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特需金融機構

特需金融機構

發布時間:2022-01-26 22:22:10

㈠ 01101是哪個銀行機構

01101是中國人民銀行北京金庫的代碼。
銀行行別代碼結構中,包括類別代碼和順序編碼,類別代碼總共9個數字;0代表中國人民銀行,1代表國有獨資商業銀行,2代碼政策性銀行,3其它商業銀行,4非銀行金融機構,5,6,7代表外資銀行,9代表特需參與者,8為待分配。
順序編碼總共0到99個數字;001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會計營業部門,011代表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庫,102代表了中國工商銀行,103代表中國農業銀行,104代表中國銀行,105代表中國建設銀行,這些都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的代碼為201,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代碼為202,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代碼為203。
其它商業銀行,交通銀行的代碼為301,中國光大銀行的代碼為303,化華夏銀行的代碼為304,中國民生銀行的代碼為305,廣東發展銀行的代碼為306,深圳發展銀行代碼為307,招商銀行的代碼為308,興業銀行的代碼為309,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代碼為310,城市商業銀行的代碼為313,農村商業銀行的代碼為314。非銀行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代碼為401,農村信用社代碼為402。
特許參與者,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代碼為901,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室的代碼為902,中國銀行間外匯交易中心代碼為903,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代碼為904。還有很多的外資銀行這里就不在做詳細的闡述。01101五個數字的後兩位是代表了地區的類別,數字01就代表了北京市。
中國人民銀行金庫是國家財政收支的保管出納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理國庫,每個省和自治區都會自己的分庫,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支庫,都是由當地的中央人民銀行管理。

㈡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基準日1 年有效 怎麼算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評估事項第九條「金融企業有關經濟行為的資產評估報告,自評估基準日起1年內有效。」

解讀:法定資產評估機構接受客戶的委託評估任務後,確定委託評估對象於某一日的公允價值。估價對象在評估確定的時點上的價值,這個時間點就是評估基準日,精確到某年某月某日。

1、資產評估報告,有效期一般規定自評估基準日起1年內有效,主要是指國有資產;

2、特需的:假設2006年9月評估資產2004年12月31日基準日的價值(多為法院確定特定日期的資產價值),有效期就不能按基準日算了,可以按報告日算有效期1年。

3、一般評估報告到期後最好要原評估機構從新選個基準日再出個新報告。

㈢ 金融如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民營經濟是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加快發展的戰略支撐,是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長力量。要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金融機構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上存在體制機制上的弊端。民營企業融資難,歸根結底是很多金融機構在體制機制上設置了障礙,致使民營企業融資的門檻過高。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改善銀行內部管理機制入手,逐步建立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國有商業銀行針對民營企業的產品設計模式存在缺陷。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大量資金上存,銀行和民營企業之間長期存在「銀行有錢貸不出、企業缺錢卻貸不來」的「兩難」局面。除了體制機制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國有商業銀行缺少適合民營企業的信貸產品,其產品設計模式存在缺陷。 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服務方式有待改變。政府部門要從計劃經濟的行政干預銀行信貸投放,向引導服務金融機構主動投放轉變。政府的職能定位要清晰、明確,服務到位、不越位。 民營經濟發展所付的融資成本過高。由於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規模小、底子薄、資質差等原因,很多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融資條件苛刻、手續繁瑣、利率過高,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尤其是地方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利率一浮到頂,小額貸款公司甚至達到了民間借貸利率的水平。貸款成本已經成為民營企業沉重的經營包袱。從長遠來看,金融機構幫扶民營企業與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並不矛盾,在當前國有企業及政府性工程、項目有限的情況下,只有幫助扶持好民營經濟,使民營經濟良性發展,金融機構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希望各金融機構切實轉變思想觀念,讓民營企業在利率水平上與國營企業一樣享受「國民待遇」。 為此筆者建議:一是完善擔保基金。可成立由政府牽頭、財政出資、企業為核心、金融機構為後盾的聯合擔保機構,並設立擔保基金,對民營企業融資進行擔保。二是出台鼓勵性政策,積極引進培育中小金融機構,拓展民營經濟的融資渠道,更大程度上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三是通過建設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獎懲制度等手段,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造「信用松原」,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要積極為民營企業爭取各項優惠政策。有效利用差別存款准備金政策。積極爭取民族用品企業的信貸優惠政策。自「十五」、「十一五」開始,中央財政聯合國家民委、中國人民銀行對生產民族特需產品的企業貸款實行貼息政策,而且貸款利率優惠。目前我市有5家企業獲得國家民委批准指定為生產民族特需企業。今年在市人民銀行推動下,已經有一家長嶺縣的企業獲得貼息貸款3000萬元,少支付利息近100萬元。其餘4家企業尚未享受到此項優惠政策,尚有較大推廣空間。人民銀行將持續關注此項工作,推動更多民營企業享受此項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受金融機構業務品種、管理體制和人民銀行利率政策的影響,目前人民銀行再貸款、再貼現可運用空間還很大。為充分發揮其作用,一方面人民銀行將積極向上級行爭取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為滿足金融機構的資金需求提供保障。同時積極向上級行爭取利率優惠及使用條件方面的寬松政策。另一方面各金融機構也要努力改善自身經營狀況,降低不良資產比率,從而獲得更多的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支持。 商業銀行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㈣ 國家對於年滿70歲以上的老人有什麼優惠的補貼

