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業銀行和其他銀行相比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縮寫為CB,其網路通俗諧音是「存吧」,意為存儲銀行。商業銀行的概念是區分於中央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以多種金融負債籌集資金,多種金融資產為經營對象,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金融機構。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放款)業務,即以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較高的利率放出貸款,存貸款之間的利差就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吸收公眾、企業及機構的存款、發放貸款、票據貼現及中間業務等。它是儲蓄機構而不是投資機構。
優點
首先,可以限制銀行業的兼並和壟斷,有利於自由競爭;其次,有利於協調銀行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使銀行更好地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此外,由於單一銀行制富於獨立性和自主性,內部層次較少,因而其業務經營的靈活性較大,管理起來也較容易。
缺點
首先,單一制銀行規模較小,經營成本較高,難以取得規模效益;其次,單一銀行制與經濟的外向發展存在矛盾,人為地造
成資本的迂迴流動,削弱了銀行的競爭力;再次,單一制銀行的業務相對集中,風險較大。隨著電子計算機推廣應用的普及,單一制限制銀行業務發展和金融創新的
弊端也愈加明顯。
⑵ 商業銀行養老保險業務有何優勢
隨著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相關制度出台,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架構基本完成,將倒逼商業銀行相關業務轉型,推動銀行參與養老金融服務的產品設計和運營業務。養老金融業務除企業年金業務以外,還包括居民養老金積累、理財、退休後收入保障相關的個人金融服務,以及為養老產業發展提供的投融資、信託、基金等金融服務。
商業銀行養老保險業務有何優勢
商業銀行是我國最早參與養老金制度設計的金融機構,為眾多客戶提供了養老金管理服務,積累了豐富的養老金管理經驗,在六個方面具有天然的突出優勢。
1、渠道優勢。通過商業銀行遍布城鄉的經營網點、ATM、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可以為社保經辦機構和參保對象提供便捷實用的服務,滿足參保對象多渠道辦理保費信息查詢、自助交費、社保賬戶余額和保費交納明細查詢以及待遇領取需求等多方面需求,利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移動互聯APP、自助設備等渠道構築全新的線上和線下代收代付生態環境,利用銀行理財帶動支付後資金的保值增值服務,不斷深化銀行與社保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增強客戶粘性,鞏固市場地位,推動社保業務創新轉型。對於醫保報銷的攻略,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社保醫保怎麼用?一文教你申辦報銷流程!
2、客戶優勢。商業銀行擁有數量眾多的個人和對公客戶,客戶群體覆蓋社會各行各業,與單位和個人聯系密切,能夠更加直接快速地了解客戶的各種緊迫需求和潛在需求,進而提供充足的銀行產品供給。與其它金融需求相比,養老金融需求的基礎性、長期性和潛在性影響更深,更容易被客戶忽略。商業銀行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挖掘客戶需求促進養老金融市場的發展。
3、資產管理優勢。養老金是老百姓退休以後的「養命錢」,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是養老金投資的必然要求。商業銀行擁有大量的優質資產可以更好地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健康持續發展。在風險偏好上,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理念更適合於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
4、融資優勢。商業銀行可發揮資金融通的專業優勢,多渠道加大資金支持,為養老產業鏈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商業銀行可根據養老產業項目特徵,適當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根據行業特點、發展前景及產業鏈價值,針對上下游產業鏈條推進養老產業鏈融資。針對養老地產、醫療保險等投資期限長、資金需求量大的行業,由商業銀行主導,充分發揮信託、保險等不同金融機構的優勢,構建股權合作、股權投資、養老REITs等多種投資模式。
