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應急救援管理制度的目的
1.1 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時,做出應急准備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輕可能產生的事故後果,特製定本制度。
Ⅱ 應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運行機制
5.1預測與預警
各部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故,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開展危險源辨識、環境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妥善處置。每個應急人員必須在崗位能熟練使用兩個以上預警電話或其他報警方式。
5.1.1預警級別和發布
根據危險源辨識、環境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潛在突發事故進行預警。預警級別依據突發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劃分為三級:公司級(重大——可能產生特別嚴重後果)、部門級(較大——可能產生嚴重後果)和班組級(一般——可能產生較重後果)。
預警信息包括突發事故的類別、地點、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預警級別、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發布級別等。
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經有關領導批准可通過有線廣播、有線電視、信息網路、警報器;特殊情況下目擊者可大聲呼叫、敲擊能發出較強聲音的器物或打電話的方式進行。
5.2 應急處置
5.2.1 信息報告
重大突發事故發生後,各事發源的第一目擊者必須立即報告有關部門領導,最遲不得超過10分鍾,同時報告專職人員和專業部門。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5.2.2 先期處置
突發事故發生後,事發源的現場人員與增援的應急人員在報告重大突發事故信息的同時,要根據職責和規定的許可權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先期處置,控制事態的蔓延。
5.2.3 應急響應
5.2.3.1對於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重大突發事故,要及時啟動相關預案,由相關應急指揮機構或工作組統一指揮或指導有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5.2.3.2現場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並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5.2.3.3需要多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處置的突發事故,由該類突發事故的業務主管部門牽頭統一指揮,其他部門予以協助。
5.2.3.4應急救援隊伍主要包括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隊、機械傷害應急救援隊、消防隊等。
5.2.4 應急結束
重大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後,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宣布恢復正常工作。
5.3 恢復與重建
5.3.1 善後處置
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後處置工作。對突發事故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補充。有關部門還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
5.3.2 調查與評估
對重大突發事故的起因、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調查評估和處理。
5.3.3 恢復重建
根據事故恢復重建計劃,組織實施恢復重建工作。
5.4 信息的報告與發布
突發事故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准確、客觀、全面。重大事故發生後應及時向主管上級和當地政府報告,並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後續報告工作。也應當向員工發布簡要信息和應對防範措施等。
信息的報告與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權報告或發布、組織報道、接受采訪等。
Ⅲ 應急管理制度
企業應急管理制度:
1.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規范公司應急管理制度,提高應對風險和防範事故的能力,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減少財產損失、環境損害和社會影響。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2.應急管理制度堅持「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職責明確,快速反應」的原則,
3.應急管理分「預防、准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過程。主要內容包括: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急救援預案管理、應急培訓、應急演練、應急物資保障等。
4.成立以公司總經理為組長,主管安全生產副經理、礦長為副組長,安監科長、各采區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管理制度領導小組。應急管理辦公室設在安監科,並負責日常管理
5.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寫與修訂。公司應急管理制度領導小組負責預案的編制、修訂。預案要符合《生產經營單位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並保持與上級部門預案的銜接。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實際演練情況,適時修訂《預案》,做到科學、易操作。
6.應急管理培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員應急管理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事故預防、危險辯識、事故報告、應急響應、各類事故處置方案、基本救護常識、避災避險、逃生自救等。
7.應急演練。根據年度應急演練計劃,每年至少分別安排一次桌面演練和綜合演練,強化職工應急意識,提高應急隊伍的反應速度和實戰能力。安監科負責做好演練記錄和總結。
8.應急通訊設備保障。公司要對電話、對講機、手機等通訊器材進行經常性維護或更新,確保通訊暢通。
9.應急救援物資保障。根據公司預案做好應急救援設備、器材、防護用品、工具、材料、葯品等保障工作。確保經費、物資供應,切實加強應急保障能力,並對應急救援設備、設施要定期進行檢測、維護、更新,確保性能完好。
10.應急處置。事故發生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以營救遇險人員為重點,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要採取必要措施,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要及時組織受威脅群眾疏散、轉移,做好安置工作。
11.成立兼職救護隊,人員由各科室、采區主要負責人及業務骨幹組成,並進行經常性訓練,熟練掌握基本的救護常識和救援能力。
12.應急救援協議。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及相關部門的預案和應急組織相銜接。根據有關規定,公司要同石家莊市礦山救援中心簽訂救護協議,一旦發生企業不能自救的事故,請求石家莊市礦山救援中心支援。
13.應急管理費用由公司總經理審批,財務部門予以保障。
Ⅳ 應急救援管理基本規定有哪些
應急救援管理基本規定有哪些?
1 建築施工企業的應急救援管理應包括建立組織機構,預案編制、審批、演練、評價、完善和應急救援響應工作程序及記錄等內容。
2 建築施工企業應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明確領導小組,設立專家庫,組建救援隊伍,並進行日常管理。
3 建築施工企業應建立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明確應急設備和器材儲存、配備的場所、數量,並定期對應急設備和器材進行檢查、維護、保養。
4 建築施工企業應根據施工管理和環境特徵,組織各管理層制訂應急救援預案,內容應包括:
1) 緊急情況、事故類型及特徵分析;
2)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與人員職責分工;
3) 應急救援設備和器材的調用程序;
4) 與企業內部相關職能部門和外部政府、消防、救險、醫療等相關單位與部門的信息報告、聯系方法;
5) 搶險急救的組織、現場保護、人員撤離及疏散等活動的具體安排。
5 建築施工企業各管理層應針對應急救援預案,開展下列工作:
1) 對全體從業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交底;
2) 定期組織組織專項應急演練;
3) 接到相關報告後,及時啟動預案。
6 建築施工企業應根據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實戰的結果,對事故應急預案的適宜性和可操作性組織評價,必要時進行修改和完善。
Ⅳ 應急救援管理制度的范圍
2.1 本程序適用於公司生產經營中潛在的職業安全健康事件或事故(災害)等緊急情況的預防和處理。
Ⅵ 應急救援制度
1應急救援預案
這個就寫一些防火措施,緊急疏通等(比如線路,方法,如何組織)
2倉庫管理制度
寫一下職責,建立制度的目的,物品的擺放,出入庫的規定等,根據實際呀,再有特殊物品的存放
Ⅶ 應急救援管理制度的應急保障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事故的應對工作,同時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故的人力、物力、財力、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復工作的順利進行。
6.1 人力資源
公司辦公室、生技處、安督辦等是應急救援的專(兼)職隊伍和骨幹力量。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提高裝備水平;動員全員有組織的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6.2 財力保障
要保證所需突發事故應急准備和救援工作資金。對受突發事故影響較大的單位和個人要及時研究提出相應的補償或救助政策。
6.3 物資保障
要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監測網路、預警體系和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及緊急配送體系,完善應急工作程序,確保應急所需物資和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並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
6.4 交通運輸保障
要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確保運輸安全暢通;要建立緊急情況交通運輸工具的調用程序,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
6.5 人員防護
要指定或建立與人員相適應的應急避險場所,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明確各級責任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員工安全、有序的疏散。
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
6.6 醫療保障
會同120急救中心,積極組織現場救援,及時把傷員送到醫院搶救。
Ⅷ 應急救援管理制度的附則
8.1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