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07月3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人民內幣特種股票、人民幣普通股容票、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的經紀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丁學東
成立時間:1995-07-31
注冊資本:230666.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400005994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大廈2座27層及28層
B. 中國國際金融(香港)有限公司怎麼樣
國際金融分析師是特抄許金融分析師,也就是CFA,是由美國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AIMR)於1963年開始設立的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證書考試,考試每年舉辦兩次。
國際金融分析師考試在全球各個地點統一舉行,每個考生必須依次完成三個不同級別的考試。CFA資格考試採用全英文,候選人除應掌握金融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英文專業閱讀能力。
CFA一級(側重知識/理解)
一級考試(單選題)總共有240道(上午和下午各120道題)注重工具及技術,包括資產估值入門及證券管理技巧,主要考察考生對投資評估及管理方面的工具及基礎概念。
CFA二級(側重估值/分析)
二級考試(客觀題)共有120條選擇題(上午和下午各10個case,每個case六小題),注重資產估值,包括有關工具及基本技術的應用(如經濟學、會計學及數值分析等),主要考察資產評估的能力。
CFA三級(側重綜合/應用)
Essay+選擇題
CFA三級考試上午為Essay,下午為選擇題
側重投資組合管理,投資績效分析和理財管理,要求考生熟知資產定價和投資績效分析,能夠獨立撰寫投資報告,考試形式是按照例文要求分析投資績效,獨立撰寫投資分析報告。
C. 我國金融機構的演變和發展
20世紀70、80年代,隨著非銀行金融業務如證券、保險、信託及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發展,國際上,實施分業經營的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其作為貸款人的重要性日漸下降。從資產業務方面看,資本市場、投資銀行、租賃公司及外國銀行紛紛搶走了商業銀行的大批客戶和業務。從負債業務方面看,居紛紛把積蓄投向公債、股票和投資基金以圖更有利的回報。投資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基金、股票市場和養老基金都成為銀行負債業務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隨著這些金融機構的迅猛發展,銀行資金來源急劇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銀行利差的急劇下降。為了生存,商業銀行不得不尋找途徑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兩大業務領域與投資銀行開展競爭,規范和劃分金融分業的籬笆逐漸的被拆除了。(謝平等《分業經營、混業經營及其監管問題研究》)
1 1979年,中信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1980年代,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相繼組建,並採取固定分工的方式劃定了經營范圍,使資金在系統內自上而下分配。這四家銀行分別面向農村、外匯、基本建設和城市工商提供金融服務。
1984年,組織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小組專門研究綜合經營的問題,基本上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贊同德國模式 ,百貨公司式的經營;另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嚴格的分業經營管理模式。中國還是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開始階段,德國模式在宏觀管理上有難度,所以還是決定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後來決定以交行作為試驗田,單獨搞綜合經營試點。
1987年4月1日,作為股份制、綜合類、現代商業銀行的試驗田,交通銀行重新組建。它可以經營本外幣業務,從事短期和長期貸款業務,也可以經營保險、證券、信託、投資、房地產等各種非銀行金融業務,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綜合經營試點銀行。交通銀行的重組,打破了資金的城鄉分割、工商分割、國內與國外分割。
