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會議

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會議

發布時間:2022-02-01 17:08:35

⑴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涉及哪些內容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15年12月18日在北京舉行。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貫徹落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經濟

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改革開放向縱深邁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今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志著「十二五」規劃可以勝利收官,使我國站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同時,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國內外條件變化,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會議認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必須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堅持辯證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加快改革創新,抓緊做好工作,就能順利過關。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會議指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註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註重加減乘除並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註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
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會議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第二,產業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要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網路化水平等,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要堅持創新驅動,注重激活存量,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發展實體經濟。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要做好為企業服務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創新發展,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合法利益,提高企業投資信心,改善企業市場預期。要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破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要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實機制,把握好改革試點,加強統籌協調,調動地方積極性,允許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抓好改革舉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斷見到實效,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第五,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要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會議認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第一,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並重組。要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第四,擴大有效供給。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干,提高扶貧質量。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要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農產品質量、效益上。
第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會議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要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賬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要加快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在保基本、強基層的基礎上,著力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會議指出,要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資環境,高度重視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保護知識產權,對內外資企業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要抓好「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機構的融資支撐作用,抓好重大標志性工程落地。

會議強調,要堅持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堅持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大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抓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要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要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線。要健全督查激勵問責機制,促進各方面奮發有為、幹事創業。
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要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注重調動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善於把握本質、主流和趨勢,善於把握社會心理,善於把握時、度、效,深度分析,主動發聲,澄清是非,更有針對性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會議號召,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各級領導幹部務必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握正確方向,腳踏實地推進,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⑵ 如何做好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內容

一般來說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鄒接權、商標權、商號權、商業秘密權、產地標記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權等權利。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則是運用法律手段對這些權利進行有效的利用和保護。如何才能做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應該注意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領導者要對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高度重視,領導者要加強自身的知識產權意識,把知識產權管理列入領導工作議事議程,在人力物力財力上要給予保障。2、設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有專職工作人員管理。3、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⑶ 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的改革創新

