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上的地位非常特殊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人類世界在經濟領域發生的最重要事莫過於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和貨幣的自由化趨勢。經濟全球化與貨幣自由化催生了全球交易的虛擬金融市場,並帶動了實體經濟實現了自數字革命以來的又一次持續的高速增長,人類社會因此出現了時代的飛躍――新經濟時代到來了。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什麼?是勞動力價值的全球范圍比較(比價);而貨幣自由化的趨勢是什麼?是貨幣(傳統的)本質的異化:從一個國家內的勞動力價值比較計量尺度演化為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所有國家的勞動力價值的比較計量尺度,從一般的價值尺度異化為虛擬金融市場的炒做籌碼。顯然,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全世界流通和交換必然打破貨幣的國界(流通范圍),而當越來越多的貨幣涌進虛擬金融市場時,必然催生全球化的貨幣交易市場。現在,全球外匯市場已經實現了一體化運行,可以24小時的連續交易,所以它成為參與者最多,交易量增長(同其他虛擬金融市場相比)最快的虛擬金融市場。
在飛快增長的國際外匯市場中,為什麼保證金交易方式增長得最快呢?據有關資料顯示,外匯保證金交易已經成為全球中小投資者的「最愛」,增長速度高達25%——30%。作為一個相對風險較大的金融商品市場為什麼增長得這么快呢?隨著大多數國家的居民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普通人的投資意識增強,追求高回報的意願增強,抗擊高風險的能力也相對增強。據統計,英國5年來年收入超過60萬英鎊的富翁增長了60%,這些富翁長年活躍在投資品市場,而且選擇的大都是風險相對較高的投資品。而中國的居民收入在2007年一季度增長了17%,這樣快速的收入增長在全世界都是最快的,因此可以預言,中國的虛擬金融市場以及多元化、多層次的衍生金融產品交易必將獲得大發展,特別是那些需要較高風險偏好情緒支撐的虛擬金融市場——股票和外匯市場甚至期貨市場。
與其他虛擬金融產品相比,外匯保證金交易獨特的風險收益比設計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在全球虛擬金融市場中有許多投資品種和交易方式,比如股票、債券、黃金、商品期貨,甚至包括房地產的二級市場等。在這些市場中又有許多衍生金融產品的交易方式設計,比如中國股票市場中的所謂權證交易品種,又比如外匯市場中有實盤、外匯期貨和保證金交易。
雖然全球虛擬金融市場的大多數投資品都有收益高、風險也高的特點,但畢竟風險收益比不同,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情緒適應的程度也不同,客觀地說,公平性與投資價值也不同。比如在全球股票市場中流行的所謂權證交易品種,一天內的波動幅度可以達到100%以上,如中國股票市場的所謂鉀肥認沽權證就曾創下數天時間內飆漲8倍的紀錄,招行認沽權證也曾有過10天漲8倍的驚人紀錄。但是,曾經漲到8元以上的鉀肥認沽權證,很快就跌到0.001元——基本成了廢紙。這種交易品種所必然產生的巨大波動幅度對廣大投資者來說純粹就是賭博,而對它的設計或經營者來說,無異於「搶錢」甚或「掠奪」。再如全球黃金或商品期貨市場,雖然也為許多風險偏好極高的投資者所最愛,但這類市場上的大多數投資品一天甚至一小時的波動幅度就可以達到幾百點,甚至上千點,結果只是導致極少數人爆富,絕大多數人瞬間傾家盪產的結果。這類市場的風險收益比顯然太高。
高風險對中小投資者非常不利,低風險好不好呢?比如外匯實盤的風險就很小,不同貨幣之間的匯價變動1分錢,買賣者的賠賺也只一分錢,匯價變動一毛錢,賠賺的比例才有一毛錢。顯然,這種投資方式雖然安全,但與銀行存款相比,收益率基本差不太多。再如股票,雖然不少股票有長期投資價值,但它的波動率也很低,而且中國股市是只能買漲賺錢,不能賣空賺錢,只能在牛市賺錢,熊市是要被套的。有的股票每天波動不大,雖然安全,但掙錢的速度太慢。
相比之下,在外匯市場上做保證金交易,各個貨幣對每天都有100點左右的波動幅度,匯價每波動1分錢,投資者可以賠賺1元至2元錢,投資1萬元,每天可能收益幾百元(當然也可能虧損幾百元),而且是既可做多掙錢,也可賣空掙錢,因此也沒有了所謂牛市和熊市。應該說,它是一種風險收益比比較適度,適宜參與群體最廣大的投資方式。
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飛速發展更緣於網路炒匯(技術越來越成熟)在全世界的興起。網路炒匯是指專門從事虛盤衍生金融產品跨境網路交易的家庭式操作平台。顯然,沒有網路技術的大發展以及安全程度的大幅度提高,這種大范圍的跨境交易方式是不可想像的。
網路炒匯平台的開發者、經營者即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合格交易商或做市商。雖然在大多數網路炒匯操作平台上即可以炒外匯,也可以炒期貨和股票、黃金等,但網路炒匯的稱謂確實是因為這種平台的大多數交易額都與國際匯市相關。網路炒匯一詞非常口語化、形象化,因此,它也成了外匯保證金交易的代名詞。