5、產品優勢。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對大數據的開發利用能力,及時把握養老基金投資國家重大工程和項目的相關商機,跟蹤養老金投資股票型養老金產品、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的信息,積極參與合作,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規模。同時,在基本養老金、職業年金、企業年金之外,要積極引導和滿足對公客戶在薪酬和福利計劃資金管理方面的需求,創新個人客戶在養老理財方面的需求,探索「銀行版」養老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即「以房養老」。
6、品牌優勢。商業銀行為提高品牌影響力,可加大在養老領域的公益慈善活動。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銀行恪守企業社會責任,始終不忘回饋社會,持續在教育、醫療衛生、扶貧濟困、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商業銀行要多角度、全方位參與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強在養老助老方面的公益行動,對養老產業和服務業提供金融支持,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優質、便捷的養老金融服務。
站在養老保障體制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商業銀行養老金融業務具備突出優勢,應緊抓戰略機遇,為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做出應有貢獻。
相關推薦:
銀保渠道:四家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去年翻番
在截至昨日已公布的近30家A股及港股上市的銀行年報中,有10家銀行提及代理保險業務有關的手續費增長。
保險理財投資相對於銀行儲蓄的優勢有哪些
現在的理財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儲蓄存款,還有時尚的互聯網理財保險,但相對於銀行儲蓄理財,保險理財投資作為一個保障與理財功能兼顧的金融產品,更具優勢。下面大家就隨著本文一起來了解一下。
⑶ 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有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國內商業銀行業出現了三種發展模式:傳統銀行(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信系統等)、互聯網民營銀行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銀行業競爭將更加充分。三種銀行基礎差異明細,市場機會也有所不同,差異化經營是未來趨勢。
一、傳統商業銀行優勢依舊,更傾向於中高端用戶,但在用戶運營方面有所欠缺,面臨用戶增量困境。
傳統商業銀行的存量和增量用戶仍將以中高端用戶為主,並在市場中占據顯著優勢。受限於物理網點鋪設和運營的高人力、物力成本, 傳統銀行的分支機構更多分布於人口、商業密集的地區,也更傾向於服務貢獻度較高的人群,於是出現了「二八定律」。當前,對存量客戶的挖掘是擺在傳統銀行面前的主要課題。
然而,傳統商業銀行用戶經營體系圍繞分銷體系建立,優勢在線下維系客戶,而短期之內線上仍是輔助,且缺乏互聯網流量支持,造成了新興用戶群增長乏力,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互聯網民營銀行掌控了絕大部分的流量和場景,對新生用戶影響力和吸引力不可忽視,但在合規、安全、穩健經營意識上有所不足。
互聯網實現人們生活的「線上化」,而移動互聯網將人們帶入「場景化」時代,銀行已不再是一個固定的經營場所,也將不僅僅被禁錮於網點、獨立的應用,而是隨時可得的金融服務。因此,銀行業務需要嵌入場景,圍繞客戶生活和金融需求,提供一攬子、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互聯網平台通過選擇更貼近用戶日常生活的服務領域,在獲取基礎用戶上具有天然的優勢。而且,國內互聯網巨頭通過數十年的運營,已經壟斷了國內絕大部分的互聯網流量和場景,奠定了雄厚的用戶和數據基礎。同時,由於布局較早,它們已經與新興客戶群建立高頻的聯系,優勢明顯,未來在這些客戶爭奪上已經領先傳統商業銀行。
前海微眾銀行、杭州網商銀行等民營銀行脫胎於互聯網平台,更崇尚「自由、平等」的互聯網文化,在合規、安全、穩健經營意識時與其他兩種銀行有一定差距。
三、獨立法人直銷銀行面臨雙重競爭,未來的機會在邊緣領域。
獨立法人直銷銀行脫胎於傳統商業銀行,在成本和效率上相對於傳統銀行優勢明顯,而在合規、安全、風控方面於民營銀行更優,但生存環境並不樂觀,同時面臨雙重競爭。通常有以下兩種發展途徑可選:
1.深挖母銀行存量用戶中的特定群體,作為母銀行業務板塊的補充。
這是當前多數以部門或事業部模式運營的直銷銀行採取的定位,但目前來看效果並不影響。這是因為,直銷銀行客戶群體應以具有互聯網習慣的中低收入客戶為主,這部分群體其實已被BAT等互聯網巨頭佔有,多數傳統銀行在市場佔有率上處於劣勢。所以,多數直銷銀行在這一方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多取決於母銀行的積累。
2.與互聯網平台合作,依託邊緣場景實現突破。
針對目前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在互聯網生態中的布局情況,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應該採取單點、邊緣突破策略,在場景選擇中避開互聯網巨頭的優勢領域。當前階段,對追求輕資產化的直銷銀行而言,以一己之力建立一種場景很難在短時間低成本實現,與掌握特有場景的第三方機構合作是可取之道。