(一)深化認識、轉變觀念,切實提高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金融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等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要求,進一步增強做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責任感和大局意識,切實改變經營和服務理念。要把改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擴大中小企業信貸投放作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信貸經營業務的重要戰略,確保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要高於全部貸款增速,增量要高於上年。
(二)改造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確保符合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獲得方便、快捷的信貸服務。各金融機構要對中小企業設立獨立的審批和信貸准入標准,壓縮中小企業貸款審批流程,切實提升貸款審批效率。鼓勵有條件的銀行為中小企業開辦一站式金融服務。積極推廣靈活高效的貸款審批模式。研究推動小企業貸款網路在線審批,建立審批信息網路共享平台。
(三)堅持有保有壓、明確支持重點,積極推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優先滿足中小企業符合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興業態項目資金需求,加大對具有自主知識產品、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拳頭產品中小企業的支持,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嚴格控制過剩產能和「兩高一資」行業貸款,鼓勵對納入環境保護、節能節水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投資項目的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鼓勵金融機構支持東部地區先進中小企業通過收購、兼並、重組、聯營等多種形式,加強與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的合作,有序實現產業轉移。加快推動發展文化創意、服務外包以及其他就業吸納能力強、市場需求大的服務業中小企業發展。
(四)實施小企業金融服務差異化監管。銀監會派出機構要因地制宜制定科學、審慎的小金融機構市場准入細則,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不斷提高監管技術和監管有效性。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要進一步落實小企業金融服務「四單」原則,既單列信貸計劃、單獨配置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單獨客戶認定與信貸評審、單獨會計核算,構建專業化的經營與考核體系。各金融機構要增強風險管理意識,針對小企業客戶風險狀況,制定風險管理業務規則,培養熟悉小企業業務的風險管理經理,逐步建立與小企業業務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相適應、完善、可靠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對小企業授信工作的相關規定,制定小企業信貸人員盡職免責機制,切實做到盡職者免責,失職者問責。
(五)推動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創新。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推動動產、知識產權、股權、林權、保函、出口退稅池等質押貸款業務,發展保理、福費廷、票據貼現、供應鏈融資等金融產品。探索開展依託行業協會、農村專業經濟組織、社會中介等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信貸模式創新。加大電子銀行業務宣傳,引導和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電子商業匯票在中小企業客戶中的使用率。鼓勵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同業合作,穩步發展貸款轉讓業務,合理調劑信貸資源,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
二、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多層次金融組織體系
(六)提高大型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意識和能力。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要繼續推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大型銀行在已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基礎上,要進一步向下延伸服務網點,切實做到單獨統計和調控,完善評審機制,使專營機構充分發揮作用,實現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金融業務的針對性服務。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要加快改造機構網點,完善小額貸款功能,創新信貸產品,提升對微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重點客戶的金融服務。
(七)積極發揮中小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中小商業銀行要准確把握「立足地方、服務中小」的市場定位,把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支持中小企業、私人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作為工作重點,努力打造自身「服務中小企業」品牌。充分發揮中小商業銀行的地緣優勢,挖掘企業信用信息,為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創造良好環境。建立穩定的信貸員隊伍,以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為標准,探索提供延伸服務,較好滿足中小企業的特殊金融服務需求。取消符合條件的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准入數量限制,鼓勵其優先到西部和東北地區等金融機構較少、金融服務相對薄弱地區設立分支機構。
(八)推動服務縣域中小企業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穩步發展。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到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開設村鎮銀行和貸款公司。堅持小額貸款公司風險防範和規范發展並重,支持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為村鎮銀行。大中型商業銀行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為小額貸款公司提供批發資金業務,但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可獲得融資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
三、拓寬符合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特點的多元化融資渠道
(九)完善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機制,發揮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積極作用。鼓勵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等設立創業投資企業,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民間資本為主體的創業資本籌集機制和市場化的創業資本運作機制,完善創業投資退出機制,促進風險投資健康發展。加大中小企業上市前期輔導培育力度,支持自主創新和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發行上市。積極發展中小板市場,加快發展創業板市場,努力擴大中小企業上市規模。建立和完善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及並購制度,完善中小企業上市育成機制。積極推進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試點,適時將試點擴大到其他具備條件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完善監管和交易制度,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十)逐步擴大中小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規模。積極推進完善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的試點工作,適當簡化審批手續,對中小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實行綠色通道。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中小企業發行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的,鼓勵中介機構適當降低收費,減輕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負擔。培育銀行間債券市場合格投資者,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市場創造條件。進一步完善風險控制、信用增進等相關配套機制,為優質中小企業在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階段提供信用增進服務。
(十一)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扎實推進擴大商業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試點工作。支持金融租賃公司按照「商業持續」原則,開展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業務創新。完善融資租賃公示登記系統,加強融資租賃公示系統宣傳,提高租賃物登記公信力和取回效率,為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業務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強對融資租賃業務的指導監督,促進融資租賃行業規范化,管理統一化,合同統一化,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保證融資租賃有序、規范發展。
四、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信用增強體系
(十二)加強對融資性擔保公司的日常監管。督促融資性擔保公司依法合規審慎經營,嚴格控制風險集中度和關聯方擔保。指導融資性擔保公司加強資本金管理和內控機制建設,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將擔保機構經營情況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徵信系統實施統一管理。推動地方政府建立各類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融資擔保基金、非營利性小企業再擔保公司、貸款獎勵基金,合理分擔小企業貸款風險。貫徹落實擔保行業各項法規,完善規章制度建設,盡快形成以出資人自我約束為監管基礎,以地方政府部門為監管主體,全國統一規范運營的擔保體系,提高融資性擔保公司資金使用效率。
(十三) 完善創新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保險產品。繼續推動科技保險發展,為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提供創新創業風險保障。積極發展信用保險和短期抵押貸款保證保險等新型保險產品,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發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保險產品。科學合理地釐定針對中小企業的保險費率,提高保險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保險服務的積極性。繼續落實對中小商貿企業投保國內貿易信用險給予保費補助政策。
(十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中小企業信用宣傳,增強中小企業信用意識。多渠道採集中小企業信息,擴大、豐富中小企業信用檔案信息,結合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提高對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服務水平。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評估體系,發揮信用擔保、信用評級和信用調查等信用中介的作用,增進中小企業信用。開展信用培植、延伸金融服務,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機會。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探索建立中小企業徵信系統。
(十五)建立健全信息溝通機制,創造良好生態環境。鼓勵舉辦多種銀企對接活動,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輔導和咨詢服務,幫助和支持中小企業健全企業制度,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生產經營信息的透明度,有效減少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增強中小企業市場融資能力。建立合作平台,發揮行業協會、民間商會、工商聯等在銀企對接中的橋梁作用,爭取在信息搜集、客戶篩選、風險防範等方面取得成效。
五、多舉措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十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加大優惠出口信貸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在跨境貿易試點地區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鼓勵金融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拓展業務。
(十七)改進中小企業外匯管理,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減少中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借用外債政策方面的差別,允許有借款能力和資金需求的各類中資企業對外借款以滿足其境外資金需求。支持中小企業購匯對外投資。
六、加強部門協作和監測評估機制建設
(十八)各級金融管理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協作,督促和指導政策的貫徹落實工作,在政策規劃、機構建設、人員培訓、宣傳服務等方面加強合作交流,建立信息共享和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定期通報制度。要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制度,將中小企業貸款納入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內容,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設立單獨的考核指標,定期公布考核結果並上報人民銀行總行,督促金融機構提高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要加強中小企業信貸統計監測與分析,督促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大中小型企業貸款專項統計制度和國家中小企業劃分標准,切實提高數據報送質量,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貸款統計制度。
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會同所在省(區、市)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將本意見聯合轉發至轄區內金融機構,並協調做好本意見的貫徹實施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
銀 監 會
證 監 會
保 監 會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一日

