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金融產品指什麼有哪些
科技金融屬於產業金融的范疇,主要是指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推動,而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的強力助推。由於高科技企業通常是高風險的產業,同時融資需求比較大,因此,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的過程。
科技金融的定義目前並未統一,最權威的定義是原四川大學副校長趙昌文在《科技金融》一書中的表述,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學與技術創新活動提供融資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撇開這些復雜的金融語言,科技金融可以簡化為一切服務於科技企業以及科技成果發展、創新的多方資源體系
科技金融的參與者主要有政府、NPO、企業、社會中介機構等。其中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政府不僅投入巨大的資金直接資助科技型企業、創投公司、成立科研院所,還設立限定產業領域的基金,如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簡稱科轉基金)、孵育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
簡單說就是科學性理財產品比較多
2. 如何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金融服務功能
打造科技企業孵化器需有以下幾個要素:
有平台。一般來講科技企業孵化器有專門的辦公場所,組建成立科技孵化管理委員會,負責孵化器建設的領導、管理和協調。根據其服務功能,重點打造「科技信息服務、企業創業服務、科技人才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四大平台。科技孵化器的主要工作抓手包括整合本地的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專業鎮創新中心、公共實驗室等科技支撐平台資源。
有機構。根據科技企業孵化器所服務對象的需要,在孵化器內全力滿足企業創新發展的需要,積極吸引促進支撐區域服務競爭力構建的配套服務機構,比如在企業實施技術創新過程中,引入為開展檢索、查詢、實驗、測試、標准、中試等活動提供設備、儀器、場地、咨詢、認證和技術指導等專業性服務的各類公共服務機構群體,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的技術、市場、信息、培訓、商務、法律、金融、會計等各類服務機構,這些服務機構可以幫助企業利用社會服務規避技術風險、降低開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和提高創新效率。
有人才。一方面要有為科技創新突破發展做領軍和中堅的業內專家、技術骨幹,這類人才可通過積極促成企業與知名科研院所洽談合作,建立海歸人才創業基地、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方式來引入。另一方面也要有符合本地企業發展的技術人才,這類人才可通過建立科技孵化器人才培訓基地來發展。主要培養途徑包括組織孵化企業與本地科研院所或行業知名研發機構形成專業人才定向培養,並對在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針對本地主導產業開設相應專業課程、技術培訓,聘請高級技師及工程師親自授課;與高等院校合作加強對科技企業孵化器經營者和管理骨乾的培訓。
有資金。搭建投融資服務平台。建立市區(縣)科技人員創業孵化基金,利用市級「科三費」建立科技企業創業引導資金,實施政府、孵化器、創業者三者聯動,共同參與風險投資。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國內外大公司、大企業和風險投資機構等以各種形式投入孵化器,為在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信用擔保等。加快培育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立風險投資與退出機制,同時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進入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為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各大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支持,運用信貸、信託、租賃、保險、擔保等金融工具,探索成立產業扶持基金,對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及優質項目進行資金扶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等問題。
有機制。規范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與考核機制。入孵項目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以地方規劃重點產業為主,環境污染小,易治理,能耗低,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入孵流程為:企業(自然人)申請——入孵評估——入孵核准——入孵簽約;企業具備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或年產值(或固定資產、流動資產)達標,則遷出孵化器;探索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發展規律,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通過對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功能、服務質量、創業成功率、在孵企業成長速度、畢業企業質量和水平、科技資源的聚集和轉化、創業資本的吸引和使用以及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的評價考核,引導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化發展。
3. 上海出台16條舉措支持科技企業抗疫情穩發展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2月11日消息,上海市科委發布《關於全力支持科技企業抗疫情穩發展的通知》,提出七項16條舉措,包括:支持本市創新創業載體落實「減免企業房屋租金」、加大科技創新券支持力度、加強科技金融服務等,全力支持上海市科技企業渡難關、穩發展、促轉型。
具體措施如下:
一、扎實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有關科技支撐
