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金融問題有哪些視角附例說明
金融類畢業論文常用題目
1. 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 我國農村經濟增長中的農村金融抑制研究
3.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
4.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
5. 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範研究
6. 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及對策研究
7. 我國金融衍生市場創建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8. 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法律問題芻議
9. 論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
11.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
12.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機後韓國銀行業重組機制對中國的啟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須的法律規則及其實施
15. 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16. 制度、制度變遷與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17. 離岸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
18. 連接函數(Copula)理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
19.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研究
20. 構建中國金融條件指數
21. 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與分析
22. 論國際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問題
23. 金融投資風險評價BP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及應用
24. 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與實踐
25.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26. 試論金融債權資產的定價理論與實務
27. 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統計度量與分析
28. 無線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術研究
29. 中國漸進改革中以租金為基礎的政府金融支持行為
30. 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
31. 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
32. 論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
33. 金融監管有效性研究
34. 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35. 非正規金融在我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及應用研究
37. 西部地區縣域金融發展問題
38. 房地產金融風險的評價及防範對策研究
39. 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金融風險研究
40. 中國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與設想
41. 金融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42. 金融創新的擴散機理研究
43. 關於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研究
44.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45.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政策的協調性研究
46. 我國農村金融生態問題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發展與金融穩定問題研究
48. 中外汽車金融比較研究
49. 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解析及對江蘇的實際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51. 滬港金融中心發展的比較研究
52. 養老保險制度基礎與金融工具創新
53.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54.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與金融深化關系的實證分析
55. 金融反腐敗與金融安全
56. 我國金融中介作用於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
57. 中國金融領域反洗錢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務業消費者的安全保障問題研究
59. 基於資本市場的國防工業整合中的金融支撐研究
60.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61. 「新經濟」後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
62. 和諧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及區域金融生態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風險與監管研究
64.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研究
65. 我國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研究
66. 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
67. 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
68. 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之路研究
69. 中國汽車金融風險管理
70. 金融危機與民主化
71. 構建金融網格的若干技術研究
72. 金融深化、資本深化與地方財政分權
73. 金融創新環境中的銀行審慎監管機制研究
74. 重慶近代金融建築研究
75. 網路金融風險及其監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論和我國全能銀行的發展
77. 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研究
78. 非洲貨幣聯盟的發展
79. 關於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監管制度研究
81. 我國金融制度變遷路徑的不對稱研究
82. 我國的非正規金融
83. 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銀行國際化與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85. 基於VaR技術的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及實證研究
86. 世界金融監管模式的發展及我國之借鑒
87.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品牌理論與實踐探討
88. 山東省金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分析
89. 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路徑研究
90. 農村金融資源的逆向配置與政策研究
91.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問題研究
92. 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
93. 金融創新視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收益和風險模擬分析
95. 電子金融的風險發生機理與防範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團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研究
98. 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金融風險及其防範
99. FDI與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的作用
100. 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業務協同與創新研究
101. 新光證券交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02. 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實踐與完善
103. 資產證券化的定價探討和實證分析
104. 資產證券化理論及我國的應用探索
105.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透析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
106. 證券翻譯理論與實踐
10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運作模式及定價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定價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109. 中國早期證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問題研究
111. 證券服務機構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
11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制環境的分析和立法構想
113. 我國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114. 互聯網對我國證券經紀業的影響
115.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格的經驗分析
116. 中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
117. 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8. 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9. 證券市場中的會計事務所變更研究
120. 中國證券市場最小報價單位調整的效應分析
121. 證券公司網路改造技術研究
122. 數據挖掘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
123. 上市公司證券法監管研究
124. 證券欺詐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125. 中美證券市場比較分析
126. 資產證券化
127.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於與證券投資基金比較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
130. 我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行為研究
131.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風險與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13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
134.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35.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136. 我國證券市場股權結構的制度安排與改革
137. 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研究
138. 我國證券經紀人發展問題研究
139. 構建和提升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探析
140. 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問題研究
141.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的風險控制研究
142.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143. 傭金自由化下的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研究
145. 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
146.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與實證分析
147.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價格波動性的實證研究
148. 證券投資中股票選擇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
149.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及內部博弈研究
150.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管制的實證檢驗
151. 我國證券信息內幕操縱與證券監管研究
152.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53. 證券公司風險的法律監管
154.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與我國證券稽查執法模式比較
156. 資產證券化—我國的立法模式選擇
157.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法律規制研究
158. 資產證券化中特殊目的載體法律問題研究
159. 一類部分信息下證券投資最優化問題
160. 我國工商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研究
161. 信貸資產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62.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研究
163. 證券交易所上市費的經濟分析
164. 中國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發展環境分析
165.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分析
166. 淄博市農村合作銀行證券委託業務處理系統
16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障礙及對策研究
168. 證券業網上交易系統設計與實現
169. TT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
170. 證券公司數據採集與數據可視化
171. 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結構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證券定價中的應用
173. 資產證券化財務效應研究
174. 證券市場政府監管的適度性分析
175. 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176. 證券管制的立法目標及其實現
177. 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問題研究
178.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研究
179.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研究
180. 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問題研究
181. 抵押權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82.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營銷分析
183. 中國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購買了審計意見
184. 人壽保險證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國壽險業利差損問題中的應用
185. 證券市場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思考
186. 中國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轉變研究
187.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銀行業、證券業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
188. 中國證券市場信用問題研究
189.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評價體系研究
190. 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與我國證券市場的漸進開放
192. 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193. 我國證券監管法制現狀及其完善
194.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
195.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法律問題研究
196. 資產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
19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展問題研究
198.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結構研究
199.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
200. 我國證券公司融資模式研究
希望採納
⑵ 有哪些書講解金融機構的運作和案例分析(比如某計劃或案例如何策劃和運作的)謝謝!
