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創新理論

金融機構創新理論

發布時間:2022-01-31 03:16:44

Ⅰ 中西方金融機構體系的區別和聯系

1、聯系:

中西方文化傳統不同,造成了兩者後來在行政管理諸多領域的不同。中國中央集權體制形成得早,在秦完成統一後即宣告成型。

而西方一直到中世紀都沒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權。所以在東方的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中央號令和約束地方,中央和地方之間一直呈現的是一種此消彼長的微妙矛盾關系。

不管是古時候的鹽鐵專賣還是改革開放後的分稅制改革,都清晰地體現出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這種矛盾。

對應過來,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也是按照嚴格的自上而下的邏輯構建的,「一行三會」從幾個方面對金融系統的各個領域進行監管。

一句話,中國的金融監管是出於中央穩定金融領域全局安全,進而保證全國基本面穩定的一種需要。

區別: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體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國家社會政治體制決定的,西方是個體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市場參與者主體是民企,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或者說是國家資本主義體制領導下的混合特色經濟制度。

西方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現代金融監管制度也發展了幾百年的歷史,最開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蘭---英國----美國 。

其實現在全世界國家的金融機構設置及業務監管模式,還有金融業態大體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險 證券 銀行業 三大板塊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創新程度不一樣導致的金融衍生品發展程度也不一樣。西方的法治環境,監管環境更好更完善,他們的金融產品比較多,業態也比較豐富

(1)金融機構創新理論擴展閱讀:

反觀西方,其文化傳統上的地區自由主義導致了中央集權遲遲不能產生,所以西方人很長時間里一直都是各自為政的。

後來隨著民族國家的崛起,西方不少國家相繼建立了集權體制,但是從總體上說,西方人的地方自主觀念依然很強烈。

進入市場經濟階段後,西方的很多金融監管機構,不是因為中央要對其加以監管才成立的,反而是在市場化競爭中出現了混亂和惡性競爭,使得這些金融機構聚集在一起公議,討論建立一個能夠維持市場秩序,平衡各方利益的監管主體,這樣,才有了美聯儲等機構的誕生。

雖然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凱恩斯主義政府幹預理論盛行不衰,但是西方傳統的地方和個體自治主義傾向一直是存在的。

