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服務禮儀論文

金融服務禮儀論文

發布時間:2022-02-03 13:41:05

❶ 論文(中西醫專業)

首先,登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或者 維普資料庫(此為中國三大專業文獻資料庫)或國外Pubmed/Medline等國外專業資料庫,然後搜索相關的文獻,寫出您的文章。
其次,再去以上資料庫中搜索相關專業期刊編輯部信息,找到投稿聯系方式,這樣的方法避免網上很多釣魚網站,確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
最後,祝好運。
歡迎交流。靜石醫療,竭誠為您服務。

❷ 我要寫論文的資料

WTO架構下構築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
作者:杜業明
[摘 要]:本文以邁克爾.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為指導,強調必須構築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以應對跨國汽車集團的強有力的挑戰,並給出了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構築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的路徑依賴。
[關鍵詞]: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汽車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汽車產品系列和生產布局。2001年,全國《目錄》內103家企業汽車總生產量233.44萬輛,比1981年增長了12倍。中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實施,即通過設置高關稅壁壘和其它非關稅壁壘,實行汽車工業進口替代。中國已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這就意味著中國必須按照WTO的游戲規則,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合作。關稅壁壘的降低和非關稅壁壘的逐步拆除使得「散、亂、差」的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考慮到汽車工業是產業關聯度高、對國家經濟安全有重要影響的產業,因此,調整和制定正確的新時期汽車工業發展戰略,在WTO架構下推動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和結構優化,對於加快工業化進程,確保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在WTO架構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的理論思考
邁克爾.波特教授的《國家競爭優勢》發表以後,在西方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受到國際貿易學、管理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多個學科的專家學者的關注。
波特認為,「企業是國際市場上所扮演的主角。┅┅企業不只在一國之內發展,還各自有一套全球競爭戰略,進駐許多國家。」⑴而「國家是企業最基本的競爭優勢,因為它能創造並保持企業的競爭條件。國家不但影響企業所做的戰略,也是創造並延續生產與技術發展的核心。」⑵波特指出,「產業是研究國家競爭優勢時的基本單位。」⑶可見,「國家競爭優勢」就是國家整合相關資源,協助和促進特定產業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以佔領國際市場的能力。波特認為,一國的特定產業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取決於該國的生產要素、內需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持性產業以及企業結構、企業戰略和同業競爭等四個關鍵因素,這四個因素構成了該產業國家競爭優勢的「鑽石體系」。
在WTO架構下,中國汽車工業能否持續增長,取決於其國際競爭力的強弱。筆者認為,基於汽車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呈現的新特徵,應該把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作為制定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的理論基礎,要著眼於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的構築。這是因為:
1、斯密指出,「┅┅分工的范圍必然總是受到交換能力的限制,換言之,即受到市場范圍的限制。」⑷在WTO架構下,中國汽車市場真正成為世界汽車市場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必然導致汽車工業及其相關產業之間的國際分工越來越細化。一個汽車廠商甚至整個汽車工業都無法在一個自己可控制的區域內創造出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或產品組合。中國的汽車工業企業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必須依賴於政府、社會、相關行業及支持性行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才能生產出滿足國際消費者偏好的拳頭汽車產品組合。
2、發達國家正在設置更高的汽車產品技術壁壘和環境壁壘,以佔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並保護本國的市場。盡管發達國家的企業也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某些技術,但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並不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技術,如汽車新產品研發技術、關健系統總成製造技術等。於是,發展中國家在汽車市場競爭中將會長期處於不利地位。
3、發達國家在實現汽車工業現代化之後,正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改造自己的汽車工業,使得他們的汽車工業日益信息化、知識化。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尚未實現汽車工業現代化,現在又面臨著汽車工業信息化、知識化的挑戰。單獨依靠一個汽車廠商,不可能自主地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汽車工業,很難應對跨國壟斷汽車集團的強有力挑戰。
二、構築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的路徑依賴
波特強調,「政府的政策其重要性不在於政策本身,而在於它對鑽石體系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⑸ 因此,政府應當通過改善汽車工業的「鑽石體系」結構,來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同時,汽車廠商作為汽車工業的微觀基礎,應當為國家競爭優勢的構築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推動汽車工業制度良性變遷
不少人強調技術創新對於汽車工業發展的強大作用。但是它是以制度不起作用、不存在交易費用為前提的。必須認識到,技術創新的績效受一定的制度安排制約。諾斯指出,「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增長的關鍵要素;西方世界興起的原因就在於發展了一種有效率的經濟組織。」⑹因此,中國汽車工業國家競爭優勢的構築最終是由制度決定的。
1、推動汽車工業宏觀管理體制創新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汽車工業是為數不多的政府長期實行嚴格行政審批的領域。政府通過實行「目錄制」來控制新汽車廠商准入、現有汽車廠商投融資以及汽車產品市場准入等微觀市場行為。行政審批機制長期僭越市場機制,造成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緩慢且缺乏活力。目前國家經貿委已經用所謂「公告制」取代目錄管理。然而,公告制的基礎仍是目錄管理,其本質並沒有改變。應當加快推出汽車產品「型式認證」制度,盡可能地讓汽車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復位。
2、完善汽車工業企業資本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我國大多數汽車工業企業是國有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與國有汽車工業企業投資主體單一、政企不分相適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優化,這往往使得國有汽車工業企業目標不明確、缺乏效率,甚至出現「內部人控制」現象,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中外合資汽車企業則因其固有的資本結構缺陷,往往受到跨國汽車集團全球戰略的制約,其技術研發部門被合資外方掌握。為此,政府應當努力完善汽車工業企業的資本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
其一,積極推動國有汽車工業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民有資本充分介入汽車行業,堅決避免「一股獨大」的資本結構。
其二,下大力氣扶持中外合資汽車工業企業的中方母公司,幫助其成立自己的全資子公司和汽車研發機構,改變合資外方掌控技術研發的被動局面。其三,嚴格執行《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引導投資主體多元化了的汽車工業企業構建有效制衡、規范運行的法人治理結構。