1、抓好科技支撐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根據國家應急科技攻關的總體部署,結合上海優勢和基礎,在檢測試劑(盒)與設備開發、葯物和疫苗研發、臨床輔助診療技術和系統開發等領域積極布局市級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推進相關企業開展疫情防控產品研發和生產。
二、支持本市創新創業載體落實「減免企業房屋租金」
2、調整創新創業載體考評體系。將本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等各類創新創業載體落實「減免企業房屋租金」情況納入2020年創新創業載體績效評估體系,對本市國有創新創業載體未落實該政策措施的,取消考評資格;對舉措得力、成效顯著的,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創新創業載體申報「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三化培育驗收和上海市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入庫時,應提供減免房租等相關證明材料,市、區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入庫載體服務績效給予經費補助。
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3、加快啟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申請工作。2月14日將發布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申請通知,取消專題賽、現場路演,實行網上評審,爭取5月下達資金。優先支持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應對疫情防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4、擇優推薦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在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中,以「現場或視頻路演」等方式擇優遴選優秀科技型中小企業,推薦參加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參與疫情防控的中小企業優先。開展專業培訓提高企業參賽能力。
四、加大科技創新券支持力度
5、提高科技創新券使用額度。2020年本市科技創新券使用額度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創新投入、謀求轉型發展,鼓勵科技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自通知發布之日起,可根據創新需求,在「上海科技創新券平台」申領。
6、擴大科技創新券服務范圍。拓寬創新創業孵化類服務,除負面清單(辦公空間、物業管理等基礎服務,工商注冊、政策申報、專利代理等綜合商業服務)外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可納入科技創新券支持范圍。第一季度適時更新科技創新券服務目錄。
7、加快審核進度,縮短審批周期。疫情防控期內,科技創新券審核流程不超過5個工作日;對參與疫情防控的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審核流程不超過3個工作日。加速科技創新券兌付。
五、加強科技金融服務
8、加強科技信貸服務。縮短科技信貸產品審核周期,保證2020年科技信貸規模不低於同期。鼓勵銀行、擔保、保險機構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供無還本續貸、貸款展期、應急轉貸及配套金融服務。針對疫情防控涉及的防疫物資、防疫葯品、國計民生重點和其他特殊情況的企業,開通綠色審批通道。
9、降低科技企業融資成本。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鼓勵銀行降低貸款利率,鼓勵保險公司、擔保機構降低保險(擔保)費率,確保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不高於2019年同期融資成本。疫情防控期間,對科技信貸(科技履約貸、微貸通、小巨人信用貸)在貸企業,按照實際支付貸款利息的20%予以補貼;對從事疫情防控相關研究的企業和醫療機構投保「生物醫葯人體臨床試驗責任保險」的,保費補貼額度由50%提升到80%。
六、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
10、對疫情防控企業優先予以支持。在國家和本市科技計劃項目特別是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組織實施中,鼓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承擔參與。對於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科技企業,支持其申報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業技術服務平台等科技創新基地。對在疫情防控中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支持其申報科技人才計劃項目。
11、支持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對企業申請與疫情防控有關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優先予以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並增加技術貢獻系數的權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認定扶持資金支持力度。
12、支持長三角疫情聯防聯控科技攻關。圍繞長三角疫情聯防聯控,支持長三角區域產學研合作、醫療機構跨區域協同。第一季度設立2020長三角國際創新挑戰賽疫情防控專場,徵集企業技術需求,鼓勵國際國內科研院所、企業和機構提供解決方案。
七、優化服務保障
13、做好涉企服務事項網上辦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等行政審批事項實行「一網通辦」「零跑動」。建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服務平台,線上服務企業開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本市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有關事項實行全程網上辦理「不見面」審批。
14、完善科技信用管理。對積極圍繞疫情防控開展相關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貢獻的企業,納入信用良好記錄,在科研項目資助、項目過程管理等方面給予優待。企業因疫情防控導致項目申報、合同簽訂、結題驗收、年度績效評價等延誤,經報備審核後,不納入失信記錄。