綜合以上,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未來的生存空間主要在邊緣領域。
⑷ 誇獎傳統商業銀行的優勢
是傳統也是根源
真正的是心理應對方面的習慣
中國人的性格環境比較重視內斂,如果太過招搖會招別人白眼,看看章子儀的下場,全在罵她,有如此的環境因素,大家都"謙虛謙虛"咯,其實很多人心裡在說:那當然!只是不敢說出來
西方人則認為這是禮儀問題,別人贊美了你,是對你的鼓勵,你當然要以感謝來回應,這是很正常的表現方式,他們沒有我們的性格環境約束
不過現在也有點改變吧?中國人也接受了感謝,外國人也會說"果醬果醬",哈
⑸ 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優勢有哪些
答:
1、政策方面
眾所周知,我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之中正式提出發展消費金融,中國人民銀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繼放開了個人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的政策,以促進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這也是發展消費金融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結構合理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消費金融成為熱點詞彙。據了解,2016年3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 《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政策利好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技術優勢
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消費金融的不同之處在於互聯網消費金融利用了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打造「線上互聯網+線下實體」的運行模式。從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機構在資金來源上有一定的優勢,通過探索信用消費+場景布局,進而打造成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的樣本,通過場景的建立,增強客戶粘性,不斷擴張消費金融市場,實現盈利。隨著雲計算的普及,大數據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精確的進行市場細分、選定目標客戶、評估客戶信用等級,從而降低資金配置風險,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3、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消費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後超前消費意識逐漸增強,接受新型金融產品的能力較強,因此使用消費信貸手段來緩解預算不足的觀念逐漸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費觀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發展消費金融已經具備相應的社會基礎。而作為解決資金問題之一的消費金融系統必將迎來發展商機,像迪蒙自主研發的消費金融系統是一款集消費貸款、消費分期為一體的業務管理系統,有效幫助企業迅速開拓消費市場,推動消費金融業務發展,實現業務模式的「互聯網+」轉型。系統通過規則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動徵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實現借款業務的快速審批、智能風控、借款流程自定義等功能,滿足消費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業務需求。
⑹ 如何理解商業銀行的特點和作用
商業銀行的 特徵如下:
(1)商業銀行與一般工商企業一樣,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
(2)商業銀行是以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為經營對象,經營的是特殊商品…一貨幣和貨幣資本.
(3)商業銀行與專業銀行相比又有所不同.商業銀行的業務更綜合,功能更全面,經營一切金融「零售」業務(門市服務)和「批發業務」(大額信貸業務),為客戶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而專業銀行只集中經營指定范圍內的業務和提供專門服務.隨著西方各國金融管制的放鬆,專業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但與商業銀行相比,仍差距甚遠;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上具有優勢.
職能作用
商業銀行的職能是由它的性質所決定的,主要有以下基本職能:
信用中介職能、支付中介職能、信用創造功能、金融服務職能、調節經濟職能.
