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績效審計的內容有哪些
為突出審計內容和重點的針對性,本文將金融機構按其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職責和業務性質分為三類,實施分類審計。
(一)對經營性金融機構審計。
經營性金融機構是金融業的主導力量,它的主要經營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隨著金融業經營的國際化、市場化、混業化發展,金融機構所面臨的各種經營風險逐漸加劇,且風險具有擴散性。因此,評價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益、風險管理、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各項經濟政策落實情況就成為經營性。金融機構績效審計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包括:業務經營合規性及創新業務開展情況;核實資產質量、經營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的真實性,全面客觀評價經營效益狀況;全面評價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揭示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從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的角度,評價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發展水平;貫徹國家有關經濟政策情況等等。
(二)對政策性金融機構審計。
政策性金融機構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從事政策性業務,服務於社會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平衡和國家經濟政策貫徹的需要,因此審計內容和重點是金融機構貫徹落實國家各項經濟政策情況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包括:資產質量和損益真實性;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資金投放是否符合國家產業發展和宏觀調控政策;是否有效發揮了政策導向性作用;是否存在重大損失浪費問題等等。
(三)對「一行三會」金融監管機構審計
「一行三會」金融監管機構的主要職能是監管,因此審計的內容和重點是對其履行職責情況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審計,即對監管績效進行審計和評價,包括:監管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並能夠及時做出調整;監管措施是否完備並得到有效執行;監管方式和手段是否適應業務的發展並真正發揮作用;監管的內容和范圍是否適當、有無監管越位和監管缺位問題;監管效果跟蹤和自我評價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監管工作是否有效並能適應金融業的不斷發展。
詳情見網路。
㈡ 對擬終止營業的金融機構怎樣審計
內部審計部門或外部審計機構對擬終止分支機構的審計報告。
㈢ 對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總結有什麼看法
恩!商業銀行伴隨著內部審計的健康快速發展,更加寬泛的以管理為指導方向的審計責任,使得銀行內部審計更加專注於整個銀行的內部控制和業務運行系統,為了審計工作有效進行,部分商業銀行選擇與專業審計公司合作,來解決審計技術問題,例如:中國光大銀行與北京時代新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以此強化內部審計。
對於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總結的看法: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作為防範金融風險與危機的基礎和關鍵,不僅是在我國,每當審計機關開展全面審計之前都有一個對銀行內審制度的檢查和測試的步驟,以了解銀行內部組織機構的完善性及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
同時,其他各國的監管經驗也表明,金融機構的內審制度,是防範金融風險與危機的基礎性和根本性制度,是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的前提。
並且,在今後的金融審計中,甚至有必要將對金融機構內控制度的審計單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對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度進行全面的描述和客觀的評價,以對其存在的漏洞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希望對你的回答有幫助!
望採納
㈣ 對金融企業進行審計有什麼突出特點和區別
和一般企業不一樣,金融企業受不同機構監管,披露要求是不一樣的。另,報表科目設置也有一定區別。披露和監管的影響有多大呢?很多銀行只需要出據一份審計報告,保險公司每年根據保險會要求變化可能會出據諾干份大小報告,而證券公司則可能需要事務所出據近。百。份。報告。
另外,金融機構的內控測試cycle…花。樣。那。個。多。大致掌握基本原理做熟了是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但第一次做的時候內心幾乎是崩潰的。工業企業cycle一般就那幾個(采購,生產和銷售、人力資源、資金、存貨、固定資產、會計憑證…)但金融類企業…每個行業,不,每家公司都不一樣…十幾個幾十個(據說證券業?)cycle太正常啦。
報表科目,各個行業不太一樣,比如保險、銀行、證券、融資租賃。但是和內控一樣,可以根據原理,以不變應萬變。
㈤ 論述題求大神幫忙,結合《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審計指引》談談你行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以及內審部門在內部審
1、確定本行的經營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並定期檢查、評價其執行情況;
2、聘任和解聘本行的高級管理層成員;