⑷ 關於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的文化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金融業要深入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繼續貫徹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保證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合理的資金需求,著力擴大內需、優化信貸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汽車、鋼鐵、電子信息、物流、紡織、裝備製造、有色金屬、輕工、石化、船舶等重點產業(以下簡稱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總體要求和《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的精神,現就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嚴格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著力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
(一)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走勢,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金融宏觀調控的要求,緊密結合轄區實際,積極加強信貸政策宏觀指導,更多運用市場化手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不斷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把握好信貸投放的方向、力度和節奏,合理配置信貸資源。信貸政策指導要增強針對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同時,對已經出台的信貸政策要加強導向效果評估,有效疏通政策傳導渠道,提高政策導向效果。
(二)銀監會各派出機構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宏觀調控要求,加強監管引導和風險提示,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加強信貸風險和投向管理,在有效防範信貸風險的基礎上,發揮信貸引導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
(三)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金融調控要求,信貸投放要體現「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資產負債綜合管理要更好地服務於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對屬於產能過剩的產業項目,要從嚴審查和審批貸款。
(四)對產業鏈中輻射拉動作用強的骨乾重點產業企業,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採取銀團貸款模式加大信貸支持。對符合條件的有競爭力的重點產業中小企業,鼓勵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國有大型銀行差異化競爭,合理確定貸款的期限、利率和償還方式。對基本面好、產品有市場、信用記錄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困難的企業的信貸需求,要按規定積極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
(五)對地區主導性重點產業的核心企業和關聯中小企業,要綜合考慮產業集群的周期性風險、組織協作網路、融資擔保關系等,在科學把握貸款期限、規模和利率的同時,著力改進金融服務方式,不斷提高對新興產業集群金融支持的深度和廣度。
二、加快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努力改進和加強對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金融服務
(六)圍繞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適當增設產品研發中心,加強金融創新產品研發。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國家現行法律允許、財產權益歸屬清晰、風險有效管理控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創新信用模式和擴大貸款抵押擔保物范圍,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風險分散轉移機制。
(七)對輕工、紡織、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可探索開展核定貨值質押融資、買方付息票據貼現等業務。推動採取在建船舶、「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模式,對信譽良好的船東和船舶企業要及時開具付款和還款保函。發展適合物流企業融資、結算特點的物流保理和聯網結算等業務,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
(八)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專項擔保基金,促進成長型的中小電子信息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探索發展創投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組成的科技金融服務平台,對授信、擔保、保險等業務開展集成創新,有效滿足重點產業中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規范發展供應鏈融資、應收賬款質押、存貨質押、組合擔保貸款等,滿足重點產業和新興行業中自主創新型中小企業「短、頻、急、小」的資金需求。
(九)積極改進和完善對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金融服務方式,著力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對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中發展勢頭良好的重點骨幹企業給予積極支持。
(十)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支持重點產業企業創新、引進和吸收成長性好、成套性強、產業關聯度高的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推動國內企業自主創新和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辦船舶出口買方信貸和保函等業務,為船舶出口、船舶出口企業技改研發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十一)合理發展消費信貸,積極穩妥推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工作。完善汽車消費信貸制度和業務流程,實現資信調查、信貸辦理、車輛抵押、貸款擔保、違約處置的汽車消費信貸全過程法制化、規范化。支持和促進符合條件的國內骨幹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建立汽車金融公司。積極開展汽車融資性租賃、購車儲蓄等業務,促進汽車消費信貸模式的多元化。
(十二)對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葯、生物育種、信息網路、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積極研發適銷對路的金融創新產品,優化信貸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加大配套金融服務和支持,促進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集成、產業集群、要素集約,支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多方面拓寬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的融資渠道
(十三)進一步推動多層次、多元化直接融資體系建設。創新適合重點產業企業發展需要的債券產品,積極引導和支持重點產業中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支持汽車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券。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社會化的風險投資機制,支持和推動重點產業集群發展。依託產業基地、企業孵化器、孵化園區等產業集聚區擴大中小企業集合債發行規模。進一步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為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企業上市融資創造條件。積極推動創業板市場規范健康發展,支持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新渠道。
(十四)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等,鼓勵有條件的境內上市公司實施境外並購,進一步發揮並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基礎作用。規范發展股權質押貸款。鼓勵信託公司發揮功能優勢,開展符合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政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發行金融債券的財務公司范圍,支持重點產業企業集團發展。引導商業銀行進入金融租賃業,提高行業整體實力,充分發揮融資租賃對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的積極作用。
(十五)充分發揮保險對重點產業調整振興的風險保障作用。支持保險企業積極開發與重點產業特點相適應的個性化、差異化的保險產品。創新中小企業保險產品和承保模式,促進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穩定。積極推進科技保險發展,探索建立使用國產首台首套裝備的保險風險補償機制。穩步發展住房、汽車等消費信貸保險,加強保險企業與銀行的合作,促進消費增長。推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發展,支持國內信用銷售。
(十六)推動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保險企業積極配合國家產業和外經貿政策,通過提供中長期及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資信調查、發布行業及重大風險預警信息、商賬追收等服務方式,在費率、限額、理賠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重點產業出口企業化解出口收匯等各類風險,支持企業擴大出口和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和投資。
四、推進企業兼並重組,支持重點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
(十七)加強和改進境內外並購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完善制度、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境內外並購貸款,支持企業兼並重組。鼓勵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貼息、風險獎補、設立並購基金等方式,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企業並購重組業務。對重點產業企業在境外投資國家建設急需的能源、礦產等戰略資源,開展境外資源勘探和開發,以及向境外轉移過剩的生產能力和成熟技術,金融機構要做好信貸支持和外匯收支等配套金融服務。
(十八)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並重組。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並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探索完善市場化定價機制,提高並購重組效率。不斷豐富並購方式,鼓勵上市公司以股權、現金和多種金融工具組合作為並購重組支付方式。健全、完善股權投資退出機制,規范引導證券經營機構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提供中介服務,並提供融資支持。進一步修訂完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規章及相關配套文件,簡化行政許可程序,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提供支持和便利。進一步提高並購重組活動透明度,有效防範和打擊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為並購重組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十九)完善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改善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管理,便利重點產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吸收更多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外匯市場產品,為重點產業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提供更多市場工具。支持重點產業企業建立境外營銷網路,穩定高端產品出口份額。
(二十)加大境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金融支持。推動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改革,為重點產業中有競爭力的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提供進出口收付匯服務便利。進一步簡化貿易信貸登記管理、程序和方式,便利重點產業企業出口和先進技術進口。鼓勵金融機構靈活運用票據貼現、押匯貸款、對外擔保等方式,緩解重點產業出口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進一步完善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支持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對外開放。靈活掌握出口收結匯聯網政策,進一步提高船舶企業預收款結匯額度,為船舶出口外匯核銷提供便利,保證造船企業正常資金需求。滿足符合條件的電子信息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產品更新換代的外匯資金需求,通過進出口銀行提供優惠利率進口信貸方式給予支持。
(二十一)積極探索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加緊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分散「走出去」企業的匯率風險,提高海外金融服務能力。進一步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增加試點企業數量。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並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跨境投融資的便利化。增加出口信貸資金投放,支持國內企業承攬國外重大工程,帶動船舶、冶金設備、裝備製造成套設備和施工機械出口。
五、加強信貸結構和信貸風險預警監測,有效抑制產能過剩和防範金融風險
(二十二)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和銀監會各派出機構應加強溝通、協調和聯動,加強轄區內信貸結構和信貸風險預警監測,對不符合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相關產業政策要求,未按規定程序審批或核準的項目,尤其是國家明令限期淘汰的產能落後、違法違規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項目,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貸支持,並要採取妥善有效措施保護銀行信貸資產安全。
(二十三)嚴格發債、資本市場融資審核程序。對不符合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國家已經明確為產能過剩的行業以及不符合市場准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禁止通過新發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可轉換債、股票或增資擴股等方式融資。
(二十四)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把信貸關,在積極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禁止對國家已明確為嚴重產能過剩的產業中的企業和項目盲目發放貸款。進一步加大對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項目的金融支持,支持發展低碳經濟。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多種形式的低碳金融創新產品,對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和環保要求的企業和項目按照「綠色信貸」原則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和完善客戶環保分類識別系統,支持發展循環經濟,從嚴限制對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消耗型的企業和項目的融資支持。
(二十五)進一步加強防控信貸風險的制度和機制建設,發展和完善多層次信貸市場。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建立信貸結構和存貸期限錯配情況按季監測報告制度,加強對重點產業金融服務狀況的動態監測。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息互通機制和聯合預警機制,積極改進和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撥備管理和資本充足管理,有效控制貸款風險。
(二十六)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貸款標准和貸款條件,以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制度。及時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貸資金運作的風險監測、風險提示和風險防範,對於出資不實、治理架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資金管理運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資平台,要嚴格限制貸款,有效提高對各種貸款特別是中長期貸款和政府背景貸款的信貸風險評估和管理能力。
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會同當地銀監會、證監會及保監會的派出機構將本意見迅速轉發至轄區內各中資金融機構,並做好政策貫徹實施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
銀 監 會
證 監 會
保 監 會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八大主要任務是什麼

