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對中國銀行的認識
中國銀行(BankOf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ofChinaLimited),總行(HeadOffice)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規模排列位列第三。中國銀行的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7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9位。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台。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後,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ChingGoverment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在台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2006年8月間和台灣交通銀行(ChiaoTung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國際化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曼谷、東京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本部分部分文字參考自中國銀行官方說明。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的百年經營和市場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公開上市進程
1990年代,中行踏入財務重組階段。
1998年,中國銀行獲中央政府注資425億元人民幣。
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資產方式,獲注資2674億元。
2003年,中央匯金(全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行注資1864億元#,成為中行主要股東。
2004年中行出售總帳面值2720億元的不良貸款。
2005年8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30.48億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亞洲金融控股以15.24億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以7374萬美元入股0.23%。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交易所(3988-HK)上市,首次公開招股(IPO)255.69億股,每股最後定價2.95港元,首日收市價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601988-SH)上市,每股最後定價3.08人民幣,同日成為上證綜指成股。*
2006年12月4日,中國銀行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創下最短時間成為香港藍籌股的股份公司。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銀行有關公開文件
*以上信息來自網路新聞媒體報道
中國銀行行標
中國銀行行標於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
中銀國際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建立起符合行業最佳規范的國際化投資銀行架構,在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國沿海和內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網路。中銀國際擁有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證券銷售、定息收益、衍生產品、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編輯本段]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
中銀香港全稱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於2001年間由香港寶生銀行並入承繼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有關銀行業務方面之成員(不包括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資產改組而來。中國銀行通過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擁有和管理該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於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有關銀行合並而成。
這些銀行分別是:
1、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銀行香港分行(1998年間遵照國家指示,重新歸屬交通銀行轄管)
2、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南洋商業銀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業銀行下屬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銀香港改組後成為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BOCCreditCard(International)Ltd.),並改為中銀香港之附屬子機構。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一十五。
中國銀行新聞
股票代碼:601988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編號:臨2007-02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保薦代表人變更的公告
中國銀行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准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於近日接到保薦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銀河證券」)的通知,本公司原保薦代表人之一王俊已調離銀河證券,不再從事本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銀河證券指派張衛東履行本公司的後續持續督導工作。本次變更後,銀河證券指派本公司的保薦代表人為張衛東和王紅兵。
中國銀行
在世界500強2007年以30750。8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列第215位;在汶川地震後,中國銀行集團海內外機構和員工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1.23億元。
上市情況
證券代碼601988證券簡稱中國銀行
公司名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BankofChinaLimited
成立日期1983-10-31上市日期2006-07-05
上市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所屬行業金融、保險業
注冊資本(萬元)25383916.2009法人代表肖鋼
董事長肖鋼總經理李禮輝
董事會秘書張秉訓證券代表羅楠