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研究與案例分析
⑶ 寫一篇與金融有關的案例:a.引出一個經濟學原理b.用一個故事說明這個原理
(Z)關於長期資本管理基金(LTCM)事件
所謂的「金融工程」,最初是為了有效管理組合的風險,現在已變為利用金融、數學、物理等知識,處理金融產品的分解與合成。這種技術是洞悉金融商品內部風險的基礎,所以,組合的風險管理技術應是
高明投資專家的有效工具。
金融工程師可以處理的是技術活,但很多投資專家處理的卻是藝術活。藝術能否與技術完美的結合?並不取決於一些簡單的辨證規律,技術可以很美,藝術也可以很美,但成功卻還需要部分「運氣」。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的故事應了中國一句老話:「常在水邊走,哪能不濕鞋」。
一、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背景
1994年2月,John Meriwether創辦了宏觀數量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當時的核心人物包括:David W. Mullins(前美聯儲副局長)、Myron Scholes(1997年Noble 經濟獎得主)、Merton Miller(1990年Noble 經濟獎得主)。
當時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主要投資者是歐洲最大的銀行瑞士聯合銀行(UBS)和美林證券(Merry Lynch),成立時,總資產為13億美元,投資期限不少於為3年,就是說,客戶在三年內不能贖回。1994年到1997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 42.8% 40.8% 17.1%
到1997年底,資產增值為75億美元,在1997年12月,客戶贖回了27億美元,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1997年底,實際管理資產為48億美元。
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投資策略
1.資金放大(高財務杠桿)
投資人總希望用最少的資金,產生最大的投資報酬,故對於利率市場的投資品種而言,採用高財務杠桿戰術是達到上述目的的手段。由於資產管理人的品牌聲赫加之往年的績效卓著,LTCM獲得各家銀行機構給予最高等級的貸款優惠,對於其所提出的擔保品,往往給以100%的融資額度。就是說LTCM在金融商品市場所取得的資產,可再進行的100%融資,這表示理論上LTCM的放大倍率可以是無窮大,或者說其融資額度幾乎是無限大。於是,雖然LTCM資產總值不到50 億美元,卻向各銀行、券商機構借貸了將近1250億美元,負債與資產的比例高達20多倍,最後,LTCM的財務杠桿比率甚至高達26倍。
2.投資品種與相對價值套利策略
LTCM利用上述融資手段得到的龐大資金主要在利率互換市場(interest-rate swap market)做風險中性套利策略(market neutral arbitrage),即買入低估的有價證券,賣空高估的有價證券。
首先,我們看一下利率互換市場的特點與在該市場中的套利策略,假定某公司現在想發行一筆長期的浮動利率債券,由於現在利率處於低谷階段,如果預期未來市場利率可能會上升,將來該公司支付的利息將會增多,顯然未來該公司的利息成本將會加大,該公司如何規避其利率風險呢?如果該公司在發債時,同時買入一份利率互換和約(利率的衍生工具),就可以轉變為支付固定利率的利息(不用擔心利率上漲的風險了)。(1)利率互換和約
接上例,該公司通過利率互換和約轉嫁了利率上漲的風險,該和約把浮動利率掉換成固定利率,這種標準的利率互換和約是一種協議,協議一方為「固定利息支付方」,另一方為「浮動利息支付方」,雙方約定利息時,利息支付日和名義本金均約定好,特別是雙方只交換利息,而不進行本金交換。
下圖1給出和約雙方的現金流量,圖中實線表示固定利息支付,虛線表示浮動利息支付,箭頭向上表示現金流入,箭頭向下表示現金流出。
圖1:雙方典型的現金流量
(2) 風險中性套利策略
上述標准互換協議的任一特徵可以發生變化,從而創造出非標準的互換協議。LTCM的互換協議就是典型的非標準的互換協議:
LTCM與其交易對象簽約,如果發展中國家發行的債券與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差距(yield spread)在未來變大,就必須支付對方一筆金額。反之如果利率價差變小,對方必須支付LTCM一筆金額。
LTCM認為在1998年初的時候,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流動性較低的債券(例如發展中國家發行的債券)與流動性較高的債券(如美國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差距過高。LTCM預期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將逐漸恢復穩定,市場會走向平穩,屆時二者的利率差距也就會縮小,LTCM的交易策略將因此而從中獲利。上述策略的本質就是賭收益率價差變小。
關於收益率價差概念見圖2。
三.市場不測與LTCM的投資風險分析
1. 市場不測
在1998年初,LTCM從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買價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約70%是屬於利率互換。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差距些微的縮小,都會給LTCM帶來巨額的獲利。同樣的,利率差距些微的增加,也會讓LTCM立即破產。
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盧布採用大區間浮動匯率(1美元兌換6.0~9.0盧布),直接導致盧布劇貶,葉利欽政府宣布無限期延緩債務清還,引發信用風險,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債券無人問津,收益率差距也急速增大。見圖3的信用風險變化示意圖。LTCM由於利差的快速擴大,導致投資損失呈幾何級數増加。到了1998年9月中旬,LTCM的損失超過40億美元,資產總值只剩下6億美元。
圖2:信用價差(收益率差距)示意圖圖3:信用風險變化示意圖
2.風險分析
(1)組合倉位
1998年初,LTCM管理的衍生商品達到約12000億美元,其中利率交換為6970億美元,其他期貨為4710億美元。