明年經濟工作的八項主要任務分別是:
一、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基調做好宏觀調控工作。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繼續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著力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優化支出結構,較大幅度增加對社會保障、衛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更好地調節社會總需求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防止投資反彈,促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水平。要採取有力措施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生產,完善儲備體系,提高價格調控預見性,加強價格監測,加強市場監管,及時完善和落實因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的補助辦法。
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做好「三農」工作,對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必須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緊迫感,糧食安全的警鍾要始終長鳴,鞏固農業基礎的弦要始終緊綳,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終堅持。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創新「三農」工作思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三農」工作水平。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鞏固完善強化支農惠農政策。突出加強農村基礎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著力解決農村民生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著力抓好農業生產,發揮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力爭糧食生產再獲好收成。要切實改善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推進扶貧開發,讓廣大農民更好共享發展成果。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必須堅持需求導向,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努力實現優勢領域的戰略突破。必須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發揮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必須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緊密結合,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快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
四、加大攻堅力度,確保節能減排取得重大進展。明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必須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難而上,盡快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持久戰。必須完善政策法規,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更加註重用法律手段促進節能減排,加快出台和實施有利於節能減排的價格、財稅、金融等激勵政策,加快制訂和實施促進節能減排的市場准入標准、強制性能效標准和環保標准。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制,把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作為檢驗經濟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准。增強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要繼續推進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健全市場機制,打破行政區劃局限,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引導產業合理布局,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加大國家對欠發達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大力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著力縮小地區間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要按照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總體要求,加強規劃引導,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突出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六、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改革始終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過去取得的成就靠改革,今後的發展仍然要靠改革。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的要求,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積極推進各方面體制創新。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完善所有制結構。深化財稅、價格、投資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加快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務體制。
七、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要統籌安排對內對外經濟工作,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創新對外開放工作思路,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增強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的能力。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推進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
八、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黨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這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的庄嚴承諾。要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大對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對各類民生問題,要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扎實加以解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健全職業培訓制度,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大力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著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穩步實施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醫葯衛生服務。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設,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房制度,著力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完善社會管理,維護安定團結。
會議指出,實現明年經濟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必須堅持穩中求進,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堅持好字優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在完善體制機制上取得新突破;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在工作具體部署上,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位,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擴大消費需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做好節能減排和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設。
會議強調,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完成明年經濟工作的各項任務,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統籌兼顧,不斷掌握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深入調研,不斷把握科學發展的主動權;狠抓落實,不斷取得科學發展的實效。要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引導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努力在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上邁出更大步伐,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作出更大成績。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發展、社會祥和的良好局面至關重要。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⑹ 知識產權金融平台的產品多不多啊

不是非常的多,因為我們國家是一個鼓勵去交流的國家,那傳統美德中就有分享,所以很多人對自己的知識產權並不是非常的重視,這就導致了我們國家的一些知識產權金融平台的產品非常的少,因為他們客戶非常的少,沒有人需要。

