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幾年國內外都發生了哪些重大的金融事件
1.雷曼兄弟倒閉 信心崩潰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狂瀉難止,為美國日後拯救AIG和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筆。
2.CDS拖垮AIG 獲千億打救
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承保數以百億美元計的信貸掉期合約(CDS),由於信貸掉期合約錄得巨額虧損,AIG亦面臨無力償債的局面。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體系,聯儲局緊急宣布以1000億美元的一籃子拯救計劃支持AIG。
3.3大車廠臨破產 求助國會
由於信貸緊縮,30年來競爭力江河日下的美國3大車廠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加上汽車銷量暴跌,公司陷於財困,營運難以為繼。3大車廠要求國會提供340億美元緊急援助,否則車廠倒閉將導致美國多達550萬人在3年內失業。
4.花旗裁員「賣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銀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但敵不過金融危機沖擊,股價一度從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員7.5萬人及出售資產套現,並需接受聯邦政府注資200億美元。政府同時要為花旗逾3000億美元資產作擔保,避免花旗倒閉。
5.華府接管「兩房」 自釀苦酒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計持有或擔保約半數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兩房財困,被迫由 (政)(府)歷史性接管。
6.3A債券不安全 資金失避風港
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元兇之一,正是一些被列為「安全」的投資產品,包括拍賣利率債券、聯邦基金和債務抵押債券,不少都獲得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曾被視為超級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長期穩定價,迫使美國財政部推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擔保計劃,以免觸發贖回潮。
7.評級機構失信譽 備受質疑
權威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都有給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債券最高評級,忽略其潛在風險;然而,一旦問題浮現,價格下滑時,這些評級機構又會快速下調評級,惡化情況。信貸評級機構的可信性備受質疑。
8 對沖基金重創 喜憂參半
一向被視為投資精明的對沖基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嚴重損手,不少對沖基金的價值蒸發了50%,部分基金因投資者大量贖回而被迫關閉。當然,也有一些基金因賣空銀行股票和與按揭業相關的股票而大賺特賺。
9.格林斯潘聲譽受損 走下神壇
曾被市場人士奉若神明的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評未有適當運用利率政策,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又疏於監管高風險的次按債券,他也被迫承認要為目前的市場混亂負上責任。
10.冰島瀕臨破產 財富蒸發
擁有30萬人口的冰島貨幣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大幅貶值,整個國家的財富幾乎全被蒸發掉,無法償還數以十億歐元計的債務,瀕臨破產,需四處向國際社會借貸求救。不少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戶損失慘重。
2. 2008年金融危機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
原因:在鬆弛的簽名承受標准下的過度借貸為美國房貸泡沫的特徵之一。信用泛濫並導致大量的次級按揭(次級貸款),投資者認為這些高風險的貸款會被資產證券化而緩和。
由失敗的資產證券化計劃所導致的損害橫掃了房屋市場及其企業,繼而引發了次級房屋信貸危機。這危機令更大量的銀主盤被銀行在市場上拋售。這些過量的房屋供應使得周邊的住屋價格都大為下跌,造成它們容易遭法院收回拍賣或被放棄。這個結果替往後的金融危機埋下了伏筆。
過程:受影響的公司只限於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級貸款業務的公司如北岩銀行及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一些從事按揭證券化的金融機構,例如貝爾斯登,就成為了犧牲品。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受押公司瓦解。
