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最高院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最高院

發布時間:2022-02-08 12:25:38

1. 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是什麼啊

金融機復構是專門從事金制融活動的組織,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各類銀行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公司、投資基金、財務公司、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保險公司等實際上構成一個體系。金融機構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創造金融交易工具,在金融活動參與者之間推進資金流轉。

2. 怎麼在網上找不到《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

該份文件是不予公開的。

3. 最高院如何認定「債權轉讓」

關於「債權轉讓」,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出過七個判決,其中三個涉及不通知債務人的法律後果,一個涉及債權受讓不得超范圍,其餘與金融機構剝離不良資產的相關。就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我們更關注前兩種類型判決的影響。
債權轉讓不通知債務人可以嗎?
根據《合同法》第80條第1款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在合同實踐中,有的法務人員和律師朋友認為,既然法律規定未經通知,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那就說明交易沒有完成,應該返還,並恢復原狀。最高院司法判例卻明確告訴我們,事情不是這樣的。轉讓債權的通知未及時履行,只能作為債務人享有對抗受讓人的權利,而並不影響債權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所謂「債權轉讓」就是讓與人喪失其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而由受讓人取代成為新債權人,通知債務人的目的是使債務人清楚地知道,原債權已經轉移而已。最高院在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終字第200號某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中,甚至可以看出:原債權人履行通知義務可在嗣後法庭審理中以現場通知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可以在訴訟中當庭通知受讓人,即完成通知義務。
那麼,債務人就沒有辦法制衡了嗎?
並非如此,最高院在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終字第212號某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中表明,債權人轉讓債權,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務人享有對抗受讓人的抗辯權。也就是說,雖然原債權人與新債權人的交易達成,但債務人可以不向新債權人履行義務,理由是原債權人未通知。
債權轉讓合同效力只及於債權轉讓合同的當事人
由於合同的相對性,債權轉讓後,合同效力只及於債權轉讓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債權受讓人不得超范圍行使權利。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提字第322號某市政府與某投資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案中,明確非合同當事人不對本合同承擔權利義務。同理,互金平台如果不是借貸合同的主體,對合同內容不承擔法律責任。
總體而言,最高院的觀點傾向於保護交易流轉,盡量認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限制債務人部分權利。對於互金行業和類金融行業而言,債權轉讓的穩定性被最高司法機關認可,但應當及時履行通知義務,就目前互聯網發達程度而言,在線通知可以做到。當然,留存相關證據,同樣重要。

4. 銀行不良資產轉讓中隱藏了多少致命的法律陷阱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是指5級貸款中後三類貸款,即可疑、次級、損失。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債權轉讓,在債權轉讓和債權實現上均與普通債權有所不同,司法實踐對債權轉讓效力、不同債權受讓人的執行清償范圍、訴訟費用交納金額亦有所不同。
首先,寬松對待原則。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外資處置不良債權案件涉及對外擔保合同效力問題的通知》,對於此類因二次轉讓,而導致的擔保具有對外性質,主管部門進行審查時,一般採取相對寬松的原則。
其次,必須登記備案。判斷擔保合同的效力主要看,外國投資者是否事後進行了備案。依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外資處置不良資產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規定:外國投資者或其代理人在辦理不良資產轉讓備案登記時,應在資產備案登記中註明擔保的具體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局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擔保,不予登記。因此,若外國投資者一旦成功將擔保事項備案登記中;則人民法院不應以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或者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或者登記為由認定擔保合同無效。
最後,禁止再次擔保。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外資處置資產後,除原有擔保外,債務人或第三人不得為所出售或轉讓的債權提供其他擔保。

5. 有對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進行管理、投資和處置的公司嗎

中國長城資產管來理公司、自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可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在管理和處置資產時,可以從事追償債務、資產租賃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重組等活動。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當按照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管理和處置資產,在轉讓資產時,主要採取招標、拍賣、競價等方式。