注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郵政編碼100818
辦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1號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郵政編碼100818
公司簡介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其經營管理和發展在中國金融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從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間,中國銀行的職能發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行使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展國際貿易的專業銀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政府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1994年初,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
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銀行整體改建(以下稱"改制")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股份公司"),並於2004年8月26日依法成立。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代表國家持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2006年5月,本行成功發行了29,403,878,000股H股普通股(包括悉數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部分),並於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經營范圍吸收人民幣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同業外匯拆借;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自營外匯買賣;代客外匯買賣;外匯信用卡的發行和代理國外信用卡的發行及付款;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組織或參加銀團貸款;國際貴金屬買賣;海外分支機構經營當地法律許可的一切銀行業務;在港澳地區的分行依據當地法令可發行或參與代理發行當地貨幣;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保險兼業代理(有效期至2008年6月2日)。
② 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是不是中國銀行級別要高一點
級別是一樣的,不存在誰比誰級別高的問題。他們都是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只不過他們服務的側重點不同,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
中國銀行是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的。中國銀行的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在1908年改稱為大清銀行,負責整理幣制,造幣,發行紙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並添股招商。這是清政府「與國際接軌」的嘗試。
中國銀行成立後,繼續擔負中央銀行職責,到了1928年,國民政府另立央行,特許中國銀行為國際匯兌銀行。中國銀行一開始就走國際化道路,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舊中國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之後,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已經落到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是中行歷史上的一個污點。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中國銀行,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此後,中國銀行成了新中國金融體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外貿的發展,使我國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我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此時中國銀行的身份才發生的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向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家放寬對各家銀行經營領域的控制。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這打破了中國銀行在外匯業務方面的壟斷地位,這也標示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管理機構的歷史使命,完成了向綜合性商業銀行的轉型。
從1994年到2004年這10年間,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使中國銀行成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有近百年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的圓滿成功,提升本行企業形象和社會價值。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 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的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打造了卓越的品牌,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承秉"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2006年6月1日起,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門戶網站域名由www.bank-of-china.com 變更為 www.boc.cn。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9609.html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由於政府決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再開展商業銀行業務,而將84年1月1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手中的個人及工商企業存款劃撥出來單獨成立中國工商銀行。
2005年註定是中國工商銀行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2005年4月18日,國家批准了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截至6月末,中國工商銀行的股改財務重組工作基本完成,資本總額2806億元,充足率為9.12%,其中核心資本達到2525億元,充足率為8.07%;境內外機構不良資產率為2.72%,不良貸款率降至4.58%,撥備覆蓋率達到100%,中國工商銀行成功邁出了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
