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信息化金融機構發展歷程

信息化金融機構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2-01-26 06:38:56

① 信息化金融機構是傳統金融機構嗎

信息化的金融機構,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 互聯網+金融 。他是和傳統的金融行業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實現的線上的功能比較豐富。比如現在的財金圈、陸金所、人人貸等,均可以在網頁或者app上面直接實現投資理財,獲得收益之後再將本息都返還到你的賬戶。而傳統的金融則更加註重面對面的線下交易。

② 金融行業信息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到上個世紀末為止,我國的金融信息化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在數萬金融科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由點及面,初步建成了日趨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體系。在這段發展時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業和行業監管部門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即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等行業監管機構的領導下,各個金融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和實施原則。
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的建立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講起步較晚,從70年代開始至今盡管只有20多年的短短歷程,但發展速度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行業信息系統已基本上接近了發達國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計算機進入我國銀行業,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引進了蘇聯的電磁式分析計算機,用以進行全國聯行對帳表的工作。但是計算機在我國銀行業的真正發展還是從70年代開始的,因此,我國金融行業信息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70年代起步階段
從70年代中國銀行引進了第一套理光—8型(RICOH—8)主機系統開始,揭開了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發展的序幕,當時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效率高、准確性強、功能豐富的特點,對銀行的部分手工業務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主要軟體採用COBOL語言編寫,實現了諸如對公業務、儲蓄業務、聯行對帳業務、編制會計報表等日常業務的自動化處理。盡管在當時只在某些地區的某幾個分行著手試點,但是試點的成功為後來的大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一階段主要的處理方式也是採用離線批處理的方式,解決了大量瑣碎、重復性的勞動。
第二階段——80年代推廣應用階段
80年代我國銀行業相繼引進了日本的M—150、美國IBM公司的436l、4381型主機系統。進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廣應用各類櫃面業務處理系統,在此基礎上各行分別建立了自己的聯網系統,實現了同城各專業銀行自身間的活期儲蓄通存通兌,基本實現了各專業行、各營業網點之間業務的聯網處理。計算機已應用於銀行門市業務、資金清算業務、金融計劃統計業務、信貸管理等多項業務中。與此同時,1985年中國銀行率先加入了SWIFT環球金融通信網路系統,為我國銀行業電腦化信息系統同國際接軌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三階段——90年代完善提高階段
90年代各大專業銀行信息系統主機紛紛升級,如引進美國IBM公司的大型機ES9000系列主機,用以擴大業務處理范圍、增強業務處理能力。1991年4月1日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電子聯行的正式運行,標志著我國銀行電腦化信息系統進入了全面網路化階段。各大銀行除先後加入人民銀行的電子聯行系統外,在一些大中城市還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自動化的同城票據交換系統,如同城跑盤清算系統、同城網路清算系統和同城清分機處理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原來資金清算時間長、可靠性差的問題,使得資金清算在各地之間能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同時,繼中國銀行之後,其它各大專業銀行也紛紛加入SWIFT系統成為其一員,使國際結算業務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除了銀行業務的應用外,還開發應用了全國證券報價交易系統,使全國的證券交易形成了一個統一、公平、合理的市場,使計算機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隨著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級網路系統愈加成熟完善,除了能處理傳統的金融業務外,各行還紛紛推出了90年代國際上流行的新型的自助銀行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方便、周到的服務,實現了全方位、全開放式、多層次,符合國際慣例經營模式的新型的金融服務體系。由此可見,業務上的應用已基本達到了較為完善的階段,但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仍在不斷努力,開拓新的業務,並重視計算機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不斷提高金融電腦化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爭取早日實現理想的決策支持系統。
第四階段——90年代末至今,新時代的到來
從90年代末至今,整個世界進入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加之我國已跨入WTO門檻,中國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格局。
要想取得市場上的優勢,金融企業必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金融產品創新和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而這三項都與信息技術分不開。金融信息化的意義這時候也並不局限於金融行業本身,而在於金融信息化是整個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信息時代對金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金融企業的支付系統介面接在企業的網上、政府的網上以及各消費者家中的網上。國內的金融企業紛紛觸網,推出網上支付系統。中國銀行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的系列產品。中行的客戶只要擁有一張長城借記卡,再從網上下載中行提供的電子錢包軟體,就可以在網上進行各種操作,包括在網上開展查詢、轉賬、支付和結算等業務。而隨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正式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接著又開通了網上個人外匯買賣、證券保證金自動轉賬等服務。而招商銀行的「一卡通」及「一網通」網上業務更可謂是先聲奪人。招商銀行的網上業務還包括網上企業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證券、網上實時支付等功能。擁有招商銀行「一卡通」的客戶,可以享受網上付費、網上購物、銀證轉賬、賬戶轉賬等服務,不必再辦理其它手續。近幾年,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到金融經營管理的各個機構、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網路化和電子商務的鏈接成為衡量「新世界、新金融、新銀行」的一個重要標准。為了趕上潮流,適應WTO形勢下的新競爭格局,中國的金融企業正在加快腳步邁入信息化時代。