6. 關於最高院如何認定「債權轉讓」

關於「債權轉讓」,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出過七個判決,其中三個涉及不通知債務人的法律後果,一個涉及債權受讓不得超范圍,其餘與金融機構剝離不良資產的相關。就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我們更關注前兩種類型判決的影響。
債權轉讓不通知債務人可以嗎?
根據《合同法》第80條第1款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在合同實踐中,有的法務人員和律師朋友認為,既然法律規定未經通知,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那就說明交易沒有完成,應該返還,並恢復原狀。最高院司法判例卻明確告訴我們,事情不是這樣的。轉讓債權的通知未及時履行,只能作為債務人享有對抗受讓人的權利,而並不影響債權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所謂「債權轉讓」就是讓與人喪失其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而由受讓人取代成為新債權人,通知債務人的目的是使債務人清楚地知道,原債權已經轉移而已。最高院在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終字第200 號某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中,甚至可以看出:原債權人履行通知義務可在嗣後法庭審理中以現場通知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可以在訴訟中當庭通知受讓人,即完成通知義務。
那麼,債務人就沒有辦法制衡了嗎?
並非如此,最高院在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終字第212號某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中表明,債權人轉讓債權,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務人享有對抗受讓人的抗辯權。也就是說,雖然原債權人與新債權人的交易達成,但債務人可以不向新債權人履行義務,理由是原債權人未通知。
債權轉讓合同效力只及於債權轉讓合同的當事人
由於合同的相對性,債權轉讓後,合同效力只及於債權轉讓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債權受讓人不得超范圍行使權利。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提字第322號某市政府與某投資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案中,明確非合同當事人不對本合同承擔權利義務。同理,互金平台如果不是借貸合同的主體,對合同內容不承擔法律責任。
總體而言,最高院的觀點傾向於保護交易流轉,盡量認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限制債務人部分權利。對於互金行業和類金融行業而言,債權轉讓的穩定性被最高司法機關認可,但應當及時履行通知義務,就目前互聯網發達程度而言,在線通知可以做到。當然,留存相關證據,同樣重要。

7.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是政府的什麼債務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 是 政府或有隱性債務

8. 金融機構處理債權,關於債權的受讓人身份資格有沒有特殊規定

為了化解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多年累積的巨額不良資產,防範金融風險,我國於1999年始設立了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
信達、華融、東方、長城)。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任務就是從國有商業銀行收購(政策性剝離和商業化收購)不良金融資產進行處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的手段,通常包括訴訟追償、債權(打包)轉讓、債權轉股權、減免債務等。由於不良金融資產處置在我國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沒有專門的立法,在實踐中困難重重。1999年我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接受國有商業銀行14000億元銀行不良資產屬於政策性接受,在很多問題上依賴於專門設定的行政規定運行。由於沒有專門的立法,導致在資產剝離和處置中存在無法可依的現象,這給資產剝離與處置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隨著我國國有銀行股改工作的不斷深化,銀行資產的市場流通將日益增多,商業性市場收購銀行不良資產的行為日益增多,不良資產的收購與處置將更多地依賴於法律規范來運做,相關的法律規范也將日益重要。
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角度來看,銀行不良資產的接受和處置都涉及資產轉讓問題。實踐中,由於轉讓中的問題,債權轉讓人和受讓人均不能行使債權的事情常有發生。因此,關於轉讓的法律效力問題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十分關注的問題。

1、債權轉讓中的限制性條款

貸款行和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約定禁止貸款行或雙方當事人擅自轉讓借貸合同項下權利義務。根據《合同法》第79條的規定,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的合同,債權不具有可轉讓性。借款合同中常見的約定是: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合同。這種約定是否可以理解為雙方當事人僅對合同內容變更做出限制性約定,而未對合同主體變更進行限制。在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對上述問題,我們的觀點是上述限制不能成為限制債權轉讓的理由.第一,在銀行借貸合同中,銀行履行了放款義務之後,擁有債權,是比較單純的權利方,權利主體的變更,並不改變或增加債務人的責任和義務。在實踐中,債權轉讓是有利社會分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市場行為。第二,債權轉讓不屬於合同變更。根據《合同法》第五章的規定,合同變更與合同轉讓是兩個不同的法律制度,合同變更是合同內容的變化,而合同轉讓是合同主體的變化,即當事人一方將合同權利義務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第三,如貸款發生在合同法生效之前,適用民法通則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因民法通則沒有區分合同權利轉讓與合同變更的區別,民法通則又對合同權利轉讓作出限制性規定,此時債權轉讓是否受到限制?我們認為,即使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在未取得債務人同意的情況下轉讓無效,但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3條的規定,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據此,可以認為民法通則第91條的規定不應該成為限制合同權利轉讓的障礙。
鑒於金融機構各分支機構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債權轉讓應當由出讓人(貸款行)與買受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簽署轉讓協議並聯合發布轉讓公告;如果是由貸款行上級機構(如省分行)代替其轄內各貸款行簽約並發布轉讓公告的,則應當有總行的統一授權。在實踐中,存在著無授權而省行代貸款行簽署轉讓協議並發布轉讓公告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債務人主張轉讓無效。

