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農村金融外文文獻,中英文都要,中文2500.謝謝
要農村的還要外文的,你怎麼要美國庄園金融啊,強人所難
㈡ 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在國外的研究動態如何啊
美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大多是由政府撥款創辦、得到政府大量資金支持和嚴格控制的金融機構,其職責主要是發放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提供的農村貸款。其主要特色是政府成立了農民家計局、商品信貸公司、農村電氣化管理局和小企業管理局等不同層次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農村金融需求。農民家計局的目標群體主要是那些不能從商業銀行獲得資金的青年農民,向他們提供低於市場利率的中長期貸款,幫助他們在農村創業;同時也提供農村公益性項目的貸款,例如灌溉排水、房屋建築、水土保持與開發等貸款。商品信貸公司的職能是對農產品進行價格支持和對農業生產給予價格補貼,以達到發展農業生產和穩定農村收入的目的。農村電氣化管理局主要為農村電業合作社和農場等借款人發放貸款,用於架設大型電線、組建農村電網、購買發電設備以及電話通訊設備等農村電氣化建設。小企業管理局向那些不能從其他正常渠道獲得資金支持的小企業提供信貸幫助。這里的小企業是特指那些與農業生產有關且獨立經營的企業,如農產品收獲儲存,以及為農場管理、土地規劃提供服務的經營性企業等。美國政策性金融的又一特點是政府資金支持。20世紀30-60年代,政府農業投資累計達88億美元,使680萬農戶受益(當時美國全國農戶數不足1000萬戶)。其中商業信貸公司、小企業管理局等的資本金都由聯邦政府撥款,隸屬於美國農業部的農村電氣化管理局也由政府提供資金來源,小企業管理局的資金則來自國會撥款提供的周轉基金和收回的貸款本息。美國政策性金融機構支農行為還受到政府立法保護和干預。1933-1934年,美國先後通過了《農業信貸法》和《對農場發放新貸款實施辦法》;1936-1938年,美國又通過《土壤保護法》、《新農業調整法》和《小佃農取得土地貸款法》等法規,從法律法規上加強和完善農業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的支持。
㈢ 近年來國家在農村金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近年來,在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方面,國家有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加快回農村信用社改答革步伐,調整郵政儲蓄轉存款政策,啟動郵政儲蓄改革,推進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發展,探索農村小額信貸組織試點,發展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具體有:加快建立健全適應「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包括構建分工合理、投資多元、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較為發達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和業務品種比較豐富的農村金融產品體系,顯著增強了為「三農」服務的功能。
㈣ 畢業論文,求一篇有關農村金融服務方面的外文文獻,中英文都需要。很急!
推薦到OA圖書館查詢。
中英文都有。
查英文文獻,輸入英文關鍵詞即可。
㈤ 請幫我寫下關於農村信用社發展模式研究的文獻綜述
土地股份制改革是促進土地有效流轉的一種新嘗試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了三個「三農」報告,其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盛華仁所作的《關於檢查土地管理法實施情況》報告談到,被征地農民補償安置還存在很大問題,這方面侵害農民利益的現象還較為普遍,農民反應強烈。多數地區的失地農民仍然僅能得到一次性的補償安置費,這筆錢花完後,農民生計將難以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安置問題有待進一步落實。這個問題如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將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隨著農村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相對發達地區的農村現行經濟管理體制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逐漸顯露,矛盾突出。這些矛盾,又較集中地表現在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上。目前正在一些地方興起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被認為是改革開發以來農村土地制度的第二次革命,農民或農村生產力的第二次解放。
■ 廣東南海區最早推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廣東南海從 10 年前起嘗試推行農村土地經營權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當時主要是針對農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某些固有的局限而提出來的。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生產力較為發達的地方,這種以一家一戶、小而全的小生產為特徵的生產經營模式顯得有些與形勢不適應:它不利於大規模地進行農田改造和基本建設;不利於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不利於形成適度規模經營進而形成農業產業化;不利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不利於農業和農村經濟與市場經濟接軌,不利於實施和推進城鄉一體化。
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加強農村土地管理,規范農村土地的開發使用行為,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健康持續發展,該區大膽地把企業的股份合作制引入到農村土地的產權制度改革上來,積極探索和推進農村以土地經營權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
該區所推行的農村以土地經營權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實際上是堅持以原有社區合作組織為基礎,以集體資產共同佔有為前提的原則下,通過發動農民將自己承包的集體土地以承包權入股,有些村組還包含集體資產入股,組建社區性的股份合作經濟組織,以進一步明晰土地的集體的所有權、完善農民的承包權、搞活使用者的經營權,實現土地的三權分離,促進土地使用權流轉,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規劃和建設,加快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這樣一種農村經營管理新體制。