3、制訂本行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風險資本分配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4、決定本行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政策, 負責保證本行建立並實施充分而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
5、監督高級管理層的履職情況,確保高級管理層有效履行管理職責;
6、負責本行的信息披露,並對本行的會計和財務報告體系的完整性、准確性承擔最終責任;
7、定期評估並完善本行的公司治理狀況;
8、負責確保本行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內審慎經營,明確設定可接受的風險程度,確保高級管理層採取必要措施識別、計量、監測並控制風險;
9、負責審批組織機構;
10、負責保證高級管理層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充分性與有效性進行監測和評估;
11、負責審議批准合規政策和合規風險管理報告,評價合規風險管理的有效性,並授權董事會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或專門設立的合規管理委員會對本行合規風險管理進行日常監督;
12、負責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重大項目和風險監督管理;
13、負責對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戰略規劃和工作目標、工作任務的方案審議、管理與監督;
14、負責制定金融創新發展戰略,並確保其與全行整體戰略相一致;
15、負責將金融創新活動的風險管理納入全行統一的風險管理體系,確保各類金融創新活動與本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專業水平相適應;
16、制定與本行戰略目標相一致且適用於全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戰略和總體政策;
17、通過審批及檢查高級管理層有關操作風險的職責、許可權及報告制度,確保全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決策體系的有效性,並盡可能地確保將本行從事的各項業務面臨的操作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18、定期審閱高級管理層提交的操作風險報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總體情況、高級管理層處理重大操作風險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監控和評價日常操作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19、確保高級管理層採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識別、評估、監測和控制/緩釋操作風險;
20、確保本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接受內審部門的有效審查與監督;
21、制定適當的獎懲制度,在全行范圍有效地推動操作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
22、法律、法規和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僅供參考-------------------------希望採納----------
㈥ 關於金融審計風險
金融審計風險的表現形式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和金融機構信息系統的普遍應用,金融審計的思路和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隨著新的審計方法的創新和推進,計算機技術在金融審計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審計監督在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機構內部管理中的作用日漸突出。然而,金融審計的現實風險與潛在風險也隨之而產生,並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在總結經驗及教訓的基礎上,揭示金融審計風險的表現形式,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研究金融風險的防範對策,對有效規避金融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金融審計風險的表現形式
保險公司專門經營風險,商業銀行時刻防範與化解風險,審計人員則一直在尋求防範與有效規避風險的途徑。所謂金融審計風險,是指專門實施金融審計的人員在對金融機構審計的過程中,由於業務素質與行為原因導致重要錯誤或不完全的財務信息及技術過失,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或做出不正確審計結論的風險。 金融審計風險與一般審計風險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
信息不對稱風險 被審計單位及其經濟活動是審計的對象,審計對象的財務資料和其他相關資料以及電子數據是審計工作的主要信息源。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主體和客體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對稱分布。被審計單位佔有的財務報表、會計資料及電子信息資料是各項經濟活動全面、完整、綜合的反映,是既有符合財務核算和會計准則規定的,也有不符合規定的完全信息,處於信息完全佔有的優勢。而提供給審計人員或審計人員索取的相關信息有可能是不完整、不真實或加以粉飾的不完全信息,審計人員處於信息資料不完全佔有的非對稱劣勢。審計人員雖然可以通過審前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但是對審計范圍期間的全部經濟活動的隱含性、實效性和真實性還是難以全面准確把握。這將給審計人員的取證、判斷、分析和評價行為帶來難度和風險,從而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影響著審計質量和成果。