我們認為,實踐中並不存在債權轉讓無效的風險,這是因為,債權轉讓人(銀行)的各級機構是同一法人,貸款行的上級行代貸款行行為,在法律上應視為有效;另外,在上級行代貸款行簽署協議時,通常都有總行的統一授權,上級行充當銀行的代理人簽訂債權轉讓協議,因此不應該存在越權的問題。

合同法規定,債權讓與在通知時對債務人發生效力。在金融不良債權從商業銀行到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剝離過程中,由於債務人人數眾多,部分甚至已杳無音訊,因此一一通知的方式很難做到。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條」司法解釋中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國有銀行債權後,原債權銀行在全國或者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債權人履行了《合同法》第80條第1款規定的通知義務。在案件審理中,債務人以原債權銀行轉讓債權未履行通知義務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原債權銀行傳喚到庭調查債權轉讓事實,並責令原債權銀行告知債務人債權轉讓的事實。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不良資產時,對外轉讓債權應履行何種通知程序?由於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以公告方式進行通知僅限於銀行向資產管理公司轉讓債權,因此資產管理公司進一步轉讓債權勢必須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履行通知義務,這對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特別是債權組合打包出售業務帶來障礙。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組合債權打包出售與單一債權出售相比,其特點表現為債權筆數、戶數眾多;債務人、擔保人分散等。根據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生效須由債權轉讓方履行對債務人的通知義務。由不良貸款的特性所決定,債務人、擔保人中下落不明、改制、歇業、被吊銷、注銷的情況較多,事實上根本無法逐筆、逐戶對債務人進行有效的通知,在組合打包轉讓債權的情形下,通知義務的履行變得更為困難。此外,國家要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向商業化轉型,今後不良資產採取商業化收購方式,也不僅從國有商業銀行收購,是否能採用同樣的法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我們認為,不可能對各種不同的經濟實體收購資產採用不同的法律規定。為鼓勵不良債權流通,法律應允許不良債權轉讓以公告方式來通知債務人。特別是,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債權時更應該這樣。因為,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上述司法解釋的政策目的在於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處置不良資產提供便利條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進一步的債權轉讓業務針對的是同樣的不良債權;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就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債務人及保證人可否通過發布報紙公告的方式進行債權催收問題做出了肯定的解釋,因此,對於組合債權打包出售的債權轉讓通知亦應當允許通過同樣的方式進行,以提高不良資產的處置效率。

7、不良債權轉讓生效日如何確定?

在實踐中,債權轉讓通常涉及三方當事人,轉讓人(債權人)、受讓人、債務人。在債權轉讓過程中,轉讓人與受讓人先簽訂債權轉讓協議,然後通知債務人。這里就涉及到債權轉讓時點問題,即債權何時發生轉讓。實踐中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債權轉讓自債權轉讓協議生效之時,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債權轉讓自履行通知義務之時。由於債權轉讓時點的確定性,導致在協議簽訂後通知前出現權利維護不當的風險。如果以協議生效日作為債權轉讓時點,則權利維護責任由受讓人進行,但受讓人的行為是否起到權利維護的效果,是否會招致債務人的抗辯,具有不確定性。同樣如果由轉讓人來維護,同樣會存在相似問題。實踐中較為穩妥的做法是雙方共同維護,並盡早進行通知。就此問題,希望盡早出台相應法律或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至於如何盈利,你應該明白了吧。