印地麥克銀行的資產在他們被緊縮信貸下的壓力壓垮後被聯邦人員查封,由於房屋價格的不斷下滑以及房屋回贖權喪失率的上升。當天,金融市場急劇下跌,由於投資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將試圖救助抵押放貸者房利美和房地美。
2008年9月7日,已是晚夏時節,雖然聯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但危機仍然繼續加劇。
然後,危機開始影響到那些與房地產無關的普通信貸,而且進而影響到那些與抵押貸款沒有直接關系的大型金融機構。在這些機構擁有的資產里,大多都是從那些與房屋按揭關聯的收益所取得的。
對於這些以信用貸款為主要標的的證券,或稱信用衍生性商品,原本是用來確保這些金融機構免於倒閉的風險。然而由於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的發生,使得受到這些信用衍生性商品沖擊的成員增加了,包括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美林證券和HBOS。
而其他的公司開始面臨了壓力,包括美國最大的存款及借貸公司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影響到大型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和高盛證券。
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規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來看,大部分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都是相伴隨的。也就是說,在發生經濟危機之前,往往會先出現一波金融危機,最近的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也不例外。
這表明兩者間存在著內在聯系。其主要緣由在於,隨著貨幣和資本被引入消費和生產過程,消費、生產與貨幣、資本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以生產過程為例,資本在生產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投資階段,便開始介入,貨幣資本由此轉化為生產資本;在第二個階段里,也就是加工階段,資本的形態由投資轉化為商品;而在第三個階段里,也就是銷售階段,資本的形態又由商品恢復為貨幣。
正是貨幣資本經歷的這些轉換過程,使得貨幣資本的投入與取得在時空上相互分離,任何一個階段出現的不確定性和矛盾都足以導致貨幣資本運動的中斷,資本投資無法收回,從而出現直接的貨幣信用危機,也就是金融危機。
當這種不確定性和矛盾在較多的生產領域中出現時,生產過程便會因投入不足而無法繼續,從而造成產出的嚴重下降,引致更大范圍的經濟危機。這便是為何金融危機總是與經濟危機相伴隨,並總是先於經濟危機而發生的原因所在。
在某些情況下,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機獨立於經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初便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政策措施,比如,通過大規模的「輸血」政策,有效阻斷貨幣信用危機與生產過程的聯系,此時就有可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或深入。
3. 歷次金融危機
歷史上經濟危機也好,金融危機也好爆發過很多次,但是經常拿出來說的主要就是四次。 第一次是眾所周知的1929,爆發的最大一次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是從股市崩盤開始的,持續了10年之久,有25%的人失業,最終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危機誕生了《宏觀經濟學》!之前經濟學只有微觀。 第二次是70年代末爆發的中東石油危機,這次石油危機導致原油價格猛漲,攻擊嚴重不足,最後造成了全球經濟滯漲。經濟一邊下滑,物價卻一邊上漲。這次經濟危機使人們認識到了之前經濟學理論的不足。也正是這次危機後,省油的日本車開始大行其道,迅速佔領美國市場。 第三次是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這次危機使亞洲各國韓國、日本、香港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日本1996年經濟總量接近美國80%,但是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日本經濟一路下滑,目前日本經濟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年底將被中國超越。97年中國雖然受影響較小,但是依然感到寒意逼人。為應對危機的影響,我們國家做了兩件事,一是啟動住房改革,商品房開始發展;二是大學迅速擴招,發展教育產業。這兩個措施確實使中國走出了亞洲金融危機,但是也為目前高房價、教育問題埋下了伏筆。 第四次之所以提,是因為比較近,那就是2000年,美國爆發的互網路泡沫,嚴重挫傷了美國經濟,之前人們認為互聯網能改變世界,但是過於誇大了互聯網的作用使得互聯網公司的股價被嚴重高估,最後崩盤。互聯網泡沫後,美國大量發行鈔票、接近零利率、擴大住房市場,使美國經濟逐漸好轉。但是由於監管不到位,最終引發了目前的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 這里回答有限,我只能提供給你一些主要背景。你可以根據這些內容再深入的查詢和了解。其他也有,比如1990因為打海灣戰爭,美國不景氣,柯林頓大打經濟牌,最後戰勝了當時在職的美國總統老布希,當選1992年美國總統。
