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新加坡金融機構工作日

新加坡金融機構工作日

發布時間:2022-01-13 08:03:22

⑴ 新加坡留學生怎麼申請金融類專業

新加坡作為亞洲的金融中心,一直佔有自己的地位,它服務於整個東南亞,也包括南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基金管理、外匯兌換、財富管理方面,新加坡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新加坡在1968年建立了亞洲美元市場。亞洲美元市場的建立,是新加坡金融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目前,新加坡的外匯市場是全球第四大市場,平均每日外匯交易額為1010億美元。新加坡是亞洲地區第一個設立金融期貨市場的金融中心,擁有先進的金融期貨市場,對新加坡的國際風險管理活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新加坡還擁有活躍的短期資金市場。

新加坡是僅次於瑞士的世界第二大私人銀行中心,金融相關的工作種類繁多。整個行業包括銀行、信託公司、信用社、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投資代理等各種金融機構。全世界300多家知名銀行在新加坡設有分行,目前在新加坡美金結算等人才需求缺口極大。而在中國,隨著金融危機的過去,目前銀行專業理財人員嚴重缺乏,相關第三方投資理財公司更缺人。目前中國理財規劃師職業有20萬人的缺口。

⑵ 新加坡期貨交易所成立的時間

新加坡金融領域回顧
自本世紀60年代起, 新加坡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些年來, 憑借著良好的經濟和金融基礎、親商的法律和經商環境、戰略性的地理位置、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完善的通訊和基礎設施以及高水平的生活水準,新加坡吸引了眾多的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如今,金融服務業已佔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
在新加坡,本地及外國的各類大型金融機構約有700多家,為客提供種類繁多的金融產品和務:其中包括貿易融資、外匯換、金融衍生產品、資本市場運作、財團貸款、承銷、合並及購、資產管理、證券交易、財務顧問服務以及特殊保險業務等等。這些行業領頭機構為活躍和提升新加坡金融服務業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根據2006/07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新加坡在世界最具競爭力的金融市場排名中名列前茅,與亞洲金融市場相比則是排名第一。另外,新加坡在2006年被美國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再次評為世界最全球化的國家。

新加坡交易所及證券市場簡介
新加坡交易所(SGX)成立於1999年12月,是由前新加坡股票交易所(SES)和前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合並而成的。新加坡交易所證券市場的交易活動由其屬下的兩家子企業 - 新加坡證券交易有限企業和中央托收私人有限企業共同負責管理。新加坡交易所已於2000年11月23日成為亞太地區首家通過公開募股和私募配售方式上市的交易所。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也是全亞洲首家實現全電子化及無場地交易的證券交易所。它致力於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健全、透明和高效的交易場所,幫助他們實現集資和投資的目標。這些年來,它建立並營造了一個活躍高效的交易市場,以一流的證券交易所而著稱於亞太地區。
新加坡交易所在截止至2006年末已有707家掛牌上市企業,總市值約5,896億新元。這些企業函蓋了各個行業,包括製造、金融、商貿、地產、服務等。
 其中製造業 (含電子業) 所佔比例較高,達41%。
新加坡交易所是一個區域性交易所,它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這里掛牌上市。截止至2006年末,外國企業佔了總上市公司的37%(約268家),其中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地區的企業共158家。外國企業大部份是以新加坡做為融資平台,所以很多外國企業在新加坡本地沒有任何業務運營。其它63%(約460家)的上市企業則是新加坡本地企業,其中有不少的營收來自海外。在與本區域其他國際市場相比,新加坡的市場是最為國際化的。

企業到新加坡上市所考慮的因素
上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上市成功後也有相應的責任。所以 企業在決定上市時應充分衡量上市的好處與責任。
上市所帶來的好處
上市企業將享有很多好處。其中一些主要的優勢為:
• 為企業的股票創造交易市場
• 加強企業的聲譽和財務信譽
• 提升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
• 使企業有機會為其員工推出股票認購權計劃
• 可通過發行新股和其他證券為企業未來發展進行後續融資
• 利用企業的股票進行收購活動
• 為現有股東提供投資套現的渠道
上市所負有的責任
公開上市有其優點,但也意味企業及其董事負有更多的義務和責任:
• 對公眾股東責任提高
• 需要保持股息和利潤的增長勢頭
• 更容易遭到敵意收購
• 須了解並嚴格遵守監管機構的管理條規
• 提升業績報告標准而造成成本升高
• 在上市後對企業控制力有所影響
• 媒體對企業的關注會減少企業的隱私
作為私人企業的主要股東,依企業的計劃和目標衡量上市的好處和責任是極其重要的。企業應該和律師、獨立會計師和其他專業顧問詳盡討論,以便有更周全的考量。