9.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由投資者買單》最新txt全集下載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由投資者買單?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由投資者買單?
2010-6-22 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改革上市的成本究竟由誰來承擔?在最後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農業銀行上市之時,這一問題水落石出,財政部、股民與納稅人買單,國民財富遭到隱性侵蝕。
按照農行銀行披露的正式招股說明書,財政部與農行將設立共管帳戶「特別共管基金」,置換8156億元的不良資產,存續時間為15年。農行並不孤獨,據《新世紀》周刊報道,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信達將復制工行、農行財務重組的模式,與財政部共設「共管賬戶」,將信達歷史上形成的2000多億元巨額掛賬損失剝離至此賬戶,存續時間初定為十年。信達所欠數百億元央行再貸款也將停息掛賬。
欠債高高掛起,帳本總要做平。
有幾種辦法,一是收回不良貸款,不良貸款回收率越高,欠帳也就越少。無論是賣資產還是賣項目,我國四大國有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回收率在20%左右,也就是說,還有80%無法彌補。問題在於,舊不良資產被回收,而新的不良資產被不斷創造,目前四家不良資產……

10. 財金(2015)56號文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

文件如下: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管理辦法一章,總則一條會推動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資產公司商業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規范資產公司收購和處置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經營行為資產公司合規經營穩健運行根據金融企業,

財務規則等相關規定製定本辦法,一二條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適用本辦法,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實施股份制改革後繼續試用第三條本辦法所稱。

非金融機構指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各類金融機構之外的境內企業法人也單位社會團體或其他組織喬本辦法所稱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指非金融機構所有幹部能為其帶來經濟利益和帶來的經濟利益低於賬面價值,

已經發生價值貶損的資產,包括債權類不良資產,錢那不良資產實物類不良資產以及各類金融機構作為中間人受託管理其他法人和自然人財產形成的不良資產等,其他經監管部門認可的不良資產,第五條資產公司收購和處置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以下簡稱飛機業務。

以下基本原則依法合規資產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的各類經營行為應當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商業化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收購和處置,由資產公司按照公司治理程序,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服務實體經濟產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可採取多種經營手段,

做好問題項目和問題,企業的風險化解提升企業資產質量優化資源配置實體,經濟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風險可控產公司應本著審慎經營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風險管。

(10)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最高院擴展閱讀:

管理體系有效控制業務風險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第二章范圍和條件調資產公司開展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的方式,包括搜狗投資小託管理以及其他經監管部門認可的方式,第七條資產公司管理和處置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可採取多種手段,包括禽獸追償轉讓債務,

重組資產整合資產置換債權,轉股權追加投資公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以及其他經監管部門認可的手段八條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應符合以下條件真實資產客觀存在且對應的基礎經濟行為真實發生相關要素明確,具體可和的。

可證實有效資產屬於國家法律法規允許轉讓的范圍街景,資產權屬關系能夠得到教益相關方的認可源權利,人已經履行完畢,約定給付義務,不存在履約糾紛,不存在不可轉讓,他優先受償權超過訴訟時效約束等權利瑕疵,

第九條存在下列情況的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資產公司不得收購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收購的資產,涉及國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資產,債務人和擔保人為國家機構的資產資產公司放棄追究擔保責任的除外,其他經監管部門認定不得收購的資產十條。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最高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家銀行理財收益比較高 瀏覽:127
傳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 瀏覽:371
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下載 瀏覽:667
空港股份股票價格 瀏覽:154
光大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 瀏覽:68
什麼叫會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441
外匯入金進不去是怎麼回事 瀏覽:261
荊門金融投資證券企業名錄 瀏覽:922
有哪個金店回收黃金 瀏覽:212
蘭州證券公司最低傭金 瀏覽:650
兩物體對地面壓強一樣且杠桿平衡 瀏覽:422
匯率變動調整的分錄 瀏覽:840
2019理財基金排名 瀏覽:885
重慶長壽湖土地掛牌價格 瀏覽:813
買銀行理財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812
溫州三方理財公司怎麼樣 瀏覽:948
杠桿配資開戶聯系卓信寶配資 瀏覽:95
m2超發匯率 瀏覽:242
滬深最新900隻融資融券標的名單 瀏覽:646
季度持倉比例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