2 1986年建行成立中國投資咨詢公司;1987年成立中國人建設銀行信託投資公司;1989年,建行與其他境內外機構成立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租賃公司——友聯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3 1987年11月開始,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開辦保險業務。1991年4月26日,交通銀行將保險部獨立出來成立了全資附屬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交通銀行行長戴相龍任公司董事長,並為太保擬定了著名的廣告詞——「太平洋保險保太平」。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為繼中國人保險公司之後的第二家全國性、綜合性保險公司。1995年3月9日,太平洋保險公司由交行全額投資改制為由交行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企業。
4 1988年9月,交通銀行在其證券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幣1000萬元,是新中國最早的證券公司之一。1992年8月,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1994年1月,海通改制為全國性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幣10億元,為交行控股子公司,交行總部及各分支行一律不再經營證券業務。1994年9月27日,「海通證券有限公司」正式設立,董文標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5 1993年11月,交通銀行明確地勾勒出了一個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模式,「堅持綜合經營和分業管理,逐步形成兩大業務體系,即以交通銀行本體經營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體系和以交通銀行附屬、控股子公司為主體的非銀行金融業務體系。」
6 1995年,建行與摩根斯坦利合資成立了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的真正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7 1992年下半年開始,金融機構違規經營嚴重,風險集中涌現,金融秩序混亂。1993年12月25日,發布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國有商業銀行不得對非金融企業投資」,「在人、財、物方面要與保險業、信託業和證券業脫鉤,實行分業經營。」1995年,《中華人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人銀行法》和《保險法》也相繼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金融體制分業經營的格局確立。
8 1996年中國銀行在倫敦注冊了一家投資銀行,後來遷到香港。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銀國際,這是第一家中資的投資銀行,前身是始建於1979年的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隨後,中銀國際和內地五家大型企業合資組建了中銀國際證券公司,又投資了中國第一支產業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
9 1999年8月28日,交通銀行與上海市正式簽定轉讓協議,太平洋保險公司、海通證券公司正式與交通銀行「脫鉤」,劃歸上海市領導,交通銀行在兩家公司的全部出資額及相關權益也同時轉讓。
10 2002年3月,建行成為國內首家獲得人銀行批准開展財務顧問業務的商業銀行。2003,為了推動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建行設立了專門的投資銀行部。
D. 鼎暉shine有限公司是哪國的拜託各位大神
鼎暉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前身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ICC)的直接投資部,中金公司是中國最早開展直接投資業務的投資銀行,在中金公司期問,管理團隊在五年的實踐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投資業績,主導投資的總額達到1.2億美元,投資的年均收益率超過30%,並培養了一支有豐富經驗的管理團隊。2001年中國證監會發布了禁止證券公司從事風險投資業務的規定,中金公司決定將其直接投資部及投資業務進行分拆。
E. 有誰知道中國業內最具實力的金融公司有哪些就是能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齊名的。。。
目前金融內業,最牛的是拿到金融控股牌的三家公司,分別是光大系,中信系,平安系,都是金融全牌照,遍地開花型。
光大系屬於中國光大集團,第一個拿到牌照的,但是發展比不上後2家。
平安系這幾年很猛,直接進了財富500強。
最牛的是中信系,現在中信證券就是中國最大的券商和投資銀行,隸屬中國中信集團。中信系現在也是金融業內最大和最有名的公司。另外中信還有實業投資,基建,地產都有。
業內有名的還有招商系,招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也是全開花,隸屬招商局集團,當年李鴻章辦的,也是中國四大駐港央企之一。
另外還有中國中投公司,現在是中金的母公司,中國第一家主權財富基金,也是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管理著中國幾萬億美元的外匯。
另外,通用金融雖然是財富500強企業,但是做的是汽車貸款,和這些不是一個行業。
F.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是 做什麼的 !!