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優勢
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能享受到這一充滿活力的市場帶來的各項優勢。新加坡交易所透明的市場、完善的科技服務和高度的國際知名度,能讓上市企業和投資者在應付市場變化的同時,實現自己的融資和投資目標。另外,新加坡交易所領先的科技為投資者從全球各地進入其市場打開方便之門。新加坡交易所不斷擴展其全球網路並增強市場深度和交易量的努力,使市場參與者能擁有更高效率更具吸引力的市場。
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股票市場是亞太區最為國際化的市場,將近35%的上市企業來自海外。這個比例與本區域其它的資本市場相比是最高的,也就吸引了很多國際基金經理對新加坡上市企業的注視。此外,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境內管理的基金在2005年末達到7200億新元,比前一年增長了26%。新加坡擁有超過1500名專業基金經理和投資專家及250名投資分析專家。所有這些因素使得在新加坡上市的企業更容易登上國際舞台。( 見 附錄2a, 附錄2b與 附錄3〕
高效的融資平台
企業在新加坡除了上市是發行新股、募集資金外,它也隨時可以在二級市場集資供進一步發展之用。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求和市場狀況可決定再次募集資金的形式、時間和數量。二級市場融資的手續十分簡便、速度也很快。另外,新加坡沒有外匯管制,發行新股及舊股所募集的資金可自由流動。
健全的法規體系
新加坡是一個高效和管理完善的市場,而它健全的法律體系向來眾所周知。這有利於那些尋求樹立良好公司治理形象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新加坡上市企業能獲得投資者更多的信心,並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活躍的股市
新加坡股票市場流通性良好。在與亞太區幾個主要國際市場的換手率比較中,新加坡市場的表現是十分突出且活躍的。外國企業在新加坡市場的表現更為突出。尤其是大中華公司,每月的平均換手率遠遠高於新加坡本地企業。市場化的上市標准新加坡的股票市場有著開放、透明、明確的上市條件。它根據新經濟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市場化上市標准,有利於新興且具潛力的中國企業在新加坡市場融資。對於企業發展的最關鍵時期,新加坡交易所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融資平台。另外,企業在上市前後都可與新加坡交易所聯系了解相關規定並討論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見附錄4)
靈活的上市條例
新加坡交易所的上市條例非常靈活。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只在新加坡上市或在新加坡和其它市場同時上市。對於注冊地和業務運營地點,新加坡交易所都不做要求。企業也可從三個會計標准,即新加坡公認會計原則、國際公認會計原則及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選擇其一。此外,上市企業可自由選擇股票交易貨幣及會計報表貨幣。
創新的上市後服務
企業上市後仍然需要經常與投資者溝通和保持密切關系。為了給予上市企業這方面的支持,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幾項創新的上市後服務。這包括定期組織投資者交流會和安排上市企業全球路演。此外,新加坡交易所也推出了全球首創由交易所發起的研究計劃*。通過這些活動,投資者更有機會了解和認識新加坡的優秀企業,企業也能在國際舞台上獲得更大的關注。
融資途徑多種選擇
為滿足各類型企業的上市需求,新加坡交易所提供了幾個上市途徑供企業選擇。除了股票上市,企業也可選擇以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商業信託(Business Trusts)*、全球存股證(GDRs)或外國債券(Foreign Debt Securities) 方式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上市。企業應按自身的需求選擇適合的融資途徑。

上市所面對的挑戰
企業改制及重組
由於歷史因素,一些企業的產權結構比較復雜,尤其是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因此,這些企業在上市前的改制及重組工作會比較復雜。
遵循國際化的企業管理規范
企業若要在海外市場成功上市,需要在企業管理方面遵循國際標准,因而一些管理水平還未與國際認可的管理體制接軌的傳統企業需要更多時間改進。這包括管理觀念的轉變及管理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企業上市後也需要執行良好的公司治理。
上市的協調工作
由於上述體制及觀念上的不同,企業在與國際中介機構如主理商、會計師和律師等在准備上市過程中可能產生摩擦。企業需要與這些專業機構更多的相互溝通及互相理解。
宣傳活動及投資人關系
目前,大多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外國企業都沒有在新加坡營業,因此新加坡的投資者對企業的業務和運作都不太了解。企業在上市前後應著重向公眾和投資者進行講解與宣傳。上市後,企業也應注意保持與投資者的良好溝通,讓投資者了解企業的發展前景。
*只供英文資料

交易時間
交易時間為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至中午12:30;下午2:00至 5:00。此外,也設有開市前時段(上午8:30至9:00)和閉市前時段(下午5:00至5:06)。新加坡的公共假日休市。

交易單位
股票交易主要以1000股作為一個交易單位。不過,也允許進行零股交易。
自2003年4月14日起,「單位股市場」取代了「零股市場」,從而使零股能夠以少於
整股的任何數量在股市交易。例如,一個購買1060股ABC股票的訂單,其中1000股將在目前現有的市場進行交易,其餘的 60股將在單位股市場交易。由於能夠在現有市場和單位股市場進行合並交易,因此,同一相關股票在這兩個市場中的交易,可以綜合在一個單一的合約中。
現有市場中仍保留整股的交易,以方便那些願意以指定的整股繼續交易的投資者。

⑶ 新加坡有哪些金融中介機構啊

新加坡境內銀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指引

1、本公司治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適用於新加坡境內所有的銀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險公司(以下簡稱「金融機構」)。本指引旨在為銀行、金融持股公司和保險公司尋求最佳的公司治理實踐提供指導。

2、本指引應與銀行法(第19章)和保險法(第142章)的相關條款、與兩法配套的相關的公司治理條例、新加坡金管局(簡稱「當局」)發布的書面指令、准則及其他指引等結合使用。

3、本指引附錄1的內容既包括適用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准則2005》[1](簡稱「准則」),又包括監管當局制定的補充原則和指引(以斜體字標出),以體現銀行、保險業務自身的特點,即承擔的風險復雜多樣,對存款人和投保人負有責任。

4、金管局希望所有的金融機構盡最大可能遵守附錄1的指引。本指引將於金融機構在2007年1月1日或之後舉行完年度股東大會後開始生效。如果金融機構沒有舉行年度股東大會,則將於股東大會的法定舉行期滿日起實施。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機構,應在2007年1月1日以後舉行的股東大會的年報中披露其公司治理實踐、說明公司治理與指引的差距。沒有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機構應在其網站上披露同樣信息。為便於參考,附錄2提供了准則中披露的具體原則和指引。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指引的必要性

5、隨著全球化和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業務環境越來越復雜,良好公司治理對於確保金融機構安全穩健經營至關重要。公司治理不薄弱會損害公眾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體系、金融市場的信心。

6、在新加坡,公司董事要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促進公司發展。由於在經濟中重要的金融中介職能,以及保護存款人和投保人資金安全的需要,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通常比其他企業更為重要。

風險為本的監管和公司治理

7、金管局認為董事會在金融機構的成功運營中發揮重要作用。董事會的主要職責包括確定公司戰略、評估管理層業績、在可承受的風險水平下謀求股東利益最大化,同時防範利益沖突、協調各方對金融機構的利益訴求。因此,金融機構董事會的有效性是新加坡金管局風險為本監管的一條基本原則。雖然董事會可以委託管理層制定穩健審慎的政策並付之實施,但是董事會仍應承擔相應責任,董事會對金融機構所肩負的責任不容推卸。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董事會應承擔管理層的角色。管理層應當就金融機構的日常經營向董事會負責。

附錄1

董事會

董事會的職責

原則:

1、每一家公司必須有一個有效的董事會領導並控制公司。董事會應致力於公司的發展壯大,並與管理層一起為實現這一目標努力,同時管理層應向董事會負責。

指引:

1.1 董事會的職責:

(a)提供企業發展所需的領導能力、制定戰略目標、確保實現公司發展目標所必需的財力和人力;

(b)建立審慎、有效的控制體系以評估和管理風險;

(c)評估管理層業績;

(d)確定公司的價值與標准,確保公司了解和滿足對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

1.2 所有董事必須從公司利益出發,客觀決策。

1.3 如果董事會將某項董事會事項的決策權委託給董事會下設的委員會,則應對此項委託進行披露。

1.4 董事會應定期舉行會議,在特殊情況下或董事們認為必要時也應召開會議。本指引鼓勵公司採取電話或電視會議的形式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的年報中應披露董事會和董事會下設委員會每年舉行的會議次數,以及每位董事的出席情況。

1.5 公司應制定內部指引說明需由董事會批準的事項,並明確需披露的、由董事會批準的重大交易的類型。

1.6 董事初次被任命時需接受適當的培訓(包括董事的職責以及如何履行其職責)。培訓應包括必要的入門項目,使新任董事熟悉公司業務和治理實踐。經常對董事進行深入的培訓,特別是相關的、新的法律、法規和不斷演變的商業風險方面的培訓,也同樣重要。

1.7公司應向每一位董事提供正式的任命文件,規定董事的義務和職責。

評述:

1.8 本指引鼓勵公司為新任董事提供會計、法律和具體行業等領域的培訓。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1.9 董事會應討論、批准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董事會還要負責金融機構管理層的聘用和解職。

1.10 董事會應以書面形式明確規定管理層的角色、職責、問責和報告關系。董事會對管理層的權力委託應當正式、明晰。

1.11 由於董事會設定的公司價值旨在促進並保持業務在高度的專業化水平上開展,這些公司價值應強調無論何時,不論是在內部交易還是外部交易中,包括存在潛在利益沖突的情況下,都要保持誠信、忠誠、行為適當。董事會監督金融機構有關強化公司價值的政策制定。

1.12 董事會應確保管理層制定促進員工公平執業、提升業務水平的政策和程序。此類政策應解決表述不恰當問題,特別是虛假的或誤導性的聲明和員工行為不當。對於保險公司,此類政策還應用於分銷渠道和索賠仲裁。

1.13 要有明確的投訴處理程序以確保所有的投訴得到專業、公正、迅捷、認真的處理。投訴處理程序應向顧客清楚闡明。

1.14 董事會應保存所有的會議記錄,特別是關鍵的議事過程和決策的討論記錄。

董事會組成與指引

原則:

2、董事會應強有力的、獨立,能夠獨立客觀地決策公司事務,尤其是不會受到管理層的影響。董事會的決策不應被個人或少數團體把持。

指引:

2.1董事會應強有力、獨立,獨立董事至少佔董事會的三分之一。「獨立」董事應與公司、關聯公司[2]、可能或有理由認為會干預自己決策的公司上層領導等不存在任何關系,並以公司的最佳利益出發進行獨立判斷。如存在以下關系,則認為董事為非獨立董事:

(a)董事現在或過去三個財務年度內的任何時間在公司或其關聯公司任職;

(b)董事有直系親屬[3]現在或過去三個財務年度內的任何時間在公司或其關聯公司擔任高級執行官並由薪酬委員會決定其薪酬;

(c)董事或其直系親屬現在或上個財務年度內除了領取董事會的薪酬,還在公司或其子公司領取薪酬;

(d)董事或其直系親屬現在或上個財務年度內是與公司或其子公司之間存在巨額支付關系的盈利性商業機構的大股東、合夥人(持股5%或以上)、執行官或董事。作為指導,任何財務年度內支付金額[4]超過200,000新元應被認為是大額支付。

2.2 上述關系並未包括所有情況,僅意味在這些條件下董事不能成為獨立董事。當以上關系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時,如果公司仍將董事視為獨立董事,應完全披露董事關系並有責任解釋視其為獨立董事的原因。

2.3 董事會應檢查其規模大小,估計董事人數對效率的影響,決定董事會的最佳人數以便於有效決策。董事會決定合適人數時,應當考慮到公司經營的范圍和性質。

2.4 董事會應該由綜合起來能夠具備多方面核心技能的董事組成,這些核心技能包括會計或財務、商業經驗或管理經驗、行業知識、戰略規劃經驗、客戶服務經驗和知識等。

2.5 非執行董事應當:

(a)對戰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b)評估管理層業績是否達到既定的目標,監督業績報告。

評述:

2.6 為更加有效地考核管理層,本指引鼓勵非執行董事在沒有管理層出席的情況下定期舉行會議。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

原則:

3、公司高層應有明確的職責分工??董事會的職責和公司經營的執行職責分離,以確保權力平衡,不會過度集中於某一個人。

指引:

3.1 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簡稱「CEO」)原則上不得由一人擔任,以實現權力制衡,增強董事會獨立決策的職責和能力。董事長和CEO的職責應明確分離,並經董事會同意後以書面形式闡明。此外,如果董事長和CEO存在關聯關系(如注釋3定義的直系親屬),公司應予以披露。

3.2 董事長應當:

(a)領導董事會有效發揮作用並確定討論事項;

(b)確保董事獲得准確、及時、清晰的信息;

(c)確保與股東之間的有效溝通;

(d)鼓勵董事會和管理層融洽相處;

(e)幫助非執行董事有效開展工作;

(f)鼓勵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融洽相處;

(g)提升公司治理標准。

以上職責旨在提供指導,並沒有囊括董事長的所有職責。

評述:

3.3 如果董事長和CEO由同一人擔任、或董事長和CEO有親屬關系、或董事長和CEO同處管理層之中,公司可以任命一位獨立非執行董事為首席獨立董事。如果股東們關心的問題通過董事長、CEO或財務董事等正常渠道無法解決,或不適合通過上述渠道溝通,則可向首席獨立董事反映。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董事會成員

原則:

4、新董事的任命要有正式、透明的程序。

指引:

4.1 公司應成立提名委員會向董事會推薦所有董事的任命。提名委員會至少由三名董事組成,其大部分成員,包括主席在內,應為獨立董事。此外,提名委員會主席不應由大股東(在公司中的投票權不少於5%)或與大股東有直接關聯[5]的董事擔任。提名委員會的成員構成應在年報中予以披露。公司必須制定書面條款規定提名委員會委員的職責。