系統評價風險 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普遍實行的是統一法人體制、系統化扁平式管理、分級核算、授權經營、貸審分離制度。金融企業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它的固有風險和操作風險一直隱含在決策、經營、管理各個環節中。審計機關和內部稽核部門對金融系統審計一般都採取輪流、專項和專題的審計方式進行,其特點是運用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客觀公正地評價被審計單位或部門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與財務變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由於審計機關、內部稽核部門整體力量不足,時間有限,加上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工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水平的約束,面對眾多的經營管理機構和基層營業網點,面對金融機構的海量數據和大量資料,難免存在一些應該發現而未能發現的普通或重大違法違紀問題,應該揭露而未能揭露的典型性、傾向性和突出性問題,並帶來檢查風險。
質量成果風險 影響金融審計成果風險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風險則來源於審計客體的信息質量和審計主體的審計質量。
首先,是審計取證不充分或者取證不恰當形成的風險。不論是國家審計還是內部審計及稽核,往往會由於審計證據不充分、不完整、不恰當,導致對某一問題做出不正確的結論。
其次,是由於審計人員經驗不足,對重要的審計事項查證不實或者揭露不透徹,沒能查深、查透、查實,或是判斷失誤、定性不準所致之風險。
再次,就是審計的技術方法達不到控制整體風險的要求造成的風險。審計與稽核應以促進防範風險、健全內控、規范管理、提高效益為目標,審計的內容是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規范性,審計的重點是風險、管理、效益,揭露違法違紀行為,揭示經營的漏洞,檢查內控制度的執行,關注業務管理的薄弱環節,發現新問題和新手法。若想達到既定目標,在發揮作用的同時必須考慮不利的因素,將檢查風險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並制定嚴密的防範措施。
審計定性風險 確定審計查出問題性質的主要依據是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規章及內部控制制度。導致定性不當的風險具有多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引用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不當,或者是同一類問題引用的法律法規不一致,有的是監管機關法規與部門規章相互矛盾產生的風險。二是對審計查出的同類型問題,由於審計人員專業水平差異而導致判斷錯誤和定性不準。比如「小金庫」問題,既有把它定性為「賬外資金」的,又有把它定性為「少計收入」的,造成處理不一致,處罰不恰當的風險。三是由於各種評價分析指標不科學或責任劃分不清楚導致的風險。各級金融機構行長(經理)離任審計,必須對上級主管機構下達的利潤指標、額定減虧、質量降比、費用控制、授權管理等指標進行評價考核。但目前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指標體系,一些違規違紀責任的界定與劃分難以掌握,界定不準會造成責任旁落,責任劃分不清則會難以追究,判斷錯誤會引起不良的後果及不可預見的影響和風險。四是對問題性質的表述不清,措辭不當,無意之中誇大了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或對嚴重問題輕描淡寫,不了了之。五是由於受外界干預、講情或審計人員私自「人情放水」,給審計機關或內審部門造成隱患和風險。
操作程序風險 在我國,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雖然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行為准則和操作程序指南以及內控制度,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審計人員的行為,但是還不夠成熟和完善,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實際工作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違反操作程序,不自覺遵守准則,形成實際工作與操作規程的偏差。執行程序違法會導致結果無效。為有效規避程序風險,在金融審計過程中,大都採取統一組織、統一方案、統一實施、統一定性、統一處理、分級審核、分別徵求意見、告知被審計單位有權舉行聽證來加以避免。若執行程序不完備,導致審計結論無效或者被審計單位質疑,往往會引起行政復議的風險。
信息披露風險 各項社會和經濟信息的披露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成熟的表現,是增強透明度的要求,是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公眾監督的重要手段。隨著審計公告制度的實行,對金融機構的審計信息逐漸通過媒體披露,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同時也給信息披露者及被披露者雙方帶來壓力和風險。一是媒體披露與事實不符或資料來源不明的信息,輕則造成多方的尷尬,重則影響金融機構的經營和發展,還有可能對審計機關聲譽造成損害,對媒體可信度造成降低。二是審計信息披露是一把雙刃劍,既揭露被審計單位的問題,也檢驗著審計機關的工作質量,增加了審計機關自身的風險。三是披露被審計單位的經濟問題或披露時機等因素,有可能引發社會或民眾對被審計單位或被披露者的信譽危機。
㈦ 銀行審計應該關注哪些問題,怎樣去審計比較好,有沒有
對銀行審計中要「盯住」的六個重點:
一、內部控制方面
銀行的內部控制是防範金融風險,是保障銀行健康運行的前提和保障。審計中應充分了解銀行的組織框架、發展戰略、公司章程、業務決策規則、流程及各項管理制度的建設情況、執行情況,分析審計風險,確定重要性水平。目前審計中發現各銀行盡管在財務管理、業務管理、風險管理等內部控制制度方面制定了多項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但在執行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有些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有些制度沒有嚴格執行,有些執行不到位,特別是在貸款程序、風險防控、信息科技等方面問題突出;部分貸款方式、程序不合規,審核程序流於形式;有的商業銀行重業務開展輕貸款管理,貸前審查不嚴、把關不夠、貸中檢查不認真、貸後檢查不到位,導致部分信貸資料不真實、不齊全。如有的貸款一發放就產生欠息情況,有的貸款戶提供虛假的銀行承兌匯票,有的稅票經核實已經作廢,有的信貸資料已經提示存在「銀票資金嚴重挪用、資金流緊張、到期銀票兌付困難」等風險狀況,銀行仍然為這些貸款戶發放了貸款。