Ⅱ 金融創新指的是什麼

創新金融指的是,在業務經營管理領域的創新,是金融機構利用新思維、新理念里打造金融,就像88財富網幫我們從另一種方式賺錢

Ⅲ 比較我國銀行與國際銀行在金融創新方面的差距以及所帶來的啟示

一、西方金融創新回顧
熊彼德是西方第一位系統研究創新理論的經濟學家,很遺憾
的是他未研究金融創新,結合他對創新的定義和金融創新的發展
歷史,我們可以對金融創新做出如下定義:金融創新是金融機構
利用新的觀念、新的技術、新的管理方法或組織形式,來改變金融
體系中基本要素的搭配和組合,推出新的工具、新的機構、新的市
場,提高金融資產的流動效率,使規避風險和追逐盈利達到高度
的統一。
從這層意思上來看,金融創新的發展史亦即整個金融業的發
展史,從貨幣的出現到商業銀行的產生、從第一隻股票的上市到
目前人人熟知的證券市場,每一次金融業的重大革命,無一不含
有創新的觀念,都應納入該范疇。但是為了對現實更有借鑒意
義$ 我們還是從大家公認的%& 世紀』& 年代末作為研究時間跨度
的起點,依其發生的突發性和密集性,將其分為這樣幾段:第一階
段:%& 世紀』& 年代末至%& 世紀(& 年代末$ 創新金融工具主要
有:外幣掉期、歐洲債券市場、歐洲美元市場、銀團貸款、平行貸
款、可轉換債券、自動轉賬、可贖回債券、可轉讓存款單、負債管
理、混合賬戶、出售應收賬款、第二階段:%& 世紀)& 年代,這時期
的金融創新有:浮動利率票據、特別提款權(*+,)、聯邦住宅抵押
貸款、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外匯期貨、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
(-#!)、貨幣市場互助基金(.../)、遠期外匯交易、浮動利率債
券、保值貼補公債、利率期貨、智能卡、國債期貨、貨幣市場存款賬
戶,自動轉賬服務,歐洲貨幣體系。這時期,布雷頓
森林體系的瓦解、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的紛爭、世界經濟的一
體化趨勢使國際金融形勢變得極為復雜和多變:匯率失去控制、
利率扶搖直上、極不穩定的通脹率,這一切都使國內外金融機構
的經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而與此同時,各國金融管制的程度依然非常高。如何在現有金融管制下,更好地規避利率、匯率、通賬
率的風險,就是這個時期金融創新的主題。第三階段:%& 世紀1&
年代至2& 年代末,這一階段的金融創新有:債務保證債券、貨幣
互換、零息債券、利率互換、票據發行便利、國債期貨期權、股指期
貨、貨幣期權、可調整的優先股、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成立、
抵押債務、標准普爾指數期貨、遠期利率協議、歐洲貨幣期貨期
權、自動取款憑證、免損債券、免損權證、橋貸票據、指數定期存
單、股票彈性期權、恆生指數期權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金融
創新是創新史上最輝煌的年代,如:表外業務的四大發明、金融衍
生工具的涌現等等,雖然金融創新仍是處於轉嫁利率、匯率及信
用風險,但較前一階段而言,這些工具更為靈活便捷,同時創新的
類型更為多樣化,除轉嫁風險的創新外,還有創造信用和產生股
權的創新,並且創新市場的規模迅速擴大,這種繁榮的局面得益
於這一階段的金融自由化,各國競相放鬆金融管制,金融工具的
創新更多地集中在資本市場、保險市場和傳統金融中介體的對接
上。
二、生成創新的經濟機理
以上對金融創新的歷史做了極為詳細的介紹,並介紹了每種
金融創新的產生的動機,可以看到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金融創新
中,有些共同因素在每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作用,為了更好地把握
金融創新的生成機理,我們擬從主體的角度分析分析金融創新產
生的宏微觀因素,把握在不同歷史階段更多共性的東西。!宏觀
經濟環境的變化是催生「新物種」的最適宜的土壤。首先,規避金
融管制是金融創新的起因。我們都知道金融中介體內生於經濟
發展,從新經濟學的觀點看來,它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它能降低交
易成本,當金融管制給金融機構的經營地位和目標帶來極為不利
的影響時,金融機構就會想方設法的通過合理合法的創新活動繞
開管制,當該種創新活動的收益大於其機會成本時,一項金融創
新就應運而生了;其次,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發展給傳統的金
融機構帶來了新的競爭格局。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發展到
一定程度以後,整個社會潛在的儲蓄資源被挖掘殆盡,此時,儲蓄
資源就在傳統的金融中介體、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之間移動,中介體和金融市場之間是一種替代效應而非互補效應,
從而形成了金融「脫媒」現象,也就是資金大量從受管制的金融中
介體流向直接融資市場,迫使金融體系產生了這樣兩類創新以適
應金融自由化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新形勢:一類是新的金融工具
的創新;另一類就是新的金融機構的誕生,如風險投資機構、投資
銀行機構等等。最後,電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推廣
和發展為金融創新提供了必備的技術條件。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
尤其是近幾年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使金融信息處理速度加
快,交易成本降低,進一步加快了金融機構業務創新的速度。!金
融創新的微觀動因。從金融創新的歷史看來,微觀的金融機構始
終是金融創新的主體,作為一種經營性的機構,任何的經營活動
的目的皆是為了追逐利潤,金融創新活動也不例外,規避風險、占