網路炒匯的特點是無形化、小型化、虛擬化、全球化、人性化,競爭力極強。在最近的幾年中,它在國際匯市的交易額佔比迅猛增加,比如2007年1——5月,日本的網路炒匯交易額就增加了25%。全球外匯市場中的保證金交易額大約已佔50%。由於網路炒匯的網路操作平台可以連接到家庭,而且網路炒匯的「操盤手」就是投資者自己。所以網路炒匯或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參與者是自己在主宰自己的命運,這與將財富完全交與別人代理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這也是網路炒匯之所以被國際市場和廣大中小投資者歡迎的重要原因。應該說,正因為外匯保證金交易在諸多虛擬金融產品的交易品種中是風險適中、收益較大的,而且它的網路化程度最高,操作非常便利,因此能夠吸引非常多的中小投資者,所以它被國外投資者喻為「個人理財產品的巔峰之作」。
中國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發展之路是非常曲折的。在網路炒匯尚未在全世界出現時,1992年和1993年,一些境外非法組織在中國大陸暗中推廣所謂外匯保證金交易,這些交易大都不與國際外匯市場接盤,或者乾脆就是經營者與投資者「對賭」,這必然造成廣大參與者的巨額虧損,有些經營者甚至捲款潛逃。這段歷史使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名聲很臭。1994年8月,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等四部委聯合發文,全面取締外匯期貨(保證金)業務。此後10餘年,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對外匯保證金交易及相關外匯交易一直持否定甚至嚴厲打擊的態度。
2000年以後,隨著網路炒匯在全世界逐漸興起,一些境外金融和非金融機構開始在中國境內招募網路炒匯客戶。對此,我寫了專門的調查報告。指出網路炒匯是全球虛擬金融市場大發展的歷史趨勢,也指出中國不可能迴避或拒絕這一歷史趨勢,同時還指出現在進入中國的大多數外匯保證金交易商不同於1992年和1993年混入中國境內的那些專做騙人生意的境外非法組織。這一報告引起了國家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隨後我又寫了一系列主張「網路炒匯陽光化」的文章,呼籲大陸境內開放外匯保證金市場,國內金融機構參與競爭,與國際金融市場在外匯保證金領域率先接軌。
2006年6月,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首先推出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外匯期貨交易,而且採用了保證金交易模式。這等於是開啟了中國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和網路炒匯陽光化的大門。隨後,交通銀行全國各分行,招商銀行全國各分行全面開展了面向個人投資者的外匯期貨或保證金交易。再後,有外資金融機構已經獲批在中國大陸經營外匯保證金業務;據悉,四大國有銀行已在積極准備,即將推出自己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平台。中國外匯保證金交易(網路炒匯)大發展的春天即將來臨。
當然,盡管外匯保證金交易有很多優點,市場前景也非常大。但必須強調,外匯保證金是風險巨大的投資品,不能一哄而起。再干凈、再理想、再公平的虛擬金融市場,其本質也是投機市場,而只要是投機市場就隨時會有「吃人」的現象以及「被人吃」的情況發生。所以,我不主張沒有心理准備、風險准備、技術知識准備的人盲目參與網路炒匯,也不主張所有金融機構都爭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沒有控制和經營風險能力的人,請遠離網路炒匯。
我寫本書的目的不僅是講授外匯保證金的基本常識、交易規則,以及分析外匯市場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我個人多年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心得告訴廣大投資者,使投資者在參與這一游戲之前做到知己知彼,知道這個游戲的水有多深。
對外匯保證金交易,我的體會是,它對賭徒是火,對投資者則是水,對聰明的投資者則是順水風帆。由於有保證金的放大,它對賭徒會有巨大刺激——這不能避免,而投資者按規矩操作,一點點積累,恰是如魚得水,而對聰明的投資者來說,講規矩,會分析,加上保證金可以極大地提高杠桿比例,確實如順水加風帆。總之,參與這一投資方式,關鍵取決於我們的心態調整、心理素質和對市場分析技巧的掌握。這本書的宗旨就是用實踐經驗和基本理論教會投資者:怎樣掌握技巧、調整心態、建立自信,這相當於我們作戰前對敵我雙方情況的掌握,或者說是做功課。沒有做過功課的人,不適合參與網路炒匯。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應該說,認真讀這本書,就是知己知彼的過程。雖然讀了這本書未必一定掌握百戰不殆的戰法,但勝率卻肯定會大幅度地提高。應該說,在虛擬金融市場上從事任何帶有保證金性質的交易,有60%的勝率已經不錯,而這本書的讀者若能真正掌握了其中的分析和交易技巧,以及我對在操作過程中人性弱點的不斷提醒,應該有60%的勝率,甚至70%的勝率都是可能的。
參考文獻:http://www.yangcai168.com/board/ 文文外匯
② 商業銀行為何在現在的金融市場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
我國的金融機構基本分為:央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信用社、財務版公司、信權托公司、保險公司、證券機構等。一般而言,其他的金融機構都是建立在商業銀行平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業務范圍涵蓋了經濟領域的大部分范圍,是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基礎。因此,商業銀行的重要性是其他金融機構所不能企及的。