各個地區補貼措施不一樣,如:西安市70周歲以上老年人高齡生活保健補貼申領工作現已全面開始。新實行的發放標准為:70-7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50元,80-8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90-9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200元,100周歲以上(含100周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360元。

㈤ 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日本戰後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在戰後不同時期,日本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業績和表現,但從總體上看,其發展速度一直遙遙領先於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其宏觀及微觀經濟效益也令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望塵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夠從戰敗的廢墟上迅速站立起來,隨之又實現了經濟的長期高度發展,這中間既有歷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於戰後政治、經濟等多方面有助於經濟發展的條件,還受益於戰後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

一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歷史條件歷史賦予戰後日本的條件是雙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卻在充分認識客觀條件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變了其不利的一面,從而實現了經濟的長期迅速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均處於嚴重的癱瘓和混亂狀態,大多數國民在飢餓失業的困境中幾乎失去了恢復和重建經濟的信心。但事過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請了許多專家,請他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日本經濟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評估。專家們指出,日本面臨的不利條件主要是:(1)國土狹小,總面積只有37.7萬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總面積的75%。(2)礦產資源貧乏。雖有鐵礦和煤礦,但儲量極少,而原油儲量則更少,只有900萬噸左右。(3)人口相對過剩,人均耕地面積太少。(4)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落後20~30年。(5)產品國際競爭能力差,被視為劣等貨。(6)戰敗投降,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7)企業資金不足。同時他們也指出,日本經濟發展不光有不利條件,也有有利條件:(1)尚有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2)重化工業發展有較長歷史,也較為先進,盡管已轉化成了軍工產業,但恢復民用並不難。(3)勞動力質量高,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重視教育的結果。(4)國民長期接受島國意識熏陶,受儒家思想影響,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場經濟觀念,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強,工作勤奮,集體感強,能夠聯合對外。(5)擁有大量高級技術管理人才,隨著戰後對日官僚財閥的整肅,他們脫穎而出,走上社會經濟、政治主導崗位。(6)國家干預經濟有經驗,效果突出。(7)有美國的保護,軍費支出少。(8)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貿易自由化進步顯著。(9)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大戰中的軍工技術大量轉向和平經濟,新的科學技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更快。(10)作為東亞經濟強國,日本在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均有著廣泛的經貿關系,有利於展拓市場。
鑒於上述情況,日本採取了一整套揚長避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經濟團體、企業以及從業人員、消費者等相互協調的經濟體制,利用協調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經濟優勢,克服社會競爭不足和競爭過度兩方面的不利影響;(2)用聯合的力量對外,吸收海外的技術、資源、管理,同時,為防禦海外資本的侵入,組成各種貿易組合等;(3)建設加工貿易型經濟,一方面進口海外廉價資源,引進海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將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海外;(4)加強質量管理,創造出一整套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以優質、低價、服務周到的產品佔領海外市場;建立強有力的金融組織體系和相應的金融制度,解決企業資金不足問題等等。