4.2 提名委員會根據董事??如適用,也包括獨立董事??的貢獻和業績(如會議出席、准備、參與、公正等方面表現)履行再提名的職責。所有董事應定期申請再提名和再選舉,並且至少每三年舉行一次。

4.3 參照指引2.1的規定和其他重要因素,提名委員會應每年裁定獨立董事的獨立性。根據指引2.2的規定,當指引2.2中所列的關系至少有一種存在時,如果提名委員會仍視該董事為獨立董事,則公司應予以披露。即使董事不存在指引2.1中所列的任何關系,提名委員會也有權裁定該董事為非獨立董事。

4.4 如果董事在多家公司董事會任職,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每一家公司的事務。提名委員會決定董事是否有能力或在充分履行作為公司董事的職責。公司應制定內部指引,解決董事在多家公司董事會任職帶來的時間沖突問題。

4.5 應披露選舉和任命董事會新成員的過程。包括披露尋找和提名的過程。

4.6 董事的重要信息應在年報中披露,如學術和專業資質、在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持股情況、在董事會任職情況(是董事還是董事長)、首次任命為董事的時間、上一次再度當選董事的時間、現在和過去三年內在其他上市公司擔任董事、董事長或其他職務的情況等。此外,公司治理年度披露中應列明董事是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或是提名委員會認為的獨立董事。進行選舉或再選舉的董事名單應附有詳細的說明和信息,以保證股東在了解情況後作出決策。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4.7 在審查提名時,提名委員會應確保被提名人有資格、有能力擔任相應職務。提名委員會應保存所有的會議記錄,特別是關鍵的議事過程和決策的討論記錄。

4.8 為了確保公司領導層的連續性,董事會應執行董事和首席執行官的繼任計劃。

董事會業績

原則:

5、要正式評估董事會的整體有效性,以及每一位董事對董事會有效性所做的貢獻。

指引:

5.1 所有公司的董事會都要做到,由提名委員會根據程序評估董事會的有效性和各位董事對董事會有效性的貢獻。評估程序應在年報中予以披露。

5.2 提名委員會決定如何評估董事會業績並提出客觀的業績評估標准。業績標准可以參照同行業水平,並應得到董事會批准,並應重點關注董事會如何提升了長期股東價值。業績評估標准不得隨意變更,如確需更改,董事會必須有充分的理由。

5.3 除了董事會提出的相關業績標准,業績評估還應考慮過去五年內與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和同行業基準指數相比,公司股票價格的走勢。

5.4 個人評估旨在評估每一位董事是否盡職與恪守承諾(包括出席董事會和董事會下設委員會會議的承諾和其他職責)。董事長應根據業績評估採取相應行動,如有必要,在與提名委員會協商後,向董事會提名新的董事或勸說董事辭職。

評述:

5.5 其他一些業績評估標准包括資產收益率(ROA)、股本收益率(ROE)、投資收益率(ROI)和經濟增加值(EVA)等指標在較長時間內的表現。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5.6 提名委員會提議的業績標准應包括制定戰略方向、實現戰略目標、提升風險管理和加強內部控制等定性考評內容。業績評估標准應體現董事會保護存款人和投保人利益的職責。

信息的獲取

原則:

6、為履行職責,董事會成員應在董事會會議之前及持續獲得完整、充分、及時的信息。

指引:

6.1 管理層有責任向董事會提供完整、充分、及時的信息。僅靠管理層主動提供的信息是不夠的,董事為履行其職責可要求管理層進一步提供更多的信息。董事會應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公司高級管理層獲取信息。

6.2 所提供的信息應包括呈報董事會事項的背景和介紹、披露文件、預算、預測和月度內部財務報表等文件。預算的執行與先前的預測如有重大偏差,應予披露並加以說明。

6.3 董事應有多種渠道獨立接觸公司董事會秘書。要明確規定公司董事會秘書的職責,包括確保董事會議事程序和相關法律法規得到遵守。在董事長的領導下,董事會秘書要確保董事會、各董事會下設委員會、高級管理層和非執行董事之間信息交流通暢,必要時還應為董事入門提供便利並協助董事會的專業化發展。公司董事會秘書要出席董事會的所有會議。

6.4 公司董事會秘書的任免需經董事會通過。

6.5 董事會應制定相關程序,使董事,不論是個人還是全體,可以獲得獨立的專業咨詢意見,以幫助董事履行職責。如有必要,應由公司負擔此類咨詢費用。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6.6 管理層要向董事會提供經營中可能面臨的所有重大風險的信息,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和操作風險。

薪酬

薪酬政策的確定程序

原則:

7、要有正式、透明的程序確定管理層和董事薪酬政策。董事不得參與決定自己的薪酬。

指引:

7.1 董事會應設立薪酬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應全部由非執行董事組成,其大部分成員,包括主席在內,應是獨立董事。目的是將可能發生的利益沖突減至最小程度。

7.2 薪酬委員會負責向董事會提出薪酬方案的建議,並為每一位董事和CEO(或相同級別的執行官)制定具體的薪酬計劃。薪酬委員會的建議需得到董事會全體通過。薪酬委員會應該考慮到各種薪酬,包括但不限於董事的費用、工資、補助、獎金、期權和實物津貼等。薪酬委員會還要檢查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

評述:

7.3 如有必要,薪酬委員會應徵求公司內部或外部專家對董事薪酬的意見。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7.4 董事會應確保薪酬政策與金融機構的戰略目標和公司價值保持一致,不會使金融機構目標和董事、高級執行官利益發生沖突。

7.5 薪酬委員會應保存所有會議的記錄,特別是關鍵的議事過程和決策的討論記錄。

薪酬水平和結構

原則:

8、薪酬水平應適當,可以吸引、挽留並激勵公司所需董事成功經營,但是也要避免薪酬支付過多。執行董事大部分薪酬應該與公司和個人的業績掛鉤。

指引:

8.1 設計與業績相關的薪酬時,應使執行董事的利益與股東利益一致,並與公司和個人業績掛鉤。應該有恰當的方法評估執行董事的業績。

8.2 非執行董事的薪酬應當與其貢獻水平相一致,體現其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以及作為一名董事的責任。非執行董事的薪酬不能過高,以免影響其獨立性。