⑺ 關於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的發布內容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
為了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市委「推進科技創新,增強發展能力「重大課題研究成果,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增強上海產業綜合競爭力,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現就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性
(一)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是增強先進製造業發展後勁的需要
(二)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是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當前,上海先進製造業發展已進入新型產業體系的構建階段,產業結構趨向高度化。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要求上海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從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轉變為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從傳統製造業生產轉變為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先進製造業,推動產業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支柱產業、裝備產業、戰略產業發展的重點突破。
(三)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需要
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明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要求上海構築更加高端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形成與國際大都市和建設「兩個中心「相適應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高集聚度的現代產業體系,以適應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戰略需要,是加快上海城市功能和產業轉型的迫切要求。
當前,上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還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是宏觀經濟環境存在不確定因素。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顯現,市場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使上海產業發展的壓力增大。二是土地、能源等資源環境要素對產業發展的約束不斷增加。產業調整成本不斷上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面臨瓶頸制約。三是產業資本集聚能力不強。上海在新能源、航天航空、生物醫葯、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優勢,但由於缺少外部資本有效投入而未能同步形成較大產業規模。四是核心企業技術支撐能力有待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龍頭企業缺乏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系統集成能力,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鏈銜接能力還較薄弱等。對這些問題,必須切實加以解決。上海要抓住當前重要的發展機遇,堅決服從、服務國家戰略,充分發揮上海產業基礎雄厚、科技資源密集、綜合實力領先、要素流動迅捷等優勢,通過創新突破和資本集聚,集中發展代表全球產業發展方向和體現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業集聚、規模擴展和能級提升。
二、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基本思路
一是服從服務國家戰略,落實國家重大專項,主動銜接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二是將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主要方向;
三是結合本市產業發展實際,聚焦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培育新的增長點,搶佔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
四是立足上海產業、金融、科技、人才等綜合優勢,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推動集成創新和自主創新,增強產業持續發展能力。
(二)主要原則
1.立足技術進步,提高產業競爭力。以技術進步為主線,以企業為載體,以產業化為抓手,通過開放式創新,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著力推動「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在不斷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努力把握行業發展先機;在保持技術進步與國際同步的基礎上,切實增強產業發展後勁。
2.集聚優勢條件,搶占行業制高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緊瞄準行業高端,集聚優勢條件重點攻堅。充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產業集聚,構建產業鏈的創新模式,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中心,帶動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技術進步,實現產業化關鍵瓶頸的持續突破。
3.明確責任主體,聚焦重點突破口。堅持以企業為責任主體,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充分發揮實施主體的積極性,發揮各種所有制企業的作用,明確工作責任制和責任人,制定詳細的推進計劃,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組織落實、責任落實、進度落實。
4.強化深度融合,推進產業集約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發展信息產業,積極培育以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和數字技術為基礎的高新技術服務業,運用信息技術改造裝備製造和節能環保等傳統產業,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三)總體目標
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大力發展能夠縮小與發達國家製造業水平差距、對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有重要推動作用、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領域,聚焦新能源、民用航空製造業、先進重大裝備、生物醫葯、電子信息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等九個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集聚創新資源,突出技術進步,攻克關鍵瓶頸,夯實產業基礎,完善以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主體的發展團隊。
調整結構。到2012年,重點領域通過打造自主品牌,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實現技術引領;通過提高核心設備製造環節的集聚度,實現系統引領;通過融合發展總集成、研發設計等,實現價值鏈引領。
發展增量。到2012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領域總產值達到11000億元,比2008年增加4500億元左右。
帶動效應。民用航空製造業、先進重大裝備、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保持國內領先,新能源、生物醫葯、電子信息製造業、新材料、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高端產業帶動作用明顯,產業鏈銜接較為完善,實現重點產業的集約化發展。
三、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點領域
根據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要求,參照《上海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目錄(2008)》的內容,依據上海現有的產業基礎、科研技術水平和人才支撐條件,確定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的九個重點領域,即新能源、民用航空製造業、先進重大裝備、生物醫葯、電子信息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軟體和信息服務業。
(一)新能源。到2012年,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實現2MW陸上風電機組規模化生產和3.6MW海上風電機組的產業化,加快風電發電機、主控制器及系統等關鍵部件國產化,推進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建設及相關裝備產業化,推進IGCC有關裝備研製及示範工程建設。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及關鍵生產設備產業化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浦東、閔行等區域。
(二)民用航空製造業。到2012年,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形成大型客機的總裝和研發基地、ARJ21-700支線飛機30架批產、商用飛機發動機研發中心和航電系統集成產業化。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大型客機總裝和研發基地、商用飛機發動機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浦東、閔行、寶山等區域。
(三)先進重大裝備。到2012年,產業規模達到1200億元。重點聚焦核電、火電、特高壓輸變電、軌道交通裝備、自動控制系統等,實現關鍵核島主設備國產化配套,提升大型鍛件產品的極端製造能力,發展60-120萬千瓦清潔高效火電設備系列,實現軌道交通車輛及自動控制系統國產化。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百萬千瓦等級核電關鍵設備及部件產業化、大容量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系列產業化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浦東、閔行、松江等區域。
(四)生物醫葯。到2012年,生物醫葯製造業總產值達到850億元,服務外包收入達到150億元,醫葯商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在高端化學原料葯製造領域取得突破,加快開發中葯及天然提取物,重點突破生物診斷試劑、疫苗及抗體類葯物的產業化,著力發展數字化高端醫療設備。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精密醫療器械和檢測系統儀器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浦東、徐匯、奉賢等區域。
(五)電子信息製造業。到2012年,集成電路和平板顯示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重點推進12英寸65nm以下晶元生產線建設,實現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電視、平板顯示、汽車電子等晶元的國產化,加快集成電路製造、測試裝備產業化,推進TFT-LCD高世代生產線、OLED中試線及配套產業建設,發展大功率LED封裝器件及產品產業化。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4.5代OLED中試線建設、數字電視晶元套片產業化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浦東、徐匯、閔行等區域。
(六)新能源汽車。到2012年,產業規模達到900億元。加快推進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客車產業化,提升驅動電機、動力電池及其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配套能力,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提升汽車電子系統集成能力。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客車和動力系統、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浦東、嘉定、金山等區域。
(七)海洋工程裝備。到2012年,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重點提升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自升式鑽井平台、半潛式鑽井平台、鑽井船等研製能力,加快海洋鑽探設備、油處理模塊的研製,提升港口裝卸運輸設備等級,實現船用通訊、導航、控制電子設備等船舶電子的突破。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自升式、半潛式鑽井平台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浦東、長興島等區域。
(八)新材料。到2012年,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重點推進高性能碳纖維、耐高溫纖維等生產線建設,實現高溫合金、鈦合金材料產業化,推進生物相容材料及終端產品產業化,加快環保節能材料與新型綠色建材產業化及其推廣應用。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1500噸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建設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金山、奉賢、寶山等區域。
(九)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到2012年,產業規模達到3600億元。重點推動信息服務業的基礎軟體、嵌入式軟體和大型行業應用軟體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TD-SCDMA、TD-LTE等移動通信技術,推進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互動娛樂、金融服務和在線視聽等數字內容服務產業。2009年第一批擬推進的基礎軟體產品研發、TD-SCDMA增強技術基帶晶元產業化等重點項目,主要集聚在浦東、徐匯等區域。
四、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推進工作體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口聯系部分重點項目。成立上海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上海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小組建立例會制度,協調推進工作中的有關事項。九個重點領域中,新能源、民用航空製造業、先進重大裝備、電子信息製造業、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等八個領域由市經濟信息化委為主負責推進;生物醫葯領域由市科委為主負責推進。有關委辦局、區縣政府、開發區共同做好推進工作。
(二)明確項目實施主體。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由中央企業、地方企業、民營企業等各種所有制企業共同參與。實施主體需制定詳細的項目推進計劃,明確工作責任制和責任人。對實施主體提出的政策需求以及需要協調的有關事項,由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小組予以協調。
(三)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化服務平台。組建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中心,作為市政府面向全社會服務並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平台,具體承擔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信息發布、政策咨詢、項目受理、技術服務、配套對接、平台聚焦、績效評估等工作。
(四)優先落實支持政策。將本市出台的財稅、規劃、土地、人才、科技方面的鼓勵支持政策,在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九個重點領域優先落實,對項目實施主體和配套單位傾斜,給予優先支持。
(五)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市政府設立100億元的專項資金,用於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專項資金按照《上海市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使用。鼓勵金融資本與重點產業發展對接,鼓勵社會資本的積極投入。
(六)推動產業鏈配套建設。建立中小企業對接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項目的工作機制,定期向中小企業發布需求信息、召開對接會議等。圍繞項目實施主體,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形成專業化配套。
(七)不斷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引導。編制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制定和完善適應九個重點領域產業特點、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動態跟蹤國內外各重點領域產業發展趨勢,了解和把握技術動態。分領域、分專業建立專家庫。
(八)推進產學研合作。支持在重大產業和重點項目中開展產學研用的融合,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企業建立若干產學研示範基地,每年由高新技術產業化承擔主體企業發布產學研合作攻關需求,分領域召開產學研合作對接會。鼓勵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向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傾斜。