戰後日本揚長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戰後初期的困難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長之路。
1973年石油危機前後,日本認識到自身在資源、能源供應方面極度依賴國外的嚴重性,決定實施「科學技術立國」新戰略。出於這種認識,日本大力開發自動化產品,建立新的資源開發和供應相結合的體制,倡導開展全民節約資源、能源活動,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國內市場。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機的影響,並把資源、能源供應緊張的國際環境,作為其經濟技術再次超越歐美國家的絕好時機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實力的經濟,有能力和條件在全世界范圍內縱橫馳騁。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需要外部資金輸血補充;以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要實現經濟跳躍增長,需要外部資金技術支持;以中國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大量引進外資,不斷吸收海外先進技術。這些無不為日本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活動場所。於是,日本大舉向海外投資,從國際化的角度安排日本產業、企業發展結構,與美國、歐共體、亞洲「四小龍」、東盟等組成多層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國際分工體系,通過投資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繞過貿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廣泛利用海外資本市場為自己眼務(這與歐美國家要借日本投資解決就業、經濟衰退的願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勞動力價格、產品市場方面的比較成本收益。

總的來看,日本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重要時期,都能較深刻、較實際、較長遠地認識自身及國際上的條件,進而採取卓有成效的對策,做到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

㈥ 湖南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實施細則

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意見
省發改委省衛生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人力社保廳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5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快轉變衛生發展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建立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加快發展的運行規范、競爭有序的多元化辦醫格局,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共同發展。完善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堅持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鼓勵和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
——平等准入,完善政策。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實行統一的准入制度,消除政策障礙,營造非公立醫療機構良性發展的新環境。
——正確引導,依法監管。加強行業監管,規范職業行為,依法維護非公立醫療機構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主要目標。建立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元化辦醫新格局,強化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到「十二五」末,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佔全省醫療機構總床位數的比例爭取達到20%以上。
二、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范圍
(四)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各類醫療機構。社會資本可以自主選擇舉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營利性醫療機構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工商注冊登記,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到民政部門進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取得法人資格。優先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舉辦上規模、高層次的綜合醫院和有特色的專科醫院。鼓勵有資質人員依法開辦個體診所。
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可選擇與其醫院類別和功能相適應的診療科目,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核准。對符合申辦條件、具備相應資質的,應予以批准並及時發放相應許可,不得無故限制非公立醫療機構執業范圍。非公立醫療機構按照批準的執業范圍、醫院等級、服務人口數量等,合理配置大型醫用設備。
(五)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各地要把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當地衛生發展規劃進行正確引導,支持其規范、健康發展。在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要給非公立醫療機構留有合理空間,其設立條件、資質審核、審批程序等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需要新增和調整衛生資源時,在符合準入標準的條件下,優先考慮由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
(六)鼓勵和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做大、做強。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和發展具有一定規模、有特色的醫療機構,引導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向高水平、高技術含量的大型醫療集團發展,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樹立良好的社會信譽。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加強臨床科研和人才隊伍建設。
(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制。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合理確定公立醫院改制范圍。可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以及部分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先行試點。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包括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在內的公立醫院改制,積極穩妥地把部分公立醫院轉制為非公立醫療機構,適度降低公立醫院的比重,促進公立醫院合理布局。要優先選擇具有辦醫經驗、社會信譽好的非公立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在改制過程中,要按照嚴格透明的程序和估價標准對公立醫院資產進行評估,加強國有資產處置收益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按照國家和我省政策規定製定改制單位職工安置辦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公立醫療機構逐步減少並嚴格控制特需服務,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特需服務所得收入應按規定繳納稅費。
