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個人金融服務發展趨勢

個人金融服務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2-02-10 16:17:46

⑴ 金融行業在近幾年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明顯的特徵

最新的劃分是這樣的:
第一產業是物產業。包含農業、礦業、石油等。這當中的礦產和石油原來屬於重工業。共同特點是產生資源稅,現在農業資源稅已經減免了。
第二產業是加工業。如:糧食加工,礦業加工煉鋼、石油加工製成汽油、柴油等。這原來的糧食加工在農村是屬於第一產業,在城市又成了第二產業。共同特點是直接產生增值稅。
第三產業是服務業。包括,銀行、一般服務型企業等。一般特徵是不能直接產生增載入體的價值,而依附於載體而體現服務者的勞動價值。既服務價值。
下一步就要進行的稅制改革,基本要按照這個思路進行。

⑵ 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金融行業 銀行業

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

在全球化經濟環境下,金融業日益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中國金融業正逐步向世界開放,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與中資銀行展開競爭。國有金融機構也在向國際化發展。國內金融機構的業務骨幹已成為外資金融機構獵取的首要目標。

金融行業的就業現狀和就業趨勢

目前金融業對本科畢業生的需求有所下降.對研究生的需求有所上升,大量法律、計算機信息專業的畢業生被引入金融業。金融行業所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向綜合型發展。

金融行業青睞的人才專業方向包括:數量分析、保險精算、公司財務、證券投資、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等。

該行業在主要分布城市的特點

·北京 金融業在北京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07年北京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3%。金融業已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

·上海 金融業是上海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基本確立了國內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國內金融市場體系最完善的地區。上海正在向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邁出堅實的步伐。

·深圳 金融機構眾多,已經形成完整的金融產業鏈。靠近香港是深圳金融服務業發展中最大的優勢,深圳和香港的金融業融合步伐將在未來10—20年裡大大加快。

銀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

國際金融機構正在積極搶占亞太市場.競爭日益加劇.銀行紛紛擴展各自的市場份額。目前.國有商業銀行主要業務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等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方面.金融新品種市場很大。銀行業的發展將擴大對信息技術和風險防範技術的投入,並更加重視資本管理和風險控制;銀行業的在線平台將進一步擴大。

銀行業的就業現狀和就業趨勢

進入銀行需要從基層做起,進行內部輪崗和轉崗。商業銀行青睞有一定從業經驗、專業背景為經營管理、國際金融、貨幣政策等方向的人才外資銀行應屆生招聘量大.都強調外語要求。

關鍵崗位、薪酬及職業發展路徑

·信貸員 年薪20萬元起

櫃員一復核員一信貸分析員一信貸審核員一高級信貸員一公司業務信

貸部門經理一支行副行長一支行行長一分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一分

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一分行副行長一分行行長

·風險管理 年薪20萬元起

信貸分析一信貸審批一風險管控一風險控制經理一風險管理控制部總

經理

·資金管理 年薪25萬元起

交易員一資金部經理助理一資金部經理一資金部總經理

·交易員 年薪25萬元起

交易員一高級交易員一資金部經理一資金部總經理

⑶ 簡述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金融市場國際化是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金融市場發展超越國界的限制,與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漸趨向全球一體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和加速。主要表現在:

①金融機構跨國化。不僅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設立了大批的跨國銀行,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在境外設立了一批離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

②金融資產經營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和全球性股票市場的建立,使人們可在離岸市場上經營世界任何一國的貨幣金融資產。

③貨幣國際化。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已經蛻化,人們可以通過國際匯兌來轉移各國間的貨幣購買力。不僅美元、德國馬克、英鎊、日元可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而且還有大批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也逐漸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

(3)個人金融服務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從整體來看我對於未來金融市場都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從未來五年看來金融市場的驅動力十足,製造業升級和相關的改革將持續獲得產業發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桿與金融監管作用下,貨幣流動性基本維持中性偏緊基本格局,隨著去產能、脫虛入實相關措施的見效,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等結構性力量在活躍發力,金融內生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

參考資料鳳凰財經網 金融市場發展

⑷ 銀行的「個人金融服務部」是做什麼的應屆生進去工作,薪酬和發展前景如何

一般做理財經理或個人貸款,主要職責是向客戶銷售金融產品和拉儲蓄存款。目前各銀行對個人業務都很重視,應該比較有發展,但會有任務;做好了薪酬也較豐厚。喜歡接受挑戰的可以試試