4. 2018年金融做那個行業好
(一)銀行業:業績繼續邊際改善
2017年,為消費者和房企加杠桿,2018年,中央依然希望地方政府不再繼續加杠桿,與房地產有關的杠桿也存在一定風險,過快的消費杠桿也存在緩緩的必要,部分國企有可能繼續加快去杠桿,整個社會宏觀杠桿率可能保持基本穩定。在加杠桿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銀行信貸需求會不會有較快萎縮,這種擔心則過於悲觀。
2018年,信用債市場可能仍難以放量,企業依然會延續2017年的債轉貸趨勢,而且隨著表外非標業務受到更多限制,表外又表內轉移的趨勢,同時部分傳統製造業可能因為盈利能力的改善而加快資本支出,需要增大信貸需求,而且部分銀行也會加大諸如長租、環保等新興增長動力行業的金融服務,這有利於保證2018年信貸在整個新增社會融資中的重要地位,在保持適度增長的前提下,繼續成為凈利潤增速上升的重要因子。
2018年,存款競爭依然會較高,來自金融市場成本上行的壓力,加之央行進一步限制同業業務、同業存單發行規模等,倒逼銀行重新確立存款立行的經營思路,但是鑒於現有基準利率下,銀行利息相比較市場利率過低,金融脫媒仍然會延續,這也意味著2018年銀行負債成本依然維持高位或者上行態勢,不過隨著信貸重新定價的上升等因素,部分有利於提升凈息差水平。不過相比於五大行以及農村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在促進主動負債過程中會面臨更大成本壓力。
2018年,銀行理財面臨資管統一監管新規的約束,可能需要重新進行建立合規的經營模式,這塊中收會有所減弱;保險、公募基金代銷收入繼續下降趨勢;減費讓利政策執行支持實體經濟。此外,投行業務、託管費用等可能基本保持平穩,在當前嚴監管水平下,改善不會太大。
總體看,2018年銀行業經營業績可能有小幅升高的趨勢,信貸規模和凈息差因子貢獻仍會較為突出,然而也需要關注銀行理財業務受監管新規的沖擊以及個別銀行信用風險隱患可能對於盈利產生負面影響。
(二)保險業:業績增速仍較樂觀
隨著老齡化社會趨勢的加快、居民保險意識的提升以及未來打破剛兌後對於保險功能和投資功能的需求上升,都有利於社會資金流向保險業。從目前看,在現有嚴監管環境下,保險回歸本源,轉型發展加快,一是個人代理人隊伍快速拓展,其對於保單的銷售貢獻已經逐步超過銀行渠道,未來個人代理人產能的持續提升,使得這種轉型效應更加明顯。二是短期產品逐步減少,更多中長期投資性、儲蓄型保險品種,有利於保險公司良性競爭,遏制中小保險機構過快擴張。三是在保費交付方式上,由躉繳向期交轉變,目前上市公司保險機構期交保費佔比已達到40%左右,佔比持續提升,轉型效果明顯。
對於財險而言,車險市場競爭依然激烈,2017年保監會下發《關於商業車險費率調整及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擴大車險費率定價的自主權,受此影響車險保費可能增速下行。與此,農業險、責任險可能仍有較快增速,尤其是基於互聯網的保險產品創新不斷,不過相關監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2018年,保險業業績依然能夠延續較快增速的態勢,要高於其他金融子行業,而且頭部保險公司的業績要進一步優於其他保險公司,有利於市場集中度的上升。
(三)證券業:重資本支撐下不好也不壞
2017年證券業是金融子行業中業績表現較差的,貌似2018年起色也不會太明顯。
2018年,經紀業務這項傳統業務還會掙的頭破血流,價格戰難以停歇,傭金費率還可能小幅下降,在整體交易規模不會明顯增長的前提下,經紀業務收入恐怕還是會繼續拖累券商整體業績。不過,隨著經紀業務的加快轉型,能夠為客戶提供研究、資訊等更多附加值服務的券商,會逐步脫離價格戰的苦海,率先爭取更有利的市場地位。
2018年,投行業務不會有太大起色,信用債發行量難有過大增幅,ABS或許是債券業務的一大亮點,但是沒有了阿里、京東這樣的發行大戶做支撐,剩下的優質資產競爭更激烈,費率會更低,很多業務都是賠本賺吆喝。股權融資方面,IPO審查節奏會加快,但是審核要求也會把得比較嚴,很可能會做很多無用功,定增規模會繼續下降。並購重組可能有所加快,相關財務顧問業務會稍有起色,不過難以改變投行業務整體暗淡的局面。
2018年,資管業務繼續面臨資管交稅、央行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政策約束,去通道、規范資金池等監管主體依然延續,券商資管規模會繼續持續下降,好消息是在統一資管監管後,信託依賴高杠桿優勢爭取的證券投資業務份額,可能會回歸券商。不管怎樣,培養主動管理能力勢在必行,以業績說話,這意味著在這一過程中券商之間的差距會逐步拉大,市場集中度會有進一步提升。
2018年,自營業務表現還會亮瞎眼嗎?券商還是更多向著重資本化經營模式轉型,加強杠桿應用,上市、發債募集更多資金用來進行投資掙錢,在其他業務貓冬的情況下,終於有了可以拉動業績的驅動力。那麼,2018年權益市場相對看好,債券市場有可能繼續承壓,這也決定了自營業務仍會保持一定正增長,但是難以實現2017年20%以上的增速,不排除金融市場波動性增大以及新金融會計准則下自營業務業績起伏會更大。