(八)允許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對外開放,將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調整為允許類外商投資項目。允許境外醫療機構、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與我省醫療機構、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合資或合作形式設立醫療機構。境外資本既可舉辦營利性醫療機構,也可以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境外資本在我省相對欠發達地區投資舉辦醫療機構。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以及國際知名品牌醫療實體的資本在我省舉辦醫療機構,按規定享受優先支持政策。
(九)規范外資辦醫的准入程序。醫療外資項目的核准和審批應當執行現行法律法規以及國家和我省現行政策。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設立由省衛生廳和省商務廳審批,其中設立中醫、中西醫結合的醫院需徵求省中醫葯管理局意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的設立由衛生部和商務部審批,其中設立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醫院的需徵求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意見。具體辦法由相關部門另行制定。
三、進一步改善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執業環境
(十)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在用地政策上給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建設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相關城鄉規劃,非營利性醫療衛生設施用地可以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用途,如需改變,應依法辦理用地手續。營利性醫療機構建設用地實行有償使用。
(十一)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手段,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舉辦和發展。營利性非公立醫療機構可以利用有償出讓取得的土地、產權明晰的房產等固定資產申請抵押貸款,國土資源、房產管理部門應予辦理抵押登記手續。
(十二)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稅收政策和價格政策。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按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提供的醫療服務和葯品要執行政府規定的相關價格政策。營利性醫療機構按國家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自主定價,免徵營業稅。
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用房產、土地,報主管地稅機關備案後,自取得執業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非公立醫療機構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用於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十三)鼓勵各地購買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鼓勵各地採用政府采購或其他形式,選擇符合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以及政府下達的醫療衛生支農、支邊、對口支援等任務。支持社會資本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個體診所等非公立醫療機構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
非公立醫療機構在遇有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執行政府下達的指令性任務,並按規定獲得政府補償。
(十四)將符合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非公立醫療機構凡執行政府規定的醫療服務和葯品價格政策,符合醫保定點等相關規定的,人力社保、衛生、民政等部門應按程序將其納入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醫療救助、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定點服務范圍,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的報銷政策。
(十五)設立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專項補助資金。非公立醫療機構獲得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享受公立醫療機構重點學科建設經費補助同等待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將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重點學科建設統一納入本地區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學科建設范疇。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全省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實際,設立專門面向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重點學科建設計劃。
(十六)鼓勵對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捐贈。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等對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捐贈,並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紅十字會、各類慈善機構、基金會等出資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或與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建立長期對口捐贈關系。
四、加大對非公立醫療機構人員隊伍建設的扶持力度
(十七)優化非公立醫療機構用人環境。非公立醫療機構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享有用工自主權。其招聘錄用的人員必須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建立法定的勞動關系,在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實行人事代理,按照規定參加社會保險。
有條件的單位可為中級職稱(含)以上人員建立補充保險,以確保他們的待遇水平。
非公立醫療機構聘用外籍或港澳台醫務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十八)改善非公立醫療機構外部學術環境。非公立醫療機構人員在職稱評聘、科研立項、參加學術活動、評先評優等方面享有與公立醫療機構同類人員同等的待遇。各醫學類行業協會、學術組織和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要平等吸納非公立醫療機構參與,保證非公立醫療機構佔有與其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地位相適應的比例,保障非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享有承擔與其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相適應的領導職務機會。