在股改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的同時,工商銀行業務經營發展態勢也十分良好。2005年6月末資產總額61400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385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超過31122億元人民幣,在主要業務領域中均保持國內最大的市場份額。2004年工商銀行境內外機構實現經營利潤746億元,2005年上半年實現經營利潤416億元。
正式成立於1984年1月1日的中國工商銀行,經過21年發展,總資產、總資本、核心資本、營業利潤等多項指標都居國內業界第一位,在中國金融市場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布局合理的營銷網路,廣泛而優質的客戶基礎
中國工商銀行通過21000多家境內機構、100家境外分支機構和遍布全球的上千家代理行,以領先的信息科技和電子網路,向八百多萬法人客戶和1億多個人客戶提供包括批發、零售、電子銀行和國際業務在內的本外幣全方位金融服務。截至2004年末,現金管理簽約客戶3700多家,為這些客戶的1.96萬個上下游或附屬單位提供了現金管理服務;個人消費信貸客戶數397萬戶,貸款余額4,839億元;個人金融業務高端產品--理財金賬戶客戶總規模超過124萬戶。
多元化的業務結構,產品優勢明顯,創新能力強
通過信貸行業、客戶和地區結構調整,中國工商銀行鞏固了優質的公司和機構業務市場,成功爭取了多項全國重點建設項目,新開發一批跨國公司、大型優質企業和機構客戶,拓展了優質中小企業市場。
工商銀行在鞏固本幣結算、國際結算和代理業務等優勢領域的同時,大力開拓現金管理、投資銀行、資產託管和各類理財等高成長性、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興中間業務市場,形成了9大類400多個品種的中間業務體系,中間業務收入由1996年的19.4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123億元,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04年的9.71%。
2004年人民幣結算量150萬億元,市場佔比45%。在國內首家推出「銀保通」系統,2004年代理銷售保險、代收保費和代付保險金748億元,實現銀保業務收入7.45億元。銀行代理保險市場佔比30%。與證券、期貨業的業務合作范圍涵蓋集合資產管理、融資、銀證通、發債擔保、資金清算等。與國內33家銀行機構正式建立了代理行關系,代理了多家中央預算單位的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業務。「銀關通」業務量達到10.6億元,簽約企業919戶。獨家代理了國稅系統車輛購置稅專戶管理業務。2004年代理證券業務實現收入7.9億元,增長44.5%;全年代銷國債811億元,同業佔比33.7%;代理保險銷售額244億,代理基金發行額近300億元。
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128家會員單位中81家的資金清算,2004年清算金額400億元,位居黃金交易所資金清算總量第一;同時代理了118家非會員單位的黃金及鉑金交易。
中國工商銀行是第一家證券投資基金託管銀行和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銀行,也是當前中國規模最大的託管銀行,2004年託管資產總額1230億元。其中託管證券投資基金40隻、基金資產1,128億元,市場佔比34.8%,託管基金數量和資產規模連續7年居國內託管銀行之首。工商銀行是國內首隻LOF(上市型開放式基金)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託管人,QFII託管客戶包括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日本大和證券和德累斯頓銀行等。
2002年4月工商銀行在國內業界率先建立了投資銀行業務組織體系,業務范圍涉及財務顧問、銀團貸款、重組並購及資產管理等。2004年實現投行收入12.4億元。
工商銀行在資本市場表現活躍,2004年全年通過貨幣市場融資14,661億元,央行票據承銷和交易量為3,477億元,實現投資收益21.9億元;現券買賣2,627億元,實現收益2.8億元。2004年末全行票據融資余額3,123億元,市場佔比升至27.22%,債券投資余額為12,354億元。
2004年末個人消費貸款余額4,839億元,全年累計投放個人住房貸款1,708億元,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4,125億元,繼續保持國內最大按揭銀行的地位。2004年末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余額273億元,其它消費貸款余額441億元,當年實現個人中間業務收入39.6億元,個人外匯及理財業務收入2.13億元。
中國工商銀行對銀行卡業務實行專業化經營和集中化管理,目前擁有國際卡、貸記卡、准貸記卡、靈通卡等產品系列,總發卡量超過1.1億張,2004年實現銀行卡收入30.6億元。
全球化發展戰略
工商銀行不斷推進跨國經營,加快建立本外幣、境內外業務均衡協調發展的經營格局。截至2004年末,工商銀行在全球各主要國際金融中心設有100家分支機構和控股銀行,外幣總資產495億美元,各項外幣存款余額309億美元,外幣貸款余額284億美元。2004年全年辦理國際結算業務2,122億美元,完成代客外匯資金業務1,489億美元,結售匯業務量955億美元,代客外匯買賣449億美元。
中國工商銀行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的並購在香港成立了工商東亞和工銀亞洲,2004年工銀亞洲正式收購華比富通銀行成為其全資銀行,並更名為華比銀行。當年末工銀亞洲總資產為993億港元,實現賬面利潤7.6億港元,按總資產排序在香港銀行業中升至第6位。
全面的電子銀行服務
中國工商銀行由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日益成熟,電子銀行業務交易額迅速增長,由2000年的1.93萬億元發展到2004年的38.4萬億元,增長了20倍。2004年電子銀行業務收入2.35億元,在線支付交易額57億元,是中國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在線支付服務提供商。
先進的科技應用水平
數據集中工程、全功能銀行系統和數據倉庫三大科技項目,是工商銀行搭建國際先進水平金融信息技術平台的基礎。2002年10月完成的數據集中工程,是我國金融系統數據集中的開創性工程。工程完成後,全行所有經營數據集中於北京、上海兩個數據中心。2004年完成整合遷移,上海數據中心成為生產運行中心,北京為災難備份中心。數據中心總處理能力達17000個MIPS(每秒百萬次),存儲各類賬戶總數達4.8億戶,日均處理業務量超過2000萬筆。
綜合業務系統是一套超大型應用軟體系統,以「綜合化」、「櫃員制」和「面向客戶」為基礎,以會計核運算元系統為中心,包括資金匯劃清算、個人金融業務、財務、電子銀行、國際業務、信貸台賬、事後監督等23個業務處理子系統。在國內大型商業銀行中率先建立起統一、標准、規范的核心業務應用平台,實現了業務處理模式以銀行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2003年11月22日,綜合業務系統升級為全功能銀行NOVA系統。此外,數據倉庫工程為工商銀行開展個性化的客戶服務提供了技術基礎,為管理信息化和決策科學化創造了條件。
依託信息化技術平台,工商銀行相續投產了信貸綜合管理系統升級版、證券、基金業務系統、網上銀行系統、手機和電話銀行系統等系列金融信息化產品,贏得了科技應用上的領先優勢。
中國工商銀行的長足發展,得益於其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工商銀行實行統一法人授權經營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體制,總行是全行的經營管理中心、資金調度中心和領導指揮中心,擁有全行的法人財產權,對全行經營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負責。全行實行「下管一級、監控兩級」的管理模式,在授權和授信管理的基礎上,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風險、資金、信貸、內控和人力資源等管理體制。
