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表外融資
資產負債表外融資(Off-Balance-Sheet Financing),簡稱表外融資,是指不需列入資產負債表的融資方式,即該項融資既不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表現為某項資產的增加,也不在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方表現為負債的增加。
表外融資的主要方式
1.長期租賃。租賃是一種傳統的、現在仍然流行的表外融資方法。根據所體現的經濟實質不同,租賃分為經營性租賃與融資性租賃兩類。現行會計准則只要求資產負債表對融資性租賃的資產與負債予以反映,對於承租人而言,如果一項租賃業務滿足以下四項條件,即為融資性租賃,否則即為經營性租賃:(1)出租人在租賃期滿時將資產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2)承租人享有廉價購買選擇權;(3)租賃期為資產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如75%以上);(4)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償付款的現值不小於資產公允市價的絕大部分(如90%以上)。然而在事實上,基於前述的種種原因,承租人往往會想方設法地(有時以放棄一些利益為代價)和出租人締結租賃協議,例如:會將租賃期規定得稍短於准則限定的年限,使得盡管從經濟實質上考慮,與租賃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利益已基本轉讓給承租人,但是承租人仍可作為經營性租賃處理。
2.合資經營。近十幾年來在美國出現了不少為滿足大型建設及經營項目的資金需要而進行的表外融資方法,其中常見的是合資經營。具體而言,若某企業持有其他企業相當數量、但未達到控股程度的所有者權益,後者被稱為未合並企業(Unconsolidated Entities),由於該企業並不控制未合並企業,因此只須將長期投資作為一項資產予以確認,而不必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未合並企業的債務。有些企業在未合並企業中安排投資結構、從事表外業務,是為了盡可能地獲得完全控股的好處,又不至於涉及合並問題。例如:合資經營企業有一種流行的形式,稱之為特殊目的主體(special-purpose entity,SPE),《投資者:小心「表外融資」的陷阱》一文中提到的為安然公司服務的馬林基金即是此類公司。這種利用法律漏洞的做法引起廣泛的爭議。
3.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項目融資方式,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初,首先在美國被用於推廣住宅按揭融資。到了80年代,這種融資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實行證券化的資產通常包括:住宅按揭、信用卡、汽車貸款、應收帳款、租賃應收款等。其操作方式通常是融資方將某項資產的所有權轉讓給金融機構,該金融機構再以此項資產的未來收益為保證,在債券市場上以發行債券的方式向投資者進行融資。雖然資產證券化在經濟實質上屬於一種融資活動,但從法律角度來看,它只是某項資產的轉讓,所以也不被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上進行反映。當然,資產證券化的過程非常繁瑣,並涉及大量的法律、外匯管理、會計處理等各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我國實施起來難度較大。
4.創新金融工具,或稱衍生金融工具。近幾年是創新金融工具大爆炸的時期,這些金融工具主要包括:掉期、掉期化、嵌入期權、復合期權、上限期權、下限期權、上下限期權等。由於環境的變化、競爭的加劇和對於風險進行控制的需要,使得金融工具創新的勢頭不減,並將持續下去。然而,會計准則的制定並未趕上金融工具創新的步伐,在目前階段按現行會計准則,運用創新金融工具所產生的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在財務報表中大都不能得到體現,而只是在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因此,運用創新金融工具在某種程度上也能達到表外融資的目的。
『貳』 金融機構表外業務有哪些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按照中央銀行的有關規定,中國把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分為十一類進行管理: (一)等同於直接信用形式。 (二)特定交易項下的或有項目。 (三)短期內可以自動清償和與貿易有關的或有項目。 (四)回購協議。 (五)有追索權的資產銷售。 (六)買入遠期資產。 (七)票據發行和循環包銷便利。 (八)初始期限為一年以下的、可隨時無條件取消的承諾。 (九)初始期限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其他承諾。 (十)利率、匯率合約。 (十一)部份繳付款項的股票。
『叄』 表內籌資和表外籌資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企業籌資的含義和動機:
企業籌資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等活動對資金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採取適當的方式,獲取所需資金的一種行為.企業籌資的動機可分為四類:設立性籌資動機,擴張性籌資動機,償債性籌資動機和混合性籌資動機.
二,企業籌資的分類:
(1)按照資金的來源渠道不同,分為權益籌資和負債籌資
(2)按照是否通過金融機構,分為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
直接籌資不需要通過金融機構,直接籌資的工具主要有商業票據,股票,債券;
間接籌資需要通過金融機構,典型的間接籌資是銀行借款.