(十九)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人員培訓。各地要把非公立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的培養納入醫療衛生人才繼續教育、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培訓、全科醫生培養培育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培訓計劃。政府相關部門要有計劃地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舉辦者和各級管理者進行政策法規、現代管理知識等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促進科學管理和依法治院。
(二十)鼓勵醫師多點執業,醫務人員合理流動。鼓勵醫師在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根據規定的程序進行多點執業,各地人力社保和衛生部門應制定相關的實施辦法。
鼓勵醫務人員在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間合理流動,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通過各種形式聘用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各地不得限制醫務人員在公立醫療機構與非公立醫療機構之間自由流動。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出台辦法,保障公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公立醫療機構與非公立醫療機構間自由流動,有關部門和單位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及時給予辦理執業地點變更、人事勞動關系銜接、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檔案轉接等手續。
五、加強指導和規范管理,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
(二十一)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執業。非公立醫療機構作為獨立法人實體,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非公立醫療機構要執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法規和相關規定,提供醫療服務要獲得相應許可。嚴禁非公立醫療機構超范圍服務,依法嚴厲打擊非法行醫活動和醫療欺詐行為。規范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廣告發布行為,嚴禁以任何形式發布虛假、違法醫療廣告。衛生部門要把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醫療質量控制評價體系,通過日常監督管理、醫療機構校驗和醫師定期考核等手段,對非公立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執業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和審核。
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將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納入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日常監管范圍。發揮醫療保險對醫保定點機構的激勵約束作用,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
(二十二)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守法經營。非公立醫療機構要嚴格按照登記的性質開展相應的業務,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規定,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所得收入除規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於醫療機構的繼續發展。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違反經營目的、收支結余用於分紅或變相分紅的,衛生部門要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按規定責令停止執業,並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營利性醫療機構所得收益可用於投資者經濟回報。非公立醫療機構要按照臨床必需的原則為患者提供適當的服務,嚴禁誘導醫療和過度醫療。對不當謀利、損害患者合法權益的,衛生部門要依法懲處並追究法律責任。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對各類醫療機構的審計監督作用。
(二十三)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提高管理水平。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推行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聘用職業院長負責醫院管理。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醫院管理公司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允許非公立醫療機構採用各種方式聘請或委託國內外具備醫療機構管理經驗的專業機構參與醫院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指導非公立醫療機構依法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
(二十四)培育和增強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社會責任感。非公立醫療機構要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大力弘揚救死扶傷精神,加強醫務人員執業道德建設和人文精神教育,做到誠信執業。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通過按規定設立救助基金、開展義診等多種方式回報社會。進一步培育和完善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在行業自律和維護非公立醫療機構合法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十五)加強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要保障非公立醫療機構在政策知情和信息、數據等公共資源共享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權益。要提高信息透明度,按照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及時公布各類衛生資源配置規劃、行業政策、市場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將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省市縣信息平台建設,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信息化建設。
(二十六)完善非公立醫療機構變更經營性質的相關政策。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原則上不得轉變為營利性醫療機構。確需轉變的,應注銷後進行清算,再重新申辦,並根據其經營性質,報經原審批部門批准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社會資本舉辦的營利性醫療機構轉換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可提出申請並依法辦理變更手續。變更後,按規定分別執行國家有關價格和稅收政策。
(二十七)建立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退出機制。非公立醫療機構如發生產權變更,可按有關規定處置相關投資。非公立醫療機構如發生停業或破產,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二十八)此前有關規定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㈦ 主銀行的歷史根源