2018年,資本中介業務有望保持小幅增長。融資融券業務規模仍可能保持小幅增長,但是使用價格戰爭奪優質客戶的方式開始增多,而股票質押業務可能受到監管政策以及減持新規的影響而有所放緩,總體看,此部分業務收入可能保持小幅增長態勢。
總體看,券商凈利潤有可能擺脫2017年負增長狀態,由負轉正,但是也可能只是小幅增長,難有大增長。不過,可以進一步關注資本實力強、監管評級高以及業務市場地位高的證券公司,其業績表現將會優於平均水平。
(四)信託業:做好過苦日子的准備
2017年,信託業度過了一個相對美好的一年,雖然四季度罰單、監管政策接踵而至,但是不太影響全年業績,然而這也為2018年的更多挑戰埋下伏筆,在嚴監管下把通道業務做的有聲有色其實也是一種錯。
信託業務方面,2018年通道業務面臨更多約束,銀信新規實際就是沖著信託業過快的通道業務而來,這也證明了任何過快的增速監管都有辦法讓它慢下來,而且加重了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中的責任,不排除後續還有更多監管舉措;資管新規同樣限制規避監管、互相嵌套的通道業務,因此不管怎樣的通道業務監管政策密集而來,擠水分實在必行,券商資管、基子公司資管規模的走勢可能就是明年信託通道業務的走勢。再說,做個通道業務整個車馬費,擔著賣白粉的風險,天天被媒體報道股票踩雷或者通道業務違約,雖然看著沒有實質風險,但是天天與負面消息混在一塊,怎麼去贏得客戶的信賴。
2018年主動管理業務可能會更加艱難,鑒於房地產周期的下行,很難再大規模撒網此類業務,地方融資平台則有中央的嚴監管,基於PPP業務的新模式仍在磨合中,實體業務可能還有一定機會,諸如醫療健康、人工智慧等,但是對於風險管理有更大的挑戰、需要更加專業的眼光。2018年,資金端的問題還是大問題,資管新規以及銀行流動性管理新規都將會進一步約束資金來源,打破剛兌低於個人投資者的影響也會逐步顯現,如果不能加強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匹配,可能仍然面臨大量資產項目,但是無法落地的局面。
風險管理方面,自2016年下半年這波信託業務上行,信託公司主動管理業務增速有所加快,伴隨著2018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部分企業經營績效改善度弱化,信用風險有可能逐步顯現。2017年底部分上市公司率先開始了信用風險暴露,這是一個預警信號。2018年個別信託公司信託業務可能面臨兌付壓力,即使在新規實施後,打破剛兌,但是聲譽風險也會較大,或者可能通過其他途徑給予兌付,部分侵蝕經營業績。2016年信託公司經營業績中資產質量改善對於經營業績改善有一定積極作用,2017年會延續這種趨勢,而2018年這種趨勢可能會出現部分逆轉。
整體看,2018年信託業中信託業務業績可能會所弱化,信託業務規模增速會有顯著放緩,以銀信業務存續規模不增長為前提,其他通道業務因資管新規、委託貸款管理辦法等制約有小幅下降,而主動管理業務保持5%的增速,那麼2018年信託規模增速預計約為-3%,但是信託報酬率會有所上升,補償部分規模方面的下滑;而固有業務規模做大,業績增速可能會有所上升,但是鑒於信託業務的佔比較高,信託業整體業績增速預計約為0-5%,信託公司之間的業績分化會進一步拉大。
5. 最近幾年的重大金融事件
1.雷曼兄弟倒閉 信心崩潰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狂瀉難止,為美國日後拯救AIG和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筆。 2.CDS拖垮AIG 獲千億打救 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 承保數以百億美元計的信貸掉期合約(CDS),由於信貸掉期合約錄得巨額虧損,AIG亦面臨無力償債的局面。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體系,聯儲局緊急宣布以1000億美元的一籃子拯救計劃支持AIG。 3.3大車廠臨破產 求助國會 由於信貸緊縮,30年來競爭力江河日下的 美國3大車廠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 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加上汽車銷量暴跌,公司陷於財困,營運難以為繼。3大車廠要求國會提供340億美元緊急援助,否則車廠倒閉將導致美國多達550萬人在3年內失業。 4.花旗裁員「賣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銀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但敵不過金融危機沖擊,股價一度從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員7.5萬人及出售資產套現,並需接受聯邦政府注資200億美元。政府同時要為花旗逾3000億美元資產作擔保,避免花旗倒閉。 5.華府接管「兩房」 自釀苦酒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計持有或擔保約半數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兩房財困,被迫由政府歷史性接管。 《華盛頓郵報》最新消息稱,兩房數年前曾接獲內部警告,聲稱兩房購買或發放的次級按揭貸款風險甚高,許多借款人不明白貸款條件且還款能力成疑,對兩房、借款人和整個行業都造成危害。但兩房高層出於競爭壓力,執意購買和發放高風險次按,埋下隱患。 