8.3 所有的執行董事應在其聘用合同中規定一個固定的任期。不論如何,聘用合同不得過長或者附加過於繁瑣的免職條款。薪酬委員會要審查董事聘用合同提前終止的薪酬承諾。薪酬委員會應當公正,不應對業績差的人員進行獎勵。

8.4 鼓勵實施長期激勵機制。薪酬委員會要審查董事是否有資格享受長期激勵機制。要認真權衡長期激勵機制的成本與收益。股票、期權或其他形式的遞延薪酬通常應在一定期限後才能賦予。強烈建議採用每年部分行權的機制。考慮到行權成本和相應稅收,鼓勵董事在行權期後繼續持有股票。

評述:

8.5 在制定薪酬方案時,公司應當考慮本行業及其他同類公司的薪酬水平。公司應當慎重進行此類比較,以防薪酬增加而業績卻沒有相應提高。

8.6 聘用合同中的通知期不得超過6個月。如果從外部聘用的新董事需要更長的通知期,在首次通知期之後應減少至6個月甚至更少。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薪酬披露

原則:

9、必須在公司年報中明確披露薪酬政策、薪酬水平和結構、確定薪酬的程序。信息披露應有助於投資者了解支付給董事和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與業績之間的關系。

指引:

9.1 公司每年應向股東報告公司董事和至少前五名不擔任董事的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薪酬年度報告應成為公司董事年度報告的一部分或以附錄的形式報告,並應成為向股東報告公司薪酬事項的主要渠道。薪酬委員會委員也要在報告中列出。

9.2 報告應列出薪酬在250,000新元區間的董事和至少前五名不擔任董事的高層管理人員名單,並以百分比形式具體列出每一位董事的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實物津貼、股票期權和其他長期激勵計劃。作為最佳治理實踐,建議公司完全披露每位董事的薪酬。

9.3 為保持透明度,報告應披露董事或首席執行官直系親屬[6]且收入超過150,000新元的員工的薪酬。可以不披露該員工的姓名,但需清楚說明該員工與哪位董事或首席執行官存在親屬關系。

9.4 報告應詳細說明員工持股計劃,以便股東評估對公司投資的收益和成本。應披露員工持股計劃的重要條款,包括可能給予股票的數量、評估股票期權價值的方法、期權的執行價、行權價是按市場價還是授予日價、行權日的市場價、行權期和採用特定期限的理由。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問責和審計

問責

原則:

10、董事會對公司業績、市場地位和前景的評估應全面且易於理解。

指引:

10.1 董事會公布的中期報告、其他一些對價格敏感的報告、向監管當局報送的報告中(如有要求),也要包括董事會對公司業績、市場地位和前景的評估,評估應全面且易於理解。

10.2 管理層要向董事會所有成員提供對公司業績、市場地位和前景的月度評估,評估應全面且易於理解。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審計委員會

原則:

11、董事會應設立審計委員會,並以書面形式明確規定其權力和職責。

指引:

11.1 審計委員會至少應由三名董事組成,全部都須是非執行董事,其大部分成員,包括主席在內,應是獨立董事。

11.2 董事會應確保審計委員會委員有資質履行職責。由於董事會決策時會依賴審計委員會的專業性,審計委員會至少應有兩名成員是會計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專家或具有相關經驗。

11.3 審計委員會有權調查授權范圍內的任何事項,並完全有權要求管理層全力合作,完全有權邀請任何董事或執行官參加其會議,完全有權獲得合理的資源以充分履行其職責。

11.4 審計委員會的職責:

(a)檢查審計的范圍、結果和成本效率,檢查外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如果審計機構同時為公司提供大量的非審計業務,則審計委員會應檢查這些業務的性質和程度,在保持客觀性和收費之間尋求平衡;

(b)檢查重要的財務報告和決策,確保公司財務報表和任何與公司財務業績有關正式聲明的真實性;

(c)根據指引12.1,檢查公司內部控制情況;

(d)向董事會推薦外部審計機構的任命、再任命和解聘,批准外部審計機構的薪酬和工作條款。

11.5 審計委員會應在沒有公司管理層出席的情況下,每年至少與外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師會面一次。

11.6 審計委員會每年要檢查外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

11.7 審計委員會應評估有關安排,通過此種安排,公司員工可表達對財務報告或其他事項不當的擔心。審計委員會要確保對上述事項進行獨立性調查並相應採取行動的安排必須到位。

11.8 董事會應在公司年報中披露審計委員會成員名單和委員會的具體活動。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11.9 審計委員會應保存所有會議的記錄,特別是關鍵的議事過程和決策的討論記錄。

內部控制

原則:

12、董事會應確保管理層建立穩健的內部控制體系以保護股東投資和公司資產。

指引:

12.1 審計委員會應檢查管理層制定的公司內部財務控制、操作與合規控制、風險管理政策和體系(統稱「內部控制」)。審計委員會每年應至少檢查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一次。檢查可以由內部會計師和(或)注冊會計師執行,如果注冊會計師同時擔任公司的外部審計師,審計委員會應保證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不會因其與公司的其他重要關系而受到影響。

12.2 董事會應在公司年報中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包括財務、操作、合規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內部審計

原則:

13、內部審計部門應獨立於所審計的業務。

指引:

13.1 盡管內部審計師需要向CEO負責,但更主要的是向審計委員會主席負責。

13.2 內部審計師必須達到或超過國家或國際認可的專業機構制定的執業標准,包括內部審計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制定的內部審計執業標准(Standard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ternal Auditing)。

13.3 審計委員會應確保內部審計機制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持,在公司內得到足夠的重視。為避免引起疑慮,內部審計可以由內設部門實施,也可以外包給聲譽卓著的會計或審計機構,還可以由擁有內部審計師的大股東、持股公司、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實施。

13.4 審計委員會應確保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內部審計。

金管局的補充指引

13.5 內部審計師的職責范圍應當清晰界定,適合金融機構現在或將要面臨的風險,包括新產品和新業務帶來的風險。

13.6 內部審計師的職責包括以下方面:

(a)評估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程序的可靠性、完善性和有效性。

(b)確保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能夠帶來迅速、准確的交易記錄和資產安全。

(c)決定金融機構是否符合法律法規並堅持遵守既定政策,管理層是否採取必要措施解決內控中的不足。

13.7 內部審計師在必要時可以與審計委員會、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接觸,並有權獲得信息和說明。

13.8 審計委員會應制定必要的程序確保內部審計師的建議得到及時的處理。要密切關註明顯的例外和重大建議。

13.9內部審計負責人的任命、辭職和開除應經審計委員會批准。

與股東的溝通

原則:

14、公司應定期、有效、公平地與股東進行溝通。

指引:

14.1 公司應定期傳達相關信息,收集意見,解決股東關心的問題。公司應盡可能詳細、具體、有針對性地披露信息,力戒陳詞濫調。

14.2 公司應及時披露信息。如果由於疏忽只向特定群體披露了信息,公司應盡快地向其他全部股東披露同樣信息。可以使用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披露信息。

金管局對上述原則和指引沒有補充指引

原則:

15、公司應鼓勵較大股東參加年度股東大會,並允許股東有機會就影響公司的各項事務發表意見。

指引:

15.1 股東應有機會有效參加年度股東大會並參與投票。應允許股東在場或缺席投票。建議在公司章程中制定適當條款規定,如果股東同意,可以通過信件、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進行缺席投票。

15.2 年度股東大會應就每一項重大問題分別形成決議。除非決議之間相互關聯並形成一個總體方案,否則公司應避免出台「一攬子」決議。如果推出「一攬子」決議,公司應說明原因和重大意義。

15.3 審計、提名和薪酬委員會的主席應出席年度股東大會,幫助解決問題。外部審計機構也要出席會議,解答股東有關審計的實施、審計報告的准備和內容等方面的詢問。

⑷ 在新加坡銀行開戶有什麼條件么

新加坡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主權獨立,社會、政治、經濟穩定。新加坡政府也非常支持財富管理行業。賬戶信息和業務信息得到很好的保護。

2. 申請開立新加坡銀行開戶的公司不從事高風險行業經營,公司所涉及的產品和服務不屬於高風險產品和高風險服務,否則無法通過新加坡銀行的審批。近年來,世界各國對KYC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新加坡成為除美國、英國外,世界上KYC監管最嚴格的國家。新加坡金融機構必須實施強有力的措施,監督和防止非法資金流入新加坡金融體系。

3.需要提供完整的公司信息,包括注冊證、公司章程、商業登記證、銀行賬戶、股東護照、股東地址證明、股東簡歷等,以便在海外公司開戶,銀行將要求公司提供相關的注冊和實際經營證明。公司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對於在新加坡開設銀行賬戶非常重要。

⑸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流程

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之前,新加坡的央行職責是由眾多政府部門和機構代為執行的。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銀行和貨幣體系越發復雜,新加坡越來越需要成立央行來制訂金融和貨幣方面的政策。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還承擔著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艱巨任務。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早期架構
根據197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1971年1月1日正式運作。其董事局由7名董事組成,其中財政部部長為董事局主席。建立伊始,除了執行總監辦公室外,還有三個職能部門:銀行和金融機構部門、投資和匯率控制部門、銀行營運和管理部門。員工總數為112人。當年晚些時候,秘書處,經濟研究部門和倫敦辦公室正式成立。1977年4月1日,保險行業被並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管轄范圍。1984年9月21日,證券行業也交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監管。
使命和監管事項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執行除貨幣發行(由新加坡貨幣局,簡稱BCCS執行)外幾乎所有的央行職責。工作目標:制訂貨幣和匯率政策,保證經濟穩定發展,避免通貨膨脹;維持適合金融服務產業發展的環境;促進具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服務產業;建立具有向心力卓越組織,吸引激勵人才;與其他央行、世界金融機構和新加坡私營機構建立起良好的業務關系。
組織架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由財政部長胡賜道領銜的董事局管理。Lee Ek Tieng先生為執行總監,負責相關政策的日常管理。由2名副執行總監和8個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管理團隊為其服務,提供支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現在由執行總監辦公室、銀行和金融機構組(包括2個部門、4個處室)、經濟、金融、信息服務、保險業專署、內審、國際、人事和行政管理部門組成。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紐約設有辦公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現有員工519人。
貨幣政策
新加坡貨幣政策旨在保持低通貨膨脹,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政策的中心是一攬子交易貨幣的匯率管理。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過去25年的貨幣政策記錄非常優秀。自1971年來,新加坡年均通貨膨脹率為4.1%,如果不考慮2場石油危機影響,新加坡年均通貨膨脹率僅為2.1%,為世界最低之一。與此同時,年均實際GDP增長率為8.3%,同時也為世界最高增長率之一。
金融業的發展歷程
新加坡過去25年的金融業所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彰顯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健全管理架構和打造有利於金融業發展環境的努力。1971年,金融業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9%;如今,金融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1.1%。主要的增長點來自於離岸銀行業。1971年的規模為10億美金,到1995年,整個亞洲美金市場價值增長到4480億美元。
新加坡如今是世界上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同時也是亞洲少數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外匯、金融期貨市場之一。

⑹ 新加坡為何成為金融中心

金融服務業是新加坡經濟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附加值最高的服務產業、國家稅收的最大來源,其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已從70年代的6%增至2001年的13%。目前,新加坡擁有600多家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業對新加坡經濟和確立亞洲金融中心地位貢獻很大。然而就全球而言,僅在外匯交易(交易量居全球第4位)、跨國界貸款(第10位)、櫃面市場衍生交易(第13位)等三項排名較為靠前;隨著行業技術含量不斷增加,新加坡在上述領域的地位也正遭遇嚴峻挑戰。此外,亞太區域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摩根士丹利全球國際資本指數中的亞洲份額大為降低,亦使得新加坡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活動較為被動。

就地區而言,雖然新加坡的安全港地位已促進培育了理財產業的成長,但由於國內市場狹窄、企業文化衰落、區域經濟和金融產業前景黯淡等多種因素,使資金市場受到阻礙;同時,來自其他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時日已久,悉尼在押匯業務和電子化領域正形成自身獨特的小生境,而上海依託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逐漸獲得認可。
一、金融服務業面臨的挑戰-傳統板塊衰落區域內南北分隔 產業抓手匱乏
曾經驅使新加坡成為金融中心的傳統產業均已走向成熟,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的金融業早已翻天覆地,目前工作組提出不應再追求以增強國內競爭力的方式重整金融業,而應把目光放長放遠,尋求更多外部合作機遇。