3、持續推進微觀財政政策供給創新
在現行分稅制財政體制下,作為中央地方共享稅的增殖稅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政收入來源;企業所得稅不是按地域而是按所有制性質徵收,即中央企業的所得稅由國稅局徵收,而地方企業所得稅由地方稅務局徵收。「然而┅┅被選舉經任命當政的政治家和官僚與其他人一樣,他們的行為至少有一部分是受個人利益的驅使,而不是受社會利益之類的崇高思想支配。」⑺現行分稅制所造成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以及地方政府相互之間的博奕格局使得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地方政府千方百計地保護當地汽車廠商,外地產品很難進入本地市場,全國統一的、競爭有序的汽車市場難以形成。對於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反對地方本位主義,地方政府總是「陽奉陰違」。地方政府還極力阻撓跨地區、跨行業和跨所有制的有利於形成規模經濟的並購重組行為,其動機是防止稅收流到其他征稅主體手中。為重構全國統一的汽車大市場,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優化汽車產業組織結構,中央政府有必要持續推進微觀財政政策供給創新:其一,將汽車工業增殖稅劃為中央稅,按某一特定時間段地方政府徵收的增殖稅為依據確定中央向地方返還額度,以維護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其二,將汽車工業企業所得稅劃為中央地方共享稅,地方政府按企業所屬地域徵收應得企業所得稅份額。其三,汽車消費稅或類似汽車消費稅的稅種應當由地方政府徵收,以提高地方政府發展與汽車有關的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積極性。
(二)改善汽車工業的生產要素結構
企業要生存發展,就必須有一定的生產要素。波特把生產要素分為基本要素(basic factor)和高級要素(advanced factor)兩類。汽車工業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非熟練勞動力、資本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汽車工業對基本要素的依賴程度逐漸減輕,高級要素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汽車工業的高級生產要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人力(如汽車產品設計人員、汽車工程師)、汽車研究所、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等。高級生產要素是企業開發新產品、設計新工藝流程的必要條件。人不但屬於高級要素,也可以創造出高級要素。企業擁有數量相當的科技人才可以為企業的未來發展,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創造良好的機遇。目前,中國已經擁有一大批熟悉汽車製造工藝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工程技術人員。但是,與國外汽車先進國家相比,中國在高級生產要素的投入、產出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例如企業科技人才比例、企業R&D強度、科技成果轉化率方面都偏低。以一汽為例,一汽的技術開發人員約為2600人,僅佔全公司職工總數的2.6%,而日本豐田公司的職工總數與一汽相似,但技術開發人員近萬人,占職工總數的9.8%。更為嚴重的是,汽車高級科技人才流失比較嚴重。例如,天津汽車工業公司高級技術人員流失相當嚴重,甚至其下屬某企業的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等高層技術人員近年也都流失。作為技術精英的聚集之地的一汽、東風集團,高級技術人員流失也相當嚴重。很多人才特別是懂得汽車高科技(如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信息網路技術)的人才流失海外。汽車工程專業大學生尤其清華大學等名牌院校的畢業生,其首選去嚮往往是出國和外企,對國有汽車企業少有興趣。
政府和汽車工業企業要高度重視高級生產要素的創造和培養,要千方百計地留住高級人才。從「十五」計劃起,政府要加大財政扶持汽車工業的力度。凡是屬於基礎性的、關繫到整個汽車行業發展前途的研究項目(如電動汽車的研發),必須由國家財政來承擔其經費。地方政府應當加大與汽車工業有關的高校的財政支持力度,改革勞動人事制度、工資報酬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創造吸引和留住汽車高級人才的政策環境。汽車工業企業也要大力加強人力資本開發,改進高級人力資本的激勵方式(如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持股、享有購買股票期權的權利、實施退休金計劃等),建立一流汽車研究所,與有關高校加強產學研大聯合。
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也是高級生產要素。當前信息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21世紀將是網路革命時代,而電子商務則是實現這場革命的主要形式。因此,中國汽車工業要抓住機遇,在這方面投入較多的資金和人力,加強企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發達國家的汽車電子商務保持同步甚至超前發展。
(三)改善汽車內需條件
內需條件包括內需的水平、內需的質量、客戶的性質和偏好等等。內需市場的規模可以導致企業規模經濟或規模不經濟。超前性的內需和挑剔性的客戶能夠幫助企業改善產品質量、創新產品設計、引領世界潮流。「在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中,母國的客戶形態具有關鍵性的意義。」⑻
1、從內需規模來看。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快增長,在1978-2000年間,人均GDP年均增長8.13%,200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7220元(約合874美元),預測2010年,人均GDP將達2845美元,GDP將達390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與之相適應,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為汽車內需的擴張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加入WTO有利於汽車廠商公平競爭的開展,必然導致汽車價格總水平的下降,這將極大的刺激居民購買汽車的積極性。然而,針對汽車徵收的各目繁多的稅收卻嚴重製約了居民潛在需求向現實需求轉化的能力。因此,政府應當下決心清理各種不合法、不合理收費項目,較大幅度地降低汽車產業的稅負水平。盡快開征燃油稅,以取代煩瑣不堪的公路養路費。
2、從內需質量來看。其一,中國缺乏良好的汽車消費環境和先進的汽車文化。政府應當與汽車廠商密切合作,共同營造有中國特色的汽車文化,如舉辦各種大型汽車展覽會、成立品牌車迷俱樂部等。其二,安全、節能、環保的經濟型轎車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全球轎車需求方向。為此,政府應當實行差別稅率政策,鼓勵經濟型轎車發展,即對安全、節能、環保的經濟型轎車徵收較低稅率,而對能耗高的豪華型高檔轎車則徵收較高稅率。其三,政府應當加大保護汽車消費者權益的力度,盡快推出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努力培養「挑剔型」顧客。其四,汽車廠商應當通過自己的銷售終端和發展「BTOC」模式的電子商務,及時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動態,增加客戶價值。
(四)大力發展汽車工業的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
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還受與汽車工業的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發展水平的影響,如機械製造業、原材料工業(含冶金工業、橡膠工業等)、電子信息產業以及汽車服務業等產業。這些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汽車工業的發展提供了發展契機,對提高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總體上講,中國汽車工業的相關產業不很發達。以鋼鐵工業為例,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大國,但是汽車專用鋼材的產量尚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又如汽車服務業:當今世界,汽車製造業的激烈競爭已使汽車產業的盈利向貿易與服務業轉移,主要表現在以市場營銷全球化、售後服務全球化和服務貿易全球化為核心內容的汽車服務業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汽車金融、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廣泛應用。汽車服務業不僅是汽車產業鏈條的主要利潤源泉,而且能極大地增強汽車廠商的市場控制和擴張能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全球汽車服務業競爭格局中,中國的劣勢甚於汽車製造業。因此,政府應當通過稅收優惠和優先安排貸款等措施,積極扶持置身於汽車工業上游產業的企業,推動它們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和市場供求銜接。政府應當推動金融體制創新,允許規模較大的汽車工業集團的財務公司開展汽車金融服務,鼓勵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合資設立汽車金融服務機構。各大汽車廠商要加緊整合自己的營銷網路,通過大規模地建立品牌店來掌控汽車銷售終端,增強市場控制和擴張能力。