日本金融體制和主銀行制度形成的歷史根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1927年銀行危機後所建立的銀行體制,二是戰時的金融管制。在戰後經濟民主化過程中,金融業的改革目標有兩個:一是形成競爭性的金融市場,二是形成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隔離的制度。由於在解散控股企業時沒有解散財閥銀行,結果戰前日本銀行體制延續下來,再加上日本政府的保護政策,銀行業沒有形成類似美國的充分競爭的格局。另一方面,由於保留了財閥銀行,為日本企業以產權方式重新結合以及主銀行制度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戰前銀行制度的形成
明治維新後,日本銀行業不斷發展。早期日本對銀行業實行自由放任的政策,銀行數量多、規模小。1923年,由於關東大地震後發行的「震災票據」得不到妥善處理,1927年日本發生了大規模的存款擠兌和銀行破產事件,1年之內共有45家銀行破產。這一事件在日本金融史上稱為「昭和銀行危機」。
「昭和銀行危機」的根本性原因是政府對銀行業的自由放任政策。為此,1928年日本政府公布了《銀行法》,該法要求:普通銀行的最低資本金需要達到100萬日元,資本金不足的銀行只能通過與其他銀行的合並方式增加資本金,自我增資不予承認。大藏省提出了「一縣一行」的銀行合並目標,由於有些銀行不願失去獨立的經營權力,當時的銀行合並並不順利,直到進入戰時金融管制後才真正實現了「一縣一行」的目標,這些銀行就是二戰後的地方銀行。另一方面,國民儲蓄不斷向屬於財閥系統的大銀行集中,這些大銀行就是戰後的城市銀行,作為戰後日本銀行體系主體的城市銀行和地方銀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的。
金融管制時期的主銀行制度雛形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加快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日本金融業進入戰時金融管制時期。金融管制的核心是控制資金分配,以保證軍需企業優先獲得資金。1944年日本開始實行「軍需企業指定金融機關制度」,將各軍需企業與銀行「配對」,銀行不僅保證「配對」企業的資金供應,還積極參與「配對」企業經營管理和財務監督。這就是戰後形成的主銀行體制的雛形。戰後解散財閥後,以城市銀行為中心的金融企業保留了戰時金融管制時期建立的企業與銀行的「配對」關系,並在此墓礎上逐步發展成戰後以持股關系為紐帶的主銀行制度。
經濟民主化時期對日本金融體制的改革
戰後,為了穩定貨幣和支持經濟重建,盟軍司令部在日本經濟民主化時期,對金融體制的改革措施較少,基本沒有改變戰前已經形成的銀行體系。首先,在解散財閥過程中,舊財閥集團的城市銀行沒有一家被列為控股企業,也沒有一家成為被集中取締的對象。這樣,舊財閥的金融企業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其次,為了限制財閥企業的重新聚集,1947年的《禁止壟斷法》中規定:金融機構持有企業股票的比率不得超過發行總數的5%.但1949年第一次修改《禁止壟斷法》時,只禁止有競爭關系的企業之間持有股份。1953年第二次修改《禁止壟斷法》時,不僅進一步降低了對銀行和事業法人持股的限制,而且把持股限制由5%提高到10%(1977年再次修改《禁止壟斷法》,把法人持股限制比例從10%降低到5%.但允許法人機構在10年後達到5%的限制性標准);第三,1947年的《證券交易法》是以美國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為範本制定的,禁止商業銀行和其附屬的信託企業承銷、持有和交易企業證券,目的是建立美國式的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相分離的金融體制。1948年又根據佔領當局的意向對該法進行了全面修改。結果導致日本與美國金融體制分業經營不一致的地方,美國商業銀行只能通過有限的自有資金和獨立的信託部持有企業股票,商業銀行不能從事承銷證券等投資銀行的業務。日本銀行也不能從事投資銀行的業務,但卻可以直接持有企業股票,存款可以通過銀行轉化為股票投資。
1949-1964年是日本個人持股佔主導地位的時期,但在這一時期,法人持股比率不斷提高,個人持股比率不斷下降。1949年,日本股票市場重建時,日本個人持股達到最高的69.1%,法人持股只有28.1%,其中金融機構持股比例為12.5%,銀行持股只有9.9%.到1964年,個人持股比率降低到45.6%,法人持股比率上升到52.3%,其中金融機構持股比率提高到35.9%,而銀行持股比率上升到21.6%.銀行持股比率提高意味著銀行與企業通過產權方式相互結合得更加緊密,為主銀行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戰後銀行系列貸款曾經一度消失。為了對付戰後的通貨膨脹和資金短缺,1946年日本發布了金融緊急措施令。當時,大銀行資金力量薄弱,不能充分提供資金。1947年1月,日本政府設立了「復興金融公庫」,採取低利息貸款政策,優先向工礦業等重點基礎產業貸款。1947-1949年間,「復興金融公庫」提供的貸款總額達1239億日元。