⑸ 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

1、擁有國企和私企客戶服務經驗的業務高級關系經理和出口金融經理市場需求旺盛由於EPC活動較為活躍,國企(SOE)和私企(POE)對基礎設施、能源和電力領域內的人才服務需求大幅提升。了解出口金融、DCM、現金管理、貿易金融和銀團貸款相關銀行產品的應聘人才將深受僱主們的青睞。中型的地區性亞洲金融機構正在積極探索新市場客戶,這一趨勢要求應聘人才具備出色的業務開發能力。

2、私募股權投資者深受發展迅猛的中國醫療衛生行業所吸引,愈加渴求私募/投資銀行業務人才在過去10年裡,中國大陸的生命科學行業進行了重大轉型,推動中國成為了制葯與生物科技行業的巨頭。在這樣的背景下,僱主們愈加青睞具備金融分析和金融建模能力,並擁有制葯或生物化學行業背景的PE和投資銀行業務人才。因此,大部分風險投資人在招聘候選人時更注重與行業相關的經驗技能,而非金融技能。

⑹ 金融咨詢行業未來的趨勢有哪些

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金融服務與用戶場景緊密結合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資規模
2017全年,以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為背景,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指數(GFI)屢創新高,在11月達到了全年最高值193,並在12月收於次高點192。網路搜索指數更是一路大漲到405,較基準值漲幅達305%。
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至少發生649筆融資事件,同比增加8%;涉及資金總額約1397億元,同比增加19%。其中,中國有328筆融資事件,美國和印度各有101筆和63筆。最高融資金額97億元由中國互聯網保險平台眾安在線獲得。
網貸和支付的熱度貫穿全年,前者有134筆融資,總額在344億元左右;後者93筆融資,總額約265億元。汽車金融熱度攀升,全年雖僅有23筆融資,但涉及資金總額達到217億元。 
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為4213.8億元,同比增長了42.0%。到了2017年我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達到惹6541.4億元,同比增長55.2%。預計2018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達到9645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2.26%,預計到2022年中國金融科技營收規模將達到29513億元。
中國網路資管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網路資管領域,2016年網路資管市場規模增速超過50%。中國網路資管規模超過2.7萬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網路資管將超過6萬億元。
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分析
1、金融科技順應金融業的發展趨勢
2016年以來,我國網民數量增速趨緩,互聯網行業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互聯網金融依賴用戶規模快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進入尾聲。而當互聯網金融企業從一味追求用戶數量到重新尋找行業發展的促進要素時,科技的重要性被更多的金融從業者發現。並且,隨著金融科技對我國金融改造的深入,我國傳統金融機構的生產體系正從一個封閉的體系走向一個開放的體系,金融的邊界被不斷拓寬,於是許多的金融科技企業,以其專業化、垂直性及對客戶和市場的了解,開始介入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體系,成為金融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2、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線上信貸從只以互聯網為獲客手段的1.0階段上升為互聯網全流程管理的2.0階段。這些基礎設施包括:一是支付,移動支付的普及和發展將金融服務滲透到各個消費場景中,並且安全便捷地實現線上放款;二是徵信,多年來大數據的積累和反欺詐模型的不斷迭代使得線上大數據風控精準度提高;三是區塊鏈,區塊鏈技術有助於打破數據孤島,使不同金融機構的數據信息共通;四是生物識別,生物識別技術的成熟與發展使得線上用戶識別得以實現。
3、促進金融服務與用戶場景緊密結合
金融科技就其本質而言是新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它以前沿信息技術的巨大進步為前提,使得金融服務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金融功能更具場景化,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務的交易成本,彌補了傳統金融體系中包容水平不足的弱勢。
隨著金融鏈條的打通,金融科技會將鏈條的各個環節納入其優化的范圍,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向非金融領域衍生,如電商金融、醫美分期等場景。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金融與消費的界限逐漸模糊。金融科技企業通過生物識別、雲計算等技術將金融服務與用戶生活場景緊密結合起來,並通過收集和分析用戶消費產生的行為數據來不斷優化自身的金融產品,促進消費。
4、金融科技的用戶群體廣闊
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所服務的目標客群中,電子支付用戶滲透率最高,其次是網路資管,二者滲透率都在60%以上。由於網路信貸的門檻問題,使得目前網路信貸網民滲透率只有22.8%。但實際上,滲透率指標僅統計真實發生過網路借貸行為的用戶。除此之外還存在大量准網路信貸用戶,各大網路金融巨頭均會對旗下所有用戶做提前授信的工作,所以這部分准信貸用戶也是金融科技在服務網路信貸行業時的目標客群,甚至於說,電子支付和網路資管用在很多層面上都是金融科技在網路信貸領域的用戶。綜上所述,不同於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的行業地位更加靠前,所以它能夠覆蓋的用戶客群更加廣闊。