6.3A債券不安全 資金失避風港 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元兇之一,正是一些被列為「安全」的投資產品,包括拍賣利率債券、聯邦基金和債務抵押債券,不少都獲得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曾被視為超級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長期穩定價,迫使美國財政部推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擔保計劃,以免觸發贖回潮。 7.評級機構失信譽 備受質疑 權威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都有給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債券最高評級,忽略其潛在風險;然而,一旦問題浮現,價格下滑時,這些評級機構又會快速下調評級,惡化情況。信貸評級機構的可信性備受質疑。 8 對沖基金重創 喜憂參半 一向被視為投資精明的對沖基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嚴重損手,不少對沖基金的價值蒸發了50%,部分基金因投資者大量贖回而被迫關閉。當然,也有一些基金因賣空銀行股票和與按揭業相關的股票而大賺特賺。 9.格林斯潘聲譽受損 走下神壇 曾被市場人士奉若神明的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評未有適當運用利率政策,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又疏於監管高風險的次按債券,他也被迫承認要為目前的市場混亂負上責任。 10.冰島瀕臨破產 財富蒸發 擁有30萬人口的冰島貨幣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大幅貶值,整個國家的財富幾乎全被蒸發掉,無法償還數以十億歐元計的債務,瀕臨破產,需四處向國際社會借貸求救。不少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戶損失慘重。
6. 他項能做到資產管理公司的名下嗎
一類進行正常資產管理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沒有金融機構許可證;另一類是專門處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持有銀行業監督委員會頒發的金融機構許可證。第一類 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都通過設立資產管理業務部或成立資產管理附屬公司來進行正常的資產管理業務。它們屬於第一種類型的資產管理業務。基於這種正常的資產管理業務分散在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和證券經紀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業務之中。第二類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組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來管理和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美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初,曾經發生過一場影響很大的銀行業危機。當時,美國約有1600多家銀行、1300家儲蓄和貸款機構陷入了困境。為了化解危機,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聯邦儲蓄信貸保險公司竭盡全力進行了援助,美國政府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設立了重組信託公司(ResolutionTrustCorporation,以下簡稱RTC)對儲貸機構的不良資產進行處置。RTC在1989—1994年經營的五年多時間,在化解金融風險,推進金融創新等方面多有建樹,被公認為是世界上處置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成功典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正是自RTC開始,組建資產管理公司成了各國化解金融風險,處置不良資產的通行做法。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收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我國有4家資產管理公司,即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接收從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剝離出來的不良資產。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於1999年4月成立,其他三家於1999年10月分別成立。 自2007年,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商業化運做,不在局限於只對應收購上述幾家銀行的不良資產.