中國工商銀行具有國內領先的風險控制能力。在風險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實行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在內, 貫穿風險識別、計量、監測、控制、處置、補償全過程的全面風險管理。風險控制的重要舉措包括:不斷完善以總行為中心的行業分析、授信管理、信貸審批和監測檢查體制;分離信貸前後台業務,強化監督制約,並利用信貸電子化綜合管理系統對貸款實行實時逐筆監控;健全新增不良貸款責任認定、追究機制。合理配置全行非信貸資產的總量結構和期限結構,建立流動性風險的預警和應急機制;加強人民幣、外幣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建立定期的流動性狀況報告分析和預測制度;建立健全利率風險管理機制,加大資金集中管理力度,利用內部轉移價格,提高資金運營的效率與收益;開展全行操作風險情況調查,建立科學合理、有效制衡的業務處理流程,明確控制防範重點,加強操作風險控制;實行獨立的內外部審計體制,基本構築了對全行各項經營管理活動全方位覆蓋、全過程式控制制的監管體系,聘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對所屬分行財務報表進行外部審計等等。
中國工商銀行的經營業績為世界金融界所矚目。多次被《歐洲貨幣》、《銀行家》、《環球金融》、《亞洲貨幣》和《金融亞洲》雜志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中國最佳本地銀行」、「中國最佳內地商業銀行」,並連續被國內媒體評為「中國最受尊敬企業」。
中國工商銀行的業務范圍包括:
負債業務:人民幣儲蓄;外幣儲蓄;儲蓄旅行支票;外匯借款;同業人民幣、外匯拆入;發行金融債券等;
資產業務:短期、中期和長期人民幣和外匯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外匯轉貸款;住房開發貸款;具有專門用途的貸款;消費性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委託貸款和特定貸款;票據貼現;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認購業務;同業人民幣、外匯拆出;項目貸款評估和信用等級評定等;
中間業務:人民幣現金結算、轉賬結算;國際結算;代理業務(代收代付;代理企業債券、股票、國庫券等有價證券發行、清算、兌付、託管;黃金現貨買賣、交易清算、實物交割、租賃黃金、黃金項目融資;黃金清算交易;代理發行金融債券;代理保險;代理保管有價證券、有價物品;出租保管箱;代理政策性金融業務或其它金融機構業務等);人民幣及外匯銀行卡業務;信息咨詢業務(資信調查;資產評估;金融信息咨詢;行業信息網服務;開立人民幣存款證明);外匯中間業務(進口開證;進口代收;匯出匯款;來證通知;議付;托收;匯入匯款;結匯;售匯;旅行支票;代客外匯買賣;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擔保;外匯存款證明;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外幣兌換;為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項目開立周轉金賬戶);融資類和履約類擔保業務;商人銀行業務(融資顧問和銀團貸款安排;企業財務顧問;企業海外上市);個人理財服務;投資基金管理、託管和銷售;其他受託和委託資產管理;企業資信評級及其它中間業務等。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亞洲)」),作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成員,在融資、清算、信息科技及信用卡業務等多方面享有強大的支持。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前身為香港友聯銀行有限公司,於一九六四年在香港成立,並於一九七三年在香港公開上市(股份代號:0349),多年來不斷為客戶開創嶄新及多元化的銀行服務。本銀行於二零零零年八月二十一日易名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正式成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成員。
於二零零一年七月,中國工商銀行向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注入香港分行商業銀行業務,促使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的客戶基礎擴大、改善存款及貸款組合及使服務產品組合更趨多元化。透過此業務轉移,大大提升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的競爭力。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已成為中國工商銀行拓展海外業務的旗艦。
於二零零四年四月三十日,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購入華比富通銀行之零售及商業銀行業務。華比富通銀行隨後易名為華比銀行,成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的全資附屬公司。至二零零五年十月,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正式將華比銀行並入。現時,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在香港上市銀行中(以資產總值計)排名第六位。
至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國工商銀行(亞洲)獲穆迪投資給予A2/Prime-1長期/短期存款評級及D+級銀行財務實力評級。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憑借中國工商銀行的龐大分行網路優勢、領導地位及豐富經驗,將繼續開拓廣泛之銀行及財務業務,包括各類存款與貸款、貿易融資、匯款、清算、工商業貸款、銀團貸款、出入口押匯、中國業務咨詢及融資、證券業務及黃金買賣之經紀服務及保險代理等。
*中國工商銀行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以資產總額計),截至二零零四年年底,總資產值約人民幣五萬七千億元,佔中國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和的18%, 位居第一,在境內主要的銀行業務領域中均保持著最大的市場份額。中國工商銀行在國內擁有近二萬二千多家營業網點,並已建立起全球業務網路,於香港、新加坡、東京、首爾、釜山、法蘭克福、盧森堡及澳門多個地區設有分行,在阿拉木圖及倫敦設有子銀行,並已在紐約、悉尼及莫斯科開設代表處。
於二零零四年,英國《銀行家》雜志及《歐洲貨幣》雜志同時評選中國工商銀行為「中國最佳銀行」。同年,中國工商銀行更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選為「中國最佳個人網上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辦理工商信貸和城鎮儲蓄業務的有商業銀行。1984年1月成立。其主要業務范圍是:辦理工商企業、機關、團體、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存款業務,辦理工商企業貸款業務;組織社會各階層的儲蓄存款;受中國人民銀行委託,管理國有工商企業的流動資金;辦理結算和中國人民銀行委託的其他業務。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4038.htm
③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是什麼
基本情況
原來的普華國際會計公司(Price Waterhouse)和永道國際會計公司(Coopers & Lybrand)於1998年7月1日合並而成,1999年1月公布的全球年收入為131.30億美元,現全球共有合夥人8979人、專業人員42954人,在全球共有辦事機構1183個,總部位於英國倫敦。