領市場、降低成本、滿足市場需求、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當中佔領先
機等等多種說法歸根結底逃不開「盈利」二字,只不過競爭的激
烈、市場需求的刺激能夠最大程度的誘發金融機構創新的內在動
力,從而影響某一段時期金融創新的活躍程度,我們可以看到上
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金融創新的輝煌季節,涌現出了很多新的金融
工具、業務和金融機構。因此,西方的金融創新主要來源於其微觀
金融機構的內在動力,其創新的特點是「由下至上」,而且多以工
具創新和機構創新為主。通過上述對金融創新形成的經濟機理的
分析,有助於我們掌握對金融創新的研究方法。在這個問題上,理
論界普遍認為有兩種研究方法:一種是「需求追隨型」! 它強調的
金融服務的需求方,隨著經濟的增長或發展,經濟主體會產生
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作為對這種需求的反應,金融體系會不斷地
創新。也就是說,經濟主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導致了金融機構、
金融資產與負債和相關金融創新的產生;另一種是「供給領先」!
它強調的是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創新的供給方! 在創新的供給上可
以能動地先於需求。但是後一種方法被極大地忽視,實際上這兩
種方法應該結合起來,同時也應該看到在需求追隨型和供給領先
型之間存在著一個最優順序問題。縱觀金融發展史,思考在金融
創新背後的深層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供
給領先型居於主導地位;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要素的逐步活
躍,需求追隨型逐漸居於主導地位。這個思路的確定對於我國的
金融創新是極有啟發意義的。
三、對我國銀行業金融創新的啟示
金融機構逐步恢復其金融職能也是近二十幾年的事情,由於
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我國近幾年來的金融創新多呈
現出這樣的特點:"金融創新以制度創新為主,如金融機構信貸
管理制度的變遷———四個階段,最終落實在「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上」;為數不多的工具創新也是以存款工具創新為主,資產工具創
新較少,造成這種現象有其深層的體制因素。!原創型的創新較
少,吸納性的較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新的金融工具有"#$
的是屬於「拿來」的,同時創新更多的是「由上至下」———從人行以
下行文的方式到各商業銀行再到各支行或從總行到下級行,很少由下至上的,這一特徵與我國經濟和金融發展水平落後、金融機
構獨立性較小及相對嚴格的金融管制是相吻合的。#在金融創新
的生成機理上,與西方有很大的區別,金融創新的動力主要來源
於體制改革的外部力量的推動,金融機構的內在創新沖動不夠。
應該說在初期階段,這種由外部發起的金融創新效果非常明顯,
金融制度、金融市場、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創新使金融體系在最短
的時間里完善起來,有利地配合和支持了經濟體制改革。但隨著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作用的深度和廣度都將進一
步提高,對金融服務的范圍、質量都會有新的要求,金融創新的需
求就會增加,原有的金融創新效率不高、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的
弊端逐步顯現出來,以至於金融體系發展的滯後成為了制約經濟
發展的瓶頸了。
我國金融創新的未來發展趨勢到底該如何走?應該遵循一個
什麼樣的思路,既能夠適應國情又能應對加入%&』 後的新形
勢?通過對西方金融創新的分析,在這里可以確定一個這樣的基
本思路:"我們國家現在還處於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微觀經濟
個體的職能還尚未健全,需求亦不旺盛,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應
遵循「供給領先型」,而不應該被動地「需求追隨」,這個最優順序
的選擇決定我國金融創新過程的邏輯思路。!隨著競爭的有序化
和金融監管制度的完善,要激活微觀金融機構的創新動力,恢復
金融機構為創新的主體,放棄使金融機構陷入僵化的嚴格管制,
待銀行的經營水平提高到真正能自負盈虧、自我約束時,逐步打
破分業經營,實現混業經營,這個過程最好能在五年內實現,以增
強加入世貿後我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提高金融創新的技術含
量,在管制逐步放鬆和監管日趨完善的前提下,金融創新最好能
「由下至上」,面向市場需求,有利於提高金融創新的效率;$由於
直接融資市場的迅猛發展,我國的金融中介體也即將面臨著金融
脫媒現象,因此金融機構、金融工具的創新都要注重與資本市場
的對接,開拓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 世紀初,展望未來,可以預見我國的金融創新是有極大
的發展空間的,即將出現的金融創新有:一是推出各種形式的債
券,如浮動利率債券、保底利率債券、可贖回債券、可轉換債券等;
二是成立各種形式的基金。如開放式基金、各類投資基金等等;三
是開展各類期貨、期權、掉期業務,如股票期權、利率掉期、股票指
數期貨、外匯期貨等等;四是銀行要推出新的服務形式,如設計與
股票市場、保險市場對接的金融工具(貸款的證券化),並要著手
參與投資銀行業務,這是大勢所趨;五是類似風險投資機構這樣
的新型金融機構將會層出不窮。相信我們在充分吸收發達國家金
融創新經驗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謹慎監管,我國的金融創新將會
得到迅速的發展。