太牛x了! 中國最牛的投資銀行 ,中國金融學子的夢想之地
據說普通員工年薪100萬~
G. 中國國際金融是國企嗎
中金公司,全稱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6月25日,是中國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於2015年11月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成立後,該公司股權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最初的兩大股東中國建設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如今都已不再持有中金公司股權。據中金公司2015年年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央匯金)持有中金公司28.448%的股份,為中金公司第一大股東。2016年11月4日,中金公司宣布,將以人民幣167億元從中央匯金收購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投證券)的全部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因其特殊背景,中金公司在中國大型國企改制時期成了境內最大的股權投資銀行,加上可與國際大投行齊肩的薪資水平,其因而被稱為「投行貴族」。2020年1月4日,獲得2020《財經》長青獎「可持續發展綠色獎」。
H. 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熱興起的背景是什麼如何看待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熱
在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生活中,出現了一股日趨高漲的「金融中心熱」。由於各個主要城市都意識到金融中心建設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爭當金 融中心便成為這些城市經濟發展中追求的重要目標。據統計,國內提出建設不同層次金融中心的城市已有20多個,特別是一些大城市更發出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 強烈呼聲。在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城市中,又以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城市更為引人注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早已成為國家戰略;北京市委市政府2008 年4月30日發布的《關於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的意見》也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標;按照廣東省和深圳市官方的口徑,深圳 將要建設的金融中心被定位為國內區域性金融中心,即華南地區的區域性金融中心;2003年以後天津則明確提出要「推進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建設」,特別是在 2008年3月國務院批復《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給予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的特權後,天津追求成為北方金融中 心的熱情更為高漲。那麼,如何看待這股金融中心熱?金融中心是否具有排他性?中國是否需要建設多個金融中心?本文擬對此談些粗淺看法。
中國金融中心熱的原因分析
我們認為,我國之所以會興起一股有關金融中心的熱潮,盡管具體原因很多,各個城市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考慮,但總體上考察,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建設金融中心可以提升一個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對於該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一個城市要想在國內外獲 得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不僅需要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而且需要擁有發達的金融業、金融市場和金融中心。倫敦、紐約、東京、蘇黎世、法蘭克福、巴黎、新加 坡、香港等城市之所以世界聞名,之所以在世界金融市場運行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這些城市都是全球性或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所在地。 特別是在當今經濟金融日益國際化和全球化的情況下,一個國家、一個城市,能否在世界經濟金融運轉中充當更重要的角色,就要看其能否成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 以新加坡和香港為例,這兩個城市都是彈丸之地,它們之所以世界聞名,並不在於其擁有多麼強大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實力,而在於它們都是著名的亞洲地區的國際金 融中心。從我國國內的情況看,上海、北京和深圳之所以在我國經濟發展以及金融運行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之一也正在於其集中有較為雄厚的金融資源,特別 是上海還擁有國內的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等金融市場,從而事實上具有中國國內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因為能否成為金融中心直接關系著一個城市的 地位和知名度,所以我國的一些經濟中心城市興起金融中心熱也就不難理解了。
其次,建設金融中心是一個城市經濟實力強大的標志。按照經濟決定金融的一般原理,一個城市的金融狀況、金融地位是由其經濟狀況和經濟地位決定的。倫敦、紐 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產生發展的歷史表明,正是由於這些城市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所以才逐漸自然演變成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因此可以說,一個城市金融中心 地位的獲得實際上是其經濟實力的展示和體現。凡是有膽略提出建設不同層次金融中心的城市,都意味著其自信具有與對應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經濟實力。
第三,建設金融中心可以促進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按照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於經濟這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一般原理,雖然一個城市能否成為金融中心,從 根本上說是由其經濟實力決定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城市能夠通過政府的推動而建設成為國際的或者國內的金融中心,又會反過來極大地促進金融中心所在地經 濟的發展。因為,金融中心建設的過程就是金融資源聚集的過程,這必然會給金融中心所在地帶來規模巨大的資金流入,從而有力地推動當地經濟的增長。本課題組 曾經對上海、北京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北京地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其彈性為1.66,即金融 發展每提高1%會引起經濟增長提高1.66%,同時上期金融發展1%會引起本期經濟增長1.31%;上海地區金融發展1%會引起經濟增長6.579%,而 上期金融發展1%則會引起本期經濟增長0.35%。此外,在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伴隨國內外金融機構的聚集,還會提升一個城市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增加 當地的就業和稅收,也會帶來大量相關人才的引進。正是由於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發展可以給所在城市帶來無窮的經濟和非經濟利益,因此,國內諸多城市相繼發出建 設不同層次金融中心的呼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經濟競爭的根本,就在於對國際金融領導權的掌握,在於對全球資本控制權、支配權的爭奪。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不僅能提高該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而且還能有力地促進該國的經濟發展。正因為如此,包括亞洲在內的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毫無例外地努力爭取把本國、本地區的某一大城市培育成為區域性或全球性的國際金融中心。