⑺ 農村商業銀行的優勢是什麼
農村商業銀行的優勢:
1、本地化優勢。農村商業銀行長期以來立足農村金融市場,在農村金融市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商業銀行帶有鮮明的機構地方性、分布社區性色彩,與所在地域的聯系比其他金融機構更多、更廣,可謂當地土生土長的「草根銀行」。
政府將農村商業銀行定位於三農,它在接受國家扶持的同時也承擔了大量政府指定的業務,這些業務往往煩瑣卻效益很少。但也使得農村商業銀行活動於基層(鄉村),密切聯系群眾,這是其他機構所沒有的。
2、資金管控優勢。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於周邊社區,卻很少像大銀行那樣將當地吸收的資金轉移用於外地,而是憑借著對當地市場的了解,將主要信貸對象仍然鎖定在社區內的中小企業和個人,誠邀農民和中小企業入股農村商業銀行,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社員。
(7)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優勢擴展閱讀:
銀行特徵:
總體來看,估計二季度工業生產有望增長8.8%,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三季度工業生產增速會進一步有所加快,但估計幅度不會太大,預計增長8.9%左右。
具體而言,有三大行業值得關注。
一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5月份,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這說明,在勞動力、土地和資金成本持續上升的背景下,多年引領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電子行業似乎已經風光不再。
二是化學原料和化學製成品製造業。5月份,化學原料和化學製成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增速較前4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1-5月份,同比增長11.0%,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這說明,在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兩高一低」行業發展前景會越來越黯淡。
⑻ 商業銀行有哪些特點
1、商業銀行的經營對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貨幣、資金,商業銀行業務活動的范圍不是生產流通領域,而是貨幣信用領域,商業銀行不是直接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的企業,而是為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
2、商業銀行作為特殊銀行,首先在經營性質和經營目標上,商業銀行與中央銀行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不同。商業銀行以盈利為目的,在經營過程中講求營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原則,不受政府行政干預。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
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職責: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機構,商業它主要的業務范圍有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
(8)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優勢擴展閱讀
從商業銀行的發展來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英國模式,商業銀行主要融通短期商業資金,具有放貸期限短,流動性高的特點。即以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較高的利率放出貸款,存貸款之間的利差就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此種經營模式對銀行來說比較安全可靠。
另一種是德國式,其業務是綜合式。商業銀行不僅融通短期商業資金,而且還融通長期固定資本,即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中國實行的是分業經營模式。為了適應中國分業經營的現時特點和混業經營的發展趨勢,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新《商業銀行法》對原來商業銀行法不得混業經營的有關規定進行了修改。
⑼ 談談你的做銀行工作優勢,怎麼做,談談金融業的發展
後危機時代金融業的發展
摘要:隨著危機的緩和,既而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期。但是由於固有的危機並沒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決,而使世界經濟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它就成為一種緩和與未知的動盪並存的狀態。
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經濟已渡過最困難時期,開始步入緩慢復甦的後危機時代,這是經濟周期中一個極為復雜、關鍵的階段,傳統發展方式面臨打破,新的發展模式亟待確立,孕育新一輪技術突破,催生新一輪產業變革,創造新一輪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應對危機,既要切實抓好當前,全面完成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任務,又要及早謀劃長遠,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邁上新的台階。
關鍵詞:金融危機 影響 金融 發展
正文
一、危機的根源
經濟理論中有一個重要問題是與金融作用相關的,它可以看作是經濟學中最先進的組成部分。這里應當考慮到,當前的危機可以看作是全球自由化模式的危機,證明現代世界經濟結構的基礎和自由經濟理論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這主要是因為,在世界社會主義體系衰落之後及其後來的自由主義傾向的市場化改革中,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興起的理論與實踐中的自由主義「革命」得到了加強,並且在金融系統的運行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國家調控的、甚至在實施大規模私有化條件下都運行良好的實體經濟,由於必須維護國家競爭力等原因,仍然保存了壟斷性結構,從而沒有真正成為實行自由經濟模式的陣地,而金融領域的國家監管機構幾乎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實施有效監管的超國家機構卻沒有建立。