15、強化市區聯動。鼓勵各區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研究制訂服務本區科技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市區聯動,全力防控疫情、服務科技企業,共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16、設立「抗擊疫情、平穩發展、創新轉型」專窗。「上海科技」網站(http://stcsm.sh.gov.cn)設立「抗擊疫情、平穩發展、創新轉型」專窗,匯總支持科技企業抗疫情穩發展的政策,便於科技企業查詢。「上海科技服務熱線」8008205114(座機)4008205114(手機)為全市科技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上述通知政策措施有效期至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再順延3個月(具體政策措施已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
4. 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著力做大做強科技服務業
圍繞企業技術創新和公共科技服務需求,重點發展研發設計、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創業、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詢等服務,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服務產業化,做大做強科技服務業。
(一)發展研發設計服務業,提高創新設計能力
引導科技資源密集區域,將研發設計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積極鼓勵研發服務外包、合同研發組織等研發服務新業態的發展,培育集聚一批社會化投資、專業化服務的第三方研發機構,形成研發服務集群。面向區域特色產業集群需求,整合建設一批專業公共研發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儀器、數據、文獻共享和專業技術服務。鼓勵成立研發服務聯盟,開展技術和服務模式創新,制訂行業技術標准。積極培育第三方工業設計機構,將工業設計服務支撐范圍擴展到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建立重點行業產品設計通用資料庫、試驗平台及設計服務平台,促進設計資源的共享利用。建立專業化設計服務標准和管理體系,促進各類專業性設計機構的集聚發展。推進檢測服務市場化進程,積極支持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發展,培育一批綜合性檢測服務機構。規范檢測服務,研究制定技術檢測服務行業標准。吸引國外檢測機構在我國開展業務,加強品牌建設。
(二)發展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業,加速科技成果商業化
提升技術轉移機構的市場化運作能力,支持服務機構和企業之間探索新型技術轉移合作模式,解決技術轉移過程中技術定價和知識產權共享與保護等問題。加強技術轉移機構的專業化、特色化功能和增值服務能力,強化產學研合作過程中的技術成果中試熟化服務。提高科研機構的知識產權經營能力。加強技術轉移信息服務平台、技術合同網上登記系統和技術合同網上信息發布系統建設,提高定價服務、技術產權交易信息服務能力。支持知識產權交易機構加強交易平台建設,開展專利檢索、交易、培訓等服務。加強技術、知識產權等要素市場建設,優化成果轉移轉化環境。積極發展國際技術轉移服務,選擇有條件的區域建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加強同有關國際科技組織和國際知名技術轉移機構的合作,為企業開展先進適用技術引進、國際技術收購、技術與知識產權入股等業務提供專業化服務。
(三)發展創新創業服務業,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培育和支持創新創業服務新業態的發展,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多樣化的孵化器建設。大力推廣「孵化加創投」的孵化模式,提升創業成功率和孵化器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孵化器,搭建專業化服務體系,面向全球跨區域創業者和高端人才提供創業服務,發現、遴選和培育具有前瞻性、成長性、帶動性的「源頭」企業。擴大科技企業加速器試點,整合創新創業服務資源,加大與專業科技服務機構的合作,為高成長企業做大做強提供資本、人才、市場等深層次服務。
(四)發展科技金融服務業,提高投融資服務能力
進一步推動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集中力量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高成長企業群體,為輕資產的科技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推動科技金融業務創新,定製開發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信用保險質押等科技金融產品,探索科技貸款擔保、科技保險、產權交易與股權交易等新模式。推動「國家高新區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擴大試點」,充分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引導作用,為企業融資提供支持。建設國家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台,進一步推動和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為不同業態、不同成長階段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提供包括天使投資、貸款擔保、科技保險、投行券商業務等在內的差異化服務,促進科技與金融資本的對接。加強科技金融風險評估,開發科技金融機構風險預警和分析系統,為科技金融項目風險控制提供技術支撐,防範和化解科技金融業風險。
(五)發展科技咨詢服務業,提升科技咨詢服務水平
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交易規則和交易模式研究。加強產業研究和競爭情報服務,深入研究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路線圖,把握產業主導權。鼓勵咨詢機構依據區域空間特性、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等因素,為區域經濟全面協調發展提供產業咨詢服務。全面推進企業管理和戰略咨詢服務,推動本土管理咨詢服務企業的品牌化發展,拓展全球化發展的眼光與視野。支持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信息咨詢公司、會計事務所、法律事務所、投資和管理咨詢等專業服務機構的發展,進一步發揮科技咨詢機構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提高科技咨詢業信息化水平,建設智能化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共享應用的服務平台,形成科技咨詢業現代化信息網路系統,提升科技咨詢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
