業保險、扶貧小額保險,擴大特色種養業險種。
『伍』 什麼是金融扶貧金融扶貧的定義是什麼
扶貧貸款是由國內有關金融機構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業務, 它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到戶的小額扶貧貸款; 另一種是發放給龍頭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扶貧貸款。
『陸』 如何探索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扶貧新模式
要精準施策,務實推進,打贏扶貧攻堅這場硬戰。要凝心聚力、聚焦發力、准確用力,著力抓實「七個精準」:扶貧對象要精準,要查實情,明真相,掌握第一手資料,進一步摸清「家底」、找准「 貧根」、開好「方子」;項目安排要精準,要千方百計爭項目,因地制宜上項目,選擇適應當地條件、群眾樂於接受、產出效益好的產業,真正讓老百姓得實惠;資金使用要精準,探索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扶貧新模式,引導市場和社會資本向扶貧領域流動,在財政投入、融資方式、市場對接上務求精準;措施到戶要精準,要結合實際,抓好產業扶持一批、培訓就業一批、醫療救助一批、教育資助一批、扶貧搬遷一批、民政兜底一批的「六個一批」;因村派人要精準,要注重全覆蓋、強隊伍、見實效,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主體培育要精準,要注重培育企業主體和市場主體,加強農村能人培育扶持,注重引進創業成功且有志於家鄉發展的老鄉企業家回鄉投資,著力發展文化旅遊、商貿物流等服務業,推進電子商務向農村延伸,鼓勵有志於扶貧開發和農業發展的公職人員領辦農產品產加銷企業;脫貧成效要精準,要防止數據上脫貧、防止用平均數掩蓋、防止「 富戴窮帽」、防止「脫貧即返貧」,扶真貧、真扶貧、出真效。
通過把財政扶貧資金與銀行信貸資金結合起來,搭建合作平台,調動社會資源和市場力量,放大財政扶貧資金的效用,促成了「開行小額農貸」 金融產品的產生,並建立起了「政府選擇產業項目入口、農戶自主參與產業發展、開發性金融助推孵化、企業參與實現市場出口」的融資模式,形成了「政銀農企」 四方共謀發展的格局,從而更好更快促進了連片特困地區縣域扶貧主導產業的發展。
結合扶貧開發實際,深入謀劃金融扶貧總體思路,堅持並逐步走出一條「以點帶面、協調配合、開發扶貧、知識扶貧、可持續性」的金融扶貧路子,推進金融扶貧。將各項金融扶貧措施作為改革核心內容在金寨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金寨模式」,並逐步推廣;建立人民銀行牽頭,地方財政、金融辦、銀監、扶貧、共青團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與同屬貧困區域建立聯動協調機制,協同推進「金融扶貧雨露工程」;通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為貧困地區注入金融活力,充分發揮扶貧對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自我脫貧;在開展形式多樣的「金融知識進農村」活動中不斷構建知識扶貧的長效機制,提高扶貧對象的金融素養;堅持市場導向和政策扶持相結合,按照市場化原則設計改革路徑,出台改革舉措,建立共贏機制,實現改革模式的本地可持續、外地可復制的辦法和路子。
全方位築牢金融生態安全網。一是提升扶貧地區金融知識素養。藉助「金融知識普及月」主題活動,金融機構廣泛開展信貸政策、金融產品、支付結算、反假幣、反洗錢、徵信等金融知識宣傳,提高農民群眾的金融素質和誠信意識。選派專業人員深入轄區貧困縣鄉村駐點,集中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活動,了解貧困村金融需求。二是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推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將保護網路覆蓋到所有貧困縣、貧困鄉鎮。
『柒』 為什麼金融機構提高了金融素養就提高了社會責任
第三章 社會責任
第十一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承擔消費者教育的責任,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版及教育活動,引導和培權育社會公眾的金融意識和風險意識,為提高社會公眾財產性收入貢獻力量。
第十二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主動承擔信用體系建設的責任,積極開展誠實守信的社會宣傳,引導和培育社會公眾的信用意識。努力促進行業間的協調和合作,加強銀行業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穩步推進我國銀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第十三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提倡以人為本,重視員工健康和安全,關心員工生活,改善人力資源管理;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職業素質,提升員工職業價值;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金融人才,創建健康發展、積極和諧的職業環境。
第十四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支持社區經濟發展,為社區提供金融服務便利,積極開展金融教育宣傳、扶貧幫困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活動,努力為社區建設貢獻力量。
第十五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關心社會發展,熱心慈善捐贈、志願者活動,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通過發揮金融杠桿的作用,努力構建社會和諧,促進社會進步。
『捌』 如何提升金融扶貧成效,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
金融扶貧的性質,其實是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面對廣大貧困百姓,提供合理有效低廉的資金支持是國家金融扶貧計劃的根本,在提升上應該做好幾點,農村普惠金融平台的廣泛建立,引導貧困百姓對金融平台的認識,同時,也要嚴格控制風險,要保證用款人,能夠利用借款實現扶貧計劃。萬易金融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