具體做法是以行政村或經濟社(村民小組)為單位,通過全面丈量土地、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然後以凈資產量化給符合條件的當地村民配置股權。配股方法則各地因地制宜,大體有三種:單股權(基本股權)兩檔次;單股權多檔次和多股權(基本股、承包權股、貢獻股)多檔次,如里水鎮沙涌村委會的「三權十股制」。在這基礎上,召開股東或股東代表大會,選舉董事會和監事會,然後掛牌成立股份合作經濟組織並開展實質性的運作。
該區農村股份合作組織的組建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以原生產隊為單位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這種股份組織的特點是以原生產隊的土地資產折價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約佔全市股份社(分公司)總數 30% 。(二)以原經濟社為單位組建股份合作社(分公司)。這類股份組織的特點是以原經濟社及屬下生產隊的土地資產折價入股建立股份制,約佔全市股份社總數 70% 。(三)以村委會為單位組建集團公司或有限公司。這類股份組織特點是以村委會屬下各經濟社或經聯社土地資產折價入股組建而成。這些股份組織佔全市村委會總數 67.9% 。
■ 河南耿庄把土地資源運作為土地資本
對於土地的股份制改革,河南新鄉市鳳泉區耿庄借鑒了企業股份制改造的經驗,並且首先在非耕地上展開。相對於非耕地股份制改革的大刀闊斧,耿庄對耕地的股份制改革顯得十分謹慎。該村沒有一下子就把全部耕地集中起來,而是先集中了部分土地進行試驗。
2001 年 7 月,村裡將村中河堤以北的 800 畝土地的承包權作為股份入股,和村集體企業的投資一起成立公司,集中進行高效生態觀光農業的綜合開發,全村每位有承包經營權的農民分別擁有其中的一份土地股權。每畝土地的承包權摺合股本金 3000 元,新公司確保每畝土地的年收益率不低於股本金的 20% 。新公司經營收益超出 20% 時,公司在提取法定的公積金和公益金後,按股權全部分紅;當經營收益不足 20% 時,由村集體企業予以補足。
2004 年 4 月,耿庄村組建「土地資源股份公司」,為村集體股份制企業耿庄集團的子公司。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制定了《公司章程》,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號召村民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公司,由公司集中經營,產出更高效益。
在耿庄村,幾乎所有的勞動力既是農民,又不僅是農民,有著比較復雜的身份:他們仍然擁有村中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戶口簿上他們還是農業戶口;但同時,他們還都有自己的另一份工作——工人或者個體老闆。只要是耿庄村的正式村民,人人都擁有村辦企業的股份,家家都是村辦企業的股東。
■ 大連現代農業園區採取的土地股份制模式
大連向應現代農業園區採取的土地股份制模式,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下,採取集體土地、資金和農業設施以及村民承包的土地部分或全部折價入股,作為企業的投資,注冊成立大連向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行農民「入股自願,退股自由」。該公司本著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按照《公司法》和相關法律規定,經全體村民代表討論,成立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公司的股份構成是:村民一分地為一股, 61 戶土地共 293 畝,折價占總股本的 13.06% ;村集體以統一經營的 1300 畝土地和水利配套、溫室大棚等設施入股,折價占總股本的 86.94% 。約定股份公司有效經營期為 10 年。
在經營方式上,園區根據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種植品種,採用比較靈活的經營方式,避免出現新的「大鍋飯」。村民既可承包經營,也可為公司打工。承包經營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溫室和大棚承包經營,根據產品的不同生產季節,對 40 個溫室和 200 個大棚進行「小段」承包經營,利潤按五五比例分成,產品由公司統一收購;二是溫室和大棚育種承包經營,採取由公司統一提供種子、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的方式,利潤按比例分成;三是蔬菜和桔梗等其他作物承包經營,採取農民交納土地承包金的方式,每畝每年交納 350 元,產品由公司統一收購,收益歸己。
■ 成都「土地股份合作社」
2004 年年初,成都錦江區提出了將農村土地資源轉變成土地資本的一種新思路:以土地入股為紐帶,建立獨立於鄉政府、村委會之外的新型的社區農戶聯合體的法人組織——「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把土地承包權集中起來入股,請有實力的種植公司來盤活土地,讓農民一起致富,徹底改變過去「土地不多人人種」和「豐產不豐收」的低水平生產狀況。
「土地股份合作社」既是確定農村土地流轉形式的載體,也是農民在土地流轉後保護自身利益的一個實體。合作社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和股東代表大會。它接受村民的入股申請,承辦土地入股的登記、核准、發放、變更以及紅利分配等事項。監督工作則由股東選舉產生的監事會承擔。合作社代表持有土地使用權的農戶利益,在鄉、村的協調和持股者的監督下,直接與承租土地的公司進行談判,為持股農民代理使用權的交易,向政府或其他有關部門反映農民的意見和要求。
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有四種收入:土地流轉後的地租收入、在自己的土地上為公司務工的工資收入、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分紅收入,以及依託宅基地改造後從事經營活動的營業收入。
■ 結論
從各地推行土地股份制改革情況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對農民合法權益的保護。我們不能排除有部分地方「土地股份制改革」只是個賣地的幌子,違反了《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我國的土地審批程序。一方面,改革後農民全部入了股,而進行土地股份制改革的集體卻是村委會等具有官方背景的組織,不全代表農民利益;另一方面,在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健全的時候,農民最基本的生活將無法保障,這很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對此,有專家認為,在市場不規范、信息不對稱、監管力度不夠的情況下搞土地股份制改革,不僅農民的經濟利益會受到損失,土地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社會保障功能和社會穩定功能,都會產生新的問題。因此,土地股份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建立新的土地流轉機制。
盡管如此,土地股份制改革仍不失為一種促進土地有效流轉的新嘗試。在現行政策制度框架內,要保護好農民利益,關鍵是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村委會在實行土地股份制時要進行充分的民主;二是從點到面,逐步推進,尤其在進行耕地股份制時慎之又慎;三是村民要充分就業,並保障其股份分紅。總之,農民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推行農村土地股份製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標准。