⑻ 26.如何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

一要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充分發揮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研究制定和督促檢查年度工作任務、目標和各項措施的實施;積極開展行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作,推動建立重大科技項目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制定和完善與專利和標准有關的政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體系,支持企業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打造知名品牌;深入開展各類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全面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水平和應對知識產權競爭能力。同時,進一步完善專利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二要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宏觀管理。深化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在經濟、文化和社會政策中的導向作用,加強產業政策、區域政策、科技政策、貿易政策與知識產權政策的銜接,加強文化、教育、科研、衛生等政策與知識產權政策的銜接。運用財政、金融、投資、政府采購政策和產業、能源、環境保護政策,引導和支持市場主體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強化科技創新活動中的知識產權政策導向作用,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化、商品化、產業化。 三要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專利運用與產業化體制機制建設、平台建設和示範項目建設。加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力度,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工作。繼續開展對國家重點行業、領域的專利技術分析和預警機制研究。提高知識產權中介服務能力,建立誠信信息管理、信用評價和失信懲戒等誠信管理制度。提高面向社會和公眾的專利文獻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學術研究的信息化管理,優化整合學術研究資源。 四要切實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建立政府主導、新聞媒體支撐、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知識產權宣傳工作體系,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國家普法教育中增加有關知識產權的內容,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加強國際和區域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及基礎設施建設與利用的交流合作,聯合外國政府、協會或民間機構共同在境外舉辦大型知識產權交流宣傳活動。

⑼ 「十一·五計劃」的全部詳細內容。

提出時間:2005年10月11日
會議: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
主要內容:(1)主要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城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2)主要任務: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等建設。(3)必須原則:1、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展既要有較快的增長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正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的變化,保持社會供求總量基本平衡,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實現又快又好發展。2、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國土地、淡水、能源、礦產資源和環境狀況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製約。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3、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長期持續發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4、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在農村和西部地區。要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形成東中西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5、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要條件。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更加註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加註重民主法制建設,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保持社會安定團結。6、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環境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在擴大開放條件下促進發展的能力。
指導思想: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 制,促進社會和諧。

