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金融機構
金融資產是實物資產的對稱,是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企業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專型金融資產屬,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持有到期投資。個人的金融資產包括:個人存款、股票、債券、基金、證券集合理財、銀行理財產品、第三方存款保證金、保險、黃金、信託等。
2. ,金融機構產生和存在的原因是什麼
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服務的主體,它的存在保證了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3. 為什麼會有銀行的存在如果沒有銀行會發生什麼
銀行主要發揮資金的融通功能,銀行通過把普通人的錢集中貸款給需要的人,來發展事業,讓錢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
4. 金融機構存在和發展的原因
實體經濟需要有人推動,資本做為一種商品,需要從低價值的窪地尋找高價值的土堆。而金融機構就是搬運工,並從中獲取中間價值蓬勃發展。
5. 金融機構存在的必要性
金融機構是特殊的企業,與一般經濟單位之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的經營對象是貨幣資金,經營內容是貨幣的收付、借貸及各種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或與之相聯系的各種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資金的借貸或投資關系,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金融機構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擠兌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金融機構的危機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甚至引發嚴重政治或社會危機。
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具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極高比率;所支配運營的資本規模與權益資本的比率相對其他產業高;屬高風險產業。
6. 金融中介機構存在和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金融中介機構是資金盈餘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融通資金的信用中介。它們主要以發行間接證券的方式形成資金來源,然後把這些資金投向貸款、收益證券等金融資產。它們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疏通、引導資金的流動,促進何實現了資源在經濟社會中的分配,提高了全社會經濟運行的效率。
金融中介機構有多種形態,但作為有效融通資金從盈餘單位流向赤字單位,實現資源轉移的中介,銀行最為典型。其重要功能有:
融通資金的信用中介,有效轉移社會資源;
創造信用貨幣,擴張信用;
提供廣泛的金融服務。 我國現行金融中介體系的結構大致如下:
(1)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的宏觀調控部門,是我國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
(2)政策性銀行:1994年相繼建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
(3)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是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中的主力軍,除中國農業銀行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已通過成功上市轉制為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有一些我國較早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4)保險公司:遵循「分業經營」原則,接受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
(5)投資銀行、證券公司:1995年設立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1999年設立的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後來陸續設立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都可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
(6)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一是外資金融機構在華代表處,二是外資金融機構在華設立的營業性機構。
7. 我國金融機構的現狀存在哪些問題
主要來包括以下三個問題自: (1)金融機構體系的結構性比例失衡,抑制了金融機構機構之間的平等競爭。國有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機構體系中佔主導地位,制約了金融機構間的平等競爭,新型商業銀行難與國有商業銀行開展平等競爭。 (2)金融機構體系的結構性缺陷仍比較突出。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產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差距過大,證券業保險業整體規模偏小。長期以來,中國金融體系一直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直接融資發展緩慢,導致證券也發展規模明顯偏小。與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相比,初總股本外總資產及管理總規模仍然過小。 (3)證券業的市場集中度不足,市場份額過於分散。這種小型化分散化的格局,很難與國際化全能化投行相競爭。
8. 簡要分析我國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以國家為主體的經營模式造成我國金融機構盲目自大,誠信度極低,執行力弱等缺點.比如當前各機構設置的VIP窗口人為把客戶分檔;近年接連傳出客戶存在銀行里的錢不明原因丟失,股市存在諸多黑慕,保險公司為了吸收客戶虛報保值,銀行明知同時間客戶增多卻減少服務窗口等.