(3)按照資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分為內源籌資和外源籌資
內源籌資:是指企業利用自身的儲蓄(折舊和留存收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
外源籌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是指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
(4)按照籌資的結果是否在資產負債表上得以反映,分為表內籌資和表外籌資
表內籌資是指可能直接引起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的籌資;
表外籌資是指不會引起資產負債表中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的籌資.
(5)按照所籌資金使用期限的長短,分為短期資金籌集與長期資金籌集
籌資方式最基本的分類:權益資金籌集方式和負債資金籌集方式,其中負債分為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權益資金和長期負債稱為長期資金,短期負債稱為短期資金.
『肆』 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有哪些風險
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的風險:
1.信用風險
表外業務信用風險主要是指表外業務的服務對象未能履行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從而給債權人帶來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古老、最常見的風險,各種表外業務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信用風險。例如,擔保類的表外業務,當客戶出現違約或資金斷鏈等情況,無法履行合同時,銀行則不得不用自有資金進行墊款,代為賠償,從而造成損失,發生信用風險。
2.操作風險
表外業務的操作風險是指由於欠缺的或失敗的內部流程、人員和系統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表外業務自由度大,形式多樣,受限制較少,銀行從事表外業務不像傳統業務那樣受到金融法規的嚴格限制,不受銀行信貸規模和資金的制約,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加大了銀行違規違約操作的風險。同時一些高質量的表外業務,如金融衍生工具類業務,對人員和系統的要求比傳統業務更高,在系統和人員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倉促上陣,更增加了出現操作風險的可能性。操作風險的范圍很廣,運營、法律、流程、結算、人員、系統、執行、管理、內控等風險均屬於操作風險的范疇。
3.市場風險
表外業務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價格(包括金融資產價格和商品價格)的波動而導致金融機構表內和表外遭受損失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等。例如在遠期、互換等衍生金融工具中,當利率、匯率等因素發生不利於銀行的變動,就會使銀行面臨市場風險。在金融自由化、國家化、證券化的趨勢下,利率、匯率變動帶來的市場風險越來越大。
4.流動性風險
表外業務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銀行的表外金融工具不能以市場價格或接近市場的價格迅速轉讓變現,而使銀行面臨資金短缺或低價轉讓資產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一方面,很多工具是為客戶量身定做的,在市場上難以定價或出售,流動性有限;另一方面,在市場發生危機時,人們都想轉嫁風險,同時拋售金融工具,從而增加流動性風險。
5.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是指負面的公眾觀點對銀行收益和資本所產生的現期和長遠的影響。一些商業銀行認為表外業務,特別是金融中介服務業務不動用銀行的資金,只是收取中介費用,不承擔任何資金的風險,因此對銀行來說,不存在任何風險。然而如果銀行在提供金融中介服務的過程中,出現操作失誤、服務態度不好或者櫃台人員業務不熟練,特別是對一些理財或金融衍生工具類業務不了解,不能正確解答客戶的問題,那麼必然會大大影響銀行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銀行聲譽受損甚至導致客戶的流失。
『伍』 銀行為什麼要把表內資產轉到表外
銀監關於銀行的監管是很嚴厲的,特別是對表內資產,有無數的監管指標盯著。並且表內資產大量佔用資本和信貸范圍,影響了銀行的信貸投放才能和資產收益率,因而,銀行為了或騰出信貸范圍,或減少資本佔用,或為了進步收益,或為了減少稅收等緣由,常常會有把局部資產從表內往外挪需求,或者挪到表外,或者找下家接手。這種資產轉移過程肯定不能赤裸裸的做報表調整,必需藉助某種工具,這個工具就是通道。 普通來說,通道需求契合以下條件: 一、可以完成資產出表,這是前提,不用多說。 二、可以躲避監管,這是根本請求。直接報表騰挪是違規,通道則是打監管的擦邊球,銀行也心虛啊,所以通道一定要能躲避監管,普通來說就是三個手腕:跨區域,跨行業,抽屜協議。跨區域就是找外省的做,讓你不便當查;跨行業就是銀行(銀監會管)找信託、資管等(證監會管)做,讓你信息溝通不暢;同樣的,通道業務常常有些不能拿到桌面上來談的東西,因而很多狀況下會有一份抽屜協議。 三、可以完成兩端不入表。這里的兩端不入表,是指在一筆通道業務中,資產的出讓方和最終持有方都不把該資產入表,沒人喜歡買一塊資產來壓著自家的表,所以不能完成兩端不入表的通道不是好通道。 通道的類型大約有幾種: 1、雙買斷方式,即賣方在把資產出賣的同時,又和買家簽個遠期回購的抽屜協議。關於賣方來說,將該買賣視為不相乾的兩個業務,在當期完成出表;而對買方來說,將該業務視為買入販售,也不入表。這是最簡單的通道業務,銀監怒了,09年在《關於標准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中直接封殺了。 2、信貸轉理財,即銀行經過發行理財富品籌集資金,再由該理財資金投向本來應由信貸資金發放的信貸項目。結果銀監會又怒了,10年在《關於進一步標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通知》中又封殺了理財資金購置信貸資產。 3、受益權轉讓方式,即經過信託、資管方案等做包裝,經過受益權轉讓的方式來完成資產出表。這一形式主要應用於擬投放的信貸項目。首先,資產出讓方尋覓一家協作銀行,由該協作銀行出面作為甲方,與信託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簽署一份協議,將該信貸項目打包成為信託方案或資管方案;其次,該協作銀行將信託資管的受益權轉讓給資產出讓方。有時分,該類型還會再增加一個遠期受益權轉讓協議加一份免責函作為抽屜協議。這樣資產出讓方就完成了經過非信貸資金來給信貸項目放貸的目的。 4、拜託投資方式,該方式與受益權轉讓形式相似,只不過沒有了信託和資管的包裝,資產出讓方將一筆資金以同業寄存的名義存入協作銀行,同時與協作銀行簽署一份拜託協議,商定以該筆同業資金向特定對象投資。由於該拜託是抽屜協議,在出讓方的表內只會表現為寄存同業,而在協作銀行處則表現為代理業務。+\/釁號 wuqingshangdi 5、資產證券化,即經過中介機構,將擬出讓資產打包成規范化產品(普通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賣,為了完成這一目的,銀行需求找一個(或者痛快本人成立)SPV,將該資產出賣給它,然後由SPV打包成債券,並經過評級公司評級之後才幹出賣,很費事,本錢也很高,目前很少銀行做,不過這種做法是合規的,不怕被監管查。