二、信貸資產方面
貸款是銀行的一項基本業務,也是銀行最重要的資產。審計的目標即審查貸款業務的合規性和合法性,包括貸款程序、貸款主體資格、貸款用途、信用情況、利率合規情況審查,擔保貸款還應對擔保人的擔保資格、擔保能力進行核查,其中重點對貸款展期、不良貸款、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及銀票墊款進行審查。同時,將貸款業務與表外業務審計相結合,重點關注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對其業務貿易背景的真實性、資金用途進行必要的延伸審計。
近年來的審計情況表明,目前銀行貸款業務存在的問題仍然占據銀行審計問題的大頭,主要問題為:一是未能嚴格執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部分不良信貸資產沒有真實反映,粉飾年度財務報表。如通過辦理貸款展期、「貸新還舊」、貸款重組等手段,轉化逾期貸款,掩飾不良貸款。有的貸款公司已走破產清理的司法程序,已形成潛在損失;二是改變貸款用途,如將貸款轉定期存款,貸款轉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有的貸款人通過多次轉賬等手段,改變貸款用途,用於房地產行業、股權投資、歸還銀票墊款或是購買理財產品等;三是為無真實貿易背景的企業簽發銀行承兌或商業承兌匯票,手段多為企業向銀行貼現後將資金通過轉到其關聯企業賬戶,最終迴流到出票人的存款賬戶,達到套取銀行貼現資金的目的;四是違規發放貸款,部分借款人、擔保人關系關聯,有的擔保人貸款已經逾期,根本不具備擔保條件;有的審前調查不盡職,向不符合貸款條件的借款人發放貸款;五是部分銀行將信貸資金業務轉化為同業金融資產業務,規避監管機構對信貸規模的監控。
三、資金業務和中間業務方面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日益完善,各類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銀行的資金業務逐步成為其利潤增長的重要通道。銀行資金業務具有涉及產品類別多、更新快、環節過程復雜、交易手段靈活等特點,給審計工作增加了難度,也帶來更多新的挑戰。其業務主要包括:同業間存放和拆借、投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流動性管理、利率管理等。審計的目標是檢查各類資金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資金管理風險性,業務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授權規定。重點對主要賬戶、敏感業務、異常事項等重大項目進行詳細審計,包括現金業務、同業往來業務、主要融通業務、理財業務等。
審計反映的主要問題有:與他行達成協議,通過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和賣出回購資產交易,達到做大年末資產和負債規模;通過購買信託受益權、定向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模式發放貸款,規避國家信貸規模控制,且有的貸款改變用途。理財業務方面,利用銀行貸款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未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核算原則,理財收入核算不實;部分銀行在未取得債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格的情況下,開展同業機構理財、公司理財業務;部分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沒有明確對投資范圍、投資資產種類和各投資資產種類的投資比例,風險披露透明度不高;有的理財產品未與投資資產一一對應等問題。
四、投資業務方面
銀行投資業務包括股權投資和債券投資。審計目標是對其業務流程即投資決策過程、執行過程、業務核算、管理等環節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審查。重點審查投資業務批准程序,是否經過集體決策,關聯交易的公允性,風險控制與投資收益的匹配性,財務核算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反映的主要問題有:因歷史原因部分銀行以前年度的股權投資、拆借資金難以收回,長期掛賬,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性;因企業改制等原因,有的銀行固定資產有賬無實;違反市場公允原則,向股東發放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條件的信用貸款;有的投資開發項目採用「化整為零」的方式,規避公開招標等。
五、信息科技方面
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是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的高度融合,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有效性直接影響到國家財產安全、經營目標的真實反映,因此如何促進銀行業加強信息系統安全控制,防範信息技術漏洞帶來的風險,保證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日漸成為審計監督的關注重點。審計目標:一是了解信息系統的業務流程式控制制、信息系統的設計、運行和維護情況;二是了解數據輸入、輸出及數據處理情況,檢查信息系統的安全控制。商業銀行的主要子系統包括:核心業務系統、信貸管理系統、資金管理系統、信用卡發卡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管理會計系統等。
反映的主要問題有:核心業務系統中部分信息與財務管理系統信息不匹配,摘要欄位表述設計有誤;信貸管理系統中五級分類查詢結果表與信貸流水表中對部分貸款的形態認定在同一時點不能統一;新舊核心業務信息系統的對接不嚴密,在新系統上線當日全部貸款均重復記入兩次等問題;個別銀行軟體開發公司員工利用徵信審批系統的漏洞,非法操作,擅自違規為客戶開立信用卡,造成逾期透支;有的銀行僅在異地建立數據備份,尚未建立應用級災備等。
六、財務管理及財務收支方面