專欄:科技服務業 開展區域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委託研發、檢驗測試、技術培訓等服務。提升重點行業設計能力,加強設計標准體系建設,加快重點行業共享平台建設,增強我國製造業競爭力。開展技術轉移「金橋」工程,大力開展技術成果中試熟化服務。建設面向產業集群的科技服務集成平台,加強科技服務標准體系建設,搭建基於SAAS技術的跨行業、跨區域、跨服務主體的科技服務網路。建設科技金融服務平台,為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天使投資、貸款擔保等服務。開展科技服務業統計和監測研究,為產業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5. 什麼是科技金融服務科技金融服務都包含哪裡內容
⑿《畲
6. 為什麼央地要密集發文力挺科技金融
「雙創」風口下,科技金融成為監管部門重點推動的業務領域,從中央層面到北京、上海等地方,多個科技金融創新支持政策在近一個月內密集落地。這些政
策從不同層面明確了科技金融的制度框架,具體政策措施包括創新科技企業抵質押物,鼓勵投貸聯動試點,完善風險防範和風險分擔機制等,其目的在於全面拓寬科
技型企業的融資渠道。
9月8日,吉林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掛牌成立,該中心是集政府服務、金融資源和中介機構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機構。
科技企業尤其是小微科技企業,通常缺乏房產等抵押物,因此金融機構在給這類企業授信時往往較為謹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融資的便利性。記者梳理上述新政發現,鼓勵金融機構探索抵質押物創新成為政策著力的要點之一,包括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
民生金融智庫首席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銀行很早就已經開始探索「以關聯企業從產業鏈核心龍頭企業獲得的應
收賬款為質押的融資服務」,隨著「互聯網+」模式的興起,藉助互聯網、大數據徵信、普惠金融等創新技術,為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提供交易平台和融資解決
方案,更成為不少銀行的共同選擇。
在創新抵質押物的同時,政策也著力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防範和風險分擔機制,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商業可持續性,包括推廣貸款、保險、財政風險補償捆綁的專利權質押融資等。朱振鑫表示,科技金融創新的推進必須要有嚴格的配套政策措施作為支撐,並強化監管,防範風險。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渠慎寧對記者表示,專利權抵押的背景在於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輕資產行業沒有較多的固定資產,從銀行獲取貸款
往往比較困難,對金融機構而言,捆綁保險、財政風險補償的專利權抵押違約風險會有所下降,刺激他們對輕資產中小企業的資金發放。
記者也了解到,近年來,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下,青島、廣東、福建、甘肅等多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適合當地中小微企業特點的專利權質押
融資路徑。青島市構建「保險共保體」,為專利權質押貸款提供保證保險,由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和銀行三方按6∶2∶2的比例共同承擔融資風險,為科創型企業
雪中送炭。
值得注意的是,投貸聯動模式對銀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成為政策鼓勵的重要方向。
據了解,商業銀行通過投貸聯動,以「股權+債權」的方式,不僅能為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支持,更能以股權收益彌補信
貸資金風險損失。現有政策規定,為了開展投貸聯動,試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可選擇設立投資功能子公司或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目前,首批試點的多家銀行均向監
管部門上報了投貸聯動試點方案,並申請設立投資功能子公司。浦發矽谷銀行行長兼矽谷銀行亞洲總裁蔣德此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投資子
公司持有認股權證帶來的收益,並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彌補風險,「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幫助初創企業增加成功的概率,而不是單純獲利」。
利於社會發展的都是應該被支持的。
7.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有什麼區別
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區別
概念核心:金融科技的概念核心是科技,具備為金融業務提供科技服務的基礎設施屬性,與其並列的概念還有軍事科技等;科技金融則著眼於金融,是用以服務於科技創新的金融業態,也是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典型代表,與其並列的概念還有消費金融等。
目標:發展金融科技的目標在於利用科技的手段提高金融的整體效率;發展科技金融的目標在於以金融服務創新來支持實體經濟,推動科技創新創業。
參與主體:金融科技的主體是以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偏技術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為代表的技術驅動型企業;科技金融的主體是以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業。
實現方式:實現金融科技創新的方式是技術的突破;實現科技金融創新的方式是金融產品的研發。
具體產品:金融科技的具體產品包括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雲、區塊鏈、徵信、AI等等;科技金融的具體產品包括投貸聯動、科技保險、科技信貸、知識產權證券化、股權眾籌等。
8. 建立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存在什麼風險
那是謠傳。競爭性的金融體系,由於競爭的激烈,只會造成對優質客戶的爭奪,以降低授信條件、提高授信數額作為競爭手段是最常見的。從而造成對部分客戶的過度授信,客戶獲得這些授信後為了充分利用,除了擴大主業外,更多是投入房地產、期貨等預期回報較高的領域,從而不斷積累風險。一旦經濟下行或其他原因造成資金周轉困難,則會形成雪崩式的風險爆發。去年下半年以來,以溫州地區跑路潮為代表的風險爆發,就是典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