注釋:
⑴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32頁。
⑵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7頁。
⑶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69頁。
⑷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冊),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7頁。
⑸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612頁。
⑹道格拉斯。C.諾斯等:《西方世界的興起》,學苑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頁⑺詹姆斯。M.布坎南:《經濟學家應該做什麼》,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80頁。
⑻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82頁。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詹姆斯。M.布坎南:《經濟學家應該做什麼》,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3]道格拉斯。C.諾斯等:《西方世界的興起》,學苑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4]L.E.戴維斯 ,D.C.諾斯:《制度變遷的理論:概念與原因》,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12月。
[5]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冊),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❸ 護理美學與禮儀論文1000字,有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

經濟法小論文
中國經濟法和經濟法學是伴隨改革開放產生的.因此,從其產生之時就存在著內部各流派和外部與民法、行政法的激烈爭論.可以說經濟法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大陸法律部門劃分的「和諧狀態」,崇尚經院學術的法學家們長期苦心經營建立起來的法律體系受到了沖擊.「公不公,私不私了………」之後他們產生了所謂經濟法無非要麼可納入民商法,要麼就是行政法,結論當然是否定經濟法部門的存在.現在市場經濟的運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當經濟運行到一定復雜與發達的程度,「市場之手」的缺陷就會暴露,其個體利益取向的單一與短視會令經濟陷入資源配置無序化與嚴重浪費的泥淖,社會迫切需要另一種超然於市場之上的力量對此進行規制與引導.同時由於經濟全球化導致了競爭的無國界,各個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在全力推動經濟增長.有競爭,就會有壟斷,就會有不正當競爭,這是市場的辯證法.放任無形之手的惡果應由國家之手予以修正,在這一領域中,國家的干預往往直接針對個案.同時由於壟斷組織勢力強大,不正當競爭普遍猖獗,為保證法律的順利實施,法律多以強行性規范為主.對於這一領域的社會關系,我們稱之為「微觀規制關系」.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例如,在公司法中,對公司的設立及運行都反映出國家的干預.然而,商法與民法所保護的利益和本質是基本相同的,仍以當事人的自由意志為主.經濟法是公私兼顧的法,既強調市場之手,也強調國家之手.因而,其調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強制性因素.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基於經濟法的本質,經濟法對經濟關系的調整顯示了與傳統法律大不相同的機制功能.概括說:全面、系統、綜合;具體說:經濟法由外及里全面地調整經濟關系;經濟法自始至終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經濟法運用多種手段綜合地調整經濟關系.例如,在《產品質量法》中,不但包含對傳統產品責任的規定,而且還包含大量對產品質量管理的規定.甚至,對產品質量責任包括管理責任.不但採用民法、行政法責任方式,還有刑事責任.這也正反映出經濟法的特色.首先在於經濟現實是否有這樣的要求.主要由經濟法規范構成的單行法和含有經濟法規范的其他法律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已較好地證實了經濟法的存在和作用.然而,經濟立法的缺陷導致的法律法規的無序,客觀上要求有統一的協調者;另一方面,立法的不足和經濟發展帶來日益增多的新問題,僅靠單行法來解決也是不夠的.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經濟法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價值的存在.立法的根本動因來自社會生活的需要,所以立法者不過是表述了現實的要求而已.我國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都服務於生產力發展的目標,而經濟法正是以國家積極、適度干預經濟來促進生產力發展為己任.因此,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發展問題,需要有一個基本的經濟法來發揮作用.從立法技術來看,在「成熟一個,制定一個」的立法觀指導下,已經有一批經濟法性質的單行法出台.但是各單行的經濟法規缺乏共同的原則指導,存在不能協調一致的問題.有關經濟法的一些共同性的問題,還缺乏法律規定.前蘇聯經濟法學派希望通過一部經濟法典,除了為完善經濟立法的目的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通過法典編篡為經濟法的獨立提供基礎.是否編篡法典,從理論上說對任何一個法的部門來說都只是立法技術問題.立法是法學思想的結晶,經濟立法還可以把法學界關於經濟法研究的成果以立法形式予以總結,同時推進經濟法的理論研究.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為,經濟法的理念是經濟社會化條件下的實質公平正義,其核心內容是社會整體利益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具體在價值層面說來,在秩序價值方面,經濟法追求優良的秩序,這是經濟自由和社會整體經濟效益得以實現的一個前提.經濟法所要求的秩序是國民經濟的有序運行、整體上安全的交易環境和充分有序的競爭狀態,不甚關注微觀的交易及競爭秩序.民商法所建立和追求的秩序是個體間私的、微觀的秩序,這是建立優良宏觀經濟秩序的前提和基礎,面對宏觀的周期性經濟波動、金融危機、短期經濟行為、經濟結構和總量失衡、競爭不足或競爭過度等無序狀態,民商法是無能為力的.只能靠經濟法來調整.在公平價值方面,民商法表現為機會公平或水平公平,以平等求公平,實質上是過程的公平,是形式的公平.經濟法表現為結果公平或垂直公平,以不公平求公平,實質上是結果的公平,是實質上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公平.在自由價值方面,民商法對個人權利的弘揚和對自由的永恆追求而著稱於世,以私法自治為原則,追求保障個體的最大自由.經濟法則體現對自由的追求和適當限制的特點,強調國家意志對經濟生活的介入,追求代表大多數人利益的整體自由,追求可持續的自由.市場經濟的實踐和理論都證明,民商法對自由的追求不能保障個體自由和社會整體經濟自由的實現,其調整不能避免、無法消除,方會助長諸如壟斷、不正當競爭等妨礙經濟自由的現象.只有經濟法同過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來調整.從實質上保障個人和社會整體的自由.在效益價值方面,民商法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強調個體利益最大化.經濟法則以社會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強調社會整體效益優化是實現個體效益最大化的保障.民商法雖然不贊同通過損害社會整體效益的手段獲取個人效益,但它本身不關注和追求社會整體效益能否實現最大化. 括而言之,經濟立法,無論是組織法、市場管理法、宏觀調控法還是社會保障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對經濟法公平、效益、秩序、自由價值的體現.解決的是其它傳統法律部門所無法很好處理的社會關系.同時也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❹ 論新時期涉外秘書知識結構開題報告和論文

1.知識結構的含義知識結構,是指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類別,各類知識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知識框架以及各類知識的比重。這里所講的「比重」,不僅指數量關系,也指質量關系。 2.秘書的知識結構對於一個秘書工作者而言,一個完整的合理的知識結構應有三個方面: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相關知識。(1)廣博、扎實的基礎知識基礎知識是秘書知識結構中的根基。基礎知識越扎實、豐富,秘書的潛力發揮就越大。秘書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政治哲學類。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以及現代科學方法論知識。這部分基礎知識是幫助秘書人員解決政治方向和思想方法問題。學習這部分知識,就是要使秘書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文化基礎類。如語文、歷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這是從事秘書工作最起碼的知識。培根也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學使人善辯。而這些我們上小學、初中乃至高中時就已學了這些基本方面的知識。當然,我們還需要不斷更新、擴展這些知識。法律政策類。包括憲法、法律、法規、政策。秘書工作政策性很強,秘書人員如果沒有較高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識修養,就會給領導工作幫倒忙、添亂子,嚴重的還會造成法律後果。因此,秘書人員學習和掌握必要的法律政策知識尤為重要。由於我國的法律政策體系規模龐大,秘書人員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在掌握一般的法學和政策理論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關的法律政策知識。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同秘書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二是同服務單位的業務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1 (2)精深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指秘書在工作范圍、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內應掌握的知識。可分為秘書學科專業知識和秘書所在部門的業務知識。 秘書學科專業知識。這部分知識是秘書知識結構體系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區別於其他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標志。這部分知識主要有秘書學、文書學、公文寫作學、信訪學、會議學、調研學、檔案管理學以及現代通信知識、辦公自動化知識等等。只有精通並能熟練運用秘書學科專業知識,才能成為合格的秘書人才。秘書所在部門的業務知識。秘書人員所服務的單位都有其特定的業務活動范圍,了解這些知識能使秘書人員寫材料不說外行話、提建議不當門外漢,使自己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當好領導者的參謀與助手。2 (3)多樣的輔助知識輔助知識既不像基礎知識那樣具有「根基」作用,也不同於專業知識那樣起「標志」作用。它對秘書人員的作用是豐富頭腦、開闊視野、擴大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包括:管理學知識。秘書是輔助管理人員,秘書工作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習和掌握管理學知識,有助於秘書人員自覺運用管理工作的規律,協助領導實施管理。管理學具有眾多的分支學科,秘書人員除了掌握管理學原理之外,可以根據自己所服務單位的性質來選擇學習管理學的分支學科。。。