1、傳統金融產業衰落
外匯交易和資本市場活動等傳統金融服務板塊在數量和地位上均呈下跌趨勢。根據國際結算銀行每三年一次的調查結果顯示,2001年4月傳統外匯交易市場的日周轉量與1998年4月相比,已下跌了19%。歐元誕生、銀行業整合、電子經紀人功能不斷增強、國內市場過於狹小等多種因素導致了這種大幅下跌。由此可見,新加坡有必要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外翼,力爭在朝陽板塊中重新開發特色競爭項目。

2、區域內南北分隔
亞洲金融危機後,由於投資者較為中意,商業發展機遇充裕,北亞地區已逐漸崛起。隨著大中華市場的成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韓國企業重整浪潮的到來,進一步確立了投資者對該地區的信心。本地區原有的金融中心—香港、東京,以及未來可能的金融中心—上海,都將從北亞地區不斷增長的商業活動中獲益。相對而言,東南亞一直受到大批問題資產和壞帳等造成的後金融危機的困擾,近期的反恐戰爭進一步延遲了經濟復甦,這又對投資者投資北亞地區形成一定障礙。

新加坡金融業應利用北亞和東南亞兩地區出現的不同發展機遇,而各金融機構可在國外商業機構對大中華區域投資、對中國企業斥資,以及管理中國企業離岸資金等領域提供相關服務,還可為印度企業提供法律、技術和金融等領域的高效率基礎設施,協助其進行資金籌措和海外擴張。

3、挖掘獨具特色的產業抓手和小生境
面對上述挑戰,新加坡更需開拓新穎的產業抓手,減弱其地理依賴性,轉向依託技術和知識型經濟。長遠來看,正如瑞士業已成形的理財板塊和盧森堡的零售資金管理板塊,新加坡的新型產業抓手應能推動本地形成金融行業內地區或全球的小生境。新加坡國內的狹小市場也促進了以外部環境為主要目標的小生境政策,這應是一項更為妥當的長期戰略。由於金融服務業是信息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加坡在IT和市場基礎設施上的強勢條件增強了產業競爭力,可促進新加坡在金融服務領域在新興經濟板塊內的競爭,提升知識為本的價值鏈。
二、金融服務業的遠景規劃-成為亞洲地區/全球小生境集結的卓越金融中心
在亞洲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加坡作為商業和金融樞紐的競爭優勢,金融服務產業工作組為新加坡制定了下一階段的金融中心發展規劃:將新加坡定位於亞洲地區/全球小生境集結的卓越金融中心,具體目標為:開發金融服務產業,並形成地區和全球小生境,加大挖深其在金融產業活動中的產業深度和國際市場佔有份額;成為金融和輔助專才的學習、研究、工作和生活中心。
三、四大戰略驅動力
1、戰略驅動力之一:成為區域理財中心

理財服務是新加坡金融板塊保持良好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為了促使本地長期葆有作為個人理財中心的競爭力,必須在政治強勢、經濟穩定和產業管理規劃上開足馬力。同時,具前瞻性的立法和規章制度、反饋速度較快的政策框架、完備的輔助服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投資專家等對新加坡建設理財中心均十分重要。

建議1、鞏固政府在發展資產管理產業進程中的功能
建議2、增強新加坡作為知名資產管理中心的競爭力
建議3、重點關注資產集群的發展
建議4、發展輔助服務

2、戰略驅動力之二:成為區域/全球押匯處理中心

目前,全球范圍內尚未出現金融產業的押匯處理中心,但由於金融機構面臨削減成本和重返核心產業活動的與日俱增壓力,為此,他們盼望把押匯業務集中到商務成本低的地方,或外發委託。這將導致未來1-2年內新加坡流失大量後台工作崗位。雖然新加坡生產成本較高,但作為押匯業務中心,它仍擁有許多堅實的優勢,諸如世界級的電信與硬體基礎設施、眾多全球銀行的地區總部、穩定的政治環境、良好而又不斷優化的法規框架、堅實的高效押匯業務文化、受過良好英語教育的勞動力,以及蓬勃發展的IT產業等一系列因素可協助本地成為押匯處理樞紐。考慮到上述條件,新加坡應保留與追求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押匯業務,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建議5、成立區域/全球綜合押匯業務中心

3、戰略驅動力之三:成為亞太區風險管理中心

傳統保險業市場中,在解決突發風險和專業風險上仍十分欠缺,傳統的應急手段並不能對某些恐怖主義相關的風險事故做出積極應對。過去十年中,貸款交易、證券投資及其他風險轉移延伸產品帶來的新技術和新市場的額外風險接踵而至。新加坡應主要依託於資本市場日益成熟和國際金融機構集結的良好條件,將自身定位於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風險管理中心。
建議6、創設亞太區風險管理制度

4、 戰略驅動力之四:營造倍具吸引力的商業環境

建議7、強化政府部門和民間領域之間的合作往來
建議8、增強新加坡金融板塊中的國際份額
建議9、關注並提升教育培訓的驅動政策
建議10、增加新加坡本地教育培訓環境中的國際含量
建議11、進一步鞏固新加坡的稅收環境
建議12、為金融板塊提供一流置業環境

⑺ 新加坡華僑銀行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總部位於新加坡,是亞洲領先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作為一家亞洲領先的金融服務集團,華僑銀行在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汶萊、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及美國等 15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460 家分行和代表處。2007年8月1日,新加坡華僑銀行有限公司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華僑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簡稱"華僑銀行中國" )正式開業。華僑銀行中國目前除在上海設立總部外,在成都、天津和廈門設有三家分行,在北京和青島設有代表處。同時在上海和成都各擁有一家支行。目前華僑銀行中國聘有近300名員工。

⑻ 新加坡金融專業院校有哪些

新加坡會計學院
專業設置: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認證(ACCA)
英國會計師認證(CAT)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美國)
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是全球投資金融業最受推崇的尊銜,由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學院(CFA Institute),一個非盈利及投資學權威機構,來主辦及授證。

CFA有三級考試考試覆蓋廣,深,科目包括職業操守,數量分析,財務會計,經濟學,企業財務,投資評估,固定收益投資分析,金融衍生工具投資分析,投資分配組合等。學生通過三級考試之後, 需要積累3年投資相關經驗, 就可以被授予特許金融分析師稱銜。全球共有大約68000 CFA 持有者,中國還是屈指可數。

CFA稱銜被世界公認,是金融投資界優越成就的象徵。全球性大企業投資銀行及金融機構都對CFA 持有者高度重視,高薪聘請。新加坡作為亞洲金融中心, 很多國際投資銀行都把此作為其亞太區域總部,例如: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CSFB),巴克雷斯銀行(Barclays), 等等。中國經濟騰飛,金融業崛起,更急需CFA持有者之類的高級金融專業人才。很多CFA考生都把其作為跨入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的第一步。職業選擇包括證券分析,投資銀行,風險管理,金融分析,財務總監等。
學生入學程度要求:
大學本科及更高學歷的人員; 沒有大學本科學歷卻已擁有4年專業工作經驗的人員。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中西方文化的交匯點。SMU是新加坡三所公立大學之一,是新加坡政府聯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精心打造的國際一流商科、社會學科類高等學府,其商學院在現代金融有很很強的教學科研實力。
SMU的應用金融碩士學制兩年.

⑼ 新加坡不同銀行間轉賬要多久

新加坡不同銀行間轉賬一般1-2天左右到賬

跨行轉行劃不來,就DBS來說,如果是跨行轉賬,用interbank fund transfer當天晚上8點前轉賬的話,2個工作日之後才能到賬,晚上8點以後轉賬的,3個工作日後才能到賬,如果遇到周末或者公共假期時間還得順延。額度上也不自由,最低500塊,如果你需要轉的金額低於500是沒辦法跨行轉賬的。與其這么麻煩,還不如直接取錢去對方的cash deposit machine上邊幫他存,就連開支票也比跨行轉賬方便,快捷支票存款只要一個工作日就能到賬。

(9)新加坡金融機構工作日擴展閱讀
國內各大銀行的跨行轉賬到賬時間為:
工商銀行:系統內實時到帳,50W以上次日。2,跨系統根據人民銀行的時間。
中國銀行:系統內9:00-17:00實時到帳。2,跨行1-3個工作日。
建設銀行:系統內9:00-16:30實時到帳。2,跨行1-3個工作日。
交通銀行:系統內實時到帳,跨系統24小時工作日。
招商銀行:系統內:同城資金實時到帳,異地正常情況下資金可在2個工作日內到賬。2,跨行:同城可在2個工作日內到賬。異地正常情況下資金可在5個工作日內到賬。

廣東發展銀行:系統內:1-2個工作日。2,跨行1-2個工作日。
光大銀行:系統內1W以下實時到帳,1W以上次日到賬。2,跨行1-2個工作日。
郵政儲蓄:暫未確定
民生銀行:系統內實時。1,同城票交:周一至周五工作日運行,1至2個工作日到賬。2,異地匯款:周一至周五工作日運行,3至5個工作日到賬。3,大金額實時支付: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早8:30--下午17:00運行,半個小時到達對方總行。4,小金額實時支付:7X24小時運行,2個小時內到達對方總行。

浦發銀行:系統內實時到帳,跨系統24小時工作日。
中信銀行:所有都是1-2個工作日。

⑽ 在新加坡學金融好就業嗎

金融學——有「錢」途的專業

金融學專業近年來一直是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金融學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前景好、收入高,是吸引眾多考生報考的重要原因。該專業也被人們戲稱為最有「錢」途的專業。

在薪酬最高的專業排名中,金融毫無疑問位居榜首。不管是在哪個口徑統計出來的薪酬數據中,金融行業都位居前列。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轉型,資本的力量會在今後越來越凸現出來。而長袖善舞的金融業人士,無疑會成為人人羨慕的高薪階層。

讀了金融學,將來做什麼?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怎樣選擇和自己發展相符的專業方向呢?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何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上財、中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金融類證書介紹

一、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此為入門證書,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要證書。共考五科:基礎,交易,發行與承銷,技術分析和基金。

二、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IIA)考試簡介

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ertifie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alyst, 簡稱CIIA)考試是由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ACIIA)為金融和投資領域從業人員量身訂制的一項高級國際認證資格考試。通過CIIA考試的人員,如果擁有在財務分析,資產管理和/或投資等領域三年以上相關的工作經歷,即可獲得由國際注冊投資分析師協會授予的CIIA稱號。自CIIA考試於2001年正式推出以來,全球已經有5000多人參加了終級考試,迄今為止,2800多名專業人士已經獲得CIIA稱號。隨著各個區域和國家/地區協會的推廣,CIIA將會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考,並擴大其在國際范圍內的影響;一個更加廣泛的全球CIIA聯盟也將逐漸形成。

三、CFA概況介紹 CFA是「注冊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也稱「特許金融分析師」),它是證券投資與管理界的一種職業資格稱號,由美國「注冊金融分析師學院」(ICFA)發起成立。

閱讀全文

與新加坡金融機構工作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中關村融匯金融服務 瀏覽:701
重慶證券營業部有哪些 瀏覽:696
愛立信內部金融服務 瀏覽:678
股票友聯 瀏覽:631
停牌質押融資 瀏覽:942
5分鍾動量交易法 瀏覽:297
下周開盤黃金開盤預測最新消息 瀏覽:378
2016石油價格 瀏覽:559
理財產品顯示已質押 瀏覽:472
火鍋類的股票 瀏覽:22
產業政策與公司融資 瀏覽:412
石家莊榮盛廣場附近金融公司 瀏覽:397
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客戶 瀏覽:600
小小金融公司主要 瀏覽:267
陰低的股票 瀏覽:530
政府怎麼打擊網上貸款 瀏覽:880
高佣聯盟邀請好有傭金嗎 瀏覽:829
科創板股票上市首日可作為融資融券標 瀏覽:609
買了保險不返傭金我該怎麼辦 瀏覽:239
中化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