財務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銀行審計的重要部分,審計目標即檢查銀行財務決算報表是否真實、完整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重點:一是其審計財務報告是否真實反映了金融機構發生的主要經濟事項;二是各項收入、支出及成本核算是否按照財務准則的要求;三是風險與效益、成本與收益是否匹配。主要審計問題表現為:一是少計收入或應轉未轉營業外收入;二是多計或少計費用和支出,如信用卡透支余額未按照五級分類標准劃分,少計提資產減值准備;三是在費用中列支福利性支出,如在「公雜費」、「業務管理費」、「宣傳費」中列支各種名目的節假日福利,為促銷業務答謝客戶購買的購物卡等;四是違規取財務顧問費、咨詢費等;五是違反國家有關政策,超標准繳納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六是財務核算不規范等問題。
㈧ 評審和審計有什麼區別
評審: 為確定主題事項達到規定目標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活動。
評審是對軟體元素或者項目狀態的一種評估手段,以確定其是否與計劃的結果保持一致,並使其得到改進。
一般來說,評審(Peer Review)包括下面幾種
檢視(Inspection)
團隊評審(Team Review/Technical Review)
走讀(WalkThrough)
成對編程(Pair Programming)
同行檢查(Peer DeskCheck)
特別檢查(Ad hoc Review)
評審的主要目的是發現產品中的問題,而不是根據產品來評價開發人員的水平。
質量審計
質量審計是識別改進領域的工具之一。是一種獨立的審查,確保項目執行過程符合組織或項目定義的方針政策,標准和程序。從而了解項目和產品基本情況,確定改進目標,制定審計計劃。
質量審計是一種獨立的結構化審查,用來確定項目活動是否遵循了組織和項目的政策、過程與程序。
進行審計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對已發布標準的遵守程度和提供任何需要的糾正措施。
質量審計的目標是:
1、識別全部正在實施的良好/最佳實踐;
2、識別全部差距/不足;
3、分享所在組織和/或行業中類似項目的良好實踐;
4、積極、主動地提供協助,以改進過程的執行,從而幫助團隊提高生產效率;
5、強調每次審計都應對組織經驗教訓的積累作出貢獻。
採取後續措施糾正問題,可以帶來質量成本的降低,並提高發起人或客戶對項目產品的接受度。質量審計可事先安排,也可隨機進行;可由內部或外部審計師進行。
質量審計還可確認已批準的變更請求(包括糾正措施、缺陷補救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
總的一個就是質量評審是事前,質量審計是事後
㈨ 金融公司審計要點
一是緊盯信貸業務。信貸業務作為銀行業務的核心,其資金流向關繫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具體落實。近年來,房地產、融資平台、互聯網金融等領域是影子銀行、信貸資金的主要集聚地,存在層層嵌套、監管套利、透明度低、杠桿率高等問題。對此,審計應一方面要按照《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摸清存量業務,在過渡期內有序壓縮存量尚不符合資管業務新規中規定的產品;另一方面要通過對資管業務和資金流向的集中整治和梳理,檢查增量業務。二是緊盯監管指標。過度的期限錯配是流動性風險產生的根源,判斷期限錯配是否過度的關鍵在於資產、負債的結構、期限等是否合理。近年來,銀行同業業務、表外理財業務不斷增長,資金由表內流向表外,存在監管指標計量數據來源不實,貸款數據「五級」分類不準確、交易結構復雜、交易鏈條較長等問題。審計應向下對底層資產、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實質性審查,向上對資金來源、是否利用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及相關規定進行監管套利的行為進行實質性審查,以確定監管指標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三是緊盯內控制度。銀行類金融機構一般具有組織架構復雜、業務部門眾多、基層網點分散、對信息系統依賴程度較高等特點,是操作風險的多發地。引起操作風險的原因包括:利用銀行管理或系統漏洞、違反工作程序、系統故障、人為錯誤等等,而降低操作風險的關鍵在於抓住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健全、執行是否到位有效,是否存在制定執行「兩張皮」的問題。審計應重點檢查決策管理控制、授權控制、業務處理程序控制、職責分離等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施行,是否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是否覆蓋各項業務流程和管理活動,是否覆蓋所有的部門、崗位和人員。
㈩ 金融和審計有什麼關系
審計學與金融有定義和培養目標上的區別。
一、定義不同
1、審計學是一門專門研究審計理論和方法,探索審計發展規律,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的社會學科。審計學是在審計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經過實踐檢驗和證明了的,是客觀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審計理論必須用來指導審計實踐,否則就成為脫離實際的理論。
2、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金融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
二、培養目標不同
1、審計學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國家審計機關、部門及各單位內部的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從事審計工作以及在學校、研究單位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
2、金融專業主要是培養金融界的技術工作者,也稱作金融專業師——Quant。Quant 的職位主要集中在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總體來說工作相對辛苦,但是其收入比其他行業高很多。
就業方向: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金融機構、銀行等。可從事基金績效評估、風險控制、資產配置、理財產品設計、債券市場操作、公司債券市場產品設計、抵押支持債券產品設計等工作。