普華永道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專業服務機構,在全球一百四十二個國家擁有超過十二萬五千名專業人士。普華永道融合他們所具備的淵博知識與豐富經驗,以最高的職業操守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普華永道為PricewaterhouseCoopers國際網路成員公司。每一家PricewaterhouseCoopers國際網路成員公司都是獨立運作的法律實體。
普華永道是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處於領先地位的專業服務機構,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共擁有員工約五千五百人,其中包括二百二十六名合夥人,並在北京、重慶、大連、廣州、上海、深圳、蘇州、天津及西安等內地城市設立辦事處。
普華永道不僅具備深厚的專門經驗、廣博的專業技能,更對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本土營商環境有透徹的認識。普華永道致力與客戶忠誠合作,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應付千變萬化的營商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主要國際客戶
埃克森、IBM、日本電報電話公司、強生公司、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英國電信、戴爾電腦、福特汽車、雪佛萊、康柏電腦和諾基亞等。
中國業務
到1998年底為止,普華永道國際會計公司在中國北京和上海有兩家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此外,1996年12月,普華國際會計師公司吸收北京的張陳會計師事務所為其中國成員所。1997年11月,永道國際會計公司吸收廣州羊城會計師事務所為其聯營所。 基本情況
畢馬威在全球共有合夥人6561人、專業人員59663人,辦事機構844個,1999年1月公布的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年收入為90億美元,在全球共有合夥人6561人、專業人員59663人,辦事機構844個。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
畢馬威是網路遍布全球的專業服務機構,設有由優秀專業人員組成的行業專責團隊,致力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的成員機構遍及全球超過140個國家717個地區,擁有近94,000名員工。我們的目標是把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升華增值,裨益我們的客戶、員工,貢獻資本市場。
主要國際客戶
美國通用電氣、殼牌公司、輝瑞制葯、雀巢公司、賓士公司、百事可樂、花旗銀行等。
中國業務
1983年10月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家常駐代表機構,廣州、上海和深圳設有常駐代表處。1992年7月畢馬威國際會計公司與北京的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作開辦了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並於1998年12月在上海設立了上海分所。
今天,畢馬威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共設有六家辦事處,擁有專業人員約4,200人。在當今國際會計 師事務所中,畢馬威是唯一一家採用統一模式管理中國業務,並能夠以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為廣大中國客戶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
由於率先打入中國市場,畢馬威在中國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並為國內多家知名企業提供專業服務。隨著中國企業融入全 球經濟和境外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畢馬威將結合其國際經驗和對市場的深入認識這兩大優勢,在日趨復雜但又機遇處處 的中國市場為客戶提供高效服務。
畢馬威的專家隊伍由多個領域的專業人員組成,以專注了解客戶所處的行業情況和獨特需求。我們尤其重視以行業專責團隊 整合行業知識,提供優質服務。
我們在國內已經建立起銀行、金融、電訊、石化、消費品和工業品行業劃分的專責團隊。同時,來自日本、美國、英國和德 國的資深畢馬威人員能夠處理各國的特殊專業問題,並依據當地的公認會計准則出具報告。
憑著對各行業和各國實際情況的深入認識,我們向客戶提供的專業人員不僅能夠洞悉客戶所在行業的具體商業問題,而且還 能夠專心致志地提供一流服務。
畢馬威中國的服務貫通各行各業,跨越各國各洲,務求滿足客戶的每一項需求。
審計我們一貫強調在一絲不苟地查核企業財務數據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了解企業的實質問題,並在此原則上堅持不懈地改進審計方法。我們的審計業務包括地區性的法定報表審計和集團內部報表審計,此外,我們還可為客戶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及籌資擔任申報會計師。
內部審計服務我們的內部審計服務部門可協助客戶進行風險管理和內控審閱,並就公司監控環境的各個方面向高級管理層提供獨立的意見。
能源行業:中國石化股份公司(國際500強) 基本情況
德勤通常指的是「德勤全球」(Deloitte Touche Tohmatsu)的下屬實體,或者這家瑞士組織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和會員。1999年1月公布的德勤會計師行年收入為74億美元,全球共有合夥人5145人、專業人員52520,辦事機構695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德勤在全球共有合夥人6000人、專業人員57000人,辦事機構674個。
德勤全球在其國際化的戰略指引下,在近150個國家和地區內擁有下屬企業,匯集了12萬多的專家,並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卓越的專家服務和咨詢,其主要業務集中在四個領域:審計、稅務規劃、咨詢和財務顧問,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公共機構、本地重要客戶以及成功的成長期企業都在享受著德勤的服務。這家企業採納了合夥制的形式,本身不直接提供服務,而是通過其全球的會員企業來聚斂財務。
作為根據瑞士法律組成的社團性質的組織,德勤全球或者其任何成員企業都是獨立的實體,互相獨立,在「勤業」、「勤業眾信」、「德勤全球」的名號下開展自己的業務。
在美國,Deloitte & Touche USA LLP是德勤全球的瑞士法律組織的美國成員公司。在美國,這些服務由 Deloitte & Touche USA LLP(Deloitte & Touche LLP,Deloitte Consulting LLP,Deloitte Tax LLP,及其附屬機構)的附屬機構提供,而不是由Deloitte & Touche USA LLP提供。作為美國一家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其下屬企業在多達80個城市裡提供審計、稅務規劃、咨詢和財務顧問業務,並擁有3萬多員工。
主要國際客戶
微軟公司(Microsoft)、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沃德芬公司(Vodafone)、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等。
中國業務