1948年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向日本首相吉田茂下達了「經濟安定九原則」特別指令,主要內容是通過超平衡預算、穩定工資、強化物價管制、制定單一匯率、振興出口等措施,促進日本經濟自立和國際化。「經濟安定九原則」的制定者和實施者是美國人道奇,因此又被稱為「道奇路線」。1949年日本強制實行「道奇路線」,致使日本股票市場重建不久就陷入蕭條。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引起的「特需景氣」給蕭條的日本經濟注入了活力。1950年3月,日本政府又批准11個城市銀行設立中小企業金融專門銀行,先後制定並通過了《關於協同組合的金融事業的法規》、《互助銀行法》和《信用金庫法》等,並成立了專門為設備投資提供金融服務的「日本開發銀行」。「特需定貨」為企業恢復創造了機會,企業投資擴大,以城市銀行為中心的大銀行負責提供資金,自此以後,以城市銀行為中心的系列貸款體制確立了起來。
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主銀行制度的完善
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主銀行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企業的擴張也使主銀行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主銀行與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主銀行制度通過銀行與企業建立雙向互惠交易關系得到強化。這種互惠關系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期,大企業對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的投資需求旺盛,企業擁有自己的主銀行,不僅能夠滿足資金需求,而且能夠通過主銀行調節金融周期。當日本政府周期性地採取金融緊縮政策時,主銀行減少對其他企業的貸款,以保證向系列企業提供貸款。因此,以大銀行為主銀行的企業比其他企業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
(2)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銀行的存款越多,貸款和收益也越多。由於系列企業從其他銀行獲得的貸款將存入主銀行,使主銀行的存款增加,以某一銀行為主銀行的企業越多,該主銀行就能夠得到更多的存款,該銀行的實力就越強。相反,非主銀行和系列企業少的銀行法人存款少,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各個銀行都試圖通過對企業的系列化擴大自己的范圍,擁有系列企業很少的銀行,或者未能成為大企業的主銀行的銀行,只能以輔助銀行的身份向企業提供貸款。
(3)城市銀行把地方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納入自己的體系,通過持有這些金融機構的股份和派遣董事,使其成為自己的輔助銀行,參與銀團貸款。同時,城市銀行與同一集團內部的信託銀行、生命保險企業保持密切關系,通過對輔助銀行的系列化和橫向合作,增強了自己的作用。
1974年,法人持股比率達到63.9%,銀行持股比率進一步上升到33.9%.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主銀行與系列企業的結合是一種互惠交易,一方面,主銀行制使大型城市銀行迅速發展壯大,另一方面,主銀行制的發展也有力地支持了企業的發展,對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企業與銀行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1975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日本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穩步增長,這期間的主銀行制度走向成熟,銀行持股比率穩步提高。1990年,銀行持股比率提高到41.6%.
金融體制與主銀行的發展
日本政府對銀行系統的保護措施是主銀行制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1)日本銀行嚴格控制城市銀行的資格。20世紀50年代以後,15家城市銀行由於銀行之間的合並減少到10家。新增城市銀行是通過批准現有城市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實現的,這樣,城市銀行就在政府的保護下具有了壟斷地位,降低了銀行業的競爭。
(2)政府通過對銀行的直接監察和獎優罰劣,維護銀行體制的安全運行,防止銀行破產,實際上為銀行捉供了「保險」。日本銀行和大藏省對銀行實行嚴密監控和審慎控制。大藏省銀行局可任意檢查銀行的賬簿,一旦發現問題,有權提出解決建議。同時,日本銀行通過其信貸部密切監控銀行的正常運作,定期現場稽查。當一個銀行被證明管理不佳,需要資產重組時,大藏省會派人進入董事會擔任董事或總裁。對於銀行間的兼並也都是由政府操作的。日本銀行還通過城市銀行分支機構許可證的發放,獎勵那些在救援不良企業中有功的主銀行。
(3)銀行為日本銀行和大藏省退休的官員提供工作,特別是到大銀行擔任重要職位,是一種對官員在任職期間努力工作的獎勵。這種慣例體現了政府和銀行的密切關系,通過這種激勵機制促使官員為維護銀行的穩定而努力工作,並且促使監督官員與大銀行保持一種默契的良好私人關系。