③ 銀行在中國金融系統中占據什麼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負責對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監督管理的工作。
④ 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在整個金融系統中的地位作用
不同於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為工商企業、公眾及政府提供金融服務。而中央銀行只向政府和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創造基礎貨幣,並承擔制定貨幣政策,調控經濟運行,監管金融機構的職責。不同於其他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並吸收活期存款;其他金融機構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的職能是由它的性質所決定的,主要有四個基本職能: (1)信用中介職能。信用中介是商業銀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徵的職能。這一職能的實質,是通過銀行的負債業務,把社會上的各種閑散貨幣集中到銀行里來,再通過資產業務,把它投向經濟各部門;商業銀行是作為貨幣資本的貸出者與借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來實現資本的融通、並從吸收資金的成本與發放貸款利息收入、投資收益的差額中,獲取利益收入,形成銀行利潤。(2)支付中介職能。商業銀行除了作為信用中介,商業銀行作為貨幣經營機構,具有為客戶保管、出納和代理支付貨幣的職能。 (3)信用創造功能。商業銀行在信用中介職能和支付中介職能的基礎上,產生了信用創造職能。商業銀行是能夠吸收各種存款的銀行,和用其所吸收的各種存款發放貸款,在支票流通和轉帳結算的基礎上,貸款又轉化為存款,在這種存款不提取現金或不完全提現的基礎上,就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最後在整個銀行體系,形成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4)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是商業銀行利用其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過程中所獲取的大量信息,憑借這些優勢,運用電子計算機等先進手段和工具,為客戶提供的其它服務。長期以來,商業銀行是各種金融機構中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開設支票存款帳戶的機構,這也是商業銀行區別於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的主要特徵。
⑤ 怎麼樣理解中央銀行在金融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
中央銀行是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一個由政府組建的機構,負責控制國家貨幣供給、信貸條件,監管金融體系,特別是商業銀行和其他儲蓄機構。 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種國際金融活動。
中央銀行所從事的業務與其他金融機構所從事的業務的根本區別在於,中央銀行所從事的業務不是為了營利,而是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服務,這是由中央銀行所處的地位和性質決定的。
我在網路上摘抄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
⑥ 為什麼商業銀行在金融機構體系中居主體地位
銀行是最大的資金中介機構
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只有銀行可以這樣做
⑦ 中央銀行在金融機構的中心地位,這個中心地位怎麼理解
1貨幣供應的中心:中央銀行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授予貨幣的發行權,因此也承擔起對調節貨幣供應量、穩定幣值的重要責任。獨占貨幣發行權是其最先具有的職能,也是其區別於普通商業銀行的根本標志。貨幣發行權一經國家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銀行即對保證貨幣流通的正常與穩定負有責任。
2金融管理中心:中央銀行是國家貨幣政策的執行者和干預經濟的工具,,代表國家執行金融政策,代為管理國家財政收支以及為國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主要表現為代理國庫,代理發行政府債券,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國際金融活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3金融機構清算中心:中央銀行的清算業務是指中央銀行作為一國支付清算體系管理者和參與者,通過一定的方式、途徑,使金融機構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順利清償,資金轉移順利完成並維持支付系統的平穩運行,進而保持經濟與金融的穩定。