資料來源:AMT咨詢公司研究報告

③ 什麼是信息化金融機構

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通過廣泛運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服務產品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

它的顯著特點就是:金融服務更加高效便捷、金融創新產品更加豐富、資源整合能力更為強大。

④ 互聯網金融的概述

本書分為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為互聯網金融概述,主要對互聯網金融的定義、特點、概況等進行闡述;第二篇為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思考,包括相關風險分析、金融監管以及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環境分析。
《互聯網金融》目錄
前 言 VIII
第一篇 互聯網金融概述
第一章 · 互聯網金融概況 3
1.1 互聯網金融概述 3
1.1.1 互聯網金融定義 3
1.1.2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5
1.1.3 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
1.1.4 互聯網貨幣代表——比特幣 10
1.2 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15
1.2.1 國外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15
1.2.2 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17
第二章 · 金融業的發展與變革 24
2.1 金融業的基本概述 24
2.1.1 金融的含義 24
2.1.2 金融業的定義 24
2.2 傳統金融業的發展 25
2.2.1 商業銀行的產生 25
2.2.2 商業銀行的職能 25
2.3 現代金融業的興起 26
2.3.1 金融機構變革 26
2.3.2 現代金融業的定位 31
2.3.3 現代金融業戰略地位極大提升 32
2.4 金融創新與金融業變革 33
2.4.1 金融創新的含義 33
2.4.2 金融創新的動因 33
2.4.3 金融創新的發展階段 35
2.4.4 金融創新對金融業的影響 37
2.5 我國金融體系現狀與未來 40
2.5.1 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 40
2.5.2 我國目前金融體系結構 45
2.5.3 我國金融體系面臨的問題 49
2.5.4 我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50
第三章 · 互聯網發展引發的金融變革 52
3.1 互聯網發展狀況 52
3.1.1 互聯網定義 52
3.1.2 我國互聯網發展現狀 52
3.2 互聯網引發的社會變革 54
3.2.1 互聯網引發的生活變革 55
3.2.2 互聯網引發的商業變革 58
3.3 互聯網引發的金融業變革 60
第二篇 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
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
4.1 第三方支付概況 65
4.1.1 第三方支付定義 65
4.1.2 第三方支付業務流程 65
4.1.3 第三方支付的價值 67
4.1.4 第三方支付發展歷程 68
4.1.5 第三方支付行業規模 70
4.2 第三方支付運營模式 72
4.2.1 獨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
4.2.2 有交易平台的擔保支付模式 79
4.2.3 兩種模式的對比分析 85
4.3 第三方支付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86
4.3.1 促進金融行業服務變革 87
4.3.2 蠶食銀行中間業務 88
4.3.3 開創新的融資方式 89
4.4 第三方支付風險分析 92
4.4.1 操作風險 92
4.4.2 法律風險 93
4.5 第三方支付風險防範建議 95
4.5.1 開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評級工作 95
4.5.2 推進立法,加強監管 96
4.5.3 將第三方支付平台納入反洗錢監控范圍 96
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強信息系統安全 96
4.5.5 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管理 97
4.6 發展趨勢 98
4.6.1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98
4.6.2 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98
4.6.3 支付方式不斷創新 99
4.6.4 業務模式多元化 99
第五章 · P2P 網貸 100
5.1 P2P 網貸概況 100
5.1.1 P2P 網貸定義 100
5.1.2 P2P 網貸交易流程 100