(詳見網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詞條) .2010年「國新資產管理公司」已獲得國務院的正式批復成立,同時隨著國務院即將對原有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方案批復,銀紀資產管理公司此時應運而生,2010年,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與發展將深化。2、公司的運營特點:政策與市場並重從以上設立可見,我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具有獨特的法人地位(它是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特殊的經營目標(政策性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採取市場化手段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及廣泛的業務范圍(包括資產處置、公司重組、證券承銷、兼並等等,很多業務等同於全方位的投資銀行),這一狀況為其日後可能較為獨特的運營模式埋下了伏筆,其運營模式呈現出「政策性保障與市場化運營」並重的特點。(1)政策性保障是資產管理公司運營的前提由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來源於國有企業,設立初衷是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收購范圍和額度均由國務院批准,資本金由財政部統一劃撥,其運營目標則是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並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為此,不良資產的收購採取了政策性方式,在處置中,國家給資產管理公司在業務活動中享有稅收等一系列優惠。這種強有力的政策性保障措施,成為資產管理公司發揮運營功能與資源調配機制的一種有效前提;否則,在推動國有資本的運作中,很可能會受到許多非市場因素的干擾,致使預期目標不能順利達到。(2)市場化運營是資產管理公司運營的手段資產管理公司具體的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包括:收購並經營工商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債務追償,資產置換、轉讓與銷售;債務重組及企業重組;債權轉股權及階段性持股,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范圍內的上市推薦及債券、股票承銷;資產管理范圍內的擔保;直接投資;發行債券,商業借款;向金融機構借款和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投資、財務及法律咨詢與顧問;資產及項目評估;企業審計與破產清算;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3)政策性保障與市場化運營的悖論政策性保障是資產管理公司運營的前提,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企業,尤其面臨處置不良貸款過程中牽涉的利益相關方的利害關系時,在化解金融風險、關注社會穩定性需要及國有資產盡可能保值增值的多重目標中,資產管理公司需要協調多方的利益共同點,因此一定程度上享有政策性保障只是資產管理公司在運作時處理多元利益體均衡的需要,但不能也不應該以此束縛資產管理公司在實際運營中自身市場化機制的展開。資產管理公司應該充分發揮在綜合協調社會資源方面起主導作用的獨立中介機構作用,並以自身市場化的運營方式將利害相關方的利益盡可能平衡。但是,政策性保障是在幫助資產管理公司在起步設立、過程監管與延續方向上提供在中國市場經濟尚不完善背景下應有的制度安排,國家對這一創新機構的組織形式與經營許可權給予了相當寬松的發展空間。從這一角度看,資產管理公司自身在實際運營中必須積極把握如何將業務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將企業的發展模式與持續經營能力聯系一塊考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形成符合自身發展的運營模式與經營風格,才能真正在市場化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自然,目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主要來自實際運作中法律制度環境的不完善,諸如相關事項的法人獨立處置權力的規定、股權轉讓與資本合作方式、資產處置中的評估、稅收優惠等方面都亟待進一步加強實施細案的制訂,有關對外資開放合作的具體舉措也應該有明確的細則可循。從根本上說,政策性保障的目的在於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市場化運營創造一種相對寬松的環境,並以完善的制度措施確保企業真正置身於有效的市場競爭氛圍中。顯然,這兩者存有一定悖論。
7. 資產管理公司算金融機構嗎