❺ 商務禮儀在職場中的應用 1000字

用商務禮儀在職場中的作用
有人說,「長遠的目光、睿智的頭腦、機敏的談吐」是商場上的三大利器。但我想,作為人類交流感情、建立友誼和開展各種活動的橋梁和紐帶的商務禮儀,也同樣是必不可少的第四大利器,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還要較其他利器更為重要。因此,可以說,商務禮儀是從事商務活動的必備利器。
有人把商務禮儀看作是商務人員的敲門磚,有人稱商務禮儀是商務活動的通行證,更有人直言:商務禮儀將決定著商務活動的成敗。商務禮儀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具體說,商務禮儀在職場中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商務禮儀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商務交往中,人們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相互合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規范,雙方就缺乏協作的基礎。在眾多的商務規范中,禮儀規范可以使人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利於確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贏得友誼。
(二)、商務禮儀有助於維護商務人員和企業的形象
企業的形象是由該企業的一個個員工表現出來的,好的企業形象有助於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有利的地位,而不好的企業形象往往會導致一個企業的衰亡。商務人員或企業員工的形象就是他的形體外觀和舉止言談在商務交往中在交往對象心目中形成的綜合化,系統化的印象,是影響交往能否融洽,交往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商務禮儀就是塑造形象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如在人際交往中,言談講究禮儀使人文明;舉止講究禮儀使人高雅;行為講究禮儀使人美好;穿著講究禮儀使人增強自信。運用商務禮儀,可以在公眾心目中塑造出良好的組織形象,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產生出很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舉世聞名的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據他在哈佛大學的同學史蒂夫回憶說:大學時期的比爾•蓋茨不善交際,缺乏社交熱情,後來為了創辦微軟公司他不得不出席各種聚會和演講會,漸漸地他開始熱衷於社交活動,對社會公益事業也表現出極大的熱誠,他開始認真傾聽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並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使自己更具有親和力——當然,他做到了,試想一下:如果比爾•蓋茨沒有努力改善形象,沒有吸引並籠絡到一大幫既聰明又有能力的合作者和追隨者,他怎麼可能締造出稱雄世界的微軟帝國呢?
(三)、商務禮儀能增進商務人員之間的感情
在商務活動中,隨著交往的深入,雙方可能都會產生一定的情緒體驗。它表現為兩種情感狀態:一是感情共鳴;另一種是情感排斥。禮儀容易使雙方相互吸引,增進感情,促使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反之,如果不講禮儀,粗俗不堪,那麼就容易產生感情排斥,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給對方造成不好的印象。
(四)商務禮儀能提高商務活動的效益
曾經有人說:如果可口可樂遍及世界各地的工廠在一夜之間被大火燒光的話,那麼第二天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就是:各國銀行及金融巨頭爭先恐後地向可口可樂公司貸款。因為在這個紅色背景上的八個白色字母標記已經深入人心,可口可樂公司的企業形象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
眾所周知,企業形象的好壞,有兩個衡量指標:知名度和美譽度。知名度,通過大量的媒體廣告可以提高;美譽度,實質上由員工素質和先進的管理模式所決定。好形象源於好服務,禮儀服務就是優質服務的重要內容,它通過規范服務人員的儀容,儀表,服務用語,操作程序等,使服務質量具體化,標准化,制度化,使顧客得到一種尊重,信任和感情上的滿足,一但「回頭客」的比重大大增加,就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商務人員只有具備了商務禮儀,才能夠使自己樹立起一種內心的道德信念和禮貌修養准則,這樣也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力量。在這種力量下,人們不斷提高自我約束、自我剋制的能力,在與他人進行商務交往時,就會自覺按禮儀規范去做,而無須別人的提示與監督。如果自覺依據這些規矩來待人處事,就能使大家相處和諧、愉快,交際的氛圍也就會更加融洽。反之,就容易使人產生反感沖突。
美國形象設計大師羅包特•龐德說過:「你的整體展示——服裝、身體、面部、態度為你打開了勝利之門,你的出現向世界傳遞你的權威、可信度、被喜愛度。」的確,禮儀是一個人的教養、風度以及人格魅力的最好展現。隨著商業活動的開展,面對開放的世界、開放的社會,只有擴大交流才能夠讓自己迅速發展,而禮儀是這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每個人都想成功,成功需要提升自我形象,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這就必須要學好禮儀知識。恰當的禮儀、優雅的談吐是贏得眾人好感的法寶。
綜上所訴,不難看出禮儀在如今社會上的必要性,懂得禮儀,你將會發現人生又有了新的契機;商務禮儀在商務活動中也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讓我們每個人在發展迅速、商機無限的社會中,展現出彬彬有禮的人格魅力

❻ 求一篇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學論文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及相應對策

張春祥

一、經濟全球化的由來及其內涵

經濟全球化指的是生產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以尋求相應的位置進行最佳的資源配置。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經濟市場化。世界經濟出現這種新的發展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潮流。特別是80年代以來,其特徵日益顯著。「經濟全球化」一詞就是當時那些從事國際政治研究的學者和國際社會的一些權威人士針對世界經濟的特徵提出來的。1990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斯特雷規模性地使用了這一詞語。這一過程是從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開始的。此後,西方各國都紛紛實行自由匯率制度和拆除關稅壁壘,放鬆資本進出口管制,從而為國際間的交流掃清了障礙。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點是:一是正在快速擴大貿易自由化的范圍。世貿組織正式運行以來,貿易自由化已從傳統的商品領域擴大到技術、金融等服務貿易領域。1997年,世界商品與服務貿易額合計已達6.7萬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增加到16.6萬億美元。 二是投資外向化日趨凸現。1990年,國際直接投資額2430億美元,1996年達到3600億美元,發達國家的對外的直接投資是國際直接投資的主體,發展中國家對外的直接投資也在穩定增長。三是加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現有146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各種形式的35個區域性經濟集團。這些區域經濟集團不僅內部的商品和資本流動加快,共同大市場正在形成,而且外部的開放程度也在提高。四是正在形成生產網路化體系。作為經濟全球化載體的跨國公司,「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進行生產。五是加速了金融國際化。時間、地域和國界對資本流動已構不成障礙,國際金融市場年交易量500億美元。每年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實現的融資安排在1萬億美元以上。

全球經濟化的日趨發展,生產(資本)、金融、貿易等活動在全球范圍內擴散,而管理、資金控制和金融服務等活動日益集中在少數當今國際中心城市。這一經濟趨勢促使一些國際性大城市發展成所謂全球性城市,當今少數5~6個全球性城市掌握了全球范圍80%的貿易額。這些全球性城市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全球性城市;第二個層次為區域性城市。這些城市在全球和區域范圍的經濟中佔有支配地位並產生輻射作用時,它的中央商務區(cbd )就成為實現經濟功能一體化的驅動中樞,以跨國公司、財政、金融(貨幣、銀行、市場、證券)等機構高聚集為主要特徵。

經濟全球化趨勢表現有四個方面。一是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強化了國際間的經濟聯系;二是國際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金融工具不斷創新,資金跨國交易的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三是全球和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的進程加快,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全面開放市場;四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不斷向世界各地擴展。就我國沿海的部分城市來講,據報載,美國5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已有24 家在上海投資;新加坡由政府牽線,在蘇州設立「新加坡工業園區」;廣東惠州市「八五」期間共簽外資項目5175宗,實際利用外資8.6億美元,引進東芝、索尼、日立、nec、本田、通用等跨國公司的資金與技術;近年引進雀巢、杜邦、京瓷、三星、美能達、諾基亞、三洋、金霸王、佳能等跨國公司投資,有效地推動了新技術的建立與發展。

由此可見,地理上的日益分散活動,在功能上逐漸融合為一個全球層次上的互相依存、互相補充的一體化經濟體系,稱為「全球經濟一體化」(或全球經濟化、世界型經濟)。

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在經濟全球化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之初,人們強調的多是積極的、有利的一方面,認為經濟全球化意味著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分配,有利於生產力更快提高和全球經濟的普遍發展。因而全球化是具進步意義的歷史大趨勢,如果全球經濟是平等、合理的則可使各國都從中受益。然而當今全球化有其兩重性,對世界各國來說,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既可能從中獲利也有可能受損。在全面認識經濟全球化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利弊的基礎上,各國都紛紛採取相應對策,以減少經濟全球化對國家經濟安全的負面影響。

(一)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正面影響。

進入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得更快了,世貿組織不斷擴大,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發展顯著加快,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國際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同時也是各國為獲得超額利潤、發展本國經濟、提高國際地位而進行制度安排的結果。