Ⅳ 機構創新的原理是什麼,並舉例說明

機構創新的原理通過人與技術相結合的產品配送機制加強了客戶對產品進行組合能力,機構創新但是客戶仍將自作決策並承擔風險。金融創新不會停留在現有產品配送系統的創新上,機構創新現有的和新興的金融機構將通過創造新產品,來實現金融功能的重新整合.

資產管理賬戶將在個人和家庭中流行起來。美國銀行家信託公司的前總裁提出了「財富賬戶」設想,它將一個家庭包括房產價值、退休金賬戶、住宅抵押貸款等全部資產與負俊都合並在一個賬戶中。

機構創新這對個人或家庭在整個生命期間實現最大經濟福利有極大的幫助。如果稅法允許,一個家庭可以從他們的退休金帳戶借款來購買住宅等不動產。如果住宅的價值相對抵押貸款價值增加,這個家庭可用住宅權益(房產的市值超過借款的部分)作抵押,以更低成本借款支付教育和家庭的其他開支。

另一種方式是將產品裁剪或個性化以滿足客戶的特殊需要。考慮年輕夫婦需要儲錢作為子女未來的教育費用。他們將求得財務顧問或財務軟體的幫助,選擇一組包括共同基金或人壽保險的金融產品。

他們根據歷史數據將算出每月需要投資的數額,機構創新並在計劃年度內利率或證券價格發生變化時,對每月的投資額作出調整。金融中介機構也可提供一個投資和保險的組合產品,並根據子女年齡和通貨膨脹狀況作出調整。

(4)金融機構創新理論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創新主要集中在非銀行金融機構和跨國銀行的發展兩方面。因為各國金融制度不盡相同,對金融機構的設置分工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各有所側重,金融機構的形式也就不一致。但是,綜合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創新的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

一是金融自由化的進展使金融機構從「專業化」向「綜合化」方向發展,為各種新的金融機構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二是西方各國在二戰後初期,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對金融體制進行了改組和整編,使得金融機構由「專業化」向「綜合化」轉化。其實質是戰後經濟活動的實際內容發生變化,使得金融機構突破原來的業務分工,在較大范圍內開始綜合經營。

而且實行多種金融業務的交叉,出現了大批新的金融機構。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以後,各國加強了金融管制,防止經濟危機對金融業的影響。特別是二次大戰以後,世界各國金融體系專業化程度得到了加強,對金融業的管理法規也更加嚴密。

80年代新技術革命的進展和資本國際化的形成等因素,促成金融交易的自由化發展,這些都導致了金融法規相應變革,朝著放鬆管制和促進金融自由化的方向發展,這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金融機構的創新。

Ⅳ 什麼是金融機構觀和功能觀的理論

同一經濟功能在不同的市場中可以由不同的機構或組織來行使。」 基於金融的功能的觀點是相對於傳統的機構的觀點而言的,並提供一整套金融體系長期發展的特徵、金融制度及結構的演化。傳統的金融機構或金融組織的觀點將現有的金融機構或組織看成是既定的,這成為分析和討論所有金融問題的前提,所有對金融體系的挑戰與改革只能夠在這既定的前提下進行,無論是現有的金融機構還是監管部門都力圖維持原有的組織的穩定性,如商業銀行的壞賬問題、商業銀行貸款的系統風險問題,都在這種既定的組織框架下解決。這正是中國的金融業改革在過去10年沒有'根本性突破的原因。政府部門對金融的理解過多地局限於金融機構的運作上,而不是去深入認識金融市場的功能;政府部門過多地干涉金融機構的行政、人事和業務、資產,而沒有去分析金融市場的各種功能實現的條件和制度。 Merton提出了兩個假設:一是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穩定,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區域的變化,金融功能的變化要小於金融機構的變化;二是金融功能優於金融組織,即金融機構的功能比金融機構的組織方式更重要,只有機構不斷創新和競爭才能最終導致金融體系具有更強的功能和吏高的效率。從金融的功能觀點來看,首先要確定金融體系應該具各哪些功能,然後才可以設置和建立能最好行使這些功能的機構與組織。

Ⅵ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國外金融產品創新的趨勢

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和世界性的石油危機,利率和匯率出現了劇烈波動。金融機構的舊有經營模式和業務種類伴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失去市場,同時又給金融機構創造了新的潛在業務和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長足發展及金融理論的突破促使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突飛猛進,而創新成本卻日益降低。 全球金融領域在強大的外部需求召喚下,在美好的盈利前景吸引下,通過大量的創新活動,沖破來自內外部的各種制約,發生了一場至今仍在繼續的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新業務、新市場、新機構風起雲涌,不僅改變了金融總量和結構,而且還對金融體制發起了猛烈的沖擊,對貨幣政策和宏觀調控提出了嚴峻挑戰。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定,國際金融新秩序有待形成。對於金融領域內為了應對這種動盪不安的現狀而發生的這些變革,我們將其統稱為「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金融創新是指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在放鬆金融管制以後而引發的一系列金融業務創新;廣義的金融創新是一個金融體系不斷成長、創新的過程。總而言之金融創新就是指是指金融機構內部要素的變革。自現代銀行出現以來,無論是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國際貨幣制度,還是銀行的傳統業務、銀行的支付和清算系統、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乃至整個金融體系都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創新。本文所涉及的金融創新是指廣義的金融創新,其主要包括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服務的創新;金融市場的創新以及金融機構職能的創新。金融創新的發展,以60年代經濟的迅速發展、資本流動的加快為背景,以七、八十年代的放鬆管制為契機,一直保持常盛不變的勢頭。進入90年代國際金融創新圍繞著表外業務、籌資證券化以及金融市場全球一體化三個方向迅速發展,目前,國際金融創新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趨勢:1.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創新多樣化。2.表外的重要性日趨增強。3.融資方式證券化。4.金融市場一體化趨勢。