⑽ 知識產權工作要求

知識產權管理,是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制度設計、流程監控、運用實施、人員培訓、創新整合等一系列管理行為的系統工程。知識產權管理不僅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一起構成了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及其運作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貫穿於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各個環節之中。從國家宏觀管理的角度看,知識產權的制度立法、司法保護、行政許可、行政執法、政策制定也都可納入知識產權宏觀管理的內容;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企業知識產權的產生、實施和維權都離不開對知識產權的有效管理。知識產權是全世界范圍廣泛關注的普遍問題,各國有各國的具體情況,對知識產權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知識產權管理實質上是知識產權人對知識產權實行財產所有權的管理。所有權是財產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其所有的財產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知識產權雖然在形態上有其特殊性,但它仍然是客觀實在的財產。所以,我們仍然可以對無形的知識產權進行科學管理,提高知識產權的經營、使用效益。
知識產權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知識產權的開發管理。企業應當從鼓勵發明創造的目的出發,制定相應策略,促進知識產權的開發,做好知識產權的登記統計,清資核產工作,掌握產權變動情況,對直接佔有的知識產權實施直接管理,對非直接佔有的知識產權實施管理、監督。
(二)知識產權的經營使用管理。主要對知識產權的經營和使用進行規范,研究核定知識產權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制定知識產權等等。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管理。對知識產權使用效益情況應統計,合理分配。
(四)知識產權的處分管理。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對知識產權的轉讓、拍賣、終止。 根據管理主體的不同,知識產權管理可為國家機關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及權利主體對其所有的知識產權的管理。
國家的管理主要從知識產權的取得和保護方面進行。
權利主體的管理主要從知識產權的合理開發、應用、推廣、自我保護等方面的考慮。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和質量
創造更多更好的知識產權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前提,但是要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和質量,必須加強知識產權管理。
使創造目標更加明確
第一,從知識產權創造最重要的主體——企業層面上看,一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使創造的目標更加明確。知識產權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確立以專利戰略為主的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並在戰略框架內,依據企業的總體經營和創新策略,對知識產權的創造特別是對專利申請的數量、質量、時機、類別形成一個總的目標和方針。國外許多大公司十分重視專利申請戰略,如東芝公司根據企業研發未來產品、下一代產品和先行產品的不同步驟,把專利申請分成概念性發明發掘階段、戰略性專利申請階段和專利網構築階段,從而使專利申請形成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網的總體戰略。二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提高創新研發的起點,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與本單位科研、生產領域相關的專利信息資料庫,充分運用專利文獻信息,可以及時了解與本單位相關的國內外技術動態,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節約人力和資金資源。三是通過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提高發明人、設計人的創造積極性。企業應根據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律和國家相關政策規定要求,建立企業內部合理的知識產權利益分配與獎勵制度。通過兌現獎酬,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務發明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職務發明人的聰明才智,避免人才技術流失。
第二,從國家行政管理層面看,專利、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都需要國家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依據法律代表國家向申請人授予相應的知識產權。因此,這些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的管理水平高低,知識產權審查速度快慢和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數量和質量。
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
第三,從地方行政知識產權管理層面看,地方政府通過出台鼓勵知識產權創造的政策等行政管理手段,可以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各地政府為了提高本地區的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結合本地的實際出台了各具特色的鼓勵政策,如設立專利申請資助資金、將專利申請量納入考核地方官員的指標體系。
管理保護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對於鼓勵創新,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十分重要。但是,知識產權保護相對於知識產權管理,一個側重於事後的救濟,一個側重於事前的預防;一個是治標之策,一個是治本大計。只有全面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才能夠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
第一,對於企業來說,一是知識產權的科學管理奠定了知識產權維權的基礎。企業維權經常出現的困擾之一就是權利的穩定性問題,如果企業平時知識產權管理到位,對自己的知識產權的數量、內容、法律狀態以及與他人權利的界限十分清楚,就可以從容的應對他人提出的行政撤銷、宣告無效和侵權訴訟等糾紛。二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積累維權的可靠證據。通過知識產權管理,將知識產權取得和實施等過程中的重要資料分類管理,並完整保存,可以為維權提供可靠的證據支持。這一點對於商業秘密的保護尤其重要。三是知識產權管理本身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加強技術人員和技術成果管理,明確技術人員的權利義務,以及技術成果的權利歸屬,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資產流轉和人員流動而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另外,知識產權管理在衡量、降低維權成本,選擇維權途徑,確定維權方案等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在我國知識產權執法處於分散管理的情況下,更要加大知識產權執法的協調管理,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知識產權案件移送、信息通報、配合調查等機制,搭建具有信息服務、案件督辦、數據分析、狀況評價、監測預警等功能的平台,實現執法協調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保護機關工作的有機銜接。武漢市委、市政府成立武漢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統籌協調全市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達到了35家,其范圍涵蓋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仲裁委以及海關等系統的相關部門。
第三,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機關本身需要加強管理,通過內部管理,全面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強化執法手段。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運用的能力
知識產權運用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核心,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和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知識產權的運用能力,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約著知識產權運用能力的充分發揮。