2.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世界科技創新。國際科學技術的創新,能直接帶動全球生產力的提高。在全球化過程中,生產要素必然進一步突破民族國家疆界的限制,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從而使各國的企業家能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資金、技術、信息、管理和勞動力在他們希望的任何地方進行生產,然後把產品銷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

3.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用最有利的條件進行生產和市場銷售,這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國策,20年來的實踐已證明,越是開放較早的行業其發展速度就越快,國內很多企業正是在合資中成長壯大的。利用外資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沖擊,但更多的是利益,是競爭中的發展。我們要拓寬開放領域,特別是對外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將會增加新的外商投資熱點,扭轉當前外資下降趨勢,並有利於提高引資質量和水平。

從以上正面影響來看,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優配置,某一國家經濟運行效率無論多高,總要受到本國資源和市場的限制。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有利因素可概括為四個方面:「有利於吸引外資,彌補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實現技術發展上的跨越;有利於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有利於發展優勢,開拓國際市場」。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有利,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實現現代化和追趕發達國家的難得機遇。1979~1997年的近20年間,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率就高出發達國家一倍。這種趨勢今後還會持續下去。柯林頓在訪華前的講話中說:「據預測,在未來20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將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三倍」。由此可見,宣傳經濟全球化弊大於利,不但不符合事實,還會傳播有害信息。而且經濟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負面影響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但不可避免地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利因素和風險。

1.對金融市場的負面影響。在國際金融無體系狀態下,金融市場動盪,丑聞不斷,投機猖獗,風暴四起,發展中國家在擴大外資規模的同時,放鬆了對本國金融市場的監督,一旦國內經濟出問題,發達國家的投資資本便乘虛而入,釀成金融市場的嚴重危機。這幾年,國際市場的金融狀況、商品流動狀況所發生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都會波及到我國。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最後蔓延到韓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實際上對我國也構成了很大的沖擊,整個外貿出口、利用外資都受到很大影響,1999年尚有一定好轉。

2.對我國經濟主權的負面影響。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必須遵守已有的的國際條約、協定和慣例,為獲得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的好處,有時被迫主動對經濟管理許可權作出某些讓步,其結果造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活動受制於發達國家。

3.對產業結構的負面影響。在全球經濟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如接受發達國家擴散的低層次產業,就會形成與其高層次產業的垂直分工,因產業結構的單一性、純屬性,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會受到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周期的不良影響。

4.對市場佔有的負面影響。伴隨著跨國公司的「侵入」,市場更多地被外資所佔有,國外市場已被發達國家所瓜分,發展與發達國家憑目前的經濟實力分割國外市場,這會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危害。

據聯合國《1997年投資報告》統計,全世界已有跨國公司4.4 萬個,其設在境外的分支機構28萬個。形成了龐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這些跨國公司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生產,掌握全世界70%的對外直接投資、三分之二的世界貿易與70%以上的專利和其他技術轉讓。我國部分國內市場已被跨國公司控制,輕工行業如洗滌用品、飲料等,外商投資企業在生產量、銷售上佔了35~50%;移動通訊設備僅美國摩托羅拉天津獨資企業一家已佔國內市場的90%;德國西門子在華39個合資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北京國際交換機系統有限公司的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達到32%,全國程式控制交換機外商佔70%的市場。

5.對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發達國家主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而把勞動力資源密集型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廣大發展中國家除了繼續作為原材料、初級產品的供應者外,還成為工業品的生產基地。發展中國家經濟和高新技術落後,不得不以消耗稀缺自然資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參與國際競爭,爭取「後發效應」。在全球化背景下,綜合國力競爭,主要體現在爭奪資源上,實際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結果強化了發達國家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壟斷地位,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6.對經濟制度的負面影響。有的人認為,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在經濟制度上保持「同步」,否則無法推進改革、發展經濟,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制度始終有可能被發達國家的市場體制所「兼並」。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實現各國資源最優配置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沖擊和風險。其表現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弱化了各國的國家主權,使國內經濟波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對國內產業和市場將造成一定的沖擊,並可誘發國內金融風險等。但是只要對策有方,其沖擊和風險是可以控制的。

三、對歐美日經濟發展的透析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主要力量是歐洲、美國和日本的經濟狀況及其發展,對全球包括我國在內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一)歐共體經濟。歐盟經濟比較穩定,但歐洲的狀況出乎意料。就是歐元啟動時間不長,已貶值11%。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斯拉夫實施空中打擊,使歐洲的資金紛紛外流,對歐洲的影響很大。此情況對美有利,因為資金持有者認為美國比較安全,使資金很大程度上流向美國,並支持了美國的股票市場。但歐洲的經濟還是比較穩定的。歐元啟動對歐盟所以有利,是互相間的交易變成了內部交易,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對歐元以後的變化趨勢,歐中央銀行認為,目前歐元貶值是不可避免的,從長遠看,歐元在國際上仍然是穩定的。歐盟對中國的關注,有兩方面原因:人民幣不貶值是好事,對他們有利;我國的外匯儲備在幣種上是否增加對歐元的儲備。我們增加對歐元的儲備,對歐元幣值能起穩定作用。目前我國外匯儲備80%是美元。今後要考慮擴大美元以外的其它幣種的儲備,但必須注重外匯儲備的安全問題。

(二)美國經濟。美國經濟連續八年增長,究其原因,除國內外有利因素外,主要是製造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基礎,而製造業的進步,是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全球化大潮中對製造業進行徹底改造和改組。第一,從80年代中期起由汽車業帶頭,學習日本的精益生產和先進的管理方法;第二,90年代初,美國經濟走出衰退後,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了全面改造;第三,與技術改造相結合,通過縮編、放權和再造工程,以及橫向管理等,對企業進行大改組。結果使製造業打了一個翻身仗。從製造業的復興方面看,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

1.鋼鐵。在日本的競爭下,美國連年虧損。1993年仍虧損3.5 億美元。80年代一個工人生產一噸鋼10小時,90年代只要5小時。到1995 年美國為4.42小時,日、法、德、英依次是4.49、4.61、4.69、4.71小時。1994年,美國獲利10億美元。

2.汽車。在競爭中,80年代日本產量超過美國,佔美國市場份額的25%以上。本田車成為美國人最喜歡的款式。80年代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進行了技術和管理改革,扭轉了頹勢。1992年,三大公司除通用外,均比日本提高了成本效率。生產一輛小車直接成本福特為5481美元,克萊斯勒為4841美元;日本豐田6216美元,本田6216美元,日產是6782美元,馬自達6618美元。1994年,產量與收入都超過日本。

3.微電子。80年代美國從自己所創新的領域敗下陣來,在全球的半導體市場份額,由1981年的53%下降到1988年的43%,同期日本由34%上升到46%。製造業前10名,美佔前7家,日佔後3家,1990年美只剩下一家。市場份額由74%下降到45%,日本由20%上升到48%。美國企業的奮斗加政府支持,1990年扭轉了局面。1994年全球102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美日分別為43%、40%。日本佔領的低檔記憶晶元,始終未打入尖端的微處理器市場。而頂尖公司是美國的應用原料公司。

美國製造業復興與美國持續穩定增長的關系,使人們對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不因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上升而輕視製造業;其次,要十分重視高新技術的優先發展,但不能忘記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重要性。製造業是滿足人們物質需要的部門,不能在發展高新技術時放棄傳統製造業。美國早期用低價勞力把製造業搬到國外也不可取,應用高新技術武裝製造業才是正確的。