(2)高杠桿風險分析
資本市場是高風險的,但未必是高利潤,高杠桿是兩面刃,這正是LTCM失敗的主因。LTCM由於從創立以來持續的輝煌業績,以及擁有數位知名的人物,故能輕易的獲得貸款的援助。於是LTCM利用這些借來的資金,從事巨額的金融衍生商品的買賣。透過利率交換協議,使得LTCM可以利用少量的資金,從事大量的交易活動。
* 利率上升將會導致整體債券價值下降;
* 流動性降低造成債券價格下降。
事實上,LTCM手中的俄羅斯政府債券因流動性的下降(債券市場最終因盧布貶值而停止交易),造成劇烈虧損。例1:俄羅斯政府債券的價值僅為原來市價的1/3。
(3)流動性風險分析
亞洲金融風暴導致的流動性風險,成為LTCM破產的導火線。源自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到了1998年春,亞洲金融危機並沒有穩定。LTCM在此犯下更致命的錯誤,其持有的資產當中,有許多部位是流動性不大的金融商品,甚至LTCM本身就是該商品於市場中之最大的持有者。因此一旦LTCM必須變賣資產來償還損失時,LTCM本身的資產總值也會跟著急速縮水,亦即變現行風險。1998年8 月,俄羅斯盧布事件發生,引發信用風險,使得國際投資者對於發展中國家債券投資風險意識提升,要求更高的內部收益率,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發展中國家的債券無人問津。
例2:LTCM持有10多億美元商業不動產抵押債券,1998年不動產行業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導致這種債券價格的大幅下跌。
(4)817俄羅斯盧布事件對於套利策略影響
LTCM早期觀察德國國債利率偏低,其他歐元國家利率偏高,兩者的收益率價差過大,LTCM賣空德國國債(因利率偏低,價格偏高),買入其他歐元國家國債。顯然過高的收益率價差將會走向回歸,LTCM預期德國利率回升,其他歐元國家利率下降。如果預期正確,過高的收益率價差將會回歸正常收益率價差,上述套利將會成功。
俄羅斯盧布事件發生後,歐洲大量資金逃到安全性高的德國債券市場,導致德國國債價格上升(不是預期的下跌),內部收益率下跌(不是預期的回升)。
例3:1998年8月17日前,義大利10年期國債利率比德國同期利率高30基點(base point),盧布貶值後,歐洲資金流到德國,導致德國利率下跌,義大利國債利率與德國國債利率差距擴大到50基點,導致LTCM的套利嚴重虧損。
1998年8月,LTCM的基金共損失44%,其中82%是做利差套利造成的。
(5)方向交易失誤
交易,更多的是基於判斷,方向判斷失誤,將導致致命的錯誤。
例4:LTCM預期歐元整合後,丹麥偏高的利率將會因之下降,預先買入丹麥的抵押貸款證券,如果預期正確,可以獲得價格上升的資本利得。俄羅斯盧布事件發生後,國際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內部收益率,導致丹麥的債券倉位損失很大。例5:LTCM預期美國利率將會上升,債券價格將下跌,所以採用了賣空美國債券的策略,但由於亞洲金融風暴,導致美聯儲調低利率,債券上漲,結果LTCM放空債券,損失巨大。
四.美聯儲的技術手法與警示
1.美聯儲(FED)伸出援救之手
LTCM的巨額虧損,嚴重影響了許多金融機構,所以美聯儲必需設法解決此問題。在資產管理的歷史幾乎沒有任何一支基金能像LTCM一樣,幾乎虧損了所有的資本,其欠下的債務,甚至比很多國家的債務還多。該公司積欠的債務,高達800億美元,並與銀行及券商間有訂立復雜合約,所以沒有人能准確計算出其衍生債務之規模,甚至有估計可能累積達一萬億美元的債務。因此,FED的副總裁Peter Fisher,於1998年9月22日,在其紐約自由街的總部內召開會議,包括旅行家、UBS、Merrill Lynch、J.P. Morgan等主要金融機構首腦均列席參加。結果最後大家同意出手拯救,由16家公司組成的銀行團,同意增資36.25億美元給LTCM,而避免其倒閉。
以下為1998年9月事件流水記錄:
(1) 1998年9月初,(2) LTCM公司致電FED官員Mc Donough,(3)申述其公司困境。
(4) 1998年9月18日,(5) LTCM無法取得其所需資金;
LTCM 致電FED官員Mc Donough,請求其安排召開會議;
Mc Donough聯繫上FED主席Alen Greenspan和美國財政部長Robert Rubin。
(6) 1998年9月20日,(7) FED官員Peter Fisher帶隊造訪LTCM總部,(8)考慮LTCM的潛在部位平倉對於市場的影響。
(9) 1998年9月22日早上
? Peter Fisher會晤Goldman Sachs、Merrill Lynch、J.P. Morgan,? 隨後UBS加入討論;
? 在評估了平倉對於市場的影響後,? 各投資銀行被迫援救;
1998年9月22日晚
? 四大券商在紐約FED開會討論援救方案;
? 13家券商隨後開會,? 通知LTCM准備? 文件。
(10) 1998年9月23日,(11) LTCM獲得增資36.25億美元,(12) Mc Donough宣稱這是為了避免基金破產及全球股市崩潰的唯一方法。
2.LTCM的啟示
啟示1:銀行與其說救人不如說是自救。
若無人出面拯救LTCM,而放任其倒閉,會發生什麼狀況呢?首先,LTCM必須被迫變賣其資產以償還虧損,且擴展到所有與LTCM從事交易的對象。因此無可避免的,將導致這些資產價格劇跌。於是其他與LTCM持有相同資產組合的投資人(如銀行、避險基金等),則會因這些資產價值縮水而蒙受損失。最後,所有借錢LTCM的法人以及其交易對象,也會因為LTCM的倒閉而面臨破產威脅。拯救LTCM的行動,其實就是銀行機構不得已的自救方案。
啟示2:計量化管理工具的缺陷
LTCM的投資策略,還是非常傑出的,盧布事件導致的「運氣」上的問題,使其損失難以控制住。然而其戰術使用上,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高杠桿操作同時,甚至買入流動性不好的金融商品。價格風險雖然可以利用軟體加以分析,但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卻很難評估。當整體市場出現流動性風險時,原先對應的避險策略,都被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所抹殺。
從俄羅斯經濟崩潰到LTCM的衰亡
從俄羅斯經濟崩潰到LTCM的衰亡,看似是兩樣毫不相乾的事情,近日當幾個朋友重新整理思路的時候,卻發現了驚人的聯系,我們不的不做出"一切都是美國的陰謀"這一令我們自己都驚訝的結論,結論之所以驚人並不是因為又一次揭露了美國為了維系霸權不惜動用一切力量打垮敵人的行為,而是這個陰謀確實太大太大了.