第一,從企業管理來看,企業是知識產權運用的主體。知識產權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環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從整體管理體系的定位到管理部門的設置、人員的配備及實際職能,都具有重要地位。通過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的經濟效益。知識產權盈利的主要手段是知識產權的實施、轉讓和許可,在這些工作過程中,必須加強包括計劃管理、產權管理、許可管理等知識產權的全面管理。
第二,從國家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來看,強化知識產權實施和運用,提高國家和本地區的競爭力是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國家與地方為鼓勵實施知識產權,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國務院2006年發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在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地政府結合本地實際,也都出台了更加具體的鼓勵政策。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在《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中提出,實施扶持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建立自主創新產品認證制度、認定標准和評價體系,確定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由市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實施政府采購優先購買自主創新產品的政策。實施政府首購政策和訂購制度,不斷提高政府采購中本市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比例。通過工程設計、預算控制、招投標等形式,引導和鼓勵政府部門、企業和事業單位擇優購買本國、本地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這些政策的落實,將極大地推動知識產權的運用和實施。
知識產權管理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務問題。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只有從理論探討與實務創新兩個方面來考察知識產權管理,才能夠立體地把握其應處之坐標點,充分發揮管理在知識產權能力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集團企業管理模式 企業集團多為產業發展多元化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型企業。針對該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客體的廣泛性、復雜性,企業集團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與之相適應。
首先,在集團總部成立獨立的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由集團副總經理親自掛帥,全權負責企業知識產權方面各項事務。委員會由集團副總經理、法律顧問、集團辦公室主任、各產業塊經理與辦公室負責人等7人組成,獨立行使如下職能:
(1) 結合企業特點制訂企業知識產權的經營方針策略及規劃。
(2) 指導集團產業塊以及各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的各項規章制度。
(3) 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實施。
(4) 對違反各項規章制度的行為與個人提起法律訴訟或通過非法律手段進行處理。
(5) 組織職工,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研究開發人員進行系統的知識產權教育培訓。
(6) 協調部門之間、產業塊之間的知識產權事務。
(7) 督促集團各產業塊及時對已具備條件的專利、商標、版權等進行申請、注冊的保護工作。
其次,集團辦公室、行政部、發展部、集團下屬的各產業塊辦公室、發展部、集團下屬的各產業塊辦公室、發展部、產業塊總經理配合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開展工作。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每月與上述各部門召開一次會議。在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由這些部門和個人將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落實到集團以及各產業塊的每個部門、每個職工、每項工作及其每個環節中去。同時,這些部門亦將在知識產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以及建議及時反饋給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
此外,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還與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系,及時搜集各類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政策為已所用。
二、 產業單一的中型企業管理模式 產業單一、規模不大的中型企業,亦應建立獨立的知識產權部,作為董事會的智囊團,直接由企業董事會領導,該部由主管技術與法律事務的副總經理負責,下設技術室、商標室、法律室、信息室。各室負責人作為聯絡員由副總經理定期召集開會,研究、協調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以及制訂企業知識產權的產業策略、經營方針,從而開成一種網路型的管理模式。各職能部門對總經理負責具體履行下列職責:
(1)確定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對象;
(2)制訂企業各項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並負責監督實施;
(3)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產業策略,實現企業知識產權效益最大化;
(4)開展職工知識產權教育培訓,提高企業職員知識產權的保 護意識;
(5)建立知識產權侵權監控網路,防止企業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三、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模式 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一般具有規模小、技術含量高、機構精簡的特點,對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宜採取點面結合型管理模式,即選擇重點,協調全面。無須質疑,科學技術的此類企業的生命,其重要性固然居各部門的首位,因此,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不獨立設置,而與本企業的總工程師辦公室或者科技管理部門相結合。設置專職人員,專司專利、商業秘密、商標、計算機軟體等知識產權的登記管理工作,並直接由企業中主管知識產權的幹部領導。
另在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人員選派方面,我們認為大中型企業均應配備知識產權專業管理人才,技術部門應有專利代理人,商標部門應有商標代理人,法務部應有知識產權專業律師。管理人員專業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大趨勢,許多跨國公司對此均十分重視。如美國IBM公司其有關專利的專門事務由專利律師及專利代理人來處理。在美國本部就有一百多位專利律師,其他地區則有一百多名專利代理人。當然,國內多數企業暫無如此雄厚的人力資源。因此,權宜之計,一方面企業須加強與外部各類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及事務機構的聯系,以及時獲得各類知識產權信息和咨詢,了解政府政策、行業要求。另一方面,從企業長遠發展需求角度看,企業須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知識產權專業管理人員。把企業現有的技術成果、專利方面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合同的法務人員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的知識產權法律培訓,並鼓勵職工參加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或律師資格考試,努力造就一批既熟悉知識產權法律業務,懂得企業管理知識,又懂得本行業專業技術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更好為本企業服務。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會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瀏覽:164
境外匯款可以 瀏覽:242
房地產融資特點有哪些內容 瀏覽:422
中信證券的基本面分析 瀏覽:84
雁盛實業股票 瀏覽:239
外匯期貨交易商 瀏覽:57
上海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金融理財顧問公司 瀏覽:635
做深做優金融服務 瀏覽:653
境外股東質押股票 瀏覽:82
2016商品期貨分析報告 瀏覽:566
哪家證劵公司理財短期好 瀏覽:827
從金融公司套取首付貸 瀏覽:839
國檢集團漲停 瀏覽:213
金融服務費用的進項稅是否可抵扣 瀏覽:148
投融資規劃報告 瀏覽:934
基金高端理財優勢 瀏覽:405
國際注冊外匯交易師ipa 瀏覽:562
小額貸款公司是金融機構嗎 瀏覽:740
收傭金經營范圍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