從以上情況看,目前美國經濟處於景氣狀態,看來在今後幾年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隱患也存在,膨脹的股票市場支持了美國國內消費。持有5000美元以上股票的家庭約佔美國家庭總數的60%,這些家庭的消費都受股票市場的影響,股票上揚,其消費慾望就增長;一旦股市萎縮,整個消費就下來。美國自己也承認,股市至少有30%是泡沫。美國股票市場市值為1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約8萬億美元, 我國股市市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而美國為1.5倍。 當然美國的高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有的領域處於壟斷地位。

(三)日本經濟。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日本是第二經濟大國。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估計5萬億美元。 其發展對其他國家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目前日本經濟仍未走出困境,處於蕭條狀態。從日本官方統計,1999年情況有所好轉,但影響日本經濟的基本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銀行包袱沉重。泡沫破滅後, 銀行的不良資產超過約1萬億美元;二是日本的消費需求不足比我國嚴重的多。日本最大的居民消費是住房問題,現在房地產業處於低迷狀態,對國家影響較大;三是日本的設備投資仍未增長。日本的這種狀況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出口和利用外資都會產生影響。

總而言之,今後這種基本格局不會發展大的變化,如果利用得好,對我國是有利的。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更多地利用外資、資源和技術。改革開放20年,我國利用外資總規模為4000億美金,按現在匯率計算約3萬多億元人民幣。這對解決國內建設資金短缺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其中能源交通方面利用外資最大。與此同時,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但先進裝備真正達到世界水平的不到三分之一,這些先進裝備主要靠引進,自己開發的比重不足。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可按人口平均並不多,下世紀初,部分礦產資源嚴重短缺,原油就是個問題。在當前國際條件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解決我國資金、技術和某些資源不足問題,對我們是有利的,應抓住這個機遇。

近年來,雖然國際政治、經濟不穩定因素有所增長,但和平發展是世界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全世界人民嚮往的,只要不出現大規模戰爭,目前的世界格局對我們是有利的。

四、我國應採取的相應對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是客觀的歷史趨勢,它仍將不斷加強。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將獲得新進展。我國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經濟安全同樣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根據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如何正確選擇中國的經濟安全戰略,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顯得尤為緊迫。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加強

黨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要充分估計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把加強科技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所在。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其核心就是人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理論主題中有兩個基本點:人類在追求生存與發展權利時,要保持其與自然相和諧的關系;當代人在創造和追求今世發展與消費時,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機會與後代人平等。這就需要極大地提高人的素質。「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是人」,(見《行動綱領》),人的發展是人類最終目標,與其他方面的發展相比,應把提高人的素質放在絕對優先地位,人是發展的主體和動力,而發展又取決於人的素質。今後人類的生存發展已經不能單純依靠土地種植和挖掘地球資源來維持,必須挖掘和利用人類自身的智慧資源。

堅持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加我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經濟與人口、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既不造成環境破壞,又不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不僅當代人可以更好地生存、發展,而且子孫後代能更好地生存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戰略,它以節約資源,特別是要科學發現各種可利用的再生資源,使社會生產得以延續;保護環境,防止本國和跨越國界的環境惡化;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的承受力保持平衡,提高經濟增長的社會效益,在此基礎上我國的綜合國力方可得到不斷的加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善生活質量,保持和創造美好的環境,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人類世代發展。

(二)加強我國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積極引進國外先進和適用的科學技術

當今世界,知識和技術是最重要的財富,一個國家發展水平高低及其進一步發展的潛力主要取決於其擁有的知識和技術。國力的較量,就是知識和技術水平的較量。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才能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步,才能發展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改變長期以來不合理的國際產業垂直分工格局以及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增強防禦經濟全球化給經濟安全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的能力。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國民教育、科技投入和管理體制要協調發展,這是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的唯一正確策略。

(三)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使我國盡快參與世界經濟的進程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只要更加積極地走向世界,利用國際市場的有利資源,我們才能充分發揮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優勢,提高綜合國力,增大經濟全球化時代經濟安全系數。中國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要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發展外向型經濟;要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發展平等互惠的經貿關系,開辟多元化的國際市場;要有原則地、有作為地加入各種世界性的、區域性的金融和貿易組織。當然,事關國計民生和重大經濟利益的領域,我們要始終堅持中方必須掌握主導權和控制權,像電信業的控股問題,寸步不讓;農業方面,我們堅持小麥、玉米、大米、棉花、糖、食用油,以及化肥等產品的專營權,確保國家有足夠的宏觀調控手段,避免損害億萬中國農民的利益。

(四)強化企業體制改革,組建我國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

為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壟斷日益加強的趨勢,我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必須走聯合的道路,組成大型企業集團,並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扶持,積極開展國際經營,以世界為市場來安排投資、開發、生產、銷售,將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合理配置,最終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以美國為例,本世紀初,美國有汽車製造企業200多家,現在只有3家企業。從國際上看,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世界各國的企業,跨國並購導彩紛呈,兼並與收購表現為強強聯合,優優相並。1995年,日本東京銀行和三菱銀行合並,成立東京三菱銀行,總資產達到7014億美元;1996年,美國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兩大飛機製造巨頭合並,使其獲得65%的世界市場份額;1997年6月, 蒂森和克虜伯兩大鋼鐵公司合並,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以其110 億馬克的營業額和1500萬噸原鋼產量而居歐洲扁鋼領域第一、世界第三。並購范圍空前,涉及各行各業。汽車工業領域,賓士與克萊靳勒兩大汽車公司合並,福特兼並馬自達公司,大眾並購羅伊斯公司;1998年初,美國著名的計算機製造商康柏公司以96億美元收購在大型計算機製造中頗具實力的數字設備公司;1999年初,美國電話設備製造商朗訊公司以203 億美元並購美國第四大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商艾森德通訊公司,從而把計算機、通訊等高科技行業大兼並不斷推向高潮。

從以上情況看,國家的競爭力取決於企業的競爭力,國家的經濟安全體系最終也要靠強大的企業力量來支撐。因此,企業必須「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承擔者,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要引導企業把市場需求作為技術創新的出發和落腳點,使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全國以至國際水平。全國所在大型企業都應建立健全技術中心,有條件的民營企業也要建立健全技術開發機構,積極開展創新活動。把國企改革和技術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提高國企的競爭力。

(五)加強利用外資管理,克服引進外資中的問題

資金不足是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利用外資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展,但利用不當也會形成國內市場流失和金融危機等不利於經濟安全的問題。我國今後一段時間的引進外資工作,要統一認識,實施「以市場換技術」的利用外資戰略;同時要牢牢控制利用外資的規模、結構和流向,以外資的技術含量作為引進外資的質量評判標准,平等互利地利用外資,絕不接受任何出讓主權的條件。

(六)對製造業進行徹底改造和改組,復興我國製造業的競爭優勢

製造業是滿足人們物質需要的部門,是支柱產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涉及到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的大問題。所以不能因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而輕視製造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根據我國的國情,借鑒國外行之有效的經驗對我國的製造業進行徹底改造和改組。一方面,要引進日本的精益生產和先進的管理方法,使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面改造,尤其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製造業,使其恢復競爭優勢;當然,這些都應與技術改造相結合,通過縮編、放權、再造工程、橫向管理等對企業進行大改組,提高製造業勞動生產率,使我國的製造業打一個翻身仗,奠定我國經濟增長的堅實基礎。

在經濟加速全球化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在一切領域的資源、技術和人才都居於領先地位,即使在激烈的競爭中也應該實行優勢互補,以臻共同繁榮,即雙方或多方互惠互利,這也已經成為一種同競爭並存的歷史趨勢,以達到「以最有利的條件生產、在最有利的市場銷售」的世界經濟最優狀態。