因此在理論和實踐中,自由主義在其最後的、危機前的意義上可以被看作是其與工業資本主義的長期競爭中獲勝的金融資本主義。
在資本高速流動條件下金融市場的活動超越國界的事實,使它們成為全球經濟的急先鋒,並且因大規模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而得到強化。如果以前國家金融市場的最終目標是,創造把儲蓄轉變成投資的有效機制以確保國民再生產的正常運轉,那麼現階段的情況則是國家金融融入了與實體經濟相脫離並在不同大陸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的全球體系,而向全球資本主義時代過渡的設想就自然而然地首先得到了金融領域的支持。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已經形成了世界經濟體系的內部非一致性和非耦合性,在作為實體經濟的國內市場相對封閉的條件下,與金融市場的大規模自由化所造成的經濟活動的不相容和沖突有一定聯系,從而強化了金融開放對民族經濟利益的孤立,並由此使金融更加脫離生產。換言之,作為全球體系中的自主運行的部分,金融領域的自我循環造成了虛擬經濟與國民再生產領域繼續發展的生產之間的危險落差。
二、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機惡化以來,中國迅速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實施一攬子宏觀政策和微觀實施計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看,中國經濟已經率先從金融危機中復甦,中國的銀行業也成功經受了金融危機的考驗,顯現了中國此前多年金融改革所產生的積極效果。經過危機的洗禮,我們看到中國的金融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依然有不少的壓力正在逐步呈現出來。
1、高資本消耗業務模式導致資本充足水平回落。
保持充足的資本金比例是中國銀行業能夠成功應對此次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為了滿足監管部門對資本充足監管的審慎要求,經歷了大規模放貸的商業銀行重新面臨補充資本金的壓力。這一方面反映了中國銀行業的發展路徑依然以外延擴張為主要特徵,這種業務發展路徑是典型的高資本消耗特點,風險權重高的貸款業務佔比居高不下,對資本充足率提出了高的要求。盡管說在利率管制條件下,這種嚴重依賴利差收入的業務模式有其現實合理性,但是也凸顯出中國銀行業盈利能力降低、以及資本金補充渠道並不順暢的缺陷。
2、政策逐步淡化退出需要控制好節奏,否則可能使信貸出現較大幅度波動。
美國美聯儲現任主席伯南克近期一直在強調寬松的貨幣政策如何退出,以增強全球金融市場對於美元的信心。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觸底復甦更早,因此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例如,反危機、超常規擴張性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如何逐步退回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實體經濟穩定復甦之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如何平穩退回到中性的貨幣政策,以及在實體經濟呈現物價壓力時及時從中性的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都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必然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調整。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中,涉及到對實體經濟復甦程度和趨勢的復雜判斷,如果政策退出的力度和節奏掌握失當,就可能導致銀行體系信貸市場的大幅波動。同時,從2009年以來擴張性政策的特徵看,信貸投向十分集中於期限較長的大型基礎設施,因此貨幣政策調整的餘地較小,因為以2009年投放的項目看,2010年以及以後幾年的信貸增長都不太可能出現大幅的回落與壓縮,以避免出現半拉子工程等問題。
3、銀行業在融資結構中比重過高,間接融資承擔了大部分經濟波動的風險。
中國現有的融資結構中,間接融資佔比非常大,直接融資比例非常小,自1992年至今,間接融資比重平均超過80%。2009年上半年信貸投放7.36萬億,同比多增4.9萬億元,占整個融資市場的86.9%,相比較而言,企業債券、國債及股票2009年上半年累計僅占融資市場的13.1%。經過這一輪的高速的信貸投放,強化了銀行在整個融資結構中的地位,使得商業銀行體系在事實上面臨著較大的系統性風險,也使得經濟周期波動的風險不能有效分散到金融市場上。
4、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凸顯風險隱患。
在高速信貸投放的主體中,以加速城市化為主要投資線索,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平台是其中最為活躍的融資主體,包括地方政府組建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建開發公司、城建資產經營公司等。自2008年底以來,地方投融資平台的數量和融資規模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有接近4000各級政府投融資平台,2008年初,各種投融資平台的負債總計1萬多億元,到2009年中,則迅速上升到5萬億元以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銀行貸款,這類貸款以中長期貸款為主。如此快速的信貸增長,不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而且貸款都集中在回收周期比較長的基礎設施領域,也增大了貸款的集中度風險。從趨勢看,在此前幾次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中地方政府通過借款所進行的投資,最終帶來的城市價值的提高都能夠償還此前的借款,這包括城市投資環境的改善以及土地價值的增值等等,因此,這一次的地方投融資平台的償還能力,實際上取決於中期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所帶來的市場投資機會和資產重估的機會。