9. 金融領域存在的八大事實是什麼為什麼會存在這八大事實如何解釋應對策略是什麼
一、金融和諧發展中的八大矛盾
( 一) 金融組織架構與經濟發展多元化的矛盾。近年來隨
著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 一些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
陸續從農村撤離,形成了農村信用社「一獨」支農的格局, 這與
地域廣闊的農村、數量龐大的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相比顯
得十分不適應。
( 二)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調的矛盾。有資料顯示, 目
前, 我國國內金融市場融資格局中, 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
比重高達96%, 而直接融資佔比還不到4%。這樣, 就很難發揮市
場在配置資金方面的優勢, 不利於資金的高效優化配置。
( 三) 農村金融與城鎮金融發展速度不一的矛盾。我國經
濟是典型的二元結構, 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與此相
對應, 我國的金融業發展也具有二元結構特點。城鄉金融發
展速度極不協調,且呈逐年加劇之勢。目前佔全國80%以上的
農業人口, 只能享受到佔全部貸款6%的農業貸款的扶持。本應
加速發展的農村經濟因資金大量「失血」而受到遏制。貸款的投
放日趨向大中城市的大企業、大項目和壟斷行業集中。
( 四) 中央銀行管理體制與分支機構履行職責相互掣肘的
矛盾。具體表現在「三個不一致」: 職責范圍與管轄區域不一致,
業務管理與行政隸屬不一致, 工作責任與對應權力不一致。省
會中支承擔管理全省人行金融業務的職能, 但對省內中支( 除
所在城市轄區支行外) 沒有行政隸屬關系。大區分行只承擔所
在省( 市) 業務的責任, 但有轄區人事管理調配、內審監督權。
這種體制增加了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 降低了管理效率。
( 五) 實行分業監管與金融業綜合經營的矛盾。目前我國實
行的是與分業經營相適應的分業監管體制。在加入世貿組織、
金融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 銀行、證券、保險三者之間業務
相互滲透, 金融綜合經營己成事實。而一行三會的監管體制, 將
不可避免地出現監管缺位, 從而增加了金融風險隱患。
( 六) 金融監管激勵不足和金融產品創新嚴重滯後的矛
盾。近年來,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 我國銀行業的金融產品逐
步走向多樣化, 除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外, 出現了個人消費信
貸、中間業務、同業拆借、銀行債券等新的金融業務。但是與發
達國家銀行相比, 我國金融業務的創新能力還處於一個比較低
的水平。創新產品主要靠模仿同業的產品, 缺乏自己的技術含
量, 而且創新業務產品種類較少, 難以滿足客戶的需要。
( 七) 金融風險監管責任和權力不統一的矛盾。一方面,
垂直監管的體制降低了地方政府對風險監管處置積極性; 另
一方面, 作為最後貸款人的人民銀行風險資金救助制度又弱
化了其它金融監管機構的責任。這種責權不一的體制, 對金
融風險的有效監管和高效處置都將產生消極的影響。
( 八) 金融業全能化競爭與人員素質不適應的矛盾。習慣
於面向國民、分業經營的金融從業人員, 無論在服務意識、服
務能力上, 還是在高科技應用、經營管理上都與外資銀行有
相當大的差距。這一問題不解決, 我們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就
很難取勝, 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就會受到不良影響。
二、推進金融和諧發展的路徑
( 一)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健全金融體系。工作重點是改
造國有大銀行、改革中小銀行、增設「草根」銀行。具體是繼續
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 改進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授權
授信制度, 適當下放貸款審批許可權; 組建風險投資機構, 扶持
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而風險也大的中小企業成長; 在推進
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時, 拓寬農發行經營范圍。建立農業政策
性保險機構, 成立農業產業化風險基金, 構建農村資金迴流機
制; 大力組建各種合作金融機構, 滿足社會各層次的金融需要。
( 二) 大力完善金融市場。繼續擴大債券市場規模, 增加
投資機構主體, 拓展個人投資渠道, 促進儲蓄轉化為投資。豐
富債券品種, 鼓勵企業發行債券。對一些發展前景好的企業
可發行長期債券, 繼續擴大股票市場規模, 鼓勵企業上市融
資,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規范發展民間借貸, 使之成為支持經
濟發展的有益補充。通過多種途徑, 為直接融資的發展提供
足夠的空間, 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合理比例關系。
( 三) 調整中央銀行管理體制。建議以「經濟區域」設置改
為以省為單位設置, 實現央行管理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相適
應。實現人民銀行體制與政府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設置相
對接, 使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的工作更易得到他們的支持和
配合, 有利於更好地發揮人民銀行在地方金融的牽頭作用。
( 四) 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應順應綜合經營發展的影響一: 加息政策使基層商業銀行增加融資成本, 減少
盈利能力。目前現存的商業銀行縣級機構, 貸款權較小, 每
年大量資金以吸儲上存方式從農村流向城市。在存差逐漸
增大的情況下, 加息政策導致存款成本增長大於貸款利息
收入的增長, 勢必增加融資成本, 減少盈利能力。與此同時,
加息政策使金融機構「倒單」業務量增加, 一些剛存入或存
入時間不長的存款會取出來重存, 以期增加利息收入。
影響二: 准備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農村經濟
的發展。上調存款准備金利率, 使基層金融機構, 尤其是農
村信用社在人行存款增加, 可用信貸資金減少, 無疑給農村
信用社帶來一定資金壓力, 在農村信用社主要支撐縣域信
貸市場的情況下, 勢必削弱新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供給, 在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同時降低農村信用社