5.1.3 P2P 網貸國外發展概況 101
5.1.4 P2P 網貸國內發展概況 104
5.2 P2P 網貸模式分析 110
5.2.1 純平台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 110
5.2.2 純線上模式和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 113
5.2.3 無擔保模式和有擔保模式 119
5.3 P2P 網貸對金融業發展的影響 125
5.3.1 規范民間借貸、抑制高利貸 125
5.3.2 促進直接融資發展 126
5.3.3 加速「影子銀行」市場化 127
5.3.4 推動徵信系統建設 128
5.3.5 創新金融業風控手段 129
5.3.6 促進金融監理念改革和監管方式創新 129
5.4 P2P 網貸風險分析 130
5.4.1 操作風險 130
5.4.2 流動性風險 131
5.4.3 法律風險 133
5.4.4 信用風險 134
5.5 P2P 網貸風險防範建議 135
5.5.1 設立准入門檻,加強政府監管 136
5.5.2 第三方資金託管,清結算分離 136
5.5.3 完善社會徵信體系,實現信用信息共享 137
5.5.4 明確法律性質,確定監管主體 137
5.6 P2P 網貸發展趨勢 138
第六章 · 大數據金融 141
6.1 大數據金融概況 141
6.1.1 大數據金融定義 141
6.1.2 大數據定義 141
6.1.3 大數據與金融的結合 146
6.1.4 大數據金融的優勢 148
6.2 大數據金融運營模式分析 150
6.2.1 平台模式 150
6.2.2 供應鏈金融模式 156
6.3 大數據金融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162
6.3.1 數據成為衡量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163
6.3.2 沖擊金融業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 164
6.3.3 創新產品和模式,輔助金融決策 166
6.3.4 大數據金融同傳統金融業態結合 167
6.4 大數據金融風險分析 167
6.4.1 技術風險 167
6.4.2 操作性風險 168
6.4.3 法律風險 171
6.5 大數據金融風險防範建議 172
6.5.1 加快立法進程,加強行業自律 172
6.5.2 實現數據隱私保護和數據隱私應用之間的平衡 173
6.5.3 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分工專業化 173
6.5.4 強化數據挖掘 174
6.6 大數據金融發展趨勢 174
6.6.1 電商金融化,實現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
6.6.2 金融機構積極搭建數據平台,強化用戶體驗 176
6.6.3 大數據金融實現大數據產業鏈分工 177
第七章 · 眾籌 179
7.1 眾籌簡介 179
7.1.1 眾籌定義 179
7.1.2 眾籌分類 179
7.1.3 眾籌活動參與者 180
7.1.4 眾籌活動運作流程 180
7.1.5 眾籌模式的優勢 183
7.2 眾籌平台運營模式分析 185
7.2.1 獎勵制眾籌 186
7.2.2 募捐制眾籌 189
7.2.3 股權制眾籌 193
7.2.4 借貸制眾籌 204
7.3 眾籌平台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06
7.4 眾籌平台風險分析 209
7.4.1 法律風險 209
7.4.2 信用風險 212
7.5 眾籌模式風險防範建議 214
7.5.1 法律制度的與時俱進 215
7.5.2 建立健全我國的信用體制 216
7.5.3 實際操作中的風險規避方法 217
7.6 眾籌平台發展趨勢 219
7.6.1 眾籌模式發展趨勢預測 219
7.6.2 中國眾籌的未來 222
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機構 224
8.1 信息化金融機構概況 224
8.1.1 信息化金融機構定義 224
8.1.2 金融機構信息化歷程 224
8.1.3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特點 225
8.2 信息化金融機構運營模式分析 227
8.2.1 傳統業務的電子化模式 227
8.2.2 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229
8.2.3 金融電商模式 233
8.3 信息化金融機構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38
8.3.1 信息化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上升到戰略層面 238
8.3.2 金融服務競爭戰場轉移 240
8.3.3 中小金融機構「逆襲」的機會 242
8.3.4 混業經營趨勢明顯 243
8.4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分析 244
8.4.1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特點 244
8.4.2 系統性風險 245
8.4.3 法律風險 245