❼ 關於 金融服務禮儀的論文1000字左右 急

我也要找

❽ 如何對辦公室人員進行禮儀培訓

趙麗君老師認為辦公室人員禮儀培訓需要對辦公行為禮儀進行培訓:
(一)舉止行為規范
1.公司人員每日上班須按要求著裝和佩戴工作牌。
2.在辦公區域要精神飽滿,不打瞌睡。坐立要端正,不準有坐在桌面上、腳放在桌面上等不雅觀的行為。站立時身子不宜歪斜,更不宜斜靠在其他物體上。
3.辦公場所要保持環境清潔,不隨地吐痰、亂丟廢棄物,辦公用品擺放整齊。
4.離開辦公室辦事應主動向同事打招呼說明事由及離開時間。
(二) 語言行為規范
1.提倡員工使用普通話。如果對方先用普通話,必須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
2.注重語言文明規范,不得講粗話、臟話。辦公區域內不得大聲喧嘩。語言盡量做到准確、親切、生動、語速適中,語量適度,吐詞清楚,用詞適當,態度溫和。
3.應注意語言習慣,無論對上級、對同事、對下級、對客戶都應養成使用「請、您好、謝謝、不客氣、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習慣。
4.應注意語言技巧,盡量使用請求式語言,不說有傷他人自尊心或人格的話,盡量避免命令式語言,少用否定式語言,說話要注意察言觀色,拒絕他人時要盡量委婉。
(三)會議禮儀
員工參加各種會議時,都應遵守以下規定:
1.員工參加會議,應提早五分種到場,不得遲到、不得早退。
2.會議期間,手機應關閉或撥到震動檔。
3.開會應端正坐姿或站姿,認真聆聽,不得交頭接耳或無幫打斷會議進程。
4.只有當主持人宣布散會時,與會員工方可退場。中途有事應向上級領導請假,不得擅自離開。
四、外部人員來訪接待禮儀
(一)接待三聲
在公務交往中,接待客人,我們強調接待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
1.客人來訪時要主動打招呼,要使用迎接語,如「您好」、「歡迎光臨」等,表示熱情友好,再切入正題。
2.聽取客人問話時,應做到有問必答,態度誠懇,不卑不亢。
3.送客時要道再見,使用送別語,如「請慢走、歡迎下次再來」等。
趙麗君簡介
中華禮儀培訓網講師
禮儀與職業素養訓練專家
武漢大學碩士學位
國內多所高校特聘講師
河南眾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培訓師
七年禮儀素養高等教育經驗,多年來致力於現代商務禮儀與職業化的研究,編寫了《公關與商務禮儀》、《職業禮儀素質訓練》等著作,《公關與商務禮儀》是近年來十分暢銷的禮儀素質教程;《高職
院校禮儀教學方法探討》等多篇教育論文發表於國家、省級期刊,對禮儀教育有深刻的研究和豐富的培訓經驗。
【講師資歷】
趙麗君老師專注於禮儀與職業素養方面的研究與培訓,是鄭州大學、武漢大學、河南財經學院、鄭州交通學院等多所院校的特聘講師,多次為金融、醫院衛生、汽車、機械、學校等行業提供培訓,
深得受訓單位與學員好評。曾組織「河南省大學生禮儀風采大賽」並獲獎;教育經驗豐富,善於組織禮儀互動課堂,教學效果好,深受學員喜愛。趙麗君老師形象氣質佳,注重「以身示教」,自己才是
最好的禮儀教材!
【主講課程】
禮儀課程:
《商務禮儀培訓》、《服務禮儀培訓》、《顧問式銷售禮儀》、《形象管理與職場化妝》、《醫院服務禮儀》、《銀行服務禮儀》、《汽車4S店服務禮儀》、《置業顧問銷售禮儀》等;
客戶服務類課程:
《客戶服務與投訴處理處理》、《客戶服務與溝通技巧》、《卓越客戶服務技巧》等;
職業素養類課程:
《公文寫作培訓》、《員工職業素養提升》、《高效溝通技巧培訓》、《職業化心態與素養提升培訓》等;
【授課風格】
講課風格輕松風趣、優雅大方,極具親和力。
課堂生動活潑,採用影像、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寓教於樂;
緊緊地把教學內容與應用能力相結合,注重師生互動,學員參與積極性高,能使學員快速提升禮儀形象;
【主要著作】
《公關與商務禮儀》、《職業禮儀素質訓練》等;
【部分服務客戶】
醫療行業: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醫院附屬第二醫院、懷化第五人民醫院、醫院培訓網、武威市人民醫院、涇川縣人民醫院、億人和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易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東方女子美容院等;
金融行業:
工商銀行浙江分行、濮陽農村信用社、明港農村信用社、招遠天健投資擔保集團、山東榮德投資擔保、江蘇省阜寧農村合作銀行、福建省福州興業銀行、南陽郵政局、眾融投資擔保公司、湖州中興擔保
有限公司、陝西軍信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等;
汽車行業:
鄭州富達雷克薩斯洛陽展示廳、鄭州富達雷克薩斯汽車4S店、安陽威佳宏澤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河南泰菱實業有限公司
餐飲酒店行業:
鄭州中都酒店、鄭州金陽光酒店、鄭州粵海酒店、鄭州好利來西點等
其他行業:
智行基金會 、森陽光會所、鄭州市大中原攝影等
【學員感言】:
趙老師知識淵博,講課形式多樣,善於課堂互動,學員積極性很高,感覺聽了趙老師的課收獲很明顯。 ——中國農業銀行濮陽分行楊經理
趙麗君老師形象氣質好、課堂示範直觀生動、動作規范,授課效果很好。 ——鄭州富達雷克薩斯汽車4S店王經理
趙老師培訓內容充實、課件簡潔生動,講解透徹並能結合行業與企業實際,對提高員工禮儀素質成效明顯。——鄭州金陽光酒店劉經理

❾ 關於對金融服務禮儀看法的論文

有什麼具體要求嗎?

❿ 高分求論文,主題:服務三農發展 建設美好家園 參與崗位見習 提升就業能力

http://ydpaper.org/biyelunwen/jingguan/2010/0107/888.html
服務「三農」促發展-郵政儲蓄服務「三農」小記
郵政儲蓄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專門辦理居民個人儲蓄業務的金融機構。海南郵政儲蓄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郵政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服務大眾為宗旨,不斷深化金融創新,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產品種類進一步豐富,為支援全省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全省人民對百年郵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下,今天的海南郵政儲蓄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居民儲蓄存款78億元,開辦多項中間業務的金融機構,成為我省一支重要的本文轉載自網金融力量。同時海南郵政儲蓄依託海南郵政的集團優勢,在全省初步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城鄉服務網路,遍布全省城鄉的33xxxx郵政儲蓄網點(其中近70網點在農村)及70台自動櫃員機與全國xxxx多個郵政儲蓄網點實現了聯網、異地存取,同時×××郵政儲蓄計算機中心與海南銀聯中心實現了聯網,綠卡可實行atm跨行交易和pos消費。

郵政承擔著普遍服務的義務,在服務「三農」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郵政具有網路資源優勢和良好的信譽,在服務「三農」方面大有可為。在眾多金融機構紛紛從農村撤點的今天,海南郵政儲蓄正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進一步發揮郵政行業優勢,打造郵政服務「三農」的平台,為海南農業增效、海南農民增收誠信服務,努力促進海南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代發糧食直補資金業務