5、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資產質量壓力面臨考驗。
雖然截至2009年6月末,中國境內商業銀行繼續保持「雙降」,不良貸款余額5181.3億元,比年初減少421.8億元;不良貸款率1.77%,比年初下降0.65個百分點,但隨著中國經濟在危機沖擊下企穩復甦,宏觀決策者必然會將政策的重點從刺激經濟轉向結構調整,這包括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以及對特定行業的調整等等。從宏觀趨勢看,中國經濟爭面臨從外需占據主導地位轉向擴大內需的過程,中間面臨許多產業和資源的重新配置,也考驗銀行的風險把握能力。
6、資產價格泡沫形成的條件已經具備,銀行資金的流入需要關注。
在應對危機的擴張性政策推動下,中國的資產價格在2009年出現了強勁的上揚,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其價格上漲速度超乎市場預期,不少城市的價格已經上漲到2007和2008年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歷史高點,不少城市的土地拍賣不斷刷新土地價格的記錄。這些行業,特別是房地產行業與銀行業的互動關系異常緊密,銀行面臨的挑戰在於,一方面要嚴格控制資產市場大幅上揚可能帶來的風險,同時,從1998-1999年中國經濟所經歷的二次探底經驗看,在實體經濟確認復甦之前,擴張性的政策基調都不太可能出現根本性的轉變,充其量只能是在現有的政策基調下的政策微調,同時銀行還需要在控制風險的基礎是告知房地產市場進行適度的支持,以發揮房地產市場對於內需的帶動作用。
三、我國金融業的應對措施
1.金融機構應加強對風險控制的重視
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流動性較為寬裕的背景下,投資者對經濟發展的前景較為樂觀,往往會低估風險。但是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處在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的經濟主體基於盲目樂觀情緒購買的資產不一定就是優質資產。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一個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價上漲使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氣氛迅速激發,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價持續走低後,次貸危機迅速暴露。因此,作為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永遠要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業銀行為例,近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紛紛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銀行十分重視利潤的增長,紛紛加大了信貸投入。與此同時,在我國市場上也存在著低利率和局部地區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因而住房抵押信貸一直被認為是優質資產。雖然我國的情況與美國有所不同,但是我國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有必要吸取美國、歐洲等國有商業銀行在此次危機中遭受損失的教訓,保持清醒的頭腦,從預防經濟周期波動和外部沖擊的角度出發充分估計風險,實現自身的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
(1)加強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提高徵信體系數據質量
在抵押品持續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視貸款管理的基本原則,即收入所得是第一還款來源,而不是過度依賴第二還款來源。所以必須針對貸款者的所得情況進行徵信,而不是僅憑貸款者自己提供的數據。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接受個人住房貸款申請後,應及時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對借款人信用狀況進行查詢;貸款申請批准後,應將相關信息及時錄入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詳細記載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證號碼、購房套數、貸款金額、貸款期限、房屋抵押狀況以及違約信息等。
(2)關注貸款抵押物的價格風險
抵押物價格風險指隨著經濟環境、房地產市場狀況的變化而導致房屋價格下跌的風險。按揭貸款期間發生突然變故,貸款人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時,銀行不得不面對抵押物的處置問題,一旦房價下降,房屋處置變現後就不能補償銀行貸款的損失。而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上升周期,房價上漲較快,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不僅要對商品房實行價格,而且要對二手房交易價格、上市後房改房的交易價格進行監督與管理。通過建立科學的定價、估價管理制度使各類房屋成交價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實際價值,以達到規避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價格風險的作用。
(3)正確認識評級機構的評級風險,審慎調整風險標准
在美國這次危機中,評級機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眾多投資者由於盲目信任評級機構對次貸的評級,而對次貸證券進行了巨額的投資,因此遭受了巨額的虧損。我國資產評估機構是重要的市場中介機構,商業銀行往往根據資產評估機構的報告確定抵押物的價值,進而確定發放貸款的金額、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譽好的評估機構不但能夠為銀行提供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有助於減少房貸風險,提高信貸資源分配效率,還能根據宏觀經濟的走勢,合理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和未來風險。同時,商業銀行還應建立規范的評估報告復核制度,該制度不但可以確定資產評估機構股價的准確性,還能有效防止資產評估機構評估的隨意性,從而達到降低信貸風險的目的。