8.4.4 操作風險 246
8.5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建議 248
8.6 信息化金融機構發展趨勢 249
8.6.1 服務機構虛擬化 249
8.6.2 服務對象平民化 250
8.6.3 金融機構平台化 252
8.6.4 金融服務個性化 253
第九章 互聯網金融門戶 255
9.1 互聯網金融門戶概況 255
9.1.1 互聯網金融門戶定義 255
9.1.2 互聯網金融門戶類別 255
9.1.3 互聯網金融門戶特點 256
9.1.4 互聯網金融門戶歷史沿革 258
9.2 互聯網金融門戶運營模式分析 260
9.2.1 概述 260
9.2.2 P2P 網貸類門戶 261
9.2.3 信貸類門戶 265
9.2.4 保險類門戶 268
9.2.5 理財類門戶 271
9.2.6 綜合類門戶 273
9.3 互聯網金融門戶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77
9.3.1 降低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 277
9.3.2 改變用戶選擇金融產品的方式 278
9.3.3 形成對上游金融機構的反縱向控制 278
9.4 互聯網金融門戶風險分析及風控措施 279
9.4.1 互聯網金融門戶面臨的風險 279
9.4.2 互聯網金融門戶的風控措施 282
9.5 互聯網金融門戶發展趨勢 283
第三篇 互聯網金融發展思考
第十章 · 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及風險控制 289
10.1 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 289
10.1.1 系統性風險 290
10.1.2 流動性風險 293
10.1.3 信用風險 296
10.1.4 技術性風險 296
10.1.5 操作性風險 299
10.1.6 市場風險 302
10.1.7 國別風險 303
10.1.8 法律風險 305
10.1.9 聲譽風險 306
10.2 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常用方法 306
10.2.1 系統性風險控制方法 308
10.2.2 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類別及分析 313
10.2.3 其他風險管理常用技術方法 317
第十一章 · 互聯網金融監管探索 322
11.1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 322
11.1.1 金融監管理論基礎及發展演進 322
11.1.2 金融監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內容 327
11.1.3 金融監管體制及監管主要方法 332
11.2 世界互聯網金融監管探索 335
11.2.1 美國互聯網金融監管 336
11.2.2 歐洲互聯網金融監管 338
11.2.3 英國互聯網金融監管 339
11.2.4 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 340
11.3 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探索 343
11.3.1 系統性風險監管 343
11.3.2 流動性風險監管 344
11.3.3 信用風險監管 347
11.3.4 技術性風險監管 349
11.3.5 操作性風險監管 351
11.3.6 聲譽風險監管 351
11.3.7 國別風險監管 352
第十二章 · 國內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環境分析 354
12.1 法律環境現狀 354
12.1.1 六大模式發展進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
12.1.2 現有法律位階較低,效力覆蓋范圍有限 355
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滯後,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356
12.2 完善金融監管法律建議 356
12.2.1 盡快確定監管主體,加強流程監控 357
12.2.2 探索實施行業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機制 357
12.2.3 逐步填補法律空白,改革落後規則 358
12.3 行業公共體系環境現狀及發展建議 358
12.3.1 徵信體系現狀及發展建議 358
12.3.2 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情況及相關建議 363
12.4 產業政策環境與建議 365
12.4.1 產業政策環境 365
12.4.2 產業政策建議 365
附錄一 《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371
附錄二 已獲牌照第三方支付企業清單 377
附錄三 部分 P2P 網路借貸企業清單 386
附錄四 部分眾籌平台清單 390
附錄五 部分互聯網金融門戶類企業清單 392
附錄六 部分政府領導及企事業人士對互聯網金融的觀點摘錄 393
參考文獻 397