Ⅶ 金融創新有哪些

廣義來看,發生在金融領域的一切創新活動都是金融創新,有金融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狹義上的金融創新主要是指的金融工具、金融業務、金融產品的創新。
一、金融制度創新
一國的金融制度總是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如政治、經濟、信用制度、金融政策等的變化而逐漸演變的,這種演變不僅是結構性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本質上的變化。金融制度創新包括金融組織體系、調控體系、市場體系的變革及發展。影響和決定著金融產權、信用制度、各金融主體的行為及金融市場機制等方面的狀況和運作質量。
二、金融市場創新
金融市場創新主要是指銀行經營者根據一定時期的經營環境所造成的機會開發出新的市場。
三、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產品的核心是滿足需求的功能,包括金融工具和銀行服務。金融產品的形式是客戶所要求的產品種類、特色、方式、質量和信譽,使客戶方便、安全、盈利。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創新的大部分屬於金融產品的創新。
四、金融機構創新
金融機構創新,是從金融創新經營的內容和特徵出發,以創造出新型的經營機構為目的,建立完整的機構體系。
【拓展資料】
金融創新是變更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現有的金融體制和金融工具所無法取得的潛在利潤,它是一個為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確立,金融發展將主要依靠社會經濟機體的內部力量--金融創新來推動。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各種新型理財品種的推出,深圳中小企業板塊的建立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
但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結構不合理,企業的融資結構不合理,金融工具品種單一,金融產品的發展不規范,無法律保護等問題仍然存在,如何將金融創新對金融發展的推動力效應發揮到最大,如何消除制約金融創新的因素,中國未來金融創新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是什麼等問題將是重點需要研究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金融業的發展也仍處於初級階段,在這樣一種特殊的國情,照搬西方的金融創新理論顯然是不可取的。