■ [相關鏈接] 建國以來土地制度的歷次變遷
1 、 1950 年~ 1952 年,土地農民私有制;
2 、 1953 年~ 1956 年,在保留農民土地私有制基礎上的農業互助組和初級合作社;
3 、 1958 年~ 1978 年,土地集體所有制下的高級農業合作社和人民公社;
4 、 1979 年至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土地公有,由農戶家庭經營。
㈥ 寫一篇農村金融發展調查研究的論文可以研究哪些方面
調查分析,有數據的
都死可以搬忙寫進行研究分析的
㈦ 如何寫農業政策性金融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醫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臨床科研選題及進行臨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那麼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疾病、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寫文獻綜述,特別是實習同學所選題目宜小些,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於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 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後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
選定題目後,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於搜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介紹,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復。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二、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三、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㈧ 農村普惠金融現狀及發展研究的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你論文選題定好了嗎?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開題報告格式要求准備好了沒
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希望能夠幫到你?
你論文選題定好了嗎?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開題報告格式要求准備好了沒
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希望能夠幫到你?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內容是「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撰寫時可以先寫這一部分,以此為基礎撰寫其他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
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
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論文准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並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並行的相關問題。
2.國內外研究現狀
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復。
3.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復。
4.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於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㈨ 國內外學者對農村金融的定義分別是什麼
寧波大學商學院熊德平教授在其著作《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P66-80)以及論文《農村金融與農村金金融發展:基於交易視角的概念重構》(《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2期,P8-13;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7年12期P120-126)全文轉載)中,針對既有農村金融定義的缺陷,重新定義了農村金融概念與農村金融發展的概念,並基於該定義,形成了系統的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理論,構建了我國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與模式,並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該概念及其基礎上的成果,值得農村金融理論研究、政策制定和實際部門借鑒和思考。
引用以下內容,請按上述提示查閱並註明准確出處,以維護和尊重作者知識產權。
編輯本段農村金融
農村金融准確定義
農村金融准確定義i是研究和解決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的首要前提。文獻分析發現,雖然,農村金融在我國歷史悠久,但「『農村金融』作為一個概念被廣泛運用,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事」。並且,長期以來,在「金融,即貨幣資金的融通」的主流金融觀[i]基礎上,「農村金融」的內涵似乎只要給「金融」冠以「農村」就能自然地被定義出來。事實上,我國既有「農村金融」概念就是這樣生成的[ii],即「農村金融就是農村的金融」(見編者注)這種看似簡單明了,實際卻是望文生義、同意反復的定義,不僅掩蓋了農村金融的自身特性,使之失去了作為獨立範疇存在的邏輯基礎,而且,存在兩個明顯問題
二「農村金融」問題
一是「農村的」指向不明
是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還是存在於農村地理空間的?還是從屬於農村經濟主體的?還是冠以「農」字招牌的?還是在農村從事業務活動的?還是其他兼而有之的?等等這些,其內涵含糊不清。
二是對「金融」的理解流於形式
不僅忽視了「對金融的定義,傳統金融理論和現代金融理論是有區別的」,「存在從不同視角對『金融』所進行的規范性的論證」,其表述粼粼種種,各不相同,「直到今天,……,尚無普遍被接受的統一的理論界定」的事實。而且,沿襲了主流金融觀—「金融,即貨幣資金的融通」,只是概括了金融活動的外表,卻將其本質隱藏起來的形式化定義。「有『望文生義』之嫌」,沒有深刻地認識到:「金融的實質其實並不是資金的借貸」,而是「財產(Property)的借貸或財產的跨時(Intertemporal)交易活動」,「『金融』就是信用轉讓」的金融本質屬性。顯然,僅依此形式化的定義,難以把握「農村金融」的內涵,更難以進一步透視出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本質和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