1983年10月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家常駐代表機構,廣州、大連、天津、南京都有常駐代表處。1992年12月與上海會計師事務所在上海合作開辦了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滬江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並於1998年6月在北京設立了北京分所。 基本情況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為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服務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1903年成立於美國克利夫蘭的恩斯特·恩斯特(1979年後合並為恩斯特·惠尼)會計師事務所和1906年成立於美國紐約的阿瑟·楊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在全球140個國家、700個城市擁有服務據點,共有員工135,000位。在福布斯的排行榜上,安永位列私人企業的第九位。總部位於倫敦。
1999年1月公布的安永國際會計公司年收入為91億美元,全球共有合夥人6000人、專業人員57000人,辦事機構674個。
在華業務由位於香港的中國區總部負責,在內地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大連、廣州、澳門、深圳、蘇州、武漢、青島、廈門、杭州設有分所。
1981年,安永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1992年,安永在北京成立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2001年,安永與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並,合並後成立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大華與安永華明上海分所合署辦公。
2007年10月,台灣的致遠會計師事務所已正式與全球同步更名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2008年,安永對旗下的安永華明和安永大華實施合並和業務整合,合並後安永大華被注銷,其業務和人員並入安永華明。
主要國際客戶
能源業: 英國石油,康菲石油,道達爾,西屋公司,赫斯,塔利斯曼能源,俄羅斯石油公司娛樂業: 麥格納娛樂公司
金融服務業: 3i,英華傑,怡安,荷蘭國際集團,荷蘭合作銀行,派傑,CIBC,宏利金融,恩曼集團,VTB,多倫多道明銀行,瑞士聯合銀行,美國銀行,太陽信託銀行,地區金融公司,尤拉-普誠,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柏克布朗,鑰匙銀行,持久再保險公司,丘博保險,文藝復興資本,塞普勒斯銀行,第一資本
政府: 美國郵政,英國皇家郵政,澳大利亞移民和公民部,澳大利亞皇家鑄幣廠
醫療健康行業: HCA,禮來,克里夫蘭診所,CSL,UPMC
製造業: ABB,德爾福,伊頓公司,先正達,利樂,漢森公司,拉法基,保時捷,泰雷茲集團,西門子,宣偉,龐巴迪,瑪格納,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日產,斯堪尼亞汽車,哈雷戴維森
媒體業: 時代華納,維珍傳媒,威望迪,美聯社,阿斯特爾傳媒,華納兄弟唱片,恩德茂爾,甘內特,新聞集團
酒店業: 希爾頓,特朗普娛樂度假村公司,喜達屋,洲際酒店消費品行業: 萬寶路,麥當勞,LVMH,泰森食品,可口可樂,波士頓啤酒公司零售業: 亞馬遜,塔吉特,沃爾瑪,全食食品,汽車地帶,史泰博
高科技行業: AMD,蘋果公司,Facebook,谷歌,惠普,英特爾,甲骨文,飛利浦,太陽微系統,德州儀器,東芝,佳能,優利
電信業: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法國電信,德國電信,環球電訊,奧蘭治電信,西班牙電信,瑞典電信,澳大利亞電信,Verizon,土耳其電信
旅遊及物流行業: 美國航空,英國航空,大陸航空,達美航空,聯邦快遞,捷藍航空,西北航空,新加坡航空,西南航空
中國業務
1992年7月,安永國際會計公司與北京的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在北京合作開辦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安永的大中華地區客戶包括:
能源業: 中國海洋石油
採掘與冶煉行業: 寶山鋼鐵,武漢鋼鐵,馬鞍山鋼鐵,江西銅業,西部礦業
金融服務業: 中國工商銀行,長沙銀行,平安銀行,杭州銀行,廣州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浦發銀行,中信證券,深圳發展銀行
醫療健康行業: 三九醫葯,復星醫葯製造業: 中國鐵建,中國南車,上海電氣
消費品行業: 張裕,美特斯邦威
高科技行業: 華碩,網路,聯華電子,中興通訊,用友軟體
旅遊及物流行業: 中國國際航空,大連港,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
④ 《奪富於民:中國歷史上的八大聚斂之臣》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奪富於民》(石俊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奪富於民
作者:石俊志
豆瓣評分:5.6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17-8-1
頁數:276
內容簡介:記述歷史的人,大多難以擺脫其政治立場。因此,史書典籍中記載的帝王將相、社會精英們的政治、軍事活動,言論主張,多有虛假偽造。經歷了歷代朝廷的更替,歷史變得撲朔迷離,雲山霧罩。
但是,無論是偽造歷史,還是篡改歷史,從經濟角度研究古代社會,我們能獲得一個比較可靠的研究視角。因此,了解歷史財經人物,是撥開各王朝敗亡迷霧的鑰匙。
本書介紹了中國歷史上八位財經明星人物:張湯、第五琦、劉晏、楊炎、蔡京、賈似道、阿合馬和脫脫。通過對這八個人物所作所為的了解,搞清他們所處王朝盛衰興替的經濟原因。
從這八位歷史關鍵人物入手,作者將歷史相關事件、人物、背景和貨幣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將中國古代的貨幣法制史串聯起來,基於大量的歷史材料,力圖讓本書既有歷史性,又有故事性。通過這本書,讀者可以了解中國古代財政大臣們是如何為政府和君主斂財的,同時也更加了解中國古代的貨幣制度的發展和演變。
【編輯推薦】
從經濟角度研究古代社會,我們能獲得一個比較可靠的研究視角。因此,了解歷史財經人物,是撥開各王朝敗亡迷霧的鑰匙。
作者是金融行業人士,又是社科院研究員,兼具學術背景和金融背景,同時語言通俗,故事精彩,可讀性強。
王巍、吳念魯、賈康、薛軍力推薦。
作者簡介:石俊志,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貨幣法制史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國民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在中國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招商銀行總行、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渤海銀行總行任高管職務,具備25年的金融從業和管理經驗。擔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生導師、兼職教授,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生導師、兼職教授,湖南大學法學院碩士生導師、兼職教授,中國金融出版社《金融論著譯叢》編委會委員。
⑤ 重慶有哪些個人投資理財的公司、
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投資公司,
⑥ 面對現在的金融危機,我們該如何快速聚斂一筆財富
想在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聚斂一筆財富,我們除了需要勇氣,實力!
還需要耐心以及機遇!我建議你進入股市,
⑦ 面對現在的金融危機,我們該如何快速聚斂一筆財富
就中國現在的情況來說,基本不能快速,賣黃金吧,穩定一點
⑧ 中國銀行的企業性戰略規劃和經營性戰略規劃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總行(Head Office)位於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國(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規模排列位列第三。中國銀行的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7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9位。