就當下中國大陸地區正在角逐金融中心的諸多大城市來看,綜合條件最好的當推上海,現已被視為最有希望競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上海在歷史上曾經是中國乃至遠東地區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豐厚的金融歷史文化沉澱。從現時的情況來看,今日之上海已形成了包括證券市場、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與債券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在內的層次比較齊全的金融體系,已成為國內外資金融機構雲集,金融交易量最大且運作最規范的地區。
多年來,上海重點圍繞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上下求索,著力建設,雖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但與一些已建成的全球性甚至區域性的國際金融中心相比,無論在硬環境還是軟環境方面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作為一項發展戰略,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成為上海金融業乃至整個城市發展的最高理想,但要圓夢這一理想卻還要走很漫長的路。
立足於未來全球金融競爭的戰略考慮,中國在維護和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還有必要合力將上海再打造成一個高層次的全球性國際金融中心。除香港以外,在中國的大地上倘若還能有一個世界頂級的國際金融中心崛起,將對中國未來的長遠發展和金融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再有一個像倫敦、紐約那樣的全球性的國際金融中心,就能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服務平台,更好地滿足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發展需要,並能大大提高中國對國際商品和金融產品的話語權、定價權,因而有助於中國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轉變。
近年來,隨著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目標的城市不斷增加,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筆者認為,面對來自國外大城市的挑戰,在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確保將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應當是中國優先考慮的問題,將之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這也是應對國外大城市競爭壓力的有效戰略選擇。倘若多個城市一哄而起,齊頭並進,各搞各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僅會使有限的資源稀釋和不可避免地導致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而且還會削弱國內城市與周邊鄰近國家在角逐國際金融中心方面的競爭能力。
現代金融產業發展的趨勢是集中,金融中心的建設具有排他性。凡有一定金融知識的人都會明白,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能建立多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的,即使美日英等經濟強國,盡管金融機構數量多,金融總量大,也只有一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全世界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為數不少,但也只有倫敦、紐約、東京、法蘭克福、新加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十幾個公認的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中國雖已是經濟大國但還不是經濟強國,只是人均GDP排名在100位以外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金融機構種類偏少,機構數量、金融總量仍然偏小,各類金融機構分工和協作尚不完善,金融市場環境也待改進。特別是作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已回歸,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須維護,同時中央政府又已決定在上海重塑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在中國大陸再打造一個或兩個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呢?
構建國際金融中心是一項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種政府行為,離不開政府的合理規劃、認可和支持。國外的經驗表明,國際金融中心形成初期的政府「自由放任」的做法,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已逐漸被擯棄。當今世界的幾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無一不是政府力量與市場力量共同推動的結果。中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夠發達,民間的金融資本力量還很弱,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更顯重要。政府的有關部門有必要成立面向全國的專門性的研究機構,就如何學習和借鑒國外現代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功經驗以及如何發揮舉國一體資源聚合的力量,打造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以便為政府有關部門科學規劃和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出謀劃策。
既然全國有多個大城市都在籌劃建立國內區域性或全國性甚至國際性金融中心,政府的有關部門就不宜久拖不定,而應當及早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步驟措施。這樣,既可以科學合理規劃國內構建金融中心的布局,又有助於推動這一工作的進展。
I.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紹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是由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和公司專基於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投資組建屬的中外合資投資銀行。中金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金融增值服務,業務范圍覆蓋宏觀經濟、證券和市場研究、股權與債務發行與承銷、兼並收購財務顧問、股本銷售交易、固定收益、自營投資、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咨詢等諸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