⑤ 金融信息化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訊:
內容提要:2011年我國金融信息化形勢發展首先,注重數據分析平台建設。其次,加強網點信息化建設。最後,大力發展移動金融。
2012-2016年中國金融外包服務產業市場運行態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目前各金融機構都基本制定了新的五年規劃,而人民銀行聯合國內各金融機構制定金融業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也將公布。展望2011年,金融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將呈現何種發展趨勢?數據分析平台建設、網點信息化、移動金融等可能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金融信息化發展的根本問題將被提上重要日程。

首先,注重數據分析平台建設。目前,國內金融機構在與業務和服務有關的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比較完善,但相比之下,在決策科學化方面依然未給予應有的重視。從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的發展來看,金融機構在數據收集、分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基本上相當於其在業務、服務方面的科技投入。面對競爭激烈的環境,國內金融機構在基於數據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方面的科技投入在2011年有望增加。

其次,加強網點信息化建設。金融信息化的價值最終要讓客戶體驗到網點信息化建設帶來的方便,這也成為了金融機構新一輪網點改造的關鍵環節。其中,加強系統前端的信息支持、增加智能終端的配備、實現各種渠道的融合意義最為重大。

再次,大力發展移動金融。2010年,3G技術、三網融合、物聯網、智能終端等得到了大發展,隨時隨地購物、辦公、游戲等真正得以實現;2011年,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移動辦公等或將實現井噴式發展。而網路社會中個性化將達到最大限度的「張揚」,因此,移動網路的崛起不僅對大型金融機構意義重大,也為中小型金融機構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最後,狠抓人才隊伍建設。在「十二五」期間,各個金融機構應抓住機遇,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金融信息化人才隊伍,實現金融信息化業務和技術的高度融合,力促各金融機構信息化目標的早日實現。

文章來源: http://www.chinairr.org/view/V14/201203/19-95157.html
您還可以到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上找,有相當權威的調研報告。希望可以幫到您。

⑥ 信息化金融機構主要運營模式有哪些

信息化金融機構主要運營模式分為以下三類:傳統金融業務電子化模式、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金融電商模式。

⑦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的發展歷程

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先後曾出現各種進行國際金融業務的政府間國際金融機構。其發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爾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並響應地建立了幾個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作為實施這一國際貨幣體系的組織機構。1957年到70年代,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地區的國家為發展本地區經濟的需要,通過互助合作方式,先後建立起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如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1.起源:1930年5月國際清算銀行BIS成立。
2.發展:二戰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和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等先後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國際經濟金融事件中協調各國的行動;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穩定匯率;提供長期資金促進各國經濟發展。

⑧ 我國金融發展的起源、發展和進程和現狀

起源: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回業用具。英語轉化為答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

在我國歷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發展歷程:

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稅後利潤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中國銀行業所實現利潤佔全球銀行業總利潤的近三分之一。我國銀行業規模發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場化加快、內外競爭加劇、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銀行金融機構必須在業務結構、資源配置以及區域布局上均做出相應戰略性調整。

而隨著銀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銀行業金融機構愈來愈重視對行業發展環境與市場需求的跟蹤研究,特別是對銀行業務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銀行機構迅速崛起,逐漸形成自己的業務特色並成為行業的翹楚或新秀。

⑨ 金融信息化的發展狀況

信息技術對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現代金融行業的發展更加離不開金融信息技術支持。國外的金融信息化發展早已經進入業務集成和決策智能化階段,經過信息技術的投資改造,歐美等國的銀行業務發展能力極大提高,收益率增長明顯。信息技術給傳統金融帶來了新的活力。
中國銀行業信息技術也已得到廣泛應用,信息化發展戰略成為行業共識,而銀行業作為中國金融行業中信息化投資的主體,2011年其信息化投入占整個金融行業的約66.6%。
金融創新是決定金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金融創新基本都高度依賴於信息技術,金融創新藉助信息技術分析復雜業務及產品定價並進行風險管理,為這些產品的交易提供可能。國內各銀行已經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對銀行創新乃至銀行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
中國大中型金融機構通過多年信息化建設投資,已經建設有比較完善的網路設備,建立起相對成熟的IT系統,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客戶關系管理、國際化業務、風險管理等各方面。而不同於大中型銀行,小型銀行金融機構的信息化建設較為落後,如IT系統方面,其現階段主要是對綜合業務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新一代呼叫中心以及其他中間業務系統的需求較大。
長期以來,國內銀行業信息系統的關鍵硬體和軟體被國外企業壟斷。關鍵設備及軟體不能自主生產,給金融安全運行帶來了潛在隱患。在國家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國家科技金融戰略框架初步成型,「自主可控」成為加強銀行業信息科技建設的核心之一 。

閱讀全文

與信息化金融機構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日內周期配合 瀏覽:570
外匯反向跟單可行嗎 瀏覽:934
期貨合約和現貨合同的區別 瀏覽:801
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 瀏覽:405
北新路橋股票預測 瀏覽:605
怎麼看余額寶理財產品在哪 瀏覽:943
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108
000937增發價格 瀏覽:963
建行杠桿保證金炒外匯 瀏覽:454
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瀏覽:164
境外匯款可以 瀏覽:242
房地產融資特點有哪些內容 瀏覽:422
中信證券的基本面分析 瀏覽:84
雁盛實業股票 瀏覽:239
外匯期貨交易商 瀏覽:57
上海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金融理財顧問公司 瀏覽:635
做深做優金融服務 瀏覽:653
境外股東質押股票 瀏覽:82
2016商品期貨分析報告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