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
中國銀行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是中國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運行平台。中銀國際在中國內地、香港及紐約、倫敦、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高水準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中銀國際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定息收益、證券銷售、投資研究、直接投資、資產管理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中國銀行通過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和聯營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其中,在香港擁有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及其六家分公司、中銀集團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東亮保險專業有限公司和堡宜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擁有中銀保險有限公司,澳門地區有聯豐亨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的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在香港保險市場經營一般保險業務,業務品種齊全繁多,業務量多年位居當地同業前列。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中國銀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中國銀行擁有遍布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超過10,000家,境外機構600多家。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澳門的發鈔銀行。
中國銀行所屬的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於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家在香港注冊的持牌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合並了原中銀集團香港十二行中十家銀行的業務,並同時持有香港注冊的南洋商業銀行、集友銀行和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的股份權益,使之成為中銀香港的附屬機構。中銀香港是香港地區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也是香港銀行公會輪任主席銀行之一。重組後的中銀香港於2002年7月在香港掛牌上市。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在近百年輝煌的發展歷史中,中國銀行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2003年,中國銀行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2006年6月1日、7月5日,中國銀行先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首家A+H發行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按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市值計算,中國銀行為全球第五大銀行。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圓滿成功,提升中國銀行的品牌形象。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目前,中國銀行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8年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多次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10強企業」,被《亞洲風險》雜志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佳銀行」。在美國知名財經雜志《財富》與世界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Hay(合益)集團合作評選的25家「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中,中國銀行榜上有名。在A+H資本市場整體上市後,中國銀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中國銀行於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其由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1908年起改稱大清銀行(Ta Ching Goverment Bank),負責整頓幣制、發行貨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改組而來。故中國銀行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民國政府時期
中國銀行自民國時期早年成立後一直擔負中央銀行職責直至1928年,此時國民政府另外設立中央銀行,並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和章程,「經國民政府之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當時總行亦從北京(時稱為北平)遷往上海辦公。
此時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4月間,國民政府再次修訂中國銀行條例,導致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事實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中國銀行。原總管理處隨民國政府遷往台灣,至1960年在台重新開業。在台機構部門於1971年改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2006年8月間和台灣交通銀行(Chiao Tung Bank)合並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留置大陸地區的各分支機構部門收歸國有,繼續以中國銀行行名營業存續。
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對外貿易事業發展,使國家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美國政府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中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型銀行的前列。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的身份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轉為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