㈧ 特需門診號醫保報銷嗎

特需門診醫保卡不能報銷。
根據國家勞社部【1999】22號文件「關於印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准意見的通知」中第三條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負責組織制定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范圍,採用排除法分別規定基本醫療保險不予支付費用的診療項目范圍和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范圍。」
該文件的附件中即採用排除法明確了基本醫療保險不予支付的診療項目范圍的服務項目類為:「出診費、檢查治療加急費、點名手術附加費、優質優價費、自請特別護士等特需醫療服務」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㈨ 2020雲南曲靖農信社招聘特需專業有些什麼專業

2020雲南曲靖農信社招聘特需專業有:

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相關專業(具體專業要求以各行社招聘崗位要求為准)。

詳細信息介紹如下:

2020雲南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公告已發布,本次雲南農信社共招聘850人,其中曲靖招聘65人,詳情請查看下方表格。

2020年雲南省農村信用社校園招聘條件:

(一)學歷

國民教育系列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具體學歷要求以各行社招聘崗位要求為准)

(二)專業

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相關專業(具體專業要求以各行社招聘崗位要求為准)。

(三)年齡

本科畢業生,24周歲以內(1996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碩士研究生,28周歲以內(1992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博士研究生,35周歲以內(1985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

(四)限制性條件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錄用: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曾被開除公職的,有嚴重不良嗜好的,涉及經濟案件的,不得錄用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其他情形,不符合招聘崗位一覽表中所列招聘要求的。

招聘流程

(一)在線報名

登錄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官網(www.ynrcc.com)「人才招聘」專欄《雲南省農村信用社2020年校園招聘公告》底端「點擊報名」進行報名。

報名時間為2019年11月14日12:00至2019年11月22日18:00止,每人限報一個崗位。

(二)資格初審及擇優甄選

在滿足本崗位報考條件的基礎上,由招聘單位進行簡歷擇優甄選。

註:符合報考條件者不保證均能通過擇優甄選,請應聘者關注公告並登錄報名平台查看審核結果。

(三)統一筆試

通過擇優甄選者登錄報名系統查看準考證列印信息,並按准考證要求參加筆試,按照應聘者筆試成績由高到低順序確定進入面試環節人員名單。應聘者在報名時在全國范圍內選取意向筆試城市,主辦方將結合應聘者分布情況,在全國范圍內劃片區組織筆試。

(四)資格復審及面試

筆試成績開放查詢後10個工作日內安排面試,進入面試應聘者須按要求攜帶相關證件及資格證明原件參加資格復審及面試。面試結束後,按照應聘者面試成績由高到低順序確定進入體檢環節人員名單。體檢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標准執行,體檢合格即安排錄用。

㈩ 非金融專業本科 轉行金融行業

我也學機械的,所以最近了解了下金融方面的東西,cfa特需注冊金融分析師這個證很厲害,國際認證的,不過很難考好像,你參考下吧,我了解的也不多。

閱讀全文

與特需金融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跟理財產品哪個銀行好申請 瀏覽:358
支付第三方傭金 瀏覽:212
預算股票 瀏覽:118
利率期貨如何獲利 瀏覽:263
黃金什麼時候會大漲 瀏覽:303
公司大股東是保險公司 瀏覽:426
銀行理財產品利率調低說明什麼 瀏覽:830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金融資產 瀏覽:772
紐約nymex原油場內杠桿 瀏覽:828
2016各銀行貸款優惠 瀏覽:956
浙大網新股票吧 瀏覽:544
浦發銀行日理財產品 瀏覽:197
匯添富理財佳基金代碼 瀏覽:106
期權執行價格是現值嗎 瀏覽:288
南方理財佳基金騙局 瀏覽:897
山東博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907
3月31日俄羅斯盧布匯率 瀏覽:88
證券之星中國重工 瀏覽:902
股東告知函可以以什麼方式 瀏覽:460
手機能安裝股票指標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