LTCM全稱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gagement),曾經與量子基金(Quantum Fund)、老虎基金(Tiger Fund)、歐米伽基金(Omega Fund)並稱當時國際四大"對沖基金".而他的管理層更是令人瞠目,也許你不認識這些名字,但僅僅是看見這寫頭銜,你會有什麼感覺:華爾街債務套利之父梅里韋瑟(Meriwehter),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Robert Merton)和舒爾茨(Myron Schols),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及美聯儲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還有前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部主管羅森菲爾德(Rosenfeld).
在這樣一芝"夢幻團隊"的領導下,LTCM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1994年成立之初,其資產凈值只有12.5億美元,而到1997年末,卻已經上升到 48億美元,凈增長達到2.84倍.1994到1997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28.5%、42.8%、40.8%和17%.甚至1997,股市每一美元票面上的紅利達到2.82美元.
但這個輝煌的金融帝國主義崩潰也只在一瞬間. 1998年LTCM把一項賭注下在美國30年國庫券和29年國庫券的價格收斂上(賣空前者,買入後者),本以為可以不論價格升降都穩操勝卷。不料,亞洲和俄國的金融危機使驚恐的投資者一窩蜂地湧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國庫卷,結果造成30年國庫卷和 29年國庫卷的價格發散,而非收斂。類似的其它幾個「收斂交易」,也都以發散而告終,故「長期資本」這家著名的對沖基金不得不求助於美聯儲的「軟預算約束」以免破產並引發全球金融危機。1998年秋,LTCM步入險境。LTCM原以為風險股票與低風險股票之間的差價會縮小,加大了豪賭的力度。但事與願違,受俄國債務危機影響,兩者間的差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加大了。8月,LTCM持有的各類股票價值下跌44%,價值約20億美元。9月13日,LTCM 的股本金 43億美元幾乎全部賠光。9月23日,美聯儲出面組織安排,以美林、摩根為首的15家國際性金融機構注資37.25億美元購買了LTCM的90%股權,共同接管了該公司,從而避免了它倒閉的厄運。
也許我們可以把一切歸咎於風險,歸咎於對沖基金的本身就只能算是投機而不是投資,我甚至用巴林銀行的例子安慰自己,但是我們不難在LTCM的興衰過程中發現一些很細微的值得我們感興趣的東西。
LTCM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個公式的基礎上的,這就是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從廣義上說,這個公式為整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定下來了基調,試圖將金融衍生品分析與交易系統化,計量化,理性化.這個看似優秀的公式也使他的創立者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一個問題立刻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本質是什麼?是投機,是賭博,當賭博的結果可以預期的時候,賭博本身的價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朋友一句話,令我猛醒:"格老(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為什麼任憑他們胡鬧而不制止??"何止是一個不制止啊,當時波恩女士曾警告過櫃台外交易的風險,格林斯潘和萊維特(當時美國政權交易中心主席)卻一直以市場已經有了足夠的監管為理由要求波恩女士保持緘默,要知道這位波恩女士也不是一般的人,除了身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會主席之外,她還和格林斯潘,萊維特,美國財政部長魯賓,都一起在總統的金融工作小組里任職,格老為什麼要這樣?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俄羅斯的經濟.蘇聯解體了,龐大的帝國噗哧一聲消失在地球上,漸漸演變成了歷史書上的一個"前"字.美國的經濟學家們曾經自豪的說,我們沒有使用一槍一彈就剝奪了一個大國的行動自由.是啊,俄羅斯的經濟經過了休克療法的陣痛,確實到了該反省的時候了,烏克蘭的獨立使俄羅斯被挖去了歐洲左心,剩下的聖彼得堡到莫斯科這根脊柱和烏拉爾工業區這個右心支撐著俄羅斯這個歐洲病夫,在這個時候外匯成為了一切經濟活動的核心,相比東南亞國家能喊出:"犧牲一帶少女的青春,換取國家經濟的騰飛"的口號,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俄羅斯在一九九七年中經濟逐漸轉好之際,曾吸納巨額的外國投資,外國對俄羅斯持有債務和股票超過兩千億美元,其中主要債權人是德國,瑞士與美國的銀行,當時俄國政府所積欠的外債超過一千三百億美元,短期的就有六百億美元,光是要支付利息,每年所需要的資金就超過二百億美元.可是外匯,談何容易啊.
據資料記載,當時的俄羅斯, 80%的外匯來源來自於武器和石油的出口,前者屬於特殊產品,受制於顯而易見原因,其出口的規模受國際政治風雲變換的影響很大,而靠出賣資源也不是長久之計策.我們無法想像俄羅斯的石油工業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艱難前行的苦痛,要知道俄羅斯石油開采成本也已經達到了 12至18美元每桶,也就是說俄羅斯現在的石油出口價格應該高於25美元每桶才能贏利.而1998年1月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平均價降至每桶14.69美元,比該組織規定的每桶21 美元的內部參考價低6美元以上.俄羅斯的工業完了,1996年,俄羅斯石油產量達到創記錄的最低點3.1億噸,即使相比於1991年的5.16億噸也是少的可憐的,但是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卻是在增加的.......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你能理解俄羅斯的痛苦嗎?
在這樣的情況下,另一條消息襲擊了俄羅斯,美國人宣稱,石油的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猶如晴天霹靂,然而彷彿美國人先知先覺,國際原油價格在1998年5月 28日得出的上半年加權平均價格僅為717.58元/噸(不含稅),跌破每桶12美元,12美元每桶的原油價格俄羅斯當時連起碼的糧食進口都不能滿足了,只有中國處於人道主義以及地緣政治的考慮,當時緊急向俄羅斯輸出農產品.
一個曾經如此橫行的帝國竟然破落成此番田地,怎能不讓親近者珊然淚下呢?何況也許這個帝國在1997年還看見過復興的火焰.