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專業管理,不再在外匯業務享有壟斷地位。中國銀行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股份制改革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
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編輯本段]國際化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歷史和業務發展的原因,中國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最國際化的商業銀行,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曼谷、東京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國家資產,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
自1994年,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本部分部分文字參考自中國銀行官方說明。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的百年經營和市場榮譽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業務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公開上市進程
1990年代,中行踏入財務重組階段。
1998年,中國銀行獲中央政府注資425億元人民幣。
1999年和2000年中行以出售不良資產方式,獲注資2674億元。
2003年,中央匯金(全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中行注資1864億元#,成為中行主要股東。
2004年中行出售總帳面值2720億元的不良貸款。
2005年8月,蘇格蘭皇家銀行以30.48億美元入股中行9.61%,淡馬錫全資附屬公司亞洲金融控股以15.24億美元入股4.8%。同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以7374萬美元入股0.23%。
2006年6月1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交易所(3988-HK)上市,首次公開招股(IPO)255.69億股,每股最後定價2.95港元,首日收市價為3.40港元。*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601988-SH)上市,每股最後定價3.08人民幣,同日成為上證綜指成股。*
2006年12月4日,中國銀行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創下最短時間成為香港藍籌股的股份公司。
#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銀行有關公開文件
* 以上信息來自網路新聞媒體報道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行標
中國銀行行標於1986年經中國銀行總行批准正式使用。
行標從總體上看是古錢形狀代表銀行;「中」字代表中國;外圓表明中國銀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大銀行。
中文行名:中國銀行中文行名字體由郭沫若先生題寫
[編輯本段]中銀國際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中銀國際建立起符合行業最佳規范的國際化投資銀行架構,在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設有分支機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國沿海和內地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網路。中銀國際擁有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強大的機構銷售和零售網路,全球性的管理運作,可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包括企業融資、收購兼並、財務顧問、證券銷售、定息收益、衍生產品、資產管理、直接投資等在內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編輯本段]中銀香港和中國銀行
中銀香港全稱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於2001年間由香港寶生銀行並入承繼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有關銀行業務方面之成員(不包括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資產改組而來。中國銀行通過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擁有和管理該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包括但不限於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有關銀行合並而成。
這些銀行分別是:
1、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和交通銀行香港分行(1998年間遵照國家指示,重新歸屬交通銀行轄管)
2、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南洋商業銀行(部分分行)
其中南洋商業銀行下屬的南洋信用卡公司在中銀香港改組後成為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BOC Credit Card (International) Ltd.),並改為中銀香港之附屬子機構。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 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 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銀行合作夥伴。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六。 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一十五。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新聞
股票代碼:601988
股票簡稱:中國銀行
編號:臨2007-024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保薦代表人變更的公告
中國銀行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准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本公司」)於近日接到保薦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銀河證券」)的通知,本公司原保薦代表人之一王俊已調離銀河證券,不再從事本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銀河證券指派張衛東履行本公司的後續持續督導工作。本次變更後, 銀河證券指派本公司的保薦代表人為張衛東和王紅兵。
[編輯本段]中國銀行
在世界500強2007年以30750。8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列第215位;在汶川地震後, 中國銀行集團海內外機構和員工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1.2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