2.金融機構應兼顧加強創新和完善監管
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金融創新一方面通過廣泛的證券化分散了美國房地產融資市場上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和沖擊力,造成了難以計量的損失。因此,我國要在不斷加強金融創新的同時,完善對相關產品的監管。
(1)要加強金融創新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工具的創新正在不斷加快,如果不能跟上這一發展趨勢,就會在將來的全球化金融競爭中處於相對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對金融衍生產品以及一些復雜金融產品的定價能力是我國金融機構的薄弱環節,因此,要努力提高定價能力,確保對風險一收益進行較為准確的評估。
(2)要正確認識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其產品雖然可以對沖和分散風險,但不會消滅風險。層出不窮的金融衍生產品拉長了資金的鏈條,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通過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風險的房地產資產以證券化方式進入投資市場。目前,我國正處於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初期階段,雖然規模較小,但是要從起步階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場風險,提高銀行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審慎穩步地開展資產證券化。
(3)要盡快完善金融監管
在金融創新過程中要搞好相關政策法規的配套,加強對金融創新產品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通過盡快完善相關的監管框架,明確風險資本管理政策,加強並完善對場外交易的監控,強化對金融機構的風險提示等措施,不斷提升監管水平。
3.抓住宏觀調控契機,調整公司銀行信貸投向
中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採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在這樣大環境下,商業銀行要善於駕馭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加快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調整,加大業務整合能力和風險控制控制能力。中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解決實體經濟增速放緩問題,出台了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要根據經濟形勢的需要,特別是公司銀行業務要進行重新的定位和更多的、實時的信貸政策調整,緊緊抓住國家重點支持的項目和工程,這些項目和工程相對利潤收入保障可靠,風險相對較小和可控,是銀行必須積極爭取的優質項目。同時,國家的政策給予了傳統的優勢產業,以及一些弱勢行業和亟待發展產業都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商業銀行必須抓住這樣的歷史性機遇,為這些產業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務,大力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同時調整銀行信貸政策,防範相關行業的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的新型風險。
參加銀團貸款,既可以分散風險,又能加大銀行間的合作和交流,構建和諧有序的、公平的市場競爭。國內各主要商業銀行在全國銀行業協會的協調下,簽署了相關的協議,人民幣30億元(部分地方銀行業協會等自治組織確定為2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貸款一般採取銀團貸款形式。對於中小股份制銀行而言,即便作為牽頭行的機會不多,但至少也可以作為參加行,分得這些大額優質項目的部分貸款額度。當然,還可以採取間接銀團貸款的方式,從國有大銀行購買銀團貸款,以調整信貸結構。
並購貸款的推出,為銀行增加了新的信貸產品,以及為銀行帶來了新的利潤增空間,必須把握住及利用好。
4.事在人為,加大金融界培訓和再學習力度
銀行作為有責任感的企業,應當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促進就業和社會穩定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沒有增加員工數量的條件下,要做好現有或新增的工作,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員工素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中國銀行業需要加大培訓和再學習的力度,努力使員工更新知識結構,掌握最新的專業和管理知識,進一步豐富工作經驗,以適應產品創新和業務發展的需要,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適應人才競爭的需要,適應時代環境的需要。
這一場金融危機,必將成為未來史書上的重大事件,成為今後專家學者研究的重要題材。身在其中的我們,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是一次歷練的機會,更需要的是,找出辦法,克服時艱,度過難關,堅實的前進,朝著正確的方向。金融危機中的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更要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帶領經濟復甦,突出重圍,走上健康發展的大道。
莫道落紅空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期待中國和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參考文獻:
[1]茹璧婷: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理論前沿,2008.18
[2]尚文濤:美國次級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J].商情,2007.02
[3]財經網—全球金融危機專題,
[4] 蔣作斌:中國經濟時報 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