從1997年到1998年,我們以俄羅斯經濟崩潰為目標,很清晰發現許多"巧合":當俄羅斯最需要外匯的時候,國際原油價格一跌再跌;武器出口也一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撓.1998年01月01日,俄羅斯新盧布開始流通,1月底,因為世界石油價格持續下跌造成俄羅斯政府財政狀況急劇惡化,為彌補財政赤字,國家發債規模急劇膨脹,致使股市和債市引發又一輪下跌行情,繼爾就發生了貨幣大貶值.俄羅斯再度爆發金融危機。回首看看從94年LTCM成立到98年盧布崩盤,其間有多少千絲萬縷的聯系啊.俄羅斯缺少外匯,石油,武器掙不著錢,美國佬就把一個用"完美"公式建立起來的投機公司擺在他面前,本身是賭博,但是現在的賭博已經能穩操勝券了,誰不會動心呢,何況還是手上缺錢的人.但我想問,這個世界上金融市場的游戲規則誰制定的? 操縱金融危機的是些什麼人?? 能操縱石油價格的又是什麼人??? 請問,現在還有人懷疑這僅僅是一場巧合嗎?
LTCM輸了,表面上,他輸在理論出現漏洞,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時候,也就是賭博預測失敗的時候.但是為什麼美國政府明知道理論有漏洞,明知道公司終有一天會衰亡,卻不制止. 原因很簡單,可憐的LTCM從一開始就是吸引俄羅斯上鉤的誘餌,它用足夠吸引力的期望值吸收了俄羅斯那可憐的為數不少的最後一點美元儲備.等到盧布崩潰, LTCM的存在價值也就消失了,而最終擺脫不了垂死的命運.
我們甚至有理由懷疑波恩女士的警告,因為作為陰謀,這套崩潰俄羅斯經濟的計劃太龐大了,作為美國總統金融顧問的波恩女士不可能不知情,她的警告無非就是為了證明自己,證明美國政府的清白罷了.
1998年09月30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在於今年9月30日結束的1998年財政年度里,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預計將出現約700億美元的盈餘。這是美國政府自1969年以來首次實現財政盈餘。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是其他國家人民的血汗
⑷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原書第7版》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原書第7版》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斯坦利·G·埃金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H9pxEQ1S_peFdw0_gk6Wvw 密碼:omcv
書名: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原書第7版
作者名: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斯坦利·G·埃金斯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1
頁數:535
內容介紹: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原書第7版全球版)》作者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教授和斯坦利G.埃金斯教授在最新版本中幾乎改寫了之前整本書的內容,他們運用基本原理建立一個研究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統一分析框架,並通過採用大量的真實案例,巧妙地將理論與現實應用結合起來。特別地,我們引進了全球版,更加註重解釋以往全球范圍內發生的金融危機的原因,尤其關注全球對近期金融危機的解讀,為成就讀者們在金融服務業的事業或尋找與金融機構相關的工作提供了更加國際化視角。
作者介紹:
弗雷德里克 S.米什金 (Frederic S.Mishkin)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銀行和金融研究所阿爾弗雷德·勒納講席教授,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曾任東部經濟學學會主席,先後執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名譽教授。 米什金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貨幣政策及其對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的影響。他先後出版了15本以上的著作,在《美國經濟評論》《政治經濟學雜志》《計量經濟學》等國際一流學術刊物上發表了150餘篇學術論文。目前,他擔任《國際貨幣和金融》《國際金融》等六本學術雜志的副總編(編委會成員)。
⑸ 請問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中文第七版的pdf能發給我一份嗎 謝謝
Mara.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pdf
說明:
Mara.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第五版) 中文譯本
傑夫.馬杜拉的金融學專著
已發,請查收
⑹ 金融領域7大數據科學案例
金融領域7大數據科學案例
1 金融領域有哪些典型數據問題?
2 金融領域應用那些數據科學方法?
近年來,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應對一系列主要金融任務的能力已成為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 公司希望知道更多技術帶來的改進以及他們如何重塑業務戰略。
為了幫助您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准備了一份對金融行業影響最大的數據科學應用清單。 它們涵蓋了從數據管理到交易策略的各種業務方面,但它們的共同點是增強金融解決方案的巨大前景。
自動化風險管理管理客戶數據預測分析實時分析欺詐識別消費者分析演算法交易深度個性化和定製結論自動化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金融機構極其重要的領域,負責公司的安全性,可信度和戰略決策。 過去幾年來,處理風險管理的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改變了金融部門的性質。 從未像現在這樣,今天的機器學習模型定義了業務發展的載體。
風險可以來自很多來源,例如競爭對手,投資者,監管機構或公司的客戶。 此外,風險的重要性和潛在損失可能不同。 因此,主要步驟是識別,優先考慮和監控風險,這是機器學習的完美任務。通過對大量客戶數據,金融借貸和保險結果的訓練,演算法不僅可以增強風險評分模型,還可以提高成本效率和可持續性。
數據科學和人工智慧(AI)在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應用是識別潛在客戶的信譽。 為了為特定客戶建立適當的信用額度,公司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分析過去的支出行為和模式。 這種方法在與新客戶或具有簡簡訊用記錄的客戶合作時也很有用。
雖然金融風險管理流程的數字化和自動化處於早期階段,但潛力巨大。 金融機構仍需要為變革做好准備,這種變革通過實現核心財務流程的自動化,提高財務團隊的分析能力以及進行戰略性技術投資。 但只要公司開始向這個方向發展,利潤就不會讓自己等待。
管理客戶數據
對於金融公司來說,數據是最重要的資源。因此,高效的數據管理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今天,在結構和數量上存在大量的金融數據:從社交媒體活動和移動互動到市場數據和交易細節。金融專家經常需要處理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手動處理這些數據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然而,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將機器學習技術與管理過程集成僅僅是從數據中提取真實知識的必要條件。人工智慧工具,特別是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和文本分析有助於將數據轉化為智能數據治理和更好的業務解決方案,從而提高盈利能力。例如,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通過向客戶學習財務歷史數據來分析某些特定財務趨勢和市場發展的影響。最後,這些技術可用於生成自動報告。