『陸』 銀行業務中的表內、表外業務分別是指什麼
1、表內業務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這個很好理解,銀行每吸納一筆存款、放出一筆貸款,都會在資產負債表上註明。
2、表外業務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簡單來說,表外業務就是銀行大力發展的,資產、負債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這部分業務也能給銀行帶來收益。
表外業務主要有擔保類業務,如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何承兌等,承諾業務和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承諾業務與擔保業務類似,都與銀行信用有關。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6)表外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銀行的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區別比較簡單: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業務是表內業務;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業務就是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可以相互轉換,並不是完全獨立的:
假設銀行為某個企業擔保,收取一定的擔保費。如果企業正常兌付,銀行在擔保過程中獲得了相應的服務費,但不會改變資產負債表。
但如果該企業不能按時兌付,銀行作為擔保機構極有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替該企業兌付。此時銀行要支出一筆資金用於兌付,顯然會減少銀行的資產,這筆錢就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這時,表外業務就納入資產負債表,轉換成了表內業務。
『柒』 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有那些
所謂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表外業務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形成銀行的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其中一部分還有可能轉變為銀行的實有資產和實有負債,故通常要求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表外業務一般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主要內容
貿易融通業務
金融保證業務 包括 保函 備用信用證 貸款承諾 貸款出售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極易混淆。
其聯系是:二者都不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二者有的業務也不都佔用銀行的資金、銀行在當中發揮代理人、被客戶委託的身份;收入來源主要是服務費、手續費、管理費等。其區別是:中間業務更多的表現為傳統的業務,而且風險較小;表外業務則更多的表現為創新的業務,風險較大,這些業務與表內的業務一般有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轉化表內的業務。
『捌』 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有哪些有什麼區別
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夠引起當期損益變動的業務。
區別:風險不同:中間業務不承擔或不直接承擔市場風險。表外業務會承受一定的額外風險。
內容不同:中間業務包括收取服務費或代客買賣差價業務,如理財業務、咨詢顧問、基金和債券的代理買賣、代客買賣資金產品、代理收費、託管、支付結算等。表外業務包括擔保承諾類、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其他類等。
銀行(Bank),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商業銀行
1.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是世界銀行集團的俗稱,「世界銀行」這個名稱一直是用於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這些機構聯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它是一個國際組織,其一開始的使命是幫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國家的重建。
2.花旗銀行Citibank美國
花旗銀行(Citibank, N.A.)是花旗集團屬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並購,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
3.匯豐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香港
匯豐銀行全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HSBC和匯豐)為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屬於匯豐集團的創始成員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旗艦,也是香港最大的注冊銀行。
『玖』 某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金融機構要求企業提供銀行表外授信。請問銀行能否出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