分兩種,一類進行正常資產管理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沒有金融機構許可證;另一類是專門處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持有銀行業監督委員會頒發的金融機構許可證。
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都通過設立資產管理業務部或成立資產管理附屬公司來進行正常的資產管理業務。它們屬於第一種類型的資產管理業務。基於這種正常的資產管理業務分散在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和證券經紀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業務之中。
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收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
(7)富BI的金融公司擴展閱讀:
公司的運營特點:政策與市場並重
1、從以上設立可見,我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具有獨特的法人地位(它是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特殊的經營目標及廣泛的業務范圍(包括資產處置、公司重組、證券承銷、兼並等等,很多業務等同於全方位的投資銀行)。
這一狀況為其日後可能較為獨特的運營模式埋下了伏筆,其運營模式呈現出「政策性保障與市場化運營」並重的特點。
2、政策性保障是資產管理公司運營的前提:由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來源於國有企業,設立初衷是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收購范圍和額度均由國務院批准。
3、資本金由財政部統一劃撥,其運營目標則是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並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為此,不良資產的收購採取了政策性方式,在處置中,國家給資產管理公司在業務活動中享有稅收等一系列優惠。
這種強有力的政策性保障措施,成為資產管理公司發揮運營功能與資源調配機制的一種有效前提;否則,在推動國有資本的運作中,很可能會受到許多非市場因素的干擾,致使預期目標不能順利達到。
8. 親們,我想問下互金平台除了擔保公司,還能怎樣做
P2P網貸上市系、國資系和銀行系給投資人的感覺是「實力強大的、靠譜、有保障」。投資人有這樣的想法是基於「三系」都不是普普通通的企業,股東都有資金實力雄厚、能承擔一定風險或者「國家信用背書」,「體制內」的標准制度等等。今天,我們在五個方面來了解一下這「三系」網貸平台。
首先要說明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和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額度等傳統金融沒有打破的「界線」,大大提高了金融工具的效率。現如今,雖然互聯金融亂向從生,各種跑路事件頻發,導致了監管層政策收緊,進行全國范圍內的整治。但是依然阻擋不了,互聯網金融未來會替代傳統金融的腳步。這不僅是行業的趨勢,也是社會進步必然的發展。
任何一個新興行業都要經歷過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蕭條期。現在的P2P正處在「成長期」,有各種各樣「成長的煩惱」,整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而目前的傳統金融已初露「衰敗」,因為傳統金融成本不斷提高、通脹率逐步上升,傳統金融給人們帶來的「金融服務」讓人們獲得不了滿足感。所以不管是任何「派系」的互聯網金融,從宏觀層面都認定,互聯網金融是未來金融發展的趨勢。
而「上國銀」三系,自身業務實力強大,企業經營合規性較強,加之有金融基礎,為了能奠定未來金融市場,或者「壟斷」金融市場從戰略意義角度出發,「插手」互金也是理所當然的。不管是「獲取客戶資源」、「多元化經營」「增加利潤來源」「直接融資」「品牌宣傳」,「上國銀」三系均有染指,但是各個「派系」的側重點不同,我們進行詳細的說明和分析。
一、獲取客戶資源:成本低,效率高
一般來講,投資人在投資互金平台的時候都需要進行手機注冊、實名認證。一旦注冊成功,或者進行了投資,互金平台就有了客戶信息和客戶的投資數據,如果互金的運營股東是銀行系和國資系來說,這真是正中下懷的好事。這就好比是「守株待兔」,銀行可以藉此更方便的對客戶、投資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銷售產品或者「精準推廣」。這個「獲客成本」要比傳統金融和傳統銷售低的太多,而效率會成倍增加。之前沒有互金,沒有網銀的時候,銀行都是憑借著客戶在辦理櫃台業務是留下的聯系方式進行營銷。人工辦理業務的效率和產量畢竟比不上互聯網的便捷和高效。「上市系」獲取客戶資源的目的無非就是憑借自己的「金字招牌」能讓更多的人在證券市場上為其投資。這是個遞進邏輯,投資人看到自己購買的上市公司推出互金平台來,能不去進行投資一下?或者投資人投資一個互金平台一看股東背景是上市公司,能不去A股市場關注一下?
二、多元化經營:上市能加分,未來能「壟斷」