預測分析
分析現在是金融服務的核心。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預測分析,它揭示了預測未來事件的數據模式,可以立即採取行動。 通過了解社交媒體,新聞趨勢和其他數據源,這些復雜的分析方法已經實現了預測價格和客戶終生價值,未來生活事件,預期流失率和股市走勢等主要應用。 最重要的是,這種技術可以幫助回答復雜的問題 - 如何最好地介入。
實時分析
實時分析通過分析來自不同來源的大量數據從根本上改變財務流程,並快速識別任何變化並找到對其的最佳反應。財務實時分析應用有三個主要方向:
欺詐識別
金融公司有義務保證其用戶的最高安全級別。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找到一個很好的欺詐檢測系統,罪犯總是會採用新的方法並設置新的陷阱。只有稱職的數據科學家才能創建完美的演算法來檢測和預防用戶行為異常或正在進行的各種欺詐工作流程。例如,針對特定用戶的不尋常金融購買警報或大量現金提款將導致阻止這些操作,直到客戶確認為止。在股票市場中,機器學習工具可以識別交易數據中的模式,這可能會指示操縱並提醒員工進行調查。然而,這種演算法最大的優勢在於自我教學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有效和智能化。
消費者分析
實時分析還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客戶和有效的個性化。先進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和客戶情緒分析技術可以從客戶行為,社交媒體互動,他們的反饋和意見中獲得見解,並改善個性化並提高利潤。由於數據量巨大,只有經驗豐富的數據科學家才能精確分解。
演算法交易
這個領域可能受實時分析的影響最大,因為每秒都會受到影響。根據分析傳統和非傳統數據的最新信息,金融機構可以做出實時有利的決策。而且由於這些數據通常只在短時間內才有價值,因此在這個領域具有競爭力意味著使用最快的方法分析數據。
在此領域結合實時和預測分析時,另一個預期會開啟。過去,金融公司不得不聘用能夠開發統計模型並使用歷史數據來創建預測市場機會的交易演算法的數學家。然而,今天人工智慧提供了使這一過程更快的技術,而且特別重要的是 - 不斷改進。
因此,數據科學和人工智慧在交易領域進行了革命,啟動了演算法交易策略。世界上大多數交易所都使用計算機,根據演算法和正確策略制定決策,並考慮到新數據。 人工智慧無限處理大量信息,包括推文,財務指標,新聞和書籍數據,甚至電視節目。 因此,它理解當今的全球趨勢並不斷提高對金融市場的預測。
總而言之,實時和預測分析顯著改變了不同金融領域的狀況。 通過Hadoop,NoSQL和Storm等技術,傳統和非傳統數據集以及最精確的演算法,數據工程師正在改變財務用於工作的方式。
深度個性化和定製
企業認識到,在當今市場競爭的關鍵步驟之一是通過與客戶建立高質量的個性化關系來提高參與度。 這個想法是分析數字客戶體驗,並根據客戶的興趣和偏好對其進行修改。 人工智慧在理解人類語言和情感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從而將客戶個性化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數據工程師還可以建立模型,研究消費者的行為並發現客戶需要財務建議的情況。 預測分析工具和高級數字交付選項的結合可以幫助完成這項復雜的任務,在最恰當的時機指導客戶獲得最佳財務解決方案,並根據消費習慣,社交人口趨勢,位置和其他偏好建議個性化服務。
結論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數據科學技術的使用提供了一個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並重塑其業務的巨大機會。大量不斷變化的財務數據造成了將機器學習和AI工具引入業務不同方面的必要性。
我們認為,我們主要關注金融領域的7大數據科學用例,但還有很多其他值得一提的。 如果您有任何進一步的想法,請在評論部分分享您的想法。
⑺ 兩個金融方面的案例分析,如下題~~
成功的理由千奇百怪,失敗的教訓卻往往差不多。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期貨市場。期貨盈利的模式可以多種多樣,但讓投資者發生虧損的原因卻往往逃不過逆勢與止損不及時這兩樣。容易造成逆勢與止損不及時的心理原因,個人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種:
一、過於計較持倉成本
如果單純地問,持倉成本重要還是趨勢重要?相信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趨勢重要。然而,知易行難。趨勢是我們的朋友,但當趨勢這個朋友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我們做錯了方向,但與此同時持倉成本卻會在旁邊拚命地提醒:當前市價與持倉成本相比,已經相差了多少多少,如果現在砍倉離場,將發生多麼大的虧損。於是,我們會自覺不自覺地計算,現在砍倉會賠掉多少。於是,持倉成本,而不是趨勢,成為我們操作時考慮的重點。
交易的重點僅在於獲利或虧損,這與交易工具的價格並無關系。評估自己的持倉時,持有的每一個多頭頭寸,在當下都應該是一個買入的機會,而持有的每一個空頭頭寸,在當下都應該是一個賣出的機會。若不能如此,則說明持倉並不適合當下的市場走勢。
二、理由還是借口
與持倉成本類似的,另一重阻礙我們認錯的因素是,我們總能找到支持原有持倉的理由。比如,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仍然有ZF的救市政策存在。這可能成為我們在跌勢中做多、持多的理由。然而,這是理由還是借口?
必須明確,在任何市場中的任何時刻,都同時存在著多空兩方面的因素。如果我們執著於某一特定的想法後,再去尋找做盤的依據,那麼這個依據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它並不是事實的全部。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做盤依據,它只是我們給自己的一個合理借口,以?衛自我謬誤的尊嚴。
三、這一次例外
這自然是一種明顯的僥幸心理。許多次的經驗或許已經告訴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虧損的概率已經很大。然而,也許價格還會有一些反彈,或者也許價格還會有一些回落的想法下,我們會去等待一個也許會例外的更好的價格再平倉。當然,這個更好的價格多數情況下是不會出現的。
期貨交易是有風險的,在面對風險時,出現一定程度的恐懼和其他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期貨又是概率的市場,因此我們應該接受單次虧損的可能性。並且堅持以客觀而一致的原則來交易。只有這樣,才能克服由願望主導交易的局面。
四、長線短線的互換
我們熟悉的一句話是,截住虧損,讓利潤奔跑。但現實操作中,卻常常出現盈利時急於落袋為安,虧損時遲遲不願平倉的事情。這使得原本一個長線的計劃變成了一個短線交易,或者是原本的短線交易變成了長線投資。
長短線的互換往往在於沒有明確交易的時間結構。在擬訂交易計劃之初,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時間結構。決定了是要專注於短期趨勢還是長期趨勢,才能根據相關的趨勢設定止損。
五、願望被視為是權力
將願望視為權力,是謬誤的自尊以及自我實現陷阱的孿生兄弟。當我們產生類似這樣的想法,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或者市場怎麼可能這樣走?時,這意味著我們在要求其他人必須自動了解我們的想法,並提供我們需要的一切;意味著我們在要求市場必須服從我們,並按照我們的意志行事。
類似這樣的問話,便顯示了我們將願望視為了權力,在要求現實應該遵從小我的需要,而忽視了小我應該回應現實的事實。
將願望視為權力的人,在行情出現不利走勢時,會有強烈的不公平感受。不願意承擔失敗的責任,不願意處理現實的問題,僅根據自身願望判定真理與謬誤,對與錯,敵與友。
⑻ 急急急,金融學案例分析題,利率市場化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是什麼謝謝!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有什麼影響?