糧食直補資金是政府發放給廣大退耕還林農民的糧食專項補助資金,在掌握糧食直補資金具有資金發放量較大、發放面廣、發放點以農村為主的特點後,省郵政儲匯局及時主動與省財政廳相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得到了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與郵政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退耕還林糧食補助改補現金發放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我省郵政與財政部門合作發放農民退耕還林糧食直補資金工作正式啟動,我省郵儲服務「三農」工作迎來了一個寶貴的發展契機。工作開展後,省儲匯局及時制定並出台了代發糧食直補資金方案,對做好代發糧食直補資金營銷工作和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門的部署。隨著代發糧食直補資金工作的全面開展,省儲匯局將緊緊圍繞服務好「三農」的工作要求,深入各市縣局加強服務工作指導,確保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努力做到廣大農民朋友滿意,同時也為郵政、財政的長期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自2004年11月份我省郵政儲蓄退耕還林糧食直補資金發放工作開展以來,在各市縣郵政局積極拓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樂東、東方、昌江、文昌等局已成功代發了當地糧食直補資金,同時,儋州、瓊海局也與當地財政局達成了合作意向。其中,樂東、東方、文昌局均為全額代發,分別代發163xxxx元、78xxxx元和100xxxx元,昌江一期代發37xxxx元。

二、代發養老金業務

從1999年開始,郵政儲蓄即在省社保部門的支持下,利用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在我省承擔著各企業事業單位、農墾系統養老金的代發工作。良好的服務與穩定的網路優勢相配套,促使郵政儲蓄代發養老金業務每年以30的速度在快速增長,如今全省郵政儲蓄每月養老金的代發量已達到1.0xxxx億,獲得了廣大老年同志和社保局的充分肯定,目前絕大部分市縣養老金已交由郵政儲蓄代發,使郵政儲蓄代發養老金業務在全省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0以上。

目前郵政儲蓄每月在農村地區發放的養老金有近300xxxx元,離退休職工遍布各農村鄉鎮、農林場所,給發放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在養老金的發放過程中,每月保證養老金按時發放和及時領取成了郵政儲蓄個網點的第一要務。在委託郵政儲蓄代發之前,居住在農村的離退休老職工往往要跑幾十里地到縣城的銀行網點支取養老金,許多老同志苦不堪言。郵政成為農村養老金代發機構後,憑借遍布農村的20xxxx個郵政儲蓄網點成為一條發放社會養老金的主幹道,農村老人可以持折在郵政儲蓄任何網點領取養老金。為做好農村地區的養老金代發服務,郵政儲蓄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層層落實責任。在發放的高峰期儲蓄櫃台還開辟了專門的養老金領取櫃台,方便了老人養老金的領取。目前郵政儲蓄代發社會養老金業務基本做到離退休職工、委託單位和社會保障局「三滿意」,在老人中構築起了一座信任的橋梁。

三、其它代收付業務

海南郵政儲蓄恢復開辦18年來,一直以全省城鄉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勇於創新,不斷開發新的業務品種。為了滿足各類用戶的多種需求,2001年海南郵政儲蓄啟動了中間業務綜合服務平台工程的建設,2004年又進行了平台的改造,旨在打造一個具有代收電信資費、代發

工資養老金、代扣水電煤氣費、代收公用事業費、手機銀行、存摺炒股、pos跨行消費、跨行取款、代售國債、代理保險、代理基金等有著較為全面業務功能的個人金融服務業務平台。在此平台上,廣大的農民朋友也能象城市居民一樣享受郵政儲蓄提供的各類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在我們重點發展的代收電信資費方面,每一個儲蓄網點都成為各大電信運營商的收費網點,每月代收電信資費業務量達到了360xxxx元,在農村網點的業務量佔三分之一左右,極大地方便了農民朋友繳交電話費、手機費、尋呼機服務費等多種電信資費;郵政儲蓄在近年來也在逐步擴大代理保險業務發展規模,尤其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會進一步加大在農村鄉鎮的業務發展力度,積極配合各家財壽險公司做好農村保險市場開拓、農村保險市場體系的建立等工作,利用郵政的網點和網路資源優勢及時給農民朋友提供更多的商業保險,進一步增強我省農民抵抗災害的能力,維護農民的再生產能力,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

郵政儲蓄在為全省一些大中型企業在農村鄉鎮的業務拓展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海南郵政利用自身的服務優勢為海南移動、海南電信公司開通代收營業款、代理商購卡款等款項業務,為×××煙草公司開通代收農村、鄉鎮煙草款業務,為海南有線電視開通代收有線電視服務費業務,及時為這些企業回籠資金,方便它們的服務觸角延伸到農村地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兄弟生活質量。

四、郵政儲蓄異地業務

這兩年,海南郵儲異地業務發展迅猛,在「三農」服務工作方面也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近年,為推動異地業務的發展,海南郵儲突出抓好網路建設,並通過大力發展卡業務、增加布設atm、推行無折存取款等措施,不斷提高異地業務交易量。特別是針對海南是典型的農業省份,各種瓜果菜等農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出省外,儲蓄異地業務需求量很大的特點,海南郵儲積極貫徹國家局關於服務「三農」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做好本省「三農」的服務工作。不斷加快農村網點建設,在2003年,全省33xxxx郵政儲蓄網點全部實現了全國聯網,其中21xxxx網點在農村鄉鎮,服務著一百多萬農村鄉鎮用戶,為廣大農戶和農產口批發商開展異地交易提供了便利的存取款條件。郵政儲蓄同時還利用在農村完善的機構,服務農村勞務經濟。針對海南農民大量外出務工的實際,對使用郵政綠卡的農民工實行「三免一低」的政策,即免收開卡費、免收卡年費、免收省內異地交易手續費,跨省異地交易手續費低廉,使外出打工的農民能夠充分享受到郵政綠卡全國通存通兌的便利,確保勞務資金的安全,解除外出務工農民的諸多麻煩,為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方便。憑借著這些服務優勢,2004年12月份全省郵政活期儲蓄異地交易總筆數36.xxxx筆,交易總金額為14.1xxxx元。2004全年累計異地交易筆數38xxxx筆,交易金額達150.32億元。

五、郵政匯兌業務

2004年海南郵政匯兌業務全年交易量152.3xxxx筆,交易金額15.61億元。郵政匯款主要面向農村服務,農村郵政匯款不僅關繫到農民生活的改善,也關繫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黨中央「三農」政策的具體體現,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為了提高農村郵政匯款的服務時限和服務質量,我省郵政匯款相繼推出了加急匯款、實時匯款,禮儀匯款、回執匯款、附言匯款等豐富的業務品種,對「三農」政策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郵政作為社會、經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企業,承擔著為全省城鄉百姓提供金融服務的重任。懇請各級政府能創造條件支持郵政儲蓄在國家允許經營的范圍內,拓展經營領域,開辦開展各種代理、代辦業務。如代收農村電力費用、代收農話費、代收農村有線電視服務費、代收農村地區煙草款、代發農村各項補貼資金等。郵政儲蓄始終將不遺餘力的為加快全省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促進海南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禮儀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月8日盧布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05
中國銀行理財騙客戶 瀏覽:612
美金匯率兌換印尼 瀏覽:733
體彩怎麼算傭金 瀏覽:504
外匯占款貨幣投放 瀏覽:744
紅塔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 瀏覽:358
高桿低桿中杠桿桿落袋 瀏覽:139
我國外匯儲備總體 瀏覽:796
股票咋開戶 瀏覽:474
微貸杭州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251
武漢哪家證券公司最好 瀏覽:250
公司理財收入要交增值稅嗎 瀏覽:90
融資租賃財務費用 瀏覽:723
中銀消費金融公司2016年 瀏覽:979
濱州萬隆集團董事長 瀏覽:328
信託業務融資信託 瀏覽:543
融資總監英文翻譯 瀏覽:839
南京文交易所吧 瀏覽:538
南玻集團宿舍 瀏覽:653
期貨市場的私募機構投資者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