⑺ 金融機構發展趨勢

當今我國的金融機構正在向國際接軌,一是開始了個人私人銀行的試行,也就是向高端客戶的靠攏,具體的有工行推出了財富卡的先例,要有一定條件的客戶才可以擁有,這就要求客戶即要有一定的財富做為基礎,還要有一些相應的大膽的接受素質。二下一步存款准備金率也會進一步提高,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還金融機構自我安全大膽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當然提高的比例會在政府所可控的范圍之內。三隨著金融機構成員的不斷增加,競爭也在進一步加大,這就要求,各家金融機構不僅在硬體,產品等等需要優化,最重要的是軟體,也就是服務,更是重中之重,這不僅要提高服務效率,也要做好服務質量,因此各家銀行都不斷的對員工進培訓,進行禮儀,業務知識等方面的優化,讓客戶得到更優質,快捷的服務,以對銀行做出更加的肯定,四,隨著趨勢的方展,金融機構也會向其他企業一樣,優勝劣汏的,攏斷行業的優勢也會隨人著國人的素質的提高,意識的加強,市場經濟的趨勢所改變。總而言之,今後的金融機構會越來越人性化,會以客戶為衣食父母,沒有客戶它就沒有立足之地,在同業中就難以生存,適者生存,而且社會責任也會越來越大。不斷的更新才能適應發展。

⑻ 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互聯網消費金融定義及范圍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藉助互聯網進行線上申請、審核、放款及還款全流程的消費金融業務。廣義的互聯網消費金額包括傳統消費金融的互聯網化,狹義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僅指互聯網公司創辦的消費金融平台。
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消費金融正在從傳統的高收入人群和大額低頻次消費場景向中低收入人群及小額高頻次消費場景迅速拓展。傳統消費金融主要專注於買房、購車等大額低頻次消費場景,且用戶大部分為凈值較高人群,對學生、農民、藍領等收入較低人群則覆蓋較少。
隨著近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徵信技術的創新,消費金融正在向大眾的日常生活快速滲透,目前正在向大學生、藍領群體等以及
3C數碼產品、旅遊、餐飲等小額高頻次消費場景迅速拓展。
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於消費的需求也不斷的增長,尤其對於醫療、旅遊、越來的服務要求不斷在增加,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型的銷售模式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從而帶動了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達到4.20萬億元,目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滲透率約在20%至30%左右,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依然是一片藍海,預計2018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達到9.21萬億元。
互聯網消費金融在電商領域的應用,目前處於信用累積的過程,未來實現數據沉澱之後,基於個人賬戶的信用數據提供更多產品以外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大趨勢。
政策積極信號不斷釋放,多方勢力加速布局
從政策層面來看,2016年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尤其是2015年以來P2P爆發出來的重大風險使得監管已經迫在眉睫。與2015年兩會中提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相比,2016年兩會提議更多趨向行業立法和政策監管。在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的同時,大力鼓勵消費金融的發展則成為另一個主旋律。在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消費金融的市場准入,2015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訓新供給動力指導意見》,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范圍推廣到全國,
從最高層面為消費金融釋放出了巨大的積極信號與政策紅利。
消費金融是銀行零售轉型的首選
近年來,受經濟周期性運行的影響,我國各行業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下滑,對公業務面臨較大困難,各家銀行紛紛提出零售轉型的戰略。零售轉型有助於節約銀行資本,同時獲取更高的收益率並降低不良貸款率。
根據銀監會 2012年頒布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在使用權重法計算信用風險加權資產時,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為50%,對個人其他債權的風險權重為75%,均低於對一般企業債權的100%的風險權重。上市銀行中,除了五大行和華夏銀行,其他各家銀行今年均公布再融資預案,這體現出各家商業銀行均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發展零售信貸業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面臨的資本約束。
我國消費金融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參與主體逐漸增多
商業銀行藉助專營機構與特色網點、網上銀行、移動服務、信用卡等多渠道的服務手段,加大對新消費信貸領域的支持;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增加至22家,另有8家處於申請及籌備中;互聯網電商平台、細分領域垂直場景方積極將消費金融產品嵌入消費場景,並不斷積累徵信數據;
互聯網金融平台,如P2P 網貸、小貸公司等也積極切入消費金融,提供類消費金融貸款。消費金融藉助互聯網渠道和模式,服務人群不斷擴大,包括農民工等流動人口以及大學生等中低端無卡群體因此獲得金融服務。
但我國個人徵信體系建設不完善,消費金融風控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消費金融規模的擴張,服務人群的下沉加劇了消費金融平檯面臨的壞賬風險。
消費金融公司:現有業務模式受眾較小,亟待豐富創新自身服務模式
消費金融公司行業基本客戶定位為中低收入群體,審核標准一般比銀行的更為寬松,貸款額度也更高。消費金融公司的服務與銀行的個人信貸業務同質化嚴重,但整體實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與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中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規模最大,形成了教育培訓類、手機通訊類、白色家電類、裝修裝飾類、婚慶嬰幼類五大貸款渠道體系。而非銀系消費金融公司則以「消費」為出發點,利用商家的天然優勢,相對而言更了解消費者需求。主要客群為低收入階層,以耐用消費品貸款為主。非銀系消費金融公司以海爾消費金融和蘇寧消費金融為代表。
電商平台:用戶覆蓋優勢明顯,業務創新及大數據等實力突出
電商平台的消費金融模式主要依託於自身的互聯網平台,面向自營商品及開放電商平台商戶的商品,提供分期購物及小額消費貸款服務。審批流程便捷高效,部分採用授信額度的方式,不需要逐筆審核。由於電商在互聯網金融、網路零售、業務創新、大數據等領域均具有較明顯的優勢,因此在消費金融行業綜合實力最強,未來也將引領市場的發展趨勢。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是典型的電商平台消費金融產品。