1、觸動商業銀行的「核心利益」
「工商銀行作為我國最大的銀行,他們就和我們說,利率千萬不能放開,放開我們就會受不了。」近日,央行某廳局級官員在上海一個內部討論會上表示,「過早地放開利率是我最擔心的問題,特別是在配套措施還沒有安排好的情況下就放開。」
他補充說,「因為我國的金融機構自律性比較差,一放開就會搞利率戰、價格戰,如果明的不行就來暗的,給你買米買油,給你送保姆。」
通常所說的利率市場化,就是將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放開,由銀行自己決定。時至今日,銀行仍然沒有許可權在央行設定的存款基準利率基礎上提高利率。
2010年以來,市場資金面日趨緊張,央行通過存准和利率這兩大貨幣工具回收了銀行間的資金,以期緩解因為巨額貨幣存量及乘數效應刺激通貨膨脹的局面。這客觀上使得各家銀行的存貸比逼近75%的監管上限。
而銀行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通過各種「高息攬存」的手段吸納存款,另一方面通過以信貸證券化等方式推出理財產品,成為「影子銀行」,規避監管。
上海某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相比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吸納存款的方式方法更多,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工、農、中、建會反對利率市場化的最根本原因,它們擔心存款利率一旦放開,國有銀行的存款份額會被蠶食。」
此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對工、農、中、建四大行測算,結果顯示,如果利率市場化完全實現,四大行整體的利息凈收入可能會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2、利率市場化幾乎確定性的擠壓了銀行存貸差的利潤空間。
原來因為國家的政策,老百姓只能苦逼的按規定的很低的利率水平將自己的資金借給銀行,很多時候連通貨膨脹的收益率也達不到。而由於社保體系的不完備,國人缺乏安全感,因此大量的將自己辛苦掙來的資金以很低的利率水平借給銀行,銀行吸納大量低成本資金後又以高於基準利率的水平房貸出去,中間的價差空間非常大,而且關鍵是銀行承擔的風險很低。 這幾年信託等其他金融機構開始發展起來。信託公司一方面幫助一些企業的融資成本高達10%-15%左右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做到很低的風險水平(信託公司極少有投資失敗的項目),這側面更說明銀行在制度的保護下的日子是多麼的甜蜜了。 而去年利率市場化賣出重要的可以最高上浮10%之後,應該說銀行業的存貸利差空間幾乎確定被擠壓了:貸款利率和原來變化不大,而吸納資金的成本卻提升了。 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銀行股一直處在非常低的估值水平的重要原因:市場擔心銀行的美好年代即將逝去,能否維持和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存在不確定性。
3、利率市場化推動銀行業務轉型和升級。
銀行是逐利的。原先的主營業務利潤空間被壓縮後,銀行不會坐視過去告訴的業績增速下滑,而是試圖利用自己已經積累起來的優勢,發展和深挖其他業務,比如中間業務,具體的如基金代銷等。
4、利率市場化推動了銀行之間更大程度的競爭,有利於銀行差異化的出現。
現在國內的銀行普遍業務模式比較簡單,主要收入還是依賴於存貸差。利率市場化後,這么多銀行不天可能還是就靠這一塊吃飯,需要拓寬思路,爭奪更細分的市場。 當銀行逐步走向特色化之路後,對於消費者無疑是好消息,能夠獲得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⑼ 現代金融實務與案例分析作業一(1-4)章答案 急需用
1、貨幣的內生性:內生性指的是決定貨幣供應量的因素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對貨幣的需求。
貨幣的外生性:外生性指的是貨幣供應量由中央銀行在經濟體系之外,獨立控制。
2、貨幣制度:是一個國家以法律形式確定的該國貨幣流通的結構、體系與組織形式。
3、銀行信用:是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貨幣形式,通過存款、貸款等業務活動提供的信用。它是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主導信用形式。
4 利率市場化,是指利率的數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由交易主體自主決定,中央銀行調控基準利率來間接影響市場利率從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5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給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所採取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
6、流動性比率管理。為了限制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用擴張,中央銀行通過規定它們的流動資產對存款的比率,來限制其長期放款和投資,以及實現維護銀行業穩健經營的目標。
7、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中央銀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直接或間接地調節各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和金融市場的融資條件,進而控制全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及信用總量,使企業和居民不斷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達到國民經濟新的均衡過程。貨幣政策一般通過利率、匯率、財富效應、信貸和貨幣主義五大渠道進行傳導
9、金融監管:金融監管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金融監管是指金融主管當局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的授權對金融業(包括金融機構以及它們在金融市場上的業務活動)實施監督、約束、管制,使它們依法穩健運行的行為總稱。廣義的金融監管除主管當局的監管之外,還包括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與稽核、行業自律性組織的監督以及社會中介組織的監督等。
10、金融危機:是指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利率、匯率、資產價格、企業償債能力和金融機構倒閉數——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便意味著金融危機的發生。
單選題
1.貨幣的出現是與(B)聯系的。
A. 分配 B. 交換 C. 消費 D. 生產
2.各國一般以(A)為依據,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轉化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為標准,對貨幣供給進行層次劃分。
A. 安全性B. 穩定性C. 盈利性 D. 流動性
3.信用的基本特徵是 (D)。
A. 賒銷 B. 償還和付息C. 提供借款 D. 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單方面轉移
4、1996年以後我國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屬於(C)
a.基準利率 b.固定利率 c.市場利率 d.實際利率
5、馬克思認為利息率取決於(A)
a.社會平均利潤率 b.名義利率 c.官定利率 d.行業利率
6、在多種利率並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是(C )。