對於「國資系」來說,多元化經營是一個戰略發展的必要條件。國資企業先天優勢比較明顯,憑借自己強大的背景實力,涉及的行業產業較為寬廣,所以做起互金來也相對得心應手。所以,當人才儲備到一定極致,市場未來的導向清晰的時候,一些大型的「國資」企業紛紛開始開拓互金市場,不僅僅能給企業進行一些對外的「風險分散」還能有利於促進主營業務的發展。對於沒有上市的國企來說,多元化經營還能給自己在未來上市的過程中「加分」。還能給下面我們要說到的增加利潤來源埋下一個伏筆。最主要的是,未來在一定時期或者一定地域上,出現暫時性的「壟斷」「一家獨大」的現象。舉個最現實的例子:各地方都有地方性的「xx省/xx市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而現在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控股股東一般都是大國企,或者政府、城投發展公司等等。「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目前都採取了互金方式在運作。一旦互金行業產生「危機」,憑借著自己「國企資質」「政府背書」的作用,勢必會「獨大一方」。
三、增加利潤來源:規避監管,多賺點錢
先要說明的是,銀行在發行產品、發放的時候不管是利率還是利息都受到了嚴格管控。雖然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但是還沒有到達完全市場化的程度。所以,為了多出一塊收入,多增加一些利潤,在監管政策沒有完全落地的互金,利率可以進行適當的上浮。上浮的利率可以作為增加利潤的主要來源。一般「銀行系」的控股股東都是銀行下屬子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或者是銀行本身。利潤的歸屬,所有者權益的歸屬,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對於「國資系」來講,剛剛提到的多元化經營,既然多出來這一塊業務,那肯定是以賺錢為目的。
四、直接金融: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
在《貨幣銀行學》定義中,資金盈餘單位到資金短缺單位的資金流動可有兩個渠道: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直接金融就是:短缺單位可以在證券市場向盈餘單位發行某種憑證(說白了就是金融票據)、企業債等等。這就是之前傳統金融比較流行的企業債,和現在比較流行的ABS資產證券化。那麼間接金融就是:盈餘單位把資金存放在銀行或者金融機構中,再由這些機構以或者證券投放的形式給短缺單位。這個好理解就是銀行放貸。所以我們觀察比較發現,互金的基本模式屬於直接金融,說白了,也就是把前面的證券市場換成了互金平台,投融雙方在平台上做交易。這對於「三系」來說都是巨大的福音。在政策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的互金行業,想快速的融資,包裝產品就直接出去賣,對接投資人,通過網路效率高,也不用開什麼「路演會」「推介會」發個標就行。所以,一些「自融」、「股權投資」、「配資」就出現了。尤其是配資,簡直就是標題的那句歌詞。借款人炒股缺錢,投資人出錢按比例配置,再去二級市場進行買賣。如果這家平台的背景是「期貨子公司」、「xxx上市公司」控股的呢?合著都進了自己的腰包。所以,一個不客觀,信息不對等的直接融資往往都有「自融」的影子。
五、品牌宣傳:在自己光輝的形象上顯得更「接地氣」
互金成立發展之初,都本著「普惠」金融的目的來發展。也就是讓人人都受益,人人都能參與到金融活動中來。很多人在質疑傳統金融的銀行是「富人」的私人銀行。比如說銀行起點基本都是5萬元起,門檻高、受眾群體小。而互金門檻低、受眾群體廣泛。所以銀行也想多來點客戶資源,提升自己的形象,接接地氣。開啟互金業務,顯得自己更「親民」能把普惠金融帶到千家萬戶。加之銀行本身就是「國家信用」,一旦投資起點低,信用好,能吸引大批的投資人。瞬間,一個「萬人能參與」的光輝形象誕生了。而「國資系」、「上市系」自身也是實力強大,做其他行業能是第一,憑借背景和人才,互金行業做的也不一定差,顯得我們一專多能,涉及各個領域均有所長,再次為自己光輝的形象上加了一筆。最終要的是,以「三系」的股東背景作為品牌宣傳的話,能增強投資人信息,能爆發強大的市場投資效應。某電商購物平台就是很好的例子:之前該平台只做網店,股東、老闆牛的一塌糊塗,傳說有一天這個平台也開了個互金平台,投資人蜂擁而至,都說某某平台、某某老闆真厲害,你看還能做起來這個,一定很強。這種連鎖反應的受益人不僅僅互金平台,企業本身原有的產業也會沾恩澤露。
不管是銀行系、國資系、上市系,都應該在互聯網金融市場起到表率作用。更應該遵紀守法、維護市場的公平與合理競爭,更應該遵循監管政策,不斷完善平台的軟體、硬體。盡最大權利和義務保護投資人權益。最重要的是,「三系」平台的股東有一定權威性、專業性或「國家信用背書」,一旦「三系」平台涉嫌出現違規業務,或者違法操作,帶來的不僅僅是自身名譽的損害,也會讓投資人、其他平台人動搖整個市場的信心。作為投資人而言,民營系並不是全有風險,「三系」系並不是全都安全。任何企業都是以盈利目的而存在,一旦有盈利就有買賣和「殺戮」。所以,投資人在投資觀察平台的同時,與自身風險承受條件、資金分配情況相結合,才能安全投資,坐享收益。
p2p風控體系是一個整體,缺少任何一環都可能讓風控的實力減弱,除了以上的一些方面外,個別平台還有資產抵押擔保、分期還款、融資擔保機構擔保、創新信審體系等方面,當然還有例如木融寶這樣質押模式的平台,這一類是比較安全的。此外,風控體系中還少不了網貸系統的安全維護體系,以防止黑客攻擊、賬戶資料泄露、資金盜取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