⑧ 存款貨幣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它占據主要地位
目前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存款貨幣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主次地位還是非常明顯的,存款性貨幣銀行在金融體系中是占據主導作用,相較於一般的金融機構有較強的信用效力。
一、存款貨幣銀行的性質存款貨幣銀行是典型的以利為目的、通過吸收存款的方式來發放貸款形式為工商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和辦理結算業務為主的金融企業。它的性質與一般的工商企業對比來說承擔著資金融通的職能。貨幣存款銀行與中央政策性銀行不同,從事的是最基本的業務,也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他們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在經營的范圍上較為廣泛,包括貸款業務、證券投資、國際結算等多種金融服務。
銀行體系之所以在金融體系中要屈居於前位,其重要性就是在於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構建完整的信用體系來降低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從而減少人們在生活中出現通貨膨脹現象,進一步減少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⑨ 為什麼存款貨幣銀行在金融機構體系中居於主要的,主導的,主體的地位
商業銀行,千萬別說是中央銀行啊,央行是領導地位,選央行鐵定錯
⑩ 在一個金融體系中中央銀行的地位如何體現
主要表現在中央銀行是發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1)發行的銀行。從中央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歷史看,獨占貨幣發行權是其最先具有的職能,也是它區別於普通商業銀行的根本標志。貨幣發行權的壟斷有利於中央銀行根據客觀經濟形勢和國家宏觀金融政策,適當調節貨幣供應量,防止分散發行造成貨幣供應量失控,影響幣值穩定。(2)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是指中央銀行只與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發生業務往來,並不與工商企業和個人發生直接的信用關系。而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活動施以影響也主要是通過這一職能實現的。這一職能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①集中存款准備。為了保證存款機構的清償能力,同時也便於中央銀行調節信用規模和控制貨幣供應量,各國法律都規定,商業銀行及有關金融機構必須向中央銀行交存一部分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利用這些存款准備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銀行度過客戶集中提現的危機,同時也可利用這部分資金進行再貸款或再貼現,使之成為調控貨幣供應量的有效手段。②充當最後貸款人。當工商企業缺乏資金時,可以向商業銀行借款。但當商業銀行資金周轉不足,而其他同行也頭寸過緊無法提供資金幫助時,商業銀行便可求助於中央銀行,以其持有的票據要求中央銀行予以再貼現,或向中央銀行申請抵押再貸款,必要時還可向中央銀行申請信用再貸款,從而獲取所需資金。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央銀行成為商業銀行的最終貸款人和堅強後盾,保證了存款人和銀行營運的安全。③全國票據清算中心。商業銀行因業務關系相互間每天都要發生大量資金往來,需要及時核算。而各家銀行都在中央銀行開有存款帳戶,各銀行間的票據交換和資金清算業務就可以通過這些帳戶轉帳和劃撥,整個過程經濟而簡便。④制定並監督執行有關金融管理法規。在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內,中央銀行獨立,或與其他金融管理機構一起對各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監督管理。我國對商業銀行的監管職能主要由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來承擔。(3)國家的銀行。中央銀行作為「國家的銀行」,是指中央銀行代表國家執行金融政策,代為管理國家財政收支以及為國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這一職能主要表現在中央銀行代理國庫、代理發行政府債券、為政府籌集資金、代表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種國際金融活動、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等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