⑼ 金融行業在近幾年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明顯的特徵

金融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同時在我國也是一個發展中的行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首先社會各階層各行業所有
人,都需要資金融通,不論長期的或短期的資金需求,不論國內的或海外的現金需求,不論即期的或遠期的資金需
求,金融業都可以滿足這些需要。其次賺到一點錢的企業或個人,他的金錢需要有個存放或運用的去處,金融業正
可以滿足這個需要。而且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外資銀行的進入,國內金融機制的改革,民營的金融機構、保險
機構也會在增加,
金融業在我國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受過比較好的金融專業教育的學生,
將會有很多的發展機會。
更多資訊盡在前瞻網 !
望採納謝謝

⑽ 中國金融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和趨勢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

(一) 銀行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保險業

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

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

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

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

(三)證券業

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

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

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

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

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

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

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

(一) 銀行業

1.經營規模比較

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

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

總資產
一級資本
分行機構數量
跨國經營情況

工商銀行
4275.46
219.19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農業銀行
2442.93
162.6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建設銀行
2658.45
131.96
國內分支機構眾多
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

中國銀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花旗銀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美洲銀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德意志銀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巴克萊銀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機構布局
全球性銀行

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

2.業務功能比較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

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

商業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
保險業務
當局立法限制

工商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工商東亞

分業經營

農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分業經營

建設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金公司

分業經營

中國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中銀國際

分業經營

花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能銀行

全面混業經營

巴克萊銀行
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
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創新比較

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

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綜合帳戶

銀證轉帳

浮動利率貸款

票據融資

電子銀行

循環貸款

網路結算

消費信貸

給點分吧,很辛苦的

閱讀全文

與個人金融服務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比亞迪四家上市公司 瀏覽:570
商業銀行杠桿率流動性 瀏覽:978
股票跌得死 瀏覽:982
光大永明人壽傭金怎樣計算 瀏覽:332
期貨保證金返還嗎 瀏覽:917
股票投資區 瀏覽:136
中國五礦集團株洲 瀏覽:703
力嘉集團有些什麼部門 瀏覽:859
我國投融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382
中信銀行理財為什麼收益率高 瀏覽:15
國內COF材料供應上市公司 瀏覽:248
買的理財基金公安能查到嗎 瀏覽:652
中國經濟去杠桿什麼意思 瀏覽:923
毛筆寫字杠桿示意圖 瀏覽:539
建行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41
東方證券學院路 瀏覽:64
招商銀行基金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96
金融街投資管理公司地址 瀏覽:440
東方財富證券怎麼使用同花順交易 瀏覽:253
證券交易印花稅上調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