Ⅷ 現代市場營銷有哪些常見的創新理論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的新領域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認為市場需求引起供給,每個企業必須依照消費者的需要與願望組織商品的生產與銷售。幾十年來,這種觀念已被公認,在實際的營銷活動中也倍受企業家的青睞。然而,隨著消費需求的多元性、多變性和求異性特徵的出現,需求表現出了模糊不定的「無主流化」趨勢,許多企業對市場需求及走向常感捉捕不準,適應需求難度加大。另外,完全強調按消費者購買慾望與需要組織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會壓抑產品創新,而創新正是經營成功的關鍵所在。為此,在當代激烈的商戰中,一些企業總結現代市場營銷實踐經驗,提出了創造需求的新觀念,其核心是指市場營銷活動不僅僅限於適應、刺激需求,還在於能否生產出對產品的需要。 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對此進行了表述:「我們的目標是以新產品領導消費大眾,而不是問他們需要什麼,要創造需要。」索尼公司的認識起碼有三方面是新穎的: 其一,生產需要比生產產品更重要,創造需求比創造產品更重要; 其二,創造需要比適應需要更重要,現代企業不能只滿足於適應需要,更應注重「以新產品領導消費大眾」; 其三,「創造需求」是營銷手段,也是企業經營的指導思想,它是對近幾十年來一直強調「適應需求」的市場營銷觀念的發展。
關系市場營銷觀念
關系市場營銷觀念是較之交易市場營銷觀念而形成的,是市場競爭激化的結果。傳統的交易市場營銷觀念的實質是賣方提供一種商品或服務以向買方換取貨幣,實現商品價值,是買賣雙方價值的交換,雙方是一種純粹的交易關系,交易結束後不再保持其它關系和往來。在這種交易關系中,企業認為賣出商品賺到錢就是勝利,顧客是否滿意並不重要。而事實上,顧客的滿意度直接影響到重復購買率,關繫到企業的長遠利益。由此,從八十年代起美國理論界開始重視關系市場營銷,即為了建立、發展、保持長期的、成功的交易關系進行的所有市場營銷活動。它的著眼點是與和企業發生關系的供貨方、購買方、側面組織等建立良好穩定的夥伴關系,最終建立起一個由這些牢固、可靠的業務關系所組成的「市場營銷網」,以追求各方面關系利益最大化。這種從追求每筆交易利潤最大化轉化為追求同各方面關系利益最大化是關系市場營銷的特徵,也是當今市場營銷發展的新趨勢。 關系市場營銷觀念的基礎和關鍵是「承諾」與「信任」。承諾是指交易一方認為與對方的相處關系非常重要而保證全力以赴去保持這種關系,它是保持某種有價值關系的一種願望和保證。信任是當一方對其交易夥伴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有信心時產生的,它是一種依靠其交易夥伴的願望。承諾和信任的存在可以鼓勵營銷企業與夥伴致力於關系投資,抵制一些短期利益的誘惑,而選擇保持發展與夥伴的關系去獲得預期的長遠利益。因此,達成「承諾———信任」,然後著手發展雙方關系是關系市場營銷的核心。
綠色營銷觀念
綠色營銷觀念是在當今社會環境破壞、污染加劇、生態失衡、自然災害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新觀念。八十年代以來,伴隨著各國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綠色浪潮,綠色工程、綠色工廠、綠色商店、綠色商品、綠色消費等新概念應運而生,不少專家認為,我們正走向綠色時代,下個世紀將是綠色世紀。在這股浪潮沖擊下,綠色營銷觀念也就自然而然地相應產生。 綠色營銷觀念主要強調把消費者需求與企業利益和環保利益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充分顧及到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問題,要求企業從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到使用整個營銷過程都要考慮到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環保利益,做到安全、衛生、無公害等,其目標是實現人類的共同願望和需要——資源的永續利用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此,開發綠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發展綠色產業是綠色營銷的基礎,也是企業在綠色營銷觀念下從事營銷活動成功的關鍵。
文化營銷觀念
文化營銷觀念是指企業成員共同默認並在行動上付諸實施,從而使企業營銷活動形成文化氛圍的一種營銷觀念,它反映的是現代企業營銷活動中,經濟與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企業的營銷活動不可避免地包含著文化因素,企業應善於運用文化因素來實現市場制勝。

Ⅸ 金融創新給商業銀行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怎樣理解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是在現有的制度下,對金融業務的一種組合.現在實際上的金融創新有混業舊機經營的意思

Ⅹ 持約束誘導論的觀點的人認為什麼是金融創新的根本原因

(1)約束誘導型金融創新理論上研究金融創新原因的理論之一,是由西爾柏主要從供給角度提出的理論。西爾柏研究金融創新是從尋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公司積極創新這個表象開始的,由此歸納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減輕外部對其產生的金融壓抑而採取的「自衛」行為。
(2)西爾柏認為,金融壓抑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強加的壓制。金融企業採取了一系列資產負債管理制度,保障資產具有流動性的同時還有一定的償還率,以避免經營風險,保證資產的安全。但這些規章制度,一方面雖然確保了金融企業的經營穩定,但另一方面卻形成了內部的金融壓抑。二是政府的控制管理。這種因外部條件變化而導致的金融創新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外部條件變化而產生金融壓制,使金融機構的效率降低。金融機構必須努力通過創新提高效率來彌補這部分損失;另一種情況是金融壓制使得金融組織所付出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創新是對金融壓制的反應,其代價與壓制所造成的機會成本增長是一致的。因此,金融機構通過逃避壓制來盡量降低其機會成本增加所帶來的損失。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創新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108
000937增發價格 瀏覽:963
建行杠桿保證金炒外匯 瀏覽:454
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瀏覽:164
境外匯款可以 瀏覽:242
房地產融資特點有哪些內容 瀏覽:422
中信證券的基本面分析 瀏覽:84
雁盛實業股票 瀏覽:239
外匯期貨交易商 瀏覽:57
上海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金融理財顧問公司 瀏覽:635
做深做優金融服務 瀏覽:653
境外股東質押股票 瀏覽:82
2016商品期貨分析報告 瀏覽:566
哪家證劵公司理財短期好 瀏覽:827
從金融公司套取首付貸 瀏覽:839
國檢集團漲停 瀏覽:213
金融服務費用的進項稅是否可抵扣 瀏覽:148
投融資規劃報告 瀏覽:934
基金高端理財優勢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