資金運用效益, 減少農村信用社盈利水平。
影響三: 加息政策不利於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由於貸
款利率的多次上調, 企業實際利息等財務費用的支出將會
增加, 加大了縣域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加重了企業經營負
擔。雖然貸款利率每次上調幅度較小, 但是頻繁的上調貸款
利率, 對於經營不是很景氣的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利於
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縣域中小企業貸款
難問題, 反而使縣域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更加突出, 對
縣域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影響四: 加息政策對農戶貸款和城鎮居民住房貸款形
成一定壓力。貸款利率的多次上調對於農戶貸款和居民購
房貸款來講, 就意味著還款負擔的逐步增加, 新增的利息負
擔將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使本來不寬裕的日子更加緊巴。
雖然按銀行規定, 房貸利率到2008 年1 月1 日起才能執
行, 但頻繁上調貸款利率的政策效應給居民帶來的壓力遠
遠大於利息負擔。
影響五: 匯率政策不利於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企業的
發展。擴大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
度, 有利於加速人民幣升值。當人民幣升值後, 外商在境內
投資的成本加大, 在短期內招商引資勢必會受到人民幣升
值的影響, 外商直接投資將會減少。人民幣升值後, 由於出
口成本增加, 外貿出口企業利潤率、國際市場競爭力必然降
低, 對企業產品出口帶來不利影響。
影響六: 貸款利率浮動政策加重了企業負擔, 抑制了企
業投資需求。目前基層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門檻」越來越高,
農村信用社主要支撐縣域信貸市場。為追求更大的利潤, 在
缺乏競爭機制的情況下, 農村信用社對貸款利率一律實行
上浮, 並且利率浮動水平較高, 從而進一步增加了企業財務
費用支出, 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增加, 致使企業一些投資項目
推遲或取消, 延緩了企業技術改造和擴大再生產進程, 在一
定程度上影響了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0. 金融機構存在的意義
1.金融中介機構是專業化的融資中介,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支付結算服務;融通資金;降低交易成本並提供金融服務便利;改善投融資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風險轉移與管理。
2.金融機構是特殊的企業,與一般經濟單位之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的經營對象是貨幣資金,經營內容是貨幣的收付、借貸及各種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或與之相聯系的各種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資金的借貸或投資關系,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金融機構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擠兌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金融機構的危機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甚至引發嚴重政治或社會危機。
3.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具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極高比率;所支配運營的資本規模與權益資本的比率相對其他產業高;屬高風險產業。
4.金融機構體系分為國家金融機構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體系。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是指在一個主權國家裡存在的各種金融機構及彼此間形成的關系,主要包括管理性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三類。在國家金融機構體系中,管理性機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金融管理和監督職能的機構;商業經營性機構是指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發行與交易、資金管理等業務,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專門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根據政策要求從事各種政策性金融活動的金融機構。
5. 國際性金融機構是多國共同建立的金融機構的總稱,可分為全球性金融機構和區域性金融機構兩大類。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主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國際開發協會、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國際清算銀行等。區域性金融機構包括: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6.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7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變化,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在業務上不斷創新,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兼並重組成為現代金融機構整合的有效手段;金融機構的組織形式不斷創新;金融機構的創造性更強、風險性更大、技術含量更高;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頻繁創新。
15.金融中介機構的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建設之路要靠市場開拓和在市場開拓基礎上的政府規范。
根據這個資料 再看看書的這章 在用自己的話聯起來 就ok了 有個400字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