a.優惠利率 b.一般利率 c.基準利率 d.名義利率
7.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則商業銀行派生存款的創造能力(A )。
A. 增加貝B. 減少 C. 不變 D. 視情況而定
8. 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是(D )
A. 表外業務 B.負債業務 C.中間業務 D.資產業務
9. 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可以增加或減少( C )。
A. 商業銀行資本金 B. 商業銀行借貸成本 C. 商業銀行准備金 D. 流通中的商
10.金融監管的最基本出發點是(A)。
a.維護社會公眾利益 b.維護銀行利益 c.維護國家利益 d.維護企業利益
11.按機構的設立劃分,由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共同承擔監管職責的是(C)。
a.單一監管 b.分業監管 c.多元監管 d.混業監管
12.我國的下列金融市場自律性監管機構中影響最大的是(B)。
a.中國銀行業協會 b.中國證券業協會 c.中國保險業協會 d.中國投資協會
多選題
1.信用的主要形式有(ABDE)
A. 商業信用B. 國家信用C.民間信用 D. 消費信用E. 銀行信用
2.下列(AD)屬於貨幣的作用。
A.降低了產品交換成本 B、提高了衡量比較價值的成本
C、提高了產品交換成本
D.降低了衡量比較價值的成本 E、提高了價值儲藏成本
3.下列經濟行為中屬於消費信用范疇的是( ACE )。
A、出口信貸 B、國際金融租賃
C、企業向消費者以延期付款方式銷售商品
D、銀行向學生提供助學貸款 E、銀行向消費者提供的住房貸款
4.在利率體系中(B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市場的強制力量對利率形成的干預。
A.基準利率 B.官方利率 C.公定利率 D.國債利率 E.固定利率
5.根據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比較,實際利率往往呈現三種情況。這三種情況是( ACE)。
A.名義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正利率
B.名義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負利率
C.名義利率等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零
D.名義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正利率
E.名義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負利率
6.在經濟周期中,處於不同階段利率會有不同變化,一般來說經常出現的情況是(ABCD )。
A.處於危機階段時,利率會升高 B.處於蕭條階段時,利率會降低
C.處於復甦階段時,利率會慢慢提高 D.處於繁榮階段時,利率會急劇提高
E.處於蕭條階段時,利率會上升
7.以上因素與利率變動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BC)。
A.通貨膨脹越嚴重,名義利率就越低 B.通貨膨脹越嚴重,名義利率就越高
C.對利息征稅,利率就越高 D.對利息征稅,利率就越低
E.是否征稅對利息沒有影響
8.在下面各種因素中,能夠對利息率水平產生決定或影響作用的有( BCDE)。
A.最高利率水平 B.平均利潤率水平 C.物價水平
D.借貸資本的供求 E.國際利率水平
9.下列哪些屬於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 BCDE)。
A.央行購買辦公用樓 B.央行購買外匯、黃金 C.央行購買政府債券 D.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和再貼現 E.央行購買金融債券
10.治理通貨膨脹可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主要手段包括(BCD )。
A.通過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 B.提高再貼現率 C.通過公開市場出售政府債券 D.提高法定準備金率 E.降低再貼現率
11.貨幣政策的四要素是指(BCDE )。
A.傳導機制 B.政策工具 C.中介指標 D.政策目標 E.操作指標
12.在貨幣政策諸目標之間,更多表現為矛盾與沖突的有( BCDE)
A.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 B.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 C.穩定物價與經濟增長 D.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 E.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
13.按監管機構的監管范圍可把金融監管體制分為(CD )。
A.單一監管制 B.多元監管制 C.集中監管制 D.分業監管制 E.混合監管制
14.世界各地金融監管的一般目標是(ABCD )。
A.建立和維護一個穩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體系 B.保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健康的發展
C.保護金融活動各方特別是存款人利益 D.維護經濟和金融發展
E.促進各國銀行法或證券法等金融法規的趨同性
15.下列屬於對市場運作過程監管的有(ACDE)。
A.資本充足性 B.資本質量 C.資產質量 D.盈利能力 E.流動性
判斷題
1.牙買加體系規定黃金和美元不再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錯)
2.信用關系是現代經濟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經濟關系。(對)
3.商業信用的主要信用工具是商業票據。( 對)
4.當一國處於經濟周期中的危機階段時,利率會不斷下跌,處於較低水平。(錯)
5.凱恩斯的流動偏好論認為利率是由借貸資金的供求關系認定的。( 錯)
6.利率由金融市場上貨幣資本的供求狀況決定。( 錯 )
7.一國的生產狀況、市場狀況以及對外經濟狀況決定利率。(錯 )
8.利率管制嚴重製約了利率作為經濟杠桿的作用,對經濟毫無益處。( 錯)
9.貨幣供給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行為所決定。(錯)
10.公開市場業務是通過增減商業銀行借貸成本來調控基礎貨幣的。(錯)
11.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增加或減少基礎貨幣。(對)
12.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發揮告示效應,調節作用有限。(錯)
13.中國的金融市場監管機構中屬外部監管的機構主要有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錯 )
14.金融業特殊的高風險,一是表現為其經營對象的特殊性——貨幣資金,一是其具有很高的負債比率。(對)
15.由於各國歷史、經濟、文化背景和發展的情況不同,也就使金融監管目標各不相同。(錯 )
16.金融監管從對象上看,主要是對商業銀行、金融市場監管,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則不屬於其范圍。(錯 )
⑽ 金融市場主體客體分析案例
1、金融市場主體是指包括金融企業(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等)、非金融企業(工商企業等)、政府財政及個人或家庭在內的金融市場資金或金融工具的供應者與需求者。 